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思维导图及课件.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课件PPT
3、心脏四个 腔之间的关系 是怎样的?
4、心房与心室 之间、心室与 动脉之间有什 么样特殊的结 构?这些结构 有什么样作用?
1、心脏壁主要是由什么组织构成 的?由此可以推断它具有什么功 能?
心脏壁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肌肉 组织具有收缩、舒张的功能,因此, 心脏能够推动血液在血管里循环流 动。
2、从心脏壁的厚薄来看,心房与心室有什么不同?左心室 与右心室又有什么样不同?请试着解释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
PLT
血小板计数
正常参考值
男(4.0-5.5)*1012 个/L 女(3.5-5.0)*1012 个/L
(4-10) *109个/L 男(120-160) g/L 女(110-150)g/L (100-300)*109 个/L
血浆 55%
血 液
血细胞 (45%)
白细胞(WBC, white blood cell) 血小板(PLT, platelet) 红细胞(RBC, red blood cell)
静脉瓣
知识应用
1.在抽血或输液时,针刺入的是什么血管? 为什么?
2.针刺入时方向又是怎样的? 3.为什么将针刺入部位的上方(即近心端)用胶皮管 捆扎起来?会有什么现象?
3.毛细血管
毛细血管 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
①分布广泛。 ②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 特点: ③管内直径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④血流速度最慢。 意义: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
如果你是氧气,你会选择从哪一种血管进入细胞 内?为什么?
动动手
血
液
血
液
如图是网上发
可
表的关于静脉
通 过
瓣演示实验的
瓣 膜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ppt
淋巴系统:运输免疫细胞和淋 巴液
消化系统:运输食物和营养物 质
呼吸系统:运输氧气和二氧化 碳
03 血液的物质运输
血液的组成
血浆:主要成分是水,还含有 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
红细胞: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 和二氧化碳
白细胞:主要功能是防御疾病 和保护身体
血小板:主要功能是止血和凝 血
物质运输异常与疾病之间的相 互作用
物质运输异常与疾病之间的因 果关系
物质运输异常对人体的影响
营养不良:物质运输异常可能导致营养物质缺乏,影响身体健康。 代谢紊乱:物质运输异常可能导致代谢紊乱,引发各种疾病。 器官功能受损:物质运输异常可能导致器官功能受损,影响身体健康。 免疫功能下降:物质运输异常可能导致免疫功能下降,容易生病。
物质运输的定义
物质运输:指人体 内各种物质在细胞、 组织、器官之间的 传递和交换过程。
物质运输的方式: 包括被动运输、主 动运输、胞吞作用 和胞吐作用等。
被动运输:物质通 过浓度梯度或电位 梯度进行传递,不 需要消耗能量。
主动运输:物质通 过载体蛋白的协助 ,逆浓度梯度或电 位梯度进行传递, 需要消耗能量。
物质运输的重要性
维持生命活动: 物质运输是维持 人体生命活动的 基础,如氧气、 营养物质、废物 等。
调节生理功能: 物质运输可以调 节人体的生理功 能,如激素、神 经递质等。
防御疾病:物质 运输可以防御疾 病,如免疫细胞、 抗体等。
பைடு நூலகம்
修复损伤:物质 运输可以修复损 伤,如生长因子、 胶原蛋白等。
物质运输的途径
信息传递的方式有神经传递和激素传递,其中神经传递通过神经递质进行,激素传递通过激素 进行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知识点汇总2023-2024学年鲁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思维导图: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1.循环系统的组成(1)人体要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需要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要排出二氧化碳、尿素等废物,这都依赖血液循环系统。
(2)血液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和血液。
2.血液的分层现象:离心静置后分为三层,上层淡黄色,中层白色,下层深红色。
加入抗凝剂柠檬酸钠溶液目的是防止血液凝固。
