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最苦与最乐》ppt课件22张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课件:15最苦与最乐(共22张PPT)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B ) A.面对这一罕见病例,医院多位专家教授共同会诊, 终于拿出了最佳方案,他们的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 的表情。 .... B.爱迪生凭着顽强搏击于科学海洋的精神和卓有成效的创造发明, 心安理得 地赢得同时代人的赞誉。 .... C.男孩子要有海阔天空 的胸襟,不要老在芝麻蒜皮的小事上斤斤计较。 .... D.文学作品不必非要悲天悯人 ,表达好作者自身的情感即可。 ....
担当是引领人生的旗帜
在短短一万多字的《论语》中,“君子”这个词竟出现了一百多次。大圣 人孔子在为我们勾勒出人们心目中理想的君子形象的同时 ,也提出了君子最
基本的人格标准:做一个有担当的人。担当精神,是我们核心素养中的一个
重要部分。我们若想在成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就应该培养自己的担当精神。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拥有担当精神呢?
一床被单都洗不干净,被单上还留着梅花印记!”女主人听说后,在窗前 仔细瞧了瞧。然后对两个儿子说:“你们看清楚了没有?那梅花印记,是留 在玻璃上的,被单上其实什么都没有!” 无论是过于喜欢还是过于厌恶都容易带上自己的感情色彩而忽视了事情的 真相,我们不能以自己的喜好感情用事,而应该以理性客观的眼光去看人看 事。
◆难点探究 师:本文哪些地方体现了议论思想的深刻性? 生:作者把人人都有的感受“最苦与最乐”与“责任”联系起来论证,见 解独到,论述精辟,体现出深刻的思想性。作者在论述时,从日常琐事说到 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论述层层深入,反映出思想的深刻性。引 用圣贤豪杰、仁人志士的例子佐证大责任中蕴含大快乐,使论述更深刻。本 文的辩证思维也体现了深刻的思想性。作者的观点包含两个方面:未尽责任 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两个方面互为补充,相互联 系。
《最苦与最乐》ppt课件
Part2-课程学习
议论文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 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 论点。 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
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 正面论证,反面论证 中证明论点。
Part3-精读细研
2.苦乐与责任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 作者认为:人因有责任而苦,尽大责得大快乐,尽小责得小快 乐。你想解脱痛苦,就要尽责,想卸却责任将永远痛苦,快乐 之权操在你手,苦中有乐,苦乐循环,人间趣味。
结论:要在尽责中寻找快乐。
4
Part4-课文总结
《最苦与最乐》是近代著名的一篇议论文,本文认为负责任是人生最大 的苦,尽责任则是最大的乐。人必须尽到对家庭、社会、国家和自身的
责任,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
Part4-课文总结
课文主旨
本文作者从最苦的事和最乐的事两个方面来谈人生的责任,告 诫人们人生在世,要对他人、家庭、社会、国家以及自己尽到 应尽的责任,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Part4-课文总结
人生最苦事: 背负责任
最
事未办 钱未还
恩未报 礼未赔
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对国 家、对自己的责任
• (1)列举了没有兑现承诺、欠钱未还、受人恩惠未报答、得罪人 没有赔礼等事例。
①对人的责任: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他便有了责任。 ②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 件事便有了责任。 ③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 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恩惠( huì ) 契( qì )约
最苦与最乐 课件(共30张PPT).ppt
2 学习在论述过程中展现中心论点的写作技巧。
品格素养
搜集有关“责任”的名言,培养对社会、对他人、对 自己的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预习资料速查
作 者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
简 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思想家、学者,戊戌变法的领袖之
介
一。从师于康有为,是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宣传家。1898
归纳总结
特色总结
1.设问开头,吸引读者注意,引发读者思考。 本文开头在提出了“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这一问题之后,
一连用了四个问句,连续提问,连续否定,句式简洁,语气 干脆,且排比句式的运用,增强了语言的气势,起到了吸引 读者注意和引发读者思考的作用。
归纳总结
2.论证严谨,思路清晰。 文章开篇先提出问题“人生什么事最苦呢”,然后用了一连
段中的“我说人生最苦的事……未来的责任”,第④段中的
“翻过来看……人生第一件乐事”,第⑥段中的“到了长成
……永远不能解除了”三处议论句,很快就可以理清本文的
观点和论证思路
课文初读感知
文 章 第一部分(①—③):论述责任未尽才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的 脉 观点。 络
第二部分(④):承接上文“最苦”的论题,提出“最乐” 的论题,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多
音
( jiě )解放
字
解 ( jiè )押解
( xiè )解数
( fó )佛祖 佛
( fú )仿佛
( dǎo )摔倒 汗
( dào )倒退
必考字词梳理
形
近
既( jì )既然
字
即( jí )即使
赔( péi )赔礼 陪( péi )陪伴
必考字词梳理
品格素养
搜集有关“责任”的名言,培养对社会、对他人、对 自己的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预习资料速查
