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环境问题综述
锡林郭勒生态环境改变剖析及修复研究
锡林郭勒生态环境改变剖析及修复研究1生态现状与变化态势锡林郭勒盟地区土地覆被/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以典型草原、农牧交错带以及农耕区为主;东北部为乌珠穆沁盆地,河网密布,水源丰富;西南部为浑善达克沙地,由一系列垄岗沙带组成,多为固定和半固定沙丘。
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锡林郭勒盟地区生态环境退化明显,使得生态系统生产力下降,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敏感,抗干扰能力降低,具体主要表现在草地退化、土地沙化、盐碱化和恶劣天气增加等方面。
草地退化20世纪70年代以来锡林郭勒草原植被的整体退化趋势一直在延续,21世纪初,相当于草原化荒漠状况的稀覆盖植被区的面积比20世纪80~90年代扩展了4~5倍,到2007年,退化、沙化草场面积达到可利用面积的64%。
牧草高度下降%-%,产草量下降50%-65%,盖度下降35%-85%[1,2]。
同时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收到威胁,雪灾、旱灾、风灾等自然灾害频繁,鼠害虫灾加剧,遏制草原退化,恢复草原生态已刻不容缓。
土地沙化我国四大沙地之一的浑善达克沙地位于锡林郭勒盟西南部,地处我国干旱与半干旱区,该区位于京津地区的西北部,是京津地区的风源、沙源和水源,其生态环境状况对京津地区有直接的影响。
20世纪60年代以后,该沙地发生了严重的沙漠化,不仅恶化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发展,而且成为京津地区最主要的沙尘源之一,对京津、华北等周边地区人民的生产、生活和生态安全构成了愈来愈严重的威胁[2,3]。
草原退化沙化的日趋严重,对畜牧业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后果。
土地盐碱化中国地处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区的大部分地区都有发生土壤盐碱化的自然先决条件。
造成土地盐碱化的技术和社会经济因素纷繁复杂,其根源就是人类不合理的利用行为。
锡林郭勒盟地区土地盐碱化面积在上世纪90年代达到最大,在2000年之后由于采取了一些生态恢复措施,使得土地盐碱化面积开始减少,在2005年之后土地盐碱化趋势明显降低,但仍然存在。
《2024年内蒙古地区近43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变化研究》范文
《内蒙古地区近43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变化研究》篇一一、引言内蒙古地区作为我国的重要区域,其天气气候变化对我国的气候环境具有重要影响。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加剧,内蒙古地区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也呈现出频繁发生的态势。
本文将就内蒙古地区近43年来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变化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区域与方法本研究选取内蒙古地区近43年的气象数据,包括降水量、气温、风速等,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进行定量分析。
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综述、实地考察和统计分析等。
三、内蒙古地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现状1. 暴雨洪涝近年来,内蒙古地区暴雨洪涝事件频繁发生,给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特别是在夏季,由于气温高、湿度大,极易引发暴雨洪涝灾害。
2. 干旱内蒙古地区干旱灾害频发,特别是春季和夏季,由于降水不足,导致土地干旱、草原退化等问题。
3. 大风和沙尘暴内蒙古地区风力资源丰富,但同时也伴随着大风和沙尘暴等极端天气事件。
这些事件不仅影响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还对周边地区的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四、近43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变化分析1. 暴雨洪涝事件频率与强度变化近43年来,内蒙古地区暴雨洪涝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呈上升趋势。
特别是近十年来,暴雨洪涝事件更加频繁,给当地防灾减灾工作带来巨大压力。
2. 干旱事件变化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内蒙古地区的干旱事件也呈现出加剧的趋势。
干旱周期延长,干旱程度加重,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3. 大风和沙尘暴事件变化近43年来,内蒙古地区大风和沙尘暴事件的频率有所波动,但总体呈上升趋势。
这些事件对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和周边地区的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五、影响因素分析1. 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是导致内蒙古地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发生的主要因素。
随着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不断增加,全球气温持续上升,导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
2. 自然因素内蒙古地区地处内陆,气候干燥,加之地形地貌复杂,容易导致局部气候异常,从而引发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内蒙古环境问题综述
内蒙古环境问题及媒体关注综述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条件之一。
当今世界面临着人口膨胀、资源有限和环境恶化三大问题的严重挑战,而这三大问题的解决都与气候条件有关。
风调雨顺则国泰民安;而干旱、洪涝、台风、低温冻害等灾害则直接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粮食、水和能源等条件,特别是大范围、持续性的旱涝灾害常常导致粮食大幅度减产,水资源和能源出现危机,经济失调,环境恶化,大片土地沙漠化。
内蒙古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多样,气候生态环境较为脆弱。
随着社会城市化,发展多样化,引起土地退化,过度利用资源造成环境恶化。
长期以来,内蒙古自治区面对脆弱的生态环境,虽然也在整治,局部地区也确有改善,但总体仍在恶化。
主要表现在土地荒漠化的面积不断扩大,气候干旱化趋势日益东扩,水土流失日益严重,土地生产力在衰减,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当等。
严重恶化的环境难以逆转。
土地荒漠化问题几百年前,内蒙古西部原来是良好的牧场,而今已成为荒漠戈壁滩了。
哲里木盟、乌兰察布盟、兴安盟、赤峰地区的沙漠化问题也很严重,在农牧交错地带,是一条半干旱区向干旱区过渡地带,地理学家称之为危急地带。
通过考察和调查,发现干旱趋势仍在加剧,其成因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锡盟正兰旗境内的元代上都和伊盟乌审旗境内的赫连勃勃的流万城,曾是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那时湖泊密布,牧草繁盛,而今湖泊干涸,草场萎缩了。
导致荒漠化在扩展,环境在恶化。
气候干旱化趋势东扩从近五百年的旱涝史料分析表明,自治区中西部存在着三年就有两年干旱,七年出现全区一次大旱的状况。
近四十年来出现更加频繁。
旱情加重,干旱区域界线不断东移。
由于气候变暖,地面蒸发量增多,致使下垫面土层越来越干燥,遇到大风天气就飞沙走石,形成风沙甚至出现黑沙暴。
据新浪网报道,1995年5月5日,阿拉善盟出现沙尘暴使工农牧业直接经济损失315亿元。
水土流失日趋严重,全区水土流失面积1816万平方公里。
流失坡耕地面积达15814万公顷,占全区耕地的三分之一。
额尔古纳河右岸文献综述
额尔古纳河右岸文献综述
