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学与热处理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大纲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大纲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金属材料与热处理适用专业:数控模具先修课程: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总学时数: 64 总学分数: 2 理论学时: 60 实践学时: 4主撰人:一、课程的地位、作用与任务本课程是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承担了培养了解金属的组织和结构、材料的机械和力学性能以及掌握各种材料热处理方法和工艺的专业技术人才的重任;是一门融汇了多学科知识于一体,培养能够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开发、设计机电一体生产的应用型、管理型、复合型人才的必修课。

二、课程教学的目标和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了解和掌握常用材料的分类,牌号,性能,用途及一般的选取原则,了解钢、铁及有色金的热处理工艺原理、特点及应用。

培养学生的工程观念和规范意识,要善于观察、思考,勤于实践,培养学生应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去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具有合理选择材料和制造热处理工艺路线的能力。

学生应在先学完《物理》《工程分子》等课程,并经过金属工艺的生产实训,对材料及热处理方面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后,再学习本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机械制造》等专业课奠定基础,也为学生从事机电一体化专业方面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绪论(1学时)(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了解金属材料的学习方法及本课程的内容(二)教学重点深刻理解本课程的内容及学习方法(三)教学内容:1.金属的发展过程2.学习本门课程的方法3.本课程的内容及重点和难点第一章金属的性能(5学时)(一)教学目标掌握金属的力学性能,了解金属的其它性能(二)教学重点掌握金属材料的主要力学性能指标,以及各性能的符号、表示方法(三)教学内容:1.金属的力学性能2.金属的工艺性能第二章金属的晶体结构与结晶(4学时)(一)教学目标掌握金属的晶体结构和结晶过程,以及金属的同素异构转变,了解本章的其它内容(二)教学重点晶格的类型及结构、纯金属的结晶过程、金属的同素异构转变的理解(三)教学内容1.金属的晶体结构2.纯金属的结晶3.金属的同素异构转变第三章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6学时)(一)教学目标:掌握单晶体和多晶体塑性变形、回复与再结晶概念的理解(二)教学重点:单晶体和多晶体的塑性变形、再结晶的过程分析(三)教学内容:1.金属的塑性变形2.冷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3.回复与再结晶4.金属的热塑性变形第四章合金的晶体结构与结晶(6学时)(一)教学目标掌握合金组织结构的分类及构成特点,二元合金相图的建立及共晶相图的分析(二)教学重点合金晶体结构的分类、共晶相图的结晶过程分析(三)教学内容:1.合金的基本概念2.合金的晶体结构3.二元合金相图第五章铁碳合金(12学时)(一)教学目标:掌握基本铁碳合金相图的画法(四)教学重点:合金相图重的特性点、线、温度以及成分(五)教学内容:1.铁碳合金的基本相2.铁碳相图第六章钢的热处理(12学时)(一)教学目标掌握钢的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等热处理方法与组织转变(二)教学重点重点掌握整体热处理,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的概念,目的(三)教学内容:1.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2.钢在冷却时的组织转变3.退火与正火4.淬火5.回火6.表面淬火与化学热处理第七章碳素钢与合金钢(8学时)(一)教学目标掌握钢的分类方法,编号和用途,了解合金元素对钢性能的影响,结构钢和工具钢的分类(二)教学重点钢的分类与编号、结构钢和工具钢的分类(三)教学内容1.钢的分类与编号2.常存杂质对钢的影响3.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4.结构钢5.工具钢6.特殊性能钢第八章铸铁(6学时)(一)教学目标掌握常用铸铁的性能,特点与应用(二)教学重点重点掌握灰铸铁、球墨铸铁、蠕墨铸铁、可锻铸铁的牌号含义及用途(三)教学内容1.铸铁概述2.灰铸铁3.可锻铸铁4.球墨铸铁5.蠕墨铸铁6.合金铸铁第九章非铁金属及硬质合金(4学时)(一)教学目标了解常见的有色金属,掌握铝合金与铜合金,铝合金与铜合金的应用及牌号表示(二)教学重点掌握铝合金与铜合金,铝合金与铜合金的应用及牌号表示(三)教学内容:1.铝及铝合金2.铜及铜合金3.钛及钛合金4.轴承合金5. 硬质合金四、实验学时分配五、考核方式1、笔试(占总成绩的60%)2、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40%)出勤(占总成绩的10%)+作业(占总成绩的10%)+期中成绩(占总成绩的20%)考试形式:闭卷考试六、教材与参考书1.教材:《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李炜新主编,高职高专“十一五”机电类专业规划教材, 2007年2.参考书:《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王英杰、金升主编,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2006年旧版《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上海工业大学史美堂主编,上海科大出版社,1980年1月版。

《金属学与热处理》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金属学与热处理》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金属学与热处理(Physical metallurgy and heat treatment)课程代码:07410029学分:4学时:64(其中:课堂教学学时:64 实验学时:0 上机学时:0课程实践学时:0)先修课程:大学物理、大学化学、物理化学适用专业:冶金工程教材:《金属学与热处理》;崔忠圻、覃耀春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第二版一、课程的性质与课程目标(一)课程性质《金属学与热处理》是冶金工程专业的技术基础课,主要介绍金属与合金的化学成分、结构、组织与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在各种条件下的变化规律,包括金属与合金的相图与结晶、塑形变形与再结晶、固体金属相变与扩散的基本理论及强化材料的基本工艺方法。

