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语文咬文嚼字教案优秀范文
咬文嚼字教案优秀3篇
咬文嚼字教案优秀3篇《咬文嚼字》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习本文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
2.明确字词意义有词典义和联想义的区别。
能力目标1.分析评价课文观点。
2.借鉴吸收课文的写法。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阅读、写作要“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炼与吻合”。
●教学重点了解文章结构,确定中心论点,评价作者的观点。
●教学难点学习揣摩本文透辟例析的方法,克服写作中习惯性流弊。
●学习方法1.指导学习,讨论归纳,共同评析;2.制作卡片,整理文章内容,进行专题讨论;3.练习巩固,提高写作。
●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胶片或多媒体设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掌握文章内容,理出作者观点,结合练习题进行评价。
[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一同学习美学家朱光潜先生的一篇谈文章的文章——《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是个成语,它在平时的语言运用中是什么意思?明确:指过分地斟酌字词或死抠字眼,讽刺不必要的抠住字眼不放,不领会文章精神,或者当众讲话时炫耀自己的学识。
好!同学们的回答非常正确,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词典中是如何解释的。
投影或多媒体显示以下内容:《汉语大词典》中列有三个义项:①形容过分推敲字句。
②形容掉书袋或卖弄才学。
③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
同学们,这三个义项,可以这么说,没有一个褒扬的。
那么,这个成语出自何处呢?元代无名氏写的剧本《杀狗劝夫》的第四折,有这样一句台词:“哎,使不得你咬文嚼字。
”这便是它的出处。
无论是出处,还是词典的解释,这个词都没有褒扬的意思,而朱光潜先生却把它作为文章的标题,大书特书。
他是如何理解这个词的呢?下面就请同学们细研课文,看一看“咬文嚼字”的新意义。
二、作者介绍投影或多媒体显示作者情况。
朱光潜(1897年~1986年)安徽桐城人,我国现代著名美学家。
清代,桐城派出了以方苞、刘大、姚鼐为代表的一大批文学家,称为“桐城派”,其文章特点在于简洁,朱光潜早年曾在桐城派古文家私塾中读书,旧学功底很深。
有关高中语文《咬文嚼字》教案精选范文5篇
有关高中语文《咬文嚼字》教案精选范文5篇有关高中语文《咬文嚼字》教案精选范文5篇文字和思想情感有着密切的关系,文字的背后是的思想感情,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感情。
这就是我们无论阅读还是写作时都要”咬文嚼字’的原因,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严谨。
下面就是课件网我整理的有关高中语文《咬文嚼字》教案精选范文5篇,希望大家喜欢。
《咬文嚼字》教案1一、教学三维目标1.分析评价课文的观点。
2.从课文内容和写法上获得一些启示。
3.了解咬文嚼字的基本方法和作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分析评价课文的观点。
教学难点:写作技巧(将简单的内容表现得摇曳多姿)。
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评价讨论法。
四、教学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介绍:朱光潜,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
笔名孟石、孟实,安徽桐城人。
1916年考入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中文系,次年进入香港大学,主攻教育学;1922年毕业后,在上海中国公学和浙江上虞春晖中学任教;1925年入英国爱丁堡大学学习;1929年毕业,转入伦敦大学,以论文《悲剧心理学》获文学博士学位;1933年回国。
回国前的主要代表作《文艺心理学》《诗论》,开华人美学研究的先锋。
解放后,他一直是北大教授。
其所著《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迄今无人敢代他的地位,无作品敢代替此书。
他早年就读爱丁堡大学时写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民国时期出版业的一大景观。
_中,他蹲在牛棚里翻译了百万言的黑格尔的《美学》。
朱光潜脚踏着中西文化,穿越20世纪,与苦难中奋斗的中国一同走过从前。
他的一生是一部浅近而深奥的大书。
我们对他的理解,只限于现在阅读的《咬文嚼字》,相信通过今天的阅读,同学们一定回收益匪浅。
二.解题:“咬文嚼字’的”嚼’是斟酌的意思,这个成语的含义是:①形容过分推敲字句。
②形容掉书袋或买弄才学。
③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
题目的含义则是:对文学作品的语言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态度,只有这样,才能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高中语文《咬文嚼字》教案5篇
高中语文《咬文嚼字》教案5篇第一篇:高中语文《咬文嚼字》教案《咬文嚼字》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品味课内外诗文有关用字佳话实例,体会斟酌文字与精微准确地传情达意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主动研究有关资料,有所积累,有所思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一字不肯放松”的正确严谨的语文学习习惯。
课文重点:提炼朱光潜先生的观点,品味妙语佳句课文难点:通过品味妙语佳句,从而体会到朱光潜的观点;在品味语言时能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学方法:整体感知——拓展延伸——迁移应用。
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突出学生主体,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用时: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咬文嚼字”这个成语大家都很熟悉。
对这个成语的解释,在《汉语大词典》上列有三个义项:(1)形容过分推敲字句;(2)形容掉书袋或卖弄才学;(3)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
《现代汉语大词典》中云:“过度地斟酌字句(多用来讽刺死抠字眼儿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没有一项意思是褒扬的。
而今天我们来学习朱光潜先生的美学文学论文《咬文嚼字》,看看在他的笔下,“咬文嚼字”有什么新的意义呢?二、作者简介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
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
主要从事美学研究工作,致力于翻译西方美学名著,在批判继承美学遗产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他的《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
他的美学理论在中国当代美学流派中自成一派,影响甚大。
主要代表作有:《文艺心理学》、《谈美书简》、《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等。
三、分析课文1、作者笔下的“咬文嚼字”有什么新的含义?(第三段中,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2、作者为什么要提倡“咬文嚼字”?用了哪些实例?明确:(1)郭沫若改字;(2)王若虚改《史记》;(3)韩愈改诗;(4)苏轼与《惠山泉烹小龙图》;(5)关于“柳腰桃面”等套语的评价。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优秀4篇)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优秀4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这里是可爱的编辑帮家人们收集的《咬文嚼字》教学设计【优秀4篇】,欢迎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二语文《咬文嚼字》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理出作者观点。
2、结合练习,品味佳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3、通过品味佳句独立见解的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求真求是“咬文嚼字”的精神。
教学难点:借鉴的分析方法,培养求异创新的思维方式,并运用到写作中去。
教学设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二课时一课时:A、导入下面两个句子中,哪个更符合林黛玉的形象特征?说明理由。
两弯似蹙非蹙的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的含情目。
