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距离薄煤层综采工作面上行开采技术的探索与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距离薄煤层综采工作面上行开采技术的探索与研究

摘要:通过对国内和国外上行开采现状和开采技术的分析对比,结合五矿己组煤层的具体地质条件,根据矿压三带、三区理论和实验室数据模拟实验对己15煤层采用上行开采的可行性研究分析;同时掌握我己组煤层“三带”分布规律、上行开采顶板控制技术、上行开采矿压显现规律、快速推进优化技术,确保了工作面安全高效生产。

关键词:近距离;薄煤层;矿压显现;上行开采

1、概述

煤层群层间,厚煤层分层间,各层之间一般采用下行开采,在特定的地质和开采技术条件下,由于安全、技术、经济方面某种原因,煤层群采用上行开采会更为有利。煤层群上行开采是一种特殊开采顺序。煤层分层间上行开采时,下部煤层先采后,上部煤层的整体性不能遭受到严重破坏,最大程度上制约矿井的机械化水平和矿井的生产能力,同时随着矿井开采时间的延续,煤炭资源的不断减少,矿井面临资源的枯竭,在提高煤炭资源的回收率,是增加矿井服务年眼的重要手段,因此对矿井以前遗留的己15近距离薄煤层上行开采进行探索与研究,以己15-23040采面为实验场地。

2、近距离薄煤层上行开采影响因素的可行性分析

煤层群上行开采对上部煤岩层的采动影响程度与开采造成的上

覆岩层的垮落、位移特征密切相关。煤层间距、层间岩层特征、煤层倾角、采高、采煤、采空区处理、时间间隔等是影响煤层群上行

开采的主要因素。

2.1 煤层层间距影响因素

煤层(群)上行开采的生产实践及科学研究证明,足够的层间距是上行开采的基本条件。上、下煤层的层间距(或h/m)越大,上覆岩层移动越平缓,倾斜、曲率等变形值越小,越有利于上行开采。反之,层间距(或h/m)越小,上覆岩层变形愈剧烈,甚至出现台阶下沉。采场上覆岩层的冒落性破坏及台阶错动是影响上行开采的最大障碍。

该采面己15煤层与己16-17煤层层间距为12.4m。根据国内外上行开采的成功经验,当上、下煤层的层间距大于20m 的高度时,上煤层发生台阶错动的机率就小,采取一定技术措施,就可以进行上行开采。

2.2 采高影响因素

采高是影响覆岩破坏程度及其垮落高度的根本因素。采高越大,采出的空间越大,采场覆岩结构可能获得平衡的机率就越小,势必导致覆岩的严重破坏。一般采高越大,上煤层的下沉越大,各种变形值也增大。岩石力学性质及层间结构影响覆岩破坏的高度。

当顶板岩石硬度较高时,冒落带和裂隙带的发育较高。在冒落过程中,顶板下沉量较小,采空区空间高,冒落过程较充分,当直接顶的厚度大于1/kp-1 倍采高时,冒落矸石充满采空区,覆岩在断裂下沉中易于形成平衡岩层结构,位于平衡岩层之上的煤层将缓慢下沉,有利于上行开采。

2.3 采煤方法影响因素

采煤方法是控制覆岩破坏高度的重要因素。近距离煤层群开采可以使冒落带和裂隙带的发育高度有所降低。这是由于重复采动时,已被破坏的上覆岩层的力学性质进一步弱化。这时,采空区的空间主要由上覆岩居的整体弯曲来充填。因此,地表及覆岩下沉量大、下沉速度快及波及地表和覆岩的时间短。

采空区处理决定着覆岩破坏的空间形态和高度。采用全部垮落法处理采空区时,采场上覆岩层一般形成“三带”,而采用充填法处理采空区时,一般只引起覆岩的开裂性破坏,顶板下沉量要比全部垮落法小,顶板下沉量随采高而变化。

