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喜欢的一首现代的诗作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最喜欢的一首现代的诗作文
我最喜欢的一首现代的诗作文篇一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是我接触到的第一首古诗。
那时,妈妈买来了一叠诗卡,每天教我读。
我不明白那些故事的意思,只知道埋头苦读,渐渐的我把那一首首古诗都已背得滚瓜烂熟了,也开始学习小学知识了。
在上一年级时,老师教我们《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回到家后,我问爸爸:“爸爸,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意思是什么?”爸爸却没有正面回答我,反而是说:“宝贝,你瞧!天上的月亮,一眼望去是不是又大又圆呢?”我轻微地点了点头,“李白就是在这样一种情景之下,举头仰望着天上的明月,低头却在思念着故乡的亲人而作的诗。
”听了爸爸的讲解,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渐渐的,时间就像一辆永不停息的小马车,在飞速前进着,而我的年龄也在成长着,我对诗词的积累,也越来越丰富多彩了。
现在,当我来到那广阔无比的冬去春来的草原之上,不由自主地朗诵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当我来到初夏的荷塘旁,便是联想到:“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这一千古名句。
当我来到农名伯伯正在大丰收的田地时,不禁吟咏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当我吟诵:“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眼前浮现出在大学额纷飞时,高适孤身一人走在阳关大道之上。
古诗既是我的好朋友,又是我的好老师。
古诗这一位好友,将陪伴我一生。
我最喜欢的一首现代的诗作文篇二
古时候,古代信息技术不发达,所以人们从这一个地区到那一个地区传递信息都非常不方便,于是他们将写好的诗编成歌,而诗歌就从人们的口中传
递。
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
《尚书・虞书》记载:“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
”《礼记・乐记》记载:“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
”早期,诗、歌与乐、舞是合为一体的。
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独立成体。
以入乐与否,区分歌与诗,入乐为歌,不入乐为诗。
诗从歌中分化而来,为语言艺术,而歌则是一种历史久远的音乐文学。
《诗经》是入乐歌唱的,严格地说它是歌,正因为如此,《诗经》被学者称之为我国音乐文学成熟的标志。
今天,老师要举办一个轻叩诗歌大门的综合实践,要求每个组必须准备至少一个的节目下午必须要演不然就把这单元的综合实践算0分。
我们马上准备了节目。
下午,组长已经准备好了节目的台词我们要唱2首诗,一首《水调歌头》和《游子吟》,我们马上到教室外排好阵容,练好歌词的旋律。
不一会就上课了,第一组准备了4个节目,首先是由黄贝熙朗诵《桃花源记》之后是林睿和俞超杰一起表演的诗歌相声,第三个是翁凯文朗诵《木兰辞》。
终于,轮到我们了,我们全组上场,全班响起了掌声,有几个人议论纷纷:“哇,全组上耶。
”开始了我们先演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我看着全班有些紧张,不禁的笑了出来,我控制不住心想:别笑场,别笑啊,嘻嘻嘻,哈哈,为什么一直在笑,控制不住哈哈。
我用牙齿咬住嘴唇不让自己笑,就在我与笑做抗争时开始了《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我又开始笑了每次一唱到“报得三春晖”时脑海里便不由响起了“抱得三村归”过了一会,便结束了。
现在开始了诗歌大比拼先是必答题每组牌两名组员来比赛,不能提醒,轮流答,答对加10分答错不扣分在第一回合的表演中第一组得了40分遥遥领先,而我们3组只有他们的一半20分。
开始了,我们派出了语文很好的陈锦瀚和陈林梦乐但在第二题扣了5分。
开始第2回合了,现在是抢答题答对加20答错扣20,比赛一开始便进入了白热化,老师手拿粉笔在黑板上刷刷
的写个不停,我们也十分激动,到了第三回合,这是一个风险题回合,分数随机,答对加相应分数答错扣相应分数,第四组不幸被扣了30分使他们元气大损,当了最红一名掉了队的乌龟。
时间很快过去了,也下课了,老师公布了这次的成绩第一组还是领先得了105分第二组140分我们组105分而第四组离我们还有10分,我们刚要放弃,老师说还有机会这只是其中之一,晚上的作业和古诗积累也有加分别放弃,我们马上有鼓起勇气了。
我相信我们一定会勇夺桂冠。
但那是不可能的事了吧。
这次的比赛使我懂得了许多道理,古诗的奥秘就像深深地潭水一样处不着地,但只要你多研究多读诗背诗就可以沉入谭底摸清故事的奥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