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音乐之声》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音乐之声(节选)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音乐之声(节选)](https://img.taocdn.com/s3/m/371b0f5a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d3.png)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音乐之声(节选)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音乐之声》节选部分。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
(3)分析课文中的角色形象,了解其性格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运用角色扮演、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引导学生理解家庭亲情、友谊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 课文《音乐之声》节选部分的基本内容。
2. 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 角色形象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专业音乐术语的理解。
2. 课文情节的深入分析和推理。
四、教学准备:1. 课文《音乐之声》节选部分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音乐素材。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播放《音乐之声》主题曲,引导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魅力。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音乐之声》相关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音乐之声》节选部分,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课文中的专业音乐术语的含义。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深入理解角色形象的性格特点。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解答。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情节,理解家庭亲情、友谊的重要性。
5. 课堂练习:(1)学生进行课文朗读和背诵的练习。
(2)学生进行相关音乐作品的欣赏和分析。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7. 课后作业:(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2)学生选择一部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考虑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学生的参与度,以及是否达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语文:第16课《音乐之声》课件3(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语文:第16课《音乐之声》课件3(人教版九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845545576529647d26285239.png)
〈〈音乐之声〉〉这部影片获得了巨大 成功,得益于她音乐的艺术感染力,课
文在这方面是如何体现的?
玛丽亚的内心独白式的纵情歌唱,具 有浓郁的抒情风格;众嬷嬷对白式的、 带有夸张式的歌唱,则富有喜剧风格。 二者都体现了音乐故事片的特色。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课文对主人公是如何刻画的?表现 了她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课文运用人物的语言描写和动作、 表情描写,以及环境描写,并将正 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栩栩如 生的刻画了少女玛利亚热爱歌唱、 心灵美好、活泼自由、纯真快乐的 性格。
艺术特色
一、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刻 画人物形象。
二、生动的画面感。
勒曼
影视文学有哪些特征 ?
综合性最强,表现力最 佳,可视性最好。
音乐故事片有哪些特点?
以音乐为刻画人物性格的重 要表现形式和剧情发展的重 要表现手段,并将音乐与主 人公的生活和命运紧紧相连 。
注音
峥嵘 zhēngróng 涟漪liányī 嬷嬷 mómo 鳞次栉比zhì 顶礼膜拜mó
课文主要写了那两个场景的情况?
结构
音乐之声(节选)
勒曼
野外纵情歌唱(正面描写)
热爱 歌唱
玛利亚 心灵美好
活泼自由
修道院内的纷纷议论(侧面描写) 纯真快乐
第一场景是在萨尔茨堡的野外,写 玛丽亚的纵情歌唱,快乐游玩;第 二场景在修道院内,主要写众嬷嬷 对玛丽亚的议论。
文章开头的环境描写有何用意?
开头的环境描写,作为主人公出现 和活动的背景,与玛丽亚的纵情歌 唱相映衬,情景交融,有力地烘托 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音乐之声》教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音乐之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dbcec5f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d4.png)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音乐之声》教案教学目标:1. 知道《音乐之声》的故事背景及基本内容。
2. 了解音乐的力量和鼓舞人心的作用。
3. 学会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美妙。
4.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教学重点:1. 知道《音乐之声》的故事背景及基本内容。
