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电离辐射探测方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测器的主要类型
• 电离探测器
– 气体或液体电离室,正比管,G-M探测器 – 半导体探测器
• 闪烁探测器
– 有机闪烁体 – 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闪烁体
• 其他
– 云室、气泡室、胶片、热释光、固体径迹探测器、 IP板… – 切伦科夫辐射、穿越辐射
电离室(Ionization Chamber)
电离室核心部件是一对电极及其间充满满的绝缘气体或液体,电极分别 接外电路的正负极。无辐射时电极间无电流,当带电粒子在灵敏区通过 时电离产生电子离子对,在电极间的电场作用下电子和正离子分别向阳 极和阴极漂移,形成电流。多用于剂量测量。
电子漂移速度一般为: 10 cm
6
s
s
离子漂移速度一般为: 103 cm
(2)电子的漂移速度对组成气体的组分极为灵敏在单原子分子气 体中(如卤素)加入少量多原子分子气体(如CO2、H2O等)时, 电子的漂移速度有很大的增加。
脉冲工作的电离室
射线
气体有: 惰性气体, N2, 空气, 混合气体等
+
-
前置放大电路 C R HV
q1 q2
a
e
i (t )
V0
b
电子(负离子)漂移所引起的正感应电荷在回路中流过的电荷量 为:
q2
同一点引入正负电荷:
q1 q1
q2 q2
q q1 q q2
a
V0
e
e
i(t )
b
q1 q2 e
当同时在同一位置引入一离子对,则在外回路流经的电流: i(t)= i+(t)+ i –(t)
http://www.euronuclear.org/info/encyclopedia/i/ionizationchamber.htm http://www.orau.org/ptp/collection/ionchamber/introionizationchamberr.htm
入射带电粒子与靶原子的核外电子通过库仑作用, 使电子获得能量而引起原子的电离或激发。
t
I (t )
Ne u u I d
Neu I d
t
V (t )
输出电压只包含电子漂 移的贡献,工作于此状 态的电离室成为电子脉 冲电离室
当外电路的时间常数远小于离子 漂移时间但远大于电子漂移时间 时的输出电压曲线
Q C0
1 V t C0
0
t
Q t R0C0 e C0
流过外回路的总电荷量:△q+ +△q- = e
(当入射粒子在探测器灵敏体积内产生N个离子对,它们均在 外加电场作用下漂移,这时,产生的总电流信号是:
I t i t i j t j j 1 j 1 N N
I (t ) I (t )
当N个离子对全部被收集时,流过外电路的总电荷量的为:
1 D v 3
平均自由程
电子的平均自由程和热运动的平均速 度都比离子的大,因此其扩散系数比离 子的大,因而电子的扩散效应比离子的 严重。
电子吸附
电子在运动过程中与气体分子碰撞时可能被气体分子俘获,形 成负离子,这种现象称之为吸附效应。
Electron attachment
e-
Negative ion
常用气体的特性
气体
H2 He N2 O2 Ne Ar Kr Xe CO2 CH4
Z
2 2 24 26 20 18 36 54 22 10
Eex (eV)
10.8 19.8 8.1 7.9 16.6 11.6 10.0 8.4 5.2
Wi (eV)
37 41 35 31 36 26 24 22 33 28
第三章 射线探测
试用讲义,请勿传播
射线探测
• 探测原则 • 主要探测器类型
– 电离探测器 – 闪烁探测器 – 其他
探测原则
