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合集下载

五种软件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五种软件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五种软件测试用例设计方法软件测试用例设计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旨在验证软件系统是否符合预期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在软件测试用例设计中,有许多方法可以帮助测试人员有效地设计和执行测试用例。

下面将介绍五种常用的软件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1. 黑盒测试用例设计方法:这种方法主要关注软件系统的功能需求,而不考虑内部实现细节。

测试人员仅仅通过输入和输出来确定测试用例,不需要了解软件系统的内部结构。

例如,对于一个登录功能,可以设计测试用例来验证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是否能够成功登录。

2. 白盒测试用例设计方法:与黑盒测试相反,白盒测试用例设计方法关注软件系统的内部结构和代码逻辑。

测试人员需要深入了解软件系统的代码,通过设计测试用例来覆盖不同的代码路径和分支。

例如,通过设计测试用例来验证一个排序算法是否能够正确地排序输入的数据。

3. 边界值测试用例设计方法:这种方法主要关注软件系统的边界条件,因为很多错误往往发生在边界条件上。

测试人员需要确定各种边界情况,并设计测试用例来验证软件系统在这些边界情况下的行为。

例如,对于一个接受1到100之间整数输入的功能,可以设计测试用例来验证输入0、1、100、101等边界值。

4. 等价类测试用例设计方法:这种方法将输入值划分为不同的等价类,因为在每个等价类中的输入值具有相同的预期行为。

测试人员只需要选择一个代表性的输入值来设计测试用例,以覆盖每个等价类。

例如,对于一个计算平均成绩的功能,可以选择一个代表性的输入值,例如80、90、100来设计测试用例。

5. 错误推测测试用例设计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基于测试人员的经验和直觉来设计测试用例,通过推测软件系统可能存在的错误来设计测试用例。

测试人员需要具备丰富的经验和对软件系统的深入理解,以确定可能的错误和设计相应的测试用例。

例如,测试人员可以推测软件系统在并发访问时可能存在的竞态条件,并设计测试用例来验证系统在并发情况下的正确性。

综上所述,软件测试用例设计方法有很多种,每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编写测试用例的七种方法

编写测试用例的七种方法

编写测试⽤例的七种⽅法1 测试⽤例的概念测试⽤例是为了实施测试⽽向被测试系统提供的⼀组集合,这组集合包括:测试环境、操作步骤、测试数据、预期结果等要素2 常见编写测试⽤例的七种⽅法基于需求的设计⽅法等价类边界值因果图场景设计法错误猜测法3 基于需求的设计⽅法定义:依据看客户需求设计测试⽤例,但是在设计的过程中⼀定要辩证的看待需求(即:需求不⼀定都是正确的)4 等价类法(1)定义:依据需求将输⼊划分为若⼲等价类,从等价类中选定⼀个测试⽤例,如果该测试⽤例通过,则表明整个等价类通过测试。

(2)适⽤场景:对于等价类这个⽅法,⼀般适⽤于有⽆限多种输⼊,我们不可能完成穷举测试,等价类可以使我们⽤较少的测试⽤例尽可能多的将功能覆盖。

(3)有效等价类和⽆效等价类⼀般划分为:有效等价类、⽆效等价类有效等价类:有意义的输⼊构成的集合,对于需求规格说明书是合法的;⽆效等价类:不满⾜需求的集合。

5 边界值法(1)定义:边界值法是对输⼊数据的边界测试,是⼀种⿊盒测试⽅法;⼀般来说边界值法是对等价类划分后的补充(2)例:对于设定密码的测试,要求密码必须为6-15位分析过程:有效等价类为>=6 && <=15 ⽆效等价类为:<6 || >15设定边界值:5、6、10、15、16边界值选定解释:A. 6和15作为有效等价类中的内容,⼜是边界值,可以判定有效等价类的内容是否满⾜要求B. 但是6和15⼜很特殊,它不仅代表了有效等价类,还代表了边界值,所以我们选定⼀个普通的有效等价类作为⼀个测试⽤例,如:10C. 5和16作为⽆效等价类中的内容,⼜是边界值(⽐4或者17更具有代表性),可以判定⽆效等价类的内容6 因果图(1)定义:因果图是⼀种简化的逻辑图,能够表⽰输⼊条件和输出结果之间的关系。

(2)认识因果图的表⽰⽅法:恒等、与、或、⾮⼀般在使⽤因果图编写测试⽤例的时候,因果图不⼀定能把所有的情况含括进去,所以在因果图之后,我们可以通过画判定表来确定最终的测试⽤例。

设计测试用例的方法有哪些

设计测试用例的方法有哪些

设计测试用例的方法有哪些设计测试用例的方法有很多种。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1. 等价类划分法:将输入条件或输出条件划分为若干个等价类,从每个等价类中选取一个典型值作为测试用例。

例如,对于一个账号注册的系统,可以将用户名输入划分为长度不超过10个字符和超过10个字符两个等价类,然后选取一个符合条件的测试用例进行测试。

2. 边界值分析法:测试用例中包含一些边界值,例如最大值、最小值、临界值等。

边界值往往比一般的值更容易引发错误。

例如,对于一个计算器的系统,在测试除法功能时,可以设计测试用例为除数为0、除数为1和除数为-1的情况。

3. 错误推测法:根据错误推测的原理,假设程序的某个部分可能发生错误,并设计测试用例来验证。

例如,对于一个在线商城的系统,在提交订单时,在错误推测的基础上,设计测试用例验证逻辑错误(如用户未登录时无法下单)或输入错误(如购买数量为负数时无法提交)。

4. 因果图法:将输入条件和输出条件按照因果关系进行组合,从而得到覆盖所有可能情况的测试用例。

例如,对于一个购物车功能的系统,因果图法可设计测试用例组合为加入商品、减少商品、删除商品、结算等操作之间的组合情况。

5. 结构化测试方法:根据软件的内部结构,设计测试用例以覆盖各个模块、分支和路径。

常用的结构化测试方法有语句覆盖、判定覆盖、条件覆盖、路径覆盖等。

例如,对于一个条件判断的系统,可以设计测试用例来验证每个条件的真假时不同分支的执行情况。

6. 随机测试方法:通过随机生成测试用例的方式进行测试。

随机测试可以覆盖较大的输入空间,但可能无法覆盖所有的边界条件和特殊情况。

例如,对于一个随机生成数字的系统,可以设计测试用例来验证生成的数字是否在指定范围内,并验证系统对于边界情况的处理。

7. 场景测试方法:根据实际使用场景,设计测试用例来模拟真实环境下的操作和交互。

场景测试可以更好地模拟用户的实际使用情况和需求。

例如,对于一个电子邮件系统,可以设计场景测试用例来模拟用户注册、发送邮件、收取邮件等真实操作。

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测试用例设计方法测试用例设计是软件测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合理的测试用例设计,可以全面地验证软件系统的功能是否正常、性能是否满足要求、稳定性是否可靠等。