2. 学会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美妙。
教学难点:1. 学会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美妙。
教学准备:1. 多媒体教具设备。
2. 《音乐之声》电影片段。
3. 讲解板书。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5分钟)1. 通过播放《音乐之声》的电影片段,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氛围,并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
Step 2 导入(5分钟)1. 教师介绍《音乐之声》的故事背景和基本内容,让学生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2. 学生根据故事背景和基本内容,猜测本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Step 3 学习和讨论(15分钟)1. 学生听读课文,并回答相关问题。
2. 学生分组讨论音乐对人的影响,以及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
3. 随机抽取几个小组进行发言,让学生相互交流。
Step 4 音乐欣赏(15分钟)1. 教师放给学生播放一些不同类型的音乐,让学生进行欣赏。
2. 学生对欣赏的音乐进行简单的描述,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Step 5 小结和拓展(10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总结音乐的力量和鼓舞人心的作用。
2. 引导学生思考,音乐对他们的生活有何影响,可以在生活中如何享受音乐的美妙。
Step 6 提问和反思(5分钟)1. 教师提问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什么疑惑或不理解的地方。
2. 学生思考回答,并讲解板书。
Step 7 作业布置(5分钟)1. 预习下一课的内容。
2. 收集自己喜欢的音乐,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板书设计:《音乐之声》教案教学目标:1. 知道《音乐之声》的故事背景及基本内容。
2. 了解音乐的力量和鼓舞人心的作用。
3. 学会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美妙。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音乐之声》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音乐之声》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140f620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cc.png)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音乐之声》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一、知识点拨与学法引导(一)整体感知《音乐之声》是一部经典的音乐故事片,取材于1938年发生在奥地利的一个真实故事:萨尔茨堡有个冯·特拉普上校,他和他的七个孩子以及原先是家庭教师的妻子,在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之后,组成家庭合唱团,到处演唱奥地利民歌和爱国歌曲。
这部影片自1963年开始拍摄,先由威廉·惠勒执导,后改由制片人罗伯特·怀斯执导。
影片上映后,获奥斯卡金像奖的五项大奖,是美国电影史上票房最多的影片之一。
其中的歌曲《铃儿响丁当》尤其为人们所喜爱,在世界广泛流传。
课文节选的是剧本的开头部分,主要借众嬷嬷之口表现女主人公活泼可爱、热爱歌唱的天性,其中玛丽亚的纵情歌唱和众嬷嬷对白式的、带有夸张的歌唱,表现了音乐故事片的特色。
(二)学法引导1、阅读本文,首先是理解玛利亚的形象特点,以及课文是怎样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来刻画这个形象的。
2、课外观看《音乐之声》的音像资料,了解影片的故事内容,结合揣摩课文的语言,感受人物唱词所体现的音乐故事片的特色,体会影视剧本的特点。
(三)审美鉴赏心灵的震颤。
问世于五十年前的《音乐之声》,是一部反映奥地利人民反抗纳粹德国统治的影片。
电影《音乐之声》由同名音乐剧改编,在1965年推出时,曾造成了万人空巷的鼎盛卖座场面,并一举荣获第3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音乐剧、最佳音响、最佳剪辑五项大奖,在好莱坞影坛的历史长河中写下了光辉夺目的一页。
而由音乐剧大师罗杰斯和汉默斯坦制作的《音乐之声》电影原声带,更是驻留在排行榜上长达233周之久!剧中的歌曲,如热情真挚的《音乐之声》、轻松诙谐的《孤独的牧羊人》、深情无限的《雪绒花》、欢乐有趣的《哆来咪》,以及可爱的孩子们在比赛和客厅里演唱的《晚安,再见!》等等,由于它们都是人们心灵深处渴望和平,反对战争的美好愿望,因而深深地打动着世界各地的人们,并被广为传唱。
人教版九下语文第16课《音乐之声(节选)》ppt课件)
![人教版九下语文第16课《音乐之声(节选)》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83711df4afe04a1b071deaa.png)
☆课堂提高☆
做的怎样?
2.母亲的白发,让“我”“感到心痛”。文中叙述了哪两件让 “我”心痛的事?
☆课堂提高☆ 找到窍门了吗?
响收成,孩子上学没有学费。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你知道吗?
☆课堂提高☆
3.分析选文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3分) 父亲站在树下,竹竿伸到枝头,慢慢地,轻轻地把积雪一点一 点敲下来……
☆课堂提高☆
你知道吗?
【答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敲雪时动作的小心翼翼,表现
了父亲对这些树的细心与重视(生怕不小心敲断树枝,影响收
办法,大家只好日夜在田边守着。母亲告诉我,父亲被姐姐接去了,小弟住
校,星期天才回,她已经在田边守了三个昼夜了。
⑤母亲和我说话,手里还在敲盆,沿着田埂蹒跚而行。我跟在她后面,心一辈子,难道不该享一
☆课堂提高☆
灵活运用哟
享福么?我知道,我是劝不动母亲的,她离不开她的田野。平时我们劝她,她都
☆课堂提高☆
你知道吗?
(17)父亲叹了口气,拉过我,给我擦了一把眼泪,说:“拣
起来吧,我吃一个!”
(18)我看见父亲咬了一口桃,父亲的眼泪也一下子流了出来。
(原文有删节)
你知道吗?
☆课堂提高☆
1.请分析选文中“父亲”的性格特点。(3分)
☆课堂提高☆
你知道吗?
