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满江红·齐山绣春台翻译赏析
满江红全文及赏析

满江红全文及赏析南宋末年,元军占领临安,宋帝及三宫后妃等被虏北上。
途中,身为度宗昭议的诗词人在驿馆壁上题此诗词抒亡国之痛。
全诗词血泪和流,令人难以为怀。
她由开始的戚戚于个人身世滔沉,最终升华到反省国家兴亡、历史功罪的思想高度,负荷了整个时代,整个民族的悲恸。
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满江红全文及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太液芙蓉,浑不似、旧时颜色。
曾记得,春风雨露,玉楼金阙。
名播兰馨妃后里,晕潮莲脸君王侧。
忽一声鼙鼓揭天来,繁华歇。
龙虎散,风云灭。
千古恨,凭谁说对山河百二,泪盈襟血。
驿馆夜惊尘土梦,宫车晓辗关山月。
问姮娥、于我肯从容,同圆缺。
赏析王清惠是南宋宫中的昭仪(女官)。
她是位才华横溢的女子。
公元1276年正月,元兵攻入临安,南宋灭亡。
三月,王清惠随三宫三千人作俘北上。
途径北宋时的都城汴梁夷山驿站,勾起王清惠深切地亡国之痛,在驿站墙壁上题了诗词《满江红》(太液芙蓉)。
这首诗词后被传遍中原。
文天祥、邓光荐、汪元量等皆有诗词相和。
“太液芙蓉,浑不似、旧时颜色”,一声长长的叹息:皇宫太液池中的荷花,原来娇艳无比,但今是昨非,已失去往日颜色。
这里以花喻人,指自己已失却往日容颜。
太液池,指皇宫的池苑,汉唐两代皇家宫苑内都有太液池。
白居易《长恨歌》中有“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的诗句,唐玄宗时,杨贵妃常在太液池中洗浴。
但经过安史之乱后,明皇回到长安,景物依旧,但故人不在,令明皇无限感伤。
王清惠以劫后余生的皇宫里的荷花自比,是很符合她的嫔妃身份的。
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王清惠以此自喻的意思,表明自己立志保全名节的志气。
“曾记得,春风雨露,玉楼金阙。
名播兰馨妃后里,晕潮莲脸君王侧。
”此时的凄清飘零,自然使她想起往昔的荣华、欢乐。
玉楼金阙,雨露承恩,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春风雨露”,用花承春风雨露,喻指人得浩浩皇恩。
“玉楼金阙”,借环境渲染景象,从皇宫的富丽堂皇,渲染繁华生活。
“名播兰馨妃后里,晕潮莲脸君王侧”,从写花自然过渡到写人,写自己在皇宫里受宠幸的生活。
满江红原文及赏析(精选18篇)

满江红原文及赏析满江红原文及赏析(精选18篇)《满江红》蕴含的典故,清楚地表明其诞生地就在庐山东林寺。
多少年来,人们研究《满江红》,为寻找岳飞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费尽周折而不得。
下面小编带来满江红原文及赏析,希望能帮到您!满江红原文及赏析篇1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
民安在?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翻译黄鹤楼上远望中原,荒草烟波的地方,有着许多的城池。
遥想当年,城中花团锦簇遮住了视线,柳树成荫掩护着城墙,楼阁都是雕龙砌凤。
万岁山前、蓬壶殿里尽是一派宫女成群、歌舞升平的热闹景象。
如今,胡虏铁骑却践踏包围着京师郊外,尘沙弥漫,战势凶险。
士兵在哪里?他们血染沙场,鲜血滋润了兵刃。
百姓在哪里?他们在战乱中丧生,尸首填满了溪谷。
悲叹大好河山一如往昔,但千家万户流离失所,田园荒芜。
自己何时才能请缨杀敌,率领精锐部队出兵北伐,挥鞭渡过长江,扫清横行“郊畿”的胡虏,收复中原。
然后归来,重游黄鹤楼,以续今日登临之兴。
注释万岁山:即万岁山艮岳,宋徽宗政和年间所造,消耗了大量民力民财。
蓬壶殿:疑即北宋故宫内的蓬莱殿。
铁骑:指金国军队。
郊畿:指汴京所在处的千里地面。
风尘:指战乱。
风尘恶:是说敌人占领中原,战乱频仍,形势十分险恶。
膏:滋润,这里做被动词。
锋:兵器的尖端。
锷:剑刃。
沟壑:溪谷。
缨:绳子。
请缨,请求杀敌立功的机会。
河洛:黄河、洛水交汇的洛阳地区。
这里泛指中原。
汉阳:今湖北武汉市(在武昌西北)。
赏析这是一首登高抒怀之词。
全词由词人登上黄鹤楼所见之景发端,追忆了昔日汴京城的繁华,再回到眼前讲述战乱频繁、生灵涂炭的情景,最后怀想来日得胜后的欢乐之情,抒发了词人对国破家亡的悲痛之情和光复中原的强烈愿望。
这首壮词采用散文化写法,可分四段,层次分明。
辛弃疾《满江红》古诗赏析

辛弃疾《满江红》古诗赏析辛弃疾《满江红》古诗赏析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
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辛弃疾《满江红》古诗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辛弃疾《满江红》古诗赏析篇1满江红·汉水东流作者:辛弃疾原文:汉水东流,都洗尽、髭胡膏血。
人尽说、君家飞将,旧时英烈。
破敌金城雷过耳,谈兵玉帐冰生颊。
想王郎、结发赋从戎,传遗业。
腰间剑,聊弹铗。
尊中酒,堪为别。
况故人新拥,汉坛旌节。
马革里尸当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说。
但从今、记取楚楼风,裴台月。
译文汉水滔滔,向东流去;它冲净了那些满脸长着胡须的敌人嘴上沾着人民的膏血。
人们都说:当年你家的飞将军,英勇威列地打击敌人。
攻破敌人坚固的城池的时候,迅速勇猛,像迅雷过耳那么快;在玉帐里谈论兵法或者是研究战术的时候,态度激昂兴奋,语言慷慨激烈,两颊都结了冰。
回想王郎,你才到结发的年令,就从事戎马生活。
继承着先人的事业。
现在,我腰里悬挂的宝剑没有用了,只有在无聊的时候,把它当作乐器,弹着剑柄唱唱歌。
今天拿着酒杯,喝着酒为你送别。
况且这是我的好朋友你,又是重新被任用,你簇拥旌节的仪仗,登上了拜将坛,封你为编率大军的将军。
你是大丈夫男儿汉,应当把马革裹尸当作自己的誓言,为了消灭敌人,为国捐躯是最光荣的。
有些人,贪图安乐,迷恋女色,是自伐生命,应以为戒,再也不要说它了。
从今后,要牢牢记住:咱们在楚楼、裴台吟风赏月的这段友谊。
注释[1]汉水:长江支流,源出陕西,流经湖北,穿武汉市而入长江。
[2]髭(zī)胡:代指入侵的金兵。
膏血:指尸污血腥。
[3]飞将:指西汉名将李广。
他善于用兵,作战英勇,屡败匈奴,被匈奴誉为“飞将军”。
[4]金城:言城之坚,如金铸成。
雷过耳:即如雷贯耳,极言声名大震。
[5]玉帐:主帅军帐的美称。
冰生颊:言其谈兵论战明快爽利,辞锋逼人,如齿颊间喷射冰霜。
[6]结发:即束发。
满江红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19篇)

