高二下学期期中迎考(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下学期期中迎考(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3分)
1. (6分) (2018高一下·枣强开学考)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学界曾普造认为,我国古代社会停滞以至僵化始于宋代。
其实,宋代是个竞争性强、开放性高的社会。
传社会是封闭式的固态社会,人们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以及职业具有非运动性,和前代相比,宋代呈现较为明显的社会流动倾向。
社会流动是指人们的社会地位以及职业的变动,是社会自我调节的重要机制之一,是社会富有活力与否的业要标志。
面对社会流动增大的现实,宋人张載在《经学理窟》中说:“今日万钟,明日弃之;今日富贵,明日饥饿。
”
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士族往往世代为官,这种状况到唐代没有根本性改变。
宋代“朝廷无世臣”士庶界限趋于消解,官民之间可以转化。
沈伦原是以教书为业的穷书生,后来官拜宰相,去世后,家道随之中落。
宋代政治上的流动与科举改革关系极大。
宋代“取士不问家世”“一切考诸试篇”,采取弥封、春录等措施,平民子弟仕进的可能性增大。
明代学者胡应麟在《华阳博议下》中说:“五代以还,不崇门阀。
”宋代门第观念相对淡簿,人们更加看重科举和官职,这些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前士歲不還婚、不交往的旧习俗有所改变,出现了“婚烟不问阀门”“所交不限士庶”(朱熹《增损吕氏乡约》》等新现象。
魏晋南北朝时期,自然经济色彩浓重。
中唐前后,商品经济有所发展,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更上利者往往“累千金之得,以求田问含”,政治权力向经济力量屈服,宋朝政府不得不减少对土卖的限制和千预,作为商品进入流濩领城,土地所有权转换频率加快,以致“庄田置后频移主”(刘克庄《故宅》)。
苏洵曾感叹:“富者之子孙或不能保其地,以复于贫。
”商人比田主风险更大,“有朝为富高,暮为乞丐者”,达官显宦同样难免。
对于经济上的社会流动,宋人概括道:“富儿更替做。
”
我国古代,人们的身份被固化为四大夷别—士农工商。
士列四民之首,商居四民之末。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四民由四种不同身份波变为四种不同的职业。
范仲淹《四民诗》便将四民一视同仁,并为商人鸣不平:“转货赖斯民。
远近日中合,有无天下均。
上以利吾国,下以藩吾身。
”随着商人地位的提高,宋代士商相混。
苏辙渲染道:“凡今农工商之家,未有不含其旧而为士者也”。
天下之士多出于商,甚至一身二任。
大将张俊既是枢密使,又是临安大酒店太平楼楼主,还经营海外贸易;亦商亦官者,如荼商马季良官至兵部郎中、龙图阁直学士等。
社食流动规模过大,势必造成社会动荡。
宋代的社会流动尚属适度,这是宋代既富有活力、又不曾发生、全国规模的民众反抗事件的重要原因。
当然,宋代的社会流动是有限的,贫者贱者上升的概率不大,远远不是以填平贫富贵贱分化、阶级阶层分野的鸿沟。
(摘编自张帮炜《从社会流动看宋代社会的自我调节与活力》)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从张载所说的“今日万钟,明日弃之;今日富贵,明日饥饿”来看,宋朝贫富变化急剧,社会动荡。
B . 宋代改变了前代门阀士族世代为官的现象,人们更加重视科举而不很看重门第,士庶可以通婚有了交往。
C . 我国古代,士列四民之首,商人居四民之末;宋代商人地位有了提高,彻底改变了士尊商卑的传统观念。
D .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宋代士商混潇,商人可以为官,官员也可以经商,有识之士对此提出尖锐批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把魏晋南北朝时期和宋代社会进行深入的对比,集中论证了宋代社会流动性强,开放性高的特点。
B . 文章从政治、经济、职业三方面论证了宋代社会流动的情况,与学界对末代社会的认识有明显不同。
