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计量设备管理制度范本
检验、测量设备管理制度(4篇)

检验、测量设备管理制度一、引言检验、测量设备是企事业单位进行生产、科研和产品质量检验的必备工具。
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过程的可控性,以及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制定和执行有效的检验、测量设备管理制度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旨在制定一套完善的检验、测量设备管理制度,以确保设备的有效管理和使用,提高检验、测量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二、管理制度的必要性1. 确保产品质量:合格的检验、测量设备能够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和要求。
2. 提高工作效率:有效管理设备,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能够提高检验、测量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提高生产效率。
3. 合理利用资源:通过对设备进行管理,避免设备的重复购置和闲置,合理利用资源,降低成本。
4. 符合监管要求: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建立健全的设备管理制度,符合监管部门的要求。
三、管理制度的内容1. 设备分类管理根据检验、测量设备的特点和用途,将设备进行分类管理,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包括设备的购置、验收、检定、维护和报废等方面的规定。
2. 设备购置和验收设备的购置应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并制定明确的采购程序和要求。
购置的设备需要进行验收,确认设备的性能和规格是否符合需求,并做好验收记录。
3. 设备检定和校准定期对检验、测量设备进行检定和校准,以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制定检定和校准的周期和方法,并进行记录和归档。
4. 设备维护和保养制定设备维护和保养制度,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和寿命。
包括设备的日常保养、定期维护和突发故障处理等内容。
5. 设备使用和操作制定设备使用和操作规范,规定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流程,确保操作人员正确使用设备,并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指导。
6. 设备追溯和记录建立设备的追溯和记录机制,包括设备台账、使用记录、维护记录和故障记录等。
确保设备使用过程的可追溯性和可审查性。
7. 设备报废和更新设备达到报废标准或不能继续使用时,按照相应的程序和要求对设备进行报废和更新。
检验试验和计量设备管理制度(五篇)

检验试验和计量设备管理制度一、目的为了规范检验、试验秩序和行为,实现生产分析检验和试验活动的有效性和时效性,准确提供质量数据,达到质量体系符合性要求,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化验室一切检验和试验活动全过程及与之相关的活动过程。
三、管理要求1、检验程序1.1按规定要求采取样品,并做好登记和标识。
1.2采样后,按规定的标准和试验方法进行检验和试验。
然后,按要求备好保留样品,并做好标识。
1.3检验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对那些影响检验结果准确度的因素诸如尘埃、温湿度、振动、噪声等要密切注意,并严加控制。
杜绝主观随意性,注意样品处理的安全性和操作安全性以及仪器的灵敏性和稳定性。
操作时,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
1.4检测过程中,要按方法规定进行双平行或多平行测定,其结果应符合方法精密度要求。
数据处理与结果计算要遵循数字修约规则,有效数字不得随意舍弃。
1.5若发现检测结果异常或实验偏差与方法规定有偏离时,检验人员不要轻易下结论,应认真查记录、查计算、查操作、查试剂、查方法、查样品,找出原因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复验。
1.6要认真及时填写好质量记录。
所有原始记录必须使用专用表格,书写工整、清楚、真实、准确、完整。
不准用铅笔记录,不得随意涂改、乱写、乱画和折叠。
当发生笔误时,用"-"注销,并在"-"上方由本人更正。
对未发生的少量空白项画斜杠,整项未发生时,应在此项栏内情况印上"作废"、"检修"、"停运"等印章。
1.7质量记录分为分析检验原始记录、分析检验报告单、分析检验日报表、质量监督日报表和产品质量合格证五种。
化验室涉及到原始记录和报告单两种。
____分析数据应即时填入原始记录,需计算的分析结果应在确认无误后填写,分析检验原始记录必须由分析者本人填写,在岗其他分析人员复核(两检制),确认无误后,报告给组长。
检验试验和计量设备管理制度范本

检验试验和计量设备管理制度范本试验和计量设备是科研和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合理的管理制度能够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和精确度。
下面是试验和计量设备管理制度范本:一、设备采购管理1. 设备采购需经科研计划或生产计划审批,并以正式文件形式保留。
2. 提出设备需求时,需要明确设备的名称、型号、技术参数、数量和用途。
3. 设备采购前需进行市场调查,确保采购的设备具有市场竞争力,并与不同供应商进行比较。
4. 设备采购需进行招标或询价程序,确保采购的透明和公正。
5. 设备采购决策需有正式的采购文件进行记录,包括采购决策的原因、供应商选择的理由等。
二、设备验收管理1. 设备到货后,需进行验收,包括对外包装的完好性和设备的数量、型号、规格等进行核对。
2. 验收人员需对设备的外观、功能进行全面检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完好性。
3. 验收结果需以正式文件形式记录,包括验收时间、验收人员、验收结果等。
三、设备使用管理1. 设备的使用需按照操作说明书进行,遵守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规定。
2. 设备操作人员需熟悉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流程,维护设备使用记录。
3. 设备的使用频率和使用时间需根据需要进行合理安排,避免设备的过度使用或长时间闲置。
4. 设备的日常保养和维护需按照规定进行,定期进行设备的清洁、校准和维修。
5. 设备的维修和维护需由专业人员进行,维修记录需详细记录故障原因和维修过程。
6. 设备的故障需及时报修,停止使用并在维修期间进行标识,避免他人误用。
四、设备台账管理1. 设备需建立详细的设备台账,包括设备名称、型号、编号、验收日期、购置日期、供应商、使用人员等信息。
2. 设备台账需保留设备的维护记录、维修记录、升级记录等,确保设备的全面管理和可追溯性。
3. 设备的报废和报废程序需按照规定进行,并进行台账记录,包括报废原因和报废时间等。
4. 设备台账需定期进行核对和更新,确保设备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五、设备质量监督管理1. 设备的质量监督需建立相应的质量监督制度,包括设备质量的抽查、检验和测试等。
检验试验和计量设备管理制度模版

