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课件:明末清初耶稣会士的翻译
明末清初科技翻译
. 汤若望
汤若望(Adan Schall von Bell, 1591-1666)(插 入画像),德国人,1611年加入耶稣会,1619 年抵达澳门,1623年到达北京。
向中国介绍历法,协助制造火炮,并传入西方 光学知识。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担任钦天监监正的外国人 。
先后被加封为太常寺少卿、通议大夫、太仆寺 卿、太常寺卿、光禄大夫等。
利玛窦之墓(北京)
2.龙华民(Nicolaus Longobardi, 1559-1654),意 大利人,1575年来华传教。 1610年,担任中国的耶稣会会 长。在传教策略上与利玛窦有 摩擦。希望把更多时间花在传 教上,而不是给国人讲解西方 科技上。更青睐广大民众。对 属下非常严厉,且禁忌很多, 不允许教徒祭祀祖先和孔子。
1666年含冤死去。
6. 南怀仁
南怀仁(Berdinard Verbiest, 1623-1688) ,比利时人,1659年来华,1660年抵京 。
帮助修改天文历法。
7. 张诚(Jean Francois Gerbillon, 1654-1707) ,法国人,1687年来华。
1689年作为随员和翻译参加过中俄“尼布楚条 约”的谈判;
明末清初基督教徒来华传教活动(1)
明末清初基督教徒来华传教活动(2)
主要传教士在中国的主要活动
1.利玛窦 2.龙华民 3.旁迪我 4.邓玉涵 5.汤若望 6.南怀仁 7.张诚 8.白晋
1.利玛窦
利玛窦(Matteo Ricci, 1552-1610),意 大利人,中国耶稣会开创者。1571年成 为耶稣会士,1583年来华传教,入居肇 庆。
唐武宗灭佛毁寺(845)
唐武宗画像
第二个时期:元朝 元世祖忽必烈(1215~1294)画像
明清之际的科技翻译
第一阶段: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和“中学西传”活动
第二阶段:1601年利玛窦进入北京标志着明末清初来华耶稣
会士传教活动进入一个重要转折点。
耶稣会士译著的翻译特色
1.中西合璧,西述中译:表现为西方传教士亲自执笔著述;西士口授, 而华
人笔之;西士起稿而华人润色。
2. 顺达通畅,达意为主:徐光启重视西学文献中有利于“经世致用”的思
想内容,而不是它们的表现形式和文辞,简言之,“达意”而已.
3. 入乡随俗,会通超胜:利玛寇在《天主实义》里,他引用大量的儒家元
3.汤若望:日尔曼人。天启二年(1622)来华。代表作品:《浑天仪说》 五卷,《古今交食考》一卷,《西洋测日历》一卷,《学历小辩》一卷, 《远镜说》一卷,《历法西传》一卷,《西洋新法历书》五种二十六卷。
4.南怀仁:比利时人。顺治十六年(1659)来华。代表作品:《新制灵 台仪象志》十六卷,《测验纪略》二卷,《历法不得已辩》一卷,《坤 舆图说》二卷,《仪象图》二卷。
典, 试图证明“天主”和儒家的“老天爷”是同一个人,只是名字不同而已。
4. 风格多样,不乏佳作:徐光启译的《几何原本》被梁启超誉为“字字
精金美玉,为千古不朽之作”。
利玛窦的代表作就是与徐光启合作完成的《几何原本》
第三阶段:
1687年,五名法国 耶稣会士来华。标 志着明末清初耶稣 会在华传教的两百 余年这段历史进入 了一个重要转折点 或者分水岭。
“西学东渐”和“中学西传”出现的原因:
1.就世界背景而言 2.就科技现实需要而言 3.就朝廷的态度而言
国外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 1.利玛窦:意大利人。万历十一年(1582)来华。代表作品:《几何原本》 六卷,《乾坤体义》二卷,《浑盖通宪图说》二卷,《圜容较义》一卷, 《同文指算》十一卷,《万国舆图》一卷,《测量法义》一卷等. 2.艾儒略:意大利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来华。代表作品:《西学 凡》一卷,《几何要法》一卷,《职方外纪》六卷。
第04讲+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
朝代 时间 传明教士末清初基督教徒来华传教事活件 动(1) 1551 沙勿略(西 抵广东上川岛,次年死在岛上 ) 范礼安 选择有学识的传教士,先训练学北京话,希望得到官员支持
明末