两弯似蹙非蹙的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的含露目。
明确:学生也许会有不同的想法和见解,只要自圆其说即可,教师应该给以相应的鼓励。
总结:师提出自己的观点——比较认同第二种描写。
理由:1、含露者,是说黛玉的两眼常似湿润,就好象仙露明珠,就象文中后面的“泪光点点,娇喘微微”用意相同。
2、从林黛玉一生的悲剧来看,她的前生是一棵绛株草,来到人世间就是为了偿还眼泪的,可以说她就是水做的,而“泣”和“露”正是对她悲剧人生的准确表述。
3、“蹙”是皱眉的意思,皱眉应该是身体不适或者心里不痛快的时候的一种表情,也正合了后面的描写。
而似喜非喜,林妹妹的喜从何呢?对于《红楼梦》这部巨著来说,这20个字只不过是沧海一粟,但是只要我们仔细斟酌就会发现,这短短的几个字却可以把林妹妹的一生都概括在内了。
如果说鲁迅作品的每一页都挤满了研究者的脑袋,那么《红楼梦》中的每个字每个标点符号都浸透着红学家的心血,可见咬文嚼字的重要,下面我们就看看朱光潜先生是怎样咬文嚼字的呢?B、介绍作者1、找同学介绍作者。
2、补充总结:朱光潜先生是我国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他精通英语,法语,德语,在晚年80岁的时候还自学了俄语,并且一生翻译了很多的著作。
《咬文嚼字》教案完美版
《咬文嚼字》教案完美版第一章:咬文嚼字的概念与意义1.1 咬文嚼字的定义1.2 咬文嚼字的重要性1.3 咬文嚼字的应用范围第二章:咬文嚼字的来源与发展2.1 咬文嚼字的起源2.2 咬文嚼字的发展历程2.3 咬文嚼字在现代社会的地位与影响第三章:咬文嚼字的分类与特点3.1 咬文嚼字的分类3.2 咬文嚼字的特点3.3 咬文嚼字与其他修辞手法的区别第四章:咬文嚼字的技巧与训练4.1 咬文嚼字的技巧4.2 咬文嚼字的训练方法4.3 咬文嚼字的实际应用案例分析第五章:咬文嚼字在实际语言运用中的作用5.1 咬文嚼字在写作中的作用5.2 咬文嚼字在口语表达中的作用5.3 咬文嚼字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第六章:咬文嚼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6.1 咬文嚼字在广告中的应用6.2 咬文嚼字在媒体传播中的应用6.3 咬文嚼字在个人品牌塑造中的应用第七章:咬文嚼字在文学作品中的案例分析7.1 咬文嚼字在诗歌中的运用7.2 咬文嚼字在小说中的运用7.3 咬文嚼字在戏剧中的运用第八章:咬文嚼字与语文教学8.1 咬文嚼字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8.2 咬文嚼字在语文作业设计中的应用8.3 咬文嚼字在语文考试评价中的应用第九章:咬文嚼字的跨文化交际价值9.1 咬文嚼字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9.2 咬文嚼字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含义差异9.3 咬文嚼字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对策略第十章:咬文嚼字的未来发展趋势10.1 咬文嚼字在数字化时代的挑战与机遇10.2 咬文嚼字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变化10.3 咬文嚼字的未来发展前景与建议第十一章:咬文嚼字与语言规范化11.1 咬文嚼字对语言规范化的影响11.2 咬文嚼字在语言规范化中的作用11.3 咬文嚼字在语言规范化中的实践案例第十二章:咬文嚼字与文学创作12.1 咬文嚼字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12.2 咬文嚼字在文学创作中的技巧与方法12.3 咬文嚼字在文学创作中的实际案例分析第十三章:咬文嚼字与修辞手法13.1 咬文嚼字与修辞手法的关联性13.2 咬文嚼字在修辞手法中的运用13.3 咬文嚼字与修辞手法的融合与创新第十四章:咬文嚼字在专业领域的应用14.1 咬文嚼字在法律领域的应用14.2 咬文嚼字在医学领域的应用14.3 咬文嚼字在科技领域的应用第十五章:咬文嚼字的综合素质提升15.1 咬文嚼字对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15.2 咬文嚼字在跨学科学习中的作用15.3 咬文嚼字在终身学习中的重要性重点和难点解析《咬文嚼字》教案完美版涵盖了咬文嚼字的定义、意义、来源、发展、分类、特点、技巧、训练、应用、跨文化交际价值、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
《咬文嚼字》语文教案(精选5篇
《咬文嚼字》语文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语文》第三册,第七单元《咬文嚼字》一篇。
详细内容包括对课文中生僻字词的解析、词句的修辞手法分析、以及作者在文章中想要传达的深层含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课文中生僻字词的读音、书写和用法;学会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据。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和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热爱,激发他们对文字游戏的兴趣,引导他们认识到语言表达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和修辞手法的理解。
2. 教学重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理解作者的观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关于文字游戏的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
3. 生僻字词解析:讲解课文中的生僻字词,让学生做好笔记。
4.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解释作者的观点和论据。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他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
6. 小组合作: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观点进行深入分析。
六、板书设计1. 《咬文嚼字》2. 板书内容:生僻字词解析修辞手法分析作者观点和论据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篇你喜欢的文学作品,找出其中的修辞手法,并解释其作用。
2. 答案:学生需提交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包括作品名称、作者、修辞手法分析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文学作品,提高语文素养。
推荐阅读《修辞学导论》等书籍,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修辞手法。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生僻字词解析2. 修辞手法分析3. 作者观点和论据的理解4. 作业设计详细补充和说明:一、生僻字词解析1. 字形结构:分析生僻字词的字形结构,帮助学生记忆。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通用12篇)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通用12篇)《咬文嚼字》教学设计篇1咬文嚼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 1. 分析评价课文.2. 借鉴汲取其中精华.3. 把握思想感情.4. 从课文内容,写法上获得启示.教学重点 1. 把握思想感情.2. 从课文内容,写法上获得启示.教学方法点拨法教学过程预习点拨:1. 研读两遍,初步了解文意.2. 筛选重点字词,查阅工具书予以把握.课时目标:熟习课文,把握结构,分析评价课文观点留意筛选重点语句,尝试借鉴汲取其中精华一.导入诵读课文,把握基础学问.出示习题,进行检测.同学完成.1. 了解有关常识: 朱光潜,闻名_________主要著作有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2. 从文中找诞生僻的字词加以解决:正音: 锱铢镞岑牍下乘蕴藉付梓了解词义: 咬文嚼字---- 推敲———蕴藉———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点拨1、解题:咬文嚼字正象说的“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好”。
《现代汉语词典》上的解释是:“过分的斟酌词句(多用指死抠字眼而不领悟精神实质)。
”《汉语大词典》上列有三个义项(1)形容过分推敲词句;(2)形容掉书或灰卖弄才学;(3)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
2、说说本文的层次结构是怎样的?本文除结语之外,大体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举了三个例子说明文字和思想感情有亲密关系。
三个例子,三种类型,三层意思。
例一说明不同句式不同意味;例二说明文字一增一减意味不同;例三说明不同字眼不同意境。
其次部分,讲文字联想意义的使用,有正负两面。
正面,是善用联想意义,使意蕴丰富,有奇妙的艺术效果;负面,是“套板反应”,一派套语滥调,全无新颖的意味。
出示习题,同学概括分析:1. 口头归纳概括本文主要意思(用一两句话)2、分析结构,归纳要点分析评价1. 从文中找出表明思想观点的语句并摘录下来2. 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和熟悉3. 文章标题与观点的关系是怎样的,结合课文谈谈你对标题的理解(提示:先看就二者关系的论述,再留意标题的基本义与在文中的意思的不同,然后联系个人的学习及写作状况来谈)分析.借鉴1. 在阐述”炼”字的道理时与郭先生的观点有哪些不同,他认为起主要作用的是什么2. 文中”咬文嚼字”的意思包含几点,侧重于那个范畴,它的精髓在什么方面导练1. 研读课文,结合个人平常学习及写作状况,深化理解观点。
