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输血技术标准操作流程精选文档

合集下载

临床输血技术流程图2

临床输血技术流程图2

临床输血技术流程图
一、受血者血样采集
操作流程要点说明
二、接收血液
四、输血注意事项
1、取回的血液应尽快输用,不得自行贮血。

输血前将血液轻轻摇匀,避免剧烈震荡。

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2、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

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液输完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

3、输血过程中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护静脉通路;
2)立即通知值班的本院医师和血库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4、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护静脉通路,及时汇报上级医师,在积极配合治疗抢救的同时,
1)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记录;
2)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

3)遵医嘱抽取患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
4)遵医嘱抽取患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进行进一步鉴定;
5)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菌种检测;
6)遵医嘱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
7)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遵医嘱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临床输血操作规程完整

临床输血操作规程完整

临床输血操作规程完整一、临床输血的适应证1.急性大出血2.贫血并有输血指征3.恶性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4.维持术后排液平衡5.休克6.严重肝功能衰竭7.原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8.血友病及其他凝血障碍性疾病9.其他需要输血的情况二、临床输血的步骤1.确认输血指征:根据病情及检验结果判断是否需要输血。

2.选择血液产品: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输血产品,包括红细胞悬液、血小板悬液、新鲜冰冻血浆等。

3.核对输血血液:在输血前,医生和护士应当核对输血血液的编号、供者和受者信息,确保输血安全。

4.准备输血设备:包括输血袋、输血管道、输血针等,确保设备无菌,管道畅通。

5.准备受血者:鼓励受血者排尿,协助受血者就位。

6.术前护理:对受血者进行静脉穿刺、皮肤消毒等,确保输血通路的无菌。

7.输血过程中的监测:包括受血者的体征、皮肤黏膜的颜色、尿量的监测,以及输血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的观察。

8.输血结束后的处理:包括记录输血的相关信息,血袋的处理,以及受血者的相关护理。

三、输血进程中的注意事项1.勿将输血血液与其他液体混合。

2.须密切监测输血患者的体征,如血压、心率、体温、呼吸等,观察有无不良反应。

3.每15分钟至少观察一次输血患者的状况。

4.输血时应注意输血速度,一般情况下每小时≤20滴/分,有特殊需要时可适当提高输血速度,但一般不超过30滴/分。

5.输血时要注意输血的数量,一般按照体重、病情、贫血程度等因素合理决定。

6.输血结束后应立即拆除输血通路,查看输血管道有无出血。

并观察受血者的症状是否有改善。

7.输血后要及时记录输血观察结果,包括输血量、输血起止时间、输血速度、观察结果等。

四、输血并发症的处理1.输血反应:若出现寒战、发热、恶心呕吐、皮疹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输血,留取相应的样本用于进一步检查,给予必要的急救措施。

2.输血后感染:若出现输血后感染的症状,应立即停止输血,抽血进行相应的检查,根据检查结果进行治疗。

3.输血反应后低血压:若出现输血反应后低血压,应根据情况及时予以扩容、升压等治疗。

临床输血操作规范

临床输血操作规范

临床输血操作规范本规范参照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2000年)》和《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2006年11月)》,结合本院实际而制定,作为上述规范和规程的补充,以保证输血安全。

一、临床输血申请、血样采集与送检(一)临床医师和输血医技人员应严格掌握输血指南规定,科学、合理地掌握输血适应症。

正确应用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包括成分输血和自体输血等。

(二)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

《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

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三)《输血治疗同意书》上输血前九项检查应在输血前完成,逐项填写。

如果患者拒绝做,必须在《输血治疗同意书》备注后写明“不愿意做输血前检查。

”并签名。

二、输血前检查(一)ABO血型和Rh血型,抽血2ml于紫色盖真空采血管中,送检验科窗口部位,同时配血至少抽血3ml于蓝色盖真空采血管中;(二)Hb、HCT和PLT项目包含在血细胞分析检验中,抽血2ml 于紫色盖真空采血管中,送检验科窗口部位;(三)ALT包括在肝功能检验中,抽血不少于3ml于绿色盖真空管中,送检验科窗口部位;(四)乙肝两对半、Anti-HCV、Anti-H I V1/2和梅毒抽血不少于3ml于绿色盖真空管中,送检验科窗口部位;三、必须遵守《临床用血申请、审核和登记制度》。