课程着重阐述钢加热形成奥氏体;冷却转变形成珠光体、贝氏体、马氏体以及马氏体回火转变得到回火组织的转变规律和基本原理;介绍了获得各种组织的不同热处理工艺及参数。

通过上述教学内容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钢成分、工艺、组织、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

了解相变机理,使学生可以初步制定热处理工艺,能进行金属构件的组织、热处理工艺的分析。

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与金属材料科学有关的基本现象、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理论和方法,为能够合理选择使用金属材料和制订热加工工艺规程、获得优质的构件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了解金属及合金相结构,实际金属结构的缺陷空位位错等现象。

了解纯金属结晶中形核方式以及各种结晶条件等相关问题。

了解二元三元合金相图的建立、应用。

掌握二元匀晶、共晶、包晶相图和三元匀晶共晶相图的合金凝固分析计算。

课程目标2:熟悉铁碳相图的建立掌握相图各个合金凝固过程分析计算,了解含碳及其它元素对钢的性能影响,钢锭的宏观微观组织与缺陷。

课程目标3:了解金属塑性变形的原理,学会用位错理论解释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强化理论。

掌握塑性变形后的金属在加热时回复和再结晶的机制、影响因素等。

了解掌握晶粒度概念及晶粒大小影响因素,对细晶强化金属理论之控制晶粒长大有个初始印象。

《金属学与热处理》教学大纲

《金属学与热处理》教学大纲

《金属学与热处理》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中文名称:金属学与热处理
2.课程英文名称:Metallographic and Thermal Treatment
3.总学时:108学时(其中理论80学时,实验28学时)
4.总学分:6学分
二、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本课程是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它是研究金属材料的成分、组织结构和性能之间关系,研究金属固态相变的基本原理和规律,研究如何控制材料内部组织,充分挖掘材料潜力的理论与方法的一门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金属学基本理论及基本知识,掌握金属组织特点及固态相变原理,掌握热处理工艺对组织、性能的影响规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
四、考核方式
作业完成情况,上课出勤率,上课提问, 考试
五、成绩评定
平时成绩20%(包括作业完成情况,上课出勤率,上课提问),考试成绩占80% 。

作业要求独立思考、独立完成。

六、本课程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措施
1.加强实验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布置一定的课外自学内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通过自学,了解当代本学科的水平,发展动态,为以后工作奠定基础。

七、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崔忠圻主编:《金属学与热处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5月第2版
参考书:石德珂主编:《材料科学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7月第2版。

5、大纲-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大纲

5、大纲-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大纲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教学大纲开课系:机械工程系适应专业:检测技术及应用、焊接技术及自动化、材料成型与控制学制:三年总学时:84 其中理论学时:68 实践学时:16学分:5.3一、课程性质和任务《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是材检测技术及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它的开设为材料类专业奠定理论基础。

它的任务是阐述金属与合金成分、加工工艺、组织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阐述合金化,控制结晶、塑性变形、热处理等强化手段的基本理论;使学生掌握选用金属材料、金属热处理方法的基本知识,以及金相分析的基本方法。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目标1)掌握金属与合金结晶的基本理论;2)掌握金属与合金的晶体结构和塑性变形与再结晶的基本知识;3)掌握常用二元合金相图的分析方法;4)掌握常用工程合金的合金化原理、组织、性能及使用;5)了解钢铁热处理原理及方法;6)为正确选用、合理使用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方法打下基础。

(二)能力培养目标1)掌握评价工程材料力学性能指标方法;2)运用Fe-Fe3C平衡相图解决工程问题;3)能为工程零件及结构正确选材;4)能为工件制定的热处理工艺参数。

(三)素质教育目标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较好的道德修养和身心素质,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和团结协作能力;2)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3)对祖国传统文化有一定了解,具有较强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知识更新能力;4)毕业前应取得中/高级热处理工职业资格证书。

5)熟悉英语专业术语,借助工具书,能够阅读、翻译专业资料,英语应用能力达到河北省A级水平;6)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能熟练使用办公自动化软件,计算机应用能力能达到河北省一级水平;三、教学内容和要求课题一纯铁的几种晶体结构转变教学内容金属金属的晶体结构纯铁的同素异构转变晶体缺陷教学要求了解金属的特性认识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和密排六方晶格掌握铁在不同温度下的结构了解空位、位错等缺陷实验1:结晶过程的观察课题二铸件晶粒大小的控制教学内容2.1 金属结晶的过程2.2 影响晶粒大小的因素2.3 晶粒大小对性能的影响2.4 控制铸件晶粒大小的措施教学要求2.1 认识形核、长大过程,2.2 了解冷却速度、过冷度和形核率间的关系2.32.4 掌握实际生产中控制铸件晶粒大小的措施实验2:金相显微镜的使用及金相试样的制备实验3:热分析法测定二元合金相图课题三铁碳合金相图分析及应用教学内容3.1 Fe-Fe3C相图分析及铁碳合金分类2 典型合金结晶过程及组织3 含碳量对铁碳合金平衡组织和性能的影响3.4 铁碳合金相图应用教学要求3.1 掌握Fe-Fe3C相图的点、线、相区。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教学大纲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教学大纲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代码:0710106 课程类别:必修适用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学时:39所需先修课:物理,机械基础学分:2.5一、编写说明(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教学目标《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高职学生的一门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金属材料的分类、生产过程、铁碳合金、钢的表明处理、金属防蚀等内容,培养学生强化工程意识、质量意识、效益意识。