高二语文教案《咬文嚼字》(优秀6篇)
高二语文教案《咬文嚼字》(优秀6篇)篇一:高二语文教案《咬文嚼字》篇一教学目的:1、分析评价课文观点。
2、通过对文中几个实例的品味,体会斟酌文字与精确地传情达意之间的重要关系。
教学重点:体会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学会在阅读和写作中“咬文嚼字”。
教学过程:一、导入:“咬文嚼字”《汉语大词典》中列有三个义项:①形容过分推敲字句;②形容掉书袋或卖弄学问;③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
(幻灯片显示)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咬文嚼字》,则提倡我们要咬文嚼字,那么作者笔下的'咬文嚼字'有什么样新的意义呢?作者为什么要提倡咬文嚼字呢?二、作者简介:三、分析课文观点:1、作者笔下的'咬文嚼字'有什么新的含义?(读第3段)2、作者为什么提倡咬文嚼字?明确:看课文例子分析道理:(1)“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一句的修改不同句式,不同意味文字和思想情感关系密切(2)《史记》李广射虎一段的改写增减文字,意味不同(3)“僧推月下门”一句的推敲不同字眼,不同意味(4)《惠山烹小龙团》三、四句的剖析用联想义,意蕴丰富(5)“柳腰桃面”等套语的评述滥词旧语,毫无新意在上述讨论基础上列举课外寻找的实例并加以评说。
教师先引一些学生熟悉的实例先行进行解说,如:(1)原文:眼看朋辈成新鬼改文:忍看朋辈成新鬼(2)原文:春风又到江南岸改文:春风又绿江南岸(3)原文:红杏枝头春意浓改文:红杏枝头春意闹(4)填词:女飞人乔伊娜那令人xx的速度在人类追求极根的理想中书写了辉煌的一笔。
提示:这句话中包含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大家填写的词是什么?知道作者是怎么写的吗?明确:为什么大家想到的是叹为观止之类的词呢?说明“套板反应”在起作用。
小结:在总结课内外诸多实例的基础上,让学生明确: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语言跟思想情感走,更换了文字就同时更换了思想情感。
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精选10篇)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咬文嚼字》教学设计(精选10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咬文嚼字》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文章的能力,分析课文的实例,总结作者的主要观点。
2.培养学生“一字不肯放松”的严谨精神,并体会汉语言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难点1.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主旨。
2.理解并正确评价作者的观点,学会在平常的写作和阅读学习中“咬文嚼字”。
教学方法1、讨论法2、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一、导入选词填空,将这首元曲变完整。
塞鸿秋·浔阳即景(元)周德清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
塞鸿一字来如(线)。
线电练箭淀福楼拜说:“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个,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
”二、文章疏理提问:文章列举了哪几个“实例”?分别说明了哪些“道理”?学生讨论明确:实例:郭沫若改字王若虚改《史记》韩愈劝改“推”为“敲”苏轼写《惠山烹小龙团》“套板反应”道理:1.郭沫若改字:句式不同情感不同同样是一种改法,却产生两种不同的效果,一个成功,一个失败。
原因在于不同情感的句子不可以千篇一律的修改,应分析句子情感,把握句式特点来修改。
2.王若虚改《史记》:繁简不同情感不同文句是否简洁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怎样表述才最符合原文的意味,也就是说咬文嚼字的精髓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3.韩愈劝改“推”为“敲”:“字眼不同情感不同无论用那个字,好像都有道理,其实就在于不同的字表现的意境不同,每个字所蕴含的意境又是合乎情境的,所以都是可以的。
4.苏轼写《惠山烹小龙团》:善用联想意蕴丰富5.“套板反应”:套用滥语全无新奇小结:无论是文字修改,还是使用联想意义,我们都要寻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炼和吻合,这样才会达到艺术的完美。
朱光潜《咬文嚼字》优秀的教学设计模板(通用5篇)
朱光潜《咬文嚼字》优秀的教学设计朱光潜《咬文嚼字》优秀的教学设计模板(通用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朱光潜《咬文嚼字》优秀的教学设计模板(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朱光潜《咬文嚼字》优秀的教学设计1教学重点学习评价鉴赏文学作品的方法,掌握评价鉴赏的要领。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5分钟)古今名人学士阅读和写作时往往字字推敲,反复研究。
唐朝诗人卢延让有诗云:“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作诗炼句之苦由此可见一斑;苦吟诗人贾岛也有“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句子,极言炼句时间之久,吟成后之欢悦;诗圣杜甫也留下了“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名句,以表明他执着地追求这种语言,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其实,语言文字,不只是单纯语言的问题,“……正是语言使人成为人,人是在语言中生成的。
决不能把语言仅仅看成是一种外在于人的工具,它本身就是人的生命、意志的体现……语言的历史也就是人的生命、生存、生活的历史。
”“语言与人(人类)的生命、精神生活、物质生活是血肉相连不可分割的整体。
学习语言,同样也就是对沉淀于语言中的人的生命、人的意志的体验,对表现于语言中的人的生存、人的生活的认同,也就是作为人类心声的具体的个别的心灵的同化。
”这说明语言文字与人的生命体验、生活体验、认识境界有着密切的联系。
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朱光潜先生从阅读和写作的角度提出了与之相似的观点,板书: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汉语大词典》:1、形容过分推敲字句。
2、形容掉书袋或卖弄才学。
3、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是一个贬义词。
朱先生却独发新见,反其义而用之,提倡“咬文嚼(jiáo,上下牙磨碎食物;)字”。
今天我们主要从评价鉴赏的角度来学习这篇文章,掌握评价鉴赏的要领,学习朱光潜先生的鉴赏方法。
《咬文嚼字》教案最新9篇
《咬文嚼字》教案最新9篇《咬文嚼字》教案篇一【教学目标】藉其深厚的人文素养、纤细的文字敏感,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在短文《咬文嚼字》中择用若干精当的语言实例深入浅出地将运用文字应有谨严的精神以及必需在创作和阅读中养成随处留心玩索的好习惯等观点令人折服地表达出来。
作者认为郭沫若援例把“你有革命家的风度”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似乎改得并不很妥。
他还认为韩愈之“敲”是否优于贾岛之“推”也值得商榷。
对此,作者说出了一番令人信服的道理。
这种独立思考、求真求实的创新精神正是我们当今推行的素质教育的精义所在,非常值得学生借鉴学习。
作者对“套板反应”很反感,认为“一个人的心理习惯如果老是倾向套板反应,他就根本与文艺无缘”,而“套板反应”正是许多学生的通病,因此应该作为教学重点。
据此,本文教学目标可确立为以下几个层面:1、通过对文中有关几个实例的尝试品味,体会斟酌文字与精微准确地传情达意之间的重要关系,从而自觉养成“一字不肯放松”的正确谨严的语文学习习惯。
2、不妨引导学生注意对本文语言的质疑分析,培养求实创新精神。
【教学方法】阅读是一项极具个性化的活动,因此必须放手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动手动脑活动来完成各项教学目标。
本文的教学拟采用学生活动的方式进行,活动分为课前准备和课内讨论两大板块。
【教学过程】一、导入元代无名氏杂剧《劝夫杀狗》中有:由不得你咬文嚼字。
成语“咬文嚼字”既来源此。
对这个成语的解释,《现代汉语词典》中云:……;《汉语大词典》中云:……(见教师用书)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咬文嚼字》,则提倡我们要咬文嚼字,那么作者笔下的“咬文嚼字”有什么样新的意义呢?作者为什么要提倡咬文嚼字呢?二、作者简介(见教师用书)三、提名阅读四、分析课文1、作者笔下的“咬文嚼字”有什么新的含义?(第3段)2、作者为什么提倡咬文嚼字?并填表明确:例子分析道理“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一句的修改不同句式,不同意味文字和思想情感关系密切《史记》李广射虎一段的改写增减文字,意味不同“僧推月下门”一句的推敲不同字眼,不同意味《惠山烹小龙团》三、四句的剖析用联想义,意蕴丰富“柳腰桃面”等套语的评述滥词旧语,毫无新意3、在上述讨论基础上列举课外寻找的实例并加以评说。
