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应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胃肠道:便秘,少数人有恶心、呕吐不适。 (4)眼部:服药 3个月以上者在角膜中及基底层下 1/3有黄棕色色素沉着,与疗
程及剂量有关。
(5)神经系统:不多见,与剂量及疗程有关,可出现震颤、共济失调、近端肌 无力、锥体外体征,服药 1年以上者有周围神经病,经减药或停药后渐消退。
(6)皮肤:光敏感与疗程及剂量有关,皮肤石板蓝样色素沉着,停药后 经较长时间(1—2年)才渐退。其他过敏性皮疹,停药后消退较快。
5.在肝内代谢经胆道排泄:胺碘酮的代谢产物为去乙基胺 碘酮
6.清除半衰期长:26~107(50~60)d ,胺碘酮代谢后通过肝 脏经胆汁排泄,单次给药后的清除半衰期18-36h,多次给 药后清除半衰期20~60d,长期给药后清除半衰期可达数 月。
7.血液透析不能清除本品。 二.药效学特点
(9)其他:偶可发生低血钙及血清肌酐升高。静脉用药时局部刺激产生 静脉炎,宜用氯化钠注射液或注射用水稀释,每次静注完后在原位注 射少量氯化钠注射液可以减轻刺激。
药物的相互作用
(1)增加华法林的抗凝作用,该作用可自加用本品后 4~6天,持续至停药Fra Baidu bibliotek数 周或数月。合用时应减抗凝药 1/3至 1/2,并应密切监测凝血酶原时间。
(7)肝脏:肝炎或脂肪浸润,转氨酶增高,与疗程及剂量有关。 (8)肺脏:肺部不良反应,多发生在长期大量服药者(一日 0.8—1.2g),
仅个别在服药 1个月后发生。主要产生肺间质或肺泡纤维性肺炎,肺 泡及间质有泡沫样巨噬细胞及 2型肺细胞增生,并有成纤维细胞及胶 元细胞,少数淋巴细胞及中性细胞,小支气管腔闭塞。临床表现有气 短、干咳及胸痛等,限制性肺功能改变,血沉增快及血液白细胞增高, 严重者可致死。需停药并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
1. 胺碘酮因能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而划入Ⅲ类抗心律失常药 物,实际其是一个多通道的阻滞剂。 1))广泛阻断钾通道:心肌细胞具有很多种类的离子通道, 而钾通道是其中最重要,最基本的离子通道。钾通道在维 持心肌细胞的正常活动方面十分重要,尤其在心肌细胞动 作电位复极过程中更是重要。动作电位中,除0相外,在 复极的各时相中钾通道均起重要作用。此外,钾通道的类 型也最多,截至目前,已相继发现10余种钾离子通道。
6.静注给药的注意事项 (1)每日总剂量:静脉用药每日一般不超过2000mg,少数病例可用到 3000mg。 (2)静注胺碘酮可连续应用的时间:一般情况下。常连续应用2-4d,平 均3d。特殊情况时,可持续应用2-3周,持续应用3周以上的病例更少。 (3)静注胺碘酮的副反应:副反应主要发生在心脏,静脉给药发生尖端 扭转型室速或室颤的发生率<1%。最常见的副反应为低血压,早期文 献报告的发生率高达16%,低血压发生后应立即减慢给药速度,同时 给予升压治疗、正性肌力药物、扩容等治疗,低血压反应也是静脉给 药被迫停止的一个常见原因(1.6%)。除此,还可发生心动过缓、 心脏 停搏、肝功能异常、新发生的室速、房室阻滞、心原性休克,充血性 心衰等。 (4)静脉给药时的监测:静脉给药时,应连续监测心率、心电图、QTc 间期、血压等。 (5)肝酶升高:肝酶升高可见于室颤和致命性室速的患者。除此,心肌 梗死、心衰、反复的电除颤都能引起肝酶升高。因此.肝酶升高不是 静脉应用胺碘酮的禁忌证,胺碘酮用药后,约81%患者的肝酶改善或 不变。当治疗中肝损害进行性加重时,应立即减药或停药。
