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2020年高一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B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省2020年高一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24题;共48分)
1. (2分) (2017高一上·杭锦后旗期中) 鼎在商周时期是地位和权势的象征,周礼记载:“天子用九鼎”,但考古人员在春秋时期的诸候墓中发现也有九鼎,这说明当时()
A . 诸候争霸,胜者为王
B . 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
C . 尊王攘夷,号令诸候
D . 大国诸候饮马黄河,问鼎中原
2. (2分)《红楼梦》中贾宝玉和贾环(宝玉之弟,为贾政的妾室所生)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但两人的地位却有天壤之别。

从传统观念上看,导致两人地位悬殊的主要原因是()
A . 分封制的形成
B . 个人素质的差异
C . 宗法制的影响
D . 封建家长的喜好
3. (2分) (2018高一上·辽源月考) 中国古代某一朝代有“集议制度”,规定:“君臣集议,犹与春秋列国贵族世卿之世略似。

……亦非一君权专制独伸之象”。

该时期的集议制度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避免决策失误
B . 服务于皇权
C . 有效的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D . 旨在削弱相权
4. (2分) (2020高一上·靖西月考) 美籍华裔史学家唐德刚教授在《晚清七十年》一书中写到:“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

”这次“大转型”主要表现是()
A . 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B . 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C . 行省制取代封国制
D . 内阁制代替三省制
5. (2分) (2019高二上·泉港月考) 香港中文大学校长金耀基先生说:“自秦汉以降,虽有一副君主专制的骨架,但骨肉之间实含有浓厚的民本主义血脉,而因此民本主义血脉的周身流转,遂使君主专制的政治弊害得以减轻和纾解。

”秦汉以降,“民本主义血脉’’能够“周身流转“,最早得益于()
A . 士人群体都极力反对君主专制
B . “民贵君轻”理念的成功实践
C . 法家思想因违背潮流而被抛弃
D . 汉武帝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6. (2分) (2018高二下·邯郸开学考) 唐代进士科考试的录取侧重文学,唐玄宗以后,诗赋创作的优劣成为录取进士的主要依据。

宋代科举取士,朝着重经义、重策论的方向发展,考试中诗赋等内容逐渐退居次席,甚至被抛弃。

这一变化有利于()
A . 求取有经邦济国才能的人才
B . 破除世家大族的官场垄断
C . 提高官员的文化和道德修养
D . 推动读书重学风气的形成
7. (2分) (2020高二上·定远开学考) 有学者认为,废除了中书省,朝廷大权均集中于皇帝,皇权与相权的斗争以皇权胜利而告终。

这种胜利意味着()
A . 丞相完全成为皇帝的附属品
B . 皇帝获得至高无上的地位
C . 皇帝取得了直接对六部的发令权
D . 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
8. (2分)狄摩西尼指出:“培根于每个人(雅典公民)心底的原则是:人生来不仅属于父母,而且属于国家……倘若他视自己为国家的儿女,便会志愿赴死,而不愿看到国家沦为附庸。

如国家处于被奴役的地位,他会感到蒙受的耻辱比死亡更可怕。

”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雅典
A . 人文主义盛行
B . 民主政治激发了公民的爱国热情
C . 具有反抗精神
D . 对公民长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9. (2分) (2018高三上·桂林期末) 《十二铜表法》第三表中规定:“在第三次牵债务人至广场后,如仍无人代为清偿或保证,债权人得将债务人卖于台伯河外的外国或杀死之……如债权人有数人时,得分割债务人的肢体进行分配,纵未按债额比例切块,亦不以为罪。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 奴隶在借贷关系中不受保护
B . 彻底废除了习惯法的陋习
C . 严格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D . 体现了自然法的立法理念
10. (2分) (2018高一下·汕头期中) 英国《权利法案》的核心内容是()
A . 确定人民主权
B . 限制国王的权力
C . 实行三权分立
D . 确立共和政体
11. (2分) (2017高一上·大连期中) 有人认为英国维多利亚女王(1837——1901年在位)之所以享有盛誉,不是因为她做出了什么轰动的事业,而是因为她什么都不做。

由此可见,女王在英国()
A . 掌控议会
B . 领导内阁
C . “统而不治”
D . 无所事事
12. (2分) (2019高一上·运城月考) 有一天,华盛顿与杰斐逊共进早餐,杰斐逊问,为什么要设参议院?华盛顿反问道,你为什么把咖啡倒进浅碟里?杰斐逊说是为了使咖啡凉下来。