2.4 煤层倾角影响因素

煤层倾角主要影响的是采场覆岩破坏空间形态。缓倾斜煤层,采场覆岩冒落后就地堆积。倾斜煤层,随倾角增大,采场覆岩冒落后会随煤层底板向下滚动。煤层倾斜下方的顶板被冒落矸石充填,冒落不充分,而倾斜上方的岩层失去冒落矸石的支承,冒落更充分。急倾斜煤层,采空区冒落矸石下滑,上部岩层冒落更充分,冒落带和裂隙带的分布明显向上部边界发展。

2.5 开采层岩性及层间结构影响因素

顶板岩性及层间结构是岩层结构平衡的重要条件,当顶板赋存有节理裂隙发育的石灰岩或坚硬砂岩时,这些岩层在下沉过程中容易形成缓慢下沉,其上覆岩层将均匀下沉,坚硬岩层即使折断,也容易形成平衡岩层结构,有利于上行开采。

2.6 采动时间间隔

煤层开采之后,覆岩的冒落、移动至稳定,有一个时间过程。国内外上行开采实践表明:当覆岩为坚硬岩层时,一般历时2~4 个月,裂隙带发展到最高后达到稳定;顶板为中硬岩层时,一般历时1~3 个月,裂隙带发育到最高后稳定;当顶板为软岩时,一般1~2 个月裂隙带发展至最高而后稳定。己15煤和己16-17煤的开采时间间隔约在8 年以上,有足够的时间让覆岩稳定,因而从时间上考虑4-2年上行开采是可行的。总之,上行开采时,上、下煤层应间隔足够的时间,否则,即使有足够的层间距。

3、近距离薄煤层上行开采根据“三区、三带”的判别

根据矿压三带、三区理论,对走向长壁跨落法采煤工作面,当采深为采高的25倍或25倍以上时,沿工作面推进方向上覆岩层分别经历煤壁支撑影响区、离层区和重新压实区,由下向上岩层移动分为跨落带、裂隙带和弯曲下沉带,三带判别法认为,上、下煤层的层间距大于下煤层开采的冒落高度,即可进行上行开采。

3.1 上行开采比值判别法

上行开采是否成功,主要取决于两层煤之间层间距与下部所采煤层的厚度之比(采动影响倍数)、层间岩层结构与性质、下层煤的采煤方法和上、下煤层采煤间隔时间等,对于两层煤实行“蹬空”开采还必须考虑通风的影响。如果上煤层处于下煤层采空区裂缝带下,另外,下层煤的残留煤柱及上、下煤层开采的时间间隔,都会影响上层煤上行开采的进行。根据采动影响系数判别,当k≥7.5

时,上煤层中可以进行正常采掘活动,其开采应在下煤层中开采引起的岩层变形稳定后进行,鉴于该采面层间距12.4m,依据此法判别符合上行开采条件。

3.2 上行开采围岩平衡分析法

上行开采破坏了上覆岩层的原始应力平衡状态,必然引起上覆岩层的横向及纵向变形与破坏。上覆岩层的横向及纵向剪切变形则表现为煤层发生台阶错动,破坏煤层结构,后者是影响上行开采有最大障碍。控制岩层台阶错动,就是采场围岩力系平衡问题。在回采过程中,当上覆岩层中有坚硬岩层时,上煤层位于距下煤层最近的平衡岩层之上;当采场上覆岩层均为软岩时煤层应位于裂隙带内,上煤层的开采应在下煤层开采引起的岩层稳定。

总之,通过对上行开采影响因素分析和“三区、三带”的判别,确定五矿近距离薄煤层上行开采的可行性。同时在实践过程掌握五矿己组煤层“三带”分布规律、上行开采顶板控制技术、上行开采矿压显现规律、快速推进优化技术,确保了工作面安全高效生产,充分证实五矿近距离薄煤层上行开采是可行,扩大了上行开采的范围,为复采采空区上部遗失的煤炭资源提供了开采依据和经验。

参考文献

[1]徐永圻。采矿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3.

[2]张铁岗。矿井瓦斯综合治理技术。煤炭工业出版社,20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