额尔古纳河右岸是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地区,也
是我国与俄罗斯交界的重要门户。
在这个地区,有着丰富的人文历史
和自然资源,因此一直备受关注。
关于额尔古纳河右岸的研究,已经有很多文献出现。
其中,环境
方面的研究是其中之一。
比如,有关黄河流域水资源与环境问题的研究,以及额尔古纳河流域的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研究等等。
在这些研
究中,大家通过对气候、土壤、水利等的分析,来揭示古代人类和现
代人类在这个地区生存和开发的情况。
此外,在文化方面的研究也备受关注。
例如,一些学者从额尔古
纳河右岸的古代文化、语言、习俗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揭示了这个地
区的独特之处。
同时,也有人对这个地区的当代社会文化进行了研究,以期理解当代额尔古纳河右岸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总之,额尔古纳河右岸的研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在不同的
方面都涉及着重要的话题。
随着技术的不断提升,相信未来这个地区
的研究会愈加深入、全面。
内蒙古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
西疏 , 城市 布局 比较分 散 , 主要集 中在沿 主 要 交通 干
( ) 市经济 占全 区经 济比重提 高 , 三 城 结构 优化
占总人 口的比重为 4 .0 , 20 年末 , 2 2 % 而 09 内蒙古的 线 的地带 。
20 00年 内蒙 古 城 市 生 产 总 值 占全 区生 产 总 值 的比重 为 4 .% ,09年城市 生 产 总值 占全 区 的 比 62 20 重 为 5 .% ,0年 间提 高 了 1. 85 1 2 3个 百 分 点 。城 市 展 中越来 越发 挥 出核心 的辐射带 动作 用 。 全 区近 年来 产业 结 构 不 断 优 化 , 济 增 长 方 式 经
重 要作用 , 城市 经 济 已经 成 为支 撑 和带 动 自治 区 经 从 空 间分 布上 看 , 部有 1 城 市 , 部 有 4个 城 东 3个 中
城镇 人 口占总 人 口的 比重 是反 映 城市 化水 平 的 主要指标 。20 0 0年 内蒙 古城镇 人 口为 10 . 万 人 , 011 城 镇 人 口 为 1 3. 万 人 , 总 人 口 的 比 重 为 9 5 2 占 5 .0 ,0年 间 城 市 化水 平 提 高 了 1. 1个 百 分 34 % 1 12 点, 基本 上 每 年 以 12 % 速 度 在 提 高 , 现 出 快 速 .5 呈 增 长 的 态 势 , 期 全 国 平 均 每 年 的 增 长 速 度 为 同
济 发展 的主导 力量 。
( ) 市化水 平不 断提 高 一 城
的 中等城市 有 6个 ,0万 以下人 口的小 城市 有 9个 。 2 市 , 部有 3个 城市 。 由此 可 以看 出 , 区 特大 城 市 西 我
和大 城市 的数 量 较 少 , 主要 以 中等 城 市 和 小 城 市 为 主 , 且空 间分 布呈 现非 均衡 的空 间结 构特 点 , 密 而 东
浅谈内蒙古自治区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
文献综述浅谈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浅谈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摘要:本篇综述根据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变化,分析了内蒙古自治区区域经济格局现状,对现阶段内蒙古自治区区域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和建议,旨在为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平衡协调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内蒙古自治区区域经济发展引言近年来,在国家区域发展政策引导下,经过内蒙古人民的共同努力,内蒙古自治区在经济上高速发展,形成了区域发展新格局,我国与俄罗斯、蒙古经济贸易合作进一步深化,西部开发进入新阶段,我国东部地区正式纳入国家东北地区振兴规划范围,国家大力支持民族聚居地区发展,我区区域经济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
坚持“适度收缩,相对集中”的原则实现呼包鄂地区率先发展,东部地区崛起,其它地区比较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促进地区间合理分工,塑造“东西互动、内外互动”的区域发展新格局,增强了在全国经济格局中的竞争力,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目标,对于提升我国的国家综合实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
“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坚持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位置;加大支持西藏、新疆和其他民族地区发展力度;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加强和完善跨区域合作机制;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
“十二五时期”是我区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我区发展,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时期。
尽管我区区域发展呈现出协调性不断增强、布局不断改善、合作不断深化的良好态势,但是由于受到地域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内蒙古各个盟市之间经济发展仍存在较大差异。
充分认识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对促进内蒙古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内蒙古自治区区域经济差异现状及分析内蒙古自治区的12个盟市都各有各自的优势,充分认识各地区之间存在的差异,对于实现经济协调发展,优化配置区域要素有着重要意义。
(一)各地区资源分布不均衡、产业结构差异较大,经济发展不平衡内蒙古地处祖国北疆,是我国资源禀赋较好的地区,是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以行政区划为基础,分为蒙东、蒙中和蒙西地区。
《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变化的生物多样性与环境驱动因素研究》范文
《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变化的生物多样性与环境驱动因素研究》篇一一、引言内蒙古草原,作为中国乃至全球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其生态系统的多功能性变化和生物多样性研究对于理解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变化具有深远的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变化及其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并分析环境驱动因素对这一变化的影响。
二、研究区域与背景内蒙古草原位于中国北部,覆盖了广阔的地理区域,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复杂的生态系统。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内蒙古草原的生态系统功能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因此,对该地区进行深入研究对于保护草原生态系统的多功能性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三、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及生物多样性分析1. 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具有提供生产生活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和调节气候等多项功能。
然而,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这些功能正在逐渐发生改变。