速、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室性心动过速及室颤可防止反复发作,也 可防止预激综合征伴室上性心律失常的发作及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电 转复后的维持治疗。对持续性心房颤动或扑动疗效较差,不及奎尼丁。 对心房颤动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效果不满意。 2.静脉注射胺碘酮适用于已引起明显血流动力学障碍的急性快速性 心律失常的治疗,包括:① 阵发性房颤发作48h内的药物复律;②房 颤伴快速心室率时的心室率控制;③室颤或无脉性室速,经多次电除 颤无效时;④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室速;⑤伴W-P-W综合征的心律失常; ⑥心肺复苏等。 依据其药理学特点,胺碘酮适用于上述心律失常,尤其合并器质性心 脏病(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及心力衰竭)。
2.静脉注射胺碘酮的作用特点 与口服胺碘酮相比,静脉注射胺碘酮有三个特点:负性肌力作用、降 低外周阻力、无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 (1)负性肌力作用:静注胺碘酮起始给药时。无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 作用,因而使β受体阻滞及钙通道阻滞的作用相对增强,再加上与助 溶剂一定的负性肌力作用的叠加,而表现出负性肌力作用。这种负性 肌力作用使其不能用于严重心衰或急性失代偿性心衰患者。 (2)降低外周血管阻力:静脉注射胺碘酮有舒张血管作用,可降低外周 血管阻力,降低血压。这一作用在快速给药时更为明显。 (3)给药之初无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胺碘酮属于Ⅲ类抗心律失 常药物。但静脉给药的最初无此作用,仅显示轻度的钠通道阻滞、β 受体阻滞及钙通道阻滞的作用,因而形成的特殊电生理作用是对所有 折返性心律失常均有治疗作用,抑制窦房结和房室结的传导速度,有 利于伴心室率较快的房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碘过敏者;③ Ⅱ或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双束支传导阻滞 (除非已有起搏器);④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5)下列情况应慎用:①窦性心动过缓;②Q-T延长综合征; ③低血压;④肝功能不全;⑤肺功能不全;⑥严重充血性 心力衰竭;⑦心脏明显增大,尤以心肌病者。
1.静脉注射与口服胺碘酮的药理作用明显不同 静脉应用与口服胺碘酮的药理作用显著不同。有时判若两种不同的药 物,原因有以下几点。 (1)与静脉制剂的助溶剂特性有关:胺碘酮为高度脂溶性药物,几乎不 溶于水。制成静脉制剂时需要助溶剂,国内生产的胺碘酮注射液应用 聚山梨醇酯8O为助溶剂,其本身具有一定的心血管活性作用,主要是 降低血压和负性肌力作用,静脉注射胺碘酮产生的低血压反应与其有 关。 (2)静脉注射胺碘酮的抗甲状腺素作用弱:胺碘酮含碘量很大。化学结 构又与甲状腺素相似,进入人体后可竞争性与甲状腺素受体结合而产 生类甲减样心血管作用。但静脉给药的时间短,产生类甲减样作用弱。 (3)去乙基胺碘酮的蓄积不够:去乙基胺碘酮是胺碘酮在体内的主要代 谢物,具有与原药相同的作用,只是半衰期更长。胺碘酮静脉给药的 时间短。代谢物在血浆及组织中的蓄积量不够,因而作用相对要弱。
(4)增加血清地高辛浓度,亦可能增高其他洋地黄制剂的浓度达中毒水平,当 开始用本品时洋地黄类药应停药或减少 50%,如合用应仔细监测其血清浓度。 本品有加强洋地黄类药对窦房结及房室结的抑制作用。