1580 1583 1585 1597 1599 1601 1606 1612 1613 1622 1624 1629
罗明坚(意 )
龙华民画像
3. 庞迪我(D. de Pantoja, 1571-1618), 西班牙人,1600年赴京向皇帝朝贡物品 。
是向我国介绍西方天文历法知识的先驱
第一个将欧洲的实勘精神以及用经纬度 测绘地图的科学方法引进我国
4. 邓玉涵(Jean Terrenz, 1576-1630), 瑞士人,欧洲著名学者,伽利略的好友 。1629年来华,向中国介绍历法,首次 把西方机械力学传入中国,并传入欧洲 生理解剖学知识。
著有《中国皇帝的历史画像》(1697) 。
明末清初来华的传教士中,共有70多人,翻译 各类著作300多种,其中有关科学的译著约120 种,其中75部为利玛窦、汤若望、罗雅各和南 怀仁四人所译。主要内容:
1689-1690年为康熙讲授几何测量、天文历法 、解剖学和哲学等;
1700年任法国在华耶稣会会长;
著有《北巡纪行》(1735);
编著过《满文词典》(4卷)。
8. 白晋(Joachim Bouvet, 1656-1730)( 插入画像),法国人,1687年来华。
1689-1690年为康熙讲授几何测量、天 文历法、解剖学和哲学等。
利玛窦(意 )
孟三德(葡 )
郭居静(瑞 )
庞迪我(西 )
利玛窦(意 )
熊三拔(意 )
汤若望(德 )
艾儒略(意 )
lecture 4 传教士的翻译理论
“对译”之可行
• “自惭才智庸陋,下笔维艰,兼之文以 地殊,言以数限,反复商求,家增新 语,勉完第一支数卷,然犹未敢必其 尽当于原文也。” -- 利类思 L. Buqie《超性要学》
翻译的信达问题
• “中西音阻,辞未达意,朴陋寡文,所 不能免。幸谅我于语言文字之外可也” --罗雅各 J. Rho “会撮要略,粗达言义,言之无文,理 可长思,令人心会身体。虽不至陨越 经旨,然未敢云译经也。” -- 艾儒略
• 《坤舆万国全书》,李之藻译;《万国全 书》,庞迪我译—舆地学 • 《西字奇迹》,利玛窦;《西儒耳目资》, 金尼阁 --语言学 • 《名理探》,李之藻;《穷理学》,南怀 仁—逻辑学 • 《超性学要》,利类斯;《复活论》,安 文思—神学
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
科学译祖徐光启
• 徐光启(1562-1633),字子先,号玄扈, 死后谥shì 文定,上海人。 • 《几何原本》 “字字精金美玉,为千古不朽之作。” “元扈首译欧几里得之《几何原本》六卷, 欧人名著之入中国,此其第一。” --梁启超
译书目的
• “先生(利玛窦)所携经书中,微言妙义, 海涵地负。诚得同志数辈,相共传译,使 人人饫 yù 闻至论,获厥原本,且得窃其绪 余,以裨益民用,斯亦千古大快也,岂有 意乎?”
传教士的翻译理论
Missionaries’ Translation Theories
Background introduction
• 基督教传入中国的四个时期
• 明末清初基督教传入的原因 • 该时期翻译的特点
基督教传入中国的四个时期
• 一 唐代 景教的传入,即聂思脱里派; Nestorius • 二 元代 也里可温派,即蒙语之福音教; Evangelism • 三 明末清初 罗马教,即天主教; Catholicism • 四 清朝 复元新教,即耶稣教。 Protestantism
第4讲中国翻译简史之明末清初科技翻译
The Society of Jesus
The Society of Jesus (Latin: Societas Iesu, S.J., SJ or SI) is a Christian male religious order of the Roman Catholic Church. The members are called Jesuits. The society is engaged in evangelization and apostolic ministry in 112 nations on six continents. Jesuits work in education (founding schools, colleges, universities and seminaries), intellectual research, and cultural pursuits. Jesuits also give retreats, minister in hospitals and parishes and promote social justice and ecumenical dialogue.