2. 生物多样性:内蒙古草原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其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基础。
然而,由于过度放牧、土地开发等人类活动的影响,部分物种的数量和分布范围正在逐渐减少。
四、环境驱动因素分析1. 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对内蒙古草原的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影响,如降水分布变化、温度波动等。
这些变化直接影响了草原的生产力、物种分布和生态系统功能。
2. 人类活动:过度放牧、土地开发、工业污染等人类活动严重破坏了草原生态系统的平衡,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和生态系统功能的下降。
五、研究方法与结果本研究采用遥感技术、实地调查和实验室分析等方法,对内蒙古草原的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变化和生物多样性进行了深入研究。
结果表明:1. 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变化:随着气候变暖和降水减少,内蒙古草原的生产力逐渐下降,生态系统的多功能性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然而,不同地区的草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存在差异。
2. 生物多样性变化: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部分物种的数量和分布范围正在逐渐减少。
关于环境保护的文献综述
关于环境保护的文献综述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
环境保护不仅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也关乎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众多学者和研究机构对环境保护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形成了丰富的文献资料。
本文旨在对这些文献进行综合梳理和分析,以期为进一步的环境保护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一、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提供了人类所需的各种资源和生态服务。
然而,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导致了一系列环境问题的出现,如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资源短缺、土壤污染等。
这些问题不仅对当代人的生活质量产生了负面影响,也威胁着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
因此,保护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保障人类福祉的关键所在。
二、环境问题的成因1、人口增长人口的快速增长是导致环境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人口的增加,对资源的需求也不断上升,从而加大了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强度,导致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
2、工业化和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大量的能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给环境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城市化的加速使得土地利用方式发生改变,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同时城市的交通、能源供应和垃圾处理等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
3、不合理的消费模式过度消费和浪费的生活方式导致资源的大量消耗和废弃物的增加。
例如,一次性产品的广泛使用和过度包装等现象,不仅浪费了资源,还加重了环境压力。
4、农业活动农业生产中的化肥、农药使用以及过度开垦、放牧等活动,导致土壤侵蚀、水质污染和生物多样性减少。
三、环境保护的策略和措施1、加强环境法律法规建设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环境保护的责任和义务,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为环境保护提供法律保障。
2、推广清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和工艺,减少能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同时,推动经济发展模式向可持续方向转变,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内蒙古生态环境治理专项绩效自评报告
内蒙古生态环境治理专项绩效自评报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是引言的一部分,用于介绍本篇长文的主题和背景。
下面是针对"内蒙古生态环境治理专项绩效自评报告" 的概述部分的一种可能的参考内容:概述内蒙古自治区作为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资源宝库,一直以来都面临着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重大挑战。
为了改善和保护内蒙古的生态环境,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于XX年启动了生态环境治理专项行动。
本篇长文旨在对内蒙古生态环境治理专项的绩效进行自评,并提出对未来治理工作的建议。
首先,我们将介绍内蒙古生态环境治理的现状,包括对内蒙古地区生态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的概述。
同时,我们还将详细介绍内蒙古生态环境治理专项的措施,包括政策法规制定、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修复工作等方面的努力。
通过对现状和专项措施的分析,我们将评估内蒙古生态环境治理专项的绩效。
在综合分析专项绩效的基础上,本文将总结内蒙古生态环境治理专项的自评结果,并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建议。
这些建议将涉及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加强监管力度、完善政策措施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这些建议的提出,我们希望能够为内蒙古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长远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最后,本文将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并对未来内蒙古生态环境治理工作进行展望。
我们相信,通过内蒙古生态环境治理专项绩效自评报告的发布,政府和社会各界将更加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并共同努力推动内蒙古生态环境治理事业迈上新的台阶。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参考,具体内容根据实际情况和相关数据来进行编写。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篇文章主要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背景和目的。
首先概述了内蒙古的生态环境治理现状以及相关问题的存在。
接着介绍了文章的结构安排和各部分的内容概述。
最后明确了本文的目的,即通过对内蒙古生态环境治理专项的绩效自评,总结经验教训并提出未来改进和发展的建议。
正文部分将分为两个主要部分。
关于环境保护的文献综述
06
研究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回顾
总结词
多元化、综合性
详细描述
