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植物的激素调节学案
植物的激素调节导学案(精品课)
![植物的激素调节导学案(精品课)](https://img.taocdn.com/s3/m/3a7595fe7c1cfad6195fa7a0.png)
植物的激素调节导学案课前预习案一、考纲要求(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Ⅱ(2)其他植物激素Ⅱ(3)植物激素的应用Ⅱ2、基础知识自主梳理考点一、生长素(一)生长素的发现:1、简述向光性的原因:2、关于生长素的四个部位:刺激产生部位:作用部位:感光部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弯曲部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1、产生:在植物体内,生长素主要由产生。
2、分布:生长素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根(叶)幼根(叶);分生区伸长区;顶芽侧芽(填>、=、<)。
3、运输:思考:生长素的运输方式有几种,发生的部位及特点?考点二、生长素的生理作用1、作用机理:促进细胞2、作用特点:两重性①低浓度生长,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依次为 ,幼嫩细胞敏感性衰老细胞。
②高浓度生长,甚至杀死植物。
考点三、植物激素与植物生长调节剂1、植物激素概念:(来源,运输,作用含量.2、其他植物激素(1).概念: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
(2).优点:容易合成、原料广泛、。
三、自主检测1、下图是用不透水的云母片以不同方式分别插入三株燕麦幼苗的胚芽鞘尖端部分,并分别从不同方向给以光照的示意图,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将是()A.甲不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右弯曲B.甲向左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左弯曲C.甲向右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左弯曲D.甲向右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右弯曲2、棉花栽培过程中,需要摘心(打顶)使侧芽的生长素浓度( )A.增加,以抑制其生长 B.增加,以利其生长C.减少,以抑制其生长 D.减少,以利其生长3、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在植物体内含量极少②在植物体内含量很多③由植物体一定部位产生④由专门的器官分泌⑤对植物体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起重要的调节作用A.①④⑤B.②③⑤C.②④⑤D.①③⑤课堂探究案探究点一、植物向光性的原理分析及应用思考1、生长素发现实验中的变量及结论?思考2、植物向光性与生长素运输有什么关系?思考3、如何应用植物向光性的原理分析植物的生长?例1、分析下列植物的生长方向1、旋转类【思考】:1、小盒和植物一起匀速旋转,植物怎样生长?为什么?2、小盒不旋转,植物匀速旋转,植物怎样生长?为什么?3、小盒匀速旋转,植物不旋转,植物怎样生长?为什么?2、阻断类右图表示用不同方法处理的胚芽鞘:①在尖端下方切去一小部分,②③插入不透水的云母片,④切断尖端后,插入琼脂块,给以单侧光照,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④向光弯曲B.②④向光弯曲C.①③向左弯曲D ③④向右弯曲规律总结:探究点二、生长素的作用特点思考1、如何理解生长素作用两重性中的低浓度与高浓度?思考2、如何解释植物的顶端优势?思考3、如何应用生长素的作用特点解释根的向地性?例2、右图是研究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示意图,实验结果不能说明A、根具有向地性,茎具有背地性B、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C、根和茎的向性运动都是一种适应D、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根尖和茎尖探究点三、植物激素的应用思考:植物激素在生产中有哪些应用?例3、大田里的油菜在盛花期由于几场大雨影响了正常授粉,为了防止减产,可采取的补救措施是()A.喷施硼肥B.多施氮肥C.喷洒一定浓度的生长素D.无补救措施思考:无子番茄的培育过程以及与无子西瓜的区别?点击高考:1、(2012全国卷新课标版)取生长状态一致的燕麦胚芽鞘,分为a、b、c、d四组,将a、b 两组胚芽鞘尖端下方的一段切除,再从c、d 两组胚芽鞘相同位置分别切除等长的一段,并按图中所示分别接入a、b两组被切除的位置,得到a′、b′两组胚芽鞘,然后用单侧光照射,发现a′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b′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原因是()A.c组尖端能产生生长素,d组尖端不能B.a′胚芽尖端能合成生长素,b′组尖端不能C.c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d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D.a′胚芽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b′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2.(2012山东卷)1.果实生长发育和成熟受多种激素调节。
第1节 植物的激素调节(学案)
![第1节 植物的激素调节(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f99003c9ad51f01dc381f102.png)
第1节植物的激素调节(第2课时)编写:狄贤超审核:吴蓓蓓【学习目标】1.能够说出生长素的作用及作用特点,并且能够用以上知识去解释现实生活中一些生物现象如:顶端优势、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2.能够设计实验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情境设计】同一植株的不同器官或同一器官不同部位的生长素浓度往往不同。
甲图是一株盆栽植物,乙图表示该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要求:用乙图根、茎、芽三条曲线上相应字母所对应的浓度来表示甲图相应各点的生长素浓度):(1)乙图点浓度可表示甲图①处生长素浓度, 点表示②处生长素浓度。
②处结构长不出来的原因是,解决的办法是,此后②处生长素浓度将会低于mol·L-1。
(2)将该植物较长时间置于右侧光照下,乙点浓度可表示③侧生长素浓度;点表示④侧生长素浓度。
此时,植物茎将生长。
(3)将该植物向左侧放倒水平放置一段时间,可表示⑦侧浓度的是乙图中点浓度,表示⑧侧生长素浓度的是乙图中点浓度,因此根将生长。
表示⑤侧浓度的是点浓度,表示⑥侧浓度的是点浓度,所以侧生长快,茎将生长。
-1浓度的甲对微型月季茎段侧芽生长具有作用。
(3)分析上图,推测侧芽生长速度不同的原因是侧芽内【典型例题2】请根据右面生长素对水稻根生长作用的示意图,设计实验验证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1)实验材料和用具:水稻幼苗若干,大小相同的装有等量完全培养液的玻璃瓶若干,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量尺等。
(2)实验步骤:第一步:配制浓度为10-12mol/L、10一10mol/L、10-8mol/L、10-6mol/L的生长素溶液,各取2ml分别加入A、B、C、D四个盛有相同营养液的培养瓶中,E培养瓶中除有相同的营养液外,再加入,作对照。
第二步:取五组的水稻幼苗,测量并记录水稻幼苗根的初始长度,分别栽培在的A、B、C、D、E五只培养瓶中。
第三步:将A、B、C、D、E五组水稻幼苗放在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计算出各组水稻幼苗根增长的,依次记录为a、b、c、d、e。
学案31植物的激素调节
![学案31植物的激素调节](https://img.taocdn.com/s3/m/82d22025ed630b1c59eeb544.png)
B
点拨三、各类植物激素的作用及与动物激素的比较
1.各种植物激素及其作用
名称
生长素
合成部位
存在较多的部位
功能
幼嫩的芽、叶和 发育中的种子
未成熟的种子、幼 根和幼芽
主要是根尖 根冠、萎蔫的叶片