检验试验和计量设备管理制度模版一、目的与范围1. 为确保试验和计量设备的准确度和可靠性,制定本管理制度。
2.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试验和计量设备的管理。
二、管理原则1. 试验和计量设备的选购、验收、使用和维护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法规。
2. 所有试验和计量设备的台账必须完善,记录设备的基本信息、购置日期、检定周期等。
3. 试验和计量设备必须按照规定的检定周期进行检定,检定结果必须记录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4. 试验和计量设备的使用前必须进行校验,校验结果必须记录。
5. 试验和计量设备必须按照规定的环境条件使用,禁止超载使用或任意改变设备参数。
6. 试验和计量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必须按照规定进行,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三、设备验收管理1. 试验和计量设备的验收必须由专业人员进行,在验收过程中必须对设备的性能、精度进行检查。
2. 验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必须记录,并及时进行处理。
3. 验收合格的设备必须进行贴标,并录入设备台账。
四、设备购置管理1. 试验和计量设备的购置需要经过审批程序,必须明确需求、制定采购方案,明确设备的性能指标和技术要求。
2. 购买设备时必须与供应商签订合同,并明确设备的参数、保修期、售后服务等。
3. 购置设备的资金必须按照公司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行核算和流转。
五、设备使用管理1. 试验和计量设备的使用必须经过培训合格后方可操作。
2. 设备的使用必须按照设备操作规程进行,禁止私自调整设备参数。
3. 设备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必须及时记录并报告相关部门,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4. 设备使用完成后必须进行清洁、保养,并妥善保管。
六、设备维护管理1. 设备维护保养工作必须由专人负责,明确维护的频率和内容。
2. 设备维护保养必须按照制定的维护计划进行,维护记录必须详细、准确。
3. 维护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具备相应的技能和知识。
七、设备检定管理1. 试验和计量设备必须按照规定的检定周期进行检定。
2. 检定工作必须由具备相应资质的检定单位进行,检定结果必须准确记录。
检测设备计量器具管理制度

检测设备计量器具管理制度
一、管理机构
1、检测设备计量器具管理实施机构:本制度的实施主管机构,具体负责组织检测设备计量器具的管理、质量保证和使用范围定位工作。
2、检测设备计量器具管理部门:负责管理检测设备计量器具的具体实施工作,包括检测设备计量器具购买、安装、校准、定期检定、保养等工作。
3、检测设备计量器具使用单位:负责检测设备计量器具的使用管理和使用业务等相关工作,以及安全回收和保护检测设备计量器具的财产安全。
二、质量要求
1、检测设备计量器具需符合行业规定的质量要求,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定期检测计量器具的准确度、精度等性能指标,并保持其在规定范围内的稳定性。
2、购置检测设备计量器具时,应严格按照行业标准进行技术指标的比较,以确保检测设备计量器具的性能和精度。
3、除必要的检测设备计量器具外,应充分考虑质量、性能和价格多样性,尽量合理确定配备机种。
三、使用及维护
1、严格按照行业规定的时间定期检定检测设备计量器具,并应对检定结果采取必要的管理措施,保证检测设备计量器具的精度和可靠性。
计量检测设备管理制度

计量检测设备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计量检测设备的管理,确保计量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计量检测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单位内进行计量检测工作的各类计量检测设备的管理,包括但不限于称重设备、压力设备、温度设备等。
第三条计量检测设备应具备相应的计量特性,能够满足进行计量检测工作的要求。
第四条单位应建立计量检测设备台账,对计量检测设备进行登记、管理和维护,确保其可追溯性和完整性。
第五条单位应定期进行计量检测设备的校准和验证,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六条单位应建立计量检测设备的维护保养制度,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七条单位应建立计量检测设备的使用管理制度,规范设备的使用流程,确保设备的安全、稳定和可靠。
第八条单位应制定计量检测设备的存储和保管制度,确保设备的安全和完好。
第九条单位应建立计量检测设备的外借和调拨管理制度,确保设备的使用安全和合理性。
第十条单位应建立计量检测设备的报废管理制度,对设备进行定期评估和淘汰,确保设备的更替与更新。
第二章设备台账管理第十一条单位应建立完整的计量检测设备管理台账,对计量检测设备进行登记和管理。
第十二条设备台账应包括设备的名称、型号、制造厂商、出厂编号、计量特性、购置日期等基本信息。
第十三条单位应对设备台账进行定期检查和更新,确保台账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第十四条新购设备应在三个工作日内登记入台账,并录入计量检测设备管理系统。
第十五条设备的移交、借用、归还等情况应在设备台账中进行记录和登记。
第十六条设备台账应存放在专门的档案室内,确保其安全和完好。
第十七条对于设备报废的,应及时在设备台账中进行注销,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报废处理。
第三章设备校准和验证第十八条单位应建立设备校准和验证制度,对计量检测设备进行定期校准和验证。
第十九条设备校准应选择具备相应资质的计量机构进行,校准周期和方式应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的要求。
计量检测设备的正确使用、维护、保养制度(5篇)