高三语文教案范文:咬文嚼字2篇
高三语文教案范文:咬文嚼字高三语文教案范文:咬文嚼字精选2篇(一)教案名称:咬文嚼字教学目标:1.了解“咬文嚼字”这个成语的含义;2.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3.引导学生爱好文学,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教学重点:1.理解“咬文嚼字”这个成语的意思;2.分析成语中的修辞手法;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理解成语的内涵;2.运用修辞手法进行语言表达。
教学准备:1.教材:高中语文教材教材;2.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相关视频或展示图片引起学生对“咬文嚼字”这个成语的兴趣,并询问学生对此成语的了解程度。
Step 2:讲解成语内涵(10分钟)解释“咬文嚼字”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其蕴含的深层含义,即强调对文字的过分、苛刻的追求,缺乏实际应用的能力。
Step 3:分析修辞手法(15分钟)讲解成语中的修辞手法,如“咬文嚼字”这个成语采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将对文字的追求比作一个人过分注重咀嚼,而忽视其实质的行为。
Step 4:示范语言表达(15分钟)通过示范和分析篇章,引导学生在日常写作中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手法,使语言更加生动有趣。
Step 5:练习与巩固(15分钟)请学生分组讨论一个有争议的话题,并要求他们在讨论过程中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等,将自己的观点表达清楚。
Step 6:展示与点评(10分钟)请学生分组进行展示,并由其他学生进行点评和评价,引导他们对于语言表达的重视和改进。
Step 7: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在一篇作文中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等,写出自己的观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探讨和讨论,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了“咬文嚼字”这个成语的含义,并进一步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展示和点评的方式,学生们对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并体会到修辞手法的重要性。
高三语文教案范文:咬文嚼字精选2篇(二)教案标题:说木叶教材内容:高中语文教材《说木叶》一篇教学目标:1. 了解并理解《说木叶》的情节与主旨,培养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思维;2. 培养学生理性的批判和评论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3. 能够感受文学作品的情感和艺术表达,并能够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对作品的理解。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最新9篇)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最新9篇)《咬文嚼字》教案篇一江西省广丰中学高翔一、教材分析1.课文的特点及地位《咬文嚼字》是人教版语文第二册第四单元第一篇文章,第四单元是一个“文化随笔”单元。
《咬文嚼字》是朱光潜先生讲述“文字重要性”的一篇文化随笔,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很富有“理趣”。
2.课文的重点与难点本单元教学要求有四个方面:一是“要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风格”,二是“提炼作者的主要观点”,三是“品味妙语佳句”,四是“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课文重点:提炼朱光潜先生的观点,品味妙语佳句课文难点:通过品味妙语佳句,从而体会到朱光潜的观点;在品味语言时能发表自己的观点。
二、目标分析1.知识目标了解《咬文嚼字》的主要观点2.能力目标通过品味佳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通过品味佳句,培养学生发表独立见解的能力三、课时安排:两课时四、教法分析1.理论依据美国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2.三步教学法整体感知——拓展延伸——迁移应用。
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突出学生主体,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
3.具体操作⑴立足课本整体感知⑴跳出课本拓展延伸⑴品评鉴赏培养能力⑴举一反三迁移应用五、学法分析1.学生现状:高一学生具有理解一般散文的能力。
抓表层易,知本质难;知思路易,明思路难。
但高一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发表个人观点的人较多。
2.学法指导⑴通读全文两遍,理清思路,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理清思路的能力⑴在教师引导下,鉴赏诗句,培养思维能力⑴在鉴赏诗句,组织语言时,将思想用文字表达出来,培养写作能力六、教学过程分析1.课文感知提问:为什么要咬文嚼字?咬文嚼字作用何在?2.拓展延伸品评:①忍(眼)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区别“忍”字与“眼”字的区别?②(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删去“借问”与“牧童”两词句子更简洁,是否更好?③前村深雪里,昨夜(?)枝开——括号内可以填什么字?④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可否为句子增删文字或调整语序?3.迁移训练课文说:“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
咬文嚼字教案10篇
《咬文嚼字教案》咬文嚼字教案(一):《咬文嚼字》教案一、教材分析1.课文的特点及地位《咬文嚼字》是人教版语文第二册第四单元第一篇文章,第四单元是一个文化随笔单元。
《咬文嚼字》是朱光潜先生讲述文字重要性的一篇文化随笔,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很富有理趣。
2.课文的重点与难点本单元教学要求有四个方面:一是要整体把握文章的资料和风格,二是提炼作者的主要观点,三是品味妙语佳句,四是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课文重点:提炼朱光潜先生的观点,品味妙语佳句课文难点:透过品味妙语佳句,从而体会到朱光潜的观点;在品味语言时能发表自己的观点。
二、目标分析1.知识目标了解《咬文嚼字》的主要观点2.潜力目标透过品味佳句,培养学生的鉴赏潜力透过品味佳句,培养学生发表独立见解的潜力三、课时安排:两课时四、教法分析1.理论依据美国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2.三步教学法整体感知拓展延伸迁移应用。
它贴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突出学生主体,有利于培养学生潜力。
3.具体操作⑴立足课本整体感知⑵跳出课本拓展延伸⑶品评鉴赏培养潜力⑷举一反三迁移应用五、学法分析1.学生现状:高一学生具有理解一般散文的潜力。
抓表层易,知本质难;知思路易,明思路难。
但高一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发表个人观点的人较多。
2.学法指导⑴通读全文两遍,理清思路,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理清思路的潜力⑵在教师引导下,鉴赏诗句,培养思维潜力⑶在鉴赏诗句,组织语言时,将思想用文字表达出来,培养写作潜力六、教学过程分析1.课文感知提问:为什么要咬文嚼字?咬文嚼字作用何在?2.拓展延伸品评:①忍(眼)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区别忍字与眼字的区别?②(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删去借问与牧童两词句子更简洁,是否更好?③前村深雪里,昨夜(?)枝开括号内能够填什么字?④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可否为句子增删文字或调整语序?3.迁移训练课文说: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
高中语文咬文嚼字教案(优秀4篇)
高中语文咬文嚼字教案(优秀4篇)《咬文嚼字》教案篇一教学目的一、在理清文意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分析评价,借鉴吸收。
二、深人体会作者“文字和思想感情有着密切的关系”的主张。
三、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习惯,培养“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的精神。
教学设想一、本文是一篇文学论文,也可看作是一篇文艺随笔,重点内容要放在对文意的理解及借鉴上,因此可以把教学安排为两部分,先对文意深入理解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启发学生改变“套板反应”的通病,从而在今后对语言的理解运用时自觉养成谨严的习惯。
