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成土因素在土壤形成过程的作用#优选.

合集下载

土壤学复习

土壤学复习

1、土壤:在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五大因子(五大成土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自然体,能够生产植物收获的陆地疏松表层。

其本质特性是土壤肥力。

2、土壤质量:土壤质量是土壤在生态系统的范围内,维持生物的生产能力、保护环境质量及促进动植物与人类健康的能力。

3、生物小循环:是矿质元素的富集及有机质积累过程,它是在地质大循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4、同晶替代:是指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所替代而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同晶替代的结果使土壤产生永久电荷,能吸附土壤溶液中带相反电荷的离子,使土壤具有保肥能力。

土壤中同晶替代的规律:1、高价阳离子被低价阳离子取代的多;因此,土壤胶体一般其净电荷为阴性。

2、四面体中的Si4+被Al3+离子所替代,八面体中Al3+被Mg2+替代。

3、同晶替代现象在2:1和2:1:1型的粘土矿物中较普遍,而1:1型的粘土矿物中则相对较少。

5、永久电荷6、阳离子交换作用:土壤胶体表面所吸附的阳离子,与土壤溶液中的阳离子或不同胶粒上的阳离子相互交换的作用,称为阳离子交换吸附作用。

7、盐基离8、盐基饱和度指土壤胶体上交换性盐基离子占交换性阳离子总量的百分率。

9、陪补离子对于某一特定的离子来说,其它与其共存的离子都是陪补离子。

10、活性酸土壤溶液中游离的H+所表现的酸度。

11、潜性酸指土壤胶体上吸附的H+和Al3+所引起的酸度。

12、水解性酸用过量强碱弱酸盐(CH3COONa)浸提土壤,胶体上的氢离子或铝离子释放到溶液中所表现出来的酸性。

13、交换性酸14、总碱度指土壤溶液或灌溉水中碳酸根、重碳酸根的总量15、碱化度指土壤胶体吸附的交换性钠离子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率16、土壤缓冲性土壤是一个巨大的缓冲体系,包括对氧化还原、污染物质、养分等。

指抗衡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

17、养分循环18、生物固氮19、硝化作用硝化作用是指土壤中的铵或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氧化为硝酸盐的过程20、反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是指硝酸盐或亚硝酸盐还原为气态氮(分子态氨和氮氧化物)的过程。

成土因素学说

成土因素学说

成土因素学说
成土因素学说是土壤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土壤形成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探讨影响土壤形成和演化的各种因素。

这些因素包括气候、生物、母质、地形和时间五个方面。

气候是影响土壤形成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气候因素包括降雨、温度、光照、风和大气气体等。

降雨量和温度是气候因素中最为重要的两个因素。

降雨量越多,土壤中的水分含量就越高,对土壤形成有重要作用。

温度则影响土壤中有机质的分解速率和微生物活动强度,从而影响土壤的形成。

生物因素指的是对土壤形成有影响的生物和生态系统。

生物因素对土壤形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生物活动作用,包括分解和腐殖作用;二是生物群落的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分布可以影响土壤的性质和结构。

母质指的是土壤形成的原始物质。

母质可以是岩石、矿物质、沉积物等。

母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成分组成对土壤的形成和性质有很大的影响。

地形因素是指地形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地形包括山地、丘陵、平原等,不同地形的土壤性质和成分组成也不同。

地形因素对土壤形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土壤的物理结构和水文循环方面。

时间因素是指土壤形成和演化所需要的时间。

时间因素对土壤的成分组成、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都有影响。

土壤形成需要很长时间,因此时间因素是影响土壤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总的来说,成土因素学说是对土壤形成和演化过程中各种因素的综合研究。

在实际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中,了解成土因素对土壤的影响,对于合理利用土壤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五章 土壤的形成与发育

第五章  土壤的形成与发育

第五章 土壤的形成与发育第一节 土壤形成因素及其作用 第二节 土壤形成过程第三节 土壤发育第一节 土壤形成因素 • 土壤母质• 气候因素• 生物作用• 地形地貌• 时间• 人类作用一、土壤成土因素• 土壤形成因素又称成土因素,是影响土壤形成和发育的基本因素,它是一种物质、作用力、条件及其相互关系的组合,对土壤形成发生影响或将影响土壤的形成。

• 土壤发生学说(soil g enesis t heory)认为土壤是在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下由岩石风化成母质,再由母质演化成土壤。