计量检测设备的正确使用、维护、保养制度1、主要内容与使用范围本标准是在工厂范围内对计量检测设备正确使用、维护、保养的规定。
2、工作内容及要求:2.1计量器具使用操作人员应熟悉计量器具的特性,使用方法和维护保养知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2.2各种计量器具要严格按照技术说明书的要求,在规定的环境条件下妥善使用和放置,保证器具的安全、整洁、配附件完好,合格证齐全。
2.3计量器具发生故障,交停止使用,不准带病工作,不准私自处理。
2.4精密、贵重的计量器具,应由专人保管使用,做到用前检查,用后作好记录。
2.5库存的计量器具要定期检查、清洗、油封、电子仪器要定期通电检查。
____个人领用的计最器具应妥善保管,精心使用和维护,禁止带出厂外或私自转借,防止丢失和损坏。
2.7凡主观原因造成的计量器具损坏或丢失,直接责任者应负责赔偿。
计量检测设备的正确使用、维护、保养制度(2)是确保设备运行正常、准确度高、有效服务生产和质量控制的重要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计量检测设备的正确使用、维护、保养制度,以帮助企业制定和落实相应的工作规范。
一、计量检测设备的正确使用制度1. 设备的选择与购买在计量检测设备的选择与购买过程中,应根据实际需要和规格要求,选择合适的设备。
在购买前,应了解设备的技术性能、准确度等指标,并与厂家或供应商进行详细的沟通和了解,确定设备的适用范围和功能。
2. 设备的安装与调试设备的安装与调试应由具有相应技术资质的专业人员进行。
在安装过程中,应确保设备的固定、连接、接线等环节符合安全操作要求;在调试过程中,应按照设备的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并进行必要的校准与标定,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 设备的操作与使用在使用设备之前,必须熟悉设备的使用说明书和注意事项,并按照操作流程进行操作。
使用过程中,要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注意保护设备的灵敏部件和易损部件,不私自拆卸和更改设备结构、参数等。
同时,要注意设备的保护与保养,做到正确操作、正常使用。
检验和测量设备管理制度(3篇)

检验和测量设备管理制度一、目的和范围为了保证检验和测量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检验和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管理机构检验和测量设备管理委员会是本制度的管理机构,负责制定和执行检验和测量设备管理相关规定。
三、责任和权限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检验和测量设备的选型、采购、校准、验证、维护和报废等相关制度,并监督和检查其实施情况。
管理委员会成员在本制度的范围内负有监督、协调、检查的责任和权力。
四、检验和测量设备的选型和采购1. 检验和测量设备的选型应根据实际需求和技术要求进行,应提前编制设备选型方案,并经管理委员会审核和批准后方可购买。
2. 购买的检验和测量设备应具备所需的技术指标和性能要求,同时应有相关的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以保证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设备采购应采取公开招标、询价或委托代购等方式进行,并应与供应商签订购买合同,并按合同要求进行验收。
4. 购买的设备应具备合法的生产、销售和使用许可证明,同时应做好设备档案记录,包括设备购买日期、厂家和供应商、设备型号和规格、价格和合同等相关信息。
五、检验和测量设备的校准和验证1. 检验和测量设备的校准和验证应按照相关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进行,定期进行,并及时做好校准证书和验证报告的记录和归档工作。
2. 校准和验证工作应由具备相应资质和技术能力的单位进行,校准和验证结果应与标准值进行比对,具备法定计量单位出具的证书。
3. 对于经校准或验证结果不合格的设备,应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并重新进行校准或验证,直到符合要求为止。
六、检验和测量设备的维护和保养1. 检验和测量设备应有专门的操作人员进行操作,操作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和考核合格后方可操作。
2. 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备操作说明和使用规程进行,防止误操作和错误使用,避免对设备造成损害。
3. 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应定期进行,包括设备的清洁、润滑、调试、检查等工作,发现设备故障或异常应及时报修。
检测设备管理制度范文(7篇)