作 者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
简 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思想家、学者,戊戌变法的领袖之
介
一。从师于康有为,是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宣传家。1898
归纳总结
特色总结
1.设问开头,吸引读者注意,引发读者思考。 本文开头在提出了“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这一问题之后,
一连用了四个问句,连续提问,连续否定,句式简洁,语气 干脆,且排比句式的运用,增强了语言的气势,起到了吸引 读者注意和引发读者思考的作用。
归纳总结
2.论证严谨,思路清晰。 文章开篇先提出问题“人生什么事最苦呢”,然后用了一连
段中的“我说人生最苦的事……未来的责任”,第④段中的
“翻过来看……人生第一件乐事”,第⑥段中的“到了长成
……永远不能解除了”三处议论句,很快就可以理清本文的
观点和论证思路
课文初读感知
文 章 第一部分(①—③):论述责任未尽才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的 脉 观点。 络
第二部分(④):承接上文“最苦”的论题,提出“最乐” 的论题,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多
音
( jiě )解放
字
解 ( jiè )押解
( xiè )解数
( fó )佛祖 佛
( fú )仿佛
( dǎo )摔倒 汗
( dào )倒退
必考字词梳理
形
近
既( jì )既然
字
即( jí )即使
赔( péi )赔礼 陪( péi )陪伴
必考字词梳理
《最苦与最乐》ppt课件
精读,理解论证
读“最乐”
★朗读第4节文字,标记出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名言(成语)来形容责 任尽过之后的“快乐”的?说说其作用。
如释重负:像放下了一个重担子一样,形容压力紧张过后的愉快心情。 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责任完了时的轻松愉悦。 无入而不自得:君子无论处在什么境遇中都能保持安然自得。
★在作者眼里,“快乐”的决定权在哪里?
梁启超(1873—1929)
背景资料
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对此,哲人们有不少精彩 的论述,平常百姓也有许多感悟和思考。梁启超的这篇文章渗透 着儒家的进取精神和佛家的超凡智慧,论述了自己对痛苦和快乐 的理解。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清政府统治腐败,人民过着痛苦不堪的 生活。一个有良知的致力于中国改革的维新运动领袖,希望唤起 更多中国人的民族意识和责任感。
完成了责任。(尽责任)
。
得出结论:
人不应逃避责任,要勇于担责。
。
负责任是人生 最大的痛苦, 尽责任是人生 最大的快乐。
中心论点
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分论点1)
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分论点2)
人生当勇于负责,而不能逃 避责任(结论)
正反 对比 论证
精读,理解论证
说“最苦”
精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
老吗?死吗?都不是。
。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因一份责任:
。
……
反过来看,什么事最乐呢?
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乐事。
。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
添读,补充论据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 贫吗?不是。颜回在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也不改其乐。 失意吗?不是。刘禹锡被排挤到了一间陋室,高唱“何陋之有?” 老吗?死吗?都不是。邓稼先在核武器试验的现场喊道:“我不能走!”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因一份责任:老王临去世前一天,不忘恩情,为杨绛送去香油和鸡蛋。邓稼先去世前几个 月还签署了一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闻一多先生写《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 给民族开救济的文化药方。 反过来看,什么事最乐呢? 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乐事。 木兰征战十年,胜利而归,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父亲造好了台阶,高兴地手都不知 道放哪里好。梨花姑娘们,帮助了路人,芬芳了自己。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
《最苦与最乐》ppt课件
二(3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 的快乐”& 三(4、5论述“人生当于勇于负 责;而不能逃避责任”&
1、人生什么事最苦?(用原文回答
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 了的责任&
2、为什么说贫困不是人生最大的 苦痛?
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
第1自然段用了什么修辞 手法?有何作用?
设问;排比&作者用设问、排 比的修辞手法,提出贫、失意、 老、死这些人们关注的事不是人 生最苦的,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 人生最大的痛苦在于负了未了的 责任。
, 才 能 知 道 尽 责 任 的 乐 处
” “ 人 生 须 知 道 有 负 责
, 心 安 理 德 , 那 快 乐 还 要
越 久 长 , 到 责 任 完 了 时 ,
认 为 : “ 责 任 越 重 大 负
述 苦 与作 乐者 的是 呢怎 ?样
具 体 阐
本段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引证论:引用了古语“如释 重负”;俗语“心上的石头落了 地”&孔子的话“无入而不自 得”。 比喻论证“海阔天空”
字词检测
契约:证明出卖、抵押、租赁 等关系的文书&
悲天悯人:哀叹时事的艰危;同情 人民的疾苦&
任重道远:任务繁重;道路遥远&比喻责 任重大而艰巨。
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指奋斗到死为止。
仁人志士:有仁爱之心的人;品德高尚有 志向有抱负的人&
全文可分成几个部分?