环境保护文献综述涵盖了多元领域,包括生态修复、污染 治理、能源利用、政策研究等。综合各项研究,我们看到 环境保护的复杂性和综合性,以及不同领域之间的相互影 响和制约。
总结词
有效性、可持续性
详细描述
多数研究在特定领域或方法上取得显著成果,为环境保护 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同时,这些研究多关注当前问题 的解决,而对长远可持续性的考虑稍显不足。
绿色能源技术及应用
1 2
太阳能技术
利用太阳能发电、供热、制冷等,如太阳能电 池板、太阳能热水器等,具有清洁、可再生、 无噪音等优点。
风能技术
利用风能发电、供热等,如风力发电机组、风 能热水器等,具有清洁、可再生等优点。
3
生物质能技术
利用生物质能发电、供热等,如生物质发电厂 、生物质燃料等,具有可再生、低排放等优点 。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总结词
提高数据质量、深化研究深度
详细描述
未来的研究应注重提高数据质量,为结论提供更可靠的依 据。同时,深化对问题的研究深度,挖掘现象背后的本质 和规律。
总结词
加强跨学科合作、长期视角研究
详细描述
鼓励跨学科的合作研究,促进多领域的知识和方法的融合 。同时,加强对长期视角的研究,为环境保护提供更具前 瞻性的建议。
总结词
技术进步、政策推动
详细描述
技术进步为环境保护提供了新的手段和途径,如清洁能源 、循环经济等。同时,政策推动也起到了关键作用,促进 了环境法规的完善和实施。
研究不足与展望
总结词
数据质量、研究深度
详细描述
部分研究数据质量不高,影响了结论的可靠性。此外, 部分研究仅关注表面现象,缺乏对问题深层次的研究和 理解。
生态环保工作 综述
生态环保工作综述生态环保工作综述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生态环保工作日益成为各国政府和社会的关注焦点。
本文将对生态环保工作进行综述,从生态环境状况、环保政策、环保技术和公众参与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生态环境状况当前,全球生态环境状况严峻,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日益突出。
例如,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给人们的生活和经济造成巨大影响;水资源短缺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生物多样性减少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下降,给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带来威胁。
二、环保政策为了应对生态环境问题,各国纷纷出台了一系列环保政策。
这些政策包括减排政策、节能政策、资源循环利用政策等。
例如,中国实施了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加大了环境治理力度;欧盟则推出了碳排放交易体系,鼓励企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三、环保技术环保技术是生态环保工作的重要支撑。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环保技术不断创新。
例如,清洁能源技术的发展,如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大大减少了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污水处理技术的进步,使得废水能够得到高效处理,减少了对水资源的污染。
四、公众参与公众参与是生态环保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广泛动员和激发公众的环保意识,才能形成合力,推动生态环保工作的开展。
各国政府和社会组织通过开展宣传教育、组织环保活动等方式,鼓励公众参与环保工作。
例如,世界环境日、地球一小时等活动,都得到了广泛的响应和参与。
总结起来,生态环保工作是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但也是一个巨大的机遇。
各国政府和社会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生态环境问题。
在生态环保工作中,不仅要加强环保政策的制定和落实,还要推动环保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提升公众参与的积极性。
只有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的家园。
生态环境问题 政治综述范文
生态环境问题政治综述范文生态环境问题是当前全球感到的共同问题之一。
它不仅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还对全球生态系统的持续稳定产生了巨大的威胁。
政治综述是对政府在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方面所采取的各种政策、措施的总结和评价的文章。
本文将对政府在生态环境问题上的政治综述进行分析。
首先,政府在生态环境问题上的政策制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确立了环境保护的基本框架和原则。
例如,在减少污染方面,政府制定了一系列限制工业废气排放、水污染等相关的法律。
这些政策的实施有力地保护了生态环境,维护了人民的健康。
其次,政府加大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宣传和教育力度。
政府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向公众普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
政府还加大了环境教育的力度,在学校开设了相关的课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环保行动中。
这些宣传和教育活动对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此外,政府还积极推动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生态环境问题。
政府在国际上积极参与各种环保合作组织和协议的谈判和签署。
此外,政府也大力支持和推动环保技术的交流和合作,在资源共享、经验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些国际合作的努力有助于促进全球范围内的环境保护,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了重要支持。
然而,政府在处理生态环境问题上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一些地方政府在推动环保政策上的执行力度不够,导致了一些环境问题的长期存在。
其次,一些政府在环保政策制定过程中存在利益之争,导致环保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受到了限制。
综上所述,政府在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以及推动国际合作,为保护生态环境做出了积极贡献。
然而,政府在处理生态环境问题上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执行力度,提升环保意识。
只有政府、公众和国际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关于环境保护的文献综述
土壤的健康状况对于农作物的生长 和食品安全至关重要,保护土壤免 受污染和退化是维护人类生存的基 本需求。
生态平衡的维护
生物多样性
环境保护对于维护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生物多样性是 生态系统稳定和健康的关键。
气候变化
环境保护对于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也至关重要,气候变化对全球生 态系统产生深远的影响。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环境保护对于确保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也至关重要,过度开发和 滥用自然资源会导致生态系统的崩溃。
经济发展的基础
旅游业
环境保护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一个美丽的自然 环境能够吸引游客并促进经济发展。
农业
环境保护对于农业的发展也至关重要,健康的土 壤和生态系统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持续努力与展望
国际合作