检测设备管理制度范文一、目的1、为了加强设备维护保养,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对公司内所有计量检测设备进行规范化管理,保证检测质量与安全,保护公司的利益,特制订本制度。
二、范围适用于公司内所有检测仪器设备的管理。
三、职责1、检测用仪器设备由检测部统一管理,由设备管理员具体管理、操作和维护保养。
2、检测部负责指定专人进行使用、维护管理,建立设备台账、设备资料明细表、校检记录、校检计划等。
3、设备使用人员在使用之前必须经过培训学习,并经考试合格后才能上岗检测,并爱护设备,正确使用设备,精心维护设备。
4、必须做到“四懂”“三会”即。
懂结构、懂原理、懂性能、懂用途;会使用、会维护保养、会排除故障。
四、设备管理流程(一)设备购置当在用设备不适用或由于检测项目的需要,需增添时,由检测部提出《设备购置申请》,报主管部门经理复核,经总经理审批后指定专人进行采购。
同时需收集供货方的相关资质备案。
(二)、设备验收检测设备的验收工作主要由检测部进行完成,设备管理员负责具体实施。
1、仪器设备验收前准备熟悉技术资料。
对于使用复杂或较贵重的仪器设备,在签订仪器设备购置合同后,检测部应预先安排或培训专职检测技术人员,熟悉厂商提供的技术资料,根据使用需求提出验收重点。
2、接收仪器:①.检查仪器设备内外包装是否完好,有无破损、碰伤、浸湿、受潮、变形等情况,并拍照留证据。
②.检查仪器设备及附件外表有无残损、锈蚀、碰伤等,并拍照留证据。
③.确认所验收货物件数与装箱单据填写的件数一致。
3、实物及数量验收:①.以装箱单为依据,检查主机、附件的规格、型号、配置及数量,并逐件清查核对。
②.认真检查随机资料是否齐全,如仪器说明书、操作规程、检修手册、产品检验合格证书等。
③.填写《设备验收单》,写明仪器名称、型号规格、生产厂家、出厂日期、应到和实到备件等数量。
④.核对供货合同(订单)与装箱单是否一致。
4、质量验收:①.要严格按照合同条款、仪器使用说明书、操作手册的规定和程序进行____、试机。
检验、测量设备管理制度范本

检验、测量设备管理制度范本一、目的与适用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和管理公司内部的检验、测量设备的使用和维护,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可靠性,为产品质量的提高提供支持。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使用和管理公司内部检验、测量设备的人员。
二、设备管理责任与权限1. 总经理是设备管理的最终责任人,负责设备管理的决策和政策的制定。
2. 生产部门负责制定设备使用规程和操作规范,并监督设备的日常使用情况。
3. 质量部门负责设备的校准、维护和报废流程的管理,并制定相关的工作程序和文件。
4. 各部门的主管负责设备的使用和管理,确保设备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操作和维护。
三、设备的购置与验收1. 设备的购置应符合公司的需求,并按照相关的采购政策和程序进行采购。
2. 购置的设备应经过严格的验收程序,包括外观检查、性能测试、精度测试等,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四、设备的日常使用与维护1. 设备的使用应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必须由经过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的人员操作。
2. 设备的使用记录应及时、准确地填写在相关的记录表上,并进行归档保存。
3. 设备的维护应按照设备的保养手册和维护要求进行,定期进行设备的清洁、校准和维修。
4. 对于发现设备故障或异常现象的,应及时报告,停止使用并通知设备维修人员进行处理。
五、设备的校准与验证1. 设备的校准应按照校准标准和方法进行,校准记录应详细、准确地填写,并进行归档保存。
2. 设备的校准周期应根据设备的使用频率和重要性进行确定,确保设备的测量准确性。
3. 设备的验证应定期进行,验证期间应按照相关的验证方案和测试要求进行测试,并记录测试结果。
六、设备的报废与处置1. 设备达到报废年限或无法修复的,应及时报废,并填写报废记录和处置申请。
2. 对于报废的设备,应按照相关的程序进行处置,包括封存、处理或转卖等。
3. 报废设备的处置应符合环境保护和安全要求,严禁私自处理或转卖设备。
七、设备台账与档案管理1. 公司应建立设备的台账,包括设备的名称、型号、购置日期、使用部门、责任人等信息。
检验试验和计量设备校验管理制度模版

