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 8、7、6加几(2)(教案)- 一年级上册数学 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标题:8.3 8、7、6加几(2)——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计算8、7、6加几的进位加法,理解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8、7、6加几的进位加法,通过具体的计算实例,让学生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掌握8、7、6加几的进位加法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进位加法的计算过程,熟练地进行计算。
四、教学方法
1. 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 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8、7、6加几的进位加法。
3. 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复习上节课学习的8、7、6加几的不进位加法,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导入:通过直观演示法,展示8、7、6加几的进位加法计算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讲解与示范:详细讲解8、7、6加几的进位加法计算方法,并进行示范操作。
4. 练习:组织学生进行大量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巩固与拓展: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家中继续练习8、7、6加几的进位加法,并进行拓展练习。
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
六、课后作业
1. 完成《数学》课本第33页的练习题。
2. 家长签字确认,确保学生完成作业。
七、板书设计
1. 在黑板上写出8、7、6加几的进位加法计算公式。
2. 示例计算过程。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中的第3点“讲解与示范”。
这是因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讲解与示范环节是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的关键环节。
教师在这个环节中的教学方法和表达方式,直接影响到学生对8、7、6加几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以下是对这个重点细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
讲解与示范环节是数学教学中的核心环节,它要求教师通过清晰、准确的讲解和示范,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的具体操作。
在8、7、6加几进位加法的教学中,讲解与示范环节尤为重要,因为这是学生首次接触进位加法,需要建立起正确的计算方法和思维模式。
首先,教师在进行讲解时,应该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避免使用复杂的专业术语,以免造成学生的理解困难。
例如,在讲解8加几进位加法时,可以这样说:“当我们把8加上一个数,如果这个数和8的个位数相加满10,我们就需要向前一位进1。
”这样的讲解既清晰又易于理解。
其次,教师在示范操作时,应该使用直观的教学工具,如算盘、计数棒等,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进位加法的计算过程。
例如,在示范8加7的计算过程时,教
师可以先在个位上放上8个计数棒,然后再放上7个计数棒,当学生看到个位上的计数棒满10时,教师就可以顺势讲解进位的操作。
此外,教师在讲解与示范环节中,还应该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我们刚才已经学会了8加7的计算方法,那么8加6应该怎么算呢?”通过这样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发现和理解进位加法的计算规律。
最后,教师在讲解与示范环节结束后,还应该及时进行巩固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用计数棒进行8、7、6加几的进位加法计算,并在计算过程中给予及时的指导和纠正。
总之,讲解与示范环节是8、7、6加几进位加法教学中的重点环节,教师应该通过清晰、准确的讲解和直观的示范,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计算方法和思维模式,并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和掌握。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讲解与示范环节中,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以确保学生能够有效地理解和掌握8、7、6加几的进位加法:
1. 逐步引导:在讲解进位加法时,教师应该从最简单的情况开始,逐步引导学生理解进位的概念。
例如,可以先从8加1开始,让学生看到个位数相加满10时,需要向十位数进1。
然后逐渐增加加数,让学生观察和理解每次进位的情况。
2. 使用具体例子:通过具体的计算例子,让学生看到进位加法的实际应用。
例如,可以计算8 7、7 6、6 9等,让学生在具体的计算中体会进位的操作。
3. 互动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参与进来,可以通过提问、让学生上台演示等方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这种互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4. 重复练习:在讲解和示范之后,教师应该提供足够的练习机会,让学生反复练习进位加法。
通过重复练习,学生能够巩固记忆,形成自动化的计算技能。
5. 错误分析: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观察学生的计算过程,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
对于常见的错误,教师可以进行集体讲解,分析错误的原因,并提供正确的解决方法。
6. 强化反馈:在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应该给予及时的反馈。
对于正确的计算,给予肯定和表扬;对于错误的计算,指出错误并提供指导。
这种反馈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同时也能够及时纠正错误。
7. 差异化教学: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程度不同,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不同难度的练习题。
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提供更有挑战性的题目;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则应该提供更多的支持和辅导。
8. 总结规律:在讲解和示范之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总结进位加法的规律。
例如,总结出当个位数相加满10时,需要向十位数进1的规律。
这种规律的总结有助于学生形成结构化的知识体系。
通过上述方法的综合运用,教师可以确保学生在讲解与示范环节中,不仅能够理解和掌握8、7、6加几的进位加法,而且还能够培养起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兴趣。
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在数学学习的道路上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