面对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国际社会应加强合作,共同制定和实施 环保政策和措施,推动全球环保事业的发展。
技术创新
发展环保技术,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负 面影响。
提高公众意识
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对环保的认识和参与度,形成全社会的 环保共识和行动。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社会参与与倡导
社会参与
环境保护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公众应提高环保意识,积极参与环保活 动,如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环保志愿服务等。
倡导绿色生活
倡导绿色生活理念,推广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例 如,鼓励使用公共交通、骑行或步行出行,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等。
04
环境保护的未来展望
企业责任与行动
企业责任
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应当承担起环境保护的社会 责任。企业应积极采取环保措施,减少污染排放,推广绿色 生产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当代生态环境问题的几点思考
当代生态环境问题的几点思考作者:杨牧来源:《北方经济》2014年第01期一、内蒙古自然生态现状内蒙古自治区地处亚洲中部、蒙古高原东南都,横跨东北、华北、西北三大区域,从西到东有4000多公里的生态脆弱带。
境内由东北向西南跨越温带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极端干旱区五个气候带,总体气候干旱、少雨、多风,年降雨量由东部的500多毫米向西部的50多毫米递减。
由于受地理、气候和水资源严重不足的影响,全区自然生态具有地域差异大、生态条件脆弱和生态类型复杂的特点。
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大气环流规律决定了内蒙古在全国生态大格局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内蒙古自古以来就是多林多草地区,远在1亿到4.6亿年前,东起大兴安岭,西到阿拉善高原,到处都生长着茂密的森林,现在的沙漠和沙地都曾被茂密的森林植被所覆盖。
直到20世纪初,“无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仍然是历史上内蒙古自然生态的真实写照。
由于历史的、社会的、自然的和人为的诸多因素,尤其是地质、气候等客观自然因素经过沧海桑田般变迁的根本原因,加之人们违背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重利用、轻保护,重索取、轻建设,重使用、轻管理,重产出、轻投入,从而水源破坏、盲目开垦、过度放牧、乱砍滥伐、乱挖滥采、无序开发等直接原因,近半个多世纪以来,内蒙古自然生态逐渐恶化,主要表现为森林草原严重退化、沙尘暴频发和沙化土地急速扩张。
目前,内蒙古地区有5个沙尘暴多发中心,2个强和特强沙尘暴高发区。
全年大风日数平均在10-40天,沙尘暴日数大部分地区为5-20天,阿拉善西部和鄂尔多斯高原地区达20天以上。
沙尘暴不仅加剧了土地荒漠化,还严重污染大气环境,对气候和生态系统产生了不良影响,严重影响着内蒙古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周边地区乃至长江流域及东南沿海地区的生态安全也构成严重威胁。
全区由西向东分布有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库布齐和巴音温都尔五大沙漠,以及毛乌素、科尔沁、浑善达克、呼伦贝尔和乌珠穆沁五大沙地,还有阴山北麓和黄土丘陵风蚀区。
内蒙古环境现状与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 号 :2 X2
文献标 识码 : 文章编 号 :0 7— 3 0 (0 0 5— 0 1 3 A 10 0 7 2 1 )0 0 0 一O
PRELI I M NARY SCUSS ON N DI I O CURRENT S TUATI I oN F ENⅥ RoNM ENT o AND
o my. Th ug e to s a o ts sana l e eo me fen io me n I ne ng la a e p o o e e s g sin b u u ti b e d v l p nto vr n nti n rMo o i r r p s d.
Ab tac : rm h es e t eo utial e eo me t h e nt na d n c si fssan be d v lp n r r f s r t F o te p rp ci f san bed v lp n ,ted f i o n e est o u tia l e eo me tae b e y v s i i y il
内蒙古 环境现 状与 可持续 发展
赵
亮
瞿
寅
金 向红
・
专论 与综 述 ・
内蒙 古 环 境 现 状 与 可 持 续 发 展
赵 亮 瞿 寅 金 向红
043 ) 10 0 ( 包头市环境监测站 , 内蒙古
摘 要 : 本文从可持续发展方面人手 , 阐述 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及其必要性 , 简要 通过对内蒙古环境现
( 区域 ) 或 的资源禀 赋 、 生产 力发 展水 平 、 求状 况 等 家在 一 两百 年 的工业 化 过 程 中分期 产 生 、 别 解 决 需 分 的环境 问题 , 在我 国近 3 的短期 发 展 中将 集 中爆 0年 相适 应 。
环境保护研究报告综述
环境保护研究报告综述近年来,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不断突出,环境保护研究成为了各国学者和科研机构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对环境保护研究领域的一些重要报告进行综述,以期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一、气候变化与全球暖化问题气候变化与全球暖化是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核心之一。
根据国际气候变化研究组织发布的报告,全球平均气温正在上升,而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
报告指出,温室气体的排放是导致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而这些温室气体主要来自于能源生产和利用、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等活动。
因此,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成为了全球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
二、生态系统保护与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保护与物种多样性是另一个重要的环境保护研究领域。
根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发布的报告,全球生物多样性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导致了大量物种的灭绝和栖息地的破坏,这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因此,保护生态系统和物种多样性成为了环境保护的重要议题。
三、水资源保护与管理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目前全球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的报告,全球有超过20%的人口无法获得安全饮用水,而这一问题主要是由于水资源过度开发和污染导致的。
因此,水资源保护与管理成为了全球环境保护的紧迫任务。
四、可持续发展与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绿色经济是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
根据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发布的报告,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绿色经济则是指以环境可持续性为基础,通过推动清洁能源、循环经济和低碳发展等方式,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因此,可持续发展与绿色经济成为了全球环境保护的重要方向。