【答案】关爱子女,重视教育,坚韧,吃苦耐劳。(答出三点
角上放着盏马灯,灯火如豆。田里是平整的秧圃,依稀可见撒下的稻种已经
抽出嫩芽。母亲身上披了件破棉袄,手里不停地敲击着。我叫了声母亲,母
亲见是我,停了下来,脸上溢着慈祥的微笑。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
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母亲一见,立刻又敲起来,那黑乎乎的便逃散而去。
九年级下册语文《音乐之声》教案
![九年级下册语文《音乐之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24238bf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5f.png)
九年级下册语文《音乐之声》教案一、教学背景《音乐之声》是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散文,是一篇有关作者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的文章。
本篇教案基于九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阅读能力,旨在让学生感受音乐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通过音乐的练习和欣赏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
二、教学目标1.了解音乐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体现和意义。
2.能够简要分析文章中表达的作者对音乐的感悟和体验。
3.能够通过欣赏音乐并谈论自己的体验来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
4.能够通过练习音乐并表达自己的感悟来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音频设备并下载《音乐之声》篇目的朗读片段。
2.教师准备一些有代表性的音乐曲目片段视频或音频。
步骤一:导入1.教师以朗读或者视频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
2.通过提问学生,了解学生对音乐的认知和体验,引导学生进入文章的阅读和分析。
步骤二:阅读教材1.教师引导学生仔细阅读《音乐之声》这篇散文,并进行简要分析讨论。
2.学生通过朗读、分析词句和段落来初步认识作者对音乐的热爱和理解。
3.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理解和反应进行指导和补充。
步骤三:音乐欣赏1.教师播放一些有代表性的音乐片段,并组织学生听音乐、感知音乐。
2.学生通过欣赏音乐,感受到音乐的美和表现力,通过对音乐的描述和感受来提高自己的思维和语文表达能力。
3.教师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音乐的喜好和感悟,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步骤四:音乐练习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音乐练习,如唱歌、编曲等。
2.学生通过练习音乐,感受到对于音乐的掌握和理解能力的提高,同时也能通过表达来提高自己的语文表达能力。
3.教师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悟和体验,共同分享音乐的美和快乐。
步骤五:总结1.教师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回顾这节课的内容和收获。
2.学生通过回答问题,来认识自己对音乐的认知和体验的提高,同时也可以提出自己对于音乐的问题和疑虑。
3.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让学生体验到音乐对于他们自身心灵的疗愈作用和提高心智才干的作用。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16音乐之声(节选)》word教案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16音乐之声(节选)》word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6c66bfeb0717fd5360cdc9d.png)
音乐之声
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揣摩语言,发挥联想和想象,感受课文的画面感以及其中人物唱词
国剧作家
1.
课文是怎样将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来塑造人物形象的?㈠本节小结。
阅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利亚很招人喜欢,就是有时候……有点怪。
、概括说说,在众人眼里,玛利亚是一个怎样的人?
、从描写的角度看,节选文字是对玛利亚的什么描写?这样写有怎样的表。
人教版九年级下语文 《音乐之声》教案1
![人教版九年级下语文 《音乐之声》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252ebb697fd5360cba1adba2.png)
16 音乐之声(节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词语,掌握“峥嵘、嬷嬷”等词的读音,理解“鳞次栉比、顶礼膜拜”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影视剧本的特点,了解《音乐之声》的剧情。
过程与方法1.把握主要人物形象玛丽亚的性格特点,感受其形象美。
2.结合影视剧本的特点,赏析其画面美,培养学生阅读影视剧本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教学重点揣摩文中的两个场景,感知主要人物形象玛丽亚,体会课文是如何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刻画玛丽亚的形象的。
教学难点揣摩语言,发挥联想和想象,感受课文的画面感以及其中人物唱词所体现的音乐故事片的底色。
教学方法1.朗读品味赏析法2.讨论法3.点评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戏剧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戏曲、影视剧等。
今天我们一起欣赏大型的音乐故事片《音乐之声》。
(多媒体出示课文标题)二、资料助读影视剧本的特点电影文学剧本专供拍摄影片而创作的剧本,是电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称电影文学。
电影文学剧本跟小说、戏剧一样需要塑造人物、交代情节,其容量也像戏剧一样受到时间的限制(摄制完成的电影一般放映两小时左右)。
但电影文学剧本又不同于小说和戏剧。
戏剧中人物对白繁多,侧重于听觉表现;“电影语言”则是连续不断的银幕画面,侧重于视觉表现,不以人物对话为主。
在电影中,人物性格的刻画,场景背景的交代.情节的发展,一切都须化为画面和动作,很少以叙述人的“画外音”(或字幕)表述。
电影文学剧本的结构也有别于小说和戏剧,是以“镜头”为单位,用“蒙太奇”手法按情节的发展以及观众的注意力和关心的程序,有节奏地、合乎逻辑地衔接成整体。
实际拍摄用的脚本大多由导演根据原剧本按拍摄要求改写,称为“分镜头剧本”。
三、明确学习目标1.多媒体播放《音乐之声》音像资料片断,学生体会影视剧本的特点。
《音乐之声》(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音乐之声》(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98706e8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99.png)
《音乐之声》(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音乐之声》(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引言音乐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之一,没有任何一种艺术形式能像音乐一样深入人心。