五大成土因素• 五大成土因素:• 19世纪未,俄国土壤学家B.B.道库恰耶夫(Dokuchaev, 1846-1903)通过对俄罗斯大草原土壤的调查,提出土壤的五大成土因素,即:– 气候-climate– 母质-parent material– 生物-biology– 地形-topography– 时间-time母质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 首先,直接影响着成土过程的速度、性质和方向。

• 其次,母质对土壤理化性质有很大的影响。

• 一般地说,成土过程进行得愈久,母质与土壤的性质差别就愈大。

但母质的某些性质却仍会顽强地保留在土壤中。

岩石类型• 岩浆岩:溶化岩浆形成的岩石• 火山岩:冷却凝固的岩浆• 沉积岩:由悬浮液或溶液沉淀形成的物质 • 变质岩:在高温和压力作用下改变的岩石地质大循环 (Reeves, 1998)风化壳• 处于岩层上部,岩石破碎形成的碎屑物 • 可以直接由下层岩石形成• 也可从别处搬运而来• 厚度不一成土母质• 风化壳的上层已发生许多变化 • 下层最初的风化壳即为土壤母质 – 未经搬运的风化壳母质– 经搬运的风化壳母质• 冰碛物• 河流沉积物• 湖泊沉积物• 风成物• 崩积物冰碛物• 冰川搬运和沉积的碎屑物质• 不均一性,大小混杂、缺乏层次性河流沉积物• 由水流沉积而成,包括冰川溶化水• 砾石、砂粒和粉粒,圆形、大小规则、层次分明湖泊沉积物• 大小规则、层次分明,通常缺乏大块砾石风成沉积• 大小规则、层次分明,中细砂粒或粉粒崩积物• 大小混杂、缺乏层次,在重力作用下形成二、气候与土壤发生的关系• 湿度因子对土壤形成的影响中国气候大区划分指标气候大区年干燥度自然景观湿润<1.0 森林半湿润 1.0~1.6 森林草原半干旱 1.6~3.5 草原干旱 3.5~16.0 半荒漠极干旱>16.0 荒漠据《中国自然地理》(1981)湿度的影响主要有以下方面1.影响土壤中物质的迁移:• 根据土壤中水分收支情况对物质运移的影响,可分以下几种土壤水分类型:①淋溶型水分状况:降水量大于蒸发量②非淋溶型水分状况:蒸发量略大于降雨量,部分淋溶③上升水型水分状况:其特点是蒸发、蒸腾总量大大超过降水量,其差额由地下水补充,如果地下水矿化度高,则会导致盐渍化;如果地下水达不到地表,而只能达到剖面中部,则称为“半上升水型”水分状况。

土壤的形成

土壤的形成

土壤的形成
土壤作为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持着植物生长的基础。

土壤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涉及多种因素和作用,下面将深入探讨土壤的形成过程。

物理因素
土壤的形成离不开物理因素的作用。

风、水、冰、温度等自然力量的作用对土壤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风是一种重要的风化力量,通过风的吹动,岩石表面的碎屑颗粒被风化剥离,逐渐形成土壤。

水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在地表流动的水对岩石的冲刷和溶解作用会促进土壤的形成。

冰的融化和冷却作用也会加速岩石风化,为土壤形成创造条件。

温度变化会导致岩石收缩膨胀,破坏岩石结构,从而促进土壤的形成。

化学因素
化学因素对土壤形成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岩石的化学成分会在水的侵蚀作用下发生变化,形成新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以及原有矿物的溶解是土壤形成的重要过程。

另外,微生物在土壤形成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能够分解有机物质,促进土壤中有机质的积累,进而促进土壤的发育。

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也对土壤形成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植物在土壤发育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植物的生长会促进土壤团聚体的形成,根系的伸展也能够促进土壤的通气和水分的渗透。

土壤中的微生物和动物也对土壤的形成起着积极的作用,它们通过分解有机物、排泄物质等作用,促进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土壤发育的进程。

综上所述,土壤的形成是一个综合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复杂过程,物理、化学和生物三大因素相互交织,共同推动着土壤的形成和发育。