一(1、2论述“负责任是人 生最大的痛苦”&
字卓如;号任公,一字任甫,
别号饮
冰室主人,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
广东新会人。1889年中举人。 1898年参与
戊戌变法。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著
1、人生什么事最苦?(用原文回答
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 了的责任&
2、为什么说贫困不是人生最大的 苦痛?
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
第1自然段用了什么修辞 手法?有何作用?
设问;排比&作者用设问、排 比的修辞手法,提出贫、失意、 老、死这些人们关注的事不是人 生最苦的,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 人生最大的痛苦在于负了未了的 责任。
, 才 能 知 道 尽 责 任 的 乐 处
” “ 人 生 须 知 道 有 负 责
, 心 安 理 德 , 那 快 乐 还 要
越 久 长 , 到 责 任 完 了 时 ,
认 为 : “ 责 任 越 重 大 负
述 苦 与作 乐者 的是 呢怎 ?样
具 体 阐
本段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引证论:引用了古语“如释 重负”;俗语“心上的石头落了 地”&孔子的话“无入而不自 得”。 比喻论证“海阔天空”
字词检测
契约:证明出卖、抵押、租赁 等关系的文书&
悲天悯人:哀叹时事的艰危;同情 人民的疾苦&
任重道远:任务繁重;道路遥远&比喻责 任重大而艰巨。
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指奋斗到死为止。
仁人志士:有仁爱之心的人;品德高尚有 志向有抱负的人&
全文可分成几个部分?
一(1、2论述“负责任是人 生最大的痛苦”&
字卓如;号任公,一字任甫,
别号饮
冰室主人,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
广东新会人。1889年中举人。 1898年参与
戊戌变法。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著
《最苦与最乐》ppt课件
第一部分(1~3):论述“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 苦”。 第二部分(4):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第三部分(5~6):论述人应当勇于尽责任,而不应 当逃避责任。
举例论证(举例子,摆事实) 道理论证(引用名言警句等) 比喻论证(打比方) 对比论证(两个事物做比较)
论证方法
1.责任“未解除”有哪些具体情况?从这些具体的生活 情境开始论述,这是什么论证方式?有什么作用?
世界上什么最苦?什么最乐?这个问题, 一千个人就会有一千种答案。宋代的范仲 淹说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乐。”因为他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他以天 下苍生的忧乐为己任,当天下苍生俱欢颜时, 他就会快乐。因此,有人认为人生苦乐在于 责任,这也是梁启超的苦乐观。
认识作者
梁启超,字卓如,又号饮冰室 主人,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 思想家,学者,广东新会人。1895 年随康有为发起“公车上 书”,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著有 《饮冰室全集》,代表作有《李鸿 章传》《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中国历史研究法》等。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文体:议论文
第16课 最苦与最乐
梁启超
学习目标
1.掌握有关议论文的知识,理解文章的内容, 明确作者的观点。(重点) 2.学习本文流畅而凝练的语言,学习课文在 论述过程中展现中心论点的写法。(难点) 3.感悟作者伟大的智慧及苦乐观,培养对他 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素养)
本课结构
论证方法
3.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病、老,可以达观 排解得开。
对比论证,把一个人未尽责任的痛苦与贫、病、 老的痛苦进行对比,突出论证了应尽而未尽责任 才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的观点。
答题格式 对比论证,把...与...进行对比,突出强调了... 的观点。
第三部分(5~6):论述人应当勇于尽责任,而不应 当逃避责任。
举例论证(举例子,摆事实) 道理论证(引用名言警句等) 比喻论证(打比方) 对比论证(两个事物做比较)
论证方法
1.责任“未解除”有哪些具体情况?从这些具体的生活 情境开始论述,这是什么论证方式?有什么作用?