在测试用例设计中,可以使用多种方法来确保测试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下面我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1. 等价类划分法等价类划分法是一种基于输入数据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它将输入数据划分为若干等价类,每个等价类包含了一组具有相同特征和行为的输入值。

然后,从每个等价类中选择一个典型的输入值作为测试用例。

这样做的好处是在尽量少的测试用例下,可以覆盖到不同的输入条件。

例如,对于一个要求输入年龄的功能,可以划分为小于0岁、0到17岁、18到65岁、65岁以上等等等价类。

2. 边界值分析法边界值分析法是在等价类划分法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边界情况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边界值通常是系统能够处理的最小和最大输入值。

通过测试边界值,可以发现输入值是否能够正确地被系统处理。

例如,对于一个要求输入1到100之间的数字的功能,可以设计测试用例分别为0、1、2、99、100、101等。

3. 错误推测法错误推测法是基于测试人员的经验和直觉来推测可能出现的错误情况,并针对这些错误情况设计测试用例。

这种方法更关注于系统对异常情况的处理能力。

例如,对于一个邮件发送功能,可以设计测试用例来测试系统在网络不稳定、收件人邮箱不正确、邮件附件过大等错误情况下的反应。

4. 状态转换法状态转换法是针对有状态的系统进行测试用例设计的一种方法。

通过分析系统的状态变化,设计测试用例来覆盖各个状态和状态之间的转换。

例如,对于一个订单处理系统,可以设计测试用例来覆盖订单的创建、支付、发货、取消等各个状态。

5. 正交实验法正交实验法是一种基于统计学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它通过对系统的各个因素进行组合,设计最少的测试用例来覆盖尽可能多的情况。

这种方法适用于系统的因素比较复杂,测试用例组合爆炸的情况。

例如,对于一个电子商务网站,可以设计测试用例来测试不同的商品类别、商品属性、支付方式等组合情况。

系统测试设计用例设计方法三篇

系统测试设计用例设计方法三篇

系统测试设计用例设计方法三篇篇一:系统测试设计用例设计方法目录一、等价类分析法 (2)二、边界值分析 (2)三、错误猜测法 (3)四、判定表法 (3)五、流程分析方法 (4)六、正交试验设计法 (4)七、状态迁移法 (6)一、等价类分析法等价类划分方法针对手机状态大致可以归几个大类:1.按键类(等价法):有效输入和无效输入(有效输入指UM和菜单指示;无效输入指测试菜单功能此时没有定义的按键和用户动作);2.外部中断类(等价法):常用、不常用及无效2.1.常用:来电和来消息(短信、彩信、push消息);掀合盖;侧键;耳机&FM;情景模式;电量不足2.2.不常用:充电;闹钟&记事本&关机时间&整点报时提示;Icon&动画显示;Icon&动画刷新;编辑界面&pop显示框输入为空或满;编辑界面&pop 显示框状态输入法默认&字符编码默认;失效SIM卡;大容量等SIM卡兼容;排序;号码识别;2.3.无效:“资料读取中…”;“复制中…”;“请稍后再试”3.存储器类3.1.等价法分类:读或写;不读或不写。

3.2.因果法分类:先SIM卡后手机;先手机后SIM卡;提示用户选择存储器(对比Nokia)。

3.3.操作分类:读;写;新增;删除;复制(先删除后新增;先新增后删除)状态类:正确;错误;变更;用户设定变更举例一,短消息发送功能:英文:Default7-bitalphabet(over160characters)合法等价类:0~160非法等价类::>160Thequickfoxjumpsoverthelazybrowndog中文:UCS-2alphabet(over70characters)合法等价类:0~70非法等价类::>70诺基亚(英文):Extendeddefault7-bitalphabet(over140Bytes),智慧短信,可以携带黑白图片。

合法等价类:0~140非法等价类::>140在写字板里面输入“联通”二字,保存后,再打开,即出现乱码。

测试用例的几种常用设计方法

测试用例的几种常用设计方法

测试用例的几种常用设计方法测试用例是软件测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对于确保软件质量至关重要。

在设计测试用例时,可以采用多种不同方法。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1.等价类划分法(Equivalent Partitioning)等价类划分法是一种基于输入数据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它将输入数据划分为若干等价类,每个等价类中的数据具有相同的功能和处理方式。

在设计测试用例时,只需要选择每个等价类中的一个或几个代表性的测试数据进行测试即可。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测试用例的数量,同时保证测试覆盖面。

2. 边界值分析法(Boundary Value Analysis)边界值分析法是一种基于输入数据边界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它关注输入数据的边界条件,通常在输入数据的最小值、最大值和边界附近选择测试用例。

这是因为在边界处发生的错误往往比在其他地方发生的错误更容易被发现。

通过边界值分析法设计的测试用例可以提高测试效率和覆盖度。

3. 错误推测法(Error Guessing)错误推测法是一种基于经验和直觉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它假设测试人员能够猜测到软件中潜在的错误,并设计相应的测试用例来验证这些错误。

这种方法不依赖于任何特定的测试技术或规则,而是基于测试人员的经验和洞察力。

错误推测法可以应用于各种测试阶段,并且适用于不同类型的软件。

4. 决策表法(Decision Table)决策表法是一种基于规则和条件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它使用表格来表示系统的决策条件和相应的动作结果。

在设计测试用例时,可以根据表格中的各种条件组合来选择相应的测试用例。

决策表法对复杂的业务逻辑和条件约束非常有效,可以提高测试覆盖范围和准确性。

5. 状态转换法(State Transition)状态转换法是一种基于系统状态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它将系统的不同状态和状态之间的转换关系进行建模,并选择相应的测试用例来验证系统在不同状态下的行为。

状态转换法适用于具有明确状态转换关系的系统,例如有限状态机。

系统测试用例设计:如何设计系统测试用例,保证系统测试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系统测试用例设计:如何设计系统测试用例,保证系统测试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系统测试用例设计:如何设计系统测试用例,保证系统测试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导言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系统测试是确保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