(二)课程内容简介全书共十四个项目,分别为:金属材料与机械制造过程概述、金属材料的性能、金属晶体结构、铁碳合金、非合金钢、钢的热处理、低合金钢和合金钢、铸铁、非铁金属及其合金、粉末冶金、非金属材料、金属防腐蚀、新材料简介、材料选择及分析(三)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的基本理念和方法本书针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注重理论与实际应用的有机结合,指导学生掌握学习重点和学习方法,配备较全的复习题,供学生自学时自我检测,最大限度满足教学需求。

二、各部分教学纲要和学时分配(一)金属材料与机械制造过程概述 1学时1.教学主要内容及目标:主要内容:(1)金属材料的分类(2)钢铁材料生产过程(3)机械制造过程概述教学目标:(1)要求学生了解金属材料的分类(2)了解材料生产过程(3)了解机械制造过程2.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了解金属材料的分类。

教学难点:金属材料的分类。

(二)金属材料的性能 3学时1.教学主要内容及目标:主要内容:(1)金属力学性能(2)金属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和工艺性能教学目标:(1)了解金属的力学性能(2)了解金属的物理、化学和工艺性能2.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金属的力学性能教学难点:金属的力学性能3.教学活动建议及其它教学环节实验一拉伸实验(三)金属晶体结构 2学时1.教学主要内容及目标:主要内容:(3)晶体结构(4)合金晶体结构(5)金属组织特征与再结晶教学目标:(3)了解金属的晶体结构(4)了解金属的组织特征和再结晶2.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金属的晶体结晶教学难点:金属的同位素异构转变(四)铁碳合金 7学时1.教学主要内容及目标:主要内容:(1)铁碳合金的基本组织(2)铁碳合金相图教学目标:(1)了解铁碳合金的基本组织(2)掌握铁碳合金的合金相图2.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铁碳合金的合金相图教学难点:铁碳合金的合金相图3.教学活动建议及其它教学环节实验二铁碳合金显微组织观察实验三硬度实验(五)、非合金钢 2学时1.教学主要内容及目标:主要内容:(1)杂质元素对刚性的影响(2)非合金碳的分类(3)非合金碳的牌号及用途教学目标:(1)了解非合金碳对钢的影响及其分类2.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杂质对刚性能的影响;非合金碳的牌号。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课程教学大纲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课程教学大纲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教学大纲Metallic Materials and Heat Treatment总学时:48理论课学时:42实验课学时:6一、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金属)的一门主干课,也是该专业方向一门重要的专业领域课。

本课程的内容包括:金属材料合金化的基本理论,合金元素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工业生产中典型零件热处理工艺分析,碳钢和合金钢、铸铁以及有色金属材料的成分、组织结构、性能及应用,金属材料的设计与选材方法等。

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提高材料性能的基础理论、方法和工艺,能够根据零件的服役条件和性能要求正确地选择材料,合理制定工艺,为以后从事材料的研究和使用奠定理论基础,并了解当前金属材料及其热处理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进展。

二、课程的目的与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金属材料的合金化基础理论;熟悉碳钢、合金钢、铸铁及有色金属等金属材料的成分、性能和应用;了解金属材料设计理论和合理选材的思路。

教学基本要求使学生掌握金属材料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该方面发展的最新动态,熟悉常用金属材料成分-热处理工艺-组织-性能-应用之间关系的一般规律,对常用金属材料及其应用有全面认识,具有合理选用工程材料的基本能力。

三、课程适用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金属)四、先修课程材料科学基础五、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求与学时分配1.理论教学部分:教学的重点是金属材料合金化的基本理论,热处理工艺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碳钢和合金钢、铸铁以及有色金属材料的成分、组织结构、性能及其应用,金属材料的设计与选材方法等。

教学的难点是如何使学生将熟悉和掌握金属材料的成分-热处理工艺-组织-性能-应用之间关系的一般规律,对常用金属材料及其应用有全面认识。

要求学生掌握提高材料性能的基础理论、方法和工艺,能够根据零件的服役条件和性能要求正确地选择材料,合理制定工艺,为以后从事材料的研究和使用奠定理论基础。

具体课程教学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第二章钢的合金化原理1.钢中的合金元素2.合金元素对钢中相及相变的影响3.合金元素对钢的性能的影响4.钢中微量元素的作用及钢的微合金化5.钢的强韧化机理及途径第三章钢的热处理1.钢的热处理原理2.钢的热处理工艺3.热处理新工艺简介第四章碳钢与合金钢1.钢与合金钢的分类和牌号2.碳钢及其应用3.合金结构钢4.管线钢5.合金工具钢6.不锈钢、耐热钢和耐磨钢7.典型零件的热处理过程及工艺分析第五章铸铁1.铸铁的石墨化2.铸铁的合金化与热处理3.铸铁的分类及应用第六章有色金属及合金1.铝合金热处理原理2.铝及其合金3.镁及其合金4.铜及其合金5.镍及其合金6.钛及其合金7.难熔金属及其合金第七章金属材料的设计理论与选材1.材料设计的理论与方法2.合理选材的思路与方法学时安排如下:2.实验教学部分:实验教学共6学时,要求学生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分析常用金属材料的成分—组织—性能之间的关系及热处理的影响,提高实验技能和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教学大纲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教学大纲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二、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力学三、课程性质、目的及任务《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是机械类专业必修的技术基础课。

