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病(中风后遗症)中医护理常规讲课讲稿
中风病中医防治(社区讲课)
![中风病中医防治(社区讲课)](https://img.taocdn.com/s3/m/f1ff8f2f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48.png)
中医对中风病的认识
中风病在中医理论中属于“卒中”、 “中风”等范畴
中医治疗中风病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 论治,采用中药、针灸、推拿等多种 治疗手段
中医认为中风病的发生与气血逆乱、 阴阳失调有关,多因忧思恼怒、饮食 不节、恣酒纵欲等原因所致
中医强调预防中风病的重要性,提倡 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等养 生之道
推广中医防治中风病 的理念和方法
中风病的定义与分类
中风病定义
中风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 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 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
中风病分类
根据病情和临床表现可分为缺 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两大类
缺血性中风
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 栓形成和脑栓塞等,主要由脑 血管狭窄或闭塞引起
出血性中风
02 中风病的危险因素及预防
危险因素
高血脂
血脂异常易导致动 脉硬化,进而引发 中风。
吸烟与饮酒
长期吸烟和过量饮 酒均会损害血管健 康,诱发中风。
高血压
长期高血压可导致 脑血管壁损伤,增 加中风风险。
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易出现 血管病变,增加中 风几率。
年龄与性别
中老年人及男性更 易患中风,但年轻 人亦不可忽视。
、流口水
03
突然出现视力模糊、复视或失 明
04
突然出现行走不稳、失去平衡
或协调能力
05
突然出现剧烈呕吐、抽搐或意 识障碍
06
诊断标准与流程
诊断标准
根据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结合患者病史、症状和体征,进 行综合分析判断。具体标准可参考《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 标准》等相关指南。
诊断流程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护理常规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131ae014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d2.png)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护理常规中风病又名卒中,多由忧思恼怒、饮食不洁等诱因,以致阴阳失调,气血错乱,临床表现为猝然昏迷、口眼歪斜、半身不遂,亦有未见昏迷,仅见半身不遂者。
一、护理评估(1)评估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神志、瞳孔、肢体活动、语言表达等情况。
(2)了解患者生活方式及休息、排泄等情况。
(3)评估患者心理-社会状况。
(4)中医临床辨证:舌象、脉象及情志状态。
(5)中医证型①风痰瘀阻证。
证候:口眼歪斜,舌强语睿或失语,半身不遂,肢体麻木。
舌暗紫,苔滑腻。
②气虚血瘀证。
证候:肢体偏枯不用,肢软无力,面色萎黄。
舌质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
③肝肾亏虚证。
证候:半身不遂,患肢僵硬,拘挛变形,舌强不语,或偏瘫,肢体肌肉萎缩。
舌红脉细,或舌淡红。
二、护理要点(1)按针灸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2)保持患者肢体正常功能位,防止关节强直,预防垂足、内翻、肩关节半脱位等合并症Q(3)观察病情,做好护理记录。
①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瞳孔、意识及四肢情况,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口腔护理和皮肤护理等基础护理。
②患者出现头痛、颈项强直、呕吐时,立即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③注意患者安全,防呛咳窒息、跌倒坠床、压疮及烫伤、走失等意外。
④生命体征稳定后尽早进行肢体功能锻炼。
(4)给药护理:使用血管扩张剂时,注意血压变化,严格控制滴速;使用抗凝纤溶药物时,注意有无出血倾向,严格掌握剂量。
(5)饮食护理①患者宜进营养均衡软食,以植物蛋白为主,限制动物脂肪摄入,忌肥甘厚味之品。
②患者应多饮水,多食纤维丰富的蔬菜,保持大便通畅。
③患者意识障碍、吞咽困难、有吸入性肺炎风险时,可采用鼻饲饮食。
(6)情志护理:①语言疏导法。
运用语言,鼓励患者间多沟通、多交流。
鼓励患者家属多陪伴患者,家庭温暖是调节患者情志的重要方法Q②移情易志法。