Abbreviation S.J., Jesuits MottoAd maiorem Dei gloriam Formation 27 September 1540 (1540-09-27) (472 years ago) Type Roman Catholic religious order Headquarters Church of the Gesù(Mother Church), General Curia (administration)LocationRome, Italy
利玛窦还第一个把四书五经译成拉丁文,开了将中国典籍 介绍到西方的先河。
传教士翻译活动概述
传教士翻译活动概述1.跨越时间明清之际的天主教耶稣会士在我国的翻译活动,一般以明万历年间利玛窦东来为始,到清康熙帝晚年禁教止,约为二百年。
2.兴起和衰落的原因兴起原因世界: 明末清初,正值欧洲国家经过文艺复兴,产生了工业革命和科学革命,建立了近代科学体系。
十六世纪欧洲一部分国家进入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殖民主义者作为资产阶级先遣队开始了对外侵略扩张。
中国: 国力衰微之时,中西科技落差悬殊,士大夫希望国富民强,对西方自然科学很感兴趣.并且明末清初岁月动荡,处在一个被理学窒息的时代,士大夫阶层发生了严重的精神危机,而基督教义的新鲜之处正能吸引一部分思想前卫的文人。
在这种情况下欧洲一批耶稣会士联翩来华。
当时,他们肩负着罗马教廷向东方进行宗教扩张的使命而来,为了掩盖文化扩张的意图,同时为了迎合士大夫对科技的需要,耶稣会士以自然科学来开路,采用了“学术传教”的方针进行传教。
因为当时在中国文人士大夫一直都握有社会的话语权力,因而基督教入华所引发的种种接受与反对的声音,多来自他们那里。
基督教入华就必须得到他们中一部分人的认可和接受。
例如利玛窦引经据典地将天主教的宗教教义与儒家理论进行比附、调和,试图说明二者之间本是同宗同祖、根源相通的,更得到这些人的认同。
他还通过讲学,访谈等形式,介绍西方科技知识,广交朋友,广结中国官吏和文人.买通宦官,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朝拜神宗,以报时自鸣钟,万国图志,西琴,天文图像,珍珠镶嵌十字架,三棱镜等上供,终于使天主教在中国取得合法地位.至此,以传教为目的,科学技术作为副产品的第二次翻译高潮兴起了。
衰落原因根据孙立忠的总结(一)西方宗教与中国传统文化间的分歧。
基督教中的众生平等与中国传统儒学中的尊卑贵贱、三纲五常恰恰是背道而驰的。
(二)双方在目的上的差异。
耶稣会士来华的目的是为了传播其宗教和为其本国利益服务,并非为了传播科学技术;而清统治者和士大夫对于其科学技术的兴趣明显超过对其宗教的兴趣。
第四章中西交往的媒介之三——耶稣会士
方济各会
方济各会是天主教托钵修会之一,称灰衣修士。 1209年成立该会。方济各会提倡过清贫生活,衣麻 跣足,托钵行乞,会士间互称‚小兄弟‛。他们效 忠教皇,反对异端,中世纪时曾为替教皇出售赎罪 券而到处游方。 中国元代时,该会曾多次从陆路到中国,在北京、 泉州等地设立教区,建造教堂,时称也里可温。明代 中下叶,又从海上进入闽浙一带。清代中叶以后在 中国辖有众多教区,主要传教于鲁、晋、两湖、陕、 甘等地。 近年来,传教的主要方向为非洲。在拉美教会和解 放神学家中也不乏其会士。
天主教入华之背景
封建解体,生产技术改善,商人求利润—开 辟国外市场。马可波罗游记之记述令欧人向 往东来,而海外贸易如香料贸利润极大—欲 打破回教徒之垄断—教士随商人货船东来 中西交通发展:中亚(帖木儿帝国)、小亚细 亚(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明末葡萄牙人绕过 好望角,经印度与东加到中国—澳门由葡萄 牙人占据
耶稣会士入华经过之四——利玛窦
“耶稣会士利公之墓 ‛
‚利先生,讳玛窦,号西泰,大 西洋意大里亚国人。自幼入会真 修,明万历壬午年航海首入中华 行教。万历庚子年来都,万历庚 戌年卒,在世五十九年,在会四 十二年。‛
利玛窦的成就—沟通中西文化