输血申请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

四、检验科血库应将《临床输血申请单》按月编号登记,妥善保存。

每月由质控办组织院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和临床专家,会同检验科血库工作人员,对上月全血和成分输血适应症掌握情况作检查、评估和总结。

五、《临床输血申请单》填写内容中:(一)血型:包括ABO血型和Rh血型。

首次入院输血患者可不填写此项(但需注明标本已送检字样)。

临床输血护理技术操作流程的规范.pdf

临床输血护理技术操作流程的规范.pdf

临床输血护理技术操作流程的规范输血医学是一门非常严谨的学科。

随着输血技术的革新进步, 从单一的全血输注发展到成分输血, 包括红细胞、血小板、冷沉淀和血浆等血液制品, 这对护理技术操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以满足临床规范输血、保障病人安全的需求。

优化临床输血护理技术操作流程, 科学合理实施输血, 是提高输血疗效, 保障输血安全, 及时发现并有效处理病人输血中或输血后出现的不良反应的关键环节。

标本收集与处理及各种血液成分输注的护理, 依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分析总结从采集血样到血液输注完毕的护理技术操作流程规范, 综述如下。

1 规范临床输血护理操作1.1 配血标本采集要求1.1.1 血标本要求1.1.1. 1 受血者血液标本无污染、无溶血, 为非输液管道留取的标本。

从输液管道留取的受血者配血标本, 液体中的大分子物质改变了血标本中红细胞、血浆及各种分子的浓度和比例, 造成实验结果假阳性, 干扰了配血试验, 需要重新采集配血标本。

1.1.1. 2 配血标本要求新鲜(48 h内标本) 。

大多数护理人员不清楚为什么长期输血的病人, 当血库还保存着病人以前配血的标本时, 当次输血还要采集新的配血标本的原因, 希望病人能少扎一针。

曾有1例病人连续 4 d输血都用同一标本配血, 导致迟发性(发生在24 h以后) 的溶血性输血反应。

因此, 对于多次或长期输血的病人, 每次申请输血时必须重新采集标本配血, 以保证本次配血结果是反映病人当前的真实血液状况, 避免病人因前次输血后产生IgG免疫抗体而未在配血中发现, 造成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多次输血、产生免疫抗体的病人均在每次输血前留取新的标本配血, 避免了同种输血反应的发生。

1.1.2 标本容器的要求根据配血方式选择相应的容器。

随着配血试验从手工试管法进入到全自动凝胶法, 必须有配血标本的配套应用才能与新技术接轨。

这是实验技术的要求。

当用全自动配血仪配血时, 要求用抗凝标本, 否则将导致吸样针堵塞停机。

2020年临床输血技术标准操作流程(最新课件)

2020年临床输血技术标准操作流程(最新课件)