通过娱乐、音乐等手段,或设法培养患者某种兴趣、爱好,以分散患者注意力,调节其心境情志。
③五行相胜法。
在情志调护中,护士要善于运用《内经》情志治疗中的五行制约法则: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
中风后遗症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中风后遗症病人的护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195285a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e0.png)
目录 引言 病情评估 日常护理 饮食管理 康复治疗 心理支持 安全防范 康复评估和跟进
引言
引言
中风后遗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 ,包括各种不同类型的症状和后果。 正确和细致的护理对中风后遗症病人的 康复至关重要。
病情评估
病情评估
医护人员应对病人进行全面的病情评估 ,包括神经功能、生活能力和心理状态 的评估。
了解病人的具体症状、身体机能以及任 何其他相关的医疗条件。
日常护理
日常护理
提供适当的身体护理,包括帮助病人保 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皮肤的清 洁和健康。 确保病人获得足够的休息和睡眠,以促 进康复和恢复。
饮食管理
饮食管理
提供健康均衡的饮食,包括限制高盐、 高脂肪和高糖的食物,以及增加纤维和 营养的摄入。
如果病人有吞咽困难,应提供适当的纤 维饮食和食物的质地调整。
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
协助病人参与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 、语言治疗和职业治疗。 指导病人进行特定的锻炼和康复活动, 以促进肌肉运动和功能恢复。
心理支持可 能的情绪问题和心理压力。
鼓励病人参与社交和娱乐活动,促进社 交互动和情感恢复。
安全防范
安全防范
确保病人的居住环境安全,预防跌倒和 其他意外事件。 帮助病人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遵循医 生和护士的建议,控制风险因素。
康复评估和跟进
康复评估和跟进
定期评估病人的康复进展,调整护理计 划和治疗策略。 提供定期的跟进和指导,以确保病人获 得持续的护理和支持。
谢谢您的观赏 聆听
中风中医护理课件
![中风中医护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1abb10b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f8.png)
社会支持:鼓励患者参加社会活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家庭支持:鼓励家庭成员参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过程,提供情感支持和生活照顾,帮助患者适应疾病和生活变化。
4
中风的护理
家庭护理
保持室内环境舒适:温度适中,空气流通
01
协助患者进行日常活动:如穿衣、洗漱、如厕等
02
提供营养丰富的饮食:多摄取蔬菜、水果、蛋白质等
康复治疗
康复目标: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计划: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
康复方法:物理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等
康复效果:改善患者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心理治疗
心理干预:通过心理疏导、心理支持等方式,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增强信心,提高治疗效果。
认知行为疗法:通过改变患者的认知和行为模式,减轻心理压力,改善生活质量。
感谢您的观看
01
规律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
02
戒烟限酒:戒烟有助于降低中风的风险,适量饮酒对身体有益,但过量饮酒会增加中风风险
03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学会缓解压力,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避免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
04
饮食调整
增加蔬菜和水果摄入,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摄入
01
增加全麦、粗粮等富含纤维的食物摄入,减少精制碳水化合物摄入
02
增加鱼类、禽类等低脂肪、高蛋白食物摄入,减少红肉摄入
03
减少盐和糖的摄入,保持饮食清淡,避免高盐、高糖食物
04
运动锻炼
1
运动类型:有氧运动、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等
2
运动频率: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
