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核心素养ppt课件
高中地理专项复习聚焦核心素养13《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PPT课件
第十五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2)20世纪90年代末,越南对日资家电组装工厂的投资吸引力已超过中国,但其
日资家电组装工厂数量却远少于中国,主要原因是中国( A )
A.市场规模大
B.技术水平高
C.劳动力素质高
D.基础设施水平高
解析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劳动力价格和土地价格都 有所上涨,因此许多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逐渐丧失成本优势,但是经济发展的同时
随着全球化发展,中国纺 织服装产品大量进入国际市 场。上图显示了我国省级行政 区 1987 ~ 2010 年 纺 织 服 装 业 总 产值占全国该产业的份额及 2010年职工年平均工资。
第1轮 新高考地理
返回导航
第十五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影响了城市环境质量,必须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因此,2003年,随着佛山陶
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
第1轮 新高考地理
返回导航
第十五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3)景德镇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 C )
A.资金充足
B.劳动力成本低
C.产业基础好
D.交通运输便捷
解析 位于江西省的景德镇在资金方面远不如佛山充足;与佛山相比,景德镇
第1轮 新高考地理
返回导航
第十五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命题角度二 产业转移的因素分析 2.(2016·全国卷Ⅱ)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家电企业将组装工厂向其国外 转移。下图示意日资家电组装工厂转移目的地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1)~(3) 题。
第1轮 新高考地理
返回导航
第十五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虽在劳动力、物流等方面具有成本较低的优势,但最大优势还是景德镇作为“瓷
高考地理核心素养之人地协调观人口与地理环境(44张PPT)
而后期降速
态
长状况 数量 相对静止或低速增长
急剧增加
达到人口高峰后,出现 零增长或负增长
原因
生产力水平低下,医 疗卫生条件差
生产力水平提高,经 济发展,医疗卫生水 平提高
受经济、文化等的影响, 人们的社会观念和家庭 生育观念发生变化
考点分析:人口增长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考点分析:地理环境影响
考点分析:地理环境影响
知识梳理:人口与地理环境思维导图
我国西北地区海拔高,地势起伏大,降水稀少、气候干燥,植被大部分为荒漠,是目 前我国沙尘暴的发源地。西北地区面积占全国陆地面积的30%,但人口只占全国的4% ,同时西北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有关西北地区环境承载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西北地区面积广大,矿产资源丰富,环境承载力应该很大 B.西北地区降水稀少,气候干燥,植被为荒漠,成为环境承载力小的关键因素 C.西北地区地势起伏大,交通不便利,成为环境承载力小的关键因素 D.西北地区经济落后,社会发展落后,是环境承载力小的最关键因素 2.有关西北地区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西北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小,原因只在于自然条件恶劣 B.西北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小,原因只在于经济发展落后 C.西北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小,原因有自然条件因素,也有社会经济因素 D.西北地区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都不好,因此它的人口合理容量会永远很小
①社会经济负担加重;②影响社会
影响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③老年人生活 孤单、生活困难;④劳动力不足;
⑤青壮年负担过重
措施 鼓励生育;接纳海外移民
趋势
人口数量比较稳定,但一些国家还 会逐渐减少
①粮食供给不足;②教育、就业问题突 出;③人民生活贫困化;④人口素质偏 低;⑤产生持久的环境压力等
高考地理核心素养之区域认知第四讲认识海峡(共33张PPT)
典例探究:
(3)有人提议在白令海峡建设跨海大桥,但由于建桥成本高等原因, 未获支持。分析在白令海峡建设跨海大桥成本高的原因。
【详解】在白令海峡建设跨海大桥成本高的原因可从地质条件、大桥跨度、 运输费用和施工条件等方面回答。
知识梳理:莫桑比克海峡
莫桑比克海峡位于非洲大陆东南部与马达加斯加岛之间,是 世界最长的海峡,南北全长1670公里,而且宽广,平均宽450公 里,是南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间的航运通道。由于20万吨级的超级 油轮无法通过苏伊士运河,波斯湾地区运往西欧和美国的石油油 轮有不少需要通过莫桑比克海峡。
知识梳理:德雷克海峡
知识梳理:英吉利海峡
