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眼睛和眼镜》学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姓名:教师评价:
5.4 《眼睛和眼镜》学案
【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本节是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中的基本组成部分,它不仅涉及透镜的初步知识、照相机
成像原理、凸透镜成像规律等物理知识,还涉及生物学科知识。
它是在学生认识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
凹透镜的发散作用的基础上,了解凸透镜的应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后一个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
内容。
眼睛、近视眼及其矫正、远视眼及其矫正等内容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节教材充分体现了
新的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发展的理念。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通过生物课程中对眼睛的结构从生理角度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学生已经进行
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因此学生具备关于眼睛生理学方面的知识,这为该节课的教学活动展开奠定
了基础。
从学生的智力发展特点分析: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容易接纳比较直观的事物,
对比较抽象的事物难以理解。
该节课有两个比较抽象的知识点:一是睫状肌对晶状体的调节,二是透镜
对视力的矫正。
限于中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实际教学中会对学生形成困难。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眼球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清物体的。
2.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知道近
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3.了解用眼护眼常识。
能力目标:1.通过对“眼睛是怎样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的”以及“近视眼和远视眼成因”的探究,培
养学生信息收集、信息处理能力以及分析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眼睛是怎样看清远处和
近处物体的”以及“近视眼和远视眼成因”的探究,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
法。
德育目标:1.通过对“眼睛是怎样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以及“近视眼和远视眼成因及矫正”的探究,
形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通过用眼护眼教育,强化眼保健意识,教育
学生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3.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
4.通过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
渗透物理学无处不在的和谐美。
【学习重点】1.眼睛是怎样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的。
2.探究“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矫正”。
【学习难点】探究“近视和远视的成因”。
【教法学法】探究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蜡烛、火柴、眼球模型、凸透镜、凹透镜若干。
【课前复习】
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它的成像原理是__________.
2.用照相机拍照时,要想使拍照物体照得大些,应如何调节镜头到物体的距离?底片到镜头的距
离是否也调整?
会做以上题目吗?上述是上节课学习的内容,照相机镜头是一凸透镜,它的成像原理是:当物距大
于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要想使被拍物体的像变大,应调节镜头到物体的距离近些,同时底片到镜
头的距离也应调整.
【课堂导学】
目标探究一:眼睛阅读教材100页,完成问题:
,眼睛中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它把来自物体的光在____ ___上,形成物体的像(填像的性质)。
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信号
传输给大脑。
眼睛通过体来改变体的形状,看远处物体时,睫状肌放松,晶状体比较____(偏
折能力比较,焦距比较)。
看近处物体时,睫状肌收缩,晶状体比较(偏折能力比较,焦
距比较)。
2.依靠眼睛调节所能看清的最远和最近的两个极限点分别叫做和。
正常眼睛的远点在
无限远,近点在大约 cm处。
正常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大约是25cm,这个
距离叫做距离。
预防近视眼的措施之一,就是读写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应保持在 cm左右。
【点对点训练】
1.人的眼睛像一架照相机,_____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_____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
2.正常人眼的明视距离为________cm ;要从平面镜中看到自己的脸部,平面镜到人脸的距离最好是
_______cm 。
3.“方寸天地纳寰宇”描述了小小眼球可尽观广袤世界。
世界万物在眼睛的视网膜上成的像是( )
A .放大的虚像
B .缩小的虚像
C .放大的实像
D .缩小的实像
4.眼睛具有很好的调节功能,才使我们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
如图所示,当我们看远处物体时,物体