C . 文章以原是穷书生的沈伦官拜宰相,去世后家道中落为例,论证了宋代官民身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D . 文章较多引用了典型的、有价值的相关资料,增添了文章的学术色彩,增强了文章的论证力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宋代科举“取士不问家世”“一切考诸试篇”,增大了平民子弟仕进的机会,促进了政治方面的社会流动。
B . 末代的社会流动尽管不能填平贵贱、阶级的鸿沟,但体现了观念上的一些变化,增强了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C . 贫富贵贱处于变动之中,士庶界限趋于消解,宋代社会各阶层的相互流动对社会进步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D . 由于宋朝政府采取了宽松的土地政策,土地作为商品得以进入流通领域,从而带动了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
2. (9分) (2019高三上·遂宁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7月1日,《上海市生活圾垃管理条例》正式施行,上海市民将迎来被称为垃圾分类“最严执法”大考。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规划,到2020年底,先行先试的46个重点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其他地级城市实现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
垃圾分类意义非凡,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涵。
近年来,随着对生态环境及民众生活体验的重视程度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发展的重点,并写入十九大报告。
根据测算,国人平均每天产生垃圾约1.2公斤,且随着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垃圾总量每年持续增长。
以上海为例,2015~2018年的生活垃圾产生量
依次为789.9万吨、879.9万吨、899.5万吨、984.3万吨,增长十分惊人。
实行垃圾分类后,既可废物利用、变废为宝、节省资源;亦可将有害物及时处理,防止次生污染发生。
垃圾分类也有经济意义。
作为生活垃圾处理系统的一部分,垃圾分类投放只是第一步,后续还包括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等多个环节,而不同的垃圾,其后续运输和处理,也将形成完全不同的产业链条。
有业内专家预计,一旦垃圾分类实施,全国垃圾处理行业将很快形成万亿以上的市场规模。
(摘编自《垃圾分类是现代文明杜会的标志》)
材料二:
日本:规矩近乎“严苛”
日本从1980年就开始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如今已经成为世界上垃圾分类回收做得最好的国家。
日本的垃圾分类非常细,除了一般的生活垃圾分为可燃和不可燃垃圾外,资源性垃圾还具体分为干净的塑料、纸张、旧报纸杂志、旧衣服、塑料饮料瓶、听装饮料瓶、玻璃饮料瓶等等。
看起来如此麻烦的事情,日本人却乐此不疲。
喝完一瓶可乐后,他们会洗净饮料瓶,揭下外面的塑料包装,把它扔到可回收的塑料垃圾桶中。
瓶盖属于不可燃垃圾,而瓶子本身则要放入专门的塑料瓶回收箱。
美国:垃圾分类深入生活
被称为垃圾生产大国的美国,垃圾分类逐渐深入公民的生活。
政府为垃圾分类提供了各种便利的条件。
除了在街道两旁设立分类垃圾桶以外,每个社区都定期派专人负责清运各户分类出的垃圾。
在纽约,垃圾处理被称为“垃圾管理”。
只要在大街上走一趟,就可以看到马路的两旁,堆放着一些黑色或深褐色的垃圾集装箱,上面写着:垃圾管理公司。
瑞典:垃圾分类成日常习惯
在瑞典,家家户户都在厨房的水池下或抽屉中放置不同的垃圾收集容器。
分别收集玻璃瓶、金属、纸张、塑料和厨房垃圾等。