。
2)轻度阻断钠通道:胺碘酮作用于钠通道的失活态,尤其 心率快时这种阻断作用更强。胺碘酮对钠通道的阻滞强度 与利多卡因作用相似,因此明显不增宽QRs波群时限,不 增加心室的非同步收缩,不影响心室的收缩功能,没有I 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常有的促心律失常作用。 3)阻断L型钙通道:胺碘酮阻断钙离子通道的强度要比其 他非吡啶类的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弱,因此,不产生明显 的负性肌力作用。但能抑制早期后除极和延迟后除极,进 而能够治疗触发机制引起的各种心律失常。 4)具有轻度非竞争性的α及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胺碘 酮的作用是部分抑制这些受体,而不是完全阻断。其作用 方式优于β受体阻滞剂,不是直接作用于受体,而是阻止 心肌细胞的信息传递。此外,还能减少β受体的数量。与 真正的β受体阻滞剂相比,其作用较弱,停止治疗时,由 于不伴有新的受体生成,因而不会出现停药后的反跳现象。 这一特点使其临床应用时可以和β受体阻滞剂合用。
(2)增强其他抗心律失常药对心脏的作用。本品可增高血浆中奎尼丁、普鲁卡 因胺、氟卡奈及苯妥英的浓度。与 ⅠA类药及美西律合用可加重 Q-T间期延 长,极少数可致扭转型室速,故应特别小心。从加用本品起,原抗心律失常 药应减少 30—50%剂量,并逐渐停药,如必需合用则通常推荐剂量减少一半。
(3)与 β受体阻滞剂或钙通道阻滞剂合用可加重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及房 室传导阻滞。如果发生则本品或前两类药应减量。
用法与用量
1.口服成人常用量:治疗室上性心律失常,每日 0.4—0.6g,分 3次服, 1—2周后根据需要改为每日 0.2—0.4g维持。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每日 0.6~1.2g,分 3次服,1—2周后根据需要改为每日 0.2—0.6g维持。
2.静脉推注,(1)一般性剂量:首次负荷剂量为10min内静注150mg,心 律失常控制不理想或复发时,间隔10min可追加150mg,24h内追加不 超过6-8次,短时间内给药剂量可达5 -10mg/kg。维持静滴的剂量为 0.5—1mg/min,给药后第一个24h中,前6h以lmg/min维持.后18h以 0.5mg/min维持。 (2)重症时大剂量:重症是指因室颤或无脉性室速发生心脏骤停,连续 3次电除颤无效者。给予肾上腺素后,可以大剂量静注胺碘酮治疗。 负荷剂量为10min内静注300mg,此后病情需要时可间隔10min后追加 150mg多次,维持量与前述相同。
六.胺碘酮应用的禁忌证 (1)交叉过敏反应,对碘过敏者对本品也可能过敏。
(2)本品可以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新生儿血中原药及代 谢物为母体血浓度的 25%。已知碘也可通过胎盘,故孕妇 使用时应权衡利弊。
(3)本品及代谢物可从乳汁中分泌,服本品者不宜哺乳。 (4)下列情况应禁用;①甲状腺功能异常或有既往史者;②
胺碘酮的作用(药理学)
1.抗心律失常作用: a.延长心脏纤维动作电位Ⅲ相时程以减少钾内流(Vaughar
Williams分类为Ⅲ类),这种作用与心率无关. b.降低窦房结自律性,因其可导致对阿托品无反应的心
动过缓. c.非竞争性 α-和 β-肾上腺素能的抑制作用. d.减慢窦房、房内和结区传导(心律快时表现更明显). e.不改变室内传导. f.延长不应期,降低心房、结区和心室的心肌兴奋性. g.减慢房室旁路的传导并延长其不应期.