二、对文意理解可以让学生自己借助于注释及工具书在上课之前充分预习,课上老师对个别难点做适当点拨。
三、如条件允许,利用计算机可把板书制作成多媒体演示文稿,以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四、知识应用能力训练。
教学时数: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对文意深入理解分析并做简要评价教学步骤一、导人新课一提到“咬文嚼字”这个词,人们往往会觉得这是对有些人为了卖弄学问而在某些字句上故意纠缠的极大讽刺,很少会想到有什么积极意义。
的确,如果你查词典,你会发现词典上的三个解释无一不含贬义。
而今天,当你读过了朱光潜先生这篇《咬文嚼字》,你会发现,这个成语被赋予了一种新的含义,它对我们养成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作者介绍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
早年曾在武昌高等师范学校、香港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学习,并获博士学位,回国后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美学学会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香港大学名誉教授等职。
代表作有:《文艺心理学》、《诗论》、《谈文学》、《西方美学史》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光潜主要从事美学研究工作,试图以马克思主义指导自己的学术研究,成为美学界一个重要流派的代表。
此外,还致力于翻译西方美学名著,在批判继承美学遗产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
咬文嚼字教案优秀6篇
咬文嚼字教案优秀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计划大全、策划方案、报告大全、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条据文书、作文大全、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plan summarie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insights, speeches, written documents, essay summaries, lesson plan material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咬文嚼字教案优秀6篇《咬文嚼字》是朱光潜写的一篇随笔短文。
语文《咬文嚼字》教案范文
语文《咬文嚼字》教案范文《咬文嚼字》是朱光潜写的一篇随笔短文。
他告诉人们无论阅读或写作,都要有咬文嚼字的精神,刻苦自励,追求艺术的完美。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咬文嚼字》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喜欢!语文《咬文嚼字》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文章写作思路;2.学习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培养学生学习过程中“咬文嚼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主旨。
难点:理解并正确评价作者的观点,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咬文嚼字”。
教学准备ppt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讲授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播放宋祖英的歌曲《辣妹子》,体会歌词的意味。
“辣妹子从小辣不怕;辣妹子长大不怕辣;辣妹子嫁人怕不辣。
”提问:辣妹子什么时候最能吃辣?明确:嫁人后,因为嫁人后吃东西“怕不辣”,害怕吃的东西不辣,有点不吃辣就不爽的意思,语气很强烈。
这三组词,字是一样的,仅仅因为语序的不同,就有了不同的意味。
这就要求我们在说话写文章时仔细地斟酌地斟酌文字。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就是关于斟酌文字的,题目叫:咬文嚼字。
解题“咬文嚼字”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是什么意思?明确: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儿而不注重实质内容)如:从词典中对咬文嚼字的释义来看,咬文嚼字是一个贬义词。
那么朱光潜先生为什么要用一个贬义词作为题目大谈特谈呢?“咬文嚼字”在文中是否有它特别的含义呢?我们一起来分析分析。
课文解读文章的最后一段说到:“以上只是随便举几个例子例说明咬文嚼字的道理”。
找一找,作者举了哪些实例?试找出来后加以分析。
明确:郭老改字、李广射虎、贾岛吟诗、东坡写诗、套板反应。
说明一个道理,却举了五个例子,这是不是简单的例子的堆砌呢?这是从不同角度来证明的。
郭老改句(找出三组句子,进行对比朗读,体味不同)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你有革命家的风度;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你这与奴才做奴才的奴才;你这贱人!你这淫妇!你这你这大虫里倒涎你是个好小子,出来动一动你茗大爷!(1)学生分组朗读,体会三种句式的不同意味(2)找到文中对这几种句式的分析,并在书上勾画起来。
课文《咬文嚼字》教案范文
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课文《咬文嚼字》的主要内容,掌握作者提出的文学创作观点;(2)分析课文中的实例,学会欣赏文学作品中的字词运用;(3)提高自己的语文表达能力,运用咬文嚼字的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3)运用课文中的观点,修改自己的作文,提高写作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文学的热爱,增强语文素养;(2)树立正确的文学观,关注文学作品中的细节;(3)学会珍惜文字,尊重文学创作。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咬文嚼字》的主要内容及其观点;(2)分析课文中的实例,学会欣赏文学作品中的字词运用;(3)运用课文中的观点,修改自己的作文,提高写作水平。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深刻观点如何转化为自己的认识;(2)如何从不同角度分析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3)咬文嚼字的技巧在实际写作中的运用。
1. 导入新课:(1)简介课文作者朱自清及其作品;(2)回顾课文《荷塘月色》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提问:什么是咬文嚼字?为什么说咬文嚼字是写作的关键?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咬文嚼字》,理解主要内容;(2)结合课文,思考作者提出的文学创作观点;(3)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3. 合作探讨:(1)分析课文中的实例,学会欣赏文学作品中的字词运用;(2)从不同角度分析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3)讨论如何运用课文中的观点,修改自己的作文,提高写作水平。
4.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咬文嚼字在写作中的重要性;(2)鼓励学生在日常阅读和写作中关注字词运用,提高语文素养。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咬文嚼字》,总结作者提出的文学创作观点;2. 分析课文中的实例,学会欣赏文学作品中的字词运用;3. 运用课文中的观点,修改自己的作文,提高写作水平;4. 选读一篇朱自清的其他作品,下节课分享阅读心得。
高二语文《咬文嚼字》教案精选
高二语文《咬文嚼字》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四《咬文嚼字》一课,涉及文章鉴赏、词语辨析、修辞手法等方面。
详细内容包括:文章主旨、论证结构、词语选用、修辞手法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文章主旨,掌握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方法;2. 学会词语辨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3. 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并能在写作中灵活运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文章主旨、论证结构、词语选用、修辞手法。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词语辨析中体会到作者的观点,以及如何在写作中运用修辞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生准备:课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让学生体会词语选用的重要性,引发对文章的兴趣;2. 课文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主旨,感受作者的观点;3.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典型例句,讲解词语辨析和修辞手法;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词语辨析和修辞手法练习;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文章主旨:咬文嚼字的意义;2. 论证结构:总分总;3. 词语选用:形象、生动;4.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用本节课学到的词语辨析方法,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2)运用修辞手法,修改下面句子,使其更加生动形象。