为了检验软件系统是否符合预期的功能和性能要求,我们需要设计有效的系统测试用例。

系统测试用例设计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对于保证软件系统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系统测试用例设计的一些技巧和方法,帮助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设计全面且准确的系统测试用例。

理解系统测试用例在深入了解系统测试用例设计之前,我们首先来理解系统测试用例的概念。

系统测试用例是用来验证软件系统是否具备预期功能和性能的测试环节。

系统测试用例旨在测试整个软件系统,包括各个功能模块的集成。

它不同于单元测试用例和集成测试用例,因为它更加关注整个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而不仅仅是单个模块或组件。

系统测试用例要求全面、准确、可重复。

全面意味着覆盖到软件系统中的所有功能和边界条件,确保所有预期的功能被测试到。

准确意味着系统测试用例应该以预期的方式重现软件系统的行为,确保系统在不同情况下的正确性。

可重复意味着系统测试用例应该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中重复运行,以验证系统在不同环境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确定系统测试的目标和范围在设计系统测试用例之前,我们需要明确系统测试的目标和范围。

系统测试的目标是测试软件系统是否符合预期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系统测试的范围取决于软件系统的规模和功能。

我们需要明确测试哪些功能模块、关键功能和边界条件,并且确定测试的优先级。

了解用户需求和功能规范在系统测试用例设计之前,我们需要深入了解用户需求和功能规范。

用户需求是软件系统设计和开发的基础,我们需要确保系统测试用例设计与用户需求一致。

功能规范描述了软件系统的功能和行为,我们需要清楚地理解功能规范,以便设计相应的系统测试用例。

使用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结合的方法系统测试用例设计可以使用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结合的方法。

黑盒测试基于软件系统的功能和行为,不考虑内部实现细节。

白盒测试基于软件系统的内部逻辑和数据结构,可以验证系统的结构和路径覆盖。

测试用例设计的方法

测试用例设计的方法

测试用例设计的方法测试用例设计是软件测试中的重要环节,它旨在验证软件系统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一个好的测试用例设计可以帮助测试人员高效地发现和修复软件中的缺陷,确保软件质量。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1. 边界值分析法边界值分析法通过测试边界值来检验系统的健壮性。

该方法假设错误往往发生在边界上,因此对于特定输入条件,测试用例应包括最小值、最大值以及接近最小值和最大值的临界值。

例如,一个接受年龄输入的系统,可以设计测试用例包括负数、0、1、100、101等边界值。

2. 等价类划分法等价类划分法是将输入条件划分为多个等价类,然后从每个等价类中选择一个测试用例进行测试。

等价类划分法的基本原则是:一个等价类中的数据具有相同的功能和行为,无论选择其中的哪个值作为输入,系统的行为都应该是一致的。

例如,对于一个接受月份输入的系统,可以将月份划分为等价类:1-12个月是有效的输入,其他数字和非数字是无效的输入。

3. 成对测试法成对测试法是一种组合测试方法,它通过组合两个或多个输入条件来设计测试用例,以验证系统对不同条件的组合是否正确处理。

该方法适用于系统具有多个输入条件的场景。

例如,一个在线商城系统,会有多种支付方式和配送方式,可以设计不同的测试用例来测试各种支付和配送方式的组合效果。

4. 状态转换法状态转换法适用于测试有状态的系统,例如有限状态机、状态驱动的系统等。

它通过设计测试用例来验证系统在不同状态下的行为是否符合预期。

测试用例应包括系统从一个状态转换到另一个状态的过程,以及在每个状态下系统的行为。

例如,一个电梯系统的状态可以包括:停止、上升、下降等,可以设计测试用例来测试系统在不同状态下的响应和行为。

综上所述,测试用例设计是软件测试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边界值分析法、等价类划分法、成对测试法和状态转换法等方法,可以设计出全面、有效的测试用例。

测试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系统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进行测试用例设计,以提高测试效率和发现软件中的缺陷。

测试用例设计的常见方法总结

测试用例设计的常见方法总结

测试用例设计的常见方法总结测试用例设计是软件测试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它决定了测试的覆盖范围和测试的质量。

合理有效的测试用例设计可以发现更多的错误,提高软件质量。

本文将总结常见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包括黑盒测试方法、白盒测试方法和灰盒测试方法。

1. 黑盒测试方法黑盒测试方法是基于软件系统的功能需求和规格说明,而不考虑内部结构和实现细节的测试方法。

黑盒测试的目的是检验系统功能是否按照需求规格说明书的要求工作。

常见的黑盒测试方法包括:1.1 等价类划分法:将输入和输出的数据分为等价类,从每个等价类中选择一个或多个有效和无效的数据作为测试用例。

1.2 边界值分析法:选择输入数据的边界值和边界值周围的值作为测试用例,以发现潜在的错误。

1.3 决策表测试法:生成决策表,根据决策表的规则设计测试用例,以覆盖所有可能的条件和结果组合。

1.4 直觉法:依据个人的直觉和经验设计测试用例,对于特定的软件系统或特定的功能点可以提供较好的测试覆盖。

2. 白盒测试方法白盒测试方法是基于软件系统的内部结构和实现细节的测试方法。

白盒测试的目的是检验程序的逻辑结构是否正确,是否有遗漏的代码路径。

常见的白盒测试方法包括:2.1 语句覆盖:确保每个语句至少被执行一次。

2.2 判定覆盖:确保每个判定(条件)的所有可能取值至少被覆盖一次。

2.3 条件覆盖:确保判定的每个条件的所有可能取值至少被覆盖一次,包括真值和假值。

2.4 路径覆盖:覆盖所有可能的路径,包括正常路径、异常路径等。

2.5 边界值覆盖:选择边界值和边界值周围的其他值作为测试用例。

3. 灰盒测试方法灰盒测试方法综合了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的特点,既考虑功能需求,又考虑内部结构和实现细节。