满江红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19篇)满江红,词牌名,又名“上江虹”“满江红慢”“念良游”烟波玉”“伤春曲”“怅怅词”。
以柳永《满江红·暮雨初收》为正体。
接下来就由小编带来满江红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满江红原文翻译及赏析篇1原文:满江红刘克庄夜雨凉甚,忽动从戎之兴金甲琱戈,记当日辕门初立。
磨盾鼻,一挥千纸,龙蛇犹湿。
铁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急。
有谁怜、猿臂故将军,天无级?平戎策,从军什;零落尽,慵收拾。
把《茶经》《香传》,时时温习。
生怕客谈榆塞事,且教儿诵《花间集》。
叹臣之壮也不如人,今何及!翻译:想当初,在帅府,穿金甲持雕戈;军中作檄,挥笔写完千纸,笔墨都还未干。
天刚黎明,寒气侵人,披着铁甲的战马已嘶鸣起来,奔赴战场;黑夜里,狂风呼啸,怒涛奔腾,高大战船正在抢渡。
当年李广建功无数终降为庶人,有谁对这种不平之事表示同情呢?那些抗敌恢复方略,记录军中生活的诗篇,只好任它散失殆尽,而懒得收拾了。
只能靠焚香煮茗来打发时光了。
现在就怕人谈边塞的事,暂且教儿女们诵读《花间集》吧。
只是感叹自己壮年是就不如人,何况现在呢!赏析:这首词,是南宋后期爱国词人刘克庄的代表作之一,在写作上,颇具特色。
上片写过去,正面着笔,风格豪迈雄健;下片写今日,纯用反笔,风格掩抑沉郁。
运用强制的对比手法,极富感染力。
“金甲琱戈,记当日辕门初立。
”两句是倒装句,按正常语序,应为“记当日金甲琱戈,初立辕门”。
作者为的是突出“金甲琱戈”的雄姿。
因此,词一开头就鲜明突兀地展现出自己初参军幕时的兴奋神情,以及种种激动人心的场面。
辕门初开,铁甲琱戈,词人此时多么精神抖搂,气宇轩昂!“磨盾鼻,一挥千纸,龙蛇犹湿”,在盾牌鼻纽上磨墨,则进一步显示出当时军情的紧急和他的才气纵横,起草军事文书运笔如飞,挥洒之间,千纸立就,而如龙蛇走势的字迹还没有干呢!“铁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急。
”天刚黎明,寒气侵人,披着铁甲的战马已嘶鸣起来,奔赴战场;黑夜里,狂风呼啸,怒涛奔腾,高大战船正在抢渡。
《满江红》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

《满江红》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满江红》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席帽聊萧,偶经过、信陵祠下。
正满目、荒台败叶,东京客舍。
九月惊风将落帽,半廊细雨时飘瓦。
桕初红偏向坏墙边,离披打。
今古事,堪悲诧;身世恨,从牵惹。
倘君而尚在,定怜余也。
我讵不如毛薛辈,君宁甘与原尝亚!叹侯嬴老泪苦无多,如铅泻。
译文我带着遮阳的帽子,略显萧瑟,偶然从信陵祠堂下面经过。
眼中含着泪水,荒凉的台阶上落满枯败的叶子,留宿河南开封。
九月的大风把帽子吹得随风飘零,走廊的大部分雨水飘洒屋瓦之上。
乌桕树的叶子经秋霜而红,叶子散乱状朝着破烂的墙边伸展。
过去的事情和现在的事情交织在一起,十分诧愤,怨恨自己的身世,因此受牵连。
假如信陵君仍然在世,一定会给我留下怜爱的余地。
难道我还不如毛公、薛公那些人吗?信陵君难道甘愿比平原君、孟尝君低一等吗?感慨侯嬴,泪水尽情流淌也觉得不够悲伤。
注释满江红:词牌名,又名《上江虹》《念良游》《伤春曲》。
双调九十三字,前片八句四平韵,后片十句五平韵。
信陵君祠:故址在河南开封。
信陵君,即战国时魏国公子无忌,昭王少子,封于信陵(河南宁陵),与春申君、平原君、孟尝君并以养士好客称,有“战国四君”之誉。
席帽:古代流行的一种遮阳帽,以藤席为骨,敷以面料,周有大缘,如同斗笠。
古人常以“席帽随身”指辛勤求取功名。
聊萧:冷落、萧瑟。
东京:指开封。
开封战国时为魏国首都,名大梁。
自五代至北宋,皆号东京。
惊风:大风。
落帽:晋孟嘉在九月九日随桓温游龙山,风起吹落孟嘉的帽子,而孟嘉竟不知觉,桓温命孙盟作文嘲嘉。
飘瓦:飘洒屋瓦之上。
此化用李商隐《重过圣女祠》“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诗意。
桕(jiù):即乌桕树,叶经秋霜而红。
离披:散乱状。
从:因此。
讵(jù):难道。
毛薛辈:指信陵君门客毛公、薛公。
二人皆魏处士,秦国乘信陵君留赵不归出兵伐魏。
二人冒死劝信陵君归国,解救魏国大难。
宁:难道。
原尝:指与信陵君齐名的平原君、孟尝君。
《满江红》古诗词鉴赏