综上所述,环境保护研究涉及的领域广泛,包括气候变化与全球暖化问题、生态系统保护与物种多样性、水资源保护与管理以及可持续发展与绿色经济等。
通过对相关报告的综述,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当前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并为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内蒙古生态环境现状成因及对策
内蒙古生态环境现状成因及对策内蒙古自治区地处中国北部,辖区面积辽阔,自然资源丰富。
由于长期的人为活动和自然环境变化,内蒙古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内蒙古的生态环境现状、成因以及可能的对策。
一、内蒙古生态环境现状内蒙古地处中国腹地,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造就了丰富的生态资源。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内蒙古的生态环境面临了严重的破坏。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沙漠化加剧:内蒙古地处中国沙漠化带,沙漠化加剧严重影响着内蒙古的生态环境。
据统计,内蒙古自治区约有60%的土地受到沙漠化威胁,沙漠面积逐年扩大,严重威胁着当地的生态平衡和农牧业生产。
2. 水资源匮乏:内蒙古地处干旱区,水资源匮乏一直是困扰当地的重大问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内蒙古的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许多地区出现了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3. 物种丰富度下降:内蒙古拥有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然而由于持续的开发和过度利用,许多珍稀物种的数量急剧减少,甚至面临灭绝的危险。
4. 大气污染严重:随着工业化和交通业的飞速发展,内蒙古的大气污染问题日趋严重。
城市周边的工业区和煤矿区大量的废气排放导致空气质量下降,严重影响居民的健康。
内蒙古的生态环境现状堪忧,亟需采取有效的对策来改善。
内蒙古的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 经济发展模式单一:内蒙古的经济主要依赖于资源开发型产业,长期以来,过度的资源开采和能源消耗导致了土地退化和水资源匮乏。
2. 缺乏生态保护意识: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人们长期以来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对于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的污染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3. 城市化过程快速:内蒙古的城市化进程快速,城市周边的工业和建设活动加剧了土地沙漠化和水资源短缺。
4. 气候变化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对内蒙古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尤其是沙漠化问题更加凸显。
以上因素的影响交织在一起,导致了内蒙古生态环境的恶化。
《内蒙古地区近43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变化研究》范文
《内蒙古地区近43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变化研究》篇一一、引言内蒙古地区作为我国的重要边疆地区,其气候环境复杂多变,对当地的生产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内蒙古地区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也呈现出日益频繁和强烈的趋势。
本文旨在通过对近43年内蒙古地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研究,深入探讨其变化规律和特点,以期为当地的防灾减灾和气候变化应对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统计分析法,通过收集近43年内蒙古地区的气象数据,包括气温、降水、风速等,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进行分类和量化分析。
同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空间分布和变化趋势进行可视化表达。
三、内蒙古地区近43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变化概况1. 气温变化近43年来,内蒙古地区的气温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
尤其是夏季,高温天气频发,热浪袭击范围不断扩大。
同时,冬季气温也有所上升,但寒冷天气的强度有所减弱。
2. 降水变化内蒙古地区的降水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一方面,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降水呈现减少趋势,导致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
另一方面,局部地区的暴雨和洪涝灾害频发,给当地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3. 风速变化近43年来,内蒙古地区的风速呈现出下降趋势。
然而,大风和沙尘暴等极端风速事件仍然频繁发生,对当地的环境和交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四、内蒙古地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变化特点及影响因素1. 变化特点(1)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呈现频繁和强烈的趋势;(2)空间分布不均,局部地区尤为突出;(3)影响范围逐渐扩大,对当地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2. 影响因素(1)全球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2)自然因素:地形、地貌、植被等自然因素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3)人类活动:过度开发、过度放牧等人类活动也加剧了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
五、对策与建议针对内蒙古地区近43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变化特点及影响因素,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1. 加强监测预警:建立完善的监测预警体系,及时掌握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动态变化,为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扎实推进内蒙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第62期内蒙古发展改革论坛综述
扎实推进内蒙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第62期内蒙古发展改革论坛综述摘 要:8月2日,第62期内蒙古发展改革论坛在巴彦淖尔市举办。
论坛主题为“扎实推进内蒙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来自自治区发改委、区域经济合作局、发展研究中心领导及有关人员,农发行、国开行内蒙古分行相关负责同志,巴彦淖尔市、乌海市、阿拉善盟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等60余人参加了论坛。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综合运输研究所、自治区生态环境厅、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发展研究中心、内蒙古民族文化产业研究院的专家学者,分别作了主题和专题发言。