常见的灰盒测试方法包括:3.1 因果图测试法:通过分析系统功能和数据之间的因果关系,设计测试用例,以覆盖各种情况下的因果关系。

3.2 正交实验设计法:通过正交表设计测试用例,以尽可能减少测试用例的数量和重复覆盖的情况下,达到最优的覆盖率。

测试用例的设计方法

测试用例的设计方法

测试用例的设计方法
测试用例的设计方法有以下几种:
1. 边界值分析法:选择输入值的边界值进行测试,例如最小值、最大值、边界附近的值等。

这样可以发现输入值的边界条件下的异常行为。

2. 等价类划分法:将输入值划分为等价类,选择每个等价类中的一个典型值进行测试。

这样可以减少测试的工作量,同时覆盖了每个等价类的典型情况。

3. 错误推测法:基于对系统的了解和分析,推测可能出现的错误情况,并设计相应的测试用例。

例如输入错误的格式、越界值、空值等。

4. 场景法:基于用户使用系统的场景,设计相应的测试用例。

例如用户注册、用户登录、提交订单等。

5. 因果图法:通过建立因果图来分析系统的各个部分之间的因果关系,根据因果关系设计测试用例。

例如输入不同的条件会导致不同的结果,可以设计多个测试用例来覆盖这些情况。

6. 状态转换法:针对具有多个状态的系统,设计测试用例以覆盖系统在不同状态下的行为。

例如登录系统的不同用户角色,每个角色所能执行的操作不同,可以设计测试用例来覆盖这些情况。

7. 过程检查法:设计测试用例来验证系统的各个过程是否符合要求。

例如输入数据后系统的处理过程、数据传输过程等。

以上是常用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根据具体的测试需求和系统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测试用例的设计。

测试用例设计方法有哪些

测试用例设计方法有哪些

测试用例设计方法有哪些测试用例设计方法有以下几种:1. 等价类划分法(Equivalence Partitioning):根据输入数据的特征,将输入数据集划分成若干个等价类,从每个等价类中选取一个代表作为测试用例。

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测试用例的数量,同时保证覆盖了不同输入数据的情况。

2. 边界值分析法(Boundary Value Analysis):在等价类中,选取边界值进行测试,因为通常边界值处更容易出现错误。

对于输入数据,选取它的最小值、最大值和边界值的前后一个值作为测试用例。

3. 错误推测法(Error Guessing):根据过去的经验和直觉,识别潜在的错误和缺陷,并设计测试用例来验证这些错误和缺陷。

这种方法主要依赖测试人员的经验和判断力。

4. 因果图法(Cause-Effect Graphing):根据系统或软件的功能和逻辑关系绘制因果图,然后从中选择特定的情况进行测试。

这种方法可以确保覆盖到所有可能的输入和条件组合。

5. 决策表测试法(Decision Table Testing):根据系统的规则和条件,建立一个决策表,表中包含各种可能的输入和对应的输出。

然后选择不同的条件组合进行测试,确保覆盖了所有的规则。

6. 认知测试方法(Cognitive Testing):根据用户使用软件的心理逻辑和思维方式,设计测试用例。

测试人员需要理解用户的需求和预期行为,从而设计出符合用户思维方式的测试用例。

7. 数据驱动测试方法(Data-Driven Testing):根据系统或软件的逻辑关系和各种输入数据,设计测试用例。

可以使用测试数据生成工具来生成测试用例,或者利用现有的数据进行测试。

8. 状态迁移法(State Transition Testing):适用于测试涉及状态转换的系统或软件。

根据系统的状态图或状态转换图,设计测试用例来覆盖不同的状态转换路径。

9. 随机测试方法(Random Testing):随机选择输入数据进行测试,以发现可能被疏忽的错误和缺陷。

测试用例的设计方法有哪些

测试用例的设计方法有哪些

测试用例的设计方法有哪些1. 边界值测试(Boundary Value Testing)边界值测试是一种基于边界值的测试方法,它关注输入和输出的最大和最小边界。

边界值测试的思想是在输入的边界上测试系统的行为,并且假设系统在边界附近的行为可能有问题。

该方法通常用于验证系统在边界处的正确性。

示例:假设有一个需要输入1到100之间整数的系统。

边界值测试的用例可能包括:-输入1,期望结果为有效输出;-输入100,期望结果为有效输出;-输入0,期望结果为错误提示;-输入101,期望结果为错误提示。

2.等价类划分测试(Equivalence Partitioning)等价类划分是一种基于功能特性的测试方法,它将输入和输出划分为等价类,每个等价类具有相同的功能行为。

通过选择一个测试用例来代表每个等价类,可以大大减少测试用例的数量,同时保持测试的有效性。

示例:假设有一个需要验证用户年龄的系统,年龄范围在0到100之间。

等价类划分的测试用例可能包括:-选择代表0到17岁的年龄范围,期望结果为错误提示;-选择代表18到65岁的年龄范围,期望结果为有效输出;-选择代表66到100岁的年龄范围,期望结果为有效输出。

3. 决策表测试(Decision Table Testing)决策表是一种将可能的输入和操作映射到预期结果的表格形式。

它用于测试根据不同的组合条件而采取不同行动的系统。

决策表测试通过使用决策表来设计测试用例,可以提高测试覆盖率并捕捉系统中各种可能的情况。

示例:假设有一个系统根据不同的入口和出口温度来控制空调的冷热程度。

决策表测试的用例可能包括:-当入口和出口温度都低于设定值时,期望结果为打开制冷;-当入口和出口温度都高于设定值时,期望结果为打开制热;-当入口温度低于设定值,但出口温度高于设定值时,期望结果为关闭空调。

4. 状态转换测试(State Transition Testing)状态转换测试方法用于测试系统在不同状态之间的转换。

举例说明测试用例的设计方法

举例说明测试用例的设计方法

举例说明测试用例的设计方法测试用例是测试工作的基本单位,它是根据需求规格、设计文档、用户手册等编制的一组测试输入、执行条件以及预期结果的描述。

测试用例的设计方法决定了测试覆盖的程度和测试效果,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1.等价类划分法等价类划分法是将输入域划分为若干等价类,从每个等价类中选取一个或多个代表进行测试。