只有充分理解这些因素的作用机制,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一珍贵的自然资源。

土壤形成过程及因素

土壤形成过程及因素
白浆化过程的实质是潴育淋溶过程。
(3)白浆化 滞水还原 Fe+3、Mn+4Fe+2、Mn+2(淋失)白色脱Fe、Mn层 (高价不溶) (低价可溶)
(十二)人工熟化过程
是指在人为因素影响下,通过耕作、施肥、灌溉等措施,改造土壤的土体构型,减弱或消除土壤中存在的障碍因素, 协调土体水、肥、气、热等,使土壤肥力向有利于作物生长方向发展的过程。简单地说为人类定向培育土壤的过程。 可分为旱耕熟化和水耕熟化。
特点:产生锈斑锈纹、铁锰 结核,发生于地下水浸润土 层、地下水升降频繁区。如 华北平原潮土区。
3.[化合价变化(氧化-还原) ]
由于化合物变化引起物质形态、性质变化。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潜育化 静水浸泡 强还原
Fe+3 (红、棕色)
Fe+2(兰灰色)
(2)潴育化 水位上升:还原水位,下降:氧化
Fe+3、Mn+4
土壤的剖面层次。
(四)、 地形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引起地表物质与能量的再分配,是影响土壤和环境之间物质、能量交换的一个重要条件。 1、地形对母质起着重新分配的作用。 2、不同地形影响地表水热条件的重新分配。
大的地形分布和排列能影响到气候带和生物带的分布 ;中小地形主要影响土壤水热条件、养分、质地、土壤厚薄的差 异。 3、地形支配着地表径流,影响水分的重新分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地下水的活动情况。
(八)灰化过程 在寒带和寒温带针叶林植被下,气候温和湿 润,降水量大大超过蒸发量,地面堆积了较 厚的枯枝落叶层,在针叶林残落物中,富含 单宁与树脂类物质,这些物质经过真菌微生 物的分解,产生一种强有机酸——富里酸, 这种强有机酸对土壤矿物起着强烈的破坏作 用,并产生强酸性淋溶。其结果是土体上部 的碱金属和碱土淋失,土壤矿物中的硅铝铁 发生分离,铁铝胶体淋溶淀积与下部,而二 氧化硅则残留在土体上部,从而在表层形成 一个灰白色淋溶层次,称为灰化层。

土壤肥料学名词解释

土壤肥料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土壤的物质组成土壤:土壤是有裸露在地表的岩石矿物经过自然和人为因素作用,发生一系列化学、物理及生物变化而形成的产物。

土壤矿物质:存在于土壤中的各种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

原生矿物:在衍生的风化过程中没有改变化学组成而遗留在土壤中的一类矿物称为原生矿物。

次生矿物:原生矿物在风化和成土过程中,通过化学作用或生物作用而新生成的矿物叫做次生矿物。

土壤颗粒组成:土壤中各粒级土粒含量百分率的组合。

土壤质地:根据机械组成的一定范围划分的土壤类型。

土壤有机质: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有机物质。

无机胶体:土壤的无机胶体又叫做矿质胶体,他是岩石风化和成土过程的产物。

有机胶体:有机胶体是指土壤腐殖质以及少量的木质素、蛋白质、纤维素、半纤维素、多肽和氨基酸。

无机有机复合胶体:有机胶体很少单独存在,有50%到90%是与无机胶体通过物理作用、化学作用或物理化学作用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有机无机复合胶体。