检验试验和计量设备校验管理制度模版一、目的与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确保试验和计量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试验和计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试验和计量设备的校验管理。
二、定义1. 试验设备:指用于进行试验、测量、检验或实验的设备、仪器和工具。
2. 计量设备:指用于测量和检测物理量的设备、仪器和工具。
三、责任与义务1. 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修订试验和计量设备校验管理制度,并监督执行。
2. 校验人员负责进行试验和计量设备的校验工作,并编制校验报告。
3. 使用人员负责按照校验结果正确使用试验和计量设备,并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
4. 维修人员负责对试验和计量设备进行维修和维护,并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四、校验周期1. 试验设备的校验周期为一年,可以根据使用情况进行调整。
2. 计量设备的校验周期按照国家标准和规定执行。
五、校验过程1. 校验前准备:a. 确定校验项目和方法。
b. 准备校验仪器和工具。
c. 制定校验计划,并通知使用人员。
2. 校验实施:a. 根据校验项目和方法,进行校验工作。
b. 记录校验结果,并及时处理校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3. 校验报告:a. 编制校验报告,包括校验日期、校验人员、校验结果等内容。
b. 报告上带有校验人员的签字和日期。
六、校验记录与保存1. 校验记录:a. 对于试验设备,应记录校验日期、校验人员、校验结果等信息。
b. 对于计量设备,应记录校验日期、校验人员、校验结果等信息,并附上校验证书。
2. 校验报告的保存:a. 校验报告应进行归档保存,保存期限为三年。
b. 校验记录也应进行归档保存,保存期限为三年。
七、设备维护与保养1. 定期维护:a. 对试验和计量设备进行定期维护,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b. 维护人员应按照维护计划进行维护,记录维护结果。
2. 设备保养:a. 使用人员应按照保养要求,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洁和保养。
b. 保养记录应进行归档保存。
八、设备报废与更新1. 设备报废:a. 出现以下情况时,设备可申请报废:设备无法修复或维修费用过高、设备技术性能不满足要求、设备已到达使用寿命等。
计量工器具检测、试验等计量管理制度范本(2篇)

计量工器具检测、试验等计量管理制度范本一、目的和适用范围本计量管理制度的目的是规范计量工器具的管理和使用,并确保其准确度和可靠性,以提高计量检测的精度和可信度。
适用于本单位内所有计量工器具的管理和使用。
二、术语和定义1. 计量工器具:指用于计量、检定或试验的含有量度标度的工具或装置。
2. 管理:指对计量工器具进行计量检测前的准备工作,包括采购、登记、封存、维护等工作。
3. 使用:指计量工器具在计量检测中的应用,包括具体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三、计量工器具的管理1. 采购:计量工器具采购应满足国家和行业标准的要求,并保证其准确度和可靠性。
2. 登记:计量工器具采购后,应及时进行登记,包括工器具的名称、型号、规格、出厂编号等信息,并编号存档。
3. 封存:计量工器具在正式使用之前,应进行封存,封存时应进行封存标志的贴示,并记录封存日期和负责人。
4. 维护:计量工器具的维护应按照国家和行业标准的要求进行,包括定期检查、校准和维修等工作。
维护时应记录维护日期、负责人和维护内容。
四、计量工器具的使用1. 入库前检查:在使用计量工器具前,应进行检查,包括工器具的完整性、准确度和可用性等方面。
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修复或更换。
2. 计量检测前准备:在进行计量检测前,应对计量工器具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清洁、调整和校准等。
3. 计量检测过程:计量工器具在计量检测过程中应按照规定的方法和步骤进行操作,确保准确度和可靠性。
4. 记录和报告:计量工器具的使用过程应进行记录和报告,包括使用日期、计量结果、负责人等信息,并及时上报。
五、计量工器具的校准和检定1. 校准:计量工器具在使用中应定期进行校准,校准时应确保准确度和可靠性,并记录校准日期、校准结果和负责人等信息。
2. 检定:计量工器具应定期进行检定,检定时应选择具备检定资质的单位进行,检定结果应与国家和行业标准要求相符。
六、相关责任和义务1. 负责人:负责计量工器具的采购、登记、封存、维护和使用等工作,并确保其准确度和可靠性。
检测设备管理制度(5篇)

检测设备管理制度(通用5篇)检测设备治理制度11.目的对检测设备的治理作出规定,为了确保对检测设备的测量精度和适用性满意使用要求,保证检测结果的精确性,特制定本制度。
2.范围适用与本公司检测设备的掌握(分析天平、分光光度计、电热鼓风恒温枯燥箱、酸度计、旋光仪等)3.职责2.1质管科负责检测设备的归口治理。
2.2各使用部门负责本部门的检测设备的使用和维护保养。
2.3使用部门负责新购进的检测设备的贮存和保养。
4.内容3.1使用部门应依据产品的质量要求及安全卫生要求选用配备相适应的检测设备,对使用的检测设备,质管科应做好周期送检工作,加强对检测设备的治理,保存好各种检定、校准记录。
3.2检测设备的购置3.2.1依据生产工艺配备要求、产品质量测量要求和安全卫生监测要求,使用部门提出购置检测设备的规划。
3.2.2购置规划报请上级主管领导审批,同意后由使用部门负责购置。
3.3检测设备的验收3.3.1质管科负责组织相关部门、人员对购置的装置进展验收。
所购装置应具有产品的合格证书以及使用说明书等相关资料。
3.3.2验收不合格的检测设备,由购置部门负责退换。
3.3.3验收过程应包括对检测设备的检定或确认,在用的检测设备应由质管科送法定得计量部门进展检定,出具合格证书。
对检定部门无法检定的,应制定企业的自校准方法,对装置进展自检,合格后出具认可报告,贴上准用证使用。
3.3.4验收合格的检测设备由质管科纳入统一治理,建立《测量监控设备一览表》。
并在装置上作好标识标记,应注明该装置的检定或校准状态、本公司编号检定或校准时间等。
3.4检测设备的使用和维护3.4.1质管科应制定检测设备的操作规程、维护保养制度并实施。
3.4.2重要的检测设备应由专人使用和保管,严格根据规程操作和使用。
3.4.3检测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发觉有偏离校准状态时,应马上停顿使用,作好停用标识,并对已测量结果的有效性进展评审。
3.5检测设备的治理3.5.1质管科负责检测设备的使用并作好记录,编制《测量监控设备一览表》,并注明装置的名称、型号、编号、检定周期、使用地点等。
计量器具管理和检定制度范本(三篇)