英吉利海峡又名拉芒什海峡或英伦海峡,位于隔英国和欧洲 大陆之间,连通大西洋和北海。长约560公里,最宽处约180公里, 最狭窄处又称多佛尔海峡,宽仅34公里。
知识梳理: 直布罗陀海峡
直布罗陀海峡位于西班牙最南部和非洲西北部之间,连通地 中海和大西洋。长约58公里,最窄处在西班牙的马罗基角和摩洛 哥的西雷斯角之间,宽仅13公里。
答案提示:东部多沼泽,不利于经济发展;西部位于马六甲海峡 沿岸,处于国际重要航运水道上,地理位置优越;西部人口、城 市众多,开发历史较早。
典例探究:
(3)简述东海岸衔接铁道建设的不利自然条件。
【详解】铁路建设的不利自然条件主要从地形、地质和气候等条件分析, 马来西亚的东海岸衔接铁路穿过中部山地,地形崎岖,工程量大;马来西 亚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高温多雨,工程建设难度大,位于板块交界 处,地质条件复杂,多地质灾害。
(1)简述马来西亚橡胶、油棕等作物生产的 有利区位条件。 (2)分析马来半岛东海岸经济不如西海岸发 达的主要原因。 (3)简述东海岸衔接铁道建设的不利自然条 件。 (4)请为东海岸关丹经济特区进一步发展提 出合理化建议。
【名师优课】地理核心素养及水平划分(共333张PPT) - 最新
• 2017年,党的19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 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 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 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 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组织研究 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 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 键能力”。
发展核心素养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国际潮流。
举例:《终身地理教育:2012年国家地理标准, 第二版》,它是目前美国最新版地理课标。
• 与《终生地理教育:1994年国家地理标准》一 样,它依然以六大要素和十八项标准为主线,贯 穿了从幼儿园到十二年级的地理课程教育。
六大要素包括:空间尺度上的世界、地方和区
域、自然系统、人文系统、环境和社会以及地理 学的应用。
这六大要素涵盖了从幼儿园到十二年级的地理 知识。每个要素中包含2至5项标准,每项标准又 按学年阶段来分述。依据学年的特点,美国地理 课标将学生划分成三个阶段:
1、幼儿园到第四学年 2、第五学年到第八学年 3、第九学年到第十二学年
六大要素
十八项标准
14.人类活动如何改变自然环境
环境和社会 15.自然系统如何影响人文系统
16.资源的价值、利用、分布以及重要性等方面的变化
地理学的 17.如何使用地理学解释过去
地理标准4给出了不同年级的学生对于地方的自然和人 文特征的不同理解程度。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学段
学生应该知道和理解的
到4年级末 到8年级末
地方就是具有独特特征的能够区别于其他位置意义 的位置; 地方具有自然和人文特征。 个人、社区和国家的身份识别根植于地方,并和地 方联系在一起;地方变化中的自然和人文特征。
高中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四大核心素养
(1)宋元时期,当地乡民沿水而居,居民点呈散点状分布。分析居民点呈散 点状分布的主要自然原因。
答案:该区河流密布,大多乡民沿河而居,河流提供水源,提供充足农田, 该区河流下游,河网密布;位于沿海地区,海岸线长。
(2)明代中期,当地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水利系统,水稻产量显著提高并有大 量余粮输出。说明堤坝对提高水稻产量的作用。 答案:修建堤坝,完善水利设施,提供灌溉水源;减少旱涝灾害对水稻生 产的影响;修建堤坝,围垦田地,可以增加耕地面积;沿海堤坝可以减轻 海水倒灌引起的土壤盐碱化。
(3)清代中期,人口规模扩大,当地农业生产方式由以水稻种植为主逐渐转 变为以桑基鱼塘为主。这种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适应了当地环境,体现了 人地和谐。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1.与高炉炼铁相比,“氢气炼铁”工艺的突出优势是( )
A.能源消耗少
B.生产成本低
C.生产效率高
√D.环境效益好
2.采用“氢气炼铁”工艺的钢铁企业在选址时应首先考虑的优势区位条件
是( )
√A.清洁能源丰富
C.生态环境良好
B.铁矿品位较高 D.交通运输便捷
(2022·牡丹江一模)协调度反映系统或系统内部要素之间在发展过程中 彼此和谐一致的程度。长江经济带钢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36%,钢铁工业 污染物成为区域工业最大的污染源。2018年4月26日,在武汉召开的深入推 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会议上决定,要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 子,使长江经济带成为引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下图示意 2000—2016年长江经济带钢铁工业、生态环境、区域经济的协调度变化。 据此完成3~4题。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一.什么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地理科学能力是学生智力、能力与地理学科的有机结合,是地理科学素养的核心。
地理科学能力既应该包括一般科学能力,也应该包括地理学科特有的科学能力。
