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力环流》4高中地理同课异构说课教学导学案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热力环流》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热力环流》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热力环流
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
1、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机理
2、应用热力环流的机理解释自然界的热力环流现象
3、理解热力环流对等压面的影响
(二)过程和方法:
1、通过播放演示实验录像引导学生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
2、通过合作学习实例和练习交流迁移应用解热力环流的原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初步培养实证主义科学精神,从实验结果中获取现象和规律
2、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教学重点: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和应用
教学难点:等压面剖面图。

《热力环流》1高中地理同课异构说课教学说课稿

《热力环流》1高中地理同课异构说课教学说课稿

《热力环流》1高中地理同课异构说课教学说课稿热力环流教学设计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几号看似无形,实则驱动云雨,行走于大千世界,流动在方寸之间。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热力环流》,根据新课程的理念,我将从说地位、说学情、说目标、说内容、说方法5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地位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的第一节,是“地球上的大气”这一重要内容的开篇,也为后面学习奠定知识基础。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也是学生理解复杂的大气运动的最佳切入点。

简而言之,过渡,基础,切入点。

二、说学情在高中地理知识体系中,大气知识对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难于掌握的。

这种难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第一,这部分内容逻辑性强而且很抽象;第二,学生暂时还不能将大气知识与物理知识联系起来;第三,学生短时间内不能将大气运动与地理环境联系起来。

简而言之,抽象,失联,难以致用。

三、说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掌握热力环流的原理,能够绘制热力环流示意图,并且用专业的地理术语表述热力环流动态过程,培养学生“以图化文,以文化图”的读图分析能力。

2.能运用热力环流的原理解释相关地理现象,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的质疑能力,并能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本节课遵循“质疑→微课演示(感性认知)→分析推理归纳规律(理性认知)→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主线,培养学生用分析、推理、归纳等方法学习地理知识。

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认知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求真、求实,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环保意识,了解自然,热爱生活。

简而言之,学原理,系实际。

四、说内容重点: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逻辑性强而且很抽象,所以把这部分内容定为重点;难点:运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生活中,学生对许多地理现象并不陌生,但很少能将其与相关的大气知识联系起来,这也与新课标理念中,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要求相悖,因此,把热力环流的实际应用定为难点。

高中地理《热力环流》教案

高中地理《热力环流》教案

高中地理《热力环流》教案高中地理《热力环流》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绘制热力环流示意图,并且用专业的地理术语表述热力环流动态过程;2.能运用热力环流的相关原理解释海陆风、城市热岛效应等地理现象。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提高从实验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2.通过探究生活中的实例,发展探究地理问题的能力,能够利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地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开展实验活动,获得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热力环流形成过程及其应用。

【难点】能够运用热力环流相关原理解释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等地理现象。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运用设置情境导入法,播放歌曲《军港之夜》,展示歌词“军港的夜啊你静悄悄,海风你轻轻地吹,海浪你轻轻地摇……”,并提出疑问军港的夜晚吹的是不是海风呢?进而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一)实验感知给学生展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容器中的红色的烟运动方向是什么??(顺时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冷热不均)让学生对热力环流形成直观的感知,为探究原因奠定基础。

(二)探究过程1.请大家四个人为一小组,把刚才的实验过程画在草稿本上面,并且同桌之间尝试着去分析一下整个动态过程。

2.学生展示交流。

3.教师结合下列图示进行讲解①地面冷热不均时,大气发生怎样的物理变化?(从上述实验中引导,受热膨胀上升,冷却收缩下沉)②大气发生垂直运动,近地面和高空水平方向上的气压发生怎样变化?(空气流走气压变低,空气集聚气压变高)③大气发生垂直运动,水平方向上的气压是否一致,水平方向上产生气压差后,会出现日常生活中的什么现象?(风)风是什么方向上的大气运动?(水平)4.学生总结冷热不均一空气的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一同一水平面上出现气压差一空气的水平运动(风)(三)具体表现一一海陆风1.学生绘制同学们四人为一小组,结合刚才学过的热力环流的知识,尝试着画出海陆风的示意图。