计量器具管理和检定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计量器具的管理和检定工作,提高计量器具的准确度和可靠性,保障计量结果的真实、准确和可靠,根据《计量法》和《计量器具管理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单位内所有计量器具的管理和检定工作。
第三条计量器具管理和检定工作由计量管理部门负责。
第四条计量器具的管理要求按照国家和行业相关规定执行。
第五条计量器具的检定要按照国家认可的计量检测机构或者经认可的第三方检定机构进行。
第六条计量器具的选用、使用、保养和报废要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第七条所有计量器具必须定期进行检定,确保其准确度和可靠性。
第八条计量器具管理和检定工作的记录和档案必须保存完整,不得私自销毁或篡改。
第九条任何人不得擅自使用未经检定或者已过期的计量器具。
第二章计量器具管理第十条计量器具管理部门负责计量器具的选用、购置、验收、登记、标识、保管和使用等工作。
第十一条计量器具使用人员要严格按照用户操作手册规定使用计量器具,不得随意拆卸、修理或改动计量器具。
如发现计量器具异常或故障,应立即报告计量器具管理部门。
第十二条计量器具管理部门要定期对计量器具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准确度。
第十三条计量器具管理部门要对计量器具的使用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如发现计量器具的使用不当或出现问题,要及时进行整改。
第十四条计量器具的保管要放在干燥、通风、无腐蚀性气体和灰尘的环境中,避免阳光直射。
计量器具的存放位置和存放条件要符合相关规定。
第十五条除非法规或者标准有特殊要求,计量器具管理部门要对计量器具进行定期检定,检定周期根据计量器具的类型和使用情况确定。
第十六条计量器具管理部门要定期对计量器具进行校准,确保其准确度和可靠性。
第十七条计量器具管理部门要制定合理的计量器具维护保养计划,定期检查计量器具的完好程度和运行状况,及时维修和更换损坏的或过期的计量器具。
第十八条任何人不得私自擅离职守或将计量器具调用、借用、领取、使用、拆卸到其他单位或者私自拿出单位使用。
计量检测设备的正确使用、维护、保养制度(4篇)

计量检测设备的正确使用、维护、保养制度计量检测设备是在各个行业中广泛应用的工具,它们的正确使用、维护和保养对于确保测量结果准确和设备寿命长久至关重要。
为此,制定一套完善的制度以规范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计量检测设备的正确使用、维护、保养制度。
一、设备的正确使用1. 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关的操作技能和知识,并严格按照设备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2. 在使用设备前,应首先对设备进行检查,确保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3. 在使用设备过程中,应遵循正确的操作流程和步骤,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4. 对于不同类型的设备,应根据其特点和工作原理进行相应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的学习;5. 使用设备时应注意安全,确保操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6. 在使用设备后,应及时对设备进行清洁和消毒,并将设备放回指定位置,以便下次使用。
二、设备的维护保养1. 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2. 对设备进行定期校准,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3. 定期检查设备的电源线、接线等部分,确保其完好无损;4. 对设备的外观进行清洁,防止灰尘和污渍附着,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5. 对设备的附件和配件进行检查,如有损坏或失效,应及时更换;6. 对于需要定期更换的部件,如电池、滤芯等,应按照规定的时间进行更换。
三、设备的保养制度1. 设备保养的责任主体应明确,确保各项保养工作有人负责;2. 制定设备保养计划,明确每个设备的保养周期和内容;3. 执行设备保养计划,按时对设备进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4. 建立设备保养记录,记录每次保养的时间、保养内容和保养人员等信息;5. 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记录在设备维护记录中;6. 定期对设备的保养制度进行评估和改进,以提高设备的保养效果。
通过制定和执行一套完善的计量检测设备的正确使用、维护、保养制度,可以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和准确性,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并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检验试验和计量设备管理制度(4篇)