编辑部对专家学者的观点进行梳理,形成综述。
关键词:内蒙古黄河流域 生态保护 高质量发展以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为标志,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
内蒙古作为黄河流域重点省区之一,生态保护的强化、区域格局的统筹、产业体系的重构,黄河文化的传播,既给内蒙古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也面临诸多新挑战。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我们要加快步伐,扎实推进内蒙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走深走实走好符合战略定位,体现内蒙古特色,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杨臣华(内蒙古自治区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说,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9.18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强化问题导向,做好内蒙古黄河流域的规划,做好思路上的引导,为促进黄河全流域保护与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夏成(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区域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表示,内蒙古必须紧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乘势而上,努力形成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高水平保护、在高水平保护中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流域现代化发展新格局。
一、内蒙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一)生态环境脆弱尚未扭转内蒙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总体脆弱,对高质量发展形成制约。
谈内蒙古自治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近年来的一些成效
谈内蒙古自治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近年来的一些成效【摘要】内蒙古自治区大气污染严重,面临诸多挑战。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效。
加大了环保投入力度,加强了环境保护力度。
严格控制产业排放,实施了严格的排放标准。
加强监测和预警体系建设,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推动清洁能源替代,减少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加强了跨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合作,形成了共同应对大气污染的合力。
内蒙古自治区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未来仍需持续努力,以改善环境质量,确保人民身体健康。
【关键词】内蒙古自治区、大气污染、环保投入、产业排放、监测、预警体系、清洁能源、跨区域合作、成效、努力。
1. 引言1.1 内蒙古自治区大气污染严重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重要的资源能源基地,拥有丰富的煤炭、油气等资源,工业发展迅速。
随之而来的是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据统计,内蒙古自治区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居全国前列,空气质量受到严重影响,人民健康受到威胁。
尤其是在冬季供暖期间,燃煤和工业排放导致PM2.5等污染物浓度居高不下,给居民生活带来负面影响。
内蒙古自治区的大气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当地环境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迫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改善空气质量,保障人民健康。
内蒙古自治区大气污染严重,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突出环境问题。
1.2 大气污染防治面临挑战内蒙古自治区大气污染防治面临诸多挑战。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工业化程度逐渐提高,工业企业排放的污染物增加,大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农村生活污水、垃圾焚烧等非点源污染也对大气质量造成一定影响。
内蒙古地广人稀、干旱少雨,大气扩散条件较差,使得污染物难以有效清除。
城市化进程加快,交通、建筑扬尘等问题也给大气环境带来压力。
跨区域大气污染问题也需要不同地区间的合作和协调。
内蒙古自治区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需要持续加大力度,采取有效措施来应对这些挑战,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环境问题及媒体关注综述
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条件之一。
当今世界面临着人口膨胀、资源有限和环境恶化三大问题的严重挑战,而这三大问题的解决都与气候条件有关。
风调雨顺则国泰民安;而干旱、洪涝、台风、低温冻害等灾害则直接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粮食、水和能源等条件,特别是大范围、持续性的旱涝灾害常常导致粮食大幅度减产,水资源和能源出现危机,经济失调,环境恶化,大片土地沙漠化。
内蒙古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多样,气候生态环境较为脆弱。
随着社会城市化,发展多样化,引起土地退化,过度利用资源造成环境恶化。
长期以来,内蒙古自治区面对脆弱的生态环境,虽然也在整治,局部地区也确有改善,但总体仍在恶化。
主要表现在土地荒漠化的面积不断扩大,气候干旱化趋势日益东扩,水土流失日益严重,土地生产力在衰减,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当等。
严重恶化的环境难以逆转。
土地荒漠化问题几百年前,内蒙古西部原来是良好的牧场,而今已成为荒漠戈壁滩了。
哲里木盟、乌兰察布盟、兴安盟、赤峰地区的沙漠化问题也很严重,在农牧交错地带,是一条半干旱区向干旱区过渡地带,地理学家称之为危急地带。
通过考察和调查,发现干旱趋势仍在加剧,其成因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锡盟正兰旗境内的元代上都和伊盟乌审旗境内的赫连勃勃的流万城,曾是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那时湖泊密布,牧草繁盛,而今湖泊干涸,草场萎缩了。
导致荒漠化在扩展,环境在恶化。
气候干旱化趋势东扩从近五百年的旱涝史料分析表明,自治区中
西部存在着三年就有两年干旱,七年出现全区一次大旱的状况。
近四十年来出现更加频繁。
旱情加重,干旱区域界线不断东移。
由于气候变暖,地面蒸发量增多,致使下垫面土层越来越干燥,遇到大风天气就飞沙走石,形成风沙甚至出现黑沙暴。
据新浪网报道,1995年5月5日,阿拉善盟出现沙尘暴使工农牧业直接经济损失315亿元。
水土流失日趋严重,全区水土流失面积1816万平方公里。
流失坡耕地面积达15814万公顷,占全区耕地的三分之一。
水土流失危害严重,坡耕地逐年减少,广种薄收,出现越垦越穷的局面。
由于水土流失,内蒙古地区向黄河每年输送118亿吨泥沙。
皇甫川地区土壤侵蚀模数高达2500—20000吨/平方公里。
造成土地生产力下降。
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矿产资源开发,经济建设和道路建设迅速发展,造成水土流失日益加剧。
土地、草场生产力锐减由于滥垦、滥伐、滥樵、滥牧以及重用轻养,重伐轻造,重农轻牧,导致土地生产力急剧下降。