一个粒子若要被探测到,这个粒子必须与探测器进行某种作用 并在探测器中沉积下一定的能量。对于大多数探测器,入射粒 子在探测器的灵敏区直接或间接激发出一定量的电荷,这些电 荷被收集起来形成信号输出(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记录)。 带电粒子一般可以直接探测;高能光子通常与核外电子作用后 进行间接测量;中子一般通过核反应产生带电粒子进行间接测 量。
n n n n t t
:复合系数
—
负离子运动速度远小于电子,正离子与负离子的复 合系数要比正离子与电子的复合系数大得多。
离子和电子在外加电场中的漂移
离子和电子除了与作热运动的气体分子碰撞而杂 乱运动和因空间分布不均匀造成的扩散运动外,还有 由于外加电场的作用沿电场方向定向漂移。这种运动 称为“漂移运动”,定向运动的速度为“漂移速度”。
当外电路的时间常数远大于离子 漂移时间时的输出电压曲线 Neu I d
V (t )
Ne C0
Q C0
t
R0C0
1 V t C0
t
I t dt
0 0
Ne t R0C0 e C0
输出电压包含了正离子漂移的贡 献,工作于此状态的电离室成为 离子脉冲电离室
T
T
入射粒子直接产生的离子对称为原电离。 初电离产生的高速电子足以使气体产生的电离称为 次电离。
总电离 = 原电离 + 次电离
平均电离能:带电粒子在气体中产生一电子离子对所 需的平均能量。 对不同的气体, W大约为30eV
若入射粒子的能量为 E0,当其能量全部损失在气 体介质中时,产生的平均离子对数为:
http://www.mssl.ucl.ac.uk/~mwt/propcounters/intro.htm http://en.wikipedia.org/wiki/Proportional_counter
在一个大气压下,电子在气体中的自由程约 10-3~10-4cm, 气体的电离电位~ 20eV 。要使电子在一个自由程就达到电 离电位,场强须>104V/cm。
t dt I0
t
T
影响输出信号形状的因素
I (t )
0
d
x
t
V (t )
ut
t
I (t )
t
圆柱型电子脉冲电离室
2b 2a
r
C
V0
R
Ne a Q r0 Ne V0 ln b a
ln
r0
屏栅电离室(The Gridded Ion Chamber)
输出计算的例子
设入射粒子为210Po发射的α粒子,能量为5.3MeV, 并在空气电离室内消耗其全部能量。若空气的平均 电离能ω取35eV,则一个α粒子产生的离子对数 N0=5.3×106/35=1.5×105个离子对。这些离子对全 部被收集后的总电荷: Q=1.5× l05× 1.6× l0-19=2.4× 10-14C 设总电容量为20pF,则输出脉冲幅度为 △V =2.4× 10-14/2.0×10-11=1.2mV
漂移Drift(存在外电场时)
扩散(Diffusion) 在气体中电离粒子的密度是不均匀的, 原电离处密度大。由于其密度梯度而造成 的离子、电子的定向运动叫扩散。
由气体动力学,可得到扩散方程:
j D n
电子或离子 的扩散系数
电子或离子 粒子流密度
电子或离 子密度
若电离粒子的速度遵守麦克斯韦分布,则 扩散系数 D 与电离粒子的杂乱运动的平均 速度 v 之间的关系为:
e 当 电荷沿电场向收集极运动,则上极板a上感应电荷q1 减少,下极板b上感应电荷 q2 增加。且 q q
1 2
这就相当于感应电荷从外回路流过,即在外回路流过电流
i +(t)。
q1 q2
a
V0
e
i (t )
b
正离子漂移所引起的负感应电荷在回路中流过的电荷量为: q1
q1 q2 e
N E0 W
法诺噪声(Fano noise)与法诺因子(Fano factor)
带点粒子在探测器中产生电子离子对的数目正比于带电粒 子的能损,但存在一定的波动,称为法诺噪声。法诺因子:
2 w F w
其中w为时间窗口(测量时间),σ2为方差,μ为测量平 均值。对于泊松过程F=1,法诺因子业可以写为:
b
在电离室内某一点引入一单位正电荷e+它将在两极板上分别
感应出一定的负电荷,设分别为-q1、-q2
q1
q2
a
e
V0
根据高斯定律:
b
q (Q0 ) (Q0 ) e (q1 ) (q2 ) 0
q1 q2 e