利玛窦撰写的《天主实录》,和徐光启等人 翻译的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等书 利玛窦制作的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是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界地图,在中国先后被 十二次刻印 把四书译为拉丁文,寄回本国
三、利玛窦之糅合耶儒
2.在术语问题上,利玛窦采用中国古籍中频 繁出现的“天”或“上帝”指代GOD。 ‚吾天主,乃古经书所称上帝也。‛ ‚上帝就是你们所指的天,他曾经启示过你们 的孔丘、孟轲和许多古昔君王。我们的来到, 不是否定你们的圣经贤传,只是提出一些补充 而已。‛
第二翻译高潮——明末清初耶稣会士与中国士大夫相结合的翻译活动
• 翻译原因 :外部原因、内部原因 • 翻译作品:
共成书400余种,其中科学译述186种 左右(含人文科学55种,自然科学131 种),内容涉及数学、天文、物理、地 址、生物、医学、军事、哲学、心理学、 伦理、教育、语言等学科领域。
• 翻译思想 :“经世致用”
翻译队伍
• “中西合璧” • 传教士对中国文化的不熟悉与中国学者对西方 文化的陌生是导致译事之难的主要原因。 • 尽管以“中外人主译”为主,但并未发展为 “译场”的翻译规模,翻译队伍也比较的小, 据统计,明末清初的外来译者中,知名的约有 70来位” • 最著名的是被耶稣教会人士称为“中国圣教三 柱石”的徐光启、李之藻和杨廷筠
• 著名的天元术停滞不前,珠算随着实际 生活的需要而产生,很多有关珠算实用 算数书陆续出版;珠算术的发明是中算 的革命、我国的伟大成就。
• 清初的一些大数学家都致力于西洋数学 的研究,编写了数学各科的入门书籍。 中国数学输入朝鲜及把元明数学输入日 本。 • 康熙时期官方编订的《数理精蕴》为集 明末清初西方数学传入的大成。
《崇祯历书》的编纂意义
• 《崇祯历书》的编纂对于我国古代历法 的改革是一次飞跃性的突破,它奠定了 我国近三百年历法的基础。徐光启的编 历工作为中国天文学由古代向现代发展 奠定了一定的思想理论和技术基础。
•
清初,传教士又将《崇祯历书》略作 整理进呈给清帝,改书名为《西洋历法 新书》,共100卷。
(二)数学
• 自利玛窦至中国之后,西洋历法、西洋 数学也随之输入中国。 • 西洋数学输入的有笔算、筹算、代数学、 对数术、几何学、平面及球面三角术、 三角函数表、比例对数表、割圆术及圆 锥曲线说
• 最早专门的西方数学著作的翻译,为利 玛窦和徐光启合译的欧几里得的《几何 原本》前六卷
第讲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
龙华民画像
3. 庞迪我(D. de Pantoja, 1571-1618), 西班牙人,1600年赴京向皇帝朝贡物品 。
是向我国介绍西方天文历法知识的先驱
第一个将欧洲的实勘精神以及用经纬度 测绘地图的科学方法引进我国
4. 邓玉涵(Jean Terrenz, 1576-1630), 瑞士人,欧洲著名学者,伽利略的好友 。1629年来华,向中国介绍历法,首次 把西方机械力学传入中国,并传入欧洲 生理解剖学知识。
5. 汤若望
汤若望(Adan Schall von Bell, 1591-1666)(插 入画像),德国人,1611年加入耶稣会,1619 年抵达澳门,1623年到达北京。
向中国介绍历法,协助制造火炮,并传入西方 光学知识。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担任钦天监监正的外国人 。
先后被加封为太常寺少卿、通议大夫、太仆寺 卿、太常寺卿、光禄大夫等。
利玛窦制订了一整套“调和策略”:
1)结交中国士大夫和中国朝廷; 2)传播西方科学技术和其它人文科学; 3)遵行儒家习俗,尤其赞同中国教徒实
行祭祖祭孔礼仪。
1)在住所陈列出自鸣钟、三棱镜、浑天仪;
2)穿僧服,广交朋友,介绍西方科技知识, 发展耶稣会教徒;
3)与中国官员和文人交往;
4)1592年起改穿儒装,引用儒家思想论证基 督教义;