3.血液的成分和功能:(1)成分:血液属于结缔组织,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2)作用:血液是人体内物质运输的载体,并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
4.血浆和血细胞在显微镜下能看见的血细胞有红细胞和白细胞。
(血小板很小,需要进行特殊染色才能看见)(1)血浆①成分:水(主要成分)、各种营养成分(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代谢废物(尿素、二氧化碳)。
②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
(2)红细胞(RBC)①特征:数量最多;两面凹的圆饼状;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含有血红蛋白②功能: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③血红蛋白的特性:在氧含量高的地方易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易于氧分离。
④红细胞异常时的症状:人体内红细胞或血红蛋白过少时,会引起贫血。
饮食建议(了解):多吃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拓展:高原地区氧气稀薄,人体血液中红细胞数目更多。
(3)白细胞(WBC)(重点)①形状(了解):球形,自身可以变形将病菌包围、吞噬。
②特点:有细胞核;体积最大;数量最少。
③作用:吞噬病菌,起到防御和保护的作用。
④白细胞异常时的症状:白细胞数目偏高说明有炎症;数目偏低,会削弱机体抗菌能力,易受病菌感染。
⑤白细胞吞噬细菌的过程(了解):当病菌侵入人体内时,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通过自身的变形将病菌包围、吞噬。
(3)血小板(PLT)①特征:个体最小;没有细胞核;形状不规则。
②功能:止血,凝血③血小板异常时的症状:血小板过少,不易凝血、机体异常出血;过多会形成血栓。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ppt
正常值
异常情 况
男(4.0--5.5)×1012个/升 红细胞或血 红蛋白数目 12 个 女(3.5--5.0)×10 /升 偏少,贫血
吞噬病菌对人 (4--10)×109-个/升 体有防御和保 护作用
(100-300)×109个/ 升
数目偏 多,炎 症
数目偏多, 血栓;数目 偏少,不易 止血
个体最小, 有止血和加 不规则,无 速凝血的作 细胞核 用。
从表的测定值可以发现刘伟患了什么病?
血流的管道——血管
名称 动脉 管壁 定义 血流 速度 快 图示 分布 较深
厚 送血 弹性大 离心
较薄 送血 弹性小 回心
静脉
毛细 血管
慢
较浅 分布广 数量多
最薄
连接最 小的动 脉与静 脉
最慢
毛细血管的这些特点, 便于_____ 血液 与_________ 组织细胞 充分的进行物质交换
右图是人体血液循环与呼吸过程示意图, 据图回答。 (1) 人体血液循环主要包括体循环和肺循 环,用图中的字母表示肺循环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E F G D (2) 心脏分四腔,由C到B,由D到A,都 瓣膜 ,可以保证血液的定向流动。 有_______ (3) 进行气体交换的部位是__________ , F M 由H到N,血液成分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4) 含动脉血的静脉血管是____ G 含静脉血的动脉血管是____( E 用字母表示) (5) 氧与血红蛋白结合的部位是[ F ]_______________ 肺部毛细血管 , 分离的部位[ M]_______________ 全身毛细血管 。
以同型血相输为原则。但在没有同型血而 又情况紧急时,可异型输血(见下表)。 但是,大量输血时,仍需实行同型输血。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课件
contents
目录
• 物质运输概述 • 血液运输 • 淋巴系统 • 细胞内运输 • 物质运输的调节
01
物质运输概述
物质运输的定义
01
物质运输是指生物体内或生物体 与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过程,包 括细胞内和细胞间物质的传递、 运输和交换。
02
物质运输是通过各种运输方式实 现的,如被动运输、主动运输、 胞吞胞吐等。
淋巴液的生成与回流
淋巴液由组织液生成,通过淋巴管回流至静脉,与血液一起循环 全身。
免疫细胞的迁移
免疫细胞在淋巴管和淋巴结中迁移,参与免疫反应和防御机制。
营养物质的运输
淋巴系统也参与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运输,有助于 维持身体健康。
04
细胞内运输
细胞内物质的合成与分解
细胞内物质的合成
细胞内的各种物质,如蛋白质、核酸、糖类等,都是在核糖体、细胞核、线粒 体等细胞器中合成。这些合成过程需要消耗能量,并受到细胞内各种酶的催化 。
激素调节是人体内物质运输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分泌激素来调节靶细胞或器官的功能,进而影响物质运输。