一位瑞典家庭主妇说:“吃完饭后,我们把吃剩的食物放进食物垃圾纸袋。
我通常在早晨骑车上班时,顺便把纸袋扔进食物垃圾箱……已经成为一种日常生活习惯。
”
(摘编自《细致到近乎“严苛”的日本垃圾分类》)
材料三:
2013年成都市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处理量约4835吨/日,较上年增长3.3%,预计到2020年,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处理量将增长到约7200吨/日。
从垃圾组成来看,近几年中心城区生活垃圾以厨余类为主,占生活垃圾组成的
50%~70%。
中心城区各区尚未建有有害垃圾和厨余垃圾单独收运处理设施,因此一些试点小区分类产生的厨余垃圾也只能混入其他垃圾中,由环卫部分进行收运,利用各区现有生活垃圾被运处置体系,经压缩转运后进行焚烧或填理处置。
同样地,一些试点小区产生的有害垃圾(主要是电池)要么存在小区里无人收运,要么混入其他垃圾进行焚烧或填理处置。
(摘编自《成都市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处置体系调研报告》)
(1)下列对材料一中“垃圾分类”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垃圾分类管理在我国的推广并非一步到位,而是由上海率先试点,从46个重点城市到其他地级城市逐步推进。
B . 垃圾分类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它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已经写入十九大报告的生态文明建设重点。
C . 垃圾分类是现代文明社会的标志,它可以让许多传统意义上:“废物”得到再利用,让各种“有害物”得到及时处理。
D . 垃圾分类会带动垃圾处理行业产业的发展,形成多个不同的产业链条,从而给国民经济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总量迅速增长,实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已经势在必行。
B . 在纽约,政府为垃圾分类提供了各种便利条件,从“垃圾处理”到“垃圾管理”,更体现出了政府的深度参与和监管意识。
C . 日本和瑞典的经验都表明,公民垃圾分类意识和习惯的培养非常重要,垃圾分类应该成为公民的一种日常生活习惯。
D . 从调查数据来看,成都市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处理量日益增长,现有的垃圾收运设施已无法容纳厨余垃圾的处理量。
(3)成都市中心城区怎样才能更好地推进生活垃圾分类?请结合相关材料提出你的建议。
3. (18分) (2016高三上·清流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感恩节的荆棘花束
迎着十一月的寒风,推开街边一家花店大门的时候,珊德拉的情绪低落到了极点。
一直以来,她都过着一帆风顺的惬意生活。
但是今年,就在她怀孕4个月的时候,一场交通事故无情地夺走了她肚子里的小生命。
紧接着,她的丈夫又失去了工作。
这一连串的打击令她几乎要崩溃了。
“感恩节?为什么感恩呢?为了那个不小心撞了我的粗心司机?还是为那个救了我一命却没能帮我保住孩子的气囊?”珊德拉困惑地想着,不知不觉中来到一团团鲜花面前。
“我想订花……”珊德拉犹豫着说。
“是感恩节用的吗?”店员问,“您一定想要那种能传递感激之情的花吧?”
“不!”珊德拉脱口而出,“在过去的五个月里,我没有一件事是顺心的。
”
“我知道什么对您最合适了。
”店员接过话来说。
珊德拉大感惊讶。
这时,花店的门铃响了起来。
“嗨,芭芭拉,我这就去把您订的东西给您拿过来。
”店员一边对进来的女士打着招呼,一边让珊德拉在此稍候,然后就走进了里面的一个小工作间里。
没过多久,当她再次出来的时候,怀里抱满了一大堆的绿叶、蝴蝶结和一把又长又多刺的玫瑰花枝——那些玫瑰花枝被修得整整齐齐,只是上面一朵花也没有。
珊德拉狐疑地看着这一切,这不是在开玩笑吧?谁会要没有花的枝子呢!她以为那顾客一定会很生气,然而,她错了。
她清楚地听到那个叫芭芭拉的女人向店员道谢。
“嗯,”珊德拉忍不住开口了,声音变得有点结结巴巴的,“那女士带着她的……嗯……她走了,却没拿花!”
