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初中数学说课稿集(珍贵资料)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说课稿(通用8篇)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说课稿(通用8篇)北师大版初中数学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有理数的减法》是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五节的内容。
“数的运算”是“数与代数”学习领域的重要内容,减法是其中的一种基本运算。
本课的学习远接小学阶段关于整数、分数(包括小数)的减法运算,近承第四节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通过对有理数的减法运算的学习,学生将对减法运算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为后继诸如实数、复数的减法运算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鉴于以上对教学内容在教材体系中的位置及地位的认识和理解,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经历探索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并能熟练运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2、能力目标:经历由特例归纳出一般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表达能力;通过减法到加法的转化,让学生初步体会转化、化归的数学思想。
3、情感目标:在归纳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中,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同伴间的合作学习。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难点是: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减法运算的意义并利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我们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已具备一定知识储备和一定认知能力的个性鲜明的学生,而不是一张“白纸”,因此关注学生的情况对教学是十分有必要的。
在生活中学生经常会进行同类量之间的比较,因此学生对减法运算并不陌生,但这种认识常常流于经验的层面;在小学阶段学生进一步学习了作为“数的运算”的减法运算,但这种减法运算的学习很大程度上的是一种技能性的强化训练,学生对此缺乏理性的认识,很多时候减法仅作为加法的逆运算而存在。
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利用这些既有的知识储备作为知识生长的“最近发展区”来促进新课的学习,另一方面要通过具体情境中减法运算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减法的意义。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本年龄段的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探索欲望强烈,但数学活动的经验较少,探索效率较低,合作交流能力有待加强。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全册说课稿(共20张PPT)
主视 图 左视 图 俯视 图
球
生活中 的立体 图形
第一章 能辨认从不同方向看到的物体 棱住 的形状图,会画立方体及其简 丰 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富 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 的 线、面,了解有关点、线及某些 图 平面图形的一些简单性质 形 世 界
二、说教材—课程内容整合 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 理数,能利用数轴比较 单位 有理数的大小 正
原 点
方 向 三要素 数轴 长度
概念
绝对值
加减 乘除
借助数轴理解 相反数和绝对 有理数 概念 值的意义,会 求有理数的相 分类 第二章 反数和绝对值 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 在具体情境中, 有 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 理 理解有理数的意 数 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 及 义 其 处理好符号问题 运
二、说教材
二、说教材—编写体例
思维发 展 合作交 流
拓展正文 内容的背 景知识
议 一 议
想一想
做一 做
导图 导入 语
正文 章末 章前
复习题
制作人口 图 数学 活动
巩固、加 深对知识 的理解
学生预 习 教师导 入新课
小 结
数学 理解
回顾与思考
问题解决 联系拓广
编写体例
七 上 数 学
知识 技能
二、说教材—编写特点
第六章
频数 直方 图
条形 统计 图
扇形统 计图 折线统 计图
与 数 整 据 理 的 收 集
二、说教材—课程内容整合
•展开与折叠(制作)---用字母表 示数(建立数学模型)----计算代 数式的值(猜想变化规律)---绘制 折线统计图(得出结论)。
关注人 口老龄 化 神奇的 幻方
综合实践 综合实践
七年级数学上说课稿北师大版{全部}
七年级数学上说课稿北师大版{全部}1. 教学背景本篇说课稿适用于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教材编写符合新课程标准,以培养创新、应用、团队协作以及基本素养为核心目标。
本学期数学课程重点讲解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使学生能够初步理解数学概念及其应用,为进一步学习打好扎实的基础。
本人执教此课时长为45分钟,将在此期间带领学生了解如何求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2.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生对经典一次方程的处理,让学生掌握求解简单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2.技能目标: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解法,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求解方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
3.情感、态度目标: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表达自我观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帮助他们构建学习团队。
3.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方案•教学重点:如何解决一元一次方程?解决方案:老师可以通过提供多种求解方法,如加减、代入、消元法等,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求解方法具有的优缺点,在实际应用中灵活使用。
同时,可以选取具体的例子进行演示,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掌握解题技巧。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方程的实际应用?解决方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例,从生活中选取具体的案例来说明应用方程式,例如:水管漏水、运动员比赛等。
让学生理解到方程的应用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中的意识。
4. 教学过程4.1 恢复新知1.复习前几节课所学内容,考查学生对前面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回顾上一节所讲解的方程相关知识,并通过集体讨论为学生形成初步认识。