《满江红》古诗词鉴赏《满江红》古诗词鉴赏《满江红》古诗词鉴赏1 译文及注释我愤怒得头发竖了起来,帽子被顶飞了。
独自登高凭栏远眺,骤急的风雨刚刚停歇。
抬头远望天空,禁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
三十多年来虽已建立一些功名,但如同尘土微不足道,南北转战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
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创作背景关于此词的创作时间,有人认为是岳飞第一次北伐,即岳飞30岁出头时所作。
如邓广铭先生就持此说。
有人认为是公元1136年(绍兴六年)。
绍兴六年,岳飞第二次出师北伐,攻占了伊阳、洛阳、商州和虢州,继而围攻陈、蔡地区。
但岳飞很快发现自己是孤军深入,既无援兵,又无粮草,不得不撤回鄂州......赏析一岳飞这首《满江红》,是很引人注目的名篇。
为什么这首词第一句就写“怒发冲冠”,表现出如此强烈的愤怒的感情?这并不是偶然的,这是作者的理想与现实发生尖锐激烈的矛盾的结果。
因此,必须对这个问题有所了解,才能正确理解这首词的思想内容。
岳飞在少年时代,家乡就被金兵占领。
他很有民族气节,毅然......赏析二岳飞此词,激励着中华民族的.爱国心。
抗战期间这首词曲以其低沉但却雄壮的歌音,感染了中华儿女。
前四字,即司马迁写蔺相如“怒发上冲冠”的妙,表明这是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
此仇此恨,因何愈思愈不可忍?正缘独上高楼,自倚阑干,纵目乾坤,俯仰六合,不禁热血满怀沸腾激昂。
——而此时秋霖乍止,风澄......赏析三岳飞工诗词,虽留传极少,但这首《满江红》英勇而悲壮,深为人们所喜爱,它真实、充分地反映了岳飞精忠报国、一腔热血的英雄气概。
这首的上片,“怒发冲冠……空悲切”。
意思说,我满腔热血,报国之情,再也压不住了,感到怒发冲冠,在庭院的栏杆边,望着潇潇秋雨下到停止。
抬头远望,又对天长啸,急......作者介绍岳飞(1103—1142),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今河南安阳市汤阴县程岗村)人,中国历的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满江红》全文带拼音及赏析

《满江红》全文带拼音及赏析《满江红》是岳飞的词,这首词激励着中华民族的爱国心。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满江红》全文带拼音及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满江红》全文带拼音:nù fà chōng guān,píng lán chù、xiāo xiāo yǔ xiē 。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tái wàng yǎn,yǎng tiān cháng xiào ,zhuàng huái jī li 。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sān shígōng míng chen yǔ tǔ,三十功名尘与土,bā qiān lǐ lù yún he yue 。
八千里路云和月。
mo děng xián、bái le shào nián tou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kōng bēi qie 。
空悲切。
jìng kāng chǐ ,yu wei xuě;靖康耻,犹未雪;chn zǐhn ,h shími ?臣子恨,何时灭?jià cháng chē、tà po he lán shān quē 。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zhuàng zhì jī cān hú lǔ rou ,壮志饥餐胡虏肉,xiào tán kě yǐn xiōng nú xuě 。
笑谈渴饮匈奴血。
dài cong tou ,shōu shí jiù shān he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cháo tiān que !朝天阙!《满江红》赏析1:此词上片写作者悲愤中原重陷敌手,痛惜前功尽弃的局面,也表达自己继续努力,争取壮年立功的心愿。
《满江红》(辛弃疾)诗句译文赏析

《满江红》(辛弃疾)诗句译文赏析满江红辛弃疾系列:关于描写春天的古诗词满江红敲碎离愁,纱窗外、风摇翠竹。
人去后、吹箫声断,倚楼人独。
满眼不堪三月暮,举头已觉千山绿。
但试将一纸寄来书,从头读。
相思字,空盈幅;相思意,何时足?滴罗襟点点,泪珠盈掬。
芳草不迷行客路,垂杨只碍离人目。
最苦是、立尽月黄昏,阑干曲。
赏析辛弃疾创作了大量的抚时感事的爱国主义词章,以词风豪迈雄大著称于世,但「稼轩词,中调、小令亦间作妩媚语」。
(邹祗谟:《远志斋词衷》)在这些「作妩媚语」的作品中,也不乏优秀篇章,这篇《满江红》就属这类作品。
这是一首写离人痛苦的词。
起始三句,是「纱窗外,风摇翠竹,敲碎离愁」的倒装,把「敲碎离愁」写在首句,不仅是韵脚的需要,也起到开篇点明题旨,扣住读者心弦的作用。
「敲」字使人体会到,主人公的心灵受到撞击,「碎」是「敲」的结果。
也就是说,主人公本来就因为与情人离别而忧愁的心绪,被风摇动翠竹的声音搅得更加烦乱了。
「人去后,吹箫声断,倚楼人独。
」写出环境的静寂,也描绘出主人公在情人走后形只影单,独守空房,百无聊赖的情景。
「满眼不堪三月暮,举头已觉千山绿。
」暮春三月,已是落花时节,「不堪」似是伤春,实际上仍是思人,言思念之极,无法忍受;「已觉千山绿」,是说在忧愁苦闷中登山高楼,不知不觉中发现漫山遍野已经「绿」了。
这两句承上启下,烘托气氛。
闺中人因思念外出人而无精打彩的情景历历在目。
「但试将、一纸寄来书,从头读。
」思念情人,不能见面,于是反复把他的来信阅读,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是经常有的,词人把这种生活现象直接用白话写入词中,读来分外亲切。
苏轼有一首《沁园春》,其中有这样几句话:「料到伊行,时时开看,一看一回和泪收。
」这是说写信人估计收信人会「时时开看」;辛词则直接写收信人把不知读了多少遍的信「从头读」。
两位词人描写的角度不同,但意境相,或者是两位巨匠的思路共通,不谋而合;或者是稼轩受东坡的影响。
下片继续写相思之苦。
满江红原文及翻译注释