“是的,”店员说道,“我把花都给剪掉了。
那就是我们店里的特别奉献,我把它叫做感恩节的荆棘花束。
”
“哦,得了吧,你不是要告诉我居然有人愿意花钱买这玩意吧?”珊德拉不理解地大声说道。
“3年前,当芭芭拉走进我们花店的时候,感觉就跟你现在一样,认为生活中没有什么值得感恩的。
”店员解释道,“当时,她父亲刚刚死于癌症,家族事业也正摇摇欲坠;儿子在吸毒,她自己又正面临一个大手术。
我的丈夫也正好是在那一年去世的,”店员继续说道,“我一生当中头一回一个人过感恩节。
我没有孩子,没有丈夫,没有家人,也没有钱去旅游。
”
“那你怎么办呢?”珊德拉问道。
“我学会了为生命中的荆棘感恩。
”店员沉静地答道,“我过去一直为生活当中美好的事物而感恩,却从没有
问过为什么自己会得到那么多的好东西。
但是,这次厄运降临的时候,我问了。
我花了很长一段时间才明白,原来黑暗的日子也是非常重要的。
”
正在这时,又有人走了进来,是一个头顶光秃的矮个子胖男人。
“我太太让我来取我们的感恩节的荆棘花束——12根带刺的长枝!”那个叫菲利的男人一边接过店员从冰箱里取出来的用纸巾包扎好的花枝,一边笑着说。
“这是给您太太的?”珊德拉难以置信地问道,“如果您不介意的话,我想知道您太太为什么会想要这个东西。
”
“哦,不介意……我很高兴你这么问,”菲利回答道。
“四年前,我和我太太差一点儿就离婚了。
在结婚四十多年之后,我们的婚姻陷入了僵局。
但是现在,我们总算把问题给解决了,我们又和好如初。
这儿的店员告诉我,为了让自己牢记在荆棘花束里学到的功课,她总是摆着一瓶子的玫瑰花枝。
这正合我意,因此就捎了些回家。
”
“我诚挚地向你推荐这一‘特别奉献’!”菲利一边付账,一边对珊德拉说。
“我实在不知道我能不能够为我生命中的荆棘感恩。
”珊德拉对店员说道,“这有点儿……不可思议。
”
“嗯,”店员小心翼翼地说,“我的经验告诉我,荆棘能够把玫瑰衬托得更加宝贵。
人在遇到麻烦的时候,会更加珍视上帝的慈爱和帮助,我、芭芭拉,还有菲利夫妇,都是这么走过来的。
因此,不要恼恨荆棘。
”
眼泪从珊德拉的面颊上滑落,她抛开她的怨恨,哽咽道:“我要买下这样一束带刺的花枝,该付多少钱?”
“不要钱,你只要答应我把你内心的伤口治好就行了。
这里所有顾客第一年的特别奉献都是由我免费赠送的。
”店员微笑着递给珊德拉一张卡片。
珊德拉打开卡片,上面写着:我的上帝啊,我曾无数次地为我生命中的玫瑰而感谢你,但却从来没有为我生命中的荆棘而感谢过你。
请你教导我关于荆棘的价值,通过我的眼泪,帮助我看到那更加明亮的彩虹……
眼泪再一次从珊德拉的脸颊上滑落。
(有删改)
(1)
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 . 珊德拉遭遇了一场交通事故,失去了自己的孩子,她的丈夫也失去了工作。
因此,她到花店买花,想要使自己的心情好起来。
B . 不幸的遭遇使店员懂得了生命中“荆棘”的价值,于是她开始售卖荆棘花束。
为招揽生意,她决定第一年向顾客免费赠送。
C . “荆棘能够把玫瑰衬托得更加宝贵”,这朴实无华的话语,却道出店员对人生的深刻领悟,令人深思。
文中类似的语言描写不止一处。
D . 尽管店员一直向珊德拉推荐这种感恩节特别奉献的荆棘花束,芭芭拉和菲利夫妇的经历也证明了花束的意义,但珊德拉始终将信将疑。
E . 卡片上的“玫瑰”与前文“生活当中美好的事物”遥相呼应,而“荆棘”则象征着生活中遇到的麻烦、挫折、不幸和苦难等等。
(2)
小说以“感恩节的荆棘花束”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
小说在刻画店员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4)
小说的主人公,有人认为是珊德拉,有人认为是店员。
你同意哪一种看法?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3分)
4. (13分)(2017·深圳模拟)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孙征君传①
(清)方苞
孙奇逢,字启泰,号钟元,北直容城人也。
少倜傥,好奇节,而内行笃修;负经世之略,常欲著功烈,而不可强以仕。
年十七,举万历二十八年顺天乡试。
先是,高攀龙、顾宪成讲学东林,海内士大夫立名义者多附焉。