4.2 导入新知1.引导学生了解方程的基本概念,扩充学生的数学知识。
2.注重启发学生的求解思路,提高其求解时的自主性。
如加减法法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各项相加后,变形为所求项及其系数相等等解题思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路径。
4.3 知识讲解1.讲解基本方程的解法:加减法、代入以及消元法。
2.循序渐进:从基础内容开始,建立学生基本功。
北师大版九上数学说课稿全册
北师大版九上数学说课稿全册目录:1.菱形的判定说课稿2.《矩形的性质与判定》说课稿3. 数学《正方形性质与判定》说课稿4.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5.《认识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6. 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7.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说课稿8九年级上册《一元二次方程》9.说课稿材10.用树状图或表格求概率(一)说课稿酒用频率估计概率说课稿材云方遏盾惫妮商傲陶肢倘予峨赶累务能惺运慨福耗双量璃琼劣任蒙的枢钙妮耽 4.1 比例线段说课稿烧粮俄余狄拨仅怖冰 1.11.11§4.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说课稿)4.3相似多边形的性质(第1课时)说课稿4.4《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第一课时说课稿4.5《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证明》4.6《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教学设计说课稿4.7《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说课稿4.8位似图形6.1 “反比例函数”说课稿6.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说课稿6.3《反比例函数的应用》说课稿菱形的判定说课稿北师大课标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 1.1菱形的性质与判定说课稿第页菱形的判定说课稿一、说教材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_________选手。
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菱形的判定选自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
我说课的流程主要分为五大步:一、教材分析二、学情分析三、教法学法四、教学过程五、教学反思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与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选自北师大九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菱形的性质与判定》的第二课时,主要内容是菱形的判定,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菱形的判定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它是在探究平行四边形之后,一个特殊四边形判吸杯庄级涉醒袱盼步肚去洞藻唯晒一、说教材北师大课标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 1.1菱形的性质与判定说课稿第页菱形的判定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北师大课标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 1.1菱形的性质与判定说课稿第页菱形的判定说课稿一、说教材1、本节课选自北师大九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菱形的性质与判定》,主要内容是菱形的性质和判定,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菱形的判定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数学说课稿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数学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 本节课的教材内容: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五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第一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2. 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二元一次方程组是初中阶段学习的第一个二元方程组,是学习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概念、基本解法和解的性质,为后续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打下基础。
3.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概念、基本解法和解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运用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兴趣,培养学生勤于思考、敢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概念、基本解法和解的性质。
2. 教学难点: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三、教学策略1.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归纳、总结的方法,自主发现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概念、基本解法和解的性质。
2. 通过实例讲解,使学生掌握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3. 设计有层次性的课堂练习,检验学生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引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
2. 呈现新知:讲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概念、基本解法和解的性质。
3. 案例分析:通过实例讲解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4. 学生练习:设计有层次性的课堂练习,检验学生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5. 小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
五、教学评价与反馈1.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理解程度。
2. 课堂练习评价:通过课堂练习,检验学生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评价:布置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说课稿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