促进植物生长 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促进果实发育 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普遍存在于植物体内 细胞分裂的部位
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中
例题1.下图为燕麦胚芽鞘向光性实验,此实验主
要说明( )
B
A.尖端感受光照刺激引起胚芽鞘向光弯曲 B.顶端向胚芽鞘背光一侧运输促进植物生长的物 质多 C.尖端产生的物质为吲哚乙酸 D.顶端胚芽鞘向光一侧运输生长素多
例题2.下图表示有关生长素的一项实验。经过一段
时间后,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切去尖端的胚芽 鞘中弯曲程度最大的是( )
B
例题5.某—植株的不同器官对不同生长素浓度的反
应如下图所示,横坐标表示生长素浓度。根据实验结 果,可以获得的结论是 ( ) A.当生长素浓度为10-9 mol· L-1时,抑制根的生长, 促进芽的生长 B.若解除了顶端优势, 则侧芽的生长素浓度低于 10-6 mol· L-1 C.低浓度生长素促进根、 芽的生长,高浓度生长素 则促进茎的生长 D.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 反应灵敏,成熟的细胞对生长素反应不灵敏
赤霉素 细胞分裂素 脱落酸
促进细胞伸长,从而 引起植株增高,促进
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
促进细胞分裂和组 织分化,延缓衰老 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 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乙烯
植物的各个部位
广泛存在于植物体,成 熟的果实中较多
促进果实成熟
①生长素通过促进细胞伸长、增大细胞体积促进生长, 细胞分裂素则通过促进细胞分裂、增多细胞数目促进 生长。 ②生长素有极性运输的特点,其他植物激素没有。 ③植物个体发育中各种激素协调作用。 ④促进果实发育——生长素,促进果实成熟——乙烯, 两者不是一回事。
学案5 植物的激素调节
![学案5 植物的激素调节](https://img.taocdn.com/s3/m/7cc449ce2cc58bd63186bdbc.png)
学案5植物的激素调节学校高20 级班学生:考纲要求 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Ⅱ)。
2.其他植物激素(Ⅰ)。
3.植物激素的作用(Ⅲ)。
4.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
一、生长素的发现1.生长素发现的过程达尔文实验:证明单侧光照射能使__________产生某种刺激,在传递到下部______时,造成____面比____面生长快―→鲍森·詹森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______传递到下部―→拜尔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______造成的―→温特实验: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影响是一种化学物质,并命名为______。
2.植物激素的概念: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________运送到________,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__________。
二、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1.生长素的产生:主要合成部位是________、幼叶和________________。
2.生长素的运输(1)极性运输:从____________运输到__________,而不能反过来运输,极性运输是细胞的________。
(2)非极性运输:在成熟组织中,可以通过________进行。
3.分布:相对集中地分布在________的部分,如胚芽鞘、芽和根顶端的分生组织、形成层,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等处。
知道吗何为形态学的上端?何为横向运输?三、生长素的生理作用1.两重性(1)低浓度________生长,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浓度过高时会________生长,甚至杀死植物。
2.顶端优势(1)现象:________优先生长,________受到抑制。
(2)原因:顶芽产生的生长素________运输,积累到侧芽,侧芽附近生长素________,发育受到抑制,且侧芽对生长素敏感。
3.生长素类似物(1)概念:具有与________相似的生理效应的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如a—萘乙酸、2,4-D等。
高中高一生物教案范文:植物的激素调节2篇
![高中高一生物教案范文:植物的激素调节2篇](https://img.taocdn.com/s3/m/c4706633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e1.png)
高中高一生物教案范文:植物的激素调节高中高一生物教案范文:植物的激素调节精选2篇(一)教案名称:植物的激素调节教学目标:1. 理解植物激素的概念和作用;2. 了解植物激素调节植物生长和发育的机制;3. 掌握植物激素的分类、合成和运输方式;4. 分析和解释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和发育过程中的调控作用;5. 进行相关实验,观察和验证植物激素的调节效果。
教学内容:1. 植物激素的概念和作用;2. 植物激素的分类、合成和运输方式;3. 常见植物激素的作用机制和调节效果;4. 实验:观察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教学重点:1. 掌握植物激素的分类、合成和运输方式;2. 理解植物激素的作用机制和调节效果。
教学难点:1. 分析和解释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和发育过程中的调控作用;2. 进行相关实验,观察和验证植物激素的调节效果。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教具;2. 实验材料和设备。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植物生长和发育调节机制的思考,促使学生思考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是如何受到调控的。
Step 2:讲解植物激素的概念和作用(10分钟)通过讲解植物激素的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理解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和发育中的重要作用,例如控制植物的生长节奏、调节植物的形态发育、响应外界环境变化等。
Step 3:介绍植物激素的分类、合成和运输方式(15分钟)通过讲解常见的植物激素(生长素、赤霉素、植物激素等)的分类、合成和运输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植物激素的特点和作用机制。
Step 4:分析和解释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和发育过程中的调控作用(15分钟)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和发育过程中的调控作用,例如生长素的促进细胞分裂和伸长、赤霉素的促进茎的伸长和侧芽抑制等。
Step 5:实验:观察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2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将一些幼苗分别置于添加了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在一段时间后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分析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植物的激素调节教案
![植物的激素调节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425baac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a0.png)
植物的激素调节教案教案标题:植物的激素调节教案目标:1. 理解植物激素的概念和作用。
2. 了解不同植物激素的种类及其功能。
