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口算除法(1课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口算除法
课时目标导航
口算除法。(教材第71页例1、例2)
1.理解和掌握整十数除整十数或几百几十数(商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口算,并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除法的估算。
2.通过交流探索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积极情感。
重点:理解并掌握整十数除整十数或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理解并掌握整十数除三位数(商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一、情景引入
口算下面各题。
20÷2=40÷8=70÷7=
20÷3≈40÷9≈70÷6≈
二、学习新课
1.出示教材例1。
有80面彩旗,每班分20面,可以分给几个班?
(1)列式:80÷20。
(2)提问:这是一个整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式子,想怎么计算,试一试。再和周围的同学讨论一下,探索出你们的方法。
(3)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教师巡视。
算法1:因为20×4=80,所以80÷20=4。
算法2:因为8÷2=4,所以80÷20=4。
小结:在计算80除以20的时候可以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方法,做除法想乘法,想几和20相乘得80,二四得八,因此就想到20乘4等于80,所以80除以20等于4。也可以做除法想除法,先把被除数和除数看成8个十和2个十,8除以2等于4,8个十除以2个十也等于4,80里面有4个20,或者把80和20的个位上的0先不看,想8÷2=4,所以80÷20=4。
(4)提问:想一想,83÷20≈?80÷19≈?为什么?
式子1:因为83接近80,所以可以看作80÷20,那么结果大约是4。
式子2:因为19接近20,所以可以看作是80÷20,那么结果大约是4。
2.出示教材例2。
(1)提问:150÷50=______。
算法1:我们可以把两个数末尾的0先不看,这样想15÷5=3,所以150÷50=3。
算法2:因为3个50是150,也就是说150里面有3个50,所以150÷50=3。
……
只要学生讲清道理就要给予肯定、鼓励。
(2)想一想:122÷30≈?120÷28≈?
①小组讨论。
②展示结果。
式子1:我们可以把122看作是120,这样120÷30=4,所以122÷30≈4。
式子2:我们可以把28看作是30,这样120÷30=4,所以120÷28≈4。
只要学生讲解合理就要给予肯定并表扬鼓励。
3.归纳口算除法的算法。
(1)整十数除整十数或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方法:可以根据乘、除法的关系想乘法算除法,也可以利用数的组成或表内除法计算。
(2)被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估算:一般把算式中不是整十数的被除数或除数用“四舍五入”法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数,再进行口算。
(3)被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的估算:一般把被除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把除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数,再进行估算。
三、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71页“做一做”。
第1题:3325332 5
第2题:66776677
四、课堂小结
对口算除法你知道了哪些方法?
口算除法
1.整十数除整十数或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方法:可以根据乘、除法的关系想乘法算除法,也可以利用数的组成或表内除法计算。
2.被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估算:一般把算式中不是整十数的被除数或除数用“四舍
五入”法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数,再进行口算。
3.被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的估算:一般把被除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把除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数,再进行估算。
1.教学目标的确定。
原则上教学目标是根据教材内容而确定的,但是由于这节课的内容较为简单,学生掌握起来比较轻松,所以教学目标不仅要根据教材内容来确定,还要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他们的知识基础。
2.教学重点的把握。
既然学生知其然——会做,就必须知其所以然——怎么做。计算教学,尤其是口算的教学,比较难把握的是技能和思维的尺度。在口算教学中知其然是计算技巧的掌握,知其所以然是对思维层次的锻炼,所以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知其所以然,即训练学生口算说理的过程。
备课资料参考
【例题】一束鲜花10元,买40束送10束。每束便宜多少元?
分析:买40束送10束,也就是买50束只需要40束的钱,先用每束的单价乘上40束,求出需要的总钱数,再除以50束,就是每束实际的钱数,然后用10元减去实际的钱数,即可求出每束便宜多少元。
解答:(10×40)÷(40+10)
=400÷50
=8(元)
10-8=2(元)
答:每束便宜2元。
解法归纳:理解“买40束送10束”的意思是买50束只需要40束的钱是解题的关键。
加、减、乘、除的由来
了解更多的数学故事和相关知识,有助于增加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无形中培养孩子的兴趣,快来跟着奥数君一起来了解更多的数学文化吧!
加减号“+”“-”——五百年前德国人最先使用的。据说,当时酒商在售出酒后,曾用横线标出酒桶里的存酒,而当桶里的酒又增加时,便用竖线条把原来画的横线划掉。于是就出现用以表示减少的“-”和用来表示增加的“+”。1489年,德国数学家魏德曼在他的著作中首先使用“+”“-”这两个符号表示剩余和不足,后来又经过法国数学家韦达的宣传和提倡开始普及,直到1630年才得到大家的公认。
乘号“×”——三百多年前英国著名数学家欧德莱最先使用的,他认为乘法是加法的一种特殊形式,于是他便把前人所发明的“+”转动45°角,这样乘号“×”也就面世了。“×”既表示了乘法与加法的关系,又表示了相乘的方法。
除号“÷”——最初这个符号是作为减号在欧洲大陆流行,最早人们用“∶”表示除或比,也有人用分数线“-”表示比,后来有人把二者结合起来就变成了“÷”,瑞士的数学家拉哈的著作中正式把“÷”作为除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