及天启初,魏忠贤执柄,目东林诸君子为党。
杨涟、左光斗、周顺昌次第死厂狱,祸及亲友。
而奇逢独与定兴鹿正、张果中倾身为之,诸公卒赖以归骨,世所传“范阳三烈士”也。
方是时,孙承宗以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经略蓟、辽,奇逢之友归安茅元仪及鹿正之子善继皆在幕府。
奇逢密上书
承宗,承宗以军事疏请入见。
忠贤大惧,绕御床而泣,以严旨遏承宗于中途。
而世以此益高奇逢之义。
台垣及巡抚交荐屡征不起承宗欲疏请其参赞军事使元仪先之奇逢亦不应也。
其后畿内盗贼数骇,容城危困,乃携家入易州五公山,门生亲故从而相保者数百家。
奇逢为教条部署守御,而弦歌不辍。
入国朝,以国子祭酒征,有司敦趣,卒固辞。
移居新安,既而渡河,止苏门百泉。
水部郎马光裕奉以夏峰田庐,率子弟躬耕,四方来学,愿留者,亦授田使耕,所居遂成聚。
奇逢始与鹿善继讲学,以象山、阳明为宗,及晚年,乃更和通朱子之说。
其治身务自刻砥,执亲之丧,率兄弟庐墓侧凡六年。
人无贤愚,苟问学,必开以性之所近,使自力于庸行。
其于人无町畦②,虽野夫牧竖,必以诚意接之,用此名在天下,而人亦无忌嫉者。
鼎革③后,诸公必欲强起奇逢,平凉胡廷佐曰:“人各有志,彼自乐处隐就闲,何故必令与吾属一辙乎?”居夏峰二十有五年,卒,年九十有二。
【注】①征君:称朝廷征聘不出的隐士为“征君”,又称“征士”。
②町畦(tīng qí):田界。
比喻界限、规矩、约束等。
引申为威仪。
“无町畦”意为不摆架子。
③鼎革:改旧换新,旧时多指改朝换代,此处指明亡清立。
(1)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常欲著功烈功烈:功业显赫
B . 有司敦趣,卒固辞敦趣:敦请督促
C . 其后畿内盗贼数骇畿内:京城地区
D . 何故必令与吾属一辙乎吾属:我们这些人
(2)
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台垣及巡抚交荐/屡征不起/承宗欲疏/请其参赞军事/使元仪先之/奇逢亦不应也
B . 台垣及巡抚交荐屡征/不起承宗/欲疏请其参赞/军事使元仪先之/奇逢亦不应也
C . 台垣及巡抚交荐屡征/不起/承宗欲疏请其参赞军事/使元仪先之/奇逢亦不应也
D . 台垣及巡抚交荐/屡征不起/承宗欲疏请其参赞/军事使元仪先之/奇逢亦不应也
(3)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乡试,为明清科举考试中级别最低的一级。
科举取士共分四个级别,由低到高依次为:乡试、院试、会试、殿试。
B . 弦歌,古人读诗时,用琴瑟伴奏而歌诵称“弦歌”。
古人讲究音乐的教化作用,故而也以“弦歌”代指礼乐教化、文化教育。
C . 祭酒,古代学官名,为国子监的主管官员。
国子监是中国古代国立最高学府名,传授儒家思想,其中最重要的礼仪就是祭祀,所以国子监的主管被命名为祭酒。
D . 朱子,即朱熹,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儒学的集大成者,主张“理生万物”,强调“格物致知”,主要著作有《四书集注》等。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孙奇逢少年时风流倜傥,虽然有治世的经略又有志向抱负,但是他又不愿意勉强出来做官,而且后来也是坚持不做官,因而被称为“征君”。
B . 在宦官魏忠贤残害东林党人时,孙奇逢能够不畏强权,挺身而出,尽全力去救助被世人称为“范阳三烈士”的杨涟、左光斗、周顺昌。
C . 孙承宗想请孙奇逢做官,而孙奇逢并未答应;后来为避免受到盗贼的骚扰,孙奇逢就带着家人和门生亲故到了易州。
D . 本文颂扬了孙奇逢坚持陆、王、朱子之学,坚守孝义的品节,而且无论什么资质的人向他求教,他都会启发开导,使他们做好日常的事务。
(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魏忠贤执柄,目东林诸君子为党,杨涟、左光斗、周顺昌次第死厂狱,祸及亲友。
②其于人无町畦,虽野夫牧竖,必以诚意接之,用此名在天下,而人亦无忌嫉者。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5. (10分) (2015高一上·宁夏期中)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两题
