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调研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调研报告
摘要: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学习推广XX“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全面推开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了解XX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进展和成果,反映农民的满意度和期盼,XX省地方统计调查局课题组进行走访调研并开展问卷调查,形成本文。本文分析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成效与特点,总结了当前存在的问题,为“全国看XX,XX怎么办”提供决策参考。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持续实施,造就了XX万千美丽乡村,人居环境领跑全国,成为XX的一张金名片。“全国看XX、XX怎么办?”带着这一问题,XX省地
方统计调查局课题组广泛征询部门意见,深入农村和农户实地调研,并在11个设区市开展“人居环境整治”问卷调查,寻求进一步做好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对策和思路。本次问卷调查的村,涉及山区、丘陵、平原、海岛不同地形地貌,涵盖聚集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搬迁撤并类等不同类型,既有经济薄弱村也有经营收入上千万的强村,还考虑到了少数民族村。共回收233份有效村干部问卷和4985份有效村民问卷,收集意见建议近1800多条。被调查村民,男性占60.3%;普通村民占87.4%,乡村干部占12.6%;受教育程度主要集中在初中,占39.2%,其他依次是小学及以下、高中或中专、大专、本科,分别占23.0%、20.2%、11.4%、6.3%。
人居环境整治的成效与特点
调查显示,对当前人居环境整治成果满意和较满意的村民达92.5%。XX农村总体呈现出“水净、村美、人和、民富”的宜居、宜业、宜养、宜乐的美丽乡村新风貌。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美村”意识深入人心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造福广大农村民众的重要举措,被越来越多的村民知晓并支持,“美村”意识深入人心。特别是近年来大力倡导的生活垃圾分类,更为农村居民广泛认同、积极参与。调查显示,98.6%的受访村民表示知晓“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相关政策,99.0%的村民反映所在村有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行动,96.2%的村民知晓垃圾应该分类。
(二)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通过环境整治,农村居民喝上了清洁安全的水,用上了清洁的能源,走上了干净的路,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宅旁臭水沟、垃圾柴火满地
堆”的现象,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被调查村中,生活垃圾处理率、生活污水处理率、卫生厕所使用比率在90%以上的村分别有210、183和202个,占比分别达到90.1%、78.5%和86.7%。91.4%的村3年来一直开展植树造林等绿化行动。94.4%的村参与创建美丽庭院,其中近六成村的村民参与创建比例超过10%。村民对村容村貌的变化感受深刻,认为变化最大的是“生活垃圾有处理、不污染环境了”,占71.2%;其次是“生活污水有处理、不污染环境了”,占43.6%;认为“村里变整齐有序、绿化好、更漂亮了”的占35.2%。
(三)美丽经济活力迸发
“千万工程”不断深化,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激发美丽经济活力。一是农村产业多样性,体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趋向。在受调查村中,村干部认为本村的主要产业是农林牧渔业的占84.1%,乡村旅游、养生养老产业的占38.2%,工业的占26.6%;二是收入来源多渠道。主要收入来源是“打工”的认同率最高,为91.4%,其次是农林牧渔业,为69.1%,第三是经营餐饮、住宿、旅游等服务,为33.5%。第三产业逐渐成为农民增收重要渠道。以丽水市为例,有90%的被调查村认同经营餐饮、住宿、旅游等服务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与打工收入并列第1位,其次是从事农林牧渔业收入,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三是创业人才多样化,激发农村发展新活力。科技、资金进乡村,青年、乡贤回农村的“两进两回”举措,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调查显示,54.5%的村有青年、乡贤返乡创业,43.8%的村引入社会力量、工商资本合作发展。
图1 村民对环境变化的认同率(最多选3项)单位:%
图2 村干部对本村主要产业的认同率(最多选3项)单位:%
(四)乡风文明展现新貌
长期以来,XX将乡村文化设施完善有机融合于人居环境整治之中,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增设了文化礼堂、图书室、体育健身场所等文体设施,增加了乡村文化供给。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文明意识和责任意识不断增强。调查显示,有98.5%的村民愿
意为改变村里的环境出一份力;有85.1%的村民愿意为清理生活垃圾、打扫公共区域卫生等改善村里环境的措施付费,其中,愿意每年为清理生活垃圾、打扫公共区域卫生等改善村里环境的措施付费100元以下的村民占70.9%,愿意付费100~200元的占9.2%。村民对本村环境十分关心,在本次调查中提出意见建议近1800条,涉及村容村貌、文化传承、村规民约到乡村经济、乡村治理等方方面面内容,积极为实施乡村振兴献计献策。
图3 村民对主要收入来源的认同率(最多选3项)单位:%
村民对高水平提升人居环境有新期盼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实施以来,农村面貌一新,农村居民总体满意度较高,但对于继续高水平、全方位推进人居环境提升仍有强烈期盼。
(一)期盼规划引领
调查显示,三成村民认为村庄建筑布局较乱,农房设计水平低,期望有统一、长远的村庄规划。在开放式问题答复中,涉及村庄规划、布局方面的有280多条。在回
答“您认为村里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以来,变化最大的是哪些”的9个选项中,认为是“村里有长远发展规划,整体布局变好了”的只占9.6%,列倒数第2位。调查发现村庄规划主要有3个方面不足,一是规划水平低、落地难。村庄数量多、布局散乱。村内布局便利性、安全性、科学性等统筹考虑不足,功能分区不明,设施分布不合理等。二是规划滞后,居住区杂乱拥挤,农房设计水平低,式样老旧,功能不优,未能满足村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三是乡村人文元素彰显不够。有些村缺乏对地域特点、文化特色的挖掘,跟风模仿、千村一面,田园风光、乡土气息、自然生态不够凸显,美感和浙派建筑文化品位缺失。
(二)期盼管治融合
调查中,许多村民对加强人居环境的管理和维护有着自己的期盼,超过300条的意见建议涉及到人居环境的管护。调查发现,人居环境的管治融合还不到位,存在重项目建设、轻长效管理的现象。一是全过程的管控缺位。虽然有94.0%的被调查村开展了垃圾分类,然而“前段细分类、后端一锅烩”的现象仍然存在,村民对该项工作效果表示质疑。农民建房、建造三隔池,只有建设前的审批、缺少建设后的验收,建造质量参差不齐,存在污染隐患。与此同时,未批先建、少批多建、乱搭乱建的现象仍然存在。二是管控存死角,未能全覆盖。人居环境整治目前的注意力大多放在农村户籍居民的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上,对外来人口、生产垃圾和污水管控不力,导致外来人口较多和生产企业多的村庄人居环境整治效果较差。三是文明养犬呼声强烈。
(三)期盼资金支持
“建易管难”是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突出难题。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一次性投入普遍力度较大,效果也十分明显。但要持续维持和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后续资金支持不可或缺,这也是农村居民的重要期盼。1.后期维护费用高。根据走访调研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