2021-2022学年高中人教版地理必修一教学设计:第二章第一节《热力环流》

2021-2022学年高中人教版地理必修一教学设计:第二章第一节《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学内容选自一般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教版)《地理》(必修1)其次章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是“大气运动”这个重要内容的开篇和基础性的内容。

地球上的大气这一单元各部分内容前后之间的关联性很强,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是本单元的基础,也是理解大气运动的突破口,后面大气的水平运动、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都是热力环流的具体体现,所以热力环流垫定了整个章节的基础。

2. 教学重难点1) 地表冷热不均造成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2) 热力环流的动态过程引起的等压面的弯曲方向。

3) 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分析绘制山谷风、海陆风、城郊环流形成。

二. 同学分析新课程改革中高中地理教材比较强调学问的应用,尽管现在高一同学的地理基础在现有加强学校地理训练的前提下比以前同学有所提高,但部分同学空间想象力较差。

而本节的重难点都集中在对热力环流的理解和运用上,课堂上老师运用书上插图、多媒体、板图,并结合课前同学已有必备的相关学问技能基础,如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物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不均等,对相应学问进行讲解。

2、图式教学法:同学绘图、析图。

3、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同学自主教学、争辩、探究,并因此获得进展。

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景,激起同学的求知欲。

5、比较法:通过对海陆风、山谷风的比较,让本节学问实际化。

六. 设计思想高中地理课程留意与实际相结合,要求同学在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基本的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等。

地面冷热不均而引起大气的运动可接受多媒体呈现和直观图示法进行教学。

1.多媒体呈现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2.依据水平方向上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空气受热膨胀上升或空气冷却收缩下沉)—→同一水平面上空气密度分布不均—→水平方向上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这一线索,边讲边画热力环流基本模式图。

3.归纳总结热力环流过程中气压分布与气流分布之间的关系。

2024热力环流说课稿范文

2024热力环流说课稿范文

2024热力环流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2024热力环流》,下面我将就这个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2024热力环流》是地理科目高中年级的教材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气候和天气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地理领域中的重要知识点,而且热力环流在地球上的分布与地理现象有着密切的关联。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热力环流的概念和分类,掌握全球主要热力环流带的特点。

②能力目标:能够通过地图和图表等工具分析和解释热力环流现象。

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球热力环流重要性的认识和对地理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说教法学法地理科学是一门实证科学,学习地理需要通过实际观察和实验来深化理解。

因此,这节课我采用的教法:示例法、实验法;学法是:观察学法、实践学法。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丰富的地图和图表资料,以直观呈现热力环流的分布和特点,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四、说教学过程新课标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来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

1. 引入新课我将通过呈现一张全球热力环流分布图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并让学生观察图上的特点。

然后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地球上存在着热力环流,以及热力环流对地球的影响。

2. 理解概念和分类我将通过示例和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热力环流的概念和分类。

首先,我会从大气循环和热量传递方面介绍热力环流的概念。

然后,我会进行实验演示来展示地球上的主要热力环流带,并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

3. 分析特点和作用通过展示地图和图表,我将引导学生分析不同热力环流带的特点和作用,比如赤道气候带的高温多雨,副热带气候带的干旱少雨等。

同时,我会让学生思考热力环流的作用对地理现象的影响,比如季风、风纷扬沙等。

4. 实际运用在学生掌握了热力环流的概念和特点后,我将给学生一个应用题,让他们通过分析图表来解答问题,从而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

《热力环流》1高中地理同课异构说课导学案

《热力环流》1高中地理同课异构说课导学案

2.1.2《热力环流》导学案
【学习目标】
【地理实践力】通过热力环流实验观察,实例应用环节的设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人地协调观】在热力环流实例研究中,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强调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

【综合思维】通过高考题的设置,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学习重点】
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学习难点】
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热力环流在实际生活的具体表现。

【学习过程】
一、课前自主学习
1.气压:该地单位面积垂直方向上延伸到大气层顶的空气柱的总重量。

气压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
2.高压、低压
同一高度上,空气密度越大,气压值越大,称为高压;
密度越小,气压值越小,称为低压。