等价类即具有相同功能或特性的输入数据的集合,因此只需测试代表性的输入数据即可覆盖整个等价类。

例如,对于一个用户登录的测试用例,可以将密码输入分为长度为0、小于最小长度、等于最小长度、大于最小长度的等价类,并从每个等价类中选择一个或多个具体密码进行测试。

2.边界值法边界值法是基于输入值的边界和特殊值进行测试。

由于输入值的边界和特殊值往往是导致软件错误的主要原因,因此重点测试这些值可以有效地增加测试覆盖度。

例如,对于一个输入范围为1-100的测试用例,可以测试输入值为1、100、0、101,以及大于最大值和小于最小值的情况。

3.错误推测法错误推测法是根据开发人员的经验和技术背景,推测出可能存在的错误,并设计相应的测试用例进行测试。

这种方法基于经验和直觉,能够快速发现可能出现的错误,但测试覆盖度相对较低,需要结合其他方法使用。

例如,对于一个表单提交的测试用例,根据经验可能会存在表单验证、字段长度限制、特殊字符过滤等错误,可以设计相应的测试用例进行验证。

4.判定表驱动法判定表驱动法是根据系统的规则和逻辑,设计一个判断表,并利用表中的条件和结果进行测试。

判定表通常由条件列、动作列和预期结果列组成,以根据不同条件产生不同的动作和结果。

通过覆盖判定表中的各种条件和结果组合,可以有效地测试系统的各个分支和边界条件。

例如,对于一个购物车下单的测试用例,可以设计一个判定表,包含条件列(如库存量、金额、优惠券等)、动作列(如提交订单、提示库存不足等)和预期结果列(如订单状态、余额变化等)。

5.数据驱动法总之,测试用例设计方法有很多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或者综合多种方法进行设计。

系统测试用例设计分析

系统测试用例设计分析

系统测试用例设计分析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系统测试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它旨在验证系统的功能、性能、兼容性等方面是否达到了预期的要求和标准。

而系统测试用例的设计和分析对于测试的有效性和全面性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系统测试用例设计分析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设计和分析用例的技巧和方法。

什么是系统测试用例设计分析系统测试用例设计分析是指根据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设计文档等相关文档,分析和设计测试用例的过程。

这些测试用例将被用于验证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是否按照规定的需求和预期工作。

在进行系统测试用例设计分析时,我们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系统的功能和性能需求,以便能够正确地设计出相应的测试用例。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系统的架构和设计,以便能够确定测试用例的覆盖范围和优先级。

最后,我们需要考虑系统的兼容性和可靠性,以确保测试用例的全面性和质量。

系统测试用例设计分析的重要性系统测试用例设计分析是确保软件系统质量的重要一环。

通过设计和分析合适的测试用例,我们能够发现系统中的潜在问题和缺陷,并及时进行修复。

下面是系统测试用例设计分析的几个重要原因:1. 确保系统功能是否完备系统测试用例设计分析可以帮助我们验证系统的各个功能是否按照规定的需求和预期工作。

通过设计能够覆盖所有功能模块的测试用例,我们可以对系统的功能完备性进行全面评估。

这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并修复任何可能存在的问题和缺陷。

2. 验证系统的性能是否符合要求除了功能,系统的性能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系统测试用例设计分析可以帮助我们验证系统在各种负载和场景下的性能是否符合预期要求。

通过设计能够模拟真实负载的测试用例,我们可以评估系统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能表现,并发现潜在的性能问题。

3. 发现并修复系统中的潜在问题和缺陷系统测试用例设计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发现系统中的潜在问题和缺陷。

通过设计各种边界值、异常值和错误场景的测试用例,我们可以发现系统在极端条件下的行为和性能。

测试用例设计方法有哪些

测试用例设计方法有哪些

测试用例设计方法有哪些
1. 边界值分析测试用例设计方法:根据输入参数的最小和最大边界值以及边界内的其他值,构造测试用例,以检验系统在边界值情况下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2. 等价类划分测试用例设计方法:将输入参数划分为若干个等价类,选择典型的代表性测试用例,用以验证每个类别的功能是否正常。

3. 因果图测试用例设计方法:根据系统功能组成和功能之间的因果关系,构建因果图并选择相关的测试用例,以验证系统在各种因果关系下的正确性。

4. 场景测试用例设计方法:根据用户使用系统的不同场景和流程,设计相关的测试用例,以验证系统在各种使用场景下的正确性和用户友好程度。

5. 错误猜测测试用例设计方法:根据常见的错误猜测和用户的非正常操作,设计相应的测试用例,以验证系统对错误输入和异常情况的处理能力。

6. 性能测试用例设计方法:根据系统的性能要求和用户加载的负载情况,设计相应的测试用例,以验证系统在高负载、并发访问的情况下的性能表现。

7. 安全性测试用例设计方法:根据系统的安全要求和潜在的安全漏洞,设计相应的测试用例,以验证系统在各种攻击和安全威胁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8. 兼容性测试用例设计方法:根据系统的兼容性要求和不同的操作系统、浏览器、设备等组合情况,设计对应的测试用例,以验证系统在不同环境下的兼容性和一致性。

9. 复杂业务流程测试用例设计方法:根据系统的复杂业务流程,
设计相关的测试用例,以验证系统在复杂业务流程下的功能完整性、数据一致性和算法正确性。

10. 用户界面测试用例设计方法:根据系统的用户界面设计和交互方式,设计相应的测试用例,以验证系统的用户友好性和界面美观程度。

计算机考试系统测试用例设计

计算机考试系统测试用例设计

计算机考试系统测试用例一、测试目标1.确保系统能够正确处理用户的登录和注册请求。

2.确保系统能够正确地生成试卷,并保证试卷的随机性。

3.确保系统能够正确地评分并显示考试成绩。

4.确保系统能够记录用户的成绩和历史记录。

5.确保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并在高负载下保持稳定。

二、测试环境(三)测试用例1. 测试用例1:验证系统是否能成功登录。

预期结果:如果输入的用户名和密码正确,系统应成功登录;否则,系统应显示错误消息。

2. 测试用例2:验证系统是否能成功注册新用户。

预期结果:如果输入的信息完整且有效,系统应成功注册新用户;否则,系统应显示错误消息。

3. 测试用例3:验证系统是否能成功添加考试。

预期结果:如果输入的考试信息完整且有效,系统应成功添加考试;否则,系统应显示错误消息。

4. 测试用例4:验证系统是否能成功删除考试。

预期结果:如果输入的考试ID存在,系统应成功删除该考试;否则,系统应显示错误消息。

5. 测试用例5:验证系统是否能成功修改考试信息。

预期结果:如果输入的考试ID存在,系统应成功修改该考试的信息;否则,系统应显示错误消息。

6. 测试用例6:验证系统是否能成功发布考试。

预期结果:如果输入的考试ID存在,系统应成功发布该考试;否则,系统应显示错误消息。

7. 测试用例7:验证系统是否能成功取消发布考试。

预期结果:如果输入的考试ID存在且已发布,系统应成功取消发布该考试;否则,系统应显示错误消息。

8. 测试用例8:验证系统是否能成功创建新的试题。

预期结果:如果输入的试题信息完整且有效,系统应成功创建新的试题;否则,系统应显示错误消息。

9. 测试用例9:验证系统是否能成功删除试题。

预期结果:如果输入的试题ID存在,系统应成功删除该试题;否则,系统应显示错误消息。

10. 测试用例10:验证系统是否能成功修改试题信息。

预期结果:如果输入的试题ID存在,系统应成功修改该试题的信息;否则,系统应显示错误消息。

测试用例八大设计方法和实例

测试用例八大设计方法和实例

测试用例八大设计方法和实例测试用例设计是软件测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用于检测软件是否符合预期的要求以及发现潜在的缺陷。