检验试验和计量设备管理制度试验和计量设备管理制度是一个组织或者实验室为了确保试验和计量设备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流程。
本文将对试验和计量设备管理制度进行检验,并总结出其主要内容。
一、制度目的和适用范围试验和计量设备管理制度的目的是确保试验和计量设备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提高实验室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适用范围包括实验室内所有的试验和计量设备,涵盖各种类型的设备,如试验仪器、计量器具、实验室仪器等。
二、设备管理流程1. 设备采购管理a. 设备需求评估:根据实验室的需要,评估所需设备的类型、规格、性能等。
b. 采购流程:制定设备采购方案,编制采购计划,发起采购申请,进行供应商评估和选择,签订合同等。
c. 设备验收:对采购的设备进行验收,包括外观检查、性能测试、准确性验证等。
d. 设备登记:将验收合格的设备登记到设备管理系统中。
2. 设备领用管理a. 设备领用申请:根据实验室的需求,填写设备领用申请表。
b. 设备领用审批:审批设备领用申请,包括设备管理员和实验室主管的审批。
c. 设备领用记录:记录设备领用情况,包括设备名称、领用人、领用日期等。
d. 设备使用授权:对领用设备的使用人进行培训和授权,确保其能够正确、安全地操作设备。
3. 设备维护管理a. 定期检验和校准:根据设备的性能要求,制定定期检验和校准计划,并委托合格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和校准。
b. 设备保养:制定设备保养计划,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洁、润滑、调整等。
c. 故障维修:设备出现故障时,及时报修,并制定维修措施,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d. 备件管理:制定备件管理流程,确保备件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4. 设备报废处理a. 设备报废申请:根据设备的使用寿命、性能变化等因素,提出设备报废申请。
b. 设备报废审批:审批设备报废申请,包括实验室主管和设备管理员的审批。
c. 设备报废处理:根据审批结果,制定设备报废处理方案,包括设备清理、数据备份等。
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管理制度范文(4篇)

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计量器具的管理,确保计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计量器具,是指基于物理测量原理,用于定量测量和判别物质量、长度、时间、电量、温度和其他物理量的各种量具、仪表和设备。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内凡涉及计量器具的使用、管理和检验的各项工作。
第四条本单位应建立健全计量器具管理制度,严格执行计量器具管理规定,确保计量器具的准确、可靠和合法使用。
第二章计量器具的分类第五条计量器具按照用途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工业计量器具:用于工业领域的各种计量,包括量仪、传感器等。
二、商业计量器具:用于商品买卖交易中的计量,包括秤、计时器等。
三、科研计量器具:用于科研实验、测试和检测等方面的计量,包括实验计器、测试仪器等。
四、法定计量器具:由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必须经过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
第三章计量器具的管理第六条计量器具管理工作应由具备相应资质和能力的人员负责。
根据工作需要,本单位可设立计量器具管理专门机构。
第七条计量器具管理专门机构的主要职责包括:一、组织制定和修订计量器具管理制度;二、负责计量器具的购置、验收和入库;三、制定计量器具的领用、使用和维护规程,指导并监督计量器具的使用;四、组织计量器具的定期检定、校准和报废;五、负责计量器具的台账管理和档案保存;六、定期对计量器具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提出改进意见。
第八条计量器具专门机构应配备必要的人员和设备,确保计量器具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九条本单位应建立计量器具的档案,记录计量器具的名称、型号、制造厂商、购置时间、购置价格、使用部门等基本信息,以及计量器具的检定、校准、维修和报废情况。
第四章计量器具检定第十条法定计量器具应按照国家标准进行强制检定,确保其准确性和合法性。
第十一条非法定计量器具应按照实际使用情况,制定检定周期。
一般情况下,非法定计量器具的检定周期为一年。
第十二条外购计量器具的验收应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确认其准确性和合格性。
安全检测和计量仪器设备管理制度模版

安全检测和计量仪器设备管理制度模版一、引言安全检测和计量仪器设备是保障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的重要基础,为了实现安全生产和确保仪器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制定并实施安全检测和计量仪器设备管理制度是必要的。
本制度旨在规范对安全检测和计量仪器设备的管理,并明确相关责任及操作程序,以提高安全检测和计量仪器设备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内的所有安全检测和计量仪器设备的管理。
三、管理要求1. 安全检测和计量仪器设备的登记管理(1)按照设备的种类和用途,对所有安全检测和计量仪器设备进行登记,并制定相应的设备清单。
(2)设备登记包括设备的型号、数量、出厂编号、购置日期、供应商等基本信息。
(3)设备的登记信息应保存完整,并随时更新。
2. 设备的标识和编码管理(1)对所有安全检测和计量仪器设备进行标识和编码,以便于管理和追溯。
(2)设备的标识和编码应固定于设备的显著位置,并清晰可见。
3. 设备的验收和入库管理(1)对新购置或外借的安全检测和计量仪器设备,应进行验收并填写相应的验收记录。
(2)验收记录应包括设备的外观检查、性能测试和精度检测等内容,以确保设备符合要求。
(3)验收合格的设备,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入库,并标注相应的存放位置。
4. 设备的定期校准和检验管理(1)制定设备的定期校准和检验计划,并按计划进行执行。
(2)校准和检验应委托符合国家认可标准的机构进行,并保存相应的校准和检验报告。
(3)对不符合校准和检验要求的设备,应及时进行维修、更换或淘汰处理。
5. 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管理(1)制定设备的维护和保养计划,并按计划进行执行。
(2)维护和保养工作应包括设备的清洁、润滑、紧固、校准等内容。
(3)维护和保养记录应详细记录设备的维护日期、内容和人员等信息,并保存备查。
6. 设备的出库和借用管理(1)对需要借用的设备,应填写借用申请,并经相关部门审批后办理出库手续。
(2)借用设备的人员应按规定的期限归还设备,并经过检查确认设备完好。
仪器设备计量管理制度(4篇)