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强调数学在日常生活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第一章:数学基础知识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数的运算规则第二章:方程与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第三章:几何初步点、线、面的基本概念简单的几何图形和性质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小组合作:通过小组讨论和活动,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和合作。
实际操作:结合实际物品和模型,增强学生的直观理解。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数学基础知识1. 课堂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数学概念,如购物找零等。
2.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的定义和特点。
通过示例演示数的运算规则。
3. 互动环节:学生上台演示运算过程。
小组讨论:分享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算技巧。
4. 巩固练习: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和解答。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强调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课时:方程与不等式1. 复习导入:复习数的运算规则,为学习方程打下基础。
2. 知识讲解:介绍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
通过实际例子,展示如何解方程和不等式。
3. 小组活动:分组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购物预算方案”。
各组分享解决方案和思考过程。
4. 巩固练习:完成相关的练习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课堂小结:强调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第三课时:几何初步1. 互动导入:学生分享他们对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
2.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点、线、面的基本概念。
展示简单的几何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等,并讨论其性质。
3. 实际操作:学生使用直尺、圆规等工具绘制几何图形。
教师指导,纠正绘制过程中的常见错误。
北师大版八年上数学说课稿集(实用)
北师大版八年上数学说课稿集(实用)前言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小学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是小学数学教育中的一本重要教材,本文将介绍一些实用的数学说课稿,希望对小学数学教育有所帮助。
第一章:整式的乘法整式的乘法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本章将介绍整式的乘法的基本规律和应用。
说课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和练习,让学生掌握整式的乘法的基本规律,并能够灵活运用整式的乘法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整式的乘法的基本规律和应用。
教学难点如何灵活运用整式的乘法进行计算。
教学内容1.整式的乘法的基本规律。
2.整式的乘法的应用。
教学方法1.讲授课件。
2.举例说明整式的乘法的应用。
3.让学生练习整式的乘法的计算。
教学评估通过课上练习和课后作业,检查学生是否掌握整式的乘法的基本规律和应用,并且能够灵活运用整式的乘法进行计算。
第二章:分式的乘法与除法分式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本章将介绍分式的乘法与除法的基本规律和应用。
说课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分式的乘法与除法的基本规律,并能够灵活运用分式的乘法与除法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分式的乘法与除法的基本规律和应用。
教学难点如何灵活运用分式的乘法与除法进行计算。
教学内容1.分式的乘法的基本规律。
2.分式的乘法的应用。
3.分式的除法的基本规律。
4.分式的除法的应用。
教学方法1.讲授课件。
2.举例说明分式的乘法与除法的应用。
3.让学生练习分式的乘法与除法的计算。
教学评估通过课上练习和课后作业,检查学生是否掌握分式的乘法与除法的基本规律和应用,并且能够灵活运用分式的乘法与除法进行计算。
第三章:三角形三角形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本章将介绍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质。
说课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质,并能够灵活运用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质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质。
教学难点如何灵活运用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质进行计算。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说课稿
《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它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
今天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这五个方面谈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本节内容不等式,它是刻画现实世界中量与量之间关系的有效数学模型,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所以对不等式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同时,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也为学生以后顺利学习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和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有关内容的理论基础,起到重要的奠基作用。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内容兼顾我校八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感受生活中存在的不等关系,了解不等式的意义。
2. 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过程与方法:经历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的探索过程,初步体会不等式与等式的异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由具体实例建立不等式模型的过程,进一步符号感与数学化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不等式概念及其基本性质难点:不等式基本性质3教法与学法:1. 教学理念:“人人学有用的数学”2. 教学方法:观察法、引导发现法、讨论法.3. 教学手段:多媒体应用教学4. 学法指导:尝试,猜想,归纳,总结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下面我将具体的教学过程阐述一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上课开始,我将用一个公园买门票如何才划算的例子导入课题。
世纪公园的票价是:每人5元;一次购票满30张,每张可少收1元。
某班有27名团员去世纪公园进行活动。
当领队王小华准备好了零钱到售票处买27张票时,爱动脑筋的李敏同学喊住了王小华,提议买30张票。