在测试用例设计过程中,常常会使用到八大设计方法,包括等价类划分法、边界值分析法、错误猜测法、因果图法、决策表测试法、状态转换测试法、路径测试法和场景测试法。

下面将对这八大设计方法进行详细介绍,并给出相应的实例。

1.等价类划分法:等价类划分法是根据输入值的有效类别来设计测试用例的方法。

根据输入值的特征和限制条件,将输入值划分为等价类,每个等价类中的输入值具有相同的功能和行为,只需选择一个典型的输入值进行测试即可。

例如,对一个要求输入0-100之间的整数的程序,可以划分为三个等价类:小于0的整数、0-100之间的整数以及大于100的整数。

2.边界值分析法:边界值分析法是根据输入值的边界情况进行测试用例设计的方法。

通常在输入值的边界处可能存在错误和异常的情况,因此需要特别关注这些边界条件。

例如,对一个要求输入1-100之间的整数的程序,可以选择1、100两个边界值以及1和100之间的数作为测试用例。

3.错误猜测法:错误猜测法是通过猜测可能存在的错误,设计测试用例来验证系统是否能正常处理这些错误情况。

例如,在一个登录系统中,可以猜测用户输入错误的用户名或密码,然后设计对应的测试用例来测试系统是否能正确地处理这些错误情况。

4.因果图法:5.决策表测试法:决策表测试法是通过建立决策表,来设计测试用例的方法。

决策表是一种用于描述系统决策逻辑的表格,其中包含了系统所有的输入条件和相应的输出结果。

通过对决策表进行覆盖分析,设计出相应的测试用例。

例如,在一个银行系统中,可以根据不同的账户类型、账户余额和交易金额等因素,设计测试用例来测试不同交易类型的处理逻辑。

6.状态转换测试法:状态转换测试法是适用于状态机模型的一种测试方法。

状态机是描述系统行为的一种图形化表示方法,通过对状态之间的转换进行测试用例设计。

11种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11种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11种测试用例设计方法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测试用例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合理设计测试用例,可以全面覆盖软件的各种功能和场景,有效提高软件的质量和稳定性。

本文将介绍11种常用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帮助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更好地进行测试工作。

一、等价类划分法等价类划分法是一种基于等价类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它将输入域划分为多个等价类,每个等价类代表了一组具有相同功能和特性的输入。

测试用例应该从每个等价类中选择一个合适的输入进行测试,以覆盖不同的情况和可能的错误。

二、边界值分析法边界值分析法是一种基于边界值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它将输入域的边界值作为测试用例,包括最小值、最大值以及接近边界的值。

通过测试这些边界值,可以检测到因边界条件引起的错误和异常。

三、错误推测法错误推测法是一种基于开发人员或测试人员经验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通过预测可能出现的错误和异常情况,设计相应的测试用例来验证这些情况。

这需要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具备丰富的经验和对软件系统的深入了解。

四、因果图法因果图法是一种基于因果关系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通过分析系统的功能和组成部分之间的因果关系,构建因果图,找出潜在的错误和异常情况,并设计相应的测试用例进行验证。

五、决策表法决策表法是一种基于决策规则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通过将系统的各种可能的输入和条件组合列成表格,设计相应的测试用例来验证系统在不同条件下的行为和输出。

六、状态转换法状态转换法是一种基于系统状态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通过分析系统在不同状态下的行为和转换条件,设计相应的测试用例来验证系统在状态转换时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七、路径覆盖法路径覆盖法是一种基于程序执行路径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通过分析程序的控制流图,选择一组测试用例,能够覆盖程序中的每个执行路径,从而验证程序的各种场景和可能的错误。

八、接口测试法接口测试法是一种专注于系统接口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通过分析和设计针对系统接口的测试用例,包括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外部接口等,验证不同接口之间的兼容性和一致性。

测试用例设计方法有哪些

测试用例设计方法有哪些

测试用例设计方法有哪些测试用例设计是软件测试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到测试的覆盖率和测试的有效性。

在软件测试过程中,测试用例设计方法有多种,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首先,最常见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之一是等价类划分法。

等价类划分法是将输入数据划分为若干个等价类,然后从每个等价类中选择一个代表性的值作为测试用例。

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测试用例的数量,同时保证覆盖了各个等价类。

其次,边界值分析法也是一种常用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在边界值分析法中,测试用例通常选择在输入数据的边界值处进行测试,因为很多错误往往发生在边界值附近。

通过对边界值进行测试,可以有效地发现潜在的错误。

此外,因果图法也是一种常见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因果图法是通过分析系统中各个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然后将这些因果关系表示为因果图,从而生成测试用例。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测试人员更好地理解系统的功能和结构,有助于设计出更全面的测试用例。

此外,决策表测试用例设计方法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决策表是一种用于描述系统中各种条件组合和相应动作的工具,通过对决策表进行分析,可以生成全面的测试用例,覆盖各种条件组合的情况。

最后,路径测试是一种基于程序控制流图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通过对程序的控制流图进行分析,可以生成测试用例,覆盖程序中的各条路径,从而发现潜在的错误。

综上所述,测试用例设计方法有很多种,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特点。

在实际的软件测试中,测试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从而设计出高效、全面的测试用例,提高测试的效率和效果。

系统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系统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系统测试用例设计方法目录一、测试用例格式以及写作要点 (3)二、系统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4)1、等价类划分法 (5)2、边界值分析法 (6)3、判定表法 (7)4、因果图法 (9)5、状态迁移图法 (14)6、流程分析法 (20)7、正交试验法 (33)8、错误推测法 (40)一、测试用例格式以及写作要点以上是一般的测试用例格式,可以根据公司具体要求删除一些或加入其它项。