满江红原文及翻译注释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古诗词更是多不胜数。
下面是小编为您带来的是满江红原文及翻译注释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满江红》作品介绍《满江红·暮雨初收》是北宋词人柳永的一首词,被选入《宋词三百首》。
词的上片分为两段,前半段写傍晚雨后萧瑟之情,后半段写渔人归家之景,反抒词人归思之情;下片写桐江一带的奇山异水,引发词人倦于游宦的心绪及渴望归隐的愿望。
整首词抒发了词人对游宦生涯的厌倦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之情。
《满江红》原文满江红⑴暮雨初收,长川静、征帆夜落⑵。
临岛屿、蓼烟疏淡⑶,苇风萧索⑷。
几许渔人飞短艇⑸,尽载灯火归村落。
遣行客、当此念回程⑹,伤漂泊。
桐江好⑺,烟漠漠⑻。
波似染,山如削。
绕严陵滩畔⑼,鹭飞鱼跃。
游宦区区成底事⑽,平生况有云泉约⑾。
归去来、一曲仲宣吟⑿,从军乐⒀。
《满江红》注释⑴满江红:词牌名,唐人小说《冥音录》载曲名为《上江虹》,后改今名。
柳永始填此调,有仄韵、平韵两体,此词为仄韵,为正体。
《乐章集》注“仙吕调”,高栻词注“南吕调”。
格调沉郁激昂,前人用以发抒怀抱,佳作颇多。
双调九十三字,上片八句四仄韵,下片十句五仄韵。
⑵长川静:长河一片平静。
川,指江河。
征帆:远行船上之帆。
⑶蓼烟:笼罩着蓼草的烟雾。
蓼,水蓼,一种生长在水边的植物。
⑷苇风:吹拂芦苇的风。
萧索:象声词,形容风声。
元稹《酬乐天雪中见寄》:“知君夜听风萧索,晓望林亭雪半糊。
”⑸几许:有几个。
短艇:轻快的小艇。
⑹遣:使,令。
行客:词人自谓。
回程:回家的路程。
⑺桐江:在今浙江桐庐县北,即钱塘江中游自严州至桐庐一段的别称。
又名富春江。
⑻漠漠:弥漫的样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⑼严陵滩:又名严滩、严陵濑。
在桐江畔。
⑽游宦:春秋战国时期,士人离开本国至他国谋求官职,谓之游宦,后泛指为当官而到处飘荡。
底事:何事,为了什么事呢?⑾云泉约:与美丽的景色相约,引申为归隐山林之意。
《满江红》原文及赏析

《满江红》原文及赏析《满江红》原文及赏析满江红,词牌名,又名“上江虹”“满江红慢”“念良游”烟波玉”“伤春曲”“怅怅词”。
以柳永《满江红·暮雨初收》为正体。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满江红》原文及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满江红》原文及赏析1满江红·点火樱桃宋代:辛弃疾点火樱桃,照一架、荼蘼如雪。
春正好,见龙孙穿破,紫苔苍壁。
乳燕引雏飞力弱,流莺唤友娇声怯。
问春归、不肯带愁归,肠千结。
层楼望,春山叠;家何在?烟波隔。
把古今遗恨,向他谁说?蝴蝶不传千里梦,子规叫断三更月。
听声声、枕上劝人归,归难得。
译文及注释译文似火樱桃,如雪荼藦,映辉斗艳。
春色正浓,喜见春笋破土而出。
母燕引着雏燕试飞,黄莺呼叫伴侣。
春带愁来,不带愁去,令人伤怀。
登楼望家国,有层山叠水相隔,饮烟已经被山挡住了,家在哪里呢?古今家国之恨,向谁倾诉。
乡梦恐怕难以传到千里之外了,唯闻子规啼三更月。
杜鹃声声劝归,人却难以归去。
注释茶蘑:亦称酴醿,以色似酴醿酒而名。
落叶小灌木,春末夏初开白花。
一架:荼藦枝细长而攀缘,立架以扶,故称一架。
龙孙:竹笋的别名。
紫苔苍壁:长满青紫色苔藓的土阶。
乳燕引雏:母燕引着雏燕试飞。
流莺唤友:黄莺呼叫伴侣。
肠千结:以千结形容愁肠难解。
蝴蝶梦:庄子梦见自己化为蝴蝶,后人造以蝴蝶称梦。
子规:亦名杜鹃。
赏析岳飞此词,激励着中华民族的爱国心。
抗战期间这首词曲以其低沉但却雄壮的歌音,感染了中华儿女。
前四字,即司马迁写蔺相如“怒发上冲冠”的妙,表明这是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
此仇此恨,因何愈思愈不可忍?正缘独上高楼,自倚阑干,纵目乾坤,俯仰六合,不禁热血满怀沸腾激昂。
——而此时秋霖乍止,风澄烟净,光景自佳,翻助郁勃之怀,于是仰天长啸,以抒此万斛英雄壮志。
着“潇潇雨歇”四字,笔致不肯一泻直下,方见气度渊静,便知有异于狂夫叫嚣之浮词矣。
开头凌云壮志,气盖山河,写来气势磅礴。
再接下去,倘是庸手,有意耸听,必定搜索剑拔弩张之文辞,以引动浮光掠影之耳目——而乃于是却道出“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十四个字,真个令人迥出意表,怎不为之拍案叫绝!此十四字,微微唱叹,如见将军抚膺自理半生悲绪,九曲刚肠,英雄正是多情人物,可为见证。
辛弃疾《满江红》的原文翻译及赏析