美国《国家地理标准》将地理能力目标确定为培养五项核心地理技能:(1)提出地理问题的技能;(2)收集地理问题的技能;(3)整理地理问题的技能;(4)分析地理问题的技能;(5)回答地理问题的技能。
二.高中地理教学如何体现核心素养高中地理课标要改变了,新课标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是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人地协调观。
地理学是研究人地关系的学科,我们国家有很多能人,没有人地协调观,他的能力越强,造成的破坏越大。
钢铁生产产能过剩,房地产库存太大,因为企业主没有人地协调观,政府官员没有人地协调观,为了短期利益,大拆大建,几百亿的项目,只考虑经济效益,不考虑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最终成了既危害人民健康,又无法收回投资的怪胎。
2、综合思维地理学具有综合性的特征。
综合思维是核心素养最关键最核心的一条。
将地球表层或其一定地域作为统一整体,综合研究其组成要素及其空间结构和演变过程。
看到一个区域,先是整体扫描,说一说气候水文地形土壤生物人口矿产三大产业特点,然后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
第二步是局部聚焦,该区域内部的差异性,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性,分析其原因。
大体是遵循总--分---总的思路。
3、区域认知地理学科具有区域性的特征。
组织区域:使地球表层的无限多样性变得井然有序——教学取向:使学生具有将认识对象置于特定区域加以认识的意识与习惯。
认识区域:认识区域特征、区域差异、区域联系、区域发展等。
——教学取向:掌握和灵活运用认识区域的方法,评析相关的区域决策的得失。
4.地理实践力。
我认为,地理实践力很重要,但为了安全,不让学生走到大自然中去,不参与观摩三大产业的生产,只是在学校里培养地理实践力,有些苍白。
高中地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ppt
树木或草烧完,然后耕种。而尼罗河泛滥区植被缺失可直接耕种。
解析 答案
2.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的降水特点为
√A.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
B.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小 C.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大 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小 解析 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泥沙主要来自于上游热带草原气候区,那里 全年高温,分为明显的干湿两季,降水季节变化大。
10套以上送《选择题精炼300道》电子版,100套以上,免费送《解题思维》和《选 择题精炼300道》的电子版(可以自己印刷, 永久使用)。有需要的老师,请加我的 微信号“wx19981910369”咨询。如有打扰,敬请谅解!
资料截图
资料寒假加印了,资料现在足够哦。
资 料 截 图资 料 源自 图解析 答案素养二
人地协调观
图解说明
考查形式
人地协调观素养考查已形成以必考主观题为主、“环境保护”或“旅 游地理”选考题为辅的较为稳定的考查形式,通过对主观题的解答可更真实 地反映学生对人地关系所持的看法以及解决问题时的态度,以更好检测学生 人地协调观素养的养成。
近几年高考地理全国卷对其考查集中体现于可持续发展观,同时兼顾 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与人口观。高考试题要求能够理解并评价区域可持续 发展措施,结合情景材料中的各种地理问题,分析人地关系协调与失调的内 在原因,提出协调人地关系的对策与措施,理解个人、社会和国家应承担的 责任,从而改善自身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日常行为,诸如应做到适度包装快 递、回收利用包装盒、旅游观光中爱护野生动物及栖息地等。
解析 答案
3.古埃及人从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
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由此判断这些植物最可能来自
A.热带雨林气候区 C.热带草原气候区
地理核心素养
地理核心素养(32张PPT)
地理3的知识结构
பைடு நூலகம்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区域可持续发展(案例)
区 区 区 区区
域 域 域 际域
生 资 经 联协
态 源 济 系调
建 开发
发
设 发展
展
地
理
研 究 手 段
信 息 技 术 的
应
用
从区域人地关系认识区域可持续发展 从多方面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问题 选择区域采用案例式教学,不关注区域本 身的内容 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区域分析思路
区域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空间定位、地理特征
地形
区
域
气候
性
、
自然地理环境
水文
整体性(差异性)
成因分析
综 合
植被
性
变化
时 代 性
过程 现 事 象物
人文地理环境
土壤 人口 城市 农业 工业
区位分析 人地关系
可持续发展
交通
高考能力要求
(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1.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
貌的发育)
怎样讲述自然地理过程?
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有什么结果或影响?