许多音乐作品都包含了丰富的艺术内涵和独具匠心的音乐技巧,而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如何讲清楚这些内涵和技巧,让学生尽情领会和欣赏,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以九年级必修的《音乐之声》(人教版)为例,探讨音乐教学的设计和思路。
一、教学目标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音乐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对音乐有了一定的兴趣。
本课程旨在通过对《音乐之声》的教学,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音乐能力。
主要的教学目标包括:1. 让学生了解音乐是什么,掌握常用乐器和音乐符号的表达方法,学习音符和节奏的基础知识。
2. 让学生认识不同种类的音乐,探究它们的风格与特点,鉴别不同的音乐元素和音乐技巧。
3. 培养学生的音乐感悟能力,引导学生欣赏高雅音乐,了解优秀的音乐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4.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通过合唱、合奏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音乐的魅力,提高团队协作和表演回馈能力。
二、教学内容《音乐之声》是一个非常经典的音乐作品,地位和影响力都非常重要。
本教学设计主要涵盖以下内容:1. 乐器与符号:让学生了解常用乐器和音乐符号,掌握音符和节奏的基础知识。
2. 音乐风格与类型:通过介绍不同的音乐风格和类型,比如古典音乐、爵士乐、流行音乐等,让学生了解它们的特点和魅力。
3. 音乐元素与技巧:通过分析《音乐之声》这首经典曲目,引导学生了解音乐元素如旋律、和声、节奏、音质等,以及音乐技巧如重复、对比、变奏等的运用方法。
4. 音乐作品的历史和文化:通过了解音乐作品的背景和历史,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音乐的文化内涵和社会背景。
比如说,学生可以了解到这首《音乐之声》的背景是二战前的奥地利,当时国家的政治和文化环境对音乐和艺术有着深远的影响。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音乐之声》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音乐之声》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7e1dc725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51.png)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6课《音乐之声》知识点梳理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峥嵘zhēng róng 山麓lù鳞次栉zhì比
涟漪lián yī嬷嬷mómo
弥撒mísa 远眺tiào
2.解释下面词语。
(1)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一个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等密集。
(2)顶礼膜拜:这里形容十分虔诚地行礼。
(3)通宵达旦:从天黑到天亮,整夜。
(4)老成持重:经历多,做事谨慎稳重。
(5)固执己见:坚持己见,不肯改变。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巍峨峥嵘的阿尔卑斯山,挺拔的松树漫山遍野,云雀声声啼唱。
高山的山崩上尚未化尽的残雪魔魔点点,山风阵阵呼啸。
2.群山洋溢着音乐之声,群山唱着古老的歌儿,群山把音乐之声充满我心房。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音乐之声》的作者是勒曼,是美国剧作家。
2.电影文学剧本是专供拍摄影片而创作的剧本,是电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称电影文学。
跟小说、戏剧一样需要塑造人物、交代情节,其容量也像戏剧一样受时间的限制。
但又不同于小说和戏剧。
戏剧中人物对白繁多,侧重于听觉表现;“电影语言”则是连续不断的银幕画面,侧重于视觉表现,不以人物对话为主。
3.电影文学剧本的结构是以镜头为单位,用蒙太奇手法按情飞的发展以及观众的注意力和关心的程序,有节奏地、合乎逻辑地衔接成整体。
九年级语文下册《音乐之声》课文原文及赏析
![九年级语文下册《音乐之声》课文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e8c69326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b3.png)
九年级语文下册《音乐之声》课文原文及赏析
课文原文:
玛丽亚在院子里独自唱歌跳舞,模仿鸟叫,还跑了很远到森林里去体验大自然的美妙。
她对这些事物的热爱和专注深深地打动了上校一家。
赏析:
《音乐之声》是著名的音乐剧,也是一部温馨感人的家庭电影。
这段课文描述了玛丽亚在院子里的自然表现,展现了她纯真、热情、充满活力的性格。
通过她的行为,我们可以看到她对大自然的敏锐感知和对音乐的热爱,这种情感也深深感染了上校一家。
同时,这也反映出玛丽亚的教育观念,即鼓励孩子们亲近自然,感受生活的美好。
这段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塑造,充满了音乐、舞蹈和自然的元素,使得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玛丽亚的形象也被描绘得十分生动,让读者对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整段课文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同时也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在描写手法上,这段课文运用了生动的叙述和描绘,让读者感受到了玛丽亚的活力和自然的美好。
同时,通过上校一家的反应,也展现了玛丽亚的影响力和教育观念。
整段课文语言流畅、生动,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综上所述,这段课文通过生动的情节和人物塑造,展现了《音乐之声》中玛丽亚纯真、热情、充满活力的性格和教育观念。
同时,也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九年级语文下册新人教版第16课_《音乐之声》ppt课件(精选)
![九年级语文下册新人教版第16课_《音乐之声》ppt课件(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4909ee1accbff121dd3683e8.png)
《音乐之声》是电影史上一部经典音乐故事片。
玛丽亚与上校结婚,全家组成了家庭合唱 团。在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之后,德国军方胁 迫上校接受任命,为他们服务。上校一家在音 乐会上演唱歌曲,表达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并 激起全场人们的爱国之情。在音乐会尚未散场 之际,全家摆脱了监视,开车驶往国外,逃离 了德国军方的魔爪。
音乐之声
九年级语文下册
电 影 《 音 乐 之 声 》
电
影
《 音 乐 之 声 》
《 雪 绒 花 》
《音乐之声》是电影史上一部经典音乐故事片。
其剧情梗概是:在奥地利的萨尔茨堡,喜 爱歌唱的姑娘玛丽亚,由修道院院长派去给海 军上校冯·特拉普的七个孩子当家庭教师。特拉 普上校失去了妻子,他像统领军队一样严格死 板地管理孩子们,使孩子们感受不到家庭的温 暖。玛丽亚来了以后,给孩子带来温暖,带来 欢乐,带来歌声,受到孩子们的爱戴,也改变 了上校的沉闷心境。