中风病(中风后遗症)中医护理常规
![中风病(中风后遗症)中医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b8e716c3a2161479161128af.png)
中风病(中风后遗症)因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瘀,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之外,临床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等为主症。
病位在脑,涉及肝肾。
临床表现中风后遗症属中医"偏瘫"、"偏枯"、"偏废"等病证范畴。
根据其临床表现常可分为气虚血瘀、肝肾亏虚、脾虚痰湿等证型。
(1)、心肾阳虚型表现为意识朦胧或痴呆,健忘,舌强语謇,肢体不遂,畏寒肢冷,心悸气短,眩晕耳鸣,血压偏低,舌红干或胖嫩,苔白,脉沉细。
(2)、肝阳上亢型表现有高血压病史,常头痛,眩晕,心烦易怒,咽干口苦,失眠多梦,中风偏瘫后血压持续升高,上述症状不减,且口眼歪斜,言语謇涩,脉弦滑或弦数,苔薄黄或黄腻。
(3)、气虚血瘀型表现为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謇涩,神疲乏力,面白少华,头晕心悸,血压偏高或不高,舌质淡或有瘀点,苔薄白,脉沉细或弦细。
护理评估1、生命体征、意识、神志、瞳孔、肢体活动、语言表达等情况。
2、生活方式及休息、排泄等状况。
3、心理社会状况。
4、辨证:风火蔽窍、痰火闭窍、痰湿蔽窍、元气衰败之中脏腑证;肝阳暴亢、风痰阻络、痰热腑实、气虚血瘀、阴虚风动之中经络证。
一般护理1 按中医内科急症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 急性期要求在发病2周以内卧床休息,取适宜体位,避免搬动。
若呕吐、流涎较多者,可将其头偏向一侧,以防发生窒息;对烦躁不安者应加床档保护。
3 注意患肢保暖防寒,保持瘫痪肢体功能位置并适当被动运动患肢与关节。
4 加强口腔、眼睛、皮肤及会阴的护理。
用盐水或中药液清洗口腔;眼睑不能闭合者,覆盖生理盐水湿纱布;保持床单位清洁,定时为患者翻身拍背;尿失禁者给予留置导尿,定时进行膀胱冲洗。
5 伴神昏者参照神昏护理。
病情观察1 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征、神智、瞳孔、四肢活动等情况。
2 发生头痛、颈项强直、呕吐、呕血时,应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临症施护1高热者,头部给予冰袋冷敷,可遵医嘱针刺大椎穴或耳尖放血。
中风中医护理常规
![中风中医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b76d1261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e1.png)
定期为患者清洁皮肤,保持床铺平整、干燥、无渣屑,以防止压疮 的发生。
定时翻身拍背
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应定时翻身拍背,以促进血液循环和呼吸道 分泌物的排出,预防肺部感染。
加强营养支持
给予患者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以增强机体抵抗力,降 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及时处理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
预防复发
通过护理干预,积极控制危险因素, 降低中风复发率,减轻家庭和社会负 担。
02
辨证施护原则与方法
辨证分型及临床表现
01
02
03
中经络型
表现为半身不遂、口眼歪 斜、语言不利,但意识清 晰。
中脏腑型
病情较重,出现突然昏仆 、不省人事等症状。
恢复期型
中风后遗症期,以气虚血 瘀为主要表现。
针对不同证型施护措施
持,增强患者康复信心。
个体化护理方案制定
01
根据患者年龄、性别、 体质等因素制定个体化 护理方案。
02
针对患者具体症状,如 头痛、眩晕、失眠等, 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03
根据患者心理状态,给 予心理疏导和支持,减 轻焦虑和恐惧情绪。
04
结合季节气候特点,调 整护理方案,如春季防 风保暖,夏季防暑降温 等。
1 2 3
压疮处理
一旦发现压疮,应立即采取减压措施,如使用气 垫床、水垫等,同时保持创面清洁,促进愈合。
肺部感染处理
对于肺部感染的患者,应积极抗感染治疗,同时 加强呼吸道护理,如吸痰、雾化等,以保持呼吸 道通畅。
其他并发症处理
针对患者出现的不同并发症,采取相应的治疗措 施,如控制血糖、调节血压等,以减轻患者痛苦 。
定期评估患者状况,调整护理方案
最新中风后遗症的中医防治课件教学讲义PPT
![最新中风后遗症的中医防治课件教学讲义PPT](https://img.taocdn.com/s3/m/598e775302d276a201292e8a.png)
中风病进入恢复期和后遗症期,往往遗
有半身不遂、言语不利或失语、情志异常、 痫病、痴呆等后遗症。这个病期的根本在于 患者脏腑亏虚,复加病程日久,中风病所产 生的病理因素停于体内,气血经筋已然受损。 故病理基础为本虚标实,本虚成为病性的主 导,主要为气虚、阴虚,其次为阳虚、血虚; 标实即为兼夹标邪,标邪各有差异,要分清 属风(内风、外风)、属火(心火、肝火、 痰火)、属痰(风痰、湿痰)、属瘀(瘀血) 的不同。
