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波粒二象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现过程以及重要科学家

五、夫琅和费及光通过光栅后的衍射现象 1882 年,德国天文学家夫琅和费首次用光栅研究了 光的衍射现象。在他之后,德国另一位物理学家施维尔德 根据新的光波学说,对光通过光栅后的衍射现象进行了成 功的解释。
发现过程以及重要科学家

六、爱因斯坦提出光的波粒二象性 1905年3月,爱因斯坦在德国《物理年报》上发表了题为 《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推测性观点》的论文他认为 对于时间的平均值,光表现为波动;对于时间的瞬间值, 光表现为粒子性。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揭示微观客体波动性 和粒子性的统一,即波粒二象性。这一科学理论最终得到 了学术界的广泛接受。
光的衍射(有点像WIFI......)
发现过程以及重要科学家

二、胡克提出“光是以太的一种纵向波” 不久后,英国物理学家胡克重复了格里马第的试验, 并通过对肥皂泡膜的颜色的观察提出了“光是以太的一种 纵向波”的假说。根据这一假说,胡克也认为光的颜色是 由其频率决定的,也证明了光的波动性。
补充:以太,是一种在历史中科学家们假想的实际不存在的物质。在宇宙学中,科学家 们用以太来表示占据天体空间的物质。曾经再很长时间里,科学家认为空间不可能是空 无所有的,它被以太这种媒介物质所充满。

发现过程以及重要科学家

四、光的偏振现象和偏振定律的发现 1808 年,拉普拉斯用微粒说分析了光的双折射线现 象,批驳了杨氏的波动说。 1809 年,马吕斯在试验中发现了光的偏振现象。在 进一步研究光的简单折射中的偏振时,他发现光在折射时 是部分偏振的。因为当时认为光是一种纵波,而纵波不可 能发生这样的偏振,这一发现成为了反对波动说的有利证 据。 1811年,布吕斯特在研究光的偏振现象时发现了光 的偏振现象的经验定律。
光的波粒二象性
初二(7)班 王默涵
目录

1、发现过程以及重要科学家 2、实验
3、原理
发现过程以及重要科学家
一、格里马第的光的衍射现象 十七世纪,意大利科学家格里马第首次在观测在光 的照射下的小棍的黑影时,发现了光的衍射现象。由此,格 里马第推想光可能是与水波类似的一种流体。证明了光的波 动性。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发现过程以及重要科学家

二、牛顿用微粒说阐述了光的颜色理论 1672 年,牛顿做了光的色散实验。他认为,光的复 合和分解就像不同颜色的微粒混合在一起又被分开一样。 他用微粒说阐述了光的颜色理论。开启了有名的波、粒二 学说的争论。

发现过程以及重要科学家

三、托马斯· 杨证明光的干涉现象 1801年,杨氏进行了著名的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实验 所使用的白屏上明暗相间的黑白条纹证明了光的干涉现象, 从而证明了光是一种波。 1803年,杨氏写成了论文《物理光学的实验和计算》。 他根据光的干涉定律对光的衍射现象作了进一步的解释, 认为衍射是由直射光束与反射光束干涉形成的。


谢谢
实验

杨氏双缝
原理

1、相对于时间 对于时间的平均值,光表现为波动;对于时间的瞬间 值,光表现为粒子性。 2、光的粒子性的含义

粒子的含义是“不连续”“一份一份”的,光的粒子 即光子,不同于宏观概念的粒子,但同样具有动量和能量。
3、光的波动性的含义 光的波动性是光子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不同于宏观的 波,它是一种概率波,即光子在空间里出现的可能性大小 (概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