临床输血技术标准操作流程(SOP -培训版)一、受血者血样采集操作流程要点说明......感谢聆听 采集血样采血后核对采血标签、患者、床边卡、腕严格执行双人核对治疗室核对医嘱、《输血治疗同意书》、采血询问患者输血史,既往有无输血不良反应严格执行双人查对 着装规范 洗手严格执行双人查对,必须采用两种以上的方法对病人身份进行确认告知采血的目的、配合事项双签名,送血库 在试管指定位置进行双签名, 将血样、《江苏省公民临床用血申请单》(首次输血者)、收费通知单一起送到血库; 废物处理 洗手,严禁从静脉输液通路中采集血标本采血时核对采血标签、患者、床边卡、腕二、接收血液......感谢聆听三、输血接收核对受血者姓名、床号、住院号、 血型(包括Rh 因子)、血液成分、用血量、编号、交配试验结果、核对采血日期、有效期严格执行双人核对检查血液质量 色、质、量凡血液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拒绝接收: 1、标签破损、字迹不清; 2、血袋有破损、漏血; 3、血液中有明显的凝块; 4、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5、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6、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7、红细胞层呈紫红色;8、过期或其他须查证的情况;9、血液不是由本院血库验收并出具血库检建立静脉通路、使用输血前用药严格按密闭式周围静脉输液法建立静脉通路;将输血医嘱转抄到输液单上并核对输血前核对 核对方式:一人持病历、输血单另一人持血严格执行双人核对; 核对内容同输血前核对洗手,至病人床边严格执行双人,同时携带病历、输血单、输血用具和血制品;必须推治疗车输血时核对患者、床边卡、腕带、输血单、病历、血袋、输液单严格执行双人核对接血袋 确认通畅、消毒确认病人静脉通路完好用安尔碘棉杄2次消毒血袋的出口周围,将其覆盖段的塑料管旋下,将输血前输液袋上的输血器针头拔出,插入血袋入口,血袋挂于输液器架上调节滴数,<20滴/min ,输血后核对输血单、输液单、患者、腕带、床边卡签名输血单、输液单、临时医嘱 输血单上必须双签名四、输血注意事项1、取回的血液应尽快输用,不得自行贮血.输血前将血液轻轻摇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输血操作流程图(输血操作标准操作规程)

输血操作流程图(输血操作标准操作规程)

输血操作流程图(输血操作标准操作规程)输血操作流程图 (输血操作标准操作规程)1. 引言本文档旨在规范输血操作流程,确保输血过程安全、有效和合规。

2. 输血前准备2.1 患者准备- 核对患者身份,确认输血需求。

- 检查患者的输血适应症和禁忌症。

- 评估患者的输血风险,包括过敏史、免疫问题等。

2.2 血液产品准备- 核对献血者和血液制品的身份和信息。

- 检查血液制品的有效期限和保存条件。

- 检查血液制品的外观和完整性。

2.3 输血设备准备- 核对输血设备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 准备输血管道、输血袋和输血针头等必要器具。

- 清洁和消毒输血设备。

3. 输血操作流程3.1 事先沟通- 与患者沟通并解释输血过程、风险和注意事项。

- 获得患者的知情同意。

3.2 输血前操作- 核对患者的身份、输血需求和血液制品信息。

- 检查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血压等。

- 确保患者处于适宜的体位和环境条件。

3.3 输血操作- 穿戴手套和口罩等个人防护装备。

- 选择合适的静脉通道,进行穿刺。

- 运用正确的输血技术连接输血管道、输血袋和输血针头。

- 开始输血过程,根据医嘱注意输血速度和时间。

-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输血反应。

- 完成输血后,妥善处理血液废弃物,并仔细记录输血情况。

4. 输血后处理4.1 监测和观察-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输血反应。

- 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不适感。

4.2 记录和报告- 详细记录输血过程的相关信息,包括输血量、输血速度、生命体征等。

- 如有不良反应或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

5. 输血操作风险与注意事项- 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感染传播。

- 注意输血速度和时间,避免输血过快或过缓引起的不良反应。

- 注意患者的输血反应,如出现过敏反应、输血相关肺损伤等,立即停止输血并采取相应措施。

6. 结论本文档提供了输血操作流程图和标准操作规程,供医务人员参考和遵循。

在执行输血操作时,应严格按照规程操作,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输血过程的有效性。

临床输血操作规程完整

临床输血操作规程完整

临床输血操作规程完整一、引言临床输血是指将血液或血液制品注入患者体内以治疗疾病或补充血液成分的方法。

输血操作规程的制定旨在规范医务人员输血操作的步骤和要求,确保输血操作的安全和有效性。

二、术前准备1.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输血指征,判断是否需要输血,并正确选择输血血型和血液制品。