3. 掌握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和发育中的调节作用。
4. 能够解释植物激素调节的机制和原理。
教学重点:1. 植物激素的种类及其功能。
2. 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和发育中的调节作用。
3. 植物激素调节的机制和原理。
教学难点:1. 理解植物激素调节的机制和原理。
2. 掌握植物激素在不同生长阶段的调节作用。
教学准备:1. 教材:相关教科书或参考资料。
2. 实验材料:植物生长素溶液、培养基、试管、植物样本等。
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等。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生长状态的植物,引发学生对植物生长和发育的思考。
2. 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生长和发育是如何受到调控的。
概念讲解:(10分钟)1. 介绍植物激素的概念和作用,强调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和发育中的重要性。
2. 介绍常见的植物激素种类及其功能,如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等。
3. 解释植物激素的调节作用是通过信号传导和反馈机制实现的。
案例分析:(15分钟)1. 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植物激素在不同生长阶段的调节作用。
2. 引导学生思考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影响,如根生长、茎伸长、开花等。
3. 鼓励学生讨论植物激素调节的机制和原理。
实验操作:(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植物激素进行实验。
2. 指导学生准备实验材料,如培养基、试管、植物样本等。
3. 学生根据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观察植物在不同激素处理下的生长和发育情况。
4. 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数据分析和讨论。
总结归纳:(10分钟)1. 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并总结不同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和发育中的调节作用。
2. 强调植物激素调节的机制和原理,以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价值。
3.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思考和问题,并进行讨论。
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相关文献,了解植物激素调节的最新研究进展。
植物的激素调节学案(定稿)
![植物的激素调节学案(定稿)](https://img.taocdn.com/s3/m/e850d0f20242a8956bece48c.png)
《植物的激素调节》学案班级姓名学号编号:【考纲要求】(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II(2)其他植物激素II(3)植物激素的应用II 【复习目标】1、为验证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一位同学借附近农民土地里的农作物做无子果实的培育实验,但农民要求他不能影响作物的产量。
请你帮他选择以下最合适的作物()A、玉米B、油菜C、花生D、西瓜2、浙江省海宁市一位农民不慎错将家中存放的2,4—D当作农药,喷施到晚稻田中用来治虫。
结果短短一个月里,这些晚稻疯长到了一人多高,并且成芦苇状,不结果实。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长成芦苇状,是由于在2,4—D的作用下晚稻发生了基因突变B、晚稻的疯长,主要是由于2,4—D促进了细胞分裂C、晚稻不结实,是由于大量能量用于营养生长,影响了生殖生长D、如果当时进一步提高配制浓度,晚稻将会长得更高3、为研究根背光生长与生长素的关系,将水稻幼苗分别培养在含不同浓度生长素或适宜浓度NPA (生长素运输抑制剂)的溶液中,用水平单侧光照射根部(如下图),测得根的弯曲角度及生长速递如下表:根据实验的结果,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根向光一侧的生长速率大于背光一侧 B.生长素对水稻根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C.单侧光对向光一侧生长素的合成没有影响D.单侧光照射下根的背光生长与生长素的运输有关4、某植物正常授粉形成幼果后,用较高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喷洒幼果,可能出现的是()A.种子明显增多 B.形成无籽果实C.部分果实脱落 D.果实生长不受影响5、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顶芽生长占优势时侧芽生长素的合成受到抑制B.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光照方向无关C.草莓果实的自然生长过程与生长素无关而与乙烯有关D.温特的实验中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是主动运输6、在植物细胞中,吲哚乙酸主要由色氨酸经一系列酶催化生成。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吲哚乙酸可在胚芽鞘中大量合成B.色氨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C.吲哚乙酸是一种具有调节作用的蛋白质D.过量的色氨酸可抑制吲哚乙酸的合成7、甲图表示燕麦胚芽鞘在单侧光照下的生长情况,乙图表示胚芽鞘对不同浓度生长素的不同反应,则丙图中表示a、b二点生长素浓度变化的曲线应分别依次是:()A.①和②B.①和③C.②和③D.②和④8、据图回答问题:(1)若某植物幼苗已表现出向光性,且测得其向光面的生长素浓度为m,则其背光面生长素浓度范围是。
高中高一生物教案:植物的激素调节2篇
![高中高一生物教案:植物的激素调节2篇](https://img.taocdn.com/s3/m/eb7ba633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fc.png)
高中高一生物教案:植物的激素调节高中高一生物教案:植物的激素调节精选2篇(一)教案名称:植物的激素调节适用对象:高中高一生物课程教学目标:1. 理解植物激素的概念和种类;2. 了解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和发育中的作用;3. 掌握植物激素的分类和调节机理。
教学重点:1. 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2. 植物激素的分类和调节机理。
教学准备:1. 活动板书、白板和彩色粉笔;2. 植物激素的相关资料和图片。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用活动板书上写上“植物的激素调节”,并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植物生长问题,以激起学生对植物生长调节的思考。
步骤二:概念讲解(10分钟)1. 通过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了解植物激素的概念和作用。
2. 分类介绍常见的植物激素(如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乙烯等)及其作用。
步骤三:作用机理(15分钟)1. 介绍不同植物激素的作用机理,如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赤霉素促进落叶和果实的成熟、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和生长等。
2.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植物激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调节机制。
步骤四:案例分析(15分钟)1. 给学生提供几个具体的案例,如受伤的植物释放乙烯气体促进其他叶片的脱落等,让学生分析其中的激素调节过程。
2. 引导学生讨论激素在生物体内广泛参与调控的机理。
步骤五:巩固练习(10分钟)1. 掌握学生的学习程度,进行相关知识的复习和巩固。
2. 提出几个与植物激素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