利玛窦之墓(北京)
2.龙华民(Nicolaus Longobardi, 1559-1654),意 大利人,1575年来华传教。 1610年,担任中国的耶稣会会 长。在传教策略上与利玛窦有 摩擦。希望把更多时间花在传 教上,而不是给国人讲解西方 科技上。更青睐广大民众。对 属下非常严厉,且禁忌很多, 不允许教徒祭祀祖先和孔子。
第04讲 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
第七讲 现代翻译15页PPT
三、利玛窦传教
• 1579年,意大利传教士罗明坚抵达澳门,3 年后利玛窦来澳门协助罗明坚。直到1583 年,他们再次来到肇庆,向知府王泮谎称 为中国的“盛名和光辉所吸引”,骗取好 感,才终于获准建立教堂。
• 罗明坚和利玛窦的传教活动并不顺利。他 们抄袭一些传教士在日本着僧服传教的经 验,在我国传教时,也穿起了僧服,自称 是“番僧”。
耶稣会士传教的背景
• 1.西方的文艺复兴,新教自立,圣经翻译大 行。为坚持原有的天主教义,1543年,罗 耀拉创立了耶稣会。
• 2.耶稣会的传教活动,特别注重东方。1579 年意大利人罗明坚抵达澳门。1582年利玛 窦来到中国,次年再次进入肇庆,并开始 建立教堂。
一、西方人进入中国与早期的传 教策略
• 利玛窦发现王泮和一些人对他携带的世界 地图甚为欣赏,有些人不仅好奇他的地球 仪和天球仪,甚至称他是世界上的大天文 学家。他初步意识到,中国的一些士大夫 对科学技术感兴趣。于是产生了“科学传 教”的思想。他在1605年向教皇写的报告 中说,“现在只好用数学来笼络人心”。
四、其他传教士的活动
• 1.利玛窦规矩:利玛窦容许中国教徒继续传 统的祭天、祭祖、祭孔。利玛窦主张以 “天主”称呼天主教的“神”(拉丁文的 Deus);他认为中国传统的“天”和“上 帝”本质上与天主教所说的“唯一真神” 并无分别。而祭祀祖先与孔子,这些只属 追思先人与缅怀哲人的仪式,与信仰并无 什么干涉;只要不掺入许愿、崇拜、祈祷 等成分,本质上并没有违反天主教教义。 利玛窦的传教策略和方式,为之后到中国
• 瞿太素出身名门却不求仕进, 沉迷于炼金术而耗尽家财。当 初,他主动结交利玛窦,也是 因为听说这个人通晓“将水银 变成白银的异术”。但后来他 渐渐被利玛窦测天象的欧洲技 术迷住了。
第八讲:明末清初科技翻译
• 1607年与利玛窦同译《浑盖通宪图说》2卷, 1608年译成《圜容较义》1卷、与利玛窦再 同译《同文算指》11卷。 1621—1627年与 葡萄牙人傅汛际合译亚里斯多德名著《寰 有铨》6卷、《名理探》10卷。《名理探》 为逻辑学在我国最初之译本。此外尚有译 著《经天盖》、《简平仪说》(熊三拔著)、 《坤舆万国全图》、《天文初函》等10余 部
三、明清之际翻译高潮之消亡
• 利玛窦规矩与敬天、祭祖、祀孔
• 礼仪之争 /qsyj/ztyj/zwgx/2 005-01-25/25371.shtml • 康熙的批复与罗马教皇的态度 • 信票 • 雍正禁教
四、明清之际的科技翻译的评价
• 1.从传教士而言:目的是传教,客观上则成为 中西文化交流的中间人。他们毕竟与鸦片战争 后的传教士不同。他们传教是基于对天主教的 虔诚,并非自觉地服务于殖民主义侵略。很多 人以中国为第二故乡。 • 2.中国的皇帝、士大夫的协助通融。士大夫帮 助传教士学中文、润色译文。 • 3.中国学者自身对西方科技的学习。 • 梁启超之评价。科技对八股取士具有很大的纠 正作用。
• 徐光启在天津购地,种植水稻、药材、花 卉,从事农事实验,为农政全书写提纲。 • 1618年,北方后金叛乱军队袭击边关,徐 光启于病中受任治军。到1621年的三年多 时间里,徐光启从事选兵、练兵的工作。 • 1619年,徐光启以詹事府少詹事兼河南道 监察御史的新官衔督练新军。1621年3月回 家养病。6月辽东兵败,只得再奉诏带兵, 但是12月又被排挤。
明朝耶稣会的宣教策略和清初礼仪之争
一些矛盾和冲突。
02
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