2.医务人员应向患者充分解释输血的目的、过程和风险,获得患者的知情同意。

3.医务人员应向患者进行详细询问,了解患者的过敏史和输血史,以评估患者是否存在输血相关的风险。

4.医务人员应检查患者的血型和血常规,以便确定输血计划。

三、操作步骤1.医务人员应确保血液制品的贮存温度符合要求,防止血液变质。

3.医务人员应按照规定的操作步骤将血液制品连接到输血管路,并设置输血泵调整输血速率。

4.输血过程中,医务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症状,例如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和皮肤情况等。

5.输血过程中,医务人员应定期监测患者的血液学指标,例如血红蛋白水平和凝血功能等。

6.输血过程中,医务人员应及时记录输血的关键信息,包括输血计划、输血量、输血速率和输血反应等。

7.输血结束后,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决定是否需要继续输血,并及时通知患者和家属输血的结果和后续的处理措施。

四、输血相关事件的处理1.如果患者出现输血相关的不良反应,医务人员应立即停止输血,并按照院内的处理流程进行处理,包括紧急处理和报告。

2.如果患者出现输血不良反应后需要进一步治疗,医务人员应全力配合,并向患者和家属做出全面的解释和安抚。

3.如果患者因输血相关事件导致严重并发症,医务人员应立即调查事件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以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五、操作风险与安全措施1.医务人员在操作过程中要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手套、口罩和护目镜等,以避免感染或受到血液飞溅。

2.医务人员应定期参加输血操作培训,并保持相关操作技能的熟练。

3.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输血操作的规程,不得违反安全操作要求,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临床输血技术标准操作流程

临床输血技术标准操作流程

临床输血技术标准操作流程一、前言输血是一项重要的临床治疗技术,能够有效地补充失血,提高患者血容量和输送氧气的能力。

输血操作的不规范可能会导致血液传染病的传播和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

制定和遵守严格的操作规程对于输血工作者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制定一份关于临床输血技术标准操作流程,确保输血操作的安全和有效。

二、患者条件评估1. 患者需提供详细的病史,包括过敏史、血液适配性和过往输血史。

2. 进行体格检查,评估患者的皮肤黏膜状况、静脉条件和一般情况。

3. 评估患者的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和凝血功能等指标,确保患者适宜接受输血治疗。

三、采血、标本处理与检测1. 选择合适的采血静脉,清洁皮肤,并使用无菌方法取得血液标本。

2. 将采集的血液标本送往实验室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确保输血血液的适配性。

3. 对供血者进行详细的血液筛查,排除各类传染病,包括艾滋病、梅毒、乙肝等。

四、输血前准备与贮存1. 在输血前对所需输血血液进行核对,包括血型、Rh因子、数量和贮存时间等信息。

2. 使用特定的输血血袋进行血液贮存,确保贮存条件符合规定。

3. 检查输血管道、输血器具和输血泵等输血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转和无损伤。

五、输血操作流程1. 将输血血袋放置于输血安全袋内,进行管道连接。

2. 使用消毒酒精擦拭患者输血部位,并选择适当的静脉通路进行输血。

3. 开始输血前,对输血血袋上的信息进行核对,确保与患者的信息一致。

4. 缓慢打开输血管道,开始输血,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情况。

5. 在输血过程中,全程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输血反应,确保反应及时处理和记录。

六、输血后处理与监测1. 输血完成后,关闭输血管道,取下输血器具,对输血管道进行处理,避免污染。

2. 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评估输血后的生命体征和反应情况。

3. 完成输血后的质量评估和记录,包括输血量、输血时间、患者反应等信息。

七、不良反应处理与报告1. 若患者出现输血不良反应,立即停止输血,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并及时报告上级。

临床输血操作流程

临床输血操作流程

临床输血操作流程一、临床输血·医师:1、严格掌握输血指征,履行告知义务。

2、进行输血前9项检查,填写书写申请单(通知输血科)。

交叉配合单(病历归档)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输血科存档)。

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病历归档)。

3、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观察5分钟、15分钟 30分钟患者反应,异常反映立即停止输血,及时处理并在并在病档中详细如实记录,上报医务科。