不良反应
(1)心血管:包括①窦性心动过缓(40次/分以下)、一过性窦性停搏或窦房阻滞, 阿托品不能对抗此反应;②房室传导阻滞;③偶有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伴 以 Q-T间期延长;④静注时产生低血压。以上情况均应停药,可用升压药、 异丙肾上腺素、碳酸氢钠(或乳酸钠)或起搏器治疗;注意纠正电解质紊乱;多 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发展成室颤时可用直流电转复。由于本品半衰期长,故治 疗不良反应需持续5—10天。
2.抗心绞痛作用: a.降低外周阻力,减慢心率以致减少摄氧量. b.非竞争性 α- 和 β-肾上腺素能的拮抗作用. c.直接作用于心肌动脉平滑肌以增加冠状动脉输
出量. d.降低主动脉压力和外周阻力,维持心输出量. 3.其它无明显的负性肌力作用。
适应症 1.口服适用于房性早搏及室性早搏;对反复性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
胺碘酮药物临床应用
胺碘酮的应用
一.药代动力学特点 1.口服吸收慢; 2.口服生物利用度为50%; 3.表观分布容积大:主要分布于脂肪组织及
含脂肪丰富的器官。其次为心、肾、肺、 肝及淋巴结。最低的是脑、甲状腺及肌肉. 在血浆中62.1%与白蛋白结合, 33.5%可能与 β脂蛋白结合。
4.药峰时间:4-12小时。口服后4~6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 约1个月可达稳态血药浓度, 稳态血药浓度为0.92~ 3.75μg/ml。4~5天作用开始, 5~7天达最大作用, 停药后作 用可持续8~10 天, 偶可持续45天。静注后5分钟起效, 停药 可持续20分钟~4小时。有效血药浓度为1~2.5μg/ml, 中毒 血药浓度1.8~3.7μg/ml以上。
(2)甲状腺:①甲状腺机能亢进,可发生在停药后,除突眼征以外可出现典型 的甲亢征象,发病率约 1—5%,停药数周至数月可完全消失.少数需用抗甲 状腺药、普萘洛尔或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②甲状腺机能低下,老年人较多 见,可出现典型的甲减征象,停药后数月可消退,但粘液性水肿可遗留不消, 可用甲状腺素治疗。
程及剂量有关。
(5)神经系统:不多见,与剂量及疗程有关,可出现震颤、共济失调、近端肌 无力、锥体外体征,服药 1年以上者有周围神经病,经减药或停药后渐消退。
(6)皮肤:光敏感与疗程及剂量有关,皮肤石板蓝样色素沉着,停药后 经较长时间(1—2年)才渐退。其他过敏性皮疹,停药后消退较快。
5.在肝内代谢经胆道排泄:胺碘酮的代谢产物为去乙基胺 碘酮
6.清除半衰期长:26~107(50~60)d ,胺碘酮代谢后通过肝 脏经胆汁排泄,单次给药后的清除半衰期18-36h,多次给 药后清除半衰期20~60d,长期给药后清除半衰期可达数 月。
7.血液透析不能清除本品。 二.药效学特点
(9)其他:偶可发生低血钙及血清肌酐升高。静脉用药时局部刺激产生 静脉炎,宜用氯化钠注射液或注射用水稀释,每次静注完后在原位注 射少量氯化钠注射液可以减轻刺激。
药物的相互作用
(1)增加华法林的抗凝作用,该作用可自加用本品后 4~6天,持续至停药Fra Baidu bibliotek数 周或数月。合用时应减抗凝药 1/3至 1/2,并应密切监测凝血酶原时间。
(7)肝脏:肝炎或脂肪浸润,转氨酶增高,与疗程及剂量有关。 (8)肺脏:肺部不良反应,多发生在长期大量服药者(一日 0.8—1.2g),
仅个别在服药 1个月后发生。主要产生肺间质或肺泡纤维性肺炎,肺 泡及间质有泡沫样巨噬细胞及 2型肺细胞增生,并有成纤维细胞及胶 元细胞,少数淋巴细胞及中性细胞,小支气管腔闭塞。临床表现有气 短、干咳及胸痛等,限制性肺功能改变,血沉增快及血液白细胞增高, 严重者可致死。需停药并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