遍自己写的笔记,既可以起到复习的作用,又可以检查笔记中的遗漏和错误。遗漏之处要补全,错别字要纠正,过于潦草的字要写清楚。同时,将自己 对讲课内容的理解、自己的收获和感想,用自己的话写在笔记本的空白处。这样,可以使笔记变的更加完整、充实。 • 三、课后“静思2分钟”大有学问 • 我们还要注意课后的及时思考。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在心中快速把刚才上课时刚讲过的一些关键思路理一遍,把老师讲解的题目从题意到解答整个过 程详细审视一遍,这样,不仅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轻而易举地掌握一些关键的解题技巧。所以,2分钟的课后静思等于同一学科知识的 课后复习30分钟。
课文节选的是剧本的开头部分。
注音并解释
峥嵘( zhēng )rón涟g 漪( ) lián yī
伫( zh)ù立
鳞次栉( )比 zhì
九年级下册语文《音乐之声》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下册语文《音乐之声》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c6ffb8d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35.png)
4.分析课文中的音乐元素,如节奏、韵律、曲调等,培养音乐鉴赏能力。
5.能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创意性的音乐创作,提高创新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
1.观看电影片段,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感受故事情节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运用至少两种修辞手法,体现音乐对情感的影响。
2.选取一首你喜欢的歌曲,运用所学的音乐知识,分析歌曲的节奏、韵律、曲调等特点,并尝试创作一段与之相匹配的歌词。
-要求:歌词内容积极向上,与歌曲风格相符,体现音乐与情感的融合。
3.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以“音乐的力量”为主题,进行创意写作,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
1.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2.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培养创新能力。
3.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升他们的表达和展示能力。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以下要点:
1.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以及音乐与情感的关联。
2.课文中的音乐元素和修辞手法,以及如何运用到写作中。
九年级下册语文《音乐之声》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音乐之声》是九年级下册语文的一篇重要课文,它以音乐为载体,传递了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以下知识与技能:
1.了解《音乐之声》电影的背景、故事情节及主要角色,理解音乐在电影中的重要作用。
2.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提高词汇积累和语言表达能力。
2.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音乐之声(节选)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音乐之声(节选)](https://img.taocdn.com/s3/m/55308c33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da.png)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音乐之声(节选)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音乐之声》的节选内容。
(2)分析并理解文章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合作讨论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中的音乐描写,感受音乐在故事中的作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情和欣赏能力。
(2)引导学生认识音乐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弘扬音乐的魅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音乐之声》的节选内容。
(2)分析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1)理解音乐在故事中的作用和意义。
(2)欣赏文学作品中的音乐描写。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音乐之声》主题曲,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丽。
(2)简介课文《音乐之声》的作者和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合作讨论,分析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音乐描写,引导学生欣赏音乐的魅力。
(2)分析音乐在故事中的作用和意义。
4. 课堂练习(1)学生朗读课文,重点关注音乐描写的部分。
(2)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音乐,并简要阐述原因。
5. 总结拓展(1)总结课文中的音乐描写和音乐在故事中的作用。
(2)引导学生思考音乐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提出自己的观点。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音乐之声》的节选内容。
2. 写一篇短文,阐述自己喜欢的音乐及其原因。
3. 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五、教学反思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程度。
2. 学生对音乐描写的欣赏能力和对音乐在故事中作用的认知。
3.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和朗读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的质量,包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音乐描写的欣赏。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音乐之声》课件 (共23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音乐之声》课件 (共2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3f86e38af45b307e87197ac.png)
格的方法。
整体感知
作者简介
勒曼,美籍德国女高音歌唱家,剧 作家。就学于柏林,师从著名女高音歌 唱家 M.马林格。1909年在汉堡歌剧院
首次登台扮演《魔笛》中的第三男童。
1910年,在尼古拉的《温莎的风流娘儿
们》中扮演埃恩肯。
整体感知
影片简介
根据音乐剧改编而成的电影《音乐之声》摄制 于1965年,它取材于1938年发生在奥地利的一个真 实的故事,获得了1965年第3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 最佳导演奖、最佳音响奖、最佳改编音乐奖和最佳
整体感知
自主探究
1.文章开头的环境描写有何用意?
开头的环境描写,作为主人公出现和活动的背
景,与玛丽亚的纵情歌唱相映衬,情景交融,有
力地烘托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整体感知
2.歌词 《音乐之声》表现了主人公的什么品格?