步骤六:拓展延伸(5分钟)1. 引导学生拓展自己的植物激素知识,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应用领域。
2. 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了解更多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内容。
步骤七:总结(5分钟)1. 学生自我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收获。
2. 教师进行课堂总结和思考,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教学资源:1. 活动板书、白板、彩色粉笔;2. 植物激素相关的图片和资料。
教学反思:1. 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2. 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和拓展延伸,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3. 结合生活实例和图示,让学生直观感受植物激素的作用和调节过程,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高中高二生物《植物的激素调节》学案
![高中高二生物《植物的激素调节》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c6bb5af5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a3.png)
高中高二生物《植物的激素调节》学案一、引言植物生长和发育过程中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而激素调节是其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
本文将探讨植物生长和发育过程中激素的种类、作用及其调节机制。
二、植物激素的种类及作用1.赤霉素赤霉素能够促进植物的茎、叶和根等器官的伸长,提高植物的硬度和弹性,同时还能促进植物的分生组织细胞的分裂和伸长,对植物的开花和发育也具有重要作用。
2.生长素生长素是植物体内的一种常见激素,它能够影响植物细胞的伸长和分裂,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
生长素还能够影响植物的分化和形态发生,对植物的各种结构和器官的发育有着重要的作用。
3.赤素赤素在植物体内起到调节光周期和开花的作用,它可以抑制植物的茎、叶等器官的伸长,从而使植物能够形成紧凑的形态。
4.脱落酸脱落酸对植物的休眠和落叶过程具有重要的作用,它能够抑制植物的生长和代谢活动,从而使植物进入休眠状态或者进行落叶。
5.腐植酸腐植酸在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中具有多种作用,它能够促进植物的根长和茎长,同时还能够提高植物的抵抗能力和适应性。
三、植物激素的调节机制植物激素的作用有很多,但是各种激素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
下面简要介绍几种植物激素之间的关系。
1.生长素和赤霉素生长素和赤霉素是两种非常重要的植物激素,它们可以相互作用,从而调节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在花的成长期,生长素的浓度增加,赤霉素的浓度下降,这样就能够形成很好的生长和发育环境。
2.赤霉素和赤素赤霉素和赤素的作用正好相反,赤素能够抑制赤霉素的作用,从而调节植物的茎、叶和根等器官的伸长。
3.脱落酸和腐植酸在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中,脱落酸和腐植酸的作用不可忽视。
脱落酸能够促进植物休眠和落叶,同时抑制植物的生长;而腐植酸则能够促进植物的生长,提高植物的适应性。
四、结论植物激素的调节机制和作用是极其复杂的,但是了解这些机制对于了解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是至关重要的。
相信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对植物激素的作用和调节机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植物的激素调节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植物的激素调节专题复习》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8670f13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52.png)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以实验为基础借助图示考查生长素的作用及特征。
生长素的一个生理作用、两个弯曲原因和四个部位(1)一个生理作用: 指生长素在某植物器官生长过程中, 起的是促进作用还是抑制作用。
(2)两个弯曲原因: 内因是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外因是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的外部因素,如单侧光照、重力等。
(3)四个部位:①生长素的主要产生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②生长素的作用部位——胚芽鞘尖端下部③受单侧光刺激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的部位——胚芽鞘尖端④弯曲生长的部位——胚芽鞘尖端下部2. 生长素的作用特性——两重性一般地, 低浓度促进生长, 高浓度抑制生长,即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且在促进作用最强的点(H点)两侧存在浓度不同, 但对植物生长作用相同的情况。
两重性源于敏感性不同。
生长素的作用特性——高浓度抑制生长,即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且在促进作用最强的点(H点)两侧存在浓度不同, 但对植物生长作用相同的情况。
两重性源于敏感性不同。
构建知识网络归纳生长素的发现、产生和运输对学生的阅读思考思考帮助学生系统性回顾植物的激素调节巩固(2)将生长正常的植株幼苗水平放置时, 受重力的影响, 根向地生长、茎背地生长。
图2是水平放置后, 幼苗根、茎的生长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
则曲线上与茎的近地侧和根的远地侧对应的点依次是: ________。
图3为生长素浓度与茎生长关系的曲线, 若测得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2f, 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为x, 用数学式表示x的范围: ________。
2. (2019·高考广东卷)右图为去顶芽对拟南芥主根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 分析正确的是( )A. 去顶芽能促进主根生长B. 去顶芽植株不能合成生长素C. 生长素由顶芽向下非极性运输D. 外源生长素能替代顶芽促进主根生长二、与植物激素有关的实验探究与分析疑惑进行解答归纳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相关知识练习思考理解提升帮助学生掌握生长素作用的特点。
高二生物教案:植物的激素调节
![高二生物教案:植物的激素调节](https://img.taocdn.com/s3/m/c633bb7b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d1.png)
高二生物教案:植物的激素调节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植物激素的概念、种类及作用。
2.掌握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调节作用。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实验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植物激素的概念、种类及作用。
2.难点: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调节作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植物生长发育知识,如: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有哪些重要的生理现象?这些现象与激素有什么关系?2.讲解激素的概念和种类简要介绍激素的概念:激素是生物体内分泌的一种生物活性物质,对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具有调节作用。