世界上什么最苦?什么最乐?这个问题, 一千个人就会有一千种答案。宋代的范仲 淹说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乐。”因为他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他以天 下苍生的忧乐为己任,当天下苍生俱欢颜时, 他就会快乐。因此,有人认为人生苦乐在于 责任,这也是梁启超的苦乐观。
认识作者
梁启超,字卓如,又号饮冰室 主人,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 思想家,学者,广东新会人。1895 年随康有为发起“公车上 书”,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著有 《饮冰室全集》,代表作有《李鸿 章传》《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中国历史研究法》等。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文体:议论文
第16课 最苦与最乐
梁启超
学习目标
1.掌握有关议论文的知识,理解文章的内容, 明确作者的观点。(重点) 2.学习本文流畅而凝练的语言,学习课文在 论述过程中展现中心论点的写法。(难点) 3.感悟作者伟大的智慧及苦乐观,培养对他 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素养)
本课结构
论证方法
3.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病、老,可以达观 排解得开。
对比论证,把一个人未尽责任的痛苦与贫、病、 老的痛苦进行对比,突出论证了应尽而未尽责任 才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的观点。
答题格式 对比论证,把...与...进行对比,突出强调了... 的观点。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苦与乐》ppt课件
最苦与最乐
课堂导入
有人说,快乐和痛苦都是生活的孩子,他们是形影不离的一对,我们都是在 快乐和痛苦的交织中感受着生活。那么,在这悲喜交织、苦乐相伴的人生路上, 究竟何为最苦,何为最乐?同学们有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 《最苦与最乐》,是梁启超先生对这个问题的思考,现在我们一起去看看他认为 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
举例 论证
是指运用典型事例来证明论点的方法。通过列举典型事例,具体有力地证 明了中心论点,增强了说服力。
道理 论证
运用讲道理的方法,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名言及被 人们公认的科学原理、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观点。
对比 论证
是正反对比论证的简称,也称比较法,是把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后 , 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点,使结论映衬而出的论证方法。
论证思路
开头,提出“人生什么事最苦”的问题,而后又一一否定。指出人 生最痛苦的是背负了未尽的责任。
接着,论述人生最大的快乐是尽了责任。 自始至终全文都围绕责任来谈。从未尽责任和尽责任这两个对地面 写起,阐明人生“最苦”与“最乐”之事,就是要告诉我们: 人应当勇于担负责任,不能逃避责任。
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来论述观点的?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感谢各位聆听
板书设计
最 苦 与 最 乐
中心论点: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也是最大的快乐。
(论“责任”)
分论点1: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谈“苦”)
分论点2: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说“乐”)
而 不 能 逃 避 责 任
人 生 当 勇 于 负 责 ,
总结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堂导入
有人说,快乐和痛苦都是生活的孩子,他们是形影不离的一对,我们都是在 快乐和痛苦的交织中感受着生活。那么,在这悲喜交织、苦乐相伴的人生路上, 究竟何为最苦,何为最乐?同学们有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 《最苦与最乐》,是梁启超先生对这个问题的思考,现在我们一起去看看他认为 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
举例 论证
是指运用典型事例来证明论点的方法。通过列举典型事例,具体有力地证 明了中心论点,增强了说服力。
道理 论证
运用讲道理的方法,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名言及被 人们公认的科学原理、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观点。
对比 论证
是正反对比论证的简称,也称比较法,是把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后 , 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点,使结论映衬而出的论证方法。
论证思路
开头,提出“人生什么事最苦”的问题,而后又一一否定。指出人 生最痛苦的是背负了未尽的责任。
接着,论述人生最大的快乐是尽了责任。 自始至终全文都围绕责任来谈。从未尽责任和尽责任这两个对地面 写起,阐明人生“最苦”与“最乐”之事,就是要告诉我们: 人应当勇于担负责任,不能逃避责任。
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来论述观点的?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感谢各位聆听
板书设计
最 苦 与 最 乐
中心论点: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也是最大的快乐。
(论“责任”)
分论点1: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谈“苦”)
分论点2: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说“乐”)
而 不 能 逃 避 责 任
人 生 当 勇 于 负 责 ,
总结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最苦与最乐》PPT教学课件
【解析】C项,孟子和曾子的话都是论据。
拓展探究
关于“责任”的名句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铁肩担道义。——李大钊 高尚、伟大的代价就是责任。——(英)丘吉尔 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 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如此,你才能磨炼自己, 求得更高的知识而进入更高的境界。——(美)林肯
——引用 ⑶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
——引用
合作探究
好处:运用多种句式和修辞手法,使 行文富于变化,或引出下文,发人深思; 或风趣幽默,侃侃而谈;或语重心长,思 想引领……道理于作者语言文字深入浅出 之间,让人知晓,让人接受,文章妙趣横 生,浅显易懂,极具感染力。
合作探究
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痛苦”和“快乐”的含义。
合作探究
3.有人认为,讲责任太沉重,担责任太劳累、不轻松、不潇 洒,对此你怎样看?
作为社会中的人,不可能脱离责任而生存。讲责任, 体现着生活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逃避责任的人生没有价 值。勇敢地担负起自己的责任,人生才会充实,生活才有 意义。
课堂小结
概括主题 本文从最苦和最乐两方面来谈人生的责任, 告诫我们:人生在世,必须要对家庭、社会、 国家及自己尽到应尽的责任,这样才能得到真 正的快乐。
课堂小结
学后感悟
有些人以欲望得到满足为人生快事,有些人则以清心寡欲 为快乐。把欲望作为快乐的前提的人,就会穷奢极欲、挖空 心思、不择手段地去满足自己的欲望。这种人实际上活得太 累了。因为人的欲望是没有满足的时候的,欲望越大,活得 越累。
写作特色
❶论证严谨,思路清晰。 文章开篇用了一串排比、设问句,首先提出了关于人
七年级语文下册
16*最苦与最乐
-.