不仅表现了她对音乐的热爱和天赋,而且展 现了她丰富的情感、美好的心灵,内在的揭示了
她活泼自由的天性。
带给世界快乐和活力。
研读课文
艺术手法
课文运用人物的语言描写和动作、表情描写, 以及环境描写,并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栩栩如生的刻画了少女玛利亚热爱歌唱、心灵美
好、活泼自由、纯真快乐的性格。
课文小结
影片中的故事发生在阿尔卑斯山山麓,那里的湖光山 色令人迷醉;而素有“音乐之乡”之称的萨尔茨堡是音 乐大师莫扎特的故乡,浓郁的音乐氛围使这一片优美的
整体感知
基础字词
鳞次栉比( zhì ) 山麓( lù ) 嬷嬷( mó mo ) zhēng róng) 峥嵘( 伫立( zhù 按捺( nà ) 涟漪( lián yī ) )
众说纷纭( yún )
忏悔( chàn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音乐之声》课文原文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音乐之声》课文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ec3e456f04a1b0717ed5dd66.png)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音乐之声》课文原文巍峨峥嵘的阿尔卑斯山,挺拔的松树漫山遍野,云雀声声啼唱。
高高的山巅上尚未化尽的残雪斑斑点点,山风阵阵呼啸。
乐声在旷野中荡漾响。
钟声嘹亮。
山麓下。
峰环水抱的萨尔茨堡,高高低低的房屋鳞次栉比,庄严肃穆的修道院座落在绿树浓阴中。
山上。
流连忘返的玛丽亚在山坡草地上远眺群山,她轻盈地跳跃、旋转,一会儿穿过小树林,一会儿又奔到小溪旁,俯身拾起一块石子丢入溪水中,溪水激起了涟漪。
她又向前走去,一面放声歌唱《音乐之声》:群山洋溢着音乐之声,群山唱着古老的歌儿,群山把音乐之声充满我心房。
我的心要把听到的歌儿欢唱。
我的心想要像鸟儿从湖上飞回森林,它的翅膀不停地扑腾;我的心想要像小天使随风飘出教堂,深深地叹息;像在石头上翻滚的溪水一样欢笑;像初试歌喉的云雀通宵达旦地啼唱。
每当我的心感到寂寞,我要到山里去,我又会听到过去听到过的歌儿,我的心又会充满音乐之声,我又会放声歌唱。
玛丽亚伫立良久,隐隐听到修道院传来的钟声,她陷入遐思。
忽然,她猛省过来,用手一拍自己的额头,急忙拔腿就跑,没跑上几步,又转身奔回捡起地上的外衣,发出一声惊呼:“哦!”急速地跑下山来。
古老的修道院优雅、肃穆,从院里传来阵阵唱圣诗的和谐女声。
修道院内。
修女们从各处走来,端庄严肃的修道院院长、大嬷嬷贝尔塔和玛格丽塔三人正容款步走入经堂,一起虔诚地做日常功课。
钟声响起,院长顶礼膜拜,众修女齐声唱起《哈利路亚》。
院场上。
贝尔尼斯嬷嬷急匆匆走来,对院长说:“院长嬷嬷。
”院长:“贝尔尼斯嬷嬷。
”贝尔尼斯不无抱怨地说:“哪儿都找不着她。
”院长问:“玛丽亚?”贝尔尼斯:“她又跑到外头去了。
”大嬷嬷贝尔塔生气地:“也许……应该在她脖子上拴个铃铛。
”玛格丽塔大嬷嬷对贝尔尼斯说:“牲口棚去过吗?你知道她最喜欢牲口了。
”贝尔尼斯:“我到处找遍了,想得到的地方都去了。
”院长:“贝尔尼斯嬷嬷,别忘了这是玛丽亚,就应该到想不到的地方去找找。
”院长和两位大嬷嬷边走边接着谈论这件事。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6《音乐之声》教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6《音乐之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08d251d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f5.png)
第四单元16:《音乐之声》学习目标:1.把握人物形象和特点2.学习表现人物性格的方式和技术3.学习欣赏电影并加以评论。
依据新课标第四学段目标与内容有关阅读的方面制定教学重点为:学习欣赏依据学生的学情制定本课的教学难点为:评论电影。
学情分析:学生喜爱音乐,但关于电影艺术的欣赏水平有限。
讲课时数:1课时学习进程:一、导入音乐,是人类发自内心世界和灵魂深处的艺术结晶,是人类情感最美好的表达方式之一。
喜爱音乐的人是欢乐的,有音乐相伴的人一辈子是幸福的。
今天课文中将与咱们见面的确实是一个与音乐缔结了生命联盟的姑娘。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默读课文,向大伙儿描述你心中的玛丽亚形象。
播放电影《音乐之声》的开头部份,和你心中的形象做一个对照,说说女主角的扮演者是不是正是你心目中的玛丽亚的形象,她是不是专门好地表现了那个人物。
课文为咱们呈现的是一个本性活泼率直的姑娘,她在音乐里浸着,在欢乐里浸着,在大自然中找到了最舒适的心灵栖息所;她拒绝同意条框规章对自己本性的修改,她在不经意间嘲讽了所有的压抑与限制;她是那么善良,毫无心机,她是那么个性鲜明,让人头疼更引人喜爱……应鼓舞学生对人物进行个性化的、独出胸臆的明白得。