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当,大气降水是多种因素而形成。
据水利部门分析,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全区降水除东北部大兴安岭地区略有增加外,大部分地区明显减少。
随着气温升高,蒸发量加大,水资源总量在递减,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所致,1980年全区总用水量为104亿立方米,1990年增至140亿立方米。
十年以增加34%的速度在发展,出现地表径流量减少,湖泊缩小,湖水咸化,地下水位下降的现象。
内蒙古多数城镇以地下水作供水水源,随着社会发展,人口增多,用水量不断增加,超采严重。
目前,自治区森林覆盖率为14.119%,在全国各省区中排列为18位。
大部分旗县的森林覆盖率在10%以下,是农田、草原生态系统脆弱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气候干旱化、草地退化十分严重,产草量降低,草种成份和饲用品质量变劣。
全区草场利用过度,超载20%,其中伊盟超载64%,乌盟超载51%,草原退化面积不断增加。
按年退化计算,每年退化25万公顷,速度惊人。
恶化了的生态环境欲想逆转却很难。
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众多繁杂因素,包括自然、经济和社会各个方面。
欲想逆转,必须有足够的熵流输入,促使能量聚积大于消耗,从无序到有序调控其内部结构,对系统熵变影响退化因素的消失,影响进化因素确立,才能使生态环境系统向高效、稳定的方向发展。
据中国环境新闻报报道,内蒙古自治区近日发布了《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环境状况公报》(以下简称《公报》)。
全区环境质量基本稳定,15个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44.4天。
2013年,内蒙古环保工作紧紧围绕建设生态文明和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以服务经济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着力点,切实强化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和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及生态环境保护,努力改善环境质量,确保环境安全,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区环境质量基本稳定。
《公报》显示,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空气质量监测城市16个,其中,呼和浩特市执行空气质量新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全年监测365天,达标205天,重污染及以上天数10天。
主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和细颗粒物,分别占污染天数的
86.9%和54.4%。
年度空气质量综合评价不达标。
6项监测指标中,除二氧化氮和臭氧达标外,其他4项指标均不达标。
2008年~2013年,全区12个地级城市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浓度无明显趋势变化。
全区11个盟市政府所在城市开展了降水监测,均无酸雨。
河流水质总体评价为轻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石油类、氨氮和总磷。
据内蒙古政府网称,2013年,自治区对185个自然保护区全面开展基础信息调查工作。
全面开展了生态环境10年变化遥感调查与评估和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
排污权交易工作试点以来,自治区共组织305家企业进行了主要污染物排污权指标交易,总成交金额7144万元。
政府组织开展环境违法违规企业专项排查整治工作,对883家企业进行了集中整治,责令停产整治326家,实施限期整改448家,下达行政处罚279家。
同时认真落实“两高”司法解释,在全区范围内集中开展环境违法行为及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排查梳理各类环境问题603件,环境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另外强化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联动机制建设,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启动了黄河流域6盟市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和响应联动机制,分别与甘肃、宁夏、山西3省区签订了《跨界突发环境污染应急联动合作机制协议》。
也许我们看到了政府对于环境问题的担忧,也看到了政府采取的措施,然而在政策实施了一段时间后,实施情况如何有待于我们了解。
据凤凰网财经报道,内蒙古13家环境问题企业逾期仍未见罚单。
2013年1月11日,凤凰网报道了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多家企业存在的环境
违法问题,其中,环保部华北督查中心在去年七八月间进行的后督查中,发现接受检查的13家企业均存在问题。
而有着原料药全球最大企业之称的联邦制药[-0.61%](内蒙古)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邦制药)更是涉及多项违法。
中国政法大学著名环境法学家王灿发1月11日就此事件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包括联邦制药在内的相关违法企业应该依法停产进行治理。
“宁可熏死几个人,也不可能让联邦停产一天。
”巴彦淖尔市一位受访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联邦制药的污染问题由来已久,但是当地政府始终不舍得处罚。
据记者了解,华北督查中心在内蒙古对原料药厂所做的督查,发现包括承接联邦制药的巴彦淖尔市污水处理厂等在内的13家企业个个有问题,但是至今罚单没有开出。
内蒙古13家环境问题企业逾期仍未见罚单。
为进一步改善和优化内蒙古生态环境,笔者认为针对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应该采取以下几项主要措施:
1. 生态保护和建设是西部大开发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积极争取项目、多方筹集资金,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要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生态保护的职能,加强环保主管部门统一监督管理力度,充分发挥其他有关主管部门分工负责、协调配合作用。
要调动全社会的力量,搞好生态建设工作。
2. 国家为拉动内需将大幅度增加城市基础设施的投入,其中很大一部分和环境保护有关,要借机调整我区主要城市特别是大气污染
严重的城市的能源结构(如天然气的引进)、积极发展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和污水集中处理,城市布局和发展要作到科学合理。
3. 把工业污染防治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紧密结合起来,一方面要坚决禁止新建和取缔已建成的国家和地方明令淘汰的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另一方面对现有工业企业要结合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加强内部环境管理,促使企业实现生产经营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把节能降耗和减少排污有机地结合起来。
4. 要加强环保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机构,强化环境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种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和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
当然,如果政府部门在环境问题方面缩手缩脚,没有作为,甚至为了一己私利而延误大局,那么受害的终将是内蒙古人民,也包括那些政府的官员。
内蒙古的未来,要靠我们全体来建设。
2012级新闻一班刘渊
201200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