辛弃疾《满江红》的原文翻译及赏析辛弃疾《满江红》的原文翻译及赏析引言:《满江红》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辛弃疾《满江红》的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满江红·江行和杨济翁韵》辛弃疾过眼溪山,怪都似、旧时相识。
还记得、梦中行遍,江南江北。
佳处径须携杖去,能消几緉平生屐。
笑尘劳、三十九年非、长为客。
吴楚地,东南坼。
英雄事,曹刘敌。
被西风吹尽,了无尘迹。
楼观才成人已去,旌旗未卷头先白。
叹人间、哀乐转相寻,今犹昔。
原文翻译眼前的山山水水,都似曾相识。
还记得在梦中已将万里江山走遍。
游赏那些风景名胜,只需带上手杖即可,耗损不了几双木屐。
可笑我忙忙碌碌,却有三十九年做得不对,长期做来去匆匆的过客。
昔日一统江山,如今却被分为南北两半。
曹操、刘备皆是当世的英雄。
可惜那些英雄豪杰,都已成了旧事,如今已没有一丝痕。
楼台刚刚建成,却已不见人踪;壮志未酬,我却满头白发。
可叹人世间的悲欢,不过是在循环往复,从古至今都是如此。
诗意赏析此词可分三层。
上片为第一层,由江行沿途所见山川引起怀昔游,痛惜年华之意。
长江中下游地区山川秀美,辛弃疾南归之初,自乾道元年至三年,曾漫游吴楚,行踪遍及大江南北,对这一带山水是熟悉的。
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此后出任地方官,调动频繁,告别山水长达十年。
此时复见眼中川“都似旧时相识”了。
“溪山”曰“过眼”,看山却似走来迎,这是江行的感觉。
“怪”是不能认定的惊疑感,是久违重逢的.最初的感触。
往事虽“还记得,却模糊、记不真切,真象一场旧梦。
“还记得、梦中行遍,江南江北”,“梦中”云者不仅有烘托虚实之妙,也是心理感受的真实写照,这种恍惚的神思,乃是多年来雄心壮志未得实现。
业已倦于宦游的结果。
反复玩味以上数句,实已暗伏“尘劳”、觉非之意。
官场之上,往往如山水一般旧曾相识虚如幻梦不如远离,同时也就成了一种强有力的召唤,来自大自然的召唤。
所以,紧接二句写道:“佳处径须携杖去,能消几两平生屐?”要探山川之胜,就得登攀,“携杖”、着“屐”(一种木底鞋)是少不了的。
满江红原文及翻译

满江红原文及翻译满江红原文及翻译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
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满江红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满江红·怀子由作北宋·苏轼清颍东流,愁目断、孤帆明灭。
宦游处,青山白浪,万重千叠。
孤负当年林下意,对床夜雨听萧瑟。
恨此生、长向别离中,添华发。
一樽酒,黄河侧。
无限事,从头说。
相看恍如昨,许多年月。
衣上旧痕余苦泪,眉间喜气添黄色。
便与君、池上觅残春,花如雪。
翻译:清澈的颍水向东流淌,我满怀愁绪地看着江上若隐若现的孤帆远去。
在这凄清的贬谪之地,青山之下白浪飞翻,你我万里相隔实难望见。
想到就这样白白辜负当年的归隐之约,如今卧床听雨也是这般萧瑟。
唉!深憾此生总与你匆匆相别,这种无奈的感觉不禁让我白发虚增。
我在这黄河岸边祭下一樽美酒,将你我那无尽的过往从头细数。
你我二人那日相见恍若眼前,但在不知不觉间却已过去了悠悠岁月。
我衣襟上愁苦的泪痕隐约还在,但眉间喜气却已暗示你我重逢在即。
待到重逢日,我定要和你同游池上,到如雪落花中寻觅春天的痕迹。
主旨:此词当为怀念胞弟,追感前约之负,厌于官场倾轧,企盼归隐休闲之乐而作。
字词解释:(01)满江红:词牌名,又名《上江虹》、《念良游》、《伤春曲》。
双调九十三字,前片四十七字,八句,四仄韵;后片四十六字,十句,五仄韵。
用入声韵者居多。
(02)“清颍”,“颍”,颍水,淮河支流颍水。
颍州滨临颍水,在其下游。
《嘉庆一统志》卷二五《河南府一·颍水》:“阳城县阳乾山,颍水所出,东至下蔡入淮。
过郡三,行千五百里。
”苏轼《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霜余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颍咽。
”(03)“目断”,元本作“来送”。
(04)“孤帆明灭”,元本作“征鸿去翮(翮,音禾,羽根,此指鸟翼)”。
(05)“宦游”,元本作“情乱”。
《满江红》原文、翻译及赏析

《《满江红》原文、翻译及赏析.doc》《满江红》原文、翻译及赏析1 满江红·代王夫人作文天祥宋代原文试...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https://m./guji/4494525.html下载说明:1. 下载的文档为doc格式,下载后可用word文档或者wps打开进行编辑;2. 若打开文档排版布局出现错乱,请安装最新版本的word/wps 软件;3. 下载时请不要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否则会导致无法下载成功;4. 网页上所展示的文章内容和下载后的文档内容是保持一致的,下载前请确认当前文章内容是您所想要下载的内容。
付费下载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限时特价:6.99元/篇原价20元免费下载仅需3秒1、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copy839点击复制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3、将验证码输入下方框内,确认即可复制联系客服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温馨提示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我知道了咨询客服×常见问题•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3、如何联系客服?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网站在线小助理”,及时联系客服解决。
请把【付款记录详情】截图给客服,同时把您购买的文章【网址】发给客服。
客服会在24小时内把文档发送给您。
(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满江红》原文、翻译及赏析(通用16篇)

《满江红》原文、翻译及赏析《满江红》原文、翻译及赏析(通用16篇)《满江红》开头凌云壮志,气盖山河,写来气势磅礴。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满江红》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满江红》原文、翻译及赏析篇1满江红·怀子由作清颍东流,愁目断,孤帆明灭。
宦游处,青山白浪,万重千叠。
孤负当年林下意,对床夜雨听萧瑟。
恨此生,长向别离中,生华发。
一尊酒,黄河侧。
无限事,从头说。
相看恍如昨,许多年月。
衣上旧痕余苦泪,眉间喜气占黄色。
便与君,池上觅残春,花如雪。
翻译清澈的颍水向东流去,望着江面行船远去,船帆若隐若现,心中愁苦。
为官四处奔走,走过千山万水,经历风波险恶。
我辜负了当年与你对床夜语,早退隐居的约定。
这一生聚少离多,白发徒生。
在黄河畔饮酒,想起往日情由,无限感慨。
虽然分离多年,旧事却恍如昨日般清晰。
经历了多年磨难心酸,终于快有归去的喜信了。
到那时,和你在这残春出游池上,看落花如雪。
注释子由:作者弟弟苏辙字,当时他在京都汴梁任门下侍郎。
清颍:颍水,源出河南登封县西南,东南流经禹县,至周口镇,合贾汝河、沙河,在颍州附近入淮而东流。
孤帆明灭:一叶船帆忽隐忽现。
宦游:在外做官。
孤负:辜负。
林下意,指相约退出官场,过退隐生活的话。
萧瑟,指雨声。
生华发:花白的头发脱落。
“一尊酒”二句:此时苏辙在黄河边的汴京(开封),故苏轼向黄河侧遥举一杯酒,表示祝福。
尊,通“樽”,酒杯。
恍如昨:仿佛如同昨天。
花如雪:落花如雪之零乱。
赏析词的上片即景抒情,抒发了对兄弟之间长期不得相见的深深感慨和对弟弟的深切怀念,下片追忆从前,希望能有机会到京城与弟弟见上一面,并想象兄弟相会汴京的欢悦情景。
第一句就说“清颍东流”,很符合他这种“、喜临水”的爱好。
当时京师与颍州之间的交通,大都靠走水道。
苏辙在京师任职,如果来颍州,无疑也将是泛颍水,所以说“愁目断,孤帆明灭”。
“孤帆明灭”极见盼望之切。
由盼望兄弟远来相聚,从而联想到自己的宦游无根,相隔千山万水,写得非常平实。
辛弃疾《满江红》古诗赏析优秀3篇