文本为咱们的多元解读提供了更自由的空间。
而电影在令人物形象呈现更为具体生动的面貌的同时,也终止了咱们在头脑中构思人物的进程。
先给学生充沛的余地去构思,然后谈谈自己心目中的主人公形象,再与电影中的形象加以对照,在吻合与不吻合的讨论中,人物形象会在学生的头脑中慢慢鲜明和立体起来。
三、探讨性阅读1.课文中的修女们用什么来比喻玛丽亚?你以为如此的比喻适当吗?什么缘故?你也试着用一两个比喻去形容一下玛丽亚。
修道院院长把玛丽亚比作“洁白的月光”和“天上的云彩”,真是抓住了她的神韵之所在!学生必然有更多新颖新颖充满妙趣的比喻,尽情去欣赏和称赞他们吧,因为小孩是与诗最接近的人。
若是有的学生感到困难,能够点拨他从扣住人物的性格特点入手,或强调她的灵动不羁,或强调她的能歌善舞,或强调她的不拘末节,或强调她的仁慈可爱──重在体会和表现本体与喻体之间的神似意会。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音乐之声》PPT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音乐之声》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10b9cae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6a.png)
按捺:抑制。
窥视:暗中察看。 老成持重:阅历多,办理稳中。 不动声色:不说话,不流露感情。形容态度镇静。 固执己见:坚持自己的见解,不肯改变。 忍俊不禁:忍不住笑。 众说纷纭:各种说法又多又杂,很不一致。
分角色朗读课文
文中共有8个人物,包括旁白有9位同学朗读:
旁白
玛利亚
院长
贝尔塔
玛格丽塔 贝尔尼斯 卡塔林
我的心想要像小天使随风飘出教堂。 ……
夸张 像初试歌喉的云雀通宵达旦地啼唱。
《音乐之声》这首歌暗含了玛利亚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她对故乡、大自然、音乐的无比热爱之情。
阅读对话和唱词至“众修女唱:叫人拿玛利亚 怎么办?”,回答下列问题。
读完以后,你认为玛利亚具有怎样的形象? 天性活泼,热爱歌唱;不守常规,无拘无束;纯 真欢快,自由自在;自己快乐,也让别人快乐; 十分可爱,又让人头痛。总之就是:招人喜欢, 却又不适合做修女。 回答课后练习第二题:修道院院长把玛利亚比作
阅读第一个场景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剧本开头是怎样描写阿尔卑斯山的风光的?
这样写起什么作用?
答:全方位由远而近,由高而低地描写。这 一环境描写富有诗情画意,与玛利亚的歌唱 相映衬,情景交融,烘托出玛利亚的自由快乐。
2.“流连往返”是什么意思?表明了什么?
答:留恋得忘记返回。表现了主人公对大自然 的无比热爱。
吧!
合成练习: 唱歌
舞蹈
配器
欣 赏
点 评
表 演
体验了
深情无限的《雪绒花》
感受了
欢乐有趣的《哆来咪》
欣赏了
小
幽默风趣的《孤独的牧羊人》
结
学习二声部演唱应注意:
1、 唱准各自声部的旋律. 2、 各声部注意相互配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完全问后,你认为课文是怎样体现音乐故事 片的特色的?
答:课文中玛利亚的内心独白式的纵情歌唱, 具有浓郁的抒情风格;众麽麽对白式的、带有 比喻、夸张的歌唱,则具有喜剧风格,这二者 都体现了《音乐之声》的音乐故事片的特色。
给生词注音
鳞次栉比(zhì) 伫立(zhù) 山麓(lù)
众说纷纭(yún)嬷嬷(mó mo) 按捺(nà)
峥嵘(zhēng róng)
涟漪( lián yī )
忏悔(chàn) 虔诚(qián) 远眺(tiào)
解释词语
流连忘返: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去。
通宵达旦:从天黑到天亮。
遐思:悠远的思索或想象。
背景概要
《音乐之声》讲的是发生在1938年,奥地利的一 个真实的故事:萨尔茨堡地方有个冯·特拉普上 校,他和他的七个孩子以及原先是家庭教师的妻 子,在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以后,组成了家庭合 唱团,到处演唱奥地利的民歌和爱国歌曲。这部 影片成为最经典的音乐片之一。广为流传的经典 音乐有:《音乐之声》《孤独的牧羊女》《雪绒 花》《多来咪》《晚安,再见 》等。
旁白
玛利亚
院长
贝尔塔
玛格丽塔 贝尔尼斯 卡塔林
阿格塔
索非亚
提问:《音乐之声》是一部什么样的影片? 答:是世界电影史上一部经典音乐故事片
提问:课文可分为几个场景?每个场景 写什么?
全文共有两个场景,分别是: 第一场景:(开头至“急速地跑下山来”)在
萨尔茨堡的野外,玛利亚忘情于山 上的风光,纵情歌唱。
第二场景:(“古老的修道院”至结尾)在修 道院内,写众嬷嬷对玛利亚的议论 。
阅读第一个场景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剧本开头是怎样描写阿尔卑斯山的风光的?
这样写起什么作用?