测试用例编号测试用例编号是由字母和数字组合而成的,用例的编号应该具有唯一性,易识别性。

比如可以采用统一的约定,产品编号—ST—系统测试项名—系统测试子项名—编号。

这样看到编号就可以知道是做的什么测试,测试的对象是什么。

也方便维护。

测试项目你现在这个测试用例所测的项目名,可以是测试用例所属的大类,被测需求,被测的模块,或者是被测的单元。

例如:计算器加法功能。

测试标题测试标题是对测试用例的简单描述。

用概括的语言描述该测试用例的测试点。

每个测试用例的标题不能够重复,因为每个测试用例的测试点是不一样的。

例如:手机在没有SIM 卡的情况下,拨打119。

重要级别重要级别分为高中底三等:高:保证系统基本功能、重要特性、实际使用频率比较高的用例;中:重要程度介于高和底之间的测试用例;底:实际使用频率不高、对系统业务功能影响不大的模块或功能的测试用例。

注:一般情况下,重要级别为高的测试用例,一个测试子项里有且尽有一个,大多数都是重要级别为中的测试用例。

因为一般我们会进行一个系统测试预测试,如果重要级别为高的太多,则就失去了预测试的实际意义。

预置条件就是执行当前测试用例的前提条件,如果不满足这些条件,则无法进行测试。

输入测试用例执行时,需要输入的外部信息。

例如某一个文件,数据记录等。

操作步骤执行当前测试所要经过的操作步骤,需要给出每一步操作的描述,测试人员根据测试用例操作步骤,完成测试用例的执行。

预期输出当前测试用例的预期输出结果。

用来与实际结果比较,如果相同则该测试用例通过,否则该测试用例失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统测试用例设计方法--------------王永安目录一、测试用例格式以及写作要点 (3)二、系统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4)1、等价类划分法 (5)2、边界值分析法 (6)3、判定表法 (7)4、因果图法 (9)5、状态迁移图法 (15)6、流程分析法 (20)7、正交试验法 (35)8、错误推测法 (42)一、测试用例格式以及写作要点测试用例编号测试用例编号是由字母和数字组合而成的,用例的编号应该具有唯一性,易识别性。

比如可以采用统一的约定,产品编号—ST—系统测试项名—系统测试子项名—编号。

这样看到编号就可以知道是做的什么测试,测试的对象是什么。

也方便维护。

测试项目你现在这个测试用例所测的项目名,可以是测试用例所属的大类,被测需求,被测的模块,或者是被测的单元。

例如:计算器加法功能。

测试标题测试标题是对测试用例的简单描述。

用概括的语言描述该测试用例的测试点。

每个测试用例的标题不能够重复,因为每个测试用例的测试点是不一样的。

例如:手机在没有SIM 卡的情况下,拨打119。

重要级别重要级别分为高中底三等:高:保证系统基本功能、重要特性、实际使用频率比较高的用例;中:重要程度介于高和底之间的测试用例;底:实际使用频率不高、对系统业务功能影响不大的模块或功能的测试用例。

注:一般情况下,重要级别为高的测试用例,一个测试子项里有且尽有一个,大多数都是重要级别为中的测试用例。

因为一般我们会进行一个系统测试预测试,如果重要级别为高的太多,则就失去了预测试的实际意义。

预置条件就是执行当前测试用例的前提条件,如果不满足这些条件,则无法进行测试。

输入测试用例执行时,需要输入的外部信息。

例如某一个文件,数据记录等。

操作步骤执行当前测试所要经过的操作步骤,需要给出每一步操作的描述,测试人员根据测试用例操作步骤,完成测试用例的执行。

预期输出当前测试用例的预期输出结果。

用来与实际结果比较,如果相同则该测试用例通过,否则该测试用例失败。

二、系统测试用例设计方法1、等价类划分法何为等价类,某个输入域的集合,在这个集合中每个输入条件都是等效的,如果其中一个的输入不能导致问题发生,那么集合中其它输入条件进行测试也不可能发现错误。

等价类分为有效等价类和无效等价类,有效等价类就是由那些对程序的规格说明有意义的、合理的输入数据所构成的集合;无效等价类就是那些对程序的规格说明不合理的或无意义的输入数据所构成的集合。

划分等价类的方法:下面给出六条确定等价类的原则。

1、在输入条件规定了取值范围或值的个数的情况下,则可以确立一个有效等价类和两个无效等价类。

2、在输入条件规定了输入值的集合或者规定了“必须如何”的条件的情况下,可确立一个有效等价类和一个无效等价类。

3、在输入条件是一个布尔量的情况下,可确定一个有效等价类。

4、在规定了输入数据的一组值(假定n个),并且程序要对每一个输入值分别处理的情况下,可确立n个有效等价类和一个无效等价类。

5、在规定了输入数据必须遵守的规则的情况下,可确立一个有效等价类(符合规则)和若干个无效等价类(从不同角度违反规则)。

6、在确知已划分的等价类中各元素在程序处理中的方式不同的情况下,则应再将该等价类进一步的划分为更小的等价类。

根据等价类划分原则,将等价类填入下表。

等价类表1、为每一个等价类规定一个唯一的编号。

2、设计一个新的测试用例,使其尽可能多地覆盖尚未被覆盖地有效等价类,重复这一步,直到所有的有效等价类都被覆盖为止。

3、设计一个新的测试用例,使其仅覆盖一个尚未被覆盖的无效等价类,重复这一步,直到所有的无效等价类都被覆盖为止。

举例:拿PowerPoint的打印功能界面做例子,用等价类方法,划分等价类。

根据原则划分等价类,填入等价类表。

输入条件有效等价类无效等价类打印机名称可选择的打印机打印到文件TRUE、FALSE打印范围全部、当前幻灯片、幻灯片幻灯片不大于幻灯片总数的自然数集合小于1的整数打印份数[1,32767]小于1的整数,大于32767的整数逐份打印TRUE、FALSE打印内容幻灯片、讲义、备注页、大纲视图颜色/灰度颜色、灰度、纯黑白每页幻灯片数{1、2、3、4、6、9}除了1、2、3、4、6、9以外整数顺序水平、垂直根据纸张调整大小TRUE、FALSE幻灯片加框TRUE、FALSE测试用例略。