B.患者取健侧卧法(患侧在上)。自 患侧臀部沿大腿外侧经膝部至小腿外侧用 扌衮法治疗,以髋关节和膝关节作为重点 治疗部位。时间约3分钟。
C.患者取仰卧位。医者站在侧面,用 扌衮法在患侧下肢,自髂前上棘向下沿大腿 前面,向下至踝关节及足背部治疗,重点在 伏兔、膝眼、解溪。同时配合髋关节、膝关 节、踝关节的被动伸屈活动和整个下肢内旋 动作。再用拿法施于患侧下肢,拿委中、承 山,以大腿内侧中部及膝部周围为重点治疗。 按、揉风市、膝眼、阳陵、解溪。最后用搓 法施于下肢。时间约3分钟。
三、临床表现
中风病临床上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先兆期:可有阵发性眩晕,发作性偏身麻木
或瘫软,短暂性语言蹇涩等。 2.卒中期:表现为半身不遂,口角歪斜,舌强
言蹇或不语,偏身麻木,甚则神志恍惚、神 昏等。
3.恢复期:表现为半身不遂,语言不利,口眼 歪斜,精神、智力障碍等。
4.后遗症期:表现同恢复期,一般完全康复难 度极大。
脑肿瘤:发病一般较缓慢,症状进行性加重, 见同侧眼睑下垂,眼球外视、不能内转,瞳 孔散大及对光反射消失,伴有发作性头痛, 后期则可见全身或局限性癫痫发作。
脑外伤:有脑外伤史。
❖ 3.中风病分期标准
❖ 急性期——发病后2周以内。
中风病中医护理课件
![中风病中医护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8460cb5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dd.png)
及时处理并发症
如出现尿频、尿急、尿 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避免感染加重。
消化道出血风险评估及应对方法
评估患者风险
了解患者病史、用药情况、饮 食习惯等,评估出血风险。
饮食调整
给予易消化、无刺激的食物, 避免粗糙、坚硬的食物划伤消 化道。
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观察患者呕吐物、排泄物 及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发现出 血迹象。
及时处理并发症
如出现呕血、黑便等症状,应 及时就医,采取止血措施。
压疮发生原因和预防措施
压疮发生原因
长时间卧床、局部受压、血液循 环障碍等导致皮肤及皮下组织缺 血坏死。
预防措施
定期为患者翻身、按摩受压部位 ,促进血液循环;保持皮肤清洁 干燥,避免潮湿刺激;使用气垫 床等减压设备,减轻局部压力。
04
语言功能恢复训练技巧分享
发音训练
从单音节开始,逐渐过渡到多音节、单词、短语和句子,引导患 者进行发音训练,改善发音清晰度。
口语表达训练
鼓励患者多说话、多交流,进行口语表达训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
听力理解训练
通过播放录音、讲述故事等方式,提高患者的听力理解能力。
家属参与康复训练角色定位
1 2
心理支持
心理康复方法
运用认知行为疗法、放松 训练等方法,帮助患者调 整心态,树立信心。
家属参与与支持
鼓励家属积极参与患者的 护理工作,提供情感支持 和家庭温暖。
03
常见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肺部感染预防措施及护理要点
01
02
03
04
保持呼吸道通畅
定期为患者翻身、拍背,促进 痰液排出。
加强口腔护理
保持口腔清洁,减少细菌滋生 。
中风后遗症护理业务学习PPT
![中风后遗症护理业务学习PPT](https://img.taocdn.com/s3/m/41e1abb0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0d.png)
什么是中风后遗症?
发生原因
中风后遗症的发生主要与中风类型、病程、治疗 及时性和患者的年龄等因素有关。
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的后遗症表现可能有所 不同。
什么是中风后遗症?
影响因素
患者的基础疾病、心理状态和社会支持系统等都 会影响中风后遗症的恢复情况。
良好的心理状态和支持系统有助于提高康复效果 。
谁需要中风后遗症护理?
护理效果评估
功能恢复评估
通过功能评估工具定期评估患者的运动、语言和 认知能力的恢复情况。
使用标准化评估工具可以使结果更具可比性。
护理效果评估
生活质量评估
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满意 度。
生活质量的提高是护理效果的重要标志。
护理效果评估
反馈与调整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护理方案,以更好地满足 患者需求。
中风后遗症护理业务学习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中风后遗症? 2. 谁需要中风后遗症护理? 3. 何时开始护理? 4. 如何进行中风后遗症护理? 5. 护理效果评估
什么是中风后遗症?
什么是中风后遗症?
定义
中风后遗症是指中风患者在急性期治疗后,所留 下的功能障碍和生活自理能力的下降。
常见的后遗症包括肢体瘫痪、语言障碍、认知功 能下降等。
谁需要中风后遗症护理?
中风患者
所有经历过中风的患者都可能需要进行后遗 症护理,以帮助他们恢复功能。
即使是轻度中风患者,也可能在某些方面需 要支持。
谁需要中风后遗症护理?