2. 答案:(1)加点词语含义分析;(2)修改后的句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情况,教学效果,改进措施;2.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阅读材料,让学生在课后继续提高语文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规划;2. 教学目标的具体制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5. 板书设计的信息量与逻辑性;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答案的准确性;7. 课后反思的深度与拓展延伸的广度。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咬文嚼字》一课的教学内容需涵盖文章的深层含义、作者的写作技巧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2023年《咬文嚼字》教学设计10篇
2023年《咬文嚼字》教学设计10篇《咬文嚼字》教学设计1一、教学背景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语言是文学的基本材料,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语言需要铸造。
本课作者朱光潜先生告诉我们,无论阅读或写作,都应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文字上的推敲,实际上是思想感情上的推敲。
这些内容,对于学生的阅读写作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既有理论上的点拨,又有示例上的阐述说明,同时不乏趣味性。
2、教学对象分析学习语文的基本目标是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涉及表达交流运用诸方面。
据平时了解,学生的阅读面不是很广,写作上基本表达还行,流畅度上没有太大问题。
至于语言的推敲锤炼、表达技巧等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需要增强“咬文嚼字”的意识,需要培养一种谨严的精神。
不管从当前还是长远来看,都应对他们理论和实践上的引导,提高其语文综合素质。
二、教学目标1、理解“咬文嚼字”的本意、引申常用义,及其作者的解释。
2、了解字词的直指意义和联想意义,炼字也是锤炼思想感情。
3、提高速读提炼观点的能力以及理清__思路的能力。
4、对__分析评价,借鉴其由表及里的艺术手法。
培养正确运用语言的习惯,培养“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的精神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文中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对应融合。
根据自己的经历及认识评价作者的看法和分析。
2、难点推敲文字就是推敲思想情感。
据__观点及内容获得阅读和写作上的启示。
四、设计思路1、教法构想列举古代一些炼字的例子引入课文,引起学生的兴趣。
由文中材料得出观点,重视讨论解决问题,过程中应注意一步步引导。
为全面理解文意,设计对比阅读__和《不求甚解》,重在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2、学法指导重视课前预习,理解__基本观点。
课堂上学生集体讨论,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老师在重难点方面作适当点拨。
通过对比阅读引导学生思考两种不同的角度和追求。
五、教学实施1、课前准备课文朗诵音频、录音放音机、、《不求甚解》全文2、教学过程(安排两课时)第二课时(一)温故入新1、作者朱光潜概况2、重点字词读音释义3、__的整体思路及论证方法4、引入新课(分析讨论__内容,加深理解)(二)继续探讨课文,解决重难点1、朱光潜对“推敲”的故事提出自己的看法,结合《题李凝幽居》的意境,谈谈你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语文咬文嚼字教案优秀范文《咬文嚼字》是朱光潜写的一篇随笔短文.他告诉人们无论阅读或写作,都要有咬文嚼字的精神,刻苦自励,追求艺术的完美.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咬文嚼字》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语文《咬文嚼字》教案一【教学目的】1.分析评价课文的观点,借鉴吸收.2.深入体会作者“文字和思想感情有着密切的关系”的主张.3.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习惯,培养“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的精神.【教学重点】分析评价课文的观点.【教学难点】写作技巧(将简单的内容表现得摇曳多姿).【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和步骤】一.导语设计:一提到“咬文嚼字”,人们往往会觉得这是对有些人为了卖弄学问而在某些字句上故意纠缠的极大讽刺.而今天,当你读过了朱光潜先生的这篇《咬文嚼字》,你会发现,这个成语被赋予了新的含义,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二.介绍作者:朱光潜,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石、孟实,安徽桐城人.1916年考入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中文系,次年进入香港大学,主攻教育学;1922年毕业后,在上海中国公学和浙江上虞春晖中学任教;1925年入英国爱丁堡大学学习;1929年毕业,转入伦敦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1933年回国.解放后,他一直是北大教授.其所著《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_,他蹲在牛棚里翻译了百万言的黑格尔的《美学》.他的其他代表作有《诗论》、《谈美书简》等.其中《谈美书简》我们是应该读一读的.三.解题:请学生把课前预习查到的“咬文嚼字”意思说出来:“咬文嚼字”这个成语的含义是: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儿而不领会精神实质).这不是一个好词,贬义.朱光潜却在文中大肆鼓吹“咬文嚼字”,这是为什么呢?朱先生是怎么理解“咬文嚼字”的?昨天让大家预习了,请一位同学把你划出相关的内容说出来,并告诉大家课文里的“咬文嚼字”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其他同学补充).明确:课文里的“咬文嚼字”是褒义词.朱先生是贬词褒用,他认为,在阅读和写作上,“咬文嚼字”是“一字不肯放松的严谨”,“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只有这样,才能更准确更具体地理解或表达思想感情.这也是我们以后阅读和写作应该努力的方向(学生齐读第三段).在朱先生看来,“咬文嚼字”应该从哪些方面具体咀嚼揣摩呢?从第八段第一句话“以上只是随便举几个实例,说明咬文嚼字的道理.”可以看出,作者是用例证法说明道理的.请大家先阅读1-5段,看作者举了哪些例子,分别说明了什么道理.四.分析课文第一部分:第一部分举了五个例子,我们一个个来看,看它们分别说明了说明道理.(一)分析第一个例子:第一组例子,关于“是”和“这”.先体会一下感情,学生自己读如下句子:①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②你这贱人!你这淫妇!你这你这大虫口里倒涎!你这你这……——你是贱人!你是淫妇!你是你是大虫口里倒涎!你是你是……③你这与奴才做奴才的奴才!——你是与奴才做奴才的奴才!④你这个好小子,出来动一动你茗大爷!——你是个好不子,出来动一动你茗大爷!⑤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你有革命家的风度学生读后谈谈感受,教师明确:前三个,不论“是”“这”怎么好,“这”字表现力都好一些.虽然只改变了一个字,但是句式已经变化.而且“你这……”一般都带有极端憎恶的语气,表示强烈的情感,因而也一般用于骂人时,所以郭沫若后来改的句子不仅不通,意思也不对.连郭沫若用好一个字也颇费周折,说明用好语言文字很不简单,一定要细细品味,要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态度.第四个例子,“是”表假定语气,“这”则没有.因此咬文嚼字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不可滥改,否则便失去了咬文嚼字的积极意义了.“你这”表示坚决的判断﹑极端的憎恶﹑强烈的情感,“你是”不带情感判断.“你是个好小子.”——假定语气.“你有革命家的风度”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结构不同,不合逻辑这一组例子是说:文字与思想感情有关,句式不同,不同意味.