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高安中学2020年高三年级第三次段考化学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年级第三次段考化学试题
可能要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O 16 Al 27 Fe 56 Cu 64 Ag 108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48分)
1.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用干冰作镁粉爆炸时的灭火剂
B.焊接废旧钢材前,分别用饱和Na2CO3溶液和NH4Cl溶液处理焊点
C.雾、鸡蛋清溶液、石灰乳、食盐水中,分散质粒子直径最小的是雾
D.ECMO人工肺利用了半透膜的原理,血浆与氧气均不能通过半透膜
2.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Cl2和NO2在NaOH溶液中的反应,若通入适当比例的Cl2和NO2,即发生反应Cl2+2NO2+4NaOH=2NaNO3+2NaCl+2H2O。
下列叙述正确
的是()
A.实验室中用二氧化锰与3 mol·L-1的盐酸共热制备氯气
B.装置Ⅰ中盛放的试剂是浓硫酸,作用是干燥氯气
C.装置Ⅲ的作用是便于控制通入NO2的量
D.若制备的NO2中含有NO,应将混合气体通入水中以除去NO
3. 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1mol NH4 Cl固体中NH+4数目小于0.1N A
B. 标准状况下,2.24L O3中氧原子数目为0.3N A
C. 向FeI2溶液中通入适量Cl2,当有1 mol Fe2被氧化时,转移的电子数为N A
D. 电解精炼铜时,若转移了N A个电子,则阳极质量减小32g
4.下列有关钠、铁、铝性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地壳中的含量:Fe>Al >Na
B.均能与盐酸反应,生成物中金属价态数值:Al=Fe>Na
C.钠、铝均能从FeCl3溶液中置换出铁
D.等质量的三种金属与足量盐酸反应时,铝置换出的氢气最多
5. 第三代混合动力车,可以用电动机、内燃机或二者结合推动车辆。
汽车上坡或加速时,电动机提供推动力,降低汽油的消耗;在刹车或下坡时,电池处于充电
状态,其电路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放电时甲为负极,充电时为阳极
B. 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MH n-ne-=M+nH+
C. 汽车下坡时发生图中实线所示的过程
D. 电池充电时,OH-由甲侧向乙侧移动
6.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向硫化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SO2:2S2-+5SO2+2H2O=3S↓+4HSO-
3
B.工业上生产漂白粉的原理:Cl2+2OH-= C1- +ClO- +H2O
C.向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足量石灰水:Ca2++HCO-
3
+OH-=CaCO3↓+H2O
D.向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滴入少量H2O2溶液:-
4
2MnO+6H++7H2O2=2Mn2++6O2↑+10H2
7.化合物M 的结构如图所示,X、Y、Z、W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Y 元素在自然界都以化合态存在,Z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 3 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化合物M 中各元素原子均达到2 或8 电子稳定结构
B.X 与Y、Z、W 都能形成共价化合物
C.化合物WYX4具有较强的氧化性
D.X、Y、Z 三种元素可以形成Y(ZX)3和[Y(ZX)4]﹣两种微粒
8.室温下,将1molNa2CO3·10H2O(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升高,热效应为
△H1,将1molNa2CO3(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升高,热效应为△H2;Na2CO3·10H2O(s)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10H2O(s) Na2CO3(s)+10H2O(1),热效应为△H3。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H2<△H3B.△H1>△H3C.△H l+△H3=△H2D.△H1+△H2>△H3 9. 下列反应中,与三个图像全部相符合的反应是()
A.)
(
2
3
g
NH)
(
3
)
(
2
2
g
H
g
N+0
>
∆H
B.)
(g
O
g
SO
2
2
)
(
2+)
(
2
3
g
SO0
<
∆H
C.)
(
5
)
(
4
2
3
g
O
g
NH+)
(g
O
H
g
NO
2
6
)
(
4+0
<
∆H
D.)