家庭护理人员
家庭中的护理人员需要了解中风后遗症,以 便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支持。
培训家庭护理人员Βιβλιοθήκη 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 量。谁需要中风后遗症护理? 医疗团队
中风中医护理课件
![中风中医护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17de17e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55.png)
中风中医护理理论
整体观念
整体观念是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之一,它强调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器官、系统之间相互联系、 相互影响。在护理中风患者时,需要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全面考虑患者的病情、心理状态、生活方式 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具体而言,整体观念要求在护理过程中注意患者的病情发展与身体其他方面的相互影响,如患者的肢 体功能与内脏功能的相互影响、心理状态与生理状态的相互影响等。同时,还需要关注患者的个体差 异,如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
如动物内脏、肥肉等,易导致血脂升 高,加重病情。
高盐食物
如腌制品、咸鱼等,易引发高血压, 增加中风风险。
高糖食物
如糖果、蛋糕等,易导致血糖升高, 影响病情控制。
辛辣刺激性食物
如辣椒、姜、蒜等,可能刺激血管, 加重病情。
中风患者的康复护理
康复训练的重要性
恢复生活自理能力
通过康复训练,患者能够逐渐恢 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
中风的分类
缺血性中风
由于脑部血管阻塞导致脑组织缺 血、缺氧,引起脑组织坏死。
出血性中风
由于脑部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脑 组织,引起脑组织压迫和损伤。
中风的症状
偏身感觉障碍
一侧肢体感觉消失 或感觉异常。
语言障碍
失语、言语不清或 构音障碍。
偏瘫
一侧肢体无力或完 全瘫痪。
偏盲
双眼视野缺失或视 野变窄。
意识障碍
鼓励家属参与患者的康复过程,给予患者 情感支持和生活照顾。
利用音乐和艺术的形式来缓解患者的心理 压力,促进其心理健康。
中风患者的心理支持
建立信任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风病(中风后遗症)中医护理常规
中风病(中风后遗症)
因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瘀,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之外,临床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等为主症。
病位在脑,涉及肝肾。
临床表现
中风后遗症属中医"偏瘫"、"偏枯"、"偏废"等病证范畴。
根据其临床表现常可分为气虚血瘀、肝肾亏虚、脾虚痰湿等证型。
(1)、心肾阳虚型表现为意识朦胧或痴呆,健忘,舌强语謇,肢体不遂,畏寒肢冷,心悸气短,眩晕耳鸣,血压偏低,舌红干或胖嫩,苔白,脉沉细。
(2)、肝阳上亢型表现有高血压病史,常头痛,眩晕,心烦易怒,咽干口苦,失眠多梦,中风偏瘫后血压持续升高,上述症状不减,且口眼歪斜,言语謇涩,脉弦滑或弦数,苔薄黄或黄腻。
(3)、气虚血瘀型表现为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謇涩,神疲乏力,面白少华,头晕心悸,血压偏高或不高,舌质淡或有瘀点,苔薄白,脉沉细或弦细。
护理评估
1、生命体征、意识、神志、瞳孔、肢体活动、语言表达等情况。
2、生活方式及休息、排泄等状况。
3、心理社会状况。
4、辨证:风火蔽窍、痰火闭窍、痰湿蔽窍、元气衰败之中脏腑证;肝阳暴亢、风痰阻络、痰热腑实、气虚血瘀、阴虚风动之中经络证。
一般护理
1 按中医内科急症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 急性期要求在发病2周以内卧床休息,取适宜体位,避免搬动。
若呕吐、流
涎较多者,可将其头偏向一侧,以防发生窒息;对烦躁不安者应加床档保护。
3 注意患肢保暖防寒,保持瘫痪肢体功能位置并适当被动运动患肢与关节。
4 加强口腔、眼睛、皮肤及会阴的护理。
用盐水或中药液清洗口腔;眼睑不
能闭合者,覆盖生理盐水湿纱布;保持床单位清洁,定时为患者翻身拍