4、填写不良反应报告单。

5、一次性输血超过1600ml,请科主任核准签字并报告院领导审批。

6、手术室输血由麻醉师负责。

二、临床输血·护理:1、护士协助医生做输血前9项检查工作、负责核对患者,并向患者及家属做解释工作。

2、将交叉配血单及采血管核对患者信息,无误后采血.(核对四项)3、由医护人员将4单及血标本一起送至输血科,核对后双签名.4、取回血后,护士与输血科人员共同核对患者与血样信息并双签名.5、血液恢复室温后输入,输血时两名护士携病历到床边核对病人基本信息及9项检查,将血袋上备查条码粘于交叉配合血报告单上,方能输血,调滴数10—15滴/分。

并交代输血注意事项。

6、观察输血十五分钟后调整滴数,填写护理记录,记录5分钟、15分钟 30分钟输血情况,详细记录输血时间、血型、核对者等.7、随时观察输血后反应及变化,发生异常及时报告值班医生,并记录。

8、输血完毕当班护士再核对无误后,将血袋置入黄色污物袋内并填写护理记录签名(血输完时间,有无输血反应,病人有无不适).9、将储存血袋的污物袋和医生填写的《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单》在24小时内,送至输血科保存,核对后双签名。

三、临床输血·输血科1、输血科接到医护人员送来的输血申请单后,双方逐项核对后送备血。

2、取血回来后,输血科逐项对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样复查,受血者和供血者ABO血型(正反定型),并常规检查患者Rh血型,正确无误时可进行交叉配血。

3、交叉配血实验由两人互相核对并签字。

临床输血技术准则操作规程

临床输血技术准则操作规程

临床输血技术准则操作规程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漳州市第五医院临床输血技术标准操作流程一、受血者血样采集操作流程要点说明3、必须附有相容性检测的记录报告单;4、检查全血和成分血是否发生溶血、是否有细菌污染迹象,以及其他肉眼可见的任何异常现象;5、取回的血液应在30分钟内及时输用,不得自行贮血。

输血前将血液轻轻摇匀,避免剧烈震荡。

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6、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

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液输完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

7、输血过程中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护静脉通路;2)立即通知值班的本院医师和血库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8、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护静脉通路,及时汇报上级医师,在积极配合治疗抢救的同时,1)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记录;2)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

3)遵医嘱抽取患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4)遵医嘱抽取患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进行进一步鉴定;5)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菌种检测;6)遵医嘱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7)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遵医嘱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漳州市第五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2015年1月。

临床输血操作规程

临床输血操作规程

临床输血操作规程一、输血前的准备工作1.确定输血指征:在患者存在明确的输血适应证的情况下方可进行输血。

2.获取输血同意:在进行红细胞输血时,应该获取患者或患者家属的书面同意。

3.检查输血史:了解患者的输血史,特别是对于反应阴性或疑似输血相关疾病的患者。

4.获取输血所需血液及血管通道:根据患者的需求和血型要求,选择适当的血液进行输血。

核实患者和血液的血型,并决定采用何种输血方式(静脉输血或动脉输血)。

5.输血设备准备:准备好输血所需的输血器具,包括输血管、输血针、输血袋、输血管路装置等。

6.输血前检查:在进行输血前应该进行一系列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

二、输血操作步骤1.核对身份:在进行输血前,核对输血患者的身份信息,确保输血给予正确的人。

2.定位穿刺点: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输血穿刺点,常常选择在手背或手臂的静脉进行穿刺。

3.穿刺准备:使用无菌器械进行穿刺前的准备工作,包括穿刺点消毒,穿刺点局麻等。

4.连接输血装置:将输血管连接到输血针上,并使用止血带进行止血。

5.缓慢开始输血:逐渐打开输血管的流量,以避免患者出现输血反应。

开始输血后,要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特别是血压、心率、呼吸等指标。

6.注意观察患者症状:在输血过程中,要随时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特别是过敏反应、输血相关疾病等。