由于中西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耶稣会士在华期间面临着与当地人民沟
通的困难,影响了宣教效果。
03
政治和社会动荡的影响
中国历史上政治和社会动荡对耶稣会宣教活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明
朝末期的战乱和清朝初期的礼仪之争等事件,导致了一些传教士的撤离
和宣教活动的中断。
THANKS
明朝耶稣会的宣教策 略和清初礼仪之争
汇报人: 2023-12-02
contents
目录
• 耶稣会与明朝初期 • 耶稣会的宣教策略 • 清初礼仪之争的背景 • 清初礼仪之争的经过和影响 • 耶稣会在华宣教活动的评价和影响
01
耶稣会与明朝初期
耶稣会的背景和历史
耶稣会的起源与成立
耶稣会成立于16世纪,是欧洲天主 教的一个改革组织,致力于传教和学 术研究。
感谢观看
认为存在冲突。
这导致耶稣会内部产生了争议,影响了宣教策略。
03
欧洲其他宗教团体对耶稣会宣教策略的批评
1
欧洲其他宗教团体对耶稣会的宣教策略持批评态 度。
2
他们认为耶稣会士过于妥协,对中国礼仪的解读 存在错误。
3
这些批评对耶稣会在华的宣教活动产生了负面影 响。
04
清初礼仪之争的经过和影响
礼仪之争的起因和过程
耶稣会在欧洲的发展
在欧洲,耶稣会通过教育、医疗、传 教等多种活动,逐渐扩大了影响。
耶稣会在中国明朝的初期活动
进入中国的契机
随着欧洲与中国之间的贸易和文 化交流的增加,耶稣会也试图进 入中国传教。
传教初期的挫折
明朝初期,由于政治和宗教差异 ,耶稣会在中国的传教活动受到 限制。
05第三讲明末清初的西学翻译第二部分严复
Lecture 3 (continued)严复(1854—1921)A pioneer in seeking truth from the West and the first Chinese who systematically introduced Western learning to China in modern Chinese history.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
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把西方资本主义经典著作系统地介绍到中国来的人。
Eight famous translations by Y an Fu: 言译八大名著:1) Evolution and Ethics by Thomas Henry Huxley (《天演论》赫胥黎原著), translated in 1895 and published in 1898, which brought him instant success and made his name known all over China. It promulgated the ideology of social evolutio n that “the fittest survives in the natural selection” and that “the superior is selected while the inferior is eliminated.揭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社会进化思想Being first theoretical work on philosophy introduced into China, Tianyan Lun exerted a far and wide influence among Chinese people and became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reformers in search of truth of saving the nation from extinction. 近代引进的第一部哲学理论著作,成为当时维新派救国图存的重要理论基础。
明末清初科技翻译