等价类划分是最常用的方法,通常和边界值分析法一起用,在下面的流程分析法里,我会将等价类、边界值和流程分析法一起举例,一起写测试用例。

2、边界值分析法测试经验丰富的前辈们公司我们,大量的错误是发生在输入或输出范围的边界上,而不是发生在输入输出范围的内部。

因此针对个中边界情况设计测试用例,可以查处更多的错误。

首先来了解一下边界点的定义,边界点分为上点、内点和离点。

如图:结合上面的图示。

上点,就是边界上的点,不管它是开区间还是闭区间,就是说,如果该点是封闭的,那上点就在域范围内,如果该点是开放的,那上点就在域范围外;内点,就是在域范围内的任意一个点;离点,就是离上点最近的一个点,如果边界是封闭的,那离点就是域范围外离上点最近的点,如果边界是开放的,那离点就是域范围内离上点最近的点。

现在大家都知道边界点了,那接下来就讲一下,边界值分析方法的原则:1、 如果输入(输出)条件规定了取值范围,则应该以该范围的边界值及边界附近的值作为测试数据;2、 如果输入(输出)条件规定了值的个数,则用最大个数,最小个数,比最小个数少一,比最大个数多一的数作为测试数据;3、 如果程序规格说明书中提到的输入或输出是一个有序的集合,应该注意选取有序集合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元素作为测试数据;4、 如果程序中使用了一个内部数据结构,则应当选择这个内部数据结构的边界上的值作为测试数据。

举例:闭区间半开半闭区间开区间内点内点内点闭区间[50,100]的上点为50和100,离点是49和101,在域范围内的都是内点;半开半闭区间(50,100]的上点为50和100,离点是51和101,在域范围内的都是内点;开区间(50,100)的上点为50和100,离点是51和99,在域范围内的都是内点;测试用例略。

在下面的流程分析法里,我会将等价类、边界值和流程分析法一起举例,一起写测试用例。

3、判定表法现在我们先讲判定表法,再讲因果图法,因为判定表法经常和因果图法一起用,先进行因果图分析,再结合判定表,最后完成测试用例。

在多个条件决定多个动作,并且每个条件的取值只有两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采用因果图和判定表方法。

注:条件和动作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明确的,可以直接使用判定表法;如果条件和动作关系不明确,则要先使用因果图法。

判定表通常由四部分组成,如图:每一个部分之间用双线或粗条线分开,左上部称条件桩,它列出决定一组条件的对象;右上部称条件项,它列出各种可能的条件组合;左下部称动作桩,它列出所有的操作,右下部为动作项,它列出在对应的条件组合下的动作。

表的右部一般有很多列。

举例:1、主持人对甲、乙、丙三人说:这里有三顶红帽子,两顶白帽子,现在用布蒙上你们的眼睛,给你们每人戴上一顶帽子,然后请你们依次睁开眼睛,能正确说出自己帽子颜色的有奖。

戴完帽子后,甲拿下布后看了其他两人的帽子说:“我不知道”。

然后,乙揭开布看了其他两人的帽子说:“我也不知道”。

轮到丙时,丙没有揭开布就说出了自己帽子的颜色。

请问:丙戴的帽子是什么颜色的?他是怎样得出结论的。

2、订购单的检查。

如果金额超过500元,又未过期,则发出批准单和提货单;如果金额超过500元,但过期了,则不发批准单;如果金额低于500元,则不论是否过期都发出批准单和提货单,在过期的情况下还需要发出通知单。

中有两条或多条规则具有相同的动作,并且其条件项之间存在极为相似的关系,我们就可以将其合并。

比如表中,条件:>500、未过期;<=500、未过期。

这两个条件项导致的结果是一样的,并且条件项之间很相似,我们就可以将它们合并。

结果如下:都是一条规则。

以上判定表里每一条规则都可以转化为测试用例。

用例:1、4、因果图法接下来我们讲因果图法。

前面说过在多个条件决定多个动作,并且每个条件的取值只有两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采用因果图和判定表方法。

因果图法就是从程序规格说明书的描述中找出因(输入条件)和果(输出或程序状态的改变),通过因果图转换为判定表,最后为判定表中的每一列设计一个测试用例。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因果图的基本符号,我会在边上加些注解以帮助大家理解。

因果图符号约束符号A) Ci=1, Ei=1;Ci=0, Ei=0;B) Ci=1, Ei=0;Ci=0, Ei=1;C)C1,C2,C3有一个以上=1,Ei=1;C1,C2,C3全=0,Ei=0;D)C1,C2,C3全=1,Ei=1;C1,C2,C3有一个以上=0,Ei=0;a和b同时只能有一个为1,但可以都为Ia和b同时只能有一个为0,但可以都为1a和b有且仅有一个为1R Ma=1,要求b也要=1;其它不约束a=1,强制b =0;其它不约束接着我们讲一下使用因果图法的步骤:1、根据程序规格说明书描述的语义内容,分析并确定“因”和“果”,将其表示成连接各个原因与各个结果的“因果图”。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语法或环境的限制,某些原因和结果的组合情况是不可能出现的。

为表明这些特定的情况,需要在因果图上使用若干个约束符号来标明约束条件;2、将得到的因果图转换成判定表;3、为判定表中每一列所表示的情况设计一个测试用例。

对于较为复杂的问题,这个方法常常是十分有效的。

具体我们来举个例子来讲,可以更好的理解。

举例:以中国象棋中马的走法为例子,具体说明:1、如果落点在棋盘外,则不移动棋子;2、如果落点与起点不构成日字型,则不移动棋子;3、如果落点处有自己方棋子,则不移动棋子;4、如果在落点方向的邻近交叉点有棋子(绊马腿),则不移动棋子;5、如果不属于1-4条,且落点处无棋子,则移动棋子;6、如果不属于1-4条,且落点处为对方棋子(非老将) ,则移动棋子并除去对方棋子;7如果不属于1-4条,且落点处为对方老将,则移动棋子,并提示战胜对方,游戏结束。

对说明进行分析,得到原因和结果:原因:1、落点在棋盘外;2、不构成日字;3、落点有自方棋子;4、绊马腿;5、落点无棋子;6、落点为对方棋子;7、落点为对方老将。

结果:1、不移动;2、移动;3、移动己方棋子消除对方棋子;4、移动并战胜对方。

根据分析出来的原因和结果,我们可以画出因果图,如下:画得不好,比较乱,大家请见谅。

我只加了些必要的约束条件,还有一些没有加,不过后面会讲的。

11这个结点称做中间结点,是为了让因果图的结构更加明了,简化因果图导出的判定表。

分析得出以下两个结论。

只有1、2、3、4都不成立时,产生11,跟5、6、7结合分别得出22、23、24三个结果;不管5、6、7哪个成立,只要1、2、3、4有一个成立,就产生结果21;再加上落点有自方棋子的状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