答:全方位由远而近,由高而低地描写。这 一环境描写富有诗情画意,与玛利亚的歌唱 相映衬,情景交融,烘托出玛利亚的自由快乐。
2.“流连往返”是什么意思?表明了什么?
“皎洁的月光”“天上的云彩”,你认为这样的比喻恰
当吗?为什么? 恰当。院长唱词的意思是说拿玛利亚毫无办法,这 正如人们无法抓住“天上的云彩”和“皎洁的月光”。修 道院院长把玛利亚比做这两件事物,生动而形象地 表现了玛利亚自由活泼的性格和众嬷嬷对玛利亚的 由衷喜爱而又无所适从。
…… 玛利亚像一阵风似的跑进院子,她把衣服往地上一扔, 腾出两只手来,飞快地按两下抽水机的手柄,又用双手 赶紧接住水管里流出来的水,胡乱地往脸上抹了一把, 三步并作两步冲到院长的面前。
答:留恋得忘记返回。表现了主人公对大自然 的无比热爱。
3.玛利亚放声歌唱《音乐之声》表现了什么?
答:表现了她对音乐的热爱和天赋,展示了她 丰富的情感、美好的心灵,揭示了她自由活泼
的天性。
4.这个场景的最后一句“忽然…跑下山来”运用了 怎样的描写方法?表现了玛利亚怎样的性格?
答:动作描写。活泼自由。
概括一下玛利亚的个性特点。
答:天真活泼,热爱自由,不守常规,无拘 无束,大胆而富有活力,可爱而又让人头疼。
4.通过众人之口来表现玛利亚这个人物的形象, 这种方法叫什么?这样写的好处是是?
答:侧面描写。能更全面、更完整地塑造人物 形象,使玛利亚这个形象真实地、丰满地展现
在人们面前。
5.从选文中选择一个人,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她 的性格特点
阅读对话和唱词至“众修女唱:叫人拿玛利亚 怎么办?”,回答下列问题。
读完以后,你认为玛利亚具有怎样的形象? 天性活泼,热爱歌唱;不守常规,无拘无束;纯 真欢快,自由自在;自己快乐,也让别人快乐; 十分可爱,又让人头痛。总之就是:招人喜欢, 却又不适合做修女。 回答课后练习第二题:修道院院长把玛利亚比作
很好地体现了音乐故事片的特色
达标练习
《音乐之声》是历史上一部经典的 (音乐故事片 )。在本文中,塑造 的主人公是(玛利亚 )。
课文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少女玛利亚 (热爱歌唱 )、(心灵美好)、( )活、泼(自由 )纯地真性快格乐。
从玛利亚的歌声中,你听出了人物 怎样的内心世界?
热爱自然、热爱歌唱、活泼自由。
肃穆:严肃安静。
款步:缓慢地步行。 虔诚:恭敬而有诚意。
按捺:抑制。
窥视:暗中察看。 老成持重:阅历多,办理稳中。 不动声色:不说话,不流露感情。形容态度镇静。 固执己见:坚持自己的见解,不肯改变。 忍俊不禁:忍不住笑。 众说纷纭:各种说法又多又杂,很不一致。
分角色朗读课文
文中共有8个人物,包括旁白有9位同学朗读:
《音乐之声》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生动有趣的课程,搭配各个互动环节助理您教学成功
感谢所有辛勤付出的人民教师
目标和重点
理解文中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刻画玛利 亚形象的方法。 品味课外中的环境描写、人物语言描写和动 作、表情描写。 发挥联想和想象,感受课文的画面感,以及 其中人物唱词所体现的音乐故事片的特色。 结合有关的背景知识,深刻理解作品的思想 内容。 分角色朗读课文。*最好能够表演出来。
富有个性的行动描写,突出了玛利 亚不守常规,无拘无束的特点。
……
用反问句式,再次强调了
表情各异的修女们: 众人对玛利亚毫无办法。
叫人怎么能够抓住皎洁的月光?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成 功地塑造了人物形象。
玛利亚在萨尔茨堡郊外纵情歌唱,快乐游玩→正 面描写。 修道院内,众人对玛利亚七嘴八舌地议论→侧面 描写。 玛利亚风风火火地闯进修道院→正面描写
阅读第二个场景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容,回答下列问题
1.用“不动声色”来形容院长,突出她性格中的 什么特点?
答:老成持重,城府很深 2.你是如何理解“反正我看黑羊身上的毛也一样
暖和”这句话的言外之意的? 答:言外之意是说玛利亚做修女也未尝不可,
一样合适。 3.众人对玛利亚的评说虽褒贬不一,但我们依然 能够看出她是一个个性鲜明的人。用自己的话
读《音乐之声》的歌词,回答下面的问题: 试找出这段话用到的所有的修辞手法。
排比 前三句和后三句。 比喻 我的心想要像鸟儿从湖上飞回森林。
我的心想要像小天使随风飘出教堂。 ……
夸张 像初试歌喉的云雀通宵达旦地啼唱。
《音乐之声》这首歌暗含了玛利亚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她对故乡、大自然、音乐的无比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