拓展探究
关于“责任”的名句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铁肩担道义。——李大钊 高尚、伟大的代价就是责任。——(英)丘吉尔 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 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如此,你才能磨炼自己, 求得更高的知识而进入更高的境界。——(美)林肯
——引用 ⑶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
——引用
合作探究
好处:运用多种句式和修辞手法,使 行文富于变化,或引出下文,发人深思; 或风趣幽默,侃侃而谈;或语重心长,思 想引领……道理于作者语言文字深入浅出 之间,让人知晓,让人接受,文章妙趣横 生,浅显易懂,极具感染力。
合作探究
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痛苦”和“快乐”的含义。
合作探究
3.有人认为,讲责任太沉重,担责任太劳累、不轻松、不潇 洒,对此你怎样看?
作为社会中的人,不可能脱离责任而生存。讲责任, 体现着生活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逃避责任的人生没有价 值。勇敢地担负起自己的责任,人生才会充实,生活才有 意义。
课堂小结
概括主题 本文从最苦和最乐两方面来谈人生的责任, 告诫我们:人生在世,必须要对家庭、社会、 国家及自己尽到应尽的责任,这样才能得到真 正的快乐。
课堂小结
学后感悟
有些人以欲望得到满足为人生快事,有些人则以清心寡欲 为快乐。把欲望作为快乐的前提的人,就会穷奢极欲、挖空 心思、不择手段地去满足自己的欲望。这种人实际上活得太 累了。因为人的欲望是没有满足的时候的,欲望越大,活得 越累。
写作特色
❶论证严谨,思路清晰。 文章开篇用了一串排比、设问句,首先提出了关于人
七年级语文下册
16*最苦与最乐
-.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22
(二)深层探究 1.细读第1—3段,思考下列问题: (1)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 【交流点拨】(第1段)最大的痛苦是应尽的责任未尽。 (2)作者是如何提出人生最苦的事是责任未了的?
【交流点拨】(第2段)通过与贫穷、失意、死亡进行对 比,说明这些痛苦都有办法排除,而独有责任未了的苦像 千斤重担压在肩头,无处可逃,从而说明人生最大的痛苦 是责任未了。
杠(gàng)杠铃 译(yì)翻译
(lòu)露丑 缸(gāng)水缸 泽(zé)色泽
5/22
3.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
(1)莫过于。( 莫若 )
(2)证明出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 契约 )
(3) 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达观
)
(4) 形容大自然的广阔,也比喻想象或说话毫无拘束,漫无
19/22
(四)体验与反思
在本文中,作者提出把万事当责任来尽,便得苦中真乐, 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的观点。作为学生, 我们就应当把学习当作责任来尽,于尽责任中得乐趣。请 据此谈谈你对“学海无涯苦作舟”这一名言的看法?
【交流点拨】学习是为了让我们更睿智、更有益于国家和 社会。如果把学习当做一件责任,觉得它漫无边际,无法 完成,就会感觉像背了千斤重担,自然感觉痛苦万分;如 果把学习当作一个兴趣、一份责任来完成,每学到一点知 识就感觉有所进步,每完成一个阶段的学习,就感觉尽到 了一份责任,你就会感到快乐的,也会真正获益的。
20/22
四、拓展延伸
请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与“苦、乐”相关的词语、俗语、 谚语、名言警句。
【交流点拨】知足常乐、苦尽甘来、苦中作乐、先苦 后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 苦作舟…… 居里夫人说:“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 理想奋斗。”
罗曼·罗兰:最难忍受的痛苦,也许是想干一件事情 而又不去干。真正的快乐并非来自财富或荣誉,而是来自 于做了一些值得做的事情。
【交流点拨】作者认为:人因有责任而苦,尽大责得
大快乐,尽小责得小快乐。你想解脱痛苦,就要尽责,想
卸却责任将永远痛苦,快乐之权操在你手,苦中有乐,苦
乐循环,人间趣味。
引用名言: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任
重而道远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得出结论:要在尽责中寻找快乐。 人生当勇于尽责,
而不能逃避责任。
15/22
4/22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给加点字注音。
寨子( zhài )
q陡ià峭o (
( lòu)
yōu
简陋( qì )
y悠ín修葺((lù)露宿) 扛(ká晶ng莹)(扛着
) miè 竹篾
huǎng
)
恍惚
)驿(yì)驿路
露
17/22
(2)论证方法:①道理论证:引用了古语、俗语以及孔 子、孟子、曾子等名言论证 (第4、5、6段)。②举例论 证:举了圣贤豪杰、仁人志士等例子(第2、3段)。③对 比论证:最苦之事与最乐之事进行对比论证。 (3)论证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通常的写法:总论——分论——结论。 本文结构有所不同: 第一部分(1-3)分论:最苦。 第二部分(4)分论:最乐。 第三部分(5-6)结论:苦中有真乐。
【交流点拨】 (1)事实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最有说服力的论据。所谓 “事实胜于雄辩”就是这个道理。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例 、概括事实、统计数字、亲身经历等等。(2、3段) 道理论据:通过讲道理来说明一个问题,支持作者的观点 ,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它也可以是对问题的分析、解释说 明的过程。它包括经典性的著作和权威性的言论(如名人 名言等)、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等。(4、5、6 段)。
15* 最苦与最乐
1/22
精彩开篇词
人有两个心房,一个住着快乐,一个住着痛苦。当你快乐 的时候,不要笑得太大声,小心把旁边住着的痛苦吵醒。 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前贤哲人有过很多深刻的 思考,寻常百姓也有过不少精彩的论述。梁启超的这篇《 最苦与最乐》将人生苦乐与责任联系在一起,思想深刻, 见解不凡,既显示了儒家的进取精神,又体现了智者的达 观情怀,读来令人掩卷深思,实在是文中的精品,相信大 家学习此文,也必能获益匪浅。