介绍植物激素的种类: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等。
3.讲解激素的作用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分裂,调控植物生长方向。
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分裂,调控植物生长发育过程。
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调控植物生长发育过程。
脱落酸:促进植物器官脱落,调控植物生长发育过程。
乙烯:促进果实成熟,调控植物生长发育过程。
4.案例分析分析生长素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如:根的向地性、茎的背地性、顶端优势等。
分析赤霉素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如:促进种子萌发、调控植物开花等。
分析细胞分裂素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如:促进细胞分裂、调控植物生长发育过程。
5.实验探究设计实验:观察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实验步骤:a.准备生长素溶液、蒸馏水、空白对照组。
b.将生长素溶液、蒸馏水分别滴在植物幼苗的根尖上。
c.观察并记录幼苗的生长情况。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拓展:探讨植物激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如:激素肥料、激素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等。
7.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植物激素的概念、种类及作用。
强调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重要性。
四、课后作业1.列举五种植物激素,并简要介绍其作用。
2.结合实验探究,分析生长素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
3.思考:如何利用植物激素调控农业生产?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实验探究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植物激素的概念、种类及作用,掌握了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调节作用。
必修三3.3学案设计 第3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
![必修三3.3学案设计 第3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https://img.taocdn.com/s3/m/dccc95e10b1c59eef9c7b461.png)
第3章植物的激素调节第3节其他植物激素学习目标1.列举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及作用。
2.关注其他植物激素在实践中的应用。
3.评述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学习过程●导入新课阅读教材“问题探讨”,想一想,乙烯和乙烯利都是植物激素吗?你吃过香蕉吧?它是自然成熟的还是人工催熟的?●探究新知探究一、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自主学习1](1)什么是植物激素?(2)除生长素外的其他四类植物激素。
名称合成部位主要分布部位生理作用赤霉素普遍存在于植物体内细胞分裂素细胞分裂旺盛部位脱落酸即将脱落的器官和组织乙烯植物体内广泛存在,成熟果实最多(3)植物激素间的相互作用。
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作用调节。
例如,低浓度的生长素细胞伸长,但生长素增高到一定值时,就会促进的合成,而含量的增高,反过来又抑制了生长素细胞伸长的作用。
(4)植物激素调节与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关系。
激素调节在植物的和对的适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植物的生长发育,从根本上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的结果。
光照、温度等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产生包括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进而对的表达进行调节。
所以,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即二者是局部与的关系。
[合作探究1]阅读教材并回答下列问题:(1)植物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受到了哪些激素的作用?(2)赤霉素是怎样被发现的?(3)以下是两种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A.植物激素几乎控制着植物所有的生命活动。
B.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几乎所有生命活动都受到植物激素的调节。
这两种说法中,哪一种更准确?为什么?(4)各种植物激素在对植物生命活动进行调节时,是孤立地发挥作用的吗?试举例说明。
(5)植物激素和动物激素有哪些不同?探究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自主学习2](1)概念: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作用的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
(包括类似物)例如。
(2)优点:合成、原料、效果。
(3)在农业生产上,植物生长调节剂有哪些应用?优化训练1.下列各项中,与植物激素的调节作用有关的是()A.向日葵的花盘跟着太阳转B.在光线明暗刺激下酢浆草的叶片昼开夜合C.在几个雨点的刺激下含羞草的小叶合拢起来D.在触摸等刺激下紫薇(痒痒树)的枝条微微抖动2.下列各项中,能促进柿子脱涩变甜的是()A.生长素B.脱落酸C.细胞分裂素D.乙烯3.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用赤霉素处理植物,能显著促进茎叶生长B.细胞分裂素可以延长蔬菜的贮藏时间C.脱落酸抑制生长,但能提高植物的抗逆性D.乙烯有催熟果实和延迟开花的作用4.在啤酒生产过程中,用于代替大麦芽完成糖化过程的植物激素是()A.生长素B.赤霉素C.细胞分裂素D.脱落酸5.恶苗病是由下列哪种激素引起的植物疯长现象?()A.赤霉素B.细胞分裂素C.脱落酸D.乙烯6.乙烯和生长素都是重要的植物激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生长素是植物体内合成的天然化合物,乙烯是体外合成的外源激素B.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分布广泛,乙烯仅存在于果实中C.生长素有多种生理作用,乙烯的作用只是促进果实成熟D.生长素有促进果实发育的作用,乙烯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7.自然状态下,秋季植物体内含量较多的激素是()A.吲哚乙酸B.2,4-DC.脱落酸D.细胞分裂素8.不能够延缓叶片衰老的植物激素是()A.生长素B.赤霉素C.细胞分裂素D.脱落酸9.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在植物体内含量极少②在植物体内含量很多③由植物体一定部位产生④由专门的器官分泌⑤对植物体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起重要的调节作用A.①④⑤B.②③⑤C.②④⑤D.①③⑤10.农业生产上用生长素类似物2,4-D进行麦田除草,其原理是()A.高浓度促进杂草衰老B.高浓度抑制杂草生长C.低浓度抑制杂草生长D.高浓度促进小麦生长11.科学家在对黄化豌豆幼苗切段的研究中发现: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主要在于促进细胞纵向伸长,随着生长素浓度不断提高,这种促进细胞纵向伸长的功效越强。