地理1的主要特点
1.注重基础,精选要素,贯穿人地关系主线
2.突出基本的自然地理过程,概念、过程和 应用相结合
3.密切联系实际,科学性和人文性相结合
4.表达方式多样化(图像/案例/阅读),鼓励 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
地理2(人文地理): 以人类活动为核心,分析人类活动与地理 环境的关系。
2018年试题体现的 学科核心素养
(1)人地协调观 (2)综合思维 (3)区域认知 (4)地理实践力
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地理核心素养课件
目录
• 地理核心素养的定义与重要性 • 课堂教学在培养地理核心素养中的作用 • 培养地理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法 • 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 地理核心素养的评价体系 • 培养地理核心素养的实践与反思
01
地理核心素养的定义与重要性
地理核心素养的定义
地理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地 理学科特点的品质和能力,包括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地理 思维、地理实践和地理情感等方面。
。
能力培养
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技能 和思维能力,包括读图、分析图表 、空间认知等方面的能力。
价值观塑造
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认识地理现象、 理解地理规律,培养他们热爱自然 、关注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 。
课堂教学在地理核心素养培养中的不足
01
02
03
理论与实践脱节
课堂教学过于注重理论知 识传授,与实践活动脱节 ,导致学生难以将所学知 识应用于实际情境。
地理核心素养是学生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时所表现出来 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具有综合性、发展性和实践性等特 点。
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发 展,地理核心素养对于培养学生的综 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具有重 要意义。
提高地理学科教育的质量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法
总结词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互相交流、合作中学习地理知识,培养地理核心素养。
详细描述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布置地理学习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互相交流、讨论,共同 完成任务。小组合作学习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沟通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 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实践力的落实
落实地理实践力,能够运用适当的地理工具 完成既定的实践活动,对地理探究活动充满兴趣 与激情,并会用地理眼光认识和欣赏地理环境。
14
地理核心素养是什么?
地理核心素养不是知识,但是依靠知识来 积累和培养
地理核心素养不是能力,但是可以转化为 多样能力
地理核心素养是地理理念 是地理学科综合素质
11
2.人地协调观的落实
建立人地协调观,就能够正确认识地理环 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影响环境 的不同方式、强度和后果;能够理解人们对人 地关系认识的阶段性表现及其原因;能够结合 现实中出现的人地矛盾的实例,分析原因,提 出改进建议。
12
3.区域认知的落实
掌握区域认知方法,就能够形成从区域的视角 认识地理现象的意识与习惯,运用区域综合分 析、区域比较等方式,来认识区域特征和区域 人地关系问题,形成因地制宜进行区域开发的 观念。
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教学的始终 -----不是单个知识的讲解能培养 -----能力培养必须从单个知识讲起
9
三、地理核心素养的落实
理念 指向标
10
1.综合思维观的落实
学生运用综合思维方法,就能够从多个维度对地 理事物和现象进行分析,认识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并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其 发生、发展和演化的过程,从而较全面地观察、分析 和认识不同地方或区域的地理环境特点,并且能够辩 证地看待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
感性认知是外在的浅识 理性内敛是潜在的深刻
7
5.是课标的分解还是另类要求
不要尝试和原来的课标要求匹配,不要一定把 核心素养分解为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 态度和价值观。
地理核心素养就是一种地理内在的潜质, 可以通过知识的理解,方法的实施来显现。
掌握一个知识或一种方法不代表拥有了核心素养
8
核心素养是综合要求 ----不能单独说培养什么能力 ----核心素养几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整体
2
区域认知: 是地理学基本的认知方法,指人们具备的
对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特点、问题进行分析、解 释、预测的方法和能力。
地理实践力: 是指人们在地理户外考察、社会调查、模拟
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行动能力和品质。
3
二、地理核心素养的理解
1.是知识要求还是能力要求
核心素养不是知识,但需要知识来呈现
15
欢迎砸砖头,扔斧头
16
17
18
感悟
论坛难 ----难就是价值和意义
只要持续下去:
一粒尘埃也会垒积成高山, 一滴露珠也能汇聚成江河
19
核心素养是能力,是地理潜在化能力
4
2.是理念还是方法
核心素养是理念,不能把它演绎成一种方法。 不是方法,但依托于方法去落实
不是方法,但可以转化为多样方法
核心素养如果是一种方法,可能就不需要那么多 专家去要求 过程性体现
核心素养一直在路上
6
4.是感性认知还是理性内敛
知识?方法?理念?
---地理核心素养的理解和落实
沙坪坝区教师进修学院 严龙成
2016-9-23
1
一、核心素养的内容把握
人地协调观: 是地理学和地理教育的核心观念,指人们对
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形成协调关系的必要性和可 能性的认识、理解和判断。
综合思维: 是地理学基本的思维方法,指人们具备的
全面、系统、动态地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思维 品质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