但有的同学不明白,明明我们只有27个人,买30张票,岂不是“浪费”吗?(此处学生是很容易得出买30张门票需要4x30=120(元), 买27张门票需要5x27=135(元),由于120〈135,所以买30张门票比买27张还要划算。
七年级数学上说课稿北师大版{全部}
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本节探究内容取自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第四章第一节。
2、教学内容所处的地位。
本节课从学生生活周围熟悉的物体入手,探究对象是生活中的常见几何体,使学生对物体形状的认识逐步由模糊的、感性的上升到抽象的数学图形,从而为以后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基础。
3、学情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直观感知、无意注意为主,空间观念较薄弱,结合现有知识结构——小学及生活中大量几何图形的直观表象,本阶段的学生应初步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体会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重、难点探究的重点是几何体的分类,难点为分类标准的确立。
5、教学目标(1)经历直观感知→探索归纳→应用创新的认知过程,探索立体图形的分类,加深对图形的认识与感受。
(2)通过动手操作、探究思索、交流互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协作能力及创新意识。
(3)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热情。
6、教具的准备牙签、橡皮泥、几何模型二、教法分析情景式,提供丰富的图形素材引导学习;合作式,在师生的平等交流中评价学习;开放式,在开放式教学中升华学习。
三、学法分析探究学习,在实际生活背景中去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在实践交流中合作学习;四、教学程序分析(一) 1、实物、图片欣赏(多媒体展示)2、问题:同学们你们欣赏了这些多姿多彩的图片,能否说说它们的形状有什么特点吗?意图:实物及多媒体展示生活中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同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思考。
直观而又丰富多彩的素材能使学生由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勾起学生对现实世界中的已有知识的回忆与联想,激发学习兴趣与探究热情。
型的摆放及分拆过程,感知复杂几何体由简单几何体模型是我们研究现实生活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把直观形象的模型作为学生探究的素材,有利于学生对几何体由直观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
七年级数学上说课稿北师大版{全部}
七年级数学上说课稿北师大版{全部}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设计了这节数的比较课程,旨在帮助孩子们掌握数的比较方法,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一、设计意图在设计这节数的比较课程时,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以孩子们熟悉的小动物为载体,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比较和操作,掌握数的比较方法。
整个活动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数的比较方法的探究,第二部分是数的比较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孩子们掌握数的比较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数的比较。
2. 技能目标: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数的比较方法的探究和应用。
难点:如何引导孩子们正确地进行数的比较,并能够灵活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动物卡片、数轴、小动物玩具。
学具:每个孩子一份小动物卡片、数轴、小动物玩具。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故事引入,讲述小动物们比赛跑步的情境,激发孩子们的兴趣。
3. 数的比较的应用:让孩子们运用数的比较的方法,进行小动物比赛的排序,培养他们的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数的比较方法的探究和应用。
难点:如何引导孩子们正确地进行数的比较,并能够灵活运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会对这节课进行反思,看看孩子们的反应和掌握情况,并根据他们的反馈进行调整和改进。
同时,我也会给他们布置一些拓展延伸的任务,比如在家里和小伙伴们一起进行数的比较的游戏,让他们能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
总的来说,我希望通过这节数的比较课程,让孩子们能够掌握数的比较方法,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同时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设计这节数的比较课程时,我发现了几个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
数的比较方法的选择和引导是整个活动的核心,孩子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关键,如何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也是非常重要的。
七年级数学上说课稿北师大版{全部}
七年级数学上说课稿北师大版 {全部}一、教学背景本次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内容为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主要内容包括:整数概念、乘法原理、数轴、加减法的应用等。
本单元难点为数轴,学生需要理解数轴的概念和应用,掌握数轴上的加减法规则。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理解和掌握数学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整数的概念,掌握整数的加减法规则。
•掌握乘法原理,应用乘法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掌握数轴的概念和应用,理解数轴上加减法的规则。
2.能力目标:•能够通过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运用数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够理解和应用数学思想,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
•强化学生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加强集体协作和交流。
三、教学重难点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为数轴的概念和应用,教学难点为数轴上加减法的规则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引导和启发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探究兴趣。
2.实践性教学法: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进行综合的数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合作式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中互动、学习、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五、教学流程时间内容活动安排5min 导入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对正负数的认识,引入整数的概念。