详细描述
激素调节具有广泛的作用范围和较长的起效时间,常见的激素包括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胰岛素等。这些激素 通过与靶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影响细胞代谢、能量转换和物质运输等过程。例如,胰岛素可以促进细胞对葡萄 糖的吸收和利用,从而调节血糖水平。
氧化碳排出体外。
02
血液运输
血液的组成
01
血液由血浆、红细胞、 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
02
血浆是血液负责运输氧 气和二氧化碳。
04
白细胞和血小板在免疫 反应和止血中起重要作 用。
初中生物《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②表述规范,没有错别字。
专题二 专题二:物质运输的器官
所需课 本专题使用 2 课时
时
专题二概述
本专题的学习,学生对血管和心脏的形态和功能有一定的认识和生活 体验,知识没有系统的学习,还不能分清什么是动脉、什么是静脉, 也不了解心脏的内部结构。另外,对这些内容的学习,需要一定的空 间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对学生来讲有一定的困难。 在教学中要很好的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先观察 三种血管的结构,学习其结构特点,再通过观察心脏模型,直观了解 心脏的结构特征。将心动周期的动画、图片、文字描述三种媒介结合 起来学习心脏跳动的规律,从而降低学习难度。
对应课标:
1、 描述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 2、 概述血液循环。
主题单 元问题 设计
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和氧气是如何到达全身组织细胞 的?
专题一:物质运输的载体 (4 课时)
专 题 划 专题二:物质运输的器官 (2 课时)
分
专题三:物质运输的途径 (2 课时)
专题四:关注心血管健康 (1 课时)
专题一 专题一
适用年 七年级
级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所需时
课内共用 5 课时,每周 3 课时 间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是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三章内容。这一章既是对 前两章消化吸收、呼吸运动等知识的深化,又是后面学习泌尿、排泄 等章节的前提和关键。因此,本章内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单元包括“物质运输的载体”、“物质运输的器官”“物质运输的途 径”、“关注心血管健康”四个内容。本单元学习的重点是了解人体物 质循环载体(血液)、器官(血管+心脏),理解并明确血液循环的两 条途径。最后通过学习心血管疾病和影响心血管疾病的因素,养成良 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做一个文明生活、健康生活、为社会做贡 献的人。
体内物质的运输思维导图及课件
什么是体内物质的运输
体内物质的运输指的是通过循环系统将氧气、营养物质和废物等物质从一个 部位运送到另一个部位的过程。
体内物质的运输方式
1 1. 血液循环
2 2. 淋巴循环
通过血液将物质运输到全身各个器官和组 织。
将废物和多余液体从组织流向淋巴系统, 并运输到淋巴结进行过滤。
2
器官移植进展
通过体内物质运输,成功进行多种器官的移植手术。
3
技术的应用
运输系统的模拟和仿真,对药物输送和疾病治疗产生了重要影响。
总结和展望
体内物质的运输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过程,其研究和理解对于人类健康和医 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运输过程中的重要器官和组织
心脏
负责循环系统的推动和维持血 液流动。
肺
参与气体交换,将氧气吸入血 液,排出二氧化碳。
肾脏
清除血液中的废物和多余液体, 维持体内平衡。
体内物质的运输的影响因素
1. 浓度梯度
高浓度到低浓度的运动驱动物质的转运。
3. 血管的通透性
决定物质能否通过血管壁进入或离开血液。
2. 温度
温度的变化会影响物质的运输速率。
4. 动力学平衡
各种力量的平衡影响了物质运输的效率。
体内物质的运输的重要性和意义
1 1. 维持生命
2 2. 确保正常的功能
保证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供给,排除废 物。
运输物质使各组织和器官正常工作。
相关研究和进展
1
研究领域扩展
从分子运输到细胞运输、组织运输的研究进展。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课件
图1
图2
(1)图1中的编号①血管是________血管,理由是该血管的管壁较