12/22
(3)到底什么叫责任?它的范围有多大?作者是怎样层 层深入阐述的。 【交流点拨】
(第3段)不守诚信、欠钱没还、受恩未报、得罪人没 有赔礼——没责任的表现。责任的范围:对家庭、对社会 、对国家、对自己。三个凡属:概括所有的责任。
通过这三个问题我们可以得出本文的第一个论点:应 尽的责任没有尽,便一直要过着痛苦的日子,即背责任是 人生最大的痛苦。
(一)整体感知 再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并思考下列问题: 1.这篇文章的论题是什么?
【交流点拨】最苦与最乐。
2.从文章标题可以看出,本文主要讲了三个问题,是哪三 个问题?
【交流点拨】 (1)人生什么事最苦? (2)什么事最快乐? (3)最苦与最乐之间有什么关系?
10/22
3.从这三个问题我们可以看出,本文可以分为几部分? 【交流点拨】 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3); 第二部分(4); 第三部分(5—6)。
13/22
2.细读第4段,思考下列问题: 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 【交流点拨】从第一句这个设问句“翻过来看,什么事最 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就可以 看出,人生最大的快乐就是完成了责任。这也就推出了本 文的第二个论点: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14/22
3.从议论文的角度看,文章的最后一部分往往是作者论述 自己重要观点的部分,细读第5-6段,思考下列问题: 作者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结论是什么?
小结:由前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两个分论点和 一个结论,即分论点一:背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分论 点二: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由此我们也明确了本文 的中心论点: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 最大的快乐。结论: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
16/22
(三)写法探究 1.通读全文,探讨本文的论证过程。(小组活动,找出每 部分的论据)
18/22
2.品味语言特点。
【交流点拨】(1)朗朗上口,比较流畅.作者没有堆砌过多华丽的词 藻,而是用比较轻松的语气娓娓道来,表现在语言上就是比较简洁。 如用“海阔天空,心安理得”形容尽责任之后的快乐。再看看这些句 子:“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这些句子及语气极具口语化, 让严肃的问题亲切化,易于接受。 (2)运用修辞,让人读来心情愉悦。本文主要用的修辞:设问:特 点主要是自问自答(第1段)。排比:最鲜明的符号就是分号,特点 是句式相同或相近(第2、3段)。反问: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 定的意思,以加重语气的一种修辞手法。反问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 反问句中。人们可以从反问句中领会到表达者的真意。反问也叫激问 、反诘、诘问(第6段)。运用修辞使文章条理清晰,问题鲜明,有 趣味性。
21/22
五、板书设计
分论点: 最苦——负责任(1--3)
分
最苦与最乐 分论点: 最乐——尽责任 (4)
结论:人生应尽责而不应避责 (5--6) 总
22/22
边际。( 海阔天空
)
( 5 ) 自 信 事 情 做 得 合 理 , 心 心里安很理坦得 然 。 (
)
(6)任务任繁重重道,远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
(
)
死而后已
(7)死了以后才停止。指奋斗到死为止。(
) 仁人志士
(8)有仁爱之心的人,品德高尚有志向有抱负的人。
(
)
6/22
3.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一字任甫,别 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 学者。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 、新法家代表人物。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 的宣传家。维新变法前,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 “公车上书”运动。戊戌变法失败后,与康有为一起流亡 日本,政治思想上逐渐走向保守,但是他是近代文学革命 运动的理论倡导者。他倡导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 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7/22
4.背景链接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清政府统治腐败,人民过着痛苦不堪 的生活。一个有良知的致力于中国改革的维新运动领袖, 希望唤起更多中国人的民族意识和责任感。
8/22
5. 回 顾 文 体 知 识 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理解文章内容,还 需掌握论题。
9/22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2/22
学习目标
1.学习作者凝重轻灵、简洁流畅的语言风格。 2.学习本文严密的论证方式,借以培养学生思维的辨证 性和严密性。 3.利用本文的教育价值,引导学生树立对社会、对他人 、对自己的责任感。
3/22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我经常听同学们抱怨:上学真苦啊!难道不上学就不苦吗 ?又有多少人因为上不了学而痛苦。人的一生中,每个人 都曾沐浴幸福和快乐,也会历经坎坷和挫折。快乐和痛苦 本来就是双胞胎。上帝是公平的,快乐与痛苦是相依相存 的。我们每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不同,认识也有不同。 那么究竟什么事情最痛苦、什么事情最快乐呢?今天,我 们一起来学习下梁启超先生的一篇文章《最苦与最乐》, 看看他是怎么认为的。
(二)深层探究 1.细读第1—3段,思考下列问题: (1)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 【交流点拨】(第1段)最大的痛苦是应尽的责任未尽。 (2)作者是如何提出人生最苦的事是责任未了的?