永久电荷:有黏粒矿物晶层内的同晶替代或同晶置换。

可变电荷:可变电荷室友胶体表面分子或原子团解离所产生的电荷。

土壤溶液:含有溶质和溶解性气体的土壤间歇水。

2.土壤的形成、分类与分布土壤剖面:一个具体土壤的垂直断面。

原始成土过程:从岩石露出地表着省微生物和低等植物开始到高等植物定居之前土壤形成过程。

有机质聚集过程:在植物作用下,有机质在土体上部积累的过程。

黏化过程:土壤剖面中黏粒形成和积累的过程。

钙积过程: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钙的碳酸盐发生移动积累的过程。

3.土壤的基本性状土壤相对密度:单位体积土壤固体颗粒的质量与同体积水质量之比。

土壤容重:单位体积的自然状态土壤的质量或重量。

土壤孔隙度:一定提的土壤,孔隙的体积占整个土壤体积的比例。

结构体(团聚体):土壤中的土粒,一般不呈单粒状态存在,而是相互胶体结成各种形状和大小不一的土团存在于存在于土壤中。

土壤耕性:在耕种过程中土壤物理、机械、力学性质特别是土壤结构性的综合表现。

土壤粘结性:土粒之间相互吸引黏结的性能。

土壤学复习资料

土壤学复习资料

(0)绪论1、土壤肥力的生态性相对性(1)土壤肥沃或者不肥沃是针对植物而言的,应从植物的生态要求出发来认识土壤肥力的生态相对性。

(2)如果植物的生态要求和土壤所能提供的生态性质不一致,即使土壤具有丰富的物质和能量,植物也不能利用或利用很少。

(3)通俗意义上讲的土壤肥力高低,如果不指明植物,一般只能说明其有机质和养分的高低及适宜的物理性质。

2、土壤肥力的量化指标(1)以地上部分生物量来评价(2)以土壤的某些性质和养分数值来评价如:土层厚度、土壤质地、pH值、有机质含量、养分含量、全氮等。

3、肥力的影响因素水气热:受土壤中不同粗细颗粒的控制。

土壤颗粒的粗细取决于母岩中稳定性矿物和易分解矿物的比例。

养分:(1)受母岩释放的养分多少控制。

土壤养分取决于母岩中含有的盐基离子即金属离子的数量。

(2)受土壤细粒部分吸持养分能力的影响。

一、土壤矿物质1、层状硅酸盐粘土矿物(是胶体的主要成分)(一)构造特征:(1)硅氧四面体,硅氧四面体是硅酸盐矿物的最基本的结构单位。

(2)铝氧八面体3、单位晶层:1:1型单位晶层:由一个硅片和一个铝片构成。

硅片顶端的活性氧与铝片底层的活性氧通过共用的方式形成单位晶层。

这样1:1型层状铝硅酸盐的单位晶层有两个不同的层面,一个是由具有六角形空穴的氧原子层面,一个是由氢氧构成的层面。

2:1型单位晶层:由两个硅片夹一个铝片构成。

两个硅片顶端的氧都向着铝片,铝片上下两层氧分别与硅片通过共用顶端氧的方式形成单位晶层。

这样2:1型层状硅酸盐的单位晶层的两个层面都是氧原子面。

2:1:1型单位晶层:在2:1单位晶层的基础上多了一个八面体片水镁片或水铝片,这样2:1:1型单位晶层由两个硅片、一个铝片和一个镁片(或铝片)构成。

4、同晶替代:同晶替代的结果使土壤产生永久电荷,能吸附土壤溶液中带相反电荷的离子,使土壤具有保肥能力。

2、土壤中同晶替代的规律1)高价阳离子被低价阳离子取代的多;因此,土壤胶体一般其净电荷为阴性。

五大成土因素对土壤的作用

五大成土因素对土壤的作用

五大成土因素对土壤的作用--------以青城山土壤为例一、背景介绍五大因素是成土因素学说的理论之一,道库恰耶夫曾指出“壤总是有它本身的起源,始终是母岩、活的和死的有机体、气候、陆地年龄和地形综合作用的结果。

”土壤与成土因素的函数关系如下:∏=f(K,O,)其中∏表示土壤,K表示气候,O表示生物气候,表示母质,表示时间,加上人为因素,则构成了五大成土因素。

当然,在探讨五大成土因素对土壤的过程中,也应当之一到地形因素、水文因素的作用。

青城山位于成都平原西北部边缘,地理位置是103°E,30°N,道教发源地之一,是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地区。

青城山土壤是亚热带湿润气候常绿阔叶林条件下的地带性黄壤,具有体现区域大循环的同时,又表现出独特的区域小循环【1】。

以青城山土壤为例,探讨五大成土因素对土壤的作用,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学以致用,具有可行性、必要性。

2010年6月,我们对青城山土壤进行了调查。

在青城山上,我们挖了一个1.5*1*1m的坑,旨在对青城山土壤剖面有所了解,结果如下;结合所得数据,我们将以青城山为例,对五大成土因素在土壤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二、五大成土因素对青城山土壤的作用1.气候因素青城山位于四川盆地“华西雨屏带”中北段,气候温和、湿润,年均气温为15.2℃,最热月极端温度34.2℃,最冷月温度-7.1℃,无霜期为271d,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型气候。

在此条件影响下,土壤黄化过程加剧,形成了青城山地带性黄壤特征,表现淀积层中土壤颜色为黄棕色,是山地黄壤。

在亚热带地区,该地区温度高,水分少,则出现富铝化、富铁化,因为Fe2O3居多,所以呈红壤,若该地温度低,水分多,则以黄化为主,Fe2O3·nH2O居多,呈黄壤。

“一般情况下,土壤中有机质积累过程强度随区域降水量的增加而加强,当降水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由于土壤水分过量导致土壤通气状况变差,土壤有机质积累,特别是土壤腐质化过程则明显受到限制”【2】,故在此条件下,山地黄壤的腐殖层厚度仅为17CM,但鉴于其水热条件好的气候因素,植被丰富,枯枝落叶层为40CM的黑色枯落物。