华盛顿说,既然如此,我们也可以把法案放人参议院的浅碟里降降温嘛。

这则小故事表明美国设立参议院是为了()
①限制民主共和
②减少决策的失误
③制约与平衡众议院
④保障国会立法权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13. (2分) (2017高一上·黑龙江期中) 1875年法国宪法的一项修正条文宣布“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

”制定这一条文的目的在于()
A . 为平民的参政创造条件
B . 防止外国势力干预法国内政
C . 防止君主派的复辟企图
D . 打击家族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14. (2分) (2019高一下·辽宁期中) 有西方学者评价全体选民选举出来的德国下院(德意志帝国议会)时说:“下院是汽车的第五个车轮。

”据此可知()
A . 帝国国会是国家权力中心
B . 德意志帝国实行总统制共和政体
C . 德意志帝国皇帝没有实权
D . 德意志民主政治保留了专制残余
15. (2分)有人说,德意志帝国虽然确立了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制政体,但“君主”是实,“立宪’’是虚。

下列引用的《德意志帝国宪法》条文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 . “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
B . “皇帝有权召集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C . “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D . “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
16. (2分)乾隆皇帝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这段话主要表明
A . 中国的物产十分丰厚
B . 自然经济下的保守心态
C . 外贸出超使乾隆自豪
D . 中国封建经济发展繁荣
17. (2分) (2017高一上·鄂尔多斯月考) 义和团运动中出现了许多家喻户晓的顺口溜,如“七天不梳头,砍下洋人头;七天不洗脸,能把洋人赶;七天不裹脚,天下洋人杀尽了”。

这些顺口溜反映了义和团()
A . 具有科学理论的指导
B . 以农民为运动主力
C . 把反帝作为主要目标
D . 具有盲目排外特点
18. (2分) 1856年常住上海的外国人总数为200多人,但当年仅英国领事处理的刑事案件就有503起,共有630名英国人涉案。

此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
A . 上海社会治安状况的混乱
B . 国人反侵略的斗争高涨
C . 领事裁判权使其为所欲为
D . 英国人的法律意识淡薄
19. (2分) (2018高一下·梅河口开学考) “在思考中国的这场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其他任何战争的时候,笔者必须明白,中国并不是由一个民族构成的,而是由一群人组成的。

……实际上中国像一个百孔千疮的沙袋,一拳击去,沙子四处飞溅。

”作者在此认为中国“这场战争”失败的原因是()
A . 中国人缺乏民族意识
B . 中国军队战斗力涣散
C . 君主专制体制的落后
D . 清政府备战组织不力
20. (2分)希腊和罗马的民主都
A . 维护了大部分公民的利益
B . 妇女权利受法律保障
C . 在亚非文明影响下产生
D . 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
21. (2分) (2019高二下·吉安月考) 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指出:“理论上讲……作为雅典公民的男子不能与外国女子结婚,不管她们是出身于雅典盟国的贵族之家,还是居住在当地的迈提克(雅典官方对外来移民的称呼)。

”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 . 古希腊小国寡民的特征
B . 奴隶社会经济的制约
C . 雅典对公民资格的规定
D . 雅典人仇视外国女性
22. (2分)公元前438年,罗马共和国平民米卡耐因邻居罗西借钱不还将之告上法庭,法官()
A . 依据习惯法判罗西无罪
B . 依据《十二铜表法》判罗西无罪
C . 依据《十二铜表法》判罗西赔偿米卡耐的损失
D . 依据万民法判罗西赔偿米卡耐的损失
23. (2分)在1787年宪法制定过程中,华盛顿说:“我的看法——各州必须选出众望所归的代表参加大陆会议,并赋予该机构绝对权力”,否则“我们就会变成一个多头怪物,一个异质体”。

这表明他坚持怎样的原则()
A . 分权制衡
B . 人民主权
C . 邦联主义
D . 联邦至上
24. (2分) (2017高一上·沭阳月考) 罗荣渠先生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

”这里的“在此以后”是指()
A . 《南京条约》签订后
B . 《北京条约》签订后
C . 《马关条约》签订后
D . 《辛丑条约》签订后
二、非选择题 (共3题;共35分)
25. (15分) (2020高一下·天津月考) 外交是国家政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体现了风云变幻的国际关系,阅读材料
材料一:近代中国的外交
——摘编自王建朗《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历程》
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
(1)在材料一中A、B处分别填入相应的条约名称,并指出这些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国声音”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具体表现。

(3)比较材料一与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外交与现代外交的区别。

26. (10分)(2019·江门模拟) 教育关乎国家兴亡,中西教育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发展轨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教育发源很早,夏朝就有了称为“序”的教育机构。