背;尿失禁者给予留置导尿,定时进行膀胱冲洗。
5 伴神昏者参照神昏护理。
病情观察
1 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征、神智、瞳孔、四肢活动等情况。
2 发生头痛、颈项强直、呕吐、呕血时,应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临症施护
1高热者,头部给予冰袋冷敷,可遵医嘱针刺大椎穴或耳尖放血。
2元气衰败者,可按摩腹部,突然出现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开、手撒肢冷、脉微欲绝时,遵医嘱艾灸关元、百会、涌泉穴等救治。
3尿潴留者,可按摩腹部,虚者加艾灸,必要时遵医嘱行留置导尿。
4便秘者,遵医嘱给予通便中药内服。
5中经络:做好必要地基础护理,早期可遵医嘱配合推拿、理疗等治疗。
6中脏腑:急性期采用综合疗法。
病情稳定后,遵医嘱配合推拿、理疗等治疗。
7风痰阻络型,指导其正确咳痰方法,鼓励咯出痰液,勿咽下痰液。
肝阳暴亢型,指导患者保持心情平和,勿激动恼怒。
气虚血瘀型,应指导患者多进行被动或主动运动,可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
阴虚风动型,忌冷风直吹。
饮食护理
1 饮食宜清淡、少油腻、易消化,以新鲜蔬菜、水果为主。
2 昏迷和吞咽困难者,可采用鼻饲,以保持营养。
3 风痰阻络型,忌食肥甘厚味、甜腻之品,多用健脾化痰食物,如涪陵淮山
顿鹌鹑、山楂银耳粥等。
4 肝阳暴亢型,饮食上忌食辛辣刺激及公鸡、猪头肉等动风之品,多用平肝
熄风的食物,如枸杞猪肝汤、天麻钩藤炖鱼头等。
5 痰热腑实型,多食含纤维素高的水果,蔬菜中以韭菜、菠菜、芹菜、丝
瓜、藕等含纤维素多,水果中以柿子、葡萄、杏子、鸭梨、香蕉、西红柿等含纤维素多。
多饮水。
6 气虚血瘀型,饮食宜补中益气、活血化瘀,如人参田七炖瘦肉等。
7 阴虚风动型,宜进食滋补清补食品,如百合、莲子、银耳、甲鱼等,以滋
肾养阴。
给药护理
1 服中药后避免受风寒,汗出后用干毛巾擦干。
2 服药后观察患者病情的逆顺变化。
3 及时记录服至宝丹、牛黄清醒丸、苏合香丸等辛香开窍、急救醒脑之品的
时间,神志清醒后立即报告医师。
4服降压药、脱水药时,应观察血压变化,防止头晕,注意安全。
情志护理
1 中风患者多为心火暴盛,应耐心做好情志护理。
解除患者的恐惧、急躁等情绪,避免不良刺激。
2 对神志清醒患者及家属进行精神安慰,使其消除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3 肝阳暴亢型,指导患者保持心情平和,勿激动恼怒。
并发症护理
中风后瘫痪肢体的运动和感觉障碍,局部血管神经营养差,若压迫时间较长,容易发生压迫性溃疡-褥疮。
故应注意变换体位,通常每2小时翻1次身,对被压红的部位轻轻按摩,也可用红花酒精按摩,以改善局部血循环。
床铺要干燥平整,并保持好个人卫生,可以擦浴,但应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应用热水袋或洗浴时水温要适当,防止皮肤烫伤。
在翻身时应适当叩击背部,鼓励咳痰,以防坠积性肺炎。
要有足够入量,尤其夏天水分要充足,选择富含纤维素、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保证足够营养。
养成排便习惯,防止大便秘结。
在早饭前给1杯热饮料(根据习惯可采用热开水、茶水、牛奶或咖啡等),可促使肠蠕动增加而刺激直肠的排便反射。
为了促进排便,还可按摩腹部,由右下腹向右上,转向左上腹,再转向左下腹,反复按摩5~10次,促进结肠内上端内容物往下蠕动,以助排便。
遇有便秘时,可用甘油栓或中药。
仍然不能排便时,应予灌肠。
有尿潴留或尿失禁者,应放置导尿管,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泌尿系感染。
健康指导
1.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急躁恼怒、情志过激而使疾病再度复发。
2.生活起居有常,避免过劳,适当休息。
随天气变化增减衣被,注意保暖
3.饮食以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食物为宜,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及豆制
品,不宜过饱,忌食辛辣、刺激之品,戒烟酒。
4.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过度,以免再发脑出血。
经常食用含纤维素多的
新鲜蔬菜、水果,以润肠通便。
5.积极治疗原发病,按时服药,注意血压的变化,定期到医院复查。
6.根据自身的情况,适当参加锻炼,加强肢体功能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