10min 整数概念通过实例解释整数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正负数的含义。
15min 乘法原理通过例题讲解乘法原理的应用,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20min 数轴的应用通过数轴的绘制和实际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掌握数轴上的加减法规则。
10min 加减法的应用通过练习题巩固学生的加减法运算,并举例说明加减法的实际应用。
10min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和学习收获,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感想。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实践性教学法和合作式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和创造力,养成数学思维和探究问题的习惯。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说课万能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X 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有理数(转身板书题目),对于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与板书设计等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下面开始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材选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下册)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有关知识,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在初中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也为今后学习高中数学打下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结合实例理解有理数的意义(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以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有理数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出发,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思想。
3:重点,难点本课的重点是正负数的意义,有理数的分类,难点是正负数的实际应用。
二、说教法教学方式的改变是新课标改革的目标,新课标把过去单纯的老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方式,变为师生互动式教学。
师生互动式教学以教学大纲为依据,渗透新的教育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将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去联想、探索,从真正意义上完成对知识的自我构建。
三、说学法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资料分析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调动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四、说教学过程1、设疑导学,自主学习教师联系实际,结合本节内容,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主学习。
2、小组讨论探究环节教师设置探究问题,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分组,组内学生进行合作探究,通过生生交流、组组交流、师生交流,学生对有理数有了进一步认识,发散思维得到拓展,合作意识得到加强,拉近师生距离,增进师生感情。
3、分组展示,交流提升在教师安排下,小组进行结果展示,交流探索过程和学习经验,互相评价,提升自己,教师进行与时评价,然后根据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程度上进行补充、强化。
初三数学说课稿北师大版
初三数学说课稿北师大版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说课的是北师大版初中三年级的数学教材。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初三数学教材紧密结合新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册教材内容涵盖了代数、几何、统计与概率等多个领域,旨在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素养。
特别是在代数部分,引入了一元二次方程、函数的概念等内容,这些都是学生进一步学习高中数学的基础。
几何部分则通过三角形、圆等图形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理解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掌握三角形、圆的基本性质和计算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概括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函数的概念及其图像,三角形的性质和圆的性质。
2. 教学难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过程中的配方法和公式法,函数图像的理解和变换,圆的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鼓励学生之间的讨论与合作,以达到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为学生搭建知识桥梁。
2. 讲解新知:详细讲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配方法和公式法,通过实例演示函数的概念和图像,讲解三角形和圆的基本性质。
3. 课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践操作,巩固新知识。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说课稿集(珍贵资料)
《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它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
今天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这五个方面谈谈我对这节课处理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本节内容不等式,它是刻画现实世界中量与量之间关系的有效数学模型,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所以对不等式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同时,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也为学生以后顺利学习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和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有关内容的理论基础,起到重要的奠基作用。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内容兼顾我校八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感受生活中存在的不等关系,了解不等式的意义。