的像正好成在视网膜上;当我们改为看近处物体时,为了使近处物体的像也成在视网膜上,晶状体的形
状和焦距的变化情况分别是( )
A .晶状体变厚,焦距变短
B .晶状体变厚,焦距变长
C .晶状体变薄,焦距变短
D .晶状体变薄,焦距变长
5.不论较近或较远的物体,对于正常人来说都能使物像落在视网膜上,这主要是因为( )
A .视网膜可以前后移动调节
B .眼球的前后径能随意调节
C .瞳孔可以缩小或放大
D .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
目标探究二:近视眼及其矫正 阅读教材100101页,完成问题:
3.近视眼的表现:能看清 的物体,看不清 的物体。
近视的原因:晶状体太 ,折光能力太 ,或眼球前后方向太 ,致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 。
近视眼的矫治:
佩戴 。
目标探究三:远视眼及其矫正 阅读教材101页,完成问题:
4.远视眼的表现:能看清 的物体,看不清 的物体。
远视的原因:晶状体太 ,折光
能力太 ,或眼球前后方向太 ,致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 。
远视眼的矫治:
佩戴 。
【点对点训练】
6.如图是来自近处的光线进入人眼球的光路图。
下列关于该人眼判断正确的是( )
A .属于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
B .属于近视眼;用凸透镜矫正
C .属于远视眼;用凹透镜矫正
D .属于远视眼;用凸透镜矫正
7.现代生活,智能 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
但长时间盯着 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
图中关于近视眼的成因及其
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 )
A .乙丁
B .乙丙
C .甲丁
D .甲丙
8.产生近视眼的原因之一是晶状体太厚,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__________,到达视网膜上的
是一个模糊的光斑。
可以利用_______镜能使光线__________的特点来矫正。
9.远视眼是由于来自近处某点的光还没有会聚到一点就到达__________了。
我们可以利用_______镜能
使光线___________的特点来矫正。
目标探究四:眼镜的度数 阅读教材101页“科学世界”,完成问题:
标志着折光本领的大小。
焦距越短,折光本领越。
通常把透镜 叫做透镜的焦度,用φ表示,即f
1=φ。
眼镜的度数= (公式中焦距f 必须用米作单位).凸透镜的度数为 数,凹透镜的度数为 数。
【课堂小结】
【当堂测训】
1.(双选)人眼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如图所示表示的是来自远处
的光经小丽眼球折光系统的光路示意图。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小丽是近视眼
第1题图 第2题图
2.如图所示,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因和矫正做法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3.保护视力,养成正确的读书与写字的好习惯,需要坚持做到“三个一”,即“一尺、一拳、一寸”,其中一尺指书本与眼睛保持一尺左右(3035厘米)。
现代生活,智能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盯着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
下图是课本中甲、乙两眼睛的成像示意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是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B.甲是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C.乙是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D.乙是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第3题图第4题图第7题图
4.把图中的凸透镜看做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做视网膜。
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使烛焰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
若“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在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将光屏( )。
A.保持在原来位置B.靠近透镜 C.远离透镜 D.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使像清晰
5.报纸上放有小明的近视眼镜、爸爸的老花镜、奶奶度数更深的老花镜及妈妈的平光眼镜,如下图所示,则奶奶的老花镜为图中的( )
6.不论较近或较远的物体,对于正常人来说都能使物像落在视网膜上,这主要是因为()
A.视网膜可以前后移动调节 B.眼球的前后径能随意调节
C.瞳孔可以缩小或放大 D.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
7.全国中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表明:中学生近视发生率约为55.22%,且急剧低龄化。
如图所示(选填“甲”或“乙”)图表示近视眼折光系统的光路示意图,矫正近视眼应配戴(选填“凸”或“凹”)透镜制成的眼镜;小明用爷爷的老花镜正对着太阳,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下面,移动眼镜,在纸上会呈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老花镜对光线有(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
【教学反思】
参考答案:
目标探究:
1.照相机凸透镜会聚在视网膜倒立的缩小的实睫状晶状薄小大厚大大
2.远点近点 10 明视 25
3.近处远处厚强长前方凹透镜
4. 远处近处薄弱短后方凸透镜
5.焦距f的长短大焦距的倒数 100φ正负
【点对点训练】1.眼球视网膜 2.25 25 3.D 4.A 5.D 6.D 7.D 8.前方凹透发散 9.后方凸透会聚
4.B
5.B
6.D
7.乙;凹;会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