易水歌
(先秦)荆轲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
于易水送别
(唐)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注释:唐高宗仪凤三年(678),骆宾王以侍御史职多次上疏讽谏,触忤武后,不久便被诬下狱。
仪凤四年(679)六月,改元调露(即调露元年),秋天,骆宾王遇赦出狱。
是年冬,他即奔赴幽燕一带,侧身于军幕之中,决心报效国家。
于易水,和朋友相别。
作《于易水送别》一诗。
)
(1)
请分别概括两首诗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2)
《于易水送别》诗尾一“寒”字,画龙点睛,意蕴丰富。
请结合全诗,赏析“寒”的意蕴。
四、默写 (共1题;共6分)
6. (6分) (2019高一上·烟台期中)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的《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来慨叹人生短暂、时光易逝。
(2)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抒发了漂泊异乡、体衰多病的惆怅之情,宋代罗大经称其“一联含有八层意思”。
(3)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直抒胸臆,表达出一个怀才不遇者浓重的愤懑之气和强烈的反抗意识。
五、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7. (2分) (2017高三上·桓台月考)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家园被毁,亲人受伤,但战士何伟说:“我知道家中亲人没有生命危险就可以了,这里的群众更需要救援。
”这是何等境界?无独有偶,这样的事也发生在武警四川总队中队长杨昌军身上。
B . 春天的汴梁城,花红柳绿,生机盎然,游入漫步在充满诗情画意的水系工程中,含英咀华,欣赏着粼粼水波、烟柳画桥。
C . 对两岸同胞的交流,“台独”政客都怕得要死、恨得要命,然而他们也太低估了台湾民众的判断力,其煽动性言论经不起推敲,甚至不赞一词。
D . 那些慕名而来的游客们赞叹道:“桂林山水果然名不虚传,秀色可餐,真是名副其实的人间仙境。
”
8.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不仅韩剧《来自星星的你》有爱情的美好,有穿越时空的奇思妙想,也有诚实守信、谦恭礼让的传统美德,而且充满了时尚文化元素,给中国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B . “余额宝”是由国内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打造的一项全新的余额增值服务,这类产品兴起的根本原因是与利率没有市场化、存在较大的存款差价有莫大关系。
C . 俄罗斯外交部网站在3月28日公布的消息中指出,联合国大会在前一天通过的确认克里米亚公投无效的决议无效,并呼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稳定乌克兰局势。
D . 《舌尖上的中国2》摄制组历时半年,遍访各地美食,足迹踏遍全国各个省份以及部分海外城市,走访拍摄近100个地点。
9. (2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慈善事业,自有人类社会以来实际上始终都没有中断过,即使在人类蒙昧时代,也有猎物同享、遇害同御的慈善。
尤其是中国受光祖耀宗等影响,财富总是想最多地留给儿女,这就不免产生了惜捐思想,不愿意把财富给予社会。
这里除从财富观、文化观、道义观和社会价值观上给予引导、教育外,恐怕还应该从法律上、制度设计上给以调节和规范,使之成为一种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