利玛窦
•
中文名:利玛窦
外文名:Matteo Ricci
•
国籍: 意大利
•
出生地:意大利马尔凯州的马切拉塔
•
出生日期:1552年10月6日
•
逝世日期:1610年5月11日
•
职业:耶稣会传教士
•
毕业院校:耶稣会
•
神学院信仰:天主教主要成就:传播天主教贬佛毁道援儒攻儒,
•
基督化儒教代表作品:《天主实义》,《辩学遗牍》,《畸人十
• 1618年,邓玉涵带了一架到中 国;
• 1634年,邓玉涵献给崇祯皇帝;
• 汤若望与李祖白合译《远镜 说》,介绍望远镜的性能、原 理和制作过程,第一次输入光 学原理。
•
back
主要特色
主要翻译思想
主要翻译思想
主要翻译思想
• 3)推动并参与修改历法 的中国学者:李之藻、徐 光启。
•
•
back
数学
• 徐光启和利玛窦合译《几何原本》,不、 • 仅把欧洲数学介绍到中国来,还为我国 • 近代数学的科学名词,奠定了基础。
• 《测量全义》,介绍西方三
• 角术和球面三角术,引述了许多新公式。
• 三角函数表也是经徐光启等首次介绍到
主要学科及作品——天文学
传教士在天文学方面的最大
•
贡献在于修改历法。
•
明朝通行两种历法:
•
1)《大统历》
•
2)《回回历》
• 1)明末参与修改历法的 传教士:利玛窦、龙华民、 邓玉涵、汤若望、罗雅各 等;
• 2)清初参与修改历法的 传教士:穆尼阁(Jean Micolas Smogolenski, 1611-1656)、南怀仁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圣教三柱石
.
16
国内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
徐光启:字子先,号玄 扈,上海人。代表作品: 《崇祯新法历书》一百 二十六卷,《几何原本》 六卷,《测量法义》一 卷,《勾股义》一卷, 《简平仪说》一卷, 《测量异同》一卷 。
.
17
李之藻:字振之,又字我存,号凉庵,仁 和(杭州)人。代表作品:《新法历书》 一百卷,《浑盖通宪图说》二卷,《圜容 较义》一卷,《天学初函》十九种五十二 卷。
.
14
南怀仁:原名Ferdinand Verbiest (1623-1688),字敦伯,又字勋卿,比 利时人。顺治十六年(1659)来华。代 表作品:《新制灵台仪象志》十六卷, 《测验纪略》二卷,《历法不得已辩》 一卷,《坤舆图说》二卷,《仪象图》 二卷。
.
15
国内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
徐光启 李之藻 杨廷筠
于科技类文献和大部
分宗教类文献的译著
.
22
1. 中西合璧, 西述中译
1584年 《天主圣教实录》罗明坚口授,华人笔述 1606 年《几何原本》 利玛窦和徐光启合译 1612 年《泰西水法》 熊三拔和徐光启合译 1630 年《名理论》 傅泛际(葡)和李之藻合译 1627 年《西儒耳目资》 金尼阁(比)和王征合译 1623 年《职方外纪》6 卷 艾儒略与杨廷筠合作
耶稣会士
.
1
中国翻译史的分期
马祖毅认为五四运动以前有三次翻译 高潮: 1.从东汉到宋的佛经翻译 2.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 3.鸦片战争以后的西学翻译
.
2
耶稣会士简介 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 耶稣会士译著的翻译特色 与佛经翻译比较
.
3
一、何谓耶稣会士?
耶稣会士即耶稣会(The Society of Jesus) 成员的统称。耶稣会为天主教修会之一。
科述学了家多徐部光科启学,著李作1之。6藻22合年作译 1659年
……
.
7
四、促成耶稣会士在中国活文动化的适因应素政策 主观因素:“利玛窦规矩”
(1)尊重和容纳中国儒学文化和礼仪
(2)学术传教
(3)争取士大夫,结交权贵
(4)始终表现和平、仁慈、友善、谨慎、大度
的态度和品质
.
8
四、促成耶稣会士在中国活动的因素
早期传教士强调的主要 是“达意”,以使“经 旨”能够流传.
.