(
)
(
2
g
CO
g
H+)
(
)
(
2
g
O
H
s
C+0
>
∆H
10. 恒容条件下,1mol HI发生如下反应:2HI(g)H2(g)+I2(g)。
已知
)
(
)
(
2
),
(
2
2
2
2I
x
H
x
k
H
v
v
HI
x
k
HI
v
v⋅
=
=
=
=
逆
消耗
逆
正
消耗
正
)
(
)
(,
逆
正
、k
k分别为正、逆反应速率常数(仅与温度有关),x为物质的量分数。
如图是不同温度下x(HI)随时间的变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B.平衡状态时)
(
2
2
I
v
HI
v
消耗
消耗
)
(=
C.a、b两点反应速率:)
(
)
(
逆
正
b
a v
v<
D.当反应进行到a点时,9
16:
:
逆
正
=
v
v
11. 相同温度下,体积均为0.5L
的两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
应:)(3)(22g H g N +)(23g NH 16.92-⋅-=∆mol kJ H 。
实验测得起始、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
容器编号 起始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mol 平衡时体系放出
的热量
N 2 H 2 NH 3 ①
2
6 0 46.3kJ ② 1.8
5.4
0.4
Q
A .平衡时,两个容器中NH 3的体积分数均为
7
1 B .容器②中达到平衡时放出的热量Q=46.3kJ
C .若容器①的体积为0.25L ,则平衡时放出的热量大于46.3kJ
D .容器①、②中反应的平衡常数相等
12. 常温下,将pH=1的硫酸平均分成两等份,一份加入适量水,另一份加入与该硫酸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氢氧化钠溶液,两者pH 都升高了1。
则加入水和加入NaOH 溶液的体积比约为( ) A .5:1 B .6:1 C .10:1 D .1:6 13. 室温下,pH=2的两种一元酸x 和y ,体积均为100mL ,稀释过程中pH 与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
分别滴加NaOH 溶液(11.0-⋅=L mol c )至pH=7,消耗NaOH 溶液的体积分别为V x 、V y ,则( ) A .x 为弱酸,V x <V y B .x 为强酸,V x >V y C .y 为弱酸,V x <V y
D .y 为强酸,V x >V y 14. 已知:-
-++=HR HR H R H ,2-++2R H ,A N 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常温下,下列有关pH=1的R H 2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1L 该溶液含+
H 数目为0.1A N
B .R Na 2溶液中)(2)(2)(2)(22R H c HR c R c Na c ++=--+
C .该溶液中)()()(2--+>>R c HR c H c
D .常温下,加水稀释该溶液,)
()(HR c H c +
的值增大
15. 8.34 g FeSO 4·7H 2O(相对分子质量:278)样品受热脱水过程的热重曲线(样品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温度为78 ℃时固体物质M 的化学式为FeSO 4·5H 2O
B .取适量380 ℃时所得的样品P ,隔绝空气加热至650 ℃,得到一种固体物质Q ,同时有两种无色气体生成,Q 的化学式为Fe 3O 4
C .在隔绝空气条件下,N 得到P 的化学方程式为FeSO 4·H 2OFeSO 4+H 2O
D .温度为159 ℃时固体N 的化学式为FeSO 4·2H 2O
16. 某温度下,体积和pH 都相同的NaOH 溶液与CH 3COONa 溶液加水稀释时的
pH 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a 、b 两点溶液的导电性:a >b
B .c 点的溶液中)
()()(3+
-=+H c COOH CH c OH c
C .b 、c 两点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b=c
D .用相同浓度的盐酸分别与等体积的b 、c 处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消耗盐酸的体积:V b =V c
二、填空题(共52分) 17.(12
分).A 、B 、C 、D 、E 为五种短周期元素。
A 、B 、C 是原子序数递增的同周期元素,且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A 与C 可形成常见的AC 2分子;D 元素的某种原子中无中子;E 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C 2分子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BD 3与D 2C 的稳定性:_______比________稳定(填化学式)。
