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如何写好标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作文讲义——写好作文的标题
高中作文,由于阅卷时间的限制,对于题目的要求就更高。
在考场中拟一个好题目并不容易,它是知识与素养的综合体现。
然而,只要熟悉并掌握一定的方法,就能在考场中写出大放异彩的文章来,使人“心动神怡一瞥间”。
阅卷细则明确规定:缺题目扣2分,题目不当酌情扣分。
表面上看,这2分似乎无关大局,岂不知对阅卷老师判分的影响很大,试想,一个连题目都没有的作文,能好到哪里去?作文又怎么能做到扣题行文?而题目本身就偏题、离题的作文,甚至题目与要求写作的作文风马牛不相及,后面的作文内容又何必多看?
这一切都说明,小题目有大文章,轻忽不得。
何况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尤其是新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并不给定具体的作文题目,只是提供大致范围而已,而且往往要求在材料(话题)提供的范围内“自拟标题”,所以作文的第一个字就要慎重对待,“一‘题’不慎,满盘皆输”的教训历年都有。
阅卷老师判卷首先看的是作文标题是否符合题意。
一个好的题目,往往是内容上的高度概括,它可以总领全文,带动各个部件运转;同时也可以调动阅卷人的接受意识,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
相反,一个糟糕的题目,一个莫名其妙的题目,肯定会让阅卷老师摇头,因为题目而被直接打入三类、四类卷的作文比比皆是。
题目是阅卷老师第一眼留意的地方,符合题意的题目同时也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关键是要具体、简洁、有新意,给文章增添动人的情趣,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第一眼就感到你理解了题意。
另外,我们也要设身处地替阅卷老师着想,尤其是一天上千份试卷批阅下来,人都会疲惫,太长的标题、千篇一律的标题都会令人厌烦,离题万里不知所云的题目会令人头晕……得分自然不会高。
面对作文标题需自拟的命题,考生如果漫不经心地拟一个题目敷衍过去,或者为图省事干脆就用话题词语或材料中的某个词语作为文章的题目,首先就失去了一个使阅卷老师“眼睛一亮”的机会,获取高分的机会当然会大打折扣。
一个好的作文题目,绝对是高中作文成功的一半。
但是,许多同学却不知道如何拟题,更不用说能精确到使用华美而吸引人的语句了。
对于拟题来讲,考场时间紧迫,同学们要用怎样的方法来拟题呢?
边练边悟1 请以“竞争”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拟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感谢你——我的敌人(2)与敌人打赌(3)你死?我活?(4)1+1>2
边练边悟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天上午,父亲约我到林中散步,我高兴地答应了。
父亲在一个弯道处停了下来。
在短暂的沉默之后,问我:“除了小鸟的歌唱之外,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
我仔细地听,几秒钟之后我回答:“我听到了马车的声音。
”
父亲说:“对,是一辆空马车。
”
我问:“您又没看见,怎么知道是一辆空马车?”
父亲答道:“从声音就能轻易地分辨出是不是空马车。
马车越空,噪音就越大。
”
后来我长大成人,每当看到口若悬河、粗暴地打断别人的谈话、自以为是、目空一切、贬低别人的人,我都感觉好像是父亲在我的耳边说:“马车越空,噪音就越大。
”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然后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得抄袭或套作。
拟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让自己的马车满载(2)倾听那声音
3.平中见奇
边练边悟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只美丽的蝴蝶去找医生整容。
医生对她说:“你已经很美丽了,简直无可挑剔,用不着来做美容。
”蝴蝶说:“红颜易老,我想把自己整得再年轻一点。
”医生说:“其实,你现在的美才是最有魅力的。
”蝴蝶打断医生的话:“我说过了,我要再年轻一点。
”医生只好同意为蝴蝶做了整容手术。
几天后,当一层层的绷带被解开,蝴蝶怀着激动的心情接过镜子,镜子里面竟然是条毛毛虫。
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定体裁,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拟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欲望,不可望(2)握住你的绚烂之花
边练边悟4全国第一位受希望工程资助的博士生张宗友上南京大学时,觉得“自己已经23岁了,再要人资助是很丢脸的事”,他把社会捐助款一部分捐给家乡,一部分留给系里,还有一部分寄给西藏林芝地区一名贫寒的小学生。
每月240元的津贴只够吃饭,他就通过课余当家教、做系计算机房管理员、到南大出版社校对、批阅自考试卷等方式勤工俭学。
3年下来,他不仅拿到了学位,而且还资助了上高中的妹妹。
他留校任教时带的72名学生普遍形成一种自立自强的观念,贫困生无一人辍学,就连一些家境好的学生也在打工,主要是希望得到锻炼。
阅读以上材料,根据你的理解,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拟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贫困之路非漫漫(2)富有的贫困生(3)青山在,何以贫?