土壤学答案 绪论

土壤学答案 绪论

土壤学绪论一、名词解释1.土壤:发育于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多孔的结构表层。

其基本特性是具有肥力。

2.土壤肥力: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质的特征,是土壤从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方面,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的能力。

土壤肥力是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综合反映。

3.土壤剖面:由成土作用形成的层次成为土层(土壤发生层),而完整的垂直土层序列称为土壤剖面。

4.土壤生产力:土壤肥力因素的各种性质和土壤的自然、人为环境条件构成了土壤生产力。

5.自然肥力:是指土壤在自然因子即五大成土因素(气候、生物、母质、地形和年龄)的综合作用下发育而来的肥力,它是自然成土过程的产物。

6.人为肥力:耕作熟化过程中发育而来的肥力,是在耕作、施肥、灌溉及其它技术措施等人为因素影响作用下所产生的结果。

7.有效肥力:在农业实践中,由于土壤性质、环境条件和技术水平的限制,只有其中一部分在当季表现出来,产生经济效益,这一部分肥力叫有效肥力。

8.潜在肥力:在农业实践中,由于土壤性质、环境条件和技术水平的限制,而没有直接反映出来的肥力叫做潜在肥力。

9.土壤圈:是地球表层系统中处于四大圈层(气、水、生物、岩石)交界面上最富有生命活力的土壤连续体或覆盖层。

10.土壤生态系统:是以土壤为研究核心的生态系统,可分为研究土壤生物的生态系统和研究土壤性状与环境关系的土壤生态系统两类。

二、填空题1、自然肥力、人为肥力2、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和土壤圈3、水、肥、气、热4、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5、气候、生物、母质、地形和年龄6、有效肥力、潜在肥力7、气候、生物、母质、地形、(陆地)年龄8、固相、液相、气相9、矿物质、有机质、微生物、土壤水、土壤空气三、选择题C 、D、C、C、B五、简答题1.土壤在植物生长繁育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1)营养库的作用;(2)养分转化和循环作用;(3)雨水涵养作用;(4)生物的支撑作用;(5)稳定和缓冲环境变化的作用。

土壤的形成

土壤的形成

2、气候 气候是土壤形成主要的环境因素。与土壤形成关系密切 的因素主要有热量和降水。
返回
气候条件直接影响岩石的分解、物质的淋溶和淀积, 影响土壤的形成和植物的生长发育。

3、生物因素 生物是土壤形成的主导因素。包括绿色植物、土壤微生物 和土壤动物,生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表现在:
( 1 )最初自生固氮菌的出现使母质中有了氮 素,接着地衣、苔藓植物相继出现,形成有 机物质,为高等绿色植物生长创造了一定的 养分和水分条件。 (2)植物能够选择吸收和集中土壤养分。 ( 3 )生物有机体产生大量的有机物质以及生 物的生命活动(如植物根系、土壤微生物和 蚯蚓等土壤动物),这些都能改善土壤的基 本性质,形成良好的土壤结构,从而使土壤 肥力得到发展。 返回 在生物的作用下,最终使母质发生了质的 变化而成为有肥力的土壤。
概念:风化作用形成的疏松堆积物。母质是土壤 形成的物质基础,因此也叫做成土母质。

母质疏松多孔,能透水、通气,含有一定的养分,是植物 矿质营养元素的最初来源,母质既不同于岩石,也不同于 土壤,在母质中还没有植物生长需要的氮素,水、气、热 状况也不能很好协调,因此母质尚不具备土壤的本质特征, 即土壤肥力。
( 3 )心土层。受生产活动影响较小,对作物生长中后期的水 肥供应有重要意义。 (4)底土层。也叫生土层,几乎不受生产活动的影响,植物 根系很少,大多保持了母质的性状。
(二)农业土壤的形成与肥力发展
形成:农业土壤是在五大自然成土因素和人类生产活动 共同影响下形成的。 肥力发展:如果按照自然规律,科学改土培肥,改造低 产田,改良盐碱地等,土壤会越种越肥沃;相反,不合理 利用土壤资源,就会导致地力退化,生产能力下降甚至消 失。
土 壤 剖 面
1.土壤剖面与土层

各种成土因素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各种成土因素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各种成土因素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土壤是由不同的物质和成土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

各种成土因素在土壤形成过程中发挥不同的作用,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

下面将详细介绍各种成土因素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1.物理因素物理因素主要包括气候、水、岩石和地形。

这些因素对土壤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气候:气候是土壤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降水和温度是气候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直接影响土壤形成的速率和性质。