(3)五种元素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4)E 的单质与NaOH 溶液反应生成的盐溶液与少量AC 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5)化合物EB 溶于强碱生成氨气,写出EB 与NaOH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出由A 元素形成的单质与B 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浓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18.(10分)化学工业为疫情防控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支撑。
氯的许多化合物既是重要化工原料,又是高效、广谱的灭菌消毒剂,一氧化二氯(Cl 2O)是其中之一。
Cl 2O 常温下为淡黄棕色气体,易溶于水,是次氯酸的酸酐,42℃以上分解为Cl 2和O 2。
某实验小组将氯气和空气(不参与反应)以体积比约1:3混合缓慢通入含水8%的碳酸钠中制备Cl 2O ,并用水吸收Cl 2O 得到次氯酸溶液。
(1)实验室制取Cl 2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B 中盛装反应液的仪器名称为___________,产生Cl 2O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3)反应过程中,装置B 需放在冷水中,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方法相对于用氯气直接溶于水制备次氯酸,主要优点有:________________。
(5)用下列实验方案测定装置C 所得溶液中次氯酸的物质的量浓度:量取20.00 mL 次氯酸溶液,并稀
释至200.00 mL ,再从其中取出20.00 mL 于锥形瓶中,并加入20.00 mL 0.6000 mol/L 的FeSO 4溶液(过量),充分反应后,用0.05000 mol/L 的酸性KMnO 4溶液滴定剩余的Fe 2+
,消耗KMnO 4溶液36.00 mL ,则原次氯酸溶液的浓度为___________。
若FeSO 4标准溶液部分变质,会使测定结果___________。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19.(8分)装置如图所示,C 、D 、E 、F 、X 、Y 都是惰性电极,甲、乙中溶液的体积和浓度都相同(假设通电前后溶液体积不变),A 、B 为外接直流电源的两极。
将直流电源接通后,F 极附近呈红色。
请回答:
(1)若AB 电源是甲醇在酸性环境的燃料电池,则B
极电极反应式为 ,甲中C 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 ,一段时间后丁中X 极附近的颜色逐渐___(填“变深”或“变浅”)。
(2)若甲、乙装置中的C 、D 、E 、F 电极均只有一种单质生成,对应单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
(3)现用丙装置给铜件镀银,则H 应该是___(填“铜”或“银”)。
常温下,当乙中溶液的c(OH -)=0.1mol·L -1时(此时乙溶液体积为500 mL),丙中镀件上析出银的质量为___g ,乙中溶液的碱性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若甲烧杯是在铁件表面镀银,已知电镀前两电极质量相同,电镀完成后将它们取出,洗净、烘干、称量,发现二者质量相差2.16 g ,则电镀时电路中通过的电子为____mol 。
20(11分)(1)氯化铵的水溶液显弱酸性,其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25℃,两种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表。
化学式
CH 3COOH H 2CO 3
HCN HClO H 2SO 3
电离常数 1.8×
10-5
K 1=4.3×10-7 K 2=5.6×10-11 5×10-10 3.0×
10-8 K 1=2×10-2 K 2=1×10-7
①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 mol/L 的五种溶液:
a .CH 3COONa
b .Na 2CO 3
c .NaClO
d .NaHCO 3 e. NaCN pH 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用编号填写)。
②根据上表数据判断,下列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__________。
A .CO 2(过量)+H 2O+ClO -=-3HCO +HClO
B .SO 2(过量)+H 2O+ClO -=-
3HSO +HClO C .CO 2(少量)+H 2O+CN -=-3HCO +HCN D .2SO 2(过量)+ 2-3CO +H 2O=2-
3HSO +CO 2↑
E .SO 2(少量)+22-3CO +H 2O=2-3SO +2-3HCO