【交流点拨】(第2段)通过与贫穷、失意、死亡进行对 比,说明这些痛苦都有办法排除,而独有责任未了的苦像 千斤重担压在肩头,无处可逃,从而说明人生最大的痛苦 是责任未了。
杠(gàng)杠铃 译(yì)翻译
(lòu)露丑 缸(gāng)水缸 泽(zé)色泽
5/22
3.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
(1)莫过于。( 莫若 )
(2)证明出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 契约 )
(3) 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达观
)
(4) 形容大自然的广阔,也比喻想象或说话毫无拘束,漫无
19/22
(四)体验与反思
在本文中,作者提出把万事当责任来尽,便得苦中真乐, 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的观点。作为学生, 我们就应当把学习当作责任来尽,于尽责任中得乐趣。请 据此谈谈你对“学海无涯苦作舟”这一名言的看法?
【交流点拨】学习是为了让我们更睿智、更有益于国家和 社会。如果把学习当做一件责任,觉得它漫无边际,无法 完成,就会感觉像背了千斤重担,自然感觉痛苦万分;如 果把学习当作一个兴趣、一份责任来完成,每学到一点知 识就感觉有所进步,每完成一个阶段的学习,就感觉尽到 了一份责任,你就会感到快乐的,也会真正获益的。
20/22
四、拓展延伸
请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与“苦、乐”相关的词语、俗语、 谚语、名言警句。
【交流点拨】知足常乐、苦尽甘来、苦中作乐、先苦 后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 苦作舟…… 居里夫人说:“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 理想奋斗。”
罗曼·罗兰:最难忍受的痛苦,也许是想干一件事情 而又不去干。真正的快乐并非来自财富或荣誉,而是来自 于做了一些值得做的事情。
【交流点拨】作者认为:人因有责任而苦,尽大责得
大快乐,尽小责得小快乐。你想解脱痛苦,就要尽责,想
卸却责任将永远痛苦,快乐之权操在你手,苦中有乐,苦
乐循环,人间趣味。
引用名言: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任
重而道远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得出结论:要在尽责中寻找快乐。 人生当勇于尽责,
而不能逃避责任。
15/22
4/22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给加点字注音。
寨子( zhài )
q陡ià峭o (
( lòu)
yōu
简陋( qì )
y悠ín修葺((lù)露宿) 扛(ká晶ng莹)(扛着
) miè 竹篾
huǎng
)
恍惚
)驿(yì)驿路
露
17/22
(2)论证方法:①道理论证:引用了古语、俗语以及孔 子、孟子、曾子等名言论证 (第4、5、6段)。②举例论 证:举了圣贤豪杰、仁人志士等例子(第2、3段)。③对 比论证:最苦之事与最乐之事进行对比论证。 (3)论证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通常的写法:总论——分论——结论。 本文结构有所不同: 第一部分(1-3)分论:最苦。 第二部分(4)分论:最乐。 第三部分(5-6)结论:苦中有真乐。
【交流点拨】 (1)事实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最有说服力的论据。所谓 “事实胜于雄辩”就是这个道理。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例 、概括事实、统计数字、亲身经历等等。(2、3段) 道理论据:通过讲道理来说明一个问题,支持作者的观点 ,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它也可以是对问题的分析、解释说 明的过程。它包括经典性的著作和权威性的言论(如名人 名言等)、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等。(4、5、6 段)。
15* 最苦与最乐
1/22
精彩开篇词
人有两个心房,一个住着快乐,一个住着痛苦。当你快乐 的时候,不要笑得太大声,小心把旁边住着的痛苦吵醒。 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前贤哲人有过很多深刻的 思考,寻常百姓也有过不少精彩的论述。梁启超的这篇《 最苦与最乐》将人生苦乐与责任联系在一起,思想深刻, 见解不凡,既显示了儒家的进取精神,又体现了智者的达 观情怀,读来令人掩卷深思,实在是文中的精品,相信大 家学习此文,也必能获益匪浅。
12/22
(3)到底什么叫责任?它的范围有多大?作者是怎样层 层深入阐述的。 【交流点拨】
(第3段)不守诚信、欠钱没还、受恩未报、得罪人没 有赔礼——没责任的表现。责任的范围:对家庭、对社会 、对国家、对自己。三个凡属:概括所有的责任。
通过这三个问题我们可以得出本文的第一个论点:应 尽的责任没有尽,便一直要过着痛苦的日子,即背责任是 人生最大的痛苦。
(一)整体感知 再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并思考下列问题: 1.这篇文章的论题是什么?