(二)分析第二个例子:修改后的句子为什么不好?给你怎样的启示?“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石也.”“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更复射,终不能入.”“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学生回答.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呢?我们看看作者是怎样分析的,明确:①原文“草中石,以为虎”并非“见草中有虎”.②原文“视之,石也”有发现错误而惊讶之意.③原文“终不能复入石矣”有失望而放弃得很斩截之意.改为“终不能入”便觉索然无味.总之,说明文字一增一减,这表面形式的变化,就引起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变化.我们能理解作者的观点,但必须补充一些“情境”材料,因为这里不可以仅用“意味”“情感”来解释.李广射“虎”,是在一种特定情境之中的,这种情境造就了他的“激变能力”以千钧之力,以最完美的角度“中石没镞”,而此能力、此力度、此角度不是想做就做成的,因此便有了后文所记“终不能复入石矣”.因此这段内容,只可保留原貌,不可刻意简洁的.这谈的是文字的简和繁的问题.文字是否精炼,不是以字数多少为标准,应该以能否准确表现事物特点、准确表情达意为根本.司马迁的文字确实做到了刘勰所说的“字不得减”,王若虚的删改使原文的“味”全没了.古人有“用墨如泼”与“惜墨如金”两种用笔的方法:一部《水浒传》,洋洋洒洒近百万言,作者却并不因为是写长篇就滥用笔墨.有时用笔极为简省,最出色的要数《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写那纷纷扬扬的漫天大雪,只一句:“那雪正下得紧.”一个“紧”字,突出了雪下的力度、密度和速度,一个字就抵得上千言万语,千军万马.鲁迅先生赞扬它富有“神韵”,当之无愧.同一部《水浒传》有时却又不避其繁.看作者写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鼻上一拳,“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眼眶际眉梢又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的:红的、黑的、绛的,都绽将出来”.第三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从味觉写,从视觉写,从听觉写,作了一大串形容,若是单从字面上求简,这三拳只须说“打得鲜血迸流,乌珠迸出,两耳轰鸣”,便足够了.然而简则简矣,却走了“神韵”,失掉了原文强烈地感染读者的鲁智深伸张正义、惩罚恶人时那痛快淋漓劲儿.所以什么时候“泼”,什么时候“惜”,大家应该有所启发,以后写作时下笔可要斟酌一番.这一组例子是说:文字与思想感情有关,繁简不同,不同意味.(三)分析第三个例子:1.推敲典故,“推敲”了一千多年了,还有味道吗?世人与钱钟书就“推敲”的用法是否一致?你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A.世人认为“敲”字好,有动作、形象,有声音.B.作者发常人发未发,不走旧路,不恭维定论,独抒新见,分析了“推”的妙处.他认为哪一种境界是诗人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就用哪一个字.用“推”或用“敲”表达各自不同的意境.推——步月归寺——冷寂场合敲——月夜访友——热闹场合启示:一千多年人们都认为“敲”比“推”好,而朱先生能不为所动,提出自己的看法,这种不迷信古人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有位名人说过,怀疑是创新的开始.这才是关于“炼字”的例子.这一组例子是说:文字与思想感情有关,字眼不同,意境不同五.总结第一部分:第一部分,举例说明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关系.句式不同,意味不同调整思想和情感繁简不同,意味不同字眼不同,意境不同六.分析第二部分:以上部分举了三个例子分别说明句式不同、繁简不同、字眼不同,意味和意境也不同.6-7段也举了两个例子,我们看作者举这两个例子又分别说明了什么道理.明确:作者在这一部分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善用联想意义的例子:苏轼的《惠山烹小龙团》中,“天上小团月”其实就是“小龙团”茶.正是因为苏轼善用字的联想意义,把“明月照着泉水和清茶泡在泉水里那一点共同的清沁肺腑”的感觉联起来,从而使诗句在不即不离、若隐若现之中,显得丰富,比直接说更有韵味.而我们也可以通过这两句诗句想象当时那种场景:夜晚,月影朦胧,在山间泉水旁,诗人和好友在那品茶、赏月,十分之怡然自乐.如果直接写,那还会有这样的想象吗?(用书上的词语)这就是点铁成金.另一个是滥用联想意义的例子,就是“套板反应”.问:1.产生“套板反应”的弊端表现在哪些方面?明确:①和创作的动机是仇敌.②引不起新鲜而真切的情趣.下面请大家看一个“套板反应”的示例:这一天,朱祁镇(明英宗)见了一位特别的客人,这位特别的客人叫朱瞻缮,是朱祁镇的叔叔,他正是当年传言中要来京城接任皇位的人.为了打消朱祁镇心中的疑虑,以免有朝一日被不明不白地干掉,他特意来到京城说明情况.宾主双方举行了会谈,会谈在热情洋溢的气氛中举行,双方回顾了多年来的传统友谊,并就共同感兴趣的问题交换了意见,朱瞻缮重申了皇位是朱祁镇不可分割的财产,表示将来会坚定不移地主张这一原则.朱祁镇则高度评价了朱瞻缮所做的贡献,希望双方在各个方面有更进一步的合作.这是一个套板的套板,我们为什么觉得可笑?因为这样的文字我们常能看到,是模式化的文章,不生动.2.作者认为人们为什么容易产生“套板反应”?怎样才能克服“套板反应”?明确:①套板较省力(人生来有惰性);②遇事往深一层想.3总结:善用:意蕴丰富点铁成金(正面)联想意义滥用:套板反应毫无新意(反面)七.分析最后一部分:刚才大家都说的非常好.现在我们对五个例子各自要表达的观点都很清楚了.其实这五个例子都是围绕”咬文嚼字”.(重复五个例子的道理) 学生齐声朗读“我希望”后的话,说说最后一段文字中有哪些值得你吸收的东西?A.运用文字应有谨严的精神.B.必须勤奋.C.刻苦自励,推陈出新,时时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练相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八.总结全文:教师总结:文章应该是“作”出来的,不能老是“走熟路”.时常有学生问我,写作文有没有窍门,作文怎样才能得高分.我常常不知怎样回答.因为他们所期待的“窍门”绝不是我所要说的注意观察、勤于思考、多读多练、提升情感,他们希望我给他们一个“公式”,像做数学题那样往里一套,答案出来了.这其实也是一种“套板心态”.按照“公式”写出来的作文是不可能得高分的.我想,大家还是应该记住朱先生的那句话:“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做什么不要太急功近利,认认真真做应该做的事.阅读鉴赏、写作文也如此,不要期望有什么捷径.请大家回去后再读《咬文嚼字》,我想应该会有新的启发的.九.布置作业:1.思考:本文的思想内容对你的阅读和写作有什么启示?(不少于3条)2.思考:从本文的写作特点中你获得了哪些写作的启示?(不少于2条)3.完成课后练习二和四语文《咬文嚼字》教案二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清全文的脉络结构,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2.归纳概括文章所用材料,品味妙语佳句,从而体会到朱光潜的观点,并能在品味语言时形成自己的看法,发表自己的观点.3.领会作者提出的“咬文嚼字”和思想情感有密切关系的主张,明确“咬文嚼字”的真实含义.4.分析评价课文观点,借鉴吸收课文的写法.5.培养阅读、写作要“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的谨严精神.养成严谨的学习和人生态度.【教学重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主旨.【教学难点】理解并正确评价作者的观点,学会在平常的学习中“咬文嚼字”.【设计思路】这篇文章是朱光潜先生的一篇随笔,同时也是一篇短小精悍的议论文.他告诉人们无论阅读或写作,都要有咬文嚼字的精神,刻苦自励,追求艺术的完美.在教学过程中,应一方面抓住议论文的特点,了解作者观点,理清论证思路;一方面引导学生培养咬文嚼字的精神,养成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因此,教学设计在分析论证思路的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并将这种思维习惯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诵读法,点拨法【课时安排】:二课时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歇后语:口吃报纸|书架上的老鼠--咬文嚼字灯谜:书虫|啃书|秀才会餐--咬文嚼字故事导入:1930年5月,阎锡山、冯玉祥结成反蒋联盟,发动了讨伐蒋介石的中原大战.阎锡山和冯玉祥的两支部队预定在豫、晋交界处的沁阳会师,以求一举聚歼河南的蒋军.可是,由于冯玉祥的参谋在拟制命令时,误将“沁阳”写成了“泌阳”,这场战争就没能在原计划的河南省的“沁阳”境地开战,而是弄到了河南省的“泌(bì)阳”.沁阳在河南的西北部,即黄河以北,而泌阳则在河南的西南部,这一北一南相差200多公里.结果,冯玉祥的部队误入泌阳,殆误了聚歼蒋军的有利时机,使冯阎联军处处被动,最终导致了这场战争的失败.后人就戏称这场中原混战是“败在一撇上的战争”.若不是多了这一撇,或许中国历史的部分章节就要改写了.可见这一字之差就可以使你所想要表达的内容相差万里,所以,我们在日常的学习中就一定要养成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的态度,在写作的时候细细锤炼,朱光潜先生就把这种锤炼称为“咬文嚼字”.解题:那“咬文嚼字”是什么意思呢?咬文嚼字的嚼是斟酌、推敲的意思,这个成语的意思:形容过分斟酌、推敲字句,现在多用来讽刺死抠字句、不领会文章精神实质的人,有时候也用于讽刺当众讲话爱卖弄自己学识的人.