精选植物的激素调节教案正式
![精选植物的激素调节教案正式](https://img.taocdn.com/s3/m/0e848156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46.png)
精选植物的激素调节教案正式《植物的激素调节》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理解向性运动、植物激素等概念。
2.通过合作探究,加深对对照实验思想的理解和体会。
能力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分析能力。
2.通过合作探究,学会设计植物向性运动实验的方法,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3.通过展示与评价,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评价能力4.通过课堂练习,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发散思维的能力情感目标:1.通过生长素发现史的了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情操。
2.通过生长素实验的分析和体会,培养实事求是严谨踏实的实验观。
教学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教学难点:依据观察现象,科学设计分析实验过程,推导实验结论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启发法、观察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1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受重力影响的玉米种子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及目的引课通过录像引出本节课题从学生感兴趣的录像入手,使注意力集中指向授课内容,能诱发学生积极思考,开启学生思维,集中学生注意力,并能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观察设问(展示三副图)放在窗内的盆花,倾倒的植物,岸边的树设问 1.你看到了哪些现象 2.这些现象分别是由什么刺激引起的 3.这些刺激在方向上有什么共同点?观察,分析,讨论:培养观察生命现象的能力,学会分析现象找规律评价鼓励学生发言,必要时加以点评,学生回答,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总结启发引导从身边现象入手,学会归纳科学概念,得出向性运动的概念应用寻找身边的向性运动结合生活实际,各抒己见,开启思维辨析示图片:含羞草受震动小叶会合拢,这是否属于植物的向性运动?发表观点,互相评判,生生互动,自己解决,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启发出示受重力影响的种子,问向性运动对植物有什么意义?思考,分析实例得出结论,学会对事物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辩证思维引起植物的向性运动的外因是外界刺激,内因与生长素有关对生命现象向深层次理解过渡以科学家的身份体验一下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激发兴趣铺垫展示酶的高效性的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加强对对比实验的理解了解对比实验的原则:对照原则和单因子变量探究如何利用所给材料设计实验验证玉米胚芽鞘具有向光性?通过老师的引导和启发,学生讨论并根据学案分组设计实验,展示从中选出几组不同设计展示,设计同学讲解设计思路学生在此过程中对不同设计进行思考比较讨论互评教师引导互相评价,寻找最佳思路,完善实验设计,逐步学会实验的设计,加深对对照实验思想的理解和体会。
植物的激素调节学案
![植物的激素调节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abe0b848852458fb770b563f.png)
存在或产生部位本章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是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造成的,引起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温度 B.湿度 C.阳光 D.空气2.右图是用不透水的云母片以不同方式分别插入三株燕麦幼苗的胚芽鞘尖端部分,并分别从不同方向给以光照的示意图,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将是()A.甲不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右弯曲B.甲向左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左弯曲C.甲向右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左弯曲D.甲向右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右弯曲3.分析以下几种情况,两株胚芽鞘将弯向同一方向的是( A用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B,C用不透光的锡纸) ()4.如图所示,甲、乙分别用不透光的锡箔纸套在燕麦胚芽鞘的不同部位,丙、丁、戊则分别用不透水的云母片插入燕麦胚芽鞘的不同部位,从不同方向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A.甲不生长也不弯曲;乙直立生长;丙向左生长;丁直立生长;戊向右生长B.甲直立生长;乙向右生长;丙向左生长;丁不生长也不弯曲;戊向左生长C.甲向左生长;乙向右生长;丙直立生长;丁向右生长;戊向左生长D.甲直立生长;乙向右生长;丙直立生长;丁不生长也不弯曲;戊向右生长5.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长素能够促进插条生根B.生长素浓度越高,植物生长越快C.去掉顶芽可以促进侧芽生长D.植物的向光性运动是生长素不均分布所致6.造成顶端优势现象的原因是()A.顶端阳光充足有利于生长B.顶端蒸腾作用强,水肥多C.顶芽产生生长素多促进生长D.顶芽产生生长素向侧芽运输,抑制侧芽生长7.下列选项中,不能解除植物顶端优势的措施是()A.去掉顶芽B.在去掉顶芽的断口处放一块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C.在去掉顶芽的断口处放一块含有细胞分裂素的琼脂块D.在去掉顶芽的断口处放一块琼脂8.下图表示根和茎对生长素浓度的不同反应,其中正确的是()9.将植物横放,测量根和茎生长素浓度与其生长状况的关系如甲图所示,则曲线上P点最可能对应于乙图中的位置是()A.a B.b C.c D.d10.可以证明生长素低浓度促进生长,而高浓度抑制生长的例子是()A.植物的向光性 B.顶端优势C.生长素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D.生长素促进扦插枝条生根11.“神舟”六号飞船在太空飞行时,实验舱内水平放置得一株幼苗,它的生长状况是()A.根向上生长,茎向下生长 B.根向下生长,茎向上生长C.根、茎都向上生长 D.根、茎都水平生长12.欲得到番茄的无籽果实,需将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滴在花的子房上,处理该花的时期和条件是()A.花蕾期,不去雄蕊 B.花蕾期,去掉雄蕊C.开花后,不去雄蕊 D.开花后,去掉雄蕊13.将成熟的苹果和未成熟的香蕉密封在一起,可促使香蕉成熟,是由于苹果放出了() A.乙烯 B.赤霉素 C.脱落酸 D.细胞分裂素14.下列生产措施中与植物激素无关的是()A.培育无子番茄 B.果树整枝修剪 C.棉花摘心 D.移栽植物时剪去部分叶片15.扦插的枝条带芽,易生根成活的原因是()A.芽能进行光合作用 B.芽能产生生长素C.芽生长迅速 D.芽的顶端分生组织能进行细胞分裂二.填空题:16.端下方用一不透水云母片隔开,(F)尖端下方一侧插入云母片,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直立向上生长的是。
人教版高二生物上册《植物的激素调节》教案【DOC范文整理】
![人教版高二生物上册《植物的激素调节》教案【DOC范文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31ae8ac7e53a580216fcfeff.png)