2. 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过程与方法:经历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的探索过程,初步体会不等式与等式的异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由具体实例建立不等式模型的过程,进一步符号感与数学化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不等式概念及其基本性质难点:不等式基本性质3►教法与学法:1. 教学理念:“人人学有用的数学”2. 教学方法:观察法、引导发现法、讨论法.3. 教学手段:多媒体应用教学4. 学法指导:尝试,猜想,归纳,总结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下面我将具体的教学过程阐述一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上课伊始,我将用一个公园买门票如何才划算的例子导入课题。
世纪公园的票价是:每人5元;一次购票满30张,每张可少收1元。
某班有27名团员去世纪公园进行活动。
当领队王小华准备好了零钱到售票处买27张票时,爱动脑筋的李敏同学喊住了王小华,提议买30张票。
但有的同学不明白,明明我们只有27个人,买30张票,岂不是“浪费”吗?(此处学生是很容易得出买30张门票需要4X30=120(元), 买27张门票需要5X27=135(元),由于120〈135,所以买30张门票比买27张还要划算。
北师大版初二数学说课稿集(珍贵资料)
各位评委:早上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这节课所选用的教材为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八年级教科书。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材是初中数学____ 年级册的内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方面,这是在学习了____ 的基础上,对____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另一方面,又为学习____ 等知识奠定了基础,是进一步研究____的工具性内容。
因此本节课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学情分析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____,对____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对于____的理解,(由于其抽象程度较高,)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3、教学重难点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情分析,结合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难点确定为:二、教学目标分析根据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我确立了如下的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2.过程与方法目标:3. 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三、教学方法分析本节课我将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结合的教学方法,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引导分析时,给学生流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联想、探索,从真正意义上完成对知识的自我建构。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四、教学过程分析为有序、有效地进行教学,本节课我主要安排以下教学环节:(1)复习就知,温故知新设计意图:建构主义主张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出发,____是本节课深入研究____的认知基础,这样设计有利于引导学生顺利地进入学习情境。
(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设计意图:以问题串的形式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对旧知识产生设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北师大版八年上数学说课稿集(实用)
《探索勾股定理》说课稿⋯⋯⋯⋯⋯⋯⋯⋯⋯⋯⋯⋯⋯⋯⋯⋯⋯⋯⋯⋯⋯⋯⋯⋯⋯⋯⋯⋯2能得到直角三角形吗⋯⋯⋯⋯⋯⋯⋯⋯⋯⋯⋯⋯⋯⋯⋯⋯⋯⋯⋯⋯⋯⋯⋯⋯⋯⋯⋯⋯⋯⋯6蚂蚁怎么走最近⋯⋯⋯⋯⋯⋯⋯⋯⋯⋯⋯⋯⋯⋯⋯⋯⋯⋯⋯⋯⋯⋯⋯⋯⋯⋯⋯⋯⋯⋯⋯⋯9数怎么不够用了⋯⋯⋯⋯⋯⋯⋯⋯⋯⋯⋯⋯⋯⋯⋯⋯⋯⋯⋯⋯⋯⋯⋯⋯⋯⋯⋯⋯⋯⋯⋯13平方根⋯⋯⋯⋯⋯⋯⋯⋯⋯⋯⋯⋯⋯⋯⋯⋯⋯⋯⋯⋯⋯⋯⋯⋯⋯⋯⋯⋯⋯⋯⋯⋯⋯⋯⋯15立方根⋯⋯⋯⋯⋯⋯⋯⋯⋯⋯⋯⋯⋯⋯⋯⋯⋯⋯⋯⋯⋯⋯⋯⋯⋯⋯⋯⋯⋯⋯⋯⋯⋯⋯⋯17公园有多宽⋯⋯⋯⋯⋯⋯⋯⋯⋯⋯⋯⋯⋯⋯⋯⋯⋯⋯⋯⋯⋯⋯⋯⋯⋯⋯⋯⋯⋯⋯⋯⋯⋯19实数的运算⋯⋯⋯⋯⋯⋯⋯⋯⋯⋯⋯⋯⋯⋯⋯⋯⋯⋯⋯⋯⋯⋯⋯⋯⋯⋯⋯⋯⋯⋯⋯⋯⋯20生活中的平移⋯⋯⋯⋯⋯⋯⋯⋯⋯⋯⋯⋯⋯⋯⋯⋯⋯⋯⋯⋯⋯⋯⋯⋯⋯⋯⋯⋯⋯⋯⋯⋯22简单的平移作图⋯⋯⋯⋯⋯⋯⋯⋯⋯⋯⋯⋯⋯⋯⋯⋯⋯⋯⋯⋯⋯⋯⋯⋯⋯⋯⋯⋯⋯⋯⋯24生活中的旋转⋯⋯⋯⋯⋯⋯⋯⋯⋯⋯⋯⋯⋯⋯⋯⋯⋯⋯⋯⋯⋯⋯⋯⋯⋯⋯⋯⋯⋯⋯⋯⋯26它们是怎样变过来的⋯⋯⋯⋯⋯⋯⋯⋯⋯⋯⋯⋯⋯⋯⋯⋯⋯⋯⋯⋯⋯⋯⋯⋯⋯⋯⋯⋯⋯30平行四边形的性质⋯⋯⋯⋯⋯⋯⋯⋯⋯⋯⋯⋯⋯⋯⋯⋯⋯⋯⋯⋯⋯⋯⋯⋯⋯⋯⋯⋯⋯⋯32平行四边形的判别⋯⋯⋯⋯⋯⋯⋯⋯⋯⋯⋯⋯⋯⋯⋯⋯⋯⋯⋯⋯⋯⋯⋯⋯⋯⋯⋯⋯⋯⋯36《菱形》说课稿⋯⋯⋯⋯⋯⋯⋯⋯⋯⋯⋯⋯⋯⋯⋯⋯⋯⋯⋯⋯⋯⋯⋯⋯⋯⋯⋯⋯⋯⋯⋯⋯38矩形、正方形说课稿⋯⋯⋯⋯⋯⋯⋯⋯⋯⋯⋯⋯⋯⋯⋯⋯⋯⋯⋯⋯⋯⋯⋯⋯⋯⋯⋯⋯⋯⋯41梯形说课稿⋯⋯⋯⋯⋯⋯⋯⋯⋯⋯⋯⋯⋯⋯⋯⋯⋯⋯⋯⋯⋯⋯⋯⋯⋯⋯⋯⋯⋯⋯⋯⋯⋯42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44中心对称图形说课稿⋯⋯⋯⋯⋯⋯⋯⋯⋯⋯⋯⋯⋯⋯⋯⋯⋯⋯⋯⋯⋯⋯⋯⋯⋯⋯⋯⋯46《确定位置》⋯⋯⋯⋯⋯⋯⋯⋯⋯⋯⋯⋯⋯⋯⋯⋯⋯⋯⋯⋯⋯⋯⋯⋯⋯⋯⋯⋯⋯⋯⋯49平面直角坐标系⋯⋯⋯⋯⋯⋯⋯⋯⋯⋯⋯⋯⋯⋯⋯⋯⋯⋯⋯⋯⋯⋯⋯⋯⋯⋯⋯⋯⋯⋯⋯52《变化的鱼》⋯⋯⋯⋯⋯⋯⋯⋯⋯⋯⋯⋯⋯⋯⋯⋯⋯⋯⋯⋯⋯⋯⋯⋯⋯⋯⋯⋯⋯⋯⋯⋯54函数⋯⋯⋯⋯⋯⋯⋯⋯⋯⋯⋯⋯⋯⋯⋯⋯⋯⋯⋯⋯⋯⋯⋯⋯⋯⋯⋯⋯⋯⋯⋯⋯⋯⋯⋯⋯57一次函数说课稿⋯⋯⋯⋯⋯⋯⋯⋯⋯⋯⋯⋯⋯⋯⋯⋯⋯⋯⋯⋯⋯⋯⋯⋯⋯⋯⋯⋯⋯⋯⋯59《一次函数的图像》说课稿⋯⋯⋯⋯⋯⋯⋯⋯⋯⋯⋯⋯⋯⋯⋯⋯⋯⋯⋯⋯⋯⋯⋯⋯⋯⋯⋯61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63谁的包裹多⋯⋯⋯⋯⋯⋯⋯⋯⋯⋯⋯⋯⋯⋯⋯⋯⋯⋯⋯⋯⋯⋯⋯⋯⋯⋯⋯⋯⋯⋯⋯⋯⋯67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68鸡兔同笼⋯⋯⋯⋯⋯⋯⋯⋯⋯⋯⋯⋯⋯⋯⋯⋯⋯⋯⋯⋯⋯⋯⋯⋯⋯⋯⋯⋯⋯⋯⋯⋯⋯⋯71里程碑上的数⋯⋯⋯⋯⋯⋯⋯⋯⋯⋯⋯⋯⋯⋯⋯⋯⋯⋯⋯⋯⋯⋯⋯⋯⋯⋯⋯⋯⋯⋯⋯⋯73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75中位数与众数⋯⋯⋯⋯⋯⋯⋯⋯⋯⋯⋯⋯⋯⋯⋯⋯⋯⋯⋯⋯⋯⋯⋯⋯⋯⋯⋯⋯⋯⋯⋯⋯78《探索勾股定理》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所处的地位、作用“探索勾股定理”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上)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
北师大初中数学说课稿