同一高度上,空气由()向()运动。

3、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是指海洋和陆地比热容不同,陆地比热容比海洋小。

陆地增温快,降温也快;海洋增温慢,降温也慢。

白天陆地温度(),海洋温度();晚上,陆地温度(),海洋温度()。

4、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

近地面大气温度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

二、直观观察,初步认知
1、观察烟气在玻璃缸内是如何飘动的,回答问题
①受热时气流垂直方向上怎样运动?
②遇冷时气流垂直方向上怎样运动?
请用箭头标出来运动方向。

思考:玻璃缸内空气运动的原因?
三、教师讲解,深入理解
四、合作探究,强化掌握
下图为热力环流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热力环流》高中地理同课异构教学设计

《热力环流》高中地理同课异构教学设计

《热力环流》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课程标准分析]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在表述大气运动的学习内容时,以“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为主题,提出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在理解大气热力状况的基础上认识大气的垂直和水平运动,进而用示意图说明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课程标准对这部分内容特别强调运用图表得出结论,要引导学生多想象,关键是理解。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热力环流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第2课时)。

“地球上的大气”这一章前后各部分知识的关联性很强。

其中“热力环流”这个知识点是本章内容的基础。

后面“大气的水平运动”、“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等都是“热力环流”的具体体现和知识延伸,所以“热力环流”奠定了整个章节的基础,是第二章的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和形成过程;2.能分析自然界中常见的热力环流现象。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获得热力环流的感性认识;2.通过读图分析,自主归纳变化规律;3.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2.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及应用;2.难点:气压的判读及等压面的变化规律。

教学方法:实验教学法、图示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学法指导:观察法、合作探究法、案例分析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验演示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创设情境,警察破案故事导入,分析两个嫌疑人谁说了谎,带着问题我们来学习热力环流。

【学习新课】在学习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与热力环流相关的几个概念,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学习热力环流。

一、气压和等压面1.气压:单位面积上向上延伸到大气上界的垂直空气柱的重量。

规律1:同一地点,海拔升高气压降低。

2.高压、低压:同一高度上,空气密度越大,气压越大,称为高压;空气密度越小,气压越小,称为低压。

《热力环流》2高中地理同课异构说课导学案

《热力环流》2高中地理同课异构说课导学案

《热力环流》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原理2、应用热力环流的原理图分析自然界中的热力环流现象,如海陆风、城市风、山谷风等示意图。

【课前知识储备】1、气压:单位面积上向上延伸到大气上界的垂直空气柱的重量。

2、空气的密度和气压成____ ___(正相关/负相关),密度越大,气压值越_____。

3、同一地点,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4、高压和低压一般是相对于同一水平面而言的。

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始终由_____压流向_____压。

5、等压面:空间中气压值相等的点构成的面。

注意:若地表均一,受热状况相同,等压面是水平的;若地表受热不均,等压面会发生弯曲变形。

等压面弯曲规律:____ ___。

【学习过程】 一、气压和等压面1、什么是气压?气压与空气密度的关系是什么?2、气压与海拔的关系是怎样的?4、什么是等压面?二、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探究活动一:热空气的运动(孔明灯相关视频) 1、观察孔明灯是向哪个方向运动的? 2、思考孔明灯为何这样运动? (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展示)A 受热高空近地面探究活动二:冷空气的运动实验演示,直观感知大气的运动 实验步骤:(1)将一杯热水和一杯冰块分别放置在塑料箱的两端; (2)用纸板将塑料箱上部的开口封严;(3)在纸板的一侧(装冰块的杯子上方)开一个小洞; (4)将一束香点燃,放进小洞内;(5)冷水杯子和热水杯子互换位置,将点燃的香放进小洞(装热水的杯子上方)。

1、 观察箱内(冰块上方、热水上方、冰块和热水之间)烟雾是如何运动的? 2(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展示)探究活动三:大气的水平运动1、塑料箱上部和底部的空气是如何运动的? 2、3、 比较A 、B 、C 、D 四处的气压大小。