人教版高二生物上册《植物的激素调节》教案节植物的激素调节设计思想:设计主线以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实验、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植物激素调节的作用机理为主线展开教学活动。
在此过程中及时渗透科学史、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科学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设计实验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
课时计划: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用三课时完成。
以教师提供讨论素材,组织引导学生讨论、活动,最后由师生共同总结的形式进行。
课时:阶段,由教师提问或呈现植物感性运动、向性运动的材料,启发学生思考、讨论;练习,提出假说、设计实验求证假说;第二阶段,由教师介绍达尔文的实验以及达尔文根据实验观察提出的假说。
第二课时:阶段,由教师提供有关验证达尔文假说的实验素材,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实验素材,引导学生得出对达尔文假说的验证实验结果,并总结对激素进行研究的具体实验方法;第二阶段,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设计的练习。
第三课时:提供素材使学生了解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以及各种植物激素间的相互关系,懂得植物激素调节的作用机理,以及在生产实践中如何应用有关生长素的知识。
重难点分析重点: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的三个实验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
在科学研究与发现的历史过程中,不断发生着观察、根据观察过程中所发现问题进行的分析、根据分析提出的假说和对假说的求证活动。
课文中所介绍的生长素发现历史中的三个实验,完整地再现了一个假说的提出和求证过程,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的极好素材。
如果能很好地利用这一素材,也可以使它成为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训练的一个极好机会。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科学研究的成果只有通过技术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才能造福于人类。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既有助于学生理解科学研究要为社会生产服务,也有助于学生理解激素调节的作用机理。
植物激素间的相互作用。
其他植物激素以及植物激素间的相互作用这部分内容,也是在教学中应着重处理的一个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学习目标:1.描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和方法,(重难点)2.解释植物向光性生长的原因。
3.说出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难点)学习内容:一、生长素的发现|1.达尔文实验(1)实验过程及结果:如右图①胚芽鞘受到单侧光刺激,弯向生长;②切去胚芽鞘尖端,单侧光照射,胚芽鞘;③将胚芽鞘尖端用锡箔小帽罩起来,单侧光照射,胚芽鞘;④锡箔罩住胚芽鞘尖端下部,单侧光只照射胚芽鞘尖端,胚芽鞘。
(2)实验结论:(1) ①和②对照得出胚芽鞘的生长和弯曲与有关。
③和④对照得出胚芽鞘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的。
(2) 达尔文推想:胚芽鞘尖端受到单侧光刺激后,就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时,造成伸长区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
2.詹森实验(1)实验过程及结果:切下胚芽鞘尖端,中间放一,单侧光照,尖端下部弯向光源生长((2)实验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3.拜尔实验(1)实验过程及结果:将胚芽鞘尖端切去,并移至一侧,置于黑暗中培养,发现胚芽鞘向放尖端的对侧弯曲生长。
(2)实验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在其下部琼脂片詹森的实验示意图黑暗中拜尔的实验示意图分布不均匀。
4.温特实验(1)实验过程及结果:把切下的胚芽鞘尖端放在 上,几小时后,移去胚芽鞘尖端,并将 切成小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胚芽鞘向放置琼脂块的 侧弯曲生长。
(2)实验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确实是一种 ,这种物质从从尖端运输到下部,并且能够促下部生长。
该物质被命名为 。
注:实验⑥是对照实验,排除去尖端的胚芽鞘弯曲生长是琼脂块作用的结果。
^5、郭葛等人从人尿中分离出了这种能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叫 (IAA )。
直到1942年,人们才从高等植物中分离出生长素,并确认它就是IAA 。
同时进一步研究发现,植物体内具有生长素效应的物质还有 (PAA )、 (IBA )等。
总结: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胚芽鞘 ,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 ,生长素横向运输的部位也在 ,但胚芽鞘生长的部位是尖端的 。
所以右下图1中胚芽鞘尖端处生长素因云母片的阻挡而不能 运输,尖端的下部生长素不横向运输,故琼脂块a 、b 中生长素含量相等;而图2中生长素在尖端处横向运输,尖端下部极性运输,故琼脂块c 中生长含量小于d 中的含量。
】6、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向光性)原因——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胚芽鞘尖端,在单侧光刺激下生长素由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横向运输;同时,从 上端向下端极性运输;导致尖端下部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于向光一侧,生长素多生长的快、生长素少生长的慢,造成向光弯曲。
二、植物激素1.概念:在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 有显著影响的 ,称作植物激素。
2.类别:生长系、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 三、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1.产生部位: 经系列反应转变成生长素) \2.生长素的分布:植物体的各个器官中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在 的部分,如胚芽鞘、芽和根顶端的 、 、图1 -等处。
3.运输方式:极性运输(在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中)非极性运输(成熟组织中通过韧皮部进行)在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运输到形态学,而不能反过来运输,称为极性运输。
极性运输是细胞的。
作业:完成课后作业、模块测评|第2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学习目标: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重难点)2.描述植物顶端优势的现象、原因、解除方法及应用。
学习内容:一、生长素的生理作用1.生理作用——促进生长(促进细胞的伸长)【2.特点:具有两重性既能生长,也能生长;既能发芽,也能发芽;既能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生长素浓度曲线解读::抑制生长素浓度(mol/L)(1)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敏感性不同,依次是>>;(2)不同种类的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如双子叶植物大于单子叶植物;?(3) 细胞比细胞对生长素更敏感。