________。
(2)图1中的编号②血管是________血管,血液在该血管内流动的速
度________。
(3)图2中的X气体是________,Y气体是________。
(4)图2中的血液是在________血管内流动,该血管壁是由________
吞噬细菌,
防御和保护
(4.0~10.0)×109
血小板
个体最小,形状不
规则,无细胞核
止血和加速凝血
(1.0~3.0)×1011
血液的功能: 运输、防御保护、调节体温
第五页,共42页。
1. 右图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血涂片,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显微镜观察血涂片时,某学生已观察到了细胞图像
,但图像不很清晰,此时应调节显微镜的
不断地为组织细胞运来氧气和养料,并把 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废物运走。
心脏
血液循环系统 血管 血液
第一页,共42页。
血液的分层现象
柠檬酸 钠
静置
第二页,共42页。
血浆
白细胞
血小板 红细胞
血细胞
血液
血浆的成分及功能
成分:水、蛋白质、 葡萄糖、无机盐等
血浆
运载血细胞,运输 功能: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复习演练:
1.在血液循环中,能保证血液按一定方向流动而不会
A、倒血流液的的原惯因性是作(用)B B、心脏和血管内瓣膜的作用
C、血管壁的弹性作用 D、心脏收缩和舒张的结果
2.血液循环过程中,静脉血变成动脉血的部位是( )
C
A.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
B.心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泡
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关系
肺 (肺循环)
心脏 (体循环)
全身各处
血浆:成分和功能
血液
红细胞
人
血细胞 白细胞
体
动脉
血小板
本章小结
内
血管 静脉
物
毛细血管
心肌构成 四个腔
质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房连静、室连动
的
心脏
瓣膜防止血液倒流
运
体循环
肺 (肺循环)
血液循环途径
输
肺循环
心脏 (体循环)
血型的发现:ABO血型系统
弹性
血液流速
最快
毛
静
细
脉
血
管
最薄
较薄、弹性小 (仅由一层扁平
上皮细胞构成)
较慢
最慢 (红细胞单行通过)
功能
送血出心
送血回心
血液与组织细胞 进行物质交换
血液循环途径
组织细胞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 →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毛细血管→肺静脉
→左心房
“四环递进问题教学法” 教学模
式
揭 示 目 标 , 提 出 问 题
自 主 学 习 , 合 作 探 究
师 生 互 动 , 解 决 问 题
巩 固 问 题 , 提 升 应 用
案例 血流的管道—血管
阅读课文66页-67页,完成表格
动
静
毛细
内容
脉
脉
血管
管壁厚度 及弹性
血液流速
功能
揭示目标,提出问题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优选)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思 维导图及课件
一
学段整体分析
二
单元和板块分析
一.学段整体分析
课程 目标
课标设 计思路
教材逻 辑结构
课程总目标
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
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
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初步具有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一
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临床诊断
检查结果:
项目
测定值
送Re检d 物Blood Cell RBC 3.59 x 1012/L 红细胞
检W验hit目e B的lood Cell WBC 4.8 x 109/L 白细胞
送He检m人oglobin
HB
127g/L
血红蛋白
医Pl师atelet
PLT
140 x 109/L 血小板
化验费
报告日期 月 日 检验者 报告者
其他生物
突
生物的多样性 出
及保护
人
与
生物圈中生命 的延续和发展
生 物
圈
健康地生活
二.单元和板块分析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 课标要求 ◆ 在教材中的地位 ◆ 知识体系和逻辑线索 ◆ 重点和难点 ◆ 学情分析 ◆ 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
1.运用问题教学法 , 提高课堂效率