该课程理论性较强,新概念较多,同时又与生产实际有着密切联系。

为了使学生较好地消化所学知识,在学习本课程前,学生应安排金工实习,使他们对金属冶炼、加工及热处理有一个概括认识。

主要讲授金属材料典型组织、结构的基本概念,金属材料的成分、组织结构变化对性能的影响,热处理的基本类型及简单热处理工艺的制定,合金钢种类、牌号、热处理特点及应用,为学生从事机械设计、制造及相关的工作打下基础。

四、本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1、统掌握金属材料基本理论及基本知识,初步具备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选材和热处理工艺制定打下一定的基础。

2、使学生在金属材料基础理论及基本知识方面具备应用阅读一般专业文献及进一步提高自修能力。

3、初步具备应用光学金相分析金属及合金组织的能力。

五、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六、课程的内容第一章金属的结构和结晶(一)教学目的了解金属的特征;金属的晶体结构;实际金属晶体中的晶体缺陷;金属结晶的基本概念(二)教学的重点、难点重点: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密排六方的三种常见晶体结构;结晶的形核和长大,晶粒大小控制难点:冷却曲线、过冷度(三)教学内容金属与非金属特性;金属的晶格、点阵、晶胞、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密排六方晶格;点缺陷、面缺陷;线缺陷;液金属与固态金属的相同与不同之处,结晶过各的形核与长大,形核与过冷度关系,晶粒大小与性能关系、晶粒大小的控制(四)本章小结实际金属是多晶体,由许多晶粒构成。

晶粒内部原子是规则排列的,其晶粒的晶体结构大都为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密排六方。

液态金属变为固态金属的过程称为结晶,结晶是在一定的过冷度下过行的。

晶煜细小,金属的综合性能就好。

(五)本章思考题和实中内容概念题:巩固所学基本概念实训内容:观察金相试样或标准金相图片。

《金属学及热处理》课程教学大纲

《金属学及热处理》课程教学大纲

《金属学及热处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中英文)中文名称:金属学及热处理英文名称:Metallography Heat Treatment二、课程代码及性质课程代码:0801504课程性质:必修三、学时与学分总学时:48学分:3四、先修课程《大学物理》、《高等数学》五、授课对象本课程面向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学生开设,也可以供电子封装技术专业学生选修。

六、课程教学目的(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贡献和作用)本课程是本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金属学基本原理及基本知识、金属组织特点及固态相变原理,掌握热处理工艺对组织、性能的影响规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其教学目的主要包括:1.掌握金属的基本晶体结构、缺陷类型及其有关基础理论,对位错及金属强化的机制有深入的了解;2. 掌握金属与合金的相图与结晶的基本规律及相关理论;3. 掌握金属的塑性变形及再结晶过程中的基本理论及组织、性能变化过程,了解扩散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及相关的扩散机制和基本定律;4. 掌握金属常规热处理的基本原理、工艺条件、组织转变特点,为制定热加工工艺,获取优质零构件打好必要的理论基础;5. 掌握钢铁等金属材料中的元素作用、牌号分类、性能特点和应用,可以为合理使用金属材料提供依据。

表1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七、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本课程阐述了金属与合金的化学成分、结构、组织与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各种条件下的变化规律,为从事金属与合金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线索,对于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而言极为重要,本课程的重点主要在以下几方面:(1)晶体结构: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密排六方结构,晶面指数及晶向指数和合金的基本相结构;晶体缺陷类型及有关基础理论。

(2)金属结晶与相图:金属的结晶过程,热力学及结构条件;二元均晶相图和二元共晶相图的相图分析及结晶过程;铁碳相图中不同成分的结晶过程分析及结晶后的组织。

《金属学与热处理》课程教学大纲

《金属学与热处理》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参考教材.机械制图,参考书:胡建生.机械制图.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机械设计,参考书:陈良玉. 机械设计基础.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 机械制造基础,参考书:熊良山.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第一部分专业综合课考试大纲理论考试部分(分)《机械制图》(分)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研究用正投影法绘制工程图样和解决空间几何问题的理论和方法的一门学科,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绘制、阅读机械工程图样的能力和空间想像力,同时又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和完成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打下不可缺少的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掌握机械制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培养学生阅读、绘制工程图样的能力。

三、教案内容绪论: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学习方法、正投影法基础了解投影法的基本概念、正投影的基本特性;熟练掌握点的投影、点的相对位置和重影点、直线的投影、直线上的点、两直线的相对位置、平面的投影。

、立体的投影掌握平面立体、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立体表面交线掌握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曲面立体的截交线、两曲面立体相贯线的画法。

、制图基本知识了解工程制图的基本知识。

、组合体的视图熟练掌握组合体的形体分析、画组合体视图、读组合体视图、组合体的尺寸标注。

、机件常用的表达方法熟练掌握视图、剖视图、断面图、局部放大图、简化画法、规定画法。

、标准件和常用件掌握螺纹和螺纹紧固件、齿轮的画法;了解键联接、销联接、滚动轴承及弹簧的基本知识和画法。

、零件图了解零件图的内容;掌握零件图技术要求的标注方法(表面粗糙度、公差与配合的标注)。

、装配图了解装配图的作用和内容;了解装配图的表达方法及尺寸标注;了解装配图中的零、部件序号和明细栏的标注;了解看装配图的方法。

《机械设计》(分)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机械设计基础是一门培养学生具有一定机械设计能力的技术基础课。