降水可以溶解和运输土壤中的溶质,并影响岩石和土壤颗粒的风化和侵蚀。

温度可以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从而影响土壤中的化学过程。

水:水对土壤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水是岩石风化和碎屑物质运输的重要介质。

水能使土壤中的岩石颗粒被剥离和移动,进而形成沉积。

水还可以运输溶解的物质,如有机物和离子,进入土壤中。

此外,水还能影响土壤的排水性,有助于形成不同种类的土壤。

岩石:岩石是土壤形成的起点。

在岩石的风化过程中,物理因素如气候和水,以及生物因素如植物根系的作用和土壤动物的活动,可以通过分解和磨碎岩石颗粒来促进岩石的风化。

岩石风化的产物逐渐形成了岩石颗粒的混合物,这是土壤的基础。

地形:地形对土壤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山地和山谷的地形产生不同的土壤类型。

山地上陡峭的坡度使得水的流动更快,有利于土壤的侵蚀和移动。

山谷地形反而形成了水分和养分的堆积,促进了土壤的形成。

2.化学因素化学因素主要是指岩石的化学组成和风化作用。

化学反应对土壤中的成分组成和性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岩石的化学组成:不同类型的岩石有不同的化学组成,这直接影响了土壤的性质。

富含矽酸盐的岩石通常风化较慢,因此形成的土壤富含矿物质。

而富含碳酸盐的岩石易于溶解,形成的土壤通常具有较高的酸性。

风化作用:风化是化学因素对土壤形成的关键过程。

风化作用包括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

物理风化主要是指温度变化、水的冷缩膨胀和物理分离等因素引起的岩石颗粒破碎。

化学风化是指岩石中的矿物质在水和大气中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形成新的矿物质和溶解的物质。

五大成土因素在土壤形成过程的作用

五大成土因素在土壤形成过程的作用

五大成土因素在土壤形成过程的作用
五大成土因素在土壤形成过程的作用
生物因素包括植物、微生物、土壤动物对土壤系统的影响,生物因素是促进土壤发生、发展的最活跃因素。

植物选择性的吸收母质、大气、水体中的营养,经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质,土壤微生物分解有机质,促进养分的释放。

动物残体也为土壤提供有机质,并且土壤中动物对土壤产生特殊作用,如翻动和搅动作用。

气候因素是土壤系统发展变化的主要推动力。

它影响土壤的地理分布规律,尤其是地带性分布规律。

气候因素,特别是水分和热量条件,直接或间接影响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影响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分解。

地形因素一般只是引起地表能量和物质的再分配,并没有引起新的物质。

其支配地表径流,使地带性土壤范围中产生非地带性土壤。

母质因素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

土壤母质是岩石风化的产物,而土壤是母质通过成土过程而形成的。

不同母质对土壤中次生矿物也有一定的影响。

时间因素—发育程度。

土壤年龄分为绝对年龄和相对年龄。

它是土壤发育的强度因子。

生物、地形、气候、母质四大因素在随着成土年龄的增长而加深。

土壤随时间推移而不断变化发展着。

当然人类也对土壤产生一定影响,而土壤系统等又对人类的耕种有一定影响。

1 / 1。

土壤学复习题_解答

土壤学复习题_解答

1.(土壤肥力)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质的特征,土壤能够持续不断供给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水、肥、气、热,协调它们之间的矛盾及抵抗不良自然环境的能力。

3. (土壤比表面)单位质量土壤表面积的大小。

单位m2/g5.(土壤污染)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恶化的现象。

6.(土壤养分)指主要由土壤供给的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7.(土壤圈)覆盖于陆地和浅水域底部的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盖层;8.(可变电荷)在介质的酸碱度影响下产生的,其电荷类型和电荷数量均决定于介质的酸碱度,又称pH依变电荷;9.(土壤结构性)土壤中单粒、复粒的数量、大小、形状、性质及其相互排列和相应的孔隙状况等综合特性11、(土壤退化过程)土壤退化过程是指因自然环境不利因素和人为开发利用不当而引起的土壤物质流失、土壤性状与土壤质量恶化以及土壤肥力下降,作物生长发育条件恶化和土壤生产力减退的过程。

12、(土壤有机质)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物质,它包括土壤中各种动、植物残体,土壤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物质。

14、(潜性酸)指吸附在土壤胶体表面的交换性致酸离子(H+和Al3+),交换性氢和铝离子只有转移到溶液中,转变成溶液中的氢离子时,才会显示酸性,故称潜性酸。

15、(土壤熟化过程)熟化过程是在耕作条件下,通过耕作、培肥与改良,促进水肥气热诸因素不断协调,使土壤向有利于作物高产方面转化的过程。

17、(腐殖化过程)是指有机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通过生化和化学作用转化为腐殖质的过程。