1. 胺碘酮因能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而划入Ⅲ类抗心律失常药 物,实际其是一个多通道的阻滞剂。 1))广泛阻断钾通道:心肌细胞具有很多种类的离子通道, 而钾通道是其中最重要,最基本的离子通道。钾通道在维 持心肌细胞的正常活动方面十分重要,尤其在心肌细胞动 作电位复极过程中更是重要。动作电位中,除0相外,在 复极的各时相中钾通道均起重要作用。此外,钾通道的类 型也最多,截至目前,已相继发现10余种钾离子通道。
6.静注给药的注意事项 (1)每日总剂量:静脉用药每日一般不超过2000mg,少数病例可用到 3000mg。 (2)静注胺碘酮可连续应用的时间:一般情况下。常连续应用2-4d,平 均3d。特殊情况时,可持续应用2-3周,持续应用3周以上的病例更少。 (3)静注胺碘酮的副反应:副反应主要发生在心脏,静脉给药发生尖端 扭转型室速或室颤的发生率<1%。最常见的副反应为低血压,早期文 献报告的发生率高达16%,低血压发生后应立即减慢给药速度,同时 给予升压治疗、正性肌力药物、扩容等治疗,低血压反应也是静脉给 药被迫停止的一个常见原因(1.6%)。除此,还可发生心动过缓、 心脏 停搏、肝功能异常、新发生的室速、房室阻滞、心原性休克,充血性 心衰等。 (4)静脉给药时的监测:静脉给药时,应连续监测心率、心电图、QTc 间期、血压等。 (5)肝酶升高:肝酶升高可见于室颤和致命性室速的患者。除此,心肌 梗死、心衰、反复的电除颤都能引起肝酶升高。因此.肝酶升高不是 静脉应用胺碘酮的禁忌证,胺碘酮用药后,约81%患者的肝酶改善或 不变。当治疗中肝损害进行性加重时,应立即减药或停药。
速、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室性心动过速及室颤可防止反复发作,也 可防止预激综合征伴室上性心律失常的发作及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电 转复后的维持治疗。对持续性心房颤动或扑动疗效较差,不及奎尼丁。 对心房颤动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效果不满意。 2.静脉注射胺碘酮适用于已引起明显血流动力学障碍的急性快速性 心律失常的治疗,包括:① 阵发性房颤发作48h内的药物复律;②房 颤伴快速心室率时的心室率控制;③室颤或无脉性室速,经多次电除 颤无效时;④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室速;⑤伴W-P-W综合征的心律失常; ⑥心肺复苏等。 依据其药理学特点,胺碘酮适用于上述心律失常,尤其合并器质性心 脏病(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及心力衰竭)。
2.静脉注射胺碘酮的作用特点 与口服胺碘酮相比,静脉注射胺碘酮有三个特点:负性肌力作用、降 低外周阻力、无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 (1)负性肌力作用:静注胺碘酮起始给药时。无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 作用,因而使β受体阻滞及钙通道阻滞的作用相对增强,再加上与助 溶剂一定的负性肌力作用的叠加,而表现出负性肌力作用。这种负性 肌力作用使其不能用于严重心衰或急性失代偿性心衰患者。 (2)降低外周血管阻力:静脉注射胺碘酮有舒张血管作用,可降低外周 血管阻力,降低血压。这一作用在快速给药时更为明显。 (3)给药之初无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胺碘酮属于Ⅲ类抗心律失 常药物。