7.输血结束:当输血袋内没有血液时,应该立即停止输血,并拆除输血装置。

在拆除输血设备之前,应注意血管通路是否畅通,如有血块应及时取出。

8.深静脉输血护理:若需进行深静脉输血,应注意保持深静脉输血通路的清洁和畅通,并定期更换输血器具,避免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三、输血后的处理1.维护输血通路:输血结束后,应注意维护输血通路的清洁和畅通。

2.随访观察:输血结束后,应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密切监测患者的症状变化,特别是输血相关疾病和输血反应等。

3.输血相关疾病的处理:若患者出现输血相关疾病,应及时处理。

根据不同的输血相关疾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临床输血技术标准操作流程

临床输血技术标准操作流程

临床输血技术标准操作流程
(SOP-培训版)
一、受血者血样采集
操作流程要点说明
二、接收血液
四、输血注意事项
1、取回的血液应尽快输用,不得自行贮血。

输血前将血液轻轻摇匀,避免剧烈震荡。

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2、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

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液输完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

3、输血过程中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护静脉通路;
2)立即通知值班的本院医师和血库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4、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护静脉通路,及时汇报上级医师,在积极配合治疗抢救的同时,
1)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记录;
2)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

3)遵医嘱抽取患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
4)遵医嘱抽取患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进行进一步鉴定;
5)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菌种检测;
6)遵医嘱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
7)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遵医嘱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参照依据:2000年10月01日起实施的由卫生部颁发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临床输血操作流程

临床输血操作流程

临床输血操作流程一、临床输血·医师:1、严格掌握输血指征,履行告知义务。

2、进展输血前9项检查,填写书写申请单〔通知输血科〕。

穿插配合单〔病历归档〕输血不良反响回报单〔输血科存档〕。

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病历归档〕。

3、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观察5分钟、15分钟30分钟患者反响,异常反映立即停顿输血,及时处理并在并在病档中详细如实记录,上报医务科。

4、填写不良反响报告单。

5、一次性输血超过1600ml,请科主任核准签字并报告院领导审批。

6、手术室输血由麻醉师负责。

二、临床输血·护理:1、护士协助医生做输血前9项检查工作、负责核对患者,并向患者及家属做解释工作。

2、将穿插配血单及采血管核对患者信息,无误后采血。

〔核对四项〕3、由医护人员将4单及血标本一起送至输血科,核对后双签名。

4、取回血后,护士与输血科人员共同核对患者与血样信息并双签名。

5、血液恢复室温后输入,输血时两名护士携病历到床边核对病人根本信息及9项检查,将血袋上备查条码粘于穿插配合血报告单上,方能输血,调滴数10—15滴/分。

并交代输血本卷须知。

6、观察输血十五分钟后调整滴数,填写护理记录,记录5分钟、15分钟30分钟输血情况,详细记录输血时间、血型、核对者等。

7、随时观察输血后反响及变化,发生异常及时报告值班医生,并记录。

8、输血完毕当班护士再核对无误后,将血袋置入黄色污物袋内并填写护理记录签名〔血输完时间,有无输血反响,病人有无不适〕。

9、将储存血袋的污物袋和医生填写的?输血不良反响报告单?在24小时内,送至输血科保存,核对后双签名。

三、临床输血·输血科1、输血科接到医护人员送来的输血申请单后,双方逐项核对后送备血。

2、取血回来后,输血科逐项对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样复查,受血者和供血者ABO血型〔正反定型〕,并常规检查患者Rh血型,正确无误时可进展穿插配血。

3、穿插配血实验由两人互相核对并签字。

临床输血流程

临床输血流程

人民医院临床输血流程为了加强临床输血管理、规范临床用血,明确临床输血过程及各环节操作要求,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要求,结合医院实际,制定本临床输血流程。