19、(土壤质量)是土壤在生态系统界面内维持生产,保障环境质量,促进动物与人类健康行为的能力(降低土壤蒸发措施)1搞好农田基本建设;2合理耕作,改良土壤;3适时中耕,合理轮作、垄作以及间作套种4适时镇压,犁冬晒白,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5地面覆盖,设设立风障,施用土壤结构改良剂或保水剂6、土壤钾素形态可分为(水溶性钾、交换性钾、非交换性钾和矿物态钾。

五大成土因素对土壤的作用

五大成土因素对土壤的作用

五大成土因素对土壤的作用五大成土因素对土壤的作用--------以青城山土壤为例一、背景介绍五大因素是成土因素学说的理论之一,道库恰耶夫曾指出“壤总是有它本身的起源,始终是母岩、活的和死的有机体、气候、陆地年龄和地形综合作用的结果。

”土壤与成土因素的函数关系如下:∏=f(K,O,)其中∏表示土壤,K表示气候,O表示生物气候,表示母质,表示时间,加上人为因素,则构成了五大成土因素。

当然,在探讨五大成土因素对土壤的过程中,也应当之一到地形因素、水文因素的作用。

青城山位于成都平原西北部边缘,地理位置是103°E,30°N,道教发源地之一,是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地区。

青城山土壤是亚热带湿润气候常绿阔叶林条件下的地带性黄壤,具有体现区域大循环的同时,又表现出独特的区域小循环。

以青城山土壤为例,探讨五大成土因素对土壤的作用,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学以致用,具有可行性、必要性。

2022年6月,我们对青城山土壤进行了调查。

在青城山上,我们挖了一个1.5*1*1m的坑,旨在对青城山土壤剖面有所了解,结果如下;结合所得数据,我们将以青城山为例,对五大成土因素在土壤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二、五大成土因素对青城山土壤的作用1.气候因素青城山位于四川盆地“华西雨屏带”中北段,气候温和、湿润,年均气温为15.2℃,最热月极端温度34.2℃,最冷月温度-7.1℃,无霜期为271d,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型气候。

在此条件影响下,土壤黄化过程加剧,形成了青城山地带性黄壤特征,表现淀积层中土壤颜色为黄棕色,是山地黄壤。

在亚热带地区,该地区温度高,水分少,则出现富铝化、富铁化,因为Fe2O3居多,所以呈红壤,若该地温度低,水分多,则以黄化为主,Fe2O3nH2O居多,呈黄壤。

“一般情况下,土壤中有机质积累过程强度随区域降水量的增加而加强,当降水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由于土壤水分过量导致土壤通气状况变差,土壤有机质积累,特别是土壤腐质化过程则明显受到限制”,故在此条件下,山地黄壤的腐殖层厚度仅为17CM,但鉴于其水热条件好的气候因素,植被丰富,枯枝落叶层为40CM的黑色枯落物。

成土因素对土壤形成的作用

成土因素对土壤形成的作用

成土因素对土壤形成的作用成土因素对土壤形成的作用可真是个有趣的话题。

说到土壤,大家可能会觉得它就是一堆泥土,没啥特别的。

然而,土壤的形成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它的背后有着许多成土因素在悄悄发挥作用,简直像是一场大自然的魔法秀。

母质这个概念就得提一提。

母质就是土壤形成的基础,想想看,就像一个孩子的爸妈。

不同的母质决定了土壤的性格。

有些母质是沙子,有些是黏土,各种各样,形成了各式各样的土壤。

比方说,沙土排水快,但营养少,真是让人感到无奈。

而黏土呢,虽然能存水,但又容易板结,简直让植物的根都无处可去。

真是“好事多磨”啊。

然后,气候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你知道吗?气候就像是土壤的调味料,太冷、太热都不行。