在教案上应着重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设计方法等内容。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本课程的知识来解决具体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教学大纲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教学大纲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教学大纲一、课程体系机械类大类专业基础课课程体系的设计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和《全国技工院校专业目录(2013年修订)》中对技能人才的培养要求为依据,充分发挥大类专业基础课在支撑后续专业课程学习中的基础性作用,为学生构建相关读图与绘图、测量技术、材料应用、制造工艺、机械基础等知识应用体系,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大类专业基础课之间,以及与后续专业课之间有机结合、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原则。

机械类大类专业基础课课程体系见表1。

表1 机械类大类专业基础课课程体系二、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性质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程,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养成运用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的理论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职业能力,为继续学习专业技术、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该课程适于在机床切削加工、焊接加工、机械设备维修、模具制造、数控加工等机械类专业的中、高级等各教学层次开设。

2.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1)基本掌握常用金属材料的牌号、成分、性能及应用范围;了解金属材料的内部结构及其成分、组织和性能三者之间的一般关系;懂得金属材料热处理的一般原理;明确热处理的目的,了解一般热处理的方法及实际应用。

(2)通过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的相关实验,使学生熟悉和掌握常用金相仪器的使用方法,具备一定的动手实验能力和实验观察、分析能力。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制定并实施工作计划的能力、团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严谨的工作作风,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提高适应职业变化和发展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金属的性能、金属学的基础知识、钢的热处理及金属材料等,见表2。

表2 教学内容注:*表示选学内容。

四、教学实施建议1.教学场地与设备(1)理论授课教室。

教室内除配置黑板、挂图、模型和典型零部件、工量具等传统教具外,还应配置投影仪、计算机等多媒体现代教学设备。

(2)金相实验室。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教学大纲(0809)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教学大纲(0809)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号:教学课时:60学时学分:一、课程的地位与任务1、性质本课程是对中等学校学生进行冶金专业教育的基础课程,是冶金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2、主要任务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要求学生掌握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初步了解金属材料的牌号和应用,初步作为正确应用铁碳合金相图确定材料的热加工工艺。

3、目的本课程开设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金属材料基础知识,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和应用金属材料打下初步的基础。

二、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本课程的理论教学为51学时,实验教学为9 学时,合计60学时。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1、熟悉金属材料的基本性能及其表示方法;2、掌握金属学基础知识;3、掌握常用金属材料的分类、牌号、性能和用途;4、懂得金属材料热处理的概念、目的、方法及其实际应用。

课程各部分的主要内容要求:(一)金属的性能教学目的和要求:1、明确熔点、密度、热膨胀性、导电性、磁性及耐腐蚀性的概念;2、掌握σs、σb、б、ψ、αK、HBS、HRC的含义、使用范围;教学内容:A.理论教学(1)金属的力学性能强度、塑性、硬度、韧性、疲劳强度(2)金属的物理性能与化学性能金属的物理性能、金属的化学性能重点、难点:金属力学性能指标的表示方法和实际应用。

B.实验:拉伸、硬度及冲击试验。

(二)金属学基础知识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铁碳合金中的基本相和组织;2、熟悉铁碳合金相图;3、了解纯金属与合金的结晶过程教学内容:A.理论教学:(1)金属的晶体结构晶体与非晶体、晶体结构的基本知识、金属的实际晶体结构(2)纯金属的结晶纯金属的冷却曲线与过冷度、金属的结晶过程、金属结晶后的晶粒大小、金属的同素异构转变(3)合金的晶体结构与结晶合金的基本概念、合金的相结构(4)铁碳合金的基本组织铁素体、奥氏体、渗碳体、珠光体、莱氏体(5)铁碳合金相图Fe-Fe3C相图的主要点、线、区;铁碳合金的分类;典型铁碳合金的接近能够过程分析;铁碳合金相图的应用实验1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实验重点、难点:铁碳合金相图(三)非合金钢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碳素钢的概念,碳和常存元素对钢性能的影响2、掌握碳素钢的分类、牌号、性能及要求。

《金属学与热处理》课程教学大纲

《金属学与热处理》课程教学大纲

《金属学与热处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号:ABJD0702课程中文名称:金属学与热处理课程英文名称:Meta11ographyandHeatTreatment课程类型:必修课程学分数:4学分课程学时数:64学时授课对象: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本课程的前导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材料力学、金工实习等课程一、课程简介《金属学与热处理》是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着重阐述金属及合金的化学成分、组织结构与性能的内在联系以及在各种条件下的变化规律,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金属与合金的晶体结构、金属及合金的相图与结晶、塑性变形与再结晶以及固态金属相变的基本理论。

并结合实例,从组织结构的角度出发来阐明问题,重点放在与金属材料学科有关的基本现象、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上,以便为合理使用金属材料和制定热加工工艺规程,为从事金属与合金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线索。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金属学与热处理》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并为后继有关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使学生在金属学基础理论方面具备阅读专业文献及进一步提高自学的能力;使学生具备运用金相光学显微分析方法分析金属及合金的组织、性能的能力。