根据本章教材内容特点,采取恰当的 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测量血压
测 量 脉 搏
落实 技能 目标
落实 情感 目标
卡尔·兰德斯坦纳(1868— 哈维(1578-1657)发现了
1943 ),奥地利著名医学家。血液循环,为近代生理学和 他发现了A、B、O、AB四种血 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型中的前三种,1930年获得 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
课程总目标
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
环境保护意识。
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
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要的基础。
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重视 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科学素养教育。
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体现 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普及型、基础性和发展性。
课标设计思路 生物圈中的
绿色植物
生物圈中的人
生物与环境
生物体的 结构层次
10个一 级主题
动物的运动 和行为
生物的生殖、 发育与遗传
科学探究
生物的多样性
健康地生活
生物技术
学段教材整体分析
生物圈中的人
突 出 生物圈中的 人 绿色植物 与 生 物 生物和细胞 圈
生物和生物圈
初中 学段
教材 内容
生物圈中的
人工心脏
1.不吸烟 2.保持血压正常稳定 3.维持血脂正常 4.避免精神紧张 5.有规律地锻炼 6.维持血糖正常
教学策略
5.注重三维目标的落实
在制定每节课或每项活动的教学目标时, 要充分考虑课程目标的体现和贯彻。
落实技能目标
13100
医院检验科报告单(一)NO.0031220
姓名
性别
年龄 病案号 科 病房
输血及血型
同型输血
全身各处
教学策略
4.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将教材中抽象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 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激发学生探究 新知的欲望。
什么是贫血病?贫血患 者应多吃哪些食物?
煤气中毒的原因是什么? 怎样预防煤气中毒?
为什么当血常规化验单上白细胞数量增多 时,医生就会认为病人体内有炎症?
心脏移植术
内容
动
脉
管壁厚度及 最厚、弹性大
弹性
血液流速
最快
毛
静
细
脉
血
管
最薄
较薄、弹性小 (仅由一层扁平
上皮细胞构成)
较慢
最慢 (红细胞单行通过)
功能进行物质交换
师生互动,解决问题
血液中什么物质 进入了组织细胞? 组织细胞中哪些物 质进入了血液?
师生互动,解决问题
血液在人体血管 内的流动方向是 怎样的?
血液的成分
血浆 血液
血细胞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血浆
白细胞和 血小板
红细胞
解剖猪的心脏
心脏的结构
四个腔(上房下室) 房连静 室连动 两种瓣膜
血液循环途径
体循环途径 血液成分变化
肺循环途径 血液成分变化
血 液 循 环 途 径
教学策略
3.注重梳理归纳,构建知识体系
针对重难点知识,引导学生及时进行梳理和 归纳,加深理解和记忆。
三种血细胞比较
内容 数量
形态结构
红 细 胞
最多
两面凹的圆饼状 无细胞核,含血 红蛋白(含铁)
白 细 胞
最少 较大 有细胞核
血 小 板
较少
形状不规则 无细胞核
功能特点
运输氧(血红蛋白在 氧浓度高时易与氧结 合,氧浓度低时易与 氧分离)
防御、保护
凝血、止血
三种血管比较
内容
动
脉
管壁厚度及 最厚、弹性大
5.现有一条较长且带有几处分支的血管,一段能灌入水,另一 端却不能灌入水,这条血管可能是( )
A动脉
B静脉 C动脉和静脉 D毛细血管
巩固问题,提升应用
在输液时,为什么要将针刺入部位的
上方(近心端)用胶皮管捆扎起来?
你知道这时针刺入的是什么血管吗?
教学策略
2.借助直观教具,增加感性认识
教师可利用实物、模型、挂图等直观材料, 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习效率。
动 毛细 静 脉 血管 脉
师生互动,解决问题
静脉瓣的作用 防止血液倒流
巩固问题,提升应用
1.血管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
2.连通与最小的动脉与最小静脉之间的血管是_____。
3.手背上一条条“青筋”是( )
A动脉 B静脉 C淋巴管
D毛细血管
4.人体内数量最多的血管是( )
A动脉 B静脉 C动脉和静脉 D毛细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