边练边悟5著名诗人汪国真说:凡是遥远的地方,对我们都有一种诱惑。
因此,人们总想到远方去旅行。
远方对我们的诱惑不仅仅是风光美景和人文历史,更多的是一种梦幻,一种精神的归宿,一种看不见的灵魂里涌动的向往。
生活中近的是现实,远的才是诗。
所以远方总像一簇圣火,在人们心头燃烧,于是我们总是期盼着远方……
读了上述材料之后,你有什么感受?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
拟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向远方借梦(2)让心灵去旅行(3)远方,一首最美的诗
【课后训练】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首先自拟一个漂亮的标题。
一天晚上,我陪孩子练习造句,用的词是“活泼”。
孩子说:“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很活泼。
”我说:“对,再造一句。
”孩子想了想,说:“小鱼游过去了,水很活泼。
”我说:“对。
等等,不对!”孩子不懂我要说什么。
我的本意是赞赏她说的句子的,并以为这是非常好的句子。
这句“水很活泼”,真是非常非常活泼,要是再进一步,就是写诗了。
孩子的语言本来都是很生动的,大人七教八教,规范自然是规范了,但也枯萎了。
我对孩子说:“你造的这个句子是一个很好的句子。
但是,考试的时候不要这样造。
因为跟后面的参考答案不符。
”
第二天放学一进家门,孩子就高兴地说:“妈妈,我造的句子得到了老师的表扬,说我的造句有创意。
”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得抄袭或套作。
【写作提示】本作文可以从以下角度立意:(1)要保护、鼓励儿童的创造力;(2)应试的种种束缚对儿童创造力的伤害;(3)创造与规范的关系;(4)创造与规范在现实生活中常常矛盾;(5)如何培养儿童的思维品质,促进其创造力的形成;(6)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要立足长远,解放思想,抓住良机,促进儿童创造力的发展;(7)教育的本质,应该是非功利性的;(8)新课改理念有利于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等等。
参考标题《活的人,死的标准答案》《死水养不出活鱼》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首先自拟一个漂亮的标题。
动物园里来了一位哲学教授,向动物们传授哲学。
哲学教授讲了许多空洞的理论,它说:“任何事物都必须从基础做起,就如任何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
”有一只青蛙听得不耐烦了,就发问:“请问教授,真的所有的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吗?”哲学教授瞄了青蛙一眼:“当然!井底之蛙!”青蛙反击说:“正因为是井底之蛙,我才问你——难道打井也从底层做起吗?”哲学教授哑口无言。
动物们纷纷说:“是啊,即使是井底之蛙,它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何况不是呢?!”
要求:①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②自主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③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得抄袭或套作。
【写作提示】从整体材料看,反映的是一分为二、客观全面的哲理,可提炼出话题“怎样看待事物”“要看到别人的长处”;从教授的言行看,反映了理论与实践、客观与主观的哲理,可提炼出话题“言与行要一致”“理论要联系实际”;从青蛙的言行看,反映了相对与绝对、共性与特殊的哲理,可以提炼出话题“勇于质疑”“敢于挑战”;从其他动物的议论中可以提炼出话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等。
参考标题《井底也有一片天》《在权威面前发出自己的声音》
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首先自拟一个漂亮的标题。
古人说:“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
”
生活中,有些人在近处求道,有些人去远方求道。
一件事,有些人往易处去做,有些人则向难处努力。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
②不少于800字。
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
材料的主要内容是说“从近处或远方求道,从易处或难处做事”的问题,具体有:(一)从“求道”的角度立意
1.“道”在近处,求道不宜舍近求远。
2.“道”虽在近处,但亦不妨从远方求得。
3.有些“道”需在近处求得,有些道则需从远方求得。
4.求“道”从身边(小事、平凡事、小善)做起
5.远方虽有道,身边也有道(不要忽略身边的道)
(二)从“做事”的角度立意
1.做事应往易处去做。
2.做事应向难处努力。
3.不同的事做起来方式不同,有些事需向易处去做,有些事则应向难处努力。
参考标题《悟道,请从身边小事做起》《扫一屋与扫天下》《求道何必去远方》《侵削渐染显功效,直捣黄龙更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