25
“书译若难就读,僧道或无其人,即令 诸陪臣(西洋传教士),将教中大意, 诫劝规条,与其事迹功效,略述一书”。
---徐光启 《辨学章疏》
徐光启重视西学文献中有利于
“经世致用”的思想内容,而
总计
1584~1 1630~1 1645~约 总数
629 年 644年
1758年
36
30
96
162
4
3
6
13
2
8
2
12
4
0
0
4
0
8
11
2
0
1
3
1
0
0
1
3
1
12
16
14
37
38
89
2
0
2
4
1
1
0
2
1
1
7
9
0
1
1
2
1
0
48
49
0
0
1
1
74
82 .
222
378
百分比%
42.9 3.4 3.1 1 2.9 0.8 0.3 1.2 23.5 1 0.5 2.3 0.5 12.4 0.3
客观因素: ⑴历法改革 ⑵对西洋火器的需要 ⑶士大夫阶层的宽容会通
.
9
.
10
.
11
五、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
利玛窦:原名Matthieu Ricci(1552-1610)字西泰, 意大利人。万历十一年(1582) 来华。代表作品:《几何原 本》六卷,《乾坤体义》二 卷,《浑盖通宪图说》二卷, 《圜容较义》一卷,《同文 指算》十一卷,《万国舆图》 一卷,《测量法义》一卷等.
(3) 士大夫阶层对西方科技和基督教产生兴
趣。
.
6
三、进入中国的耶稣会士
葡萄牙会士圣方济各·沙勿略 1552年
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罗明坚 1582年
艾儒略
1610年
金尼阁 毕方济 邓玉函 汤若望 南怀仁
利玛窦来华后先在1南6方11从年事传 教京活定动居。。期16间00,年他抵1广京6交1并4王年在宫北大 臣,介绍西方的科1学6,21与年中国
.
18
杨廷筠,字仲坚,号淇园,仁和(杭州)人。 代表作品:《西学凡》序、《职方外纪》
.
19
序 学科分类 号
1 天主教 2 宗教哲学 3 伦理学,政治学 4 教育学 5 语言,字典 6 文学,艺术 7 心理学 8 地理, 舆图 9 天文,数学 10 水利,物理 11 地质,矿冶 12 生物, 医学 13 军事科学 14 汉学 15 杂录
.
12
艾儒略:原名 Jules Aleni (15821649), 字思及,意大利人。万历三十八 年(1610)来华。代表作品:《西学凡》 一卷,《几何要法》一卷,《职方外纪》 六卷。
.
13
汤若望:原名Jean Adam Schall von Bell (1591-1666),字道味,日尔曼 人。天启二年(1622)来华。代表作品: 《浑天仪说》五卷,《古今交食考》一 卷,《西洋测日历》一卷,《学历小辩》 一卷,《远镜说》一卷,《历法西传》 一卷,《西洋新法历书》五种二十六卷。
编译
.
23
2. 顺达通畅,达意为主
“旅人九万里东来,仰承先哲正传,愿偕同 志将此书编译华言,以告当世。自惭才智 庸陋,下笔维难,兼之文以地殊,言以数 限,反覆商求,加增新语,勉完第一大支 数卷,然犹未敢必其尽当于原文也。”
---利类思《超性学要》序 1654年
.
24
2. 顺达通畅,达意为主
“会撮要略,粗达言义。言之无文,理可长 思,令人心会身体。虽不至陨越经旨,然未 敢云译经也”。 ---艾儒略《万日说》1942
耶稣会于1534年由西班牙贵族伊纳爵·罗耀 拉在巴黎创立,1540年教皇保罗三世批准。
.
4
二 、耶稣会士来华的历史背景
世界背景: (1)16世纪,欧洲对外殖民扩张
(2)美洲的发现,东印度航路的开辟
.
5
二 、耶稣会士来华的历史背景
中国背景: (1) 明末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腐败。
(2) 清朝建立,新的统治者巩固国家需要科 技手段。
20
六、耶稣会士译著的翻译特色
中西合璧,西述中译 顺达通畅,达意为主
入乡随俗,会通超胜
、
风格多样,不乏佳作
.
21
1. 中西合璧, 西述中宣译教类书籍
徐宗泽将明清之际的译述活动分为三种形式: 第一,西方传教士亲自执笔著述; 第二,西士口授, 而华人笔之; 第三,西士起稿而华人润色之
第二、三种形式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