F .SO 2(少量)+H 2O+CN -=-
3HSO +HCN
③0.10 mol·L -1
NaHSO 3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
④25℃时,NaCN 与HCN 的混合溶液,若c (CN -)=c (HCN ),则溶液中pH=__________(已知lg2=0.3,
lg5=0.7)。
⑤25℃时,若向NaHSO 3溶液中加入少量的I 2,则溶液中()
(
)23-3
H SO HSO c c 将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
或“不变”)。
21.(11分)
C 1化学又称一碳化学,研究以含有一个碳原子的物质为原料合成工业产品的有机化学及工艺,因其在材料科学和开发清沽燃料方面的重要作用已发展成为一门学科。
燃煤废气中的CO 、CO 2均能转化为基础化工原料、清洁能源甲醇:
①3H 2(g)+CO 2(g) CH 3OH (g) + H 2O(l ) △H 1 ②CO(g)+2H 2(g) CH 3OH(g) △H 2
Ⅰ.已知:18g 水蒸气变成液态水放出44KJ 的热量。
化学键 C-H C-O C=O H-H O-H 键能/KJ/mol
412
351
745
436
462
则△H 1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一定条件下,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投入1molCO 和2mol
H 2,反应②在催化剂作用下充分反应,CH 3OH 在平衡混合气中的体积分数在不同压强下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1)图中压强的相对大小是P 1______P 2(填“>”“<”或“=”),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
(2)A 、B 、C 三点的化学平衡常数的相对大小K(A)______K(B)_____ K(C)(填“>”“<”或“=”) ,计算C 点的压强平衡常数K p =__________(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体积分数)
(3)300℃,P 2条件下,处于E 点时V 正________V 逆(填“>”“<”或“=”) (4)某温度下,不能说明该反应己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___。
a .容器内的密度不再变化
b. 速率之比v(CO):v(H 2): v(CH 3OH )=l: 2:l c .容器内气体体积分数不再变化
d. 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
e.容器内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不再变化
(5)反应开始至在C点达平衡,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保持温度不变,t1时改变
条件为_________,此时平衡_______。
(填“正向移动”“逆向移动”“不移动” )
高三年级第三次段考化学参考答案
1-5 BCBDD 6-10 ADAAD 11-16 BBCBCA
17(12分)
(1)(2分)(2)H2O NH3(各1分);(3)Al﹥C﹥N﹥O﹥H(2分)(4)2AlO2—+CO2+3H2O=2Al(OH)3↓+CO32—(2分);(5)AlN+NaOH+H2O=NaAlO2+NH3↑(2分)(6)C+4HNO3(浓)CO2↑+4NO2↑+2H2O(2分)
18(10分)
(1)MnO2+4HCl(浓)
∆
====
MnCl2+Cl2↑+2H2O(2分)(2) 三颈烧瓶(1分)
2Cl2+2Na2CO3+H2O=Cl2O+2NaCl+2NaHCO3(2分)(3) 防止反应放热后温度过高导致Cl2O分解(1分)(4) 制得的次氯酸溶液纯度较高、浓度较大(1分)(5) 0.75mol/L(2分)偏高(1分)19(8分)
(1)CH3OH-6e-+H2O=CO2↑+6H+(1分)2H2O-4e-=O2↑+4H+(1分)变浅(1分)(2) 1∶2∶2∶2 (1分)(3) 铜(1分) 5.4(1分)变大(1分)(4) 0.01(1分)
20(10分)
(1)+
4
NH+H2O NH3•H2O+H+(1分)(2)①b>e>c>d>a(2分)② B F(2分)③
c(Na+)>c(-
3
HSO)>c(H+)>c(2-
3
SO)>c(OH-) (2分)④9.3 (2分)⑤增大(1分)
21(12分)
Ⅰ-219KJ/mol (2分)
Ⅱ⑴>(1分)反应②正向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其他条件不变时,加压平衡正向移动,CH3OH 的体积分数增大。
(1分)
⑵>(1分)=(1分)27/P22(2分)
⑶ab(1分)⑷>(1分)
⑸通H2保持H2浓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变为原来的两倍(1分)平衡不移动(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