【交流点拨】最苦与最乐。
2.从文章标题可以看出,本文主要讲了三个问题,是哪三 个问题?
【交流点拨】 (1)人生什么事最苦? (2)什么事最快乐? (3)最苦与最乐之间有什么关系?
10/22
3.从这三个问题我们可以看出,本文可以分为几部分? 【交流点拨】 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3); 第二部分(4); 第三部分(5—6)。
13/22
2.细读第4段,思考下列问题: 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 【交流点拨】从第一句这个设问句“翻过来看,什么事最 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就可以 看出,人生最大的快乐就是完成了责任。这也就推出了本 文的第二个论点: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14/22
3.从议论文的角度看,文章的最后一部分往往是作者论述 自己重要观点的部分,细读第5-6段,思考下列问题: 作者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结论是什么?
小结:由前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两个分论点和 一个结论,即分论点一:背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分论 点二: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由此我们也明确了本文 的中心论点: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 最大的快乐。结论: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
16/22
(三)写法探究 1.通读全文,探讨本文的论证过程。(小组活动,找出每 部分的论据)
18/22
2.品味语言特点。
【交流点拨】(1)朗朗上口,比较流畅.作者没有堆砌过多华丽的词 藻,而是用比较轻松的语气娓娓道来,表现在语言上就是比较简洁。 如用“海阔天空,心安理得”形容尽责任之后的快乐。再看看这些句 子:“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这些句子及语气极具口语化, 让严肃的问题亲切化,易于接受。 (2)运用修辞,让人读来心情愉悦。本文主要用的修辞:设问:特 点主要是自问自答(第1段)。排比:最鲜明的符号就是分号,特点 是句式相同或相近(第2、3段)。反问: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 定的意思,以加重语气的一种修辞手法。反问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 反问句中。人们可以从反问句中领会到表达者的真意。反问也叫激问 、反诘、诘问(第6段)。运用修辞使文章条理清晰,问题鲜明,有 趣味性。
21/22
五、板书设计
分论点: 最苦——负责任(1--3)
分
最苦与最乐 分论点: 最乐——尽责任 (4)
结论:人生应尽责而不应避责 (5--6) 总
22/22
边际。( 海阔天空
)
( 5 ) 自 信 事 情 做 得 合 理 , 心 心里安很理坦得 然 。 (
)
(6)任务任繁重重道,远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
(
)
死而后已
(7)死了以后才停止。指奋斗到死为止。(
) 仁人志士
(8)有仁爱之心的人,品德高尚有志向有抱负的人。
(
)
6/22
3.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一字任甫,别 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 学者。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 、新法家代表人物。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 的宣传家。维新变法前,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 “公车上书”运动。戊戌变法失败后,与康有为一起流亡 日本,政治思想上逐渐走向保守,但是他是近代文学革命 运动的理论倡导者。他倡导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 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7/22
4.背景链接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清政府统治腐败,人民过着痛苦不堪 的生活。一个有良知的致力于中国改革的维新运动领袖, 希望唤起更多中国人的民族意识和责任感。
8/22
5. 回 顾 文 体 知 识 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理解文章内容,还 需掌握论题。
9/22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2/22
学习目标
1.学习作者凝重轻灵、简洁流畅的语言风格。 2.学习本文严密的论证方式,借以培养学生思维的辨证 性和严密性。 3.利用本文的教育价值,引导学生树立对社会、对他人 、对自己的责任感。
3/22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我经常听同学们抱怨:上学真苦啊!难道不上学就不苦吗 ?又有多少人因为上不了学而痛苦。人的一生中,每个人 都曾沐浴幸福和快乐,也会历经坎坷和挫折。快乐和痛苦 本来就是双胞胎。上帝是公平的,快乐与痛苦是相依相存 的。我们每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不同,认识也有不同。 那么究竟什么事情最痛苦、什么事情最快乐呢?今天,我 们一起来学习下梁启超先生的一篇文章《最苦与最乐》, 看看他是怎么认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