说明:①不同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同一器官上,引起的生理功效不同,即浓度时促进生长,浓度时会抑制生长,甚至杀死植物(如除草剂)。
②生长素的每条作用曲线中,虚线以上部分均为促进效果,而且A、B、C三点代表最佳促进效果点。
一般是根为10-10mol/L,芽为10-8mol/L,茎10-4mol/L。
③“高浓度”是指分别大于A´、B´、C´点对应的浓度,“低浓度”是指分别小于A´、B´、C´点对应的浓度。
低浓度与高浓度是相对的。
3.实例分析:顶端优势(1)概念:植物的顶芽优先,而侧芽生长受的现象。
(2)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积累在侧芽部位,使侧芽生长受到抑制的缘故。
,(3)应用:果树整枝修剪、茶树摘心、棉花打顶等。
二、生长素(类似物)的应用1.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2.促进结实,获得无子果实,如无籽番茄的培育3.防止果实和叶片的脱落注:①农业生产中应用更多的是生长素类似物,如萘乙酸、2,4-D等。
②应用时必须是写清楚“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
③生长素正确处理过的插条,在适宜的条件下,其两端都生根,形态学下端数量较多·补充说明:(1)根的向地性与茎的背地性原理水平放置的植物,在重力的影响下,根、茎处生长素均向近地侧横向运输,结果近地侧生长素分布多,背地侧生长素分布少。
由于根和茎生长所需最适生长素浓度(根的最适浓度为10-10mol/L,茎的最适浓度为10-4mol/L)不同,产生了不同的效应:根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抑制生长,背地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结果表现为根的向地性;而茎正好相反,近地侧生长素分布多,促进生长,背地侧生长素浓度低,生长慢,结Array果表现出茎的背地性。
即根的向地性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而茎的背地性和向光性只体现了生长素促进生长的作用。
(2)在太空失重状态下,由于失去了重力作用,生长素不存在横向运输,而极性运输不受重力影响,所以茎的生长也就失去了背地性,根也失去了向地性的特性。
但茎生长的顶端优势仍然存在,即沿原方向生长。
]探究: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一、提出问题:所选定的生长素类似物,如2,4—D、IPA、IBA或NAA,促进某种植物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多少呢(实验课题: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二、设计实验{(1)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插条方法:①法:把插条的基部浸泡在配制好的溶液中一定时间,深约3cm。
(该法要求溶液的浓度较低,且最好在遮阴和空气湿度较高的地方处理。
)②法:把插条基部在浓度较高的药液中蘸一下(约5s),深约。
(2)根据“生长素浓度对不同器官的作用”曲线图规律或其他有关资料,确定浓度梯度。
注:在对要研究的有关情况所知不多时,可在正式实验前先做一个预实验。
如本实验可先设计一组浓度梯度比较大的实验进行摸索(即预实验)再在预实验的基础上设计细致的实验。
这样可避免由于设计不周,盲目开展实验造成的人力、物力的财力的浪费。
(3)控制变量如本实验是探究不同浓度药液对插条生根的影响,则变量“处理的时间”应相同,同一组实验所用到的“插条”应是同一植物的且最好来自同一枝条。
各实验均在相同的温度下进行。
三、进行实验:;(1)制作插条;(2)药液处理:将插条分别在设计好的不同浓度的生长类似物中且在同一下处理相同的(时间长短因处理方法而定)。
(3)设计表格,记录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处理后枝条生根情况,如生根条数,最长与最短的长度等。
四、分析结果以生长素类似物浓度为横坐标,根的数目为纵坐标,绘制曲线图,讨论确定最适浓度范围。
作业:完成课后作业、模块测评{第3节其他植物激素学习目标:1.列举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
(重难点)2.评述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重点)学习内容:^二、植物激素的综合作用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例如:低浓度的生长素细胞的伸长,但生长素的浓度增高到一定值时,就会促进的合成,而含量的增高,又会生长素细胞伸长的现象。
三、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1)概念: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有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
(2)优点:、、等。
阅读课本P55页资料分析,完成讨论题(3)注意事项:要综合考虑施用目的、药物效果、药物毒性、价格和施用是否方便;施用时还要考虑施用时间、处理部位、施用方式、药物浓度和施用次数等。
作业:完成课后作业、模块测评?第4章种群和群落第1节种群的特征学习目标:1.能说出种群的概念。
2.列举种群的特征。
(重点)3.探究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学习内容:》一、种群的概念:生活在的生物的个体叫种群。
二、种群特征:;;;;。
1.种群密度:单位或单位中的个体数。
是种群最基本的特征。
它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是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2.出生率和死亡率:(1)概念:出生率是指在单位内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死亡率是指在单位内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2)与种群密度的关系:;出生率高于死亡率时,种群密度;出生率低于死亡率时,种群密度。
因此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大小的因素。
3.迁入率和迁出率:(1)概念:对一个种群来说,单位时间内或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分别称为迁入率或迁出率。
(2)与种群密度的关系:迁入率大于迁出率时,种群密度;迁入率小于迁出率时,种群密度。
因此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密度大小的因素。
4、年龄组成:|(1)概念:种群的年龄组成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
(2)类型、特征及与种群数量变化的关系:类型特征出生率与死亡率种群密度种群发展趋势…增长型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出生率>死亡率增大处于发展时期稳定型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适中出生率=死亡率)相对稳定处于稳定时期衰退型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出生率<死亡率减小处于衰退时期(3)与种群密度的关系:种群的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方向。
(5、性别比例:(1)概念:性别比例是指种群中个体数目的比例。
(2)与种群密度的关系:性别比例适中,种群密度可能;性别比例失调,种群密度可能。
因此,性别比例会影响种群密度的大小。
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总结:种群的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如右图。
补充:种群的空间特征: 1.概念: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或空间布局叫做种群的空间特征。
2.类型:(1)均匀分布型:如水稻的空间分布。
(2)随机分布型:如某种杂草的空间分布。
}(3)集群分布型:如瓢虫的空间分布。
探究: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一、样方法——适用于 和 的动物 1.取样方法 …①点状取样法:常用的为五点取样法。
②等距取样法注:样方一般为正方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