辛弃疾《满江红》古诗赏析优秀3篇白话译文篇一太液池的荷花浑然不似旧时娇艳记得曾经,沐浴春风,备承雨露,富丽堂皇的皇宫之中美好的名声在后妃中广播,莲颜生春,陪伴在君王左右。
忽听得,军鼓声掀天而来,繁华顿歇。
君臣离敞,往日的风光消歇,千古之恨,向谁诉说?对着旧时的广阔山河,血泪沾湿衣袖,夜宿驿馆,扰被日闻尘土,飞扬、颠簸流离的赶路场景隙醒,一大早官车就踏着关山的月色赶路了。
问嫦娥:是否能让我与你一道在月宫过邪清静的生活,共赏月囤月缺?满江红原文翻译及赏析篇二满江红·和王实之韵送郑伯昌怪雨盲风,留不住江边行色。
烦问讯、冥鸿高士,钓鳌词客。
千百年传吾辈语,二三子系斯文脉。
听王郎一曲玉箫声,凄金石。
晞发处,怡山碧;垂钓处,沧溟白。
笑而今拙宦,他年遗直。
只愿常留相见面,未宜轻屈平生膝。
有狂谈欲吐且休休,惊邻壁。
古诗简介翻译/译文变幻莫测无常雨,南北东西不定风。
风风雨雨留不住,江畔行客色匆匆。
劳烦你捎个口信,捎给那鸿雁般高翔的志士;劳烦你转达问候,问候那海滨钓鳌的诗翁。
千百年后,人们会传诵我辈今朝的话语;诸君数人,维系着国家民族的文化传统。
听见王郎这一曲动人的箫声,连无情的金石也凄然变容。
在我披散头发,沐浴阳光之处,秀丽的怡山耸着几道青峰,在我垂下钓丝,享受宁静之时,无边的沧海白雾蒙蒙。
别笑话我今日仕途坎坷,也许后世能洞察我抗直的初衷。
但愿诸君常相见,但愿诸君人长久。
轻易屈服不应当,平生紧要是操守。
胸中愤懑起狂涛,一吐为快雷霆吼。
隔墙有耳且莫谈,为求免祸休开口。
注释①满江红:词牌名,又名上江虹、念良游、伤春曲,系唐教坊曲。
双调九十三字,仄韵。
一般多用入声韵,为苏、辛派词人所爱用,南宋后始有平韵体。
②冥鸿:高飞的鸿雁,形容才士高绝尘俗。
③钓鳌(áo)词客:化用《列子·汤问》典故,喻指志士仁人的豪放胸襟和惊天动地的壮举。
④晞(某ī)发:洗净晒干头发。
出自屈原《九歌·少司命》“晞女发兮阳之阿”,形容闲居时期洒脱放浪的情趣。
满江红诗词文言文翻译

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译文:
愤怒得头发直竖,帽子也飞起。
倚着栏杆,雨已经停歇。
抬头仰望天空,仰天长啸,豪情壮志激荡。
三十年的功名,不过是尘土一样微不足道;八千里的路途,伴随着云彩和月亮。
不要虚度光阴,等到白了少年头,徒然感到悲伤。
靖康之耻,至今还未洗刷;作为臣子的怨恨,何时才能消散?驾驭着长车,踏破贺兰山的缺口。
壮志凌云,饥时想吃敌人的肉,渴时想喝敌人的血。
等到那一天,重新整理旧山河,向着天子的宫殿进发。
这首词通过激昂的词句,展现了岳飞不屈不挠、立志报国的豪迈情怀。
在诗词中,岳飞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以及对敌人侵略的坚决抵抗。
这首《满江红》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不朽的杰作,至今仍为人们传颂。
古诗文系列课件模板-满江红·齐山绣春台

古诗文系列:满江红·齐山绣春台
鉴赏:
“空山冷”,是对国事日非的曲折反映, 是诗人主观心境的感受,表现了一种深沉 的失落感。
换头处紧承上片“空山冷”而来,写 其居山而望。山下江水长流,山北淮山暝 暝,中原一带仍然被敌人盘踞。“淮山”, 指淮水两岸的山,宋、金以淮水为界。以 江北淮山笼罩在暮色之中,暗喻中原沦陷 区暗无天日,看出诗人对中原父老的深切 同情。
古诗文系列:满江红·齐山绣春台
注释:
⑴齐山:在今安徽贵池县东。绣春台:在 齐山顶上。 ⑵筇杖:竹杖。 ⑶透岩穿岭:穿山越岭。 ⑷这两句是说,如果唐代杜牧在千载之下 还来神游故地,将只见寂寞空山。 ⑸永:水流悠长。这两句是说齐山之下江 水长流。 ⑹淮山:指淮水两岸的山。宋、金以淮水 为界。暝:日暮。这两句是说江北淮山笼 罩在暮色之中。
古诗文系列:满江红·齐山绣春台
鉴赏:
这是诗人对昔日登临的深情回忆。看得出 诗人当时是英雄年少,踌躇满志,颇为得 意的。而今呢?“老去渐消狂气习,重来 依旧佳风景”。十二年后,旧地重游,风 景依旧美好,而自己当年的狂放之气却逐 渐消失了。当然“渐消”,还没有完全消 失。但不难看出,诗人这时的心境是较为 悲凉的。这样,又由眼前景而联想到曾登 临此山赋诗抒怀的前辈:“想牧之、千载 尚神游,空山冷”。
古诗文系列:满江红·齐山绣春台
鉴赏:
唐·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万 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二十六岁中进 士后,曾作过几任刺史,官终中书舍人。 他早年曾以经邦济世自负,在政治上有比 较进步的主张。但仕途不很得意,始终未 能抒展抱负。到晚年便纵情声色,为封建 士大夫中轻狂放荡的典型。杜牧在池州刺 史(今安徽贵池县)任上(844-846), 曾有《九日齐山登高》诗:“江涵秋影雁 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满江红·齐山绣春台》宋词译文鉴赏及注释赏析