x q1 e d dx q2 e d
电离电流
射线射入电离室→使气体电离 →在电极上产生感应电荷→电子离子在电场中漂移 →形成漂移电流→RC上输出波形
输出信号产生的物理过程
假设回路中没有负载电阻 RL 0
极板a上加高压V0,极板a b 间电容量为C1, 则两极板的电荷量:
Q0
Q0
Q0 Q0 C1V0 a
V0
Q N e
探测等效电路
C1
RL :负载电阻; C1 :探测器电容; R入 : 测量仪器输入
电阻;
RL
C
R C
测 入电容; 量 仪 器
C入 : 测量仪器输
总电阻 R0 RL // R
总电容
C0 C入 C ' C1
:杂散电容; 如, 电缆电容 ~100pF/m。
平行板电离室输出电流曲线
工作区与探测器
工作区 复合区 饱和区 正比区 气体探测器 无 电离室 正比计数管 无 可作能量、强度、剂量的测量,输 出较小 可作能量、强度的测量,输出较大 无 作用及性能
有限正比区 无
G-M区
G-M计数器
只作强度测量(计数测量),输出 幅度大
略
连续放电区 闪烁室、 火光室
通常正比计数管采用细丝作为 阳极,可以在阳极周围产生一 个较大的电场满足雪崩放大的 要求
2 O F 2 P
其中O为实验观察量,P为泊松过程估计量
作业: 估算能量极限分辨率
电子与离子在气体中的运动
当不存在外加电场的情况下,电离产生的电子 和正离子在气体中运动,并和气体分子或原子不断地 碰撞,处于平衡状态。其结果会发生以下物理过程:
扩散Diffusion 电子吸附Electron Attachment 复合Recombination
I
u 为电子或粒子的漂移速度;
Neu I
u
d 为平行板电极间距; t1 为开始有电子到达a极板的时间;
T– 为电子全部到达a极板的时间;
d
t2 为开始有正离子到达b极板的时间; T+ 为正离子全部到达 b极板的时间。
Neu I d
t1
~ s
T
t2
~ ms
T
t
I (t )
Ne u u I d
E r V0 r ln b
a
例:当V0=1000V,a =25m,b=1cm时, 在r=0.02cm处,电场 强度相当于临界场强 ET。
正比计数器的能量分辨率 输出脉冲幅度:
每次碰撞中被电子俘获的概率称为吸附系数 h。
h大(h >10-5)的气体称为负电性气体。
例如O2、H2O的 h 10 ,卤素达 h 103
4
复合(Recombination)
有两个过程:电子与正离子,或负离子与正离子, 相遇时可能复合成中性的原子或分子。
复合引起的离子对数目的损失率:
Recombination e+ +
输出信号计算
• 如果入射粒子的能量为E,并且全部损失在 电离室内,气体的平均电离能为ω • 一般气体为20—40eV,空气为33eV, • 则产生的平均离子对数为: N0=E /ω Q0=eN0=eE /ω • 则电容上产生的总电荷数为: • 则电容上产生的电压为: V0=Q0/C=eE /(Cω)
正比计数管
http://felix.physics.sunysb.edu/~allen/252/PHY251_Geiger.html
• I区——复合区:电离出的离子与电子在漂移中由于碰撞而 复合,成为中性原子,此复合几率随外加的电压(偏压) 的增加而减小。 • II区——饱和区:原电离出的离子和电子全部被吸收,无 复合效应。 • III.1区——正比区:由于电场强度大到足以使加速电子撞 击原子产生新的电离,离子对数将倍增(10—104倍),这 种现象叫气体放大。在固定外加电压下,气体放大系数M 恒定。 • III.2区——有限正比区:在固定外加电压下,气体放大系 数M不能恒定与初电离失去正比关系。 • IV区——G—M区:外加电压较高,离子对增加比D区更为 猛烈,高达108电离电流猛增,产生持续放电现象,要终 止放电应加淬熄气体(卤素和有机物),此区电离电流大 小不再与入射粒子的能量有关。 • V区——连续放电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