仪器设备计量管理制度一、背景介绍仪器设备是企业生产、检测等工作中必不可少的设备之一,对于保障生产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保证仪器设备的精度和准确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仪器设备计量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二、制度目的1.规范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管理,确保其精度和准确性。
2.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3.保护仪器设备,延长其使用寿命。
4.强化仪器设备的安全管理,防止事故发生。
三、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需要使用仪器设备的部门和人员。
四、制度内容1.仪器设备的选购1.1.根据生产需求和使用要求,制定仪器设备的选购计划。
1.2.明确选购的仪器设备的技术指标和性能要求。
1.3.按照采购程序,进行仪器设备的招投标和评审。
1.4.验收合格的仪器设备,进行台账登记和编码,并保留相关证书和说明书。
2.仪器设备的入库管理2.1.仪器设备入库前,进行验收和检测,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2.2.仪器设备入库时,填写入库单据和资产登记,并进行编码标识。
2.3.建立仪器设备的资产档案,记录其基本信息和入库时间。
2.4.仪器设备入库后,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3.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3.1.仪器设备的使用前,必须接受培训和考核,确保能熟练操作。
3.2.仪器设备使用时,必须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禁止擅自修改和调整。
3.3.仪器设备使用完毕,必须及时进行清洁和保养,确保其干净和正常。
3.4.禁止向外借用仪器设备,如需借用,必须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批和登记。
4.仪器设备的维护管理4.1.建立仪器设备的维护计划,按照计划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
4.2.维护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技术资质,进行维护工作。
4.3.维护时必须遵守操作规程,确保维护工作的安全和有效性。
4.4.维护记录必须详细完整,包括维护时间、内容和人员等信息。
5.仪器设备的定期检定5.1.建立仪器设备的检定计划,按照计划进行定期的检定和校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部管理制度系列
检测计量设备管理制度(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60633检测计量设备管理制度
Model of testing and measuring equipment management system
说明:为规范化、制度化和统一化作业行为,使人员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和责任感、归属感,特此编写。
1、目的
对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进行有效控制,确保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满足规定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企业使用的所有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
3职责
3.1质管科负责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管理。
3.2使用部门负责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
4、申购
使用部门需增添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时,填写申购单交质管科。
5、审批
质管科对购置申请进行审查,提出审查意见,报总经理批准。
6、采购
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由质管科组织人员进行采购。
7、验收
7.1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购入后,质管科组织有关人员进行验收。
7.2开箱验收一般包括以下内容:(1)包装物是否完好无损;(2)整机完整性与外观检查;
(3)主机、附件、随机工具的数量与合同及装箱单的一致性;(4)使用说明书等技术资料是否齐全。
7.3质量验收根据采购文件规定的技术要求或相应的规程、规范、标准、使用说明书等,对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性能及技术指标进行质量验收。
计量器具须经检定/校准。
7.4验收合格的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方可报销入库;验收不合格的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由质管科负责向供方提出退货/索赔要求。
8、编号8.1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由质管科负责编号。
8.2编号方法为使用部门代号加该部门购置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顺序号。
顺序号由两位数字组成,从01开始顺序编号。
8.3部门代码规则
A:水处理间B:灌装间C:化验室D:仓库E:物料检验F:包装间9、登记
质管科对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进行登记,建立检验、
测量和试验设备管理台帐。
10、发放
使用部门到质管科办理领用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手续,明确保管人和放置地点。
保管人因人事变动重新确定的、放置地点有变化的,使用部门应及时通知质管科进行变更。
11、使用
11.1使用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前,必须检查其是否有合格或准用标志,是否在有效期内。
11.2使用人员必须按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操作规程或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
11.3主要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使用后,使用人员应及时予以记录。
12、检定/校准
12.1质管科在每年年初制定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周期检定/校准计划,经厂长批准后,组织实施。
12.2当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状态发生变化(如停用、重新启用、报废)时,质管科对周期检定/校准计划进行更改。
12.3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检定、校准周期,根据计量检定规程、校准规范、制造厂建议、使用频繁程度和严酷程度、使用环境的影响、测量准确度要求等由质管科确定。
12.4周期检定、校准周期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调整。
使用部门因工作需要确需修改周期的,由使用部门说明变更理由,质管科修改周期检定、校准计划。
12.5对于因特殊情况不能按计划进行检定、校准的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经质管科同意,可超周期使用。
一经工作结束后,应立即组织检定、校准,同时根据检定、校准结果对此期间出具的数据的有效性作相应处理。
12.6质管科根据周期检定/校准计划,提前一个月把即将到期的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送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或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授权的计量检定机构进行检定、校准。
12.7检定、校准有关记录、证书由质管科归档。
相关推荐:
销售公司规章制度
有限公司财务制度
统计报表管理制度
人事招聘管理制度
指纹考勤机管理制度
请输入您公司的名字
Foonshion Design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