(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展示)总结归纳:。

高中地理_《热力环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地理_《热力环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热力环流》教学设计【课题】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热力环流【教材版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1)【教学内容】本教学设计的内容选自普通高中地理新课标实验教材必修1的第二单元第一节中的《热力环流》。

【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内容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1)第二单元第二节节“大气的运动---热力环流”,《热力环流》承接了上一节《大气的受热过程》,教材已经为学生介绍了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

由于太阳辐射纬度分布不均、下垫面性质不同、大气状况等引发不同地区温度的差异。

由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后面大气的水平运动、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都是热力环流的具体体现,所以热力环流奠定了本节课的基础,也是学生理解大气运动这部分内容的最基本、最基础的知识和最佳切入口。

因此,学好这部分内容是学好大气运动的基础,为后面学习三圈环流、季风环流打好基础,起到分散降低教学难度、便于学生掌握的作用。

【学情分析】本节课面向的是高一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具备了一定地理素养,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学习能力比如读图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等。

那么高中更注重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他们正确认识人地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保护地理环境。

在地理的知识体系中,大气知识对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难于掌握的。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清楚知道大气圈是地理环境的一个组成要素。

并具备了相关知识技能基础,如大气压强与海拔高度的关系:气压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物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不均等。

但由于高中阶段刚开始,而热力环流的理论性、抽象性又比较强,所以本节课的学习对于学生有一定难度。

这种难主要在于三点:第一,学生的空间概念建立的还不牢靠;第二,学生暂时还不能将大气知识与物理知识联系起来;第三,短时间内不能将大气运动与地理环境联系起来。

《热力环流》教学教学教学导案

《热力环流》教学教学教学导案

欢迎阅读热力环流一、教学内容本教学设计的内容选自普通高中地理新课标实验教材湘教版版必修1的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中的《热力环流》。

主要介绍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生活中的一些常见例子—海陆风和城市风等。

二、课标解读课标要求: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在本单元中有同时,如何12识。

3 重点: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应用 难点: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五、重难点的突破热力环流是本节的重点,要讲清两个问题:一是大气的垂直运动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产生的(大气垂直运动直接影响天气的变化);二是大气的水平运动是由于大气的垂直运动导致在同一水平面上产生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直接影响热量与水汽的输送)。

在讲大气热力环流时采取大气运动由静态到动态的发生过程,直观深入地展示大气环流发生时气温、气压、气流3者之间的关系,即可突破难点。

六、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实验直观演示法七、教学过程冰块盆和热水盆,在玻璃箱总结:太阳辐射→冷热不均(热力)思考、归纳、总结冷热------海陆风、城市风、山谷风等九、教学反思通过课下与学生的交流和学生课后作业反馈的信息,本节课教学效果还不错。

我在教学中注重下面几点:1、概念:概念是原理性知识,在明白概念之后才可以理解更深的内容,教材中有“热力环流”、“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等文字,但没有“热力”的解释,这令到每届的学生都对此概念十分费解,我简介:由于温度差异造成气压差异,气压差异造成大气水平运动,而温度和压强是物理热力学系统状态参量,所以由温度和压强差异所形成的环流称为热力环流。

2、应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热力环流原理的例子,如:空调安装在房间的上部、农村的灶堂装有烟囱、夏天刚进经暴晒的小车里开空调的同时应在后窗开一条缝。

3、成因:这部分内容用一些简单的物理知识能令难点迎刃而解,如分析“上空的气压总是比近地面低”可用压强公式P=ρgh加以推导。

4、规律:经条理性分析后,还要和学生进行规律总结,如图2.3可分水平、垂直、弯曲三处。

高中地理热力环流导学案

高中地理热力环流导学案

热力环流学案姓名___班级___学习目标:1、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并能绘制简单的热力环流示意图。

2、能利用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解释自然界中有关的地理现象。

教学展示:版块一:介绍气压知识1、气压是单位面积上空气柱所产生的压力。

重要结论:同一地点,海拔越高,气压越___。

即:同一地点,近地面气压值一定____高空。

2、等压线:把空间气压值相同的点连接成的线。

等压面:把空间气压值相同的各点组合而成的面。

重要结论:假设地表性质均一,受热均匀,等压面应与地面___,且气压值自下而上___。

版块二:新课学习:热力环流的形成〔温馨提示:本节内容非常重要哦!〕1、热力环流的形成展示2、热力环流是指地面___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___的形式。