《满江红·齐山绣春台》宋词译文鉴赏及注释赏析《满江红·齐山绣春台》是由吴潜所创作的,此首写词人追忆十二年前登齐山的少年狂兴。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满江红·齐山绣春台》的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满江红·齐山绣春台》宋朝:吴潜十二年前,曾上到、绣春台顶。
双脚健、不烦筇杖,透岩穿岭。
老去渐消狂气习,重来依旧佳风景。
想牧之、千载尚神游,空山冷。
山之下,江流永。
江之外,淮山暝。
望中原何处,虎狼犹梗。
句蠡规模非浅近,石苻事业真俄顷。
问古今、宇宙竟如何,无人省。
《满江红·齐山绣春台》翻译/译文《满江红·齐山绣春台》译文十二年前曾经登上齐山绣春台顶,当时双脚稳健不用拐杖穿山越岭兴致撮浓,年老俸衰后狂荡豪放之气渐渐消失,虽然依旧面对着过去一样的美好风景,遥想当年杜牧之登齐山所作诗篇,千年之后还令人神驰心往,而今故人不见空山寂寂格外凄冷。
齐山之下,江水永远滚滚不停,江本岸边,淮山上残阳返照暮霭沉沉,遥望中原在哪里呢,虎狼般的敌人还盘踞其中,勾践范蠡破吴获胜长期准备决非浅近之力,谢安谢玄大破苻坚抓住时机顷刻成功,问宇宙中古往今来兴亡盛衰这是为什么呢,其中道理啊没有人能懂。
《满江红·齐山绣春台》注释⑴齐山:在今安徽贵池县东。
绣春台:在齐山顶上。
⑵筇杖:竹杖。
⑶透岩穿岭:穿山越岭。
⑷想牧之、千载尚神游,空山冷。
:这两句是说,如果唐代杜牧在千载之下还来神游故地,将只见寂寞空山。
⑸永:水流悠长。
这两句是说齐山之下江水长流。
⑹淮山:指淮水两岸的山。
宋、金以淮水为界。
暝:日暮。
这两句是说江北淮山笼罩在暮色之中。
⑺虎狼:喻敌人。
梗:阻塞。
这两句是说中原一带敌人还盘踞在那里。
⑻勾蠡:指越王勾践和他的大臣范蠡。
勾践曾大败于吴,屈服请和。
此后他卧薪尝胆,并用范蠡、文种等整顿朝政,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攻灭吴国。
这句是说勾践和范蠡的灭吴规划是长远之计。
⑼石苻:指后赵石勒和前秦苻坚,他们在位时间都很短。
《满江红》原文及赏析(集合15篇)