西周形成了“学在官府”的教育制度。

春秋战国私学兴起,开始了后世官学与私学并存的局面。

秦朝禁止私学和“焚书坑儒”,使普通教育受到很大摧残。

汉代在长安设“太学”并开始“以儒取士”。

隋炀帝杨广开创进士科考,唐至宋不断完善科举制。

元代在普通国子学之外设立蒙古国子学和回回国子学,促进了多民族文化发展和交流。

明清以理学为正统,把八股文作为科举考试的固定格式,大兴“文字狱”。

由于控制加强,书院制发展到清代就完全官学化了,导致古代中国教育之路越走越窄。

——摘编自刘瑛<中国古代教育变革大事、特点及启示》
材料二:中世纪时英国的教育深深烙上宗教的印记,天主教会控制着几乎一切有组织的教育,世俗界包括国王都无权过问。

16世纪人们相信通过教育可以直接阅读《圣经》从而得救,人文主义者则认为教育可以使人成为更完善的人,教育日益走向民众。

19世纪英国生产技术的进步客观上要求劳动者必须接受必要的教育。

1833年议会通过教育补助金方案,1839年国家设“枢密院教育委员会”,1865年改组为“教育局”。

1870年实施初等教育法,19世纪末英国官办学校达到2500个,基本上实现了小学普及教育和扫除了文盲。

——摘编自谢天冰《试论英国教育体制的近代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教育的特点并评析中国古代教育制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近代教育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7. (10分)(2017·吉林模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朝最初未能收复边陲各省,后来又丢失了整个北边的半个中国,这在后来遭到了中国历史学家的严厉谴责。

这种批评固然正确,但中国文明有许多方面在唐、宋几个世纪中达到顶峰也是事实——文化领域尤其如此。

在这几个世纪中,出现了佛教经文和儒家经典的大百科全书;许多学者撰写的各朝历史内容全面;伟大的诗人和艺术家的杰作大批涌现;写在书卷上的书法艺术同绘画一样受到高度评价;精美的瓷器几乎像玻璃一样薄,一样透明;印刷术的发明价值连城,被用来印制大量佛经;科学技术取得了非凡的进展,它们至今才被充分理解。

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这对整个欧亚大陆都具有重大意义。

海上商道——而不是古老的陆路——首次成为中国与外界联系的主要通道。

最后还应该指出,宋朝时,中国人首次大规模直接从事对外贸易,而不再主要依靠外国中间商。

因而可以说,宋朝时的中国正在朝着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美国无疑将变成一个帝国,但并不是历史上罗马帝国、中华帝国、阿拉伯帝国、蒙古帝国和俄罗斯帝国那种单纯幅员扩张所形成的帝国,也不是英法等欧洲国家那种建立在直接控制基础上的殖民帝国,而是一种新型的帝国。

它以强大的生产能力和贸易能力为基础,要求其商品和影响力能够自由进入世界各地,同时尽可能地减少对海外领土的直接控制以便节约政治和财政成本。

用一句话归纳,美国作为一个国家是有边界的,作为帝国则是无边界的,这种帝国发展的逻辑正是无孔不入的资本的逻辑。

不论是否有意,美国的海军扩建一开始就不是针对英国海上霸权的,甚至可以说美国从未认真考虑过和英国进行一场海上较量。

一些国会议员虽然叫嚷“美国舰队应该主宰大西洋西部和太平洋东部”,在实际部署上,美国海军在大西洋方向却完全处于防御态势,其战略构想以默认英国皇家海军对大西洋的控制为前提。

——摘编自徐弃郁《帝国定型:美国的1890—1900》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朝时的中国正在朝着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的依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崛起方式与传统大国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影响。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共24题;共48分)
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
考点:
解析:
答案:4-1、
考点:
解析:
答案:5-1、考点:
解析:
答案:6-1、考点:
解析:
答案:7-1、考点:
解析:
答案:8-1、考点:
解析:
答案:9-1、考点:
解析:
答案:10-1、考点:
解析:
答案:11-1、考点:
解析:
答案:12-1、考点:
解析:
答案:13-1、考点:
解析:
答案:14-1、考点:
解析:
答案:15-1、考点:
解析:
答案:16-1、考点:
解析:
答案:17-1、考点:
解析:
答案:18-1、考点:
解析:
答案:19-1、考点:
解析:
答案:20-1、考点:
解析:
答案:21-1、考点:
解析:
答案:22-1、考点:
解析:
答案:23-1、考点:
解析:
答案:24-1、
考点:
解析:
二、非选择题 (共3题;共35分)答案:25-1、
答案:25-2、
答案:25-3、
考点:
解析:
答案:26-1、
答案:26-2、
考点:
解析:
答案:27-1、
答案:27-2、
考点: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