但静脉给药的最初无此作用,仅显示轻度的钠通道阻滞、β 受体阻滞及钙通道阻滞的作用,因而形成的特殊电生理作用是对所有 折返性心律失常均有治疗作用,抑制窦房结和房室结的传导速度,有 利于伴心室率较快的房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碘过敏者;③ Ⅱ或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双束支传导阻滞 (除非已有起搏器);④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5)下列情况应慎用:①窦性心动过缓;②Q-T延长综合征; ③低血压;④肝功能不全;⑤肺功能不全;⑥严重充血性 心力衰竭;⑦心脏明显增大,尤以心肌病者。
1.静脉注射与口服胺碘酮的药理作用明显不同 静脉应用与口服胺碘酮的药理作用显著不同。有时判若两种不同的药 物,原因有以下几点。 (1)与静脉制剂的助溶剂特性有关:胺碘酮为高度脂溶性药物,几乎不 溶于水。制成静脉制剂时需要助溶剂,国内生产的胺碘酮注射液应用 聚山梨醇酯8O为助溶剂,其本身具有一定的心血管活性作用,主要是 降低血压和负性肌力作用,静脉注射胺碘酮产生的低血压反应与其有 关。 (2)静脉注射胺碘酮的抗甲状腺素作用弱:胺碘酮含碘量很大。化学结 构又与甲状腺素相似,进入人体后可竞争性与甲状腺素受体结合而产 生类甲减样心血管作用。但静脉给药的时间短,产生类甲减样作用弱。 (3)去乙基胺碘酮的蓄积不够:去乙基胺碘酮是胺碘酮在体内的主要代 谢物,具有与原药相同的作用,只是半衰期更长。胺碘酮静脉给药的 时间短。代谢物在血浆及组织中的蓄积量不够,因而作用相对要弱。
(4)增加血清地高辛浓度,亦可能增高其他洋地黄制剂的浓度达中毒水平,当 开始用本品时洋地黄类药应停药或减少 50%,如合用应仔细监测其血清浓度。 本品有加强洋地黄类药对窦房结及房室结的抑制作用。
。
2)轻度阻断钠通道:胺碘酮作用于钠通道的失活态,尤其 心率快时这种阻断作用更强。胺碘酮对钠通道的阻滞强度 与利多卡因作用相似,因此明显不增宽QRs波群时限,不 增加心室的非同步收缩,不影响心室的收缩功能,没有I 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常有的促心律失常作用。 3)阻断L型钙通道:胺碘酮阻断钙离子通道的强度要比其 他非吡啶类的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弱,因此,不产生明显 的负性肌力作用。但能抑制早期后除极和延迟后除极,进 而能够治疗触发机制引起的各种心律失常。 4)具有轻度非竞争性的α及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胺碘 酮的作用是部分抑制这些受体,而不是完全阻断。其作用 方式优于β受体阻滞剂,不是直接作用于受体,而是阻止 心肌细胞的信息传递。此外,还能减少β受体的数量。与 真正的β受体阻滞剂相比,其作用较弱,停止治疗时,由 于不伴有新的受体生成,因而不会出现停药后的反跳现象。 这一特点使其临床应用时可以和β受体阻滞剂合用。
(2)增强其他抗心律失常药对心脏的作用。本品可增高血浆中奎尼丁、普鲁卡 因胺、氟卡奈及苯妥英的浓度。与 ⅠA类药及美西律合用可加重 Q-T间期延 长,极少数可致扭转型室速,故应特别小心。从加用本品起,原抗心律失常 药应减少 30—50%剂量,并逐渐停药,如必需合用则通常推荐剂量减少一半。
(3)与 β受体阻滞剂或钙通道阻滞剂合用可加重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及房 室传导阻滞。如果发生则本品或前两类药应减量。
用法与用量
1.口服成人常用量:治疗室上性心律失常,每日 0.4—0.6g,分 3次服, 1—2周后根据需要改为每日 0.2—0.4g维持。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每日 0.6~1.2g,分 3次服,1—2周后根据需要改为每日 0.2—0.6g维持。