《满江红》原文及赏析《满江红》原文及赏析(集合15篇)《满江红》原文及赏析1原文:万里西风,吹我上、滕王高阁。
正槛外、楚山云涨,楚江涛作。
何处征帆木末去,有时野鸟沙边落。
近帘钩、暮雨掩空来,今犹昨。
秋渐紧,添离索。
天正远,伤飘泊。
叹十年心事,休休莫莫。
岁月无多人易老,乾坤虽大愁难著。
向黄昏、断送客魂消,城头角。
满江红·豫章滕王阁赏析写景“万里西风,吹我上、滕王高阁。
”起笔着题,“万里”用得极有气势,“吹”极为生动,写出了登临高阁时的兴致。
这里引用了王勃的故事。
传说他往南昌途中,水神曾助以神风,使他一夕行四百余里,民谚谓“时来风送滕王阁”。
这个故事更表现了作者的兴致,还自然地将目前的登临与王勃当年联结了起来。
“正槛外、楚山云涨,楚江涛作。
”“槛外”写出了当时居高临下凭栏四望的感觉。
楚山,指西山。
楚江,指赣江。
“云涨”、“涛作”,景象当时壮观,可以想见词人心潮的激荡。
“何处征帆木末去,有时野鸟沙边落。
”这是写登高远望时所看到的景象,征帆像行驶在树梢上,野鸟有时落在沙边。
“有时”,二字极为传神。
“近帘钩、暮雨掩空来,今犹昨。
”“暮雨”说明其伫望之久。
正当游目骋怀、沉入遐思时,雨雾扑帘而来,真是“珠帘暮卷西山雨”,与王勃当年所见情景如此相象,也不禁临风嗟叹了。
以上是写在滕王阁览景。
景物写得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又处处映照着《滕王阁序》,融通了今古,拉长了视野。
这段景物描写明显地浸染着作者的情绪,如“征帆木未”就包含着前途渺茫之感,而“暮雨掩空来”不无凄凉之意,“今犹昨”则蕴含着物是人非的深沉感慨,并且引出下片的抒怀。
抒怀“秋渐紧,添离索。
天正远,伤飘泊。
”“秋烟紧”就是秋意见深。
这秋意包括上片所写西风、暮雨,如果说登临楼阁时还给人以兴致,现在则给人以相反的刺激,让人更觉凄怆孤单了。
“天正远”,道途茫茫,任所还远着呢。
“正”字不堪。
这都是眼前所感。
这样一个季节,这样一种环境,这样一番景致,作者那敏感的心怎能不受到触动呢?于是下面由近及远,回首往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满江红·齐山绣春台翻译赏析
《满江红·齐山绣春台》作者为宋朝诗人吴潜。
其古诗全文如下:十二年前,曾上到、绣春台顶。
双脚健、不烦筇杖,透岩穿岭。
老去渐消狂气习,重来依旧佳风景。
想牧之、千载尚神游,空山冷。
山之下,江流永。
江之外,淮山暝。
望中原何处,虎狼犹梗。
句蠡规模非浅近,石苻事业真俄顷。
问古今、宇宙竟如何,无人省。
【前言】《满江红·齐山绣春台》是宋代词人吴潜所写的一首登临抒怀之作。
上片通过对前后游绣春台的不同感受,揭示出国家危殆的现实。
下片承上进一步描写作者对沦陷地区的怀念。
接着用“句蠡”、“石苻”两典喻示收复失地的希望。
而结句感叹盛衰无常,流露出作者对时局的忧虑。
词意于此更转含蓄而深邃,令人回味,发人深思。
【注释】⑴齐山:在今安徽贵池县东。
绣春台:在齐山顶上。
⑵筇杖:竹杖。
⑶透岩穿岭:穿山越岭。
⑷想牧之、千载尚神游,空山冷。
:这两句是说,如果唐代杜牧在千载之下还来神游故地,将只见寂寞空山。
⑸永:水流悠长。
这两句是说齐山之下江水长流。
⑹淮山:指淮水两岸的山。
宋、金以淮水为界。
暝:日暮。
这两句是说江北淮山笼罩在暮色之中。
⑺虎狼:喻敌人。
梗:阻塞。
这两句是说中原一带敌人还盘踞在那里。
⑻勾蠡:指越王勾践和他的大臣范蠡。
勾践曾大败于吴,屈服请和。
此后他卧薪尝胆,并用范蠡、文种等整顿朝政,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攻灭吴国。
这句是说勾践和范蠡的灭吴规划是长远之计。
⑼石苻:指后赵石
勒和前秦苻坚,他们在位时间都很短。
俄顷:一会儿。
这里暗以石苻喻金国。
⑽宇宙:天地万物的总称。
【翻译】十二年前曾经登上齐山绣春台顶,当时双脚稳健不用拐杖穿山越岭兴致撮浓,年老俸衰后狂荡豪放之气渐渐消失,虽然依旧面对着过去一样的美好风景,遥想当年杜牧之登齐山所作诗篇,千年之后还令人神驰心往,而今故人不见空山寂寂格外凄冷。
齐山之下,江水永远滚滚不停,江本岸边,淮山上残阳返照暮霭沉沉,遥望中原在哪里呢,虎狼般的敌人还盘踞其中,勾践范蠡破吴获胜长期准备决非浅近之力,谢安谢玄大破苻坚抓住时机顷刻成功,问宇宙中古往今来兴亡盛衰这是为什么呢,其中道理啊没有人能懂。
【赏析】宋末时期,词人登上池州城(今安微贵池)东南的齐山绣春台,遥望祖国山川,风光依旧,可是河山已有异样之感,从而引起“故国之思”,于是写下了这首《满江红·齐山绣春台》。
词的上片写登临齐山的今昔之感。
词起笔“十二年前,曾上到、绣春台顶。
”从昔日登此山写起,说明这次是旧地重游。
昔日登山的情景怎样呢?即十二年前诗人凭着一股少年锐气,迈开轻健的双脚,不需借助竹杖,翻山越岭,直奔台顶,是何等的潇洒、豪放。
这是诗人对昔日登临的深情回忆。
“老去渐消狂气习,重来依旧佳风景。
”十二年后,旧地重游,风景依旧美好,而自己当年的狂放之气却逐渐消失了。
当然“渐消”,还没有完全消失。
但不难看出,诗人这时的心境是较为悲凉的。
这样,又由眼前景而联想到曾登临此山赋诗抒怀的前辈:“想牧之、千载尚神游,空山冷。
”诗人看到眼前破碎的山河,严峻的现实,心境是悲凉的,再没
有年轻时的“狂气”了;而且也没有杜牧那么超脱,所以当他想到如果杜牧在千载之下,还来神游故地,将只见寂寞空山。
“空山冷”,是对国事日非的曲折反映,是诗人主观心境的感受,表现了一种深沉的失落感。
换头处紧承上片“空山冷”而来,写其居山而望。
山下江水长流,山北淮山暝暝,中原一带仍然被敌人盘踞。
“淮山”,指淮水两岸的山,宋、金以淮水为界。
以江北淮山笼罩在暮色之中,暗喻中原沦陷区暗无天日,看出诗人对中原父老的深切同情。
“望中原何处”,即何处望中原?作一提顿,引人注目。
诗人站在绣春台上向北方金兵占领区一望,河山已有异样之感,究竟中原在哪里呢?弦外之音,中原土地,已非我有。
“虎狼犹梗”,即中原一带敌人还盘踞着,以“虎狼”喻敌人,可见诗人对异族统治者为害中原的切齿痛恨。
一个“犹”字,表明对长期丧失国土的无比痛惜。
面对眼前“虎狼犹梗”的现实情景,诗人借古喻今,提出自己的主张:“勾蠡规模非浅近,石苻事业真俄顷。
”“勾蠡”,指越王勾践和他的大臣范蠡。
勾践曾大败于吴,屈服请和。
此后他卧薪尝胆,并用范蠡、文种等整顿朝政,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攻灭吴国。
勾践复国灭吴,皆因有长期计划,故曰“非浅近”。
“石苻”,指五胡十六国时的后赵石勒和前秦苻坚。
他们在位时间都很短,故曰“真俄顷”。
这里暗以石苻喻金国,认为金的统治不会长久。
诗人在这里一方面指出恢复中原须作长期努力;另一方面也说明只要发愤图强,收复失地是完全能做到的。
这反映出诗人对国事的关心和他卓越的政治见解。
但可惜的是诗人晚年受谗被贬,只能发出济时忧国的慨叹:“问古今,宇宙竟如何,无人省。
”
古往今来,天地万物兴亡盛衰的道理,又有谁能理解呢?全词以“无人省”作结,颇耐人寻味。
此首写词人追忆十二年前登齐山的少年狂兴。
开头三句点出追忆。
“双脚”二句勾勒少年登山的狂兴,出语新奇。
“老去”二句转笔感慨,联想杜牧尚能神游千载,反映了词人的达观态度。
以“空山冷”束拍,转入下片感国事。
换头四句渲染登山远眺之景,“望中原”二句点出金寇盘踞。
“勾蠡”_二句以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复国与石勒、苻坚政权短命作对比,期望效法越王勾践,表达对国事的关心。
歇拍一问,寄慨深砀。
全词慷慨而不消沉,悲愤而不衰飒,表现出一种悲壮豪放的风格。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