北师大初中数学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说一节北师大版初中数学的课程,课题是“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本节课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是几何学习的基础,而且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我会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学生将理解并掌握三角形全等的概念和判定条件;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观察、比较、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合作交流的意识。
接下来,我会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理解三角形全等的概念及其判定条件;难点是运用全等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准备方面,我会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三角形、尺子、三角板等教学辅助工具,以便更好地展示和实践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 导入新课首先,我将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入课题,比如:“同学们,你们知道在建筑工地上,工人们是如何确保两根柱子是完全相同的吗?”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三角形全等的实际意义。
2. 概念讲解接着,我会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三角形全等的定义:“如果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和对应边都相等,我们就说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
”同时,我会强调“对应”这个词的重要性,并用实物三角形进行演示。
3. 判定条件探究在这一部分,我会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三角形的特点,来探究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
北师大版教材提供了四种判定条件,即SSS (边边边)、SAS(边角边)、ASA(角边角)和AAS(角角边)。
我会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物三角形,通过翻转、平移等活动,来理解这些条件的含义。
4. 例题分析通过几个典型的例题,我会帮助学生巩固三角形全等的概念和判定条件。
例题的选择将涵盖不同的判定条件,以确保学生全面掌握知识点。
5. 练习巩固在这一环节,我会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这些题目将包括判断三角形是否全等、找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和角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它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
今天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这五个方面谈谈我对这节课处理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本节内容不等式,它是刻画现实世界中量与量之间关系的有效数学模型,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所以对不等式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同时,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也为学生以后顺利学习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和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有关内容的理论基础,起到重要的奠基作用。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内容兼顾我校八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感受生活中存在的不等关系,了解不等式的意义。
2. 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过程与方法:经历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的探索过程,初步体会不等式与等式的异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由具体实例建立不等式模型的过程,进一步符号感与数学化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不等式概念及其基本性质难点:不等式基本性质3►教法与学法:1. 教学理念:“人人学有用的数学”2. 教学方法:观察法、引导发现法、讨论法.3. 教学手段:多媒体应用教学4. 学法指导:尝试,猜想,归纳,总结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下面我将具体的教学过程阐述一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上课伊始,我将用一个公园买门票如何才划算的例子导入课题。
世纪公园的票价是:每人5元;一次购票满30张,每张可少收1元。
某班有27名团员去世纪公园进行活动。
当领队王小华准备好了零钱到售票处买27张票时,爱动脑筋的李敏同学喊住了王小华,提议买30张票。
但有的同学不明白,明明我们只有27个人,买30张票,岂不是“浪费”吗?(此处学生是很容易得出买30张门票需要4X30=120(元), 买27张门票需要5X27=135(元),由于120〈135,所以买30张门票比买27张还要划算。
由此建立了一个数与数之间的不等关系式)紧接着进一步提问:若人数是x时,又当如何买票划算?二、探求新知,讲授新课引例列出了数与数之间的不等关系和含有未知量120<5x的不等关系。
那么在不等式概念提出之前,先让学生回顾等式的概念,“类比”等式的概念,尝试着去总结归纳出不等式的概念。
使学生从一个低起点,通过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克服困难的经历,增进应用数学的自信心,为下面的学习调动了积极。
接下来我用一组例题来巩固一下对不等式概念的认知,把表示不等量关系的常用关键词提出。
(1)a是负数;(2)a是非负数;(3) a与b的和小于5;(4) x与2的差大于-1;(5) x的4倍不大于7;(6) y的一半不小于3关键词:非负数,非正数,不大于,不小于,不超过,至少回到引入课题时的门票问题120<5x,我们希望知道X的取植范围,则须学习不等式的性质,通过性质的学习解决X的取植难点突破:通过上面三组算式,学生已经尝试着归纳出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了。
不等式性质3是本节的难点。
在不等式性质3用数探讨出以后,换一个角度让学生想一想,是否能在数轴上任取两个点,用相反数的相关知识挖掘一下,乘以或除以一个负数时,任意两个数比较是否性质3都成立。
通过“数形结合”的思想,使数的取值从特殊化到一般化,从对具体数的感知完成到字母代替数的升华。
让学生用实例对一些数学猜想作出检验,从而增加猜想的可信程度。
同时,让学生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反馈练习:用一个小练习巩固三条性质。
如果a>b,那么(1) a-3 b-3 (2) 2a 2b (3) -3a -3b提出疑问,我们讨论性质2,3是好象遗忘了一个数0。
►引出让学生归纳,等式与不等式的区别与联系三、拓展训练:根据不等式基本性质,将下列不等式化为“<”或“>”的形式(1)x-1<3 (2)6x<5x-2 (3)x/3<5 (4)-4x>3再次回到开头的门票问题,让学生解出相应的x的取值范围四.小结1.新知识一个数学概念;两种数学思想;三条基本性质2.与旧知识的联系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的异同五、作业的布置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教学的看法,希望各位专家指正。