通过课堂讲授,习题课和课堂讨论,课外作业,实验等教学环节的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基本内容和要求第1章金属与合金的晶体结构课程教学内容:金属、金属的晶体结构、实际金属的的晶体缺陷。

课程的重点、难点:本章的重点是三种常见的金属晶体结构及其基本性能,实际金属晶体缺陷及其对性能的影响。

本章的难点是晶体结构缺陷。

课程教学要求:熟练掌握几何晶体学的基本知识和纯金属的三种典型的晶体结构;掌握晶面、晶向的表示方法;掌握合金相结构;掌握点缺陷、线缺陷与位错的基本概念,了解位错的运动以及面缺陷。

第2章纯金属的结晶课程教学内容:纯金属结晶的现象、金属的热力学条件、金属结晶的结构条件、形核、长大以及晶粒大小的控制。

金属学与热处理教学大纲

金属学与热处理教学大纲

《金属学与热处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金属学与热处理课程代码: 05224040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程学分:3 总学时:48理论学时:32实验学时:16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材料力学适用专业: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学习材料专业课的技术基础课。

它在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起桥梁作用.只有在修完本课程之后,才能进入其他专业课的学习。

开设该课程的目的主要是向学生阐述金属学与热处理的基础知识,任务是使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掌握金属材料的成份、组织结构、热处理工艺与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熟悉热处理基本工艺和常用工程材料的种类、成份、组织、性能特点,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1、知识、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金属学与热处理的基础知识,即金属及合金的成分、组织、结构与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规律;初步学会使用金相显微镜对金属及合金的组织进行观察及相应的实验能力;具备能用所学理论对金属材料热处理的一些实际工程问题进行分析的素质。

2、教学模式基本要求(课程主要教学环节要求,教学方法及手段要求)本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抽象,空间结构多且复杂,理论性叙述多,计算内容少。

针对这些特点,在教学时应尽量结合工程实例来加深对基础理论的理解;有关金属组织的认识和识别对初学者来说是难度很大的内容,必须配合实验来加深认识。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金属的晶体结构要求学生掌握三种常见金属的晶体结构、晶体学基本概念、实际金属中三类晶体缺陷、合金中的两类基本相。

第二章纯金属金属的结晶要求学生掌握结晶的规律,结晶基本过程以及结晶后获得细晶粒的方法,了解晶核长大机理、铸锭组织形成过程、铸锭组织结构与性能特点.第三章二元合金相图要求学生掌握二元合金相图的建立方法,熟悉匀晶相图.共晶相图、包晶相图的结构,正确地分析相应合金的结晶过程,画出示意图,并能熟练地运用杠杆定律计算相组成物的相对量.第四章铁碳合金要求学生理解Fe-Fe3C相图中点、线及各相区的金属学含义,掌握不同成分的铁碳合金平衡结晶过程的分析方法,能用杠杆定律计算室温下相组成物和组织组成物的相对量,掌握不同成分的铁碳合金室温下组织组成物与相组成物的形态和性能特点。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教学大纲(第五版)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教学大纲(第五版)

江苏悦达技工学校《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实施性教学计划(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一、指导思想和目的要求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是培养中级技术工人所必须的一门技术基础课。

其内容包括金属的机械性能、金属学的基础知识及金属材料等部分。

(1)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金属材料和热处理的基础知识,为学习各门专业工艺学课及今后从事生产技术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2)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达到下列基本要求:①基本掌握常用金属材料的牌号,成分,性能及应用范围。

②了解金属材料的内部结构,以及成分,组织和性能三者之间的一般关系。

③懂得金属材料热处理的一般原理。

④明确热处理的目的,了解热处理的方法及实际应用。

二、学习书目陈志毅主编《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三、学习时间安排7周,每周6学时,共42学时四、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 认真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紧密结合生产实际。

(2) 正确掌握大纲的深入程度,合理处理教材内容。

(3) 有条件的还可辅以电化教学的手段,使教学活动生动地进行。

一、学时分配表二、课程内容绪论教学要求:1、了解本课程的基本内容。

2、明确学习本课程的目的。

3、掌握炼铁和炼钢的基本过程和基本原理。

教学内容:1、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及学习目的。

(了解)2、钢铁的冶炼(掌握)(1) 炼铁a、高炉炼铁的炉料及其作用b、高炉熔铁过程c、高炉的产品(2) 炼钢a、炼钢过程的基本原理b、炼钢方法c、钢的浇注方法d、镇静钢、半镇静钢和沸腾钢教学建议:1、尽量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说明学习金属本材料与热处理的重要性。

2、以讲清钢铁冶炼的实质及基本过程为主,化学反应不作重点要求。

3、如条件许可,最好组织适当的参观。

第一章金属的结构与结晶教学要求:1、了解纯金属的构造。

2、了解纯金属的结晶过程。

3、掌握纯铁的同素异构转变。

教学内容:第一节:金属的晶体结构(了解)1、晶体与非晶体2、晶体结构的概念3、金属晶格的类型4、晶体结构缺陷第二节:纯金属的结晶(了解)1、纯金属的结晶过程2、晶粒大小对力学性能的影响3、同素异构转变教学建议:纯铁的同素异构转变温度及不同温度范围内存在何种晶格类型应予以充分重视。