2.静脉推注,(1)一般性剂量:首次负荷剂量为10min内静注150mg,心 律失常控制不理想或复发时,间隔10min可追加150mg,24h内追加不 超过6-8次,短时间内给药剂量可达5 -10mg/kg。维持静滴的剂量为 0.5—1mg/min,给药后第一个24h中,前6h以lmg/min维持.后18h以 0.5mg/min维持。 (2)重症时大剂量:重症是指因室颤或无脉性室速发生心脏骤停,连续 3次电除颤无效者。给予肾上腺素后,可以大剂量静注胺碘酮治疗。 负荷剂量为10min内静注300mg,此后病情需要时可间隔10min后追加 150mg多次,维持量与前述相同。
六.胺碘酮应用的禁忌证 (1)交叉过敏反应,对碘过敏者对本品也可能过敏。
(2)本品可以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新生儿血中原药及代 谢物为母体血浓度的 25%。已知碘也可通过胎盘,故孕妇 使用时应权衡利弊。
(3)本品及代谢物可从乳汁中分泌,服本品者不宜哺乳。 (4)下列情况应禁用;①甲状腺功能异常或有既往史者;②
胺碘酮的作用(药理学)
1.抗心律失常作用: a.延长心脏纤维动作电位Ⅲ相时程以减少钾内流(Vaughar
Williams分类为Ⅲ类),这种作用与心率无关. b.降低窦房结自律性,因其可导致对阿托品无反应的心
动过缓. c.非竞争性 α-和 β-肾上腺素能的抑制作用. d.减慢窦房、房内和结区传导(心律快时表现更明显). e.不改变室内传导. f.延长不应期,降低心房、结区和心室的心肌兴奋性. g.减慢房室旁路的传导并延长其不应期.
不良反应
(1)心血管:包括①窦性心动过缓(40次/分以下)、一过性窦性停搏或窦房阻滞, 阿托品不能对抗此反应;②房室传导阻滞;③偶有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伴 以 Q-T间期延长;④静注时产生低血压。以上情况均应停药,可用升压药、 异丙肾上腺素、碳酸氢钠(或乳酸钠)或起搏器治疗;注意纠正电解质紊乱;多 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发展成室颤时可用直流电转复。由于本品半衰期长,故治 疗不良反应需持续5—10天。
2.抗心绞痛作用: a.降低外周阻力,减慢心率以致减少摄氧量. b.非竞争性 α- 和 β-肾上腺素能的拮抗作用. c.直接作用于心肌动脉平滑肌以增加冠状动脉输
出量. d.降低主动脉压力和外周阻力,维持心输出量. 3.其它无明显的负性肌力作用。
适应症 1.口服适用于房性早搏及室性早搏;对反复性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
胺碘酮药物临床应用
胺碘酮的应用
一.药代动力学特点 1.口服吸收慢; 2.口服生物利用度为50%; 3.表观分布容积大:主要分布于脂肪组织及
含脂肪丰富的器官。其次为心、肾、肺、 肝及淋巴结。最低的是脑、甲状腺及肌肉. 在血浆中62.1%与白蛋白结合, 33.5%可能与 β脂蛋白结合。
4.药峰时间:4-12小时。口服后4~6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 约1个月可达稳态血药浓度, 稳态血药浓度为0.92~ 3.75μg/ml。4~5天作用开始, 5~7天达最大作用, 停药后作 用可持续8~10 天, 偶可持续45天。静注后5分钟起效, 停药 可持续20分钟~4小时。有效血药浓度为1~2.5μg/ml, 中毒 血药浓度1.8~3.7μg/ml以上。
(2)甲状腺:①甲状腺机能亢进,可发生在停药后,除突眼征以外可出现典型 的甲亢征象,发病率约 1—5%,停药数周至数月可完全消失.少数需用抗甲 状腺药、普萘洛尔或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②甲状腺机能低下,老年人较多 见,可出现典型的甲减征象,停药后数月可消退,但粘液性水肿可遗留不消, 可用甲状腺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