一、临床输血流程具体步骤是从患者病情决定需要输血起,到血液输注完成且达到了临床输注的疗效为止。

1、评估患者的用血需求以及要求输血的时间。

2、告知患者(或)其亲属拟实施的输血治疗目的和理由、输血风险与利弊,使其知情同意并签字,记录于病历中。

3、在患者病历中记录输血的原因、指征及需要的血液制品类型、种类和数量。

4、准确和清楚地填写输血申请单及输血前受血者传染病指标检验申请单,注明输血的原因。

5、如果紧急需要血液,立即通过电话和检验科联系,事后补填输血申请单(仅限于患者配血标本已在检验科,之前申请血量已经用完)。

6、采集并正确标识用于配血试验的血样及输血前检查血样。

7、科室护理工作人员将输血申请单及血样送到检验科。

8、检验科进行血型鉴定及配血试验,选择配合的血液。

9、科室护理工作人员到检验科领取并核对血液制品。

10、发血时及输血前由2名医务人员核对以下各项的一致性:⑴患者信息:患者姓名、性别、科室床号、住院号、血型、所需血液品种与数量;⑵血液制品信息:血站的名称及其许可证号、血液品种、采血日期及时间、有效期及时间、血袋编号(或条形码)、血液制品有无凝块、异物、溶血、漏血等。

医院临床输血流程图输血不良反应处理流程图血标本采集流程图(菱形为关键控制点)医院输血治疗同意书姓名:性别:(男/女)年龄病案号:科别输血目的:输血史:有/无孕产输血成分:输血方式:1.异体输血□ 2.自体输血□ 3.其它□:临床诊断:输血前检查: ALT U/L; HBsAg ;Anti-HBs ;HBeAg ; Anti-HBe ;Anti-HBc ;Anti-HCV ; Anti-HIV1/2 ;Anti-TP输血治疗包括输全血、成分血,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是临床抢救急危重患者生命行之有效的手段。

临床输血操作步骤及岗位职责

临床输血操作步骤及岗位职责

临床输血操作步骤及岗位职责
一、临床输血操作步骤
临床输血过程的具体步骤是从患者病情决定需要输血起,到血液输注完成且达到了临床输注的疗效止。

见表
表临床输血过程的具体步骤
1.评估患者的用血需要以及要求输血的时间
2.告知患者和(或)其亲属拟实施的输血治疗的利与弊、输血风险,使其知情同意并签字,记录于病历中。

3.在患者病历中记录输血的指征及需要的血液制品和数量。

4.准确和清楚地填写输血申请单及输血前受血者传染病指标化验申请单,注明输血的原因。

5.如果紧急需要血液,立即通过电话和输血科(血库)联系。

6.采集并正确标识用于配血试验的血样及检验用血样。

7.将用血申请单及血样送到输血科(血库)
8.实验室进行输血前血型鉴定、抗体筛查及交叉配血试验,选择配合的血液
9.临术医护人员到输血科(血库)领取血液制品
10.发血时及输血前核对以下各项的一致性
(1)患者信息;
(2)血液制品质量;
(3)供受者血型及配合性试验结果。

11.输注血液
12.在患者病历上记录
(1)输注的所有制品的种类和容量;
(2)输注的所有制品的唯一性献血编号;
(3)输注的所有制品的血型;
(4)每袋制品开始输注的时间;
(5)输血执行者。

13.在输血之前、之中和之后观察、监护患者
14.记录输血完成时间
15.识别输血反应,一旦发生,立即采取措施。

在患者病历上记录输血反应情况并填写输血反应回报单。

二、各岗位职责流程图
图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临床输血流程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输血技术标准操作
流程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临床输血技术标准操作流程
(SOP-培训版)
一、受血者血样采集
二、接收血液
四、输血注意事项
1、取回的血液应尽快输用,不得自行贮血。

输血前将血液轻轻摇匀,避免剧烈震荡。

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2、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

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液输完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

3、输血过程中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护静脉通路;
2)立即通知值班的本院医师和血库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4、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护静脉通路,及时汇报上级医师,在积极配合治疗抢救的同时,
1)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记录;
2)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

3)遵医嘱抽取患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
4)遵医嘱抽取患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进行进一步鉴定;
5)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菌种检测;
6)遵医嘱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
7)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遵医嘱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参照依据:2000年10月01日起实施的由卫生部颁发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