金属学与热处理教学大纲.doc

金属学与热处理教学大纲.doc

《金属学与热处理》课程教学大纲发布时间:2010-11-30浏览次数:59课程编号:课程名称:金属学与热处理/ Metallography and Thermal Treatment课程总学时/学分:64/4 (其中理论教学56学时,实验教学8学时)适用专业:冶金工程~、教学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冶金工程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金属学的基本理论,包括金属的晶体结构、金属的结晶、合金的相结构与相图、金属及合金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理论;掌握钢的热处理的原理与工艺与金属材料包括工业用钢、铸铁、有色金属及其合金的基本知识。

二、教学基本要求1.通过学习金属与合金的晶体结构、金属与合金的相图与结晶理论,使学生掌握金属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及金属及合金的成分-结构-组织-性能之间的关系及变化规律;2.通过学习金属及合金的塑变理论与热处理理论及工艺,使学生掌握金属及合金的成分-处理工艺-组织-性能-用途之间的关系及变化规律;3.通过学习工业用钢、铸铁、有色金属及其合金,使学生掌握常用金属材料的牌号、用途及其热处理方法;具有正确选用金属材料并能确定其热处理工艺的基本能力;4.具有金相分析的基本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知识领域1):金属的晶体结构(6学时)(1)知识点:金属及晶体学的概念;金属的晶体结构、特征参数以及晶体缺陷。

(2)重点与难点:重点是金属的晶体结构、特征参数,难点是晶体缺陷。

第二章(知识领域2):纯金属的结晶(6学时)(1)知识点:金属结晶的现象、结晶的条件、晶核的形成与晶核的长大、金属铸锭的组织与缺陷。

(2)重点与难点:重点是结晶的条件及结晶过程的控制,难点是晶核的长大机制。

第三章(知识领域3):二元合金的相结构与结晶(8学时)(1)知识点:合金的基本概念及合金的相结构、二元合金相图的建立、二元匀晶相图、二元共晶相图、二元包晶相图、其它类型的二元合金相图。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教学大纲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教学大纲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教学大纲1、 说明1、 课程的性质和内容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是一门技术基础课。

其主要内容包括:金属的性能、金属学基础知识、钢的热处理、常用金属材料及非金属材料的牌号等。

2、 课程的任务和要求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的基本知识,为学习专业理论,掌握专业技能打好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 了解金属学的基本知识。

(2) 掌握常用金属材料的牌号、性能及用途。

(3) 了解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

(4) 了解热处理的一般原理及其工艺。

(5) 了解热处理工艺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3、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 认真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2) 在组织教学时,应根据所学工种,结合实际生产,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有“*”的为选学内容。

(3) 加强实验和参观,增强感性认识和动手能力。

(4) 有条件的可辅以电化教学,是教学直观而生动。

2、 教学要求、内容、建议及学时分配。

(总学时80课时,开课时间为:高一上期)绪论 总学时 1教学要求1、 明确学习本课程的目的。

2、 了解本课程的基本内容。

教学内容1、 学习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的目的。

2、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的基本内容。

3、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的发展史。

4、 金属材料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教学建议1、 结合实际生产授课,以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

2、 展望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的发展前景。

第1章 金属的结构与结晶 总学时2教学要求1、 了解金属的晶体结构。

2、 掌握纯金属的结晶过程。

3、 掌握纯铁的同素异构转变。

教学内容§1-1 金属的晶体结构1、 晶体与非晶体2、 晶体结构的概念3、 金属晶格的类型§1-2 纯金属的结晶1、 纯金属的冷却曲线及过冷度2、 纯金属的结晶过程3、 晶粒大小对金属力学性能的影响4、 金属晶体缺陷§1-3 金属的同素异构转变教学建议1、 晶体结构较抽象,可使用模型配合讲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属学与热处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金属学与热处理课程代码: 05224040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程
学分:3 总学时:48 理论学时:32 实验学时:16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材料力学适用专业: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学习材料专业课的技术基础课。

它在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起桥梁作用。

只有在修完本课程之后,才能进入其他专业课的学习。

开设该课程的目的主要是向学生阐述金属学与热处理的基础知识,任务是使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掌握金属材料的成份、组织结构、热处理工艺与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熟悉热处理基本工艺和常用工程材料的种类、成份、组织、性能特点,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1、知识、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金属学与热处理的基础知识,即金属及合金的成分、组织、结构与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规律;初步学会使用金相显微镜对金属及合金的组织进行观察及相应的实验能力;具备能用所学理论对金属材料热处理的一些实际工程问题进行分析的素质。

2、教学模式基本要求(课程主要教学环节要求,教学方法及手段要求)
本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抽象,空间结构多且复杂,理论性叙述多,计算内容少。

针对这些特点,在教学时应尽量结合工程实例来加深对基础理论的理解;有关金属组织的认识和识别对初学者来说是难度很大的内容,必须配合实验来加深认识。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金属的晶体结构
要求学生掌握三种常见金属的晶体结构、晶体学基本概念、实际金属中三类晶体缺陷、合金中的两类基本相。

第二章纯金属金属的结晶
要求学生掌握结晶的规律,结晶基本过程以及结晶后获得细晶粒的方法,了解晶核长大机理、铸锭组织形成过程、铸锭组织结构与性能特点。

第三章二元合金相图
要求学生掌握二元合金相图的建立方法,熟悉匀晶相图.共晶相图、包晶相图的结构,正确地分析相应合金的结晶过程,画出示意图,并能熟练地运用杠杆定律计算相组成物的相
对量。