作家作品: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曾任北京大学教授,四川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武汉大学教授、教务长.毕生从事美学教学和研究,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代表作《文艺心理学》、《诗论》、《谈美书简》、《西方美学史》(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等.走进课文:(一)请同学们用五分钟的时间自行浏览文章,思考并回答下列几个问题:1、作者在文中是如何解说咬文嚼字的呢?用文中语句回答(第三段).“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这就是说,作者在这里贬词褒用,赋予这个成语新的意义,认为“咬文嚼字”是一字不肯放松的谨言精神.2、文章的观点性语段是第几段?作者主要的观点是什么?(第八段)(1)应该有运用文字所应有的谨言精神;(2)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注:本文的基本观点在第三段也有(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3、文章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彼此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分三部分)第一部分(1一5),实例说明咬文嚼字的效果,强调咬文嚼字的实质是思想和感情的调整.郭沫若改台词(句式改变)王若虚改句(字数增减)韩昌黎改诗(字眼不同)第二部分(6一7),正反说明咬文嚼字的重要性.善用字义联想(《惠山烹小龙团》三、四两句的剖析)误用字义联想(“套板反应”)第三部分(8),是文章的小结部分,点名了文章的主旨.(点明咬文嚼字的目的,对文学作者的要求和希望.)关系:可以看出第一部分讲的是什么是咬文嚼字,第二部分写怎样才能做到咬文嚼字,第三部分写咬文嚼字的目的,三者之间有严密的逻辑顺序.(第二种分法分四个部分:①②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一部分,写“炼”字的重要性.③④⑤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二部分,写文字的改动关系着作者的思想感情.⑥⑦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三部分,写文学写作要注重斟酌文字的联想意义.⑧自然段是文章的第四部分,总结全文,提倡人们在创作和欣赏中咬文嚼字.)(二)分析第一部分(1一5):(1)找出其中所举的例子并思考这些例子说明什么道理.郭沫若改台词:“你是没骨气的文人!你这没骨气的文人!”“你有革命家的风度.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你是”与“你这”虽然只改变了一个字,但句式已经发生变化.前为判断,后为感叹.从后面几个例子可以看出,在特定的语境中“你这……”会带有极端憎恶的语气,大半表示深恶痛绝,表现着强烈的情感,一般用在骂人的时候,不适合用在赞美的情景中.和“有”性质完全不同,“有”在这里表示陈述,没有情感的变化.启示:由此例看来,我们一定要慎用字词,不同的情感要用不同的句式(八字:句式不同,情感不同).这个例子说明连郭沫若这样的大家用好一个字也要颇费周折,甚至有些地方用得不妥,可见用好语言文字很不简单,我们在阅读和写作中一定要咬文嚼字,仔细品味,要有一字不肯放松的严谨态度和治学精神.王若虚改《史记》: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翻译:李广出外打猎,看见草中的石头,以为是虎就射去,箭头没入石中,近看原来是石头.于是又重射,却再不能射进石头里了.要注意重点词语“以为”:把……当做;“因”:于是;“终”:终究.)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更复射,终不能入.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石也.王若虚把“三石”去掉,简洁多了,但却比原文少了韵味.“见草中石,以为虎”并不是“见草中有虎”.原文“视之,石也”有发现错误而惊讶的意味,改为“既知其为石”便失去了这意味,原文“终不能复入石矣”有失望而放弃得很斩截的意味,改为“终不能入”就会觉得索然无味了.由此例可见,文章并不是字数越少越好,当然也不是越多越好,文章字数不同,意味也不同.文字的好坏,主要是意味、表达效果,而不在繁简.所以用简用繁,需要我们斟酌.(八字:字数不同,意味不同)韩愈、贾岛“推敲”:《题李凝幽居》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推敲”两字还有这样的故事:贾岛初次参加科举考试,往京城里.一天他在驴背上想到了两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又想用“敲”字(来替换“推”字),反复思考没有定下来,便在驴背上(继续)吟诵,伸出手来做着推和敲的动作.看到的人感到很惊讶.当时韩愈临时代理京城的地方长官,他正带车马出巡,贾岛不知不觉,一直走到韩愈仪仗队的第三节,都还在不停地做(推敲)的手势.于是一下子就被(韩愈)左右的侍从推搡到京兆尹的面前.贾岛详细地回答了他在酝酿的诗句,用“推”字还是用“敲”字没有确定,思想离开了眼前的事物,不知道要回避.韩愈停下车马思考了好一会,对贾岛说:“用‘敲’字好,因为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示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读起来也响亮些.”两人于是并排骑着驴马回家,一同谈论作诗的方法,互相舍不得离开,共有好几天.(韩愈)因此跟贾岛成为了普通人之间的交往.韩愈代替贾岛定“敲”字,历来传为美谈.“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抓住了万籁俱寂中,老僧(或许正是作者)一阵轻微的敲门声就惊动了宿鸟这一转瞬即逝的现象,来刻画环境之幽静,以闹衬静.有了敲门的动作和声响更显出四野的静谧荒寂,不露痕迹的切中了题目中的“幽居”二字.而“推”字“自掩自推”的“冷寂”,不仅让“鸟宿池边宿”显得无理,意蕴也浅的多.作者不盲从,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他认为“推”字写的是独自步月归寺的冷寂场合,而“敲”写的是月夜访友的热闹场合.“推”固然显得鲁莽一点,而“敲”就显得他拘礼些.所以选“推”还是“敲”重要的是“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而且和全诗调和的”.由此可见,文章中字眼不同,意境也就不同,我们锤炼文字不能光从字面上着眼,重要的是捕捉、把握自己要表达的感情.(“敲”:至少也有一些温暖的人情;剥啄有声,打破岑寂,平添搅扰.“推”:自掩自推,独往独来,自有一副胸襟气度;冷寂,无声.)(八字:字眼不同,意境不同)(2)作者举以上三个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咬文嚼字?找出文中的原话来回答.以上三个例子说明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咬文嚼字,在表面上象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文字和思想情感有着密切的关系,文字的背后是作者的思想感情,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感情.这就是我们无论阅读还是写作时都要“咬文嚼字”的原因,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严谨.(三)拓展训练:炼字(1)为下面的诗句添加动词突出特征:学生先说出答案及原因,老师再来讲解.轻风()细柳,淡月()梅花.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苏轼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黄庭坚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小妹明确:“轻风”徐徐,若有若无,使“细柳”动态不显,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不堪的柔美之态,与“轻”、“细”相宜,和谐自然.“扶”字又把风人格化了,给人一种柔美之感.既然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映大地,梅花自然就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映照下,也就淡然失色了.这样,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营造了一种浓浓的意境.(2)你认为填入哪个字能准确地体现诗题中的“早”字?(数、一),说明原因.早梅齐己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明确:“一”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更显出此梅不同寻常,从而传达出准确的诗意.诗人郑谷把齐己诗中的“数枝开”改为“一枝开”,齐己深为叹服,便拜郑谷为“一字师”.第二课时故事导入:有三位作家聚在一起吃饭.甲说:“吃在中国.”乙说:“在中国吃.”丙则长叹曰:“在吃中国.”体会这三个人所说的话的不同意味.(学生讨论)明确:“吃在中国”说的是:食文化在中国.“在中国吃”意思是:想吃美食,到中国去!“在吃中国”是动宾短语,作家感叹那些用公款大吃大喝的人任意挥霍国家财富,吃穷了中国,针砭深刻!可见短语变序,就产生了不同的含义.这就是我们要“咬文嚼字”的原因.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该怎样“咬文嚼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