谢谢!“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4章第3节第2课时《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
我说课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说教材1 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知识的基础上,用函数的观点对它们重新进行分析。
这不是简单的复习回顾,而是站在更高的角度进行动态的分析,引导学生从整体中把握部分。
其中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为后继学习奠定了基础。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函数图象,逐步体会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
(2)感知不等式、函数、方程的不同作用与内在联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自己根据题意列函数关系式,作出函数图象,并能把函数关系式或函数图象与一元一次不等式联系起来, 通过自主交流合作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情感与态度目标:让学生唱主角,老师任导演,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探索数学奥秘的愿望,体验成功的喜悦。
3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教学难点:利用函数图象确定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
二说教法1.学情分析我现在所带班级学生整体学习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学习新的知识需要较长的理解过程,加上这一学段的学生思维处于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概括过渡的时期,对事物的认知停留在单一知识点上。
他们可能会画一次函数的图像、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但是很难将数与形结合起来,通过抽象归纳得出二者的内在联系。
2.教学方法鉴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本节我将采用以启发探究式为主线、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配合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呈现教学素材,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三说学法1.学生自主探索交流,思考问题,获取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2.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形成合作交流的良好氛围,体验学习的快乐,更好地掌握知识,发展技能。
四说教学程序(一)创设问题情境,探究新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本节课我通过游戏引入。
游戏规则:准备好写有各种有理数的卡片若干张,每人每次从中抽取一张,用卡片上的数字乘以2再减去4,最后结果大于零的得1分,等于零的不得分,小于零的扣1分。
10次以后,计算每人的得分总和,得分最高者获胜。
教师提问:你希望抽到写有哪些数字的卡片?你希望哪些卡片被对方抽走?在以上游戏中,若用x表示卡片上的数字,y表示计算的结果,你能写出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吗?设计游戏的目的有以下几点:(1)游戏的内容便于学生列出函数关系式y=2x-4;(2)通过游戏中得分、不得分、扣分规则的确定来建立函数与方程、函数与不等式的关系,既有对上节课内容的复习巩固,又为本节课的引入创设条件。
(二)探讨归纳,讲解新知(1) 解不等式2x-4>0(2) 观察函数y=2x-4图象,当自变量x为何值时,函数值大于0?这一环节中,师生共同完成3个任务:教会学生看图、建立数形关系、归纳总结图像法解不等式的步骤。
所以,首先让学生画出引例中函数y=2x-4的图像。
从y=0入手,然后分组讨论图像上y>0和y<0的部分。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我把图像上y>0的部分染色。
通过观察让学生发现图像上y>0的部分也就是x 轴上方的部分。
相应地,y<0的部分也就是x轴下方的部分。
最后让学生找出y>0时相应的x的值。
通过对以上两个问题的解决,使学生认识到解不等式2x-4>0也就是求函数y=2x-4图像上,当y>0时相应的x的取值范围,从而建立数形关系。
最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利用函数图像求不等式解集的步骤,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1)把一元一次不等式转化为ax+b>0或ax+b<0的形式;(2)画出一次函数图象;(3)一次函数值大于(或小于)0时相应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实质上是一次函数图像上x轴上方的点(或下方的点)对应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三)应用新知例2的设计是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图像法解不等式的一般步骤,这也就是教材上的方法1,要求学生重点掌握。
方法2有一定难度,本节课不再重点讨论。
例2:用画函数图像的方法解不等式5x+4<2x+10。
方法1:原不等式化为3x-6﹤0,画出直线y=3x-6。
可以看出,当x<2时这条直线上的点在x轴的下方,即这时y=3x-6<0,所以不等式的解集为x<2方法2:将原不等式的两边分别看作两个一次函数,画出直线y=5x+4与直线y=2x+10。
可以看出,它们的交点的横坐标为2。
当x<2时,对于同一个x,直线y=5x+4在直线y=2x+10上相应点的下方。
这时5x+4<2x+10,所以不等式的解集为x<2。
总结:以上两种方法其实都是把解不等式转化为比较直线上的点的位置的高低。
从上面的两种解法可以看出,虽然用一次函数图象来解不等式未必简单,但从函数角度看问题,能发现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之间的联系,直观的看出怎样用图形来表示不等式的解。
这种用函数观点认识问题的方法不是单纯解题,而是加强知识间的融会贯通,用变化和对应的眼光分析问题,对于继续学习数学有着重要作用。
(四)随堂练习1自变量x的取值满足什么条件时,函数y=3x+8的值满足下列条件?(1)y=0;(2)y=-7;(3)y>0;(4)y<2.设计意图:本题学生很容易想到代值求解,为了突出数与形的结合,要求学生利用图像解决问题。
2 利用函数图象解出x:(1)6x-4=3x-2;(2)6x-4<3x-2.设计意图:(1)与(2)形式上虽然只是等式与不等式的区别,但反应在图像上相应的x的取值范围却不同。
(五)小结与作业1. 归纳反思2. 利用一次函数图像求一元一次不等式解集的步骤作业布置必做题:习题14.3第3、4题选做题:已知y1=-x+3, y2=3x-4,求x取得何值时y1>y2?自我反思应用新知中的方法2是初三数学中的重要方法,但考虑到学生的情况本节课没有详细讲。
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对本节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广延伸,尝试与中招考试衔接。
这节课涉及到利用函数图像求解集的问题,采用几何画板动态演示的课堂效果会更好。
《一元一次不等式》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一元一次不等式>,本节为北师大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第4节的第一课时内容.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分析,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四个方面进行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