第四章铁碳合金
要求学生理解Fe-Fe3C相图中点、线及各相区的金属学含义,掌握不同成分的铁碳合金平衡结晶过程的分析方法,能用杠杆定律计算室温下相组成物和组织组成物的相对量,掌握不同成分的铁碳合金室温下组织组成物与相组成物的形态和性能特点。

第六章金属及合金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
要求学生了解金属塑性变形的主要方式,理解金属塑性变形后的组织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变化规律,掌握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以及变形金属在加热过程中组织结构和性能变化的特点,掌握加工硬化的概念及其实际应用,了解热加工工艺过程中控轧控冷的意义及最新进展。

第七章金属与合金中的扩散
要求学生了解扩散现象和本质以及扩散机理,了解固体金属扩散的条件和分类,了解扩散定律和影响扩散的因素。

第八章钢的热处理原理
要求学生了解钢加热时奥氏体化的基本过程,理解过冷奥氏体等温冷却和连续冷却曲线的物理意义,掌握过冷奥氏体转变产物(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马氏体、贝氏体)的组织特点和性能特点,熟悉C曲线的形状、位置和影响因素,了解C曲线在热处理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要求学生了解热处理在机械零件加工制造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理解常用热处理工艺的目的及其应用范围,并能合理地制定典型零件(齿轮、轴)的加工工艺流程,掌握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工艺参数的一般方法,了解表面淬火和化学热处理的种类,掌握淬透性和淬硬性的概念,了解淬透性曲线在选材中的实际应用。

第九章工业用钢
要求学生了解工业用钢的分类,掌握我国钢的编号基本方法原则,理解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了解碳钢、合金钢、结构钢、工具钢、特殊钢的成分和性能特点,熟悉其中的典型钢号,根据零件的工作条件和性能要求正确选用钢材,掌握典型钢种的热处理工艺。

第十章铸铁
要求学生掌握常用工业铸铁的分类及组织特点,了解在不同工况条件下选择铸铁材料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第十一章有色金属合金
要求学生掌握铝、铜、镁、钛及其合金的分类、牌号和用途,了解铝、铜及其合金的性能参数和热处理方法,了解轴承合金的成分、组织特征以及应用。

六、考核办法
考核采用百分制,“综合成绩”由“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组成。

其中,“平时成绩”占30% ;“期末考试成绩”占70%。

“平时成绩”通过作业成绩、出勤率及课堂纪律的考核确定。

迟到、早退、旷课均予以扣分。

理论课或实验课缺勤超过三分之一,或作业未完成次数超过三分之一,不准参加考试。

七、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教材:《金属学与热处理》,陈惠芬编著,冶金工业出版社,2009年。

参考书:
1.《金属学与热处理》,崔忠圻编著,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

2.《金属力学性能》,束德林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第2 版) 年。

3.《金属固态相变及应用》,康煜平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年。

4.《机械工程材料》,沈莲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第3版)。

制订:房洪杰、康煜平、李双翠
审定:杨丽娟、尹登峰
批准:尹登峰
《金属学与热处理》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金属学与热处理课程代码:05224040
课程总学时:48 实验学时:16 实验学分:1
适用专业: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
一、实验教学的性质和任务
金属学与热处理是“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必修课。

《金属学与热处理》实验教学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操作实验仪器、整理实验数据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而设立的必要教学环节。

通过实验,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验证课程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实验教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1、实验教学的主要内容及知识、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
实验一、金相试样的制备
(1) 初步掌握金相试样制备过程中取样、磨削、抛光、浸蚀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2) 每名学生制备金相试样一个。

实验二、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
(1) 观察工业纯铁、亚共析钢、共析钢和过共析钢的室温平衡组织;
(2) 能够正确识别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
(3) 掌握含碳量对铁碳合金组织的影响;
(4) 初步掌握金相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实验三、钢的热处理操作
(1)了解钢的普通热处理工艺方法和操作规程;
(2)掌握各种成分的碳钢加热规范的选定原则;
(3)了解各种热处理设备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实验四、典型合金钢显微组织观察
(1) 用金相显微镜观察不锈钢、高速钢、铸铁的显微组织;
(2) 进一步认识合金成分、组织和性能三者之间的关系;
(3)进一步掌握金相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实验五、有色金属热处理实验
(1)了解有色金属的普通热处理工艺方法和操作规程;
(2)掌握各种成分的碳钢加热规范的选定原则;
(3)了解各种热处理设备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实验六、有色金属热处理后显微组织观察
(1)制备有色金属热处理后的金相试样;
(2)金相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3)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综合性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并写出实验报告。

2、实验教学方法手段的基本要求;
(1) 了解金相显微镜等实验设备的大致构造和实验的基本原理,初步掌握上述实验设备的操作方法;
(2) 了解制备试样过程,具备制备金相试样的能力
(3) 初步具有鉴定碳素钢、灰铸铁、球墨铸铁常温下平衡组织的能力;
(4)具有正确处理实验数据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四、考核办法
以课堂的表现、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验报告的完成质量为主要依据评定成绩。

实验成绩分为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以一定比例计入平时成
绩。

五、推荐实验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教材:《金属学及热处理》,杨秀英,刘春忠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参考书:
《金属学与热处理》,陈惠芬编著,冶金工业出版社,2009。

制订:房洪杰康煜平李双翠
审定:杨丽娟尹登峰
批准:尹登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