比如,温暖潮湿的环境下,土壤形成得特别快,因为这儿的生物活跃,分解有机物的速度那叫一个快。

树叶落地后,经过细菌和虫子的“加工”,很快就变成了丰富的腐殖质。

就像是在做一道美味的菜,一点一点调配,最终的味道才好。

而在干旱的地方,土壤就得慢吞吞,植物长得也相对困难,真是“慢工出细活”。

生物活动也是个大玩家。

土壤里的小虫子、小微生物都在忙碌,它们在“翻土”,在“施肥”,在帮助分解有机物。

想想看,蚯蚓可是个大忙人,天天在土壤里“修路”,让土壤变得更加松散透气。

要知道,土壤的健康程度和这些小家伙们的努力可密不可分。

有些地方,如果没有这些生物的参与,土壤就会变得死气沉沉,连草都懒得长出来,真是让人心疼。

地形对土壤的影响也不得不提。

山地、平原、丘陵,各种地形对土壤的影响各有千秋。

在陡峭的山坡上,土壤容易被冲走,长不出好东西。

而在平坦的地方,土壤的积累就比较多,植物长得也更茁壮。

试想一下,如果在山顶种菜,那可真是个“挑战”,风吹日晒,连根都可能不稳。

水分的作用同样重要。

水就像是土壤的血液,缺了它,土壤就会变得干燥,植物也无法生长。

再想想,湿润的环境,根系可以扎得更深,营养也更丰富。

这就好比我们每天都要喝水,缺水了整个人都没劲,土壤也是一样。

五大自然成土因素

五大自然成土因素

五大自然成土因素中国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南北跨纬度50 多度,东西占经度达60多度,面积约为960 万平方公里。

由于地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差别很大,因此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土壤。

此外,中国又是历史悠久的农业国,人类生产活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长期生产过程中,不断地改造自然环境以适应于人类的需要,这些生产活动不仅能加速土壤的演变,甚至能改变土壤的发展方向。

因此,中国土壤的形成与演化,与自然条件以及人类的农业生产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土壤学中,将影响土壤形成的各种自然条件,归纳为地形、气候、成土母质、植被、成土年龄等五大因素,称为土壤形成因素,或简称成土因素。

也就是说,地球陆地表面的任何一种土壤,都是在这5 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但是,在不同地区,各因素的具体内容和特点不同,各因素还以不同的作用强度相配合,从而形成各种各样的土壤。

(一)地形地形因素对土壤形成的作用很明显,就大的方面来说,山地和平原上的士壤迥然不同。

山地的海拔越高,山体越大,分异也越显著。

高大的山脉和高原,常常成为气流的屏障,直接影响太阳辐射量、热量和水分在地表面的分布,并影响着植被的演替和土壤内物质的运动,因而常使山体两侧的土壤差异显笔。

例如,秦岭是东西走向的高大山脉,对来自南方的暖湿气流和来自北方的干冷气团都有阻滞作用,所以山地南坡和北坡的土壤有显著不同。

在南坡形成酸性的黄棕壤,而北坡形成中性至微碱性的褐土。

又如,大体上呈南北走向的大兴安岭和太行山脉,同东南季风呈直角相交,在夏季,迎风面降水量大,有利于土壤中物质的化学分解和生物积累:背风面受气温增高、湿度小的焚风影响,土壤的淋溶和生物积累都较弱。

因此,这些山地就成了不同类型土壤的分界线。

例如,大兴安岭东坡为暗棕壤,而西坡为灰色森林土。

山地和高原对土壤形成的影响还表现在:海拔越高,土壤变化越复杂,形成的土壤类型就越多。

这是因为,气温随山地海拔增高而递减:在一定高度范围内,降水量随高度增高而增大:植被类型也相应地更替,所以土壤类型也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大成土因素在土壤形成过程的作用
生物因素包括植物、微生物、土壤动物对土壤系统的影响,生物因素是促进土壤发生、发展的最活跃因素。

植物选择性的吸收母质、大气、水体中的营养,经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质,土壤微生物分解有机质,促进养分的释放。

动物残体也为土壤提供有机质,并且土壤中动物对土壤产生特殊作用,如翻动和搅动作用。

气候因素是土壤系统发展变化的主要推动力。

它影响土壤的地理分布规律,尤其是地带性分布规律。

气候因素,特别是水分和热量条件,直接或间接影响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影响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分解。

地形因素一般只是引起地表能量和物质的再分配,并没有引起新的物质。

其支配地表径流,使地带性土壤范围中产生非地带性土壤。

母质因素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

土壤母质是岩石风化的产物,而土壤是母质通过成土过程而形成的。

不同母质对土壤中次生矿物也有一定的影响。

时间因素—发育程度。

土壤年龄分为绝对年龄和相对年龄。

它是土壤发育的强度因子。

生物、地形、气候、母质四大因素在随着成土年龄的增长而加深。

土壤随时间推移而不断变化发展着。

当然人类也对土壤产生一定影响,而土壤系统等又对人类的耕种有一定影响。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
wor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