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于______;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_____;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是_____重要结论:一般而言,近地面是热___压,冷___压;重要结论:高空与近地面气压状况相___;等压线的作法遵循______的原则,即:高压向___凸,低压向___凸。

版块三:学以致用,师生探究:生活中的热力环流1、城热岛环流城“热岛效应〞是指城温度明显__于外围郊区的现象。

与郊区相比,城气温__,气流受热___,近地面形成__;郊区气温比城__,气流受冷___,近地面形成__。

城郊间近地面的风向由___吹向___。

2、海陆热力环流白天:陆地增温__,气流____,近地面形成___;海洋增温__,气流____,近地面形成___,风从___吹向___。

夜晚:陆地降温__,气流____,近地面形成___;海洋降温___,气流____,近地面形成___,风从___吹向___。

3、3、山地热力环流白天:山上增温__,气流____,近地面形成___;谷地增温__,气流____,近地面形成___,风从___吹向___。

夜晚:山上降温__,气流____,近地面形成___;谷地降温__,气流____,近地面形成___,风从___吹向___。

同课异构 热力环流 教学设计

同课异构 热力环流  教学设计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大气运动——热力环流》教学设计高一地理组田东东课标解读1、掌握引起热力环流的原因,能够绘制出热力环流的过程图示。

2、能够运用热力环流的原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热力环流现象。

学习目标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热力环流。

2、常见的几种热力环流类型教学重点1、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与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1、热力环流形成过程的分析。

2、热力环流形成过程中同一水平面气压高低的变化。

教学方式与方法的选择高效课堂模式,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师生互动总结概括。

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学生自主学习1、学生认真阅读教材,根据P35图2-1-6热力环流形成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预习题:热力环流:形成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是2、总结讨论(1)垂直方向:近地面气体受热会膨胀(上升或下沉),使近地面空气密度(增大或减小),形成(高压或低压);上空空气密度(增大或减小),形成(高压或低压);近地面气体冷却会收缩(上升或下沉),使近地面空气密度(增大或减小),形成(高压或低压),上空空气密度(增大或减小),形成(高压或低压)。

(2)水平方向:由于垂直方向上的气体受热冷却,使得同一水平面上产生,气体由压流向压。

(3)小结:由于地面,引起大气方向(先)和方向(后)的运动,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的形式。

3、学生展示1、热力环流的概念:由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

2、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地面的冷热不均。

3、形成过程:冷热不均(热力差)→大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第二环节教师点评与总结热力环流1、地面冷热状况与气流升降的关系:受热处气流上升,冷却处气流下沉(热升冷降)2、地面冷热状况与气压高低的关系:近地面受热的地方形成低压,冷却的地方形成高压,高空与近地面相反。

气流的水平运动方向: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第三环节随堂练习常见的热力环流(画出热力环流图)四、双基诊断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力环流导学案
【第一部分】预习
1、气压是指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大气柱的重量。

同一垂直面上近地面的气压值(大于/小于)高空的气压值(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注意:高压和低压一般是相对于同一水平面而言的概念(相对/绝对)。

2、思考:影响气压高低的因素有哪些?
(1):气压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2)空气运动:膨胀上升——溢出,空气减少——气压(升高/降低);
收缩下沉——流入,空气增多——气压(升高/降低);
3、大气运动的分类:
水平运动,在同一水平高度,气流由压区流向压区(类似水往低处流);垂直运动,空气受热会(上升/下沉),空气冷却会(上升/下沉)
4、形成降水的条件:①充足的水汽②上升运动③凝结核(空气中的尘埃等)。

当饱和空气在垂直方向上有(上升、下沉)运动时,更容易形成降水。

5、太阳辐射能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而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的热源。

【第二部分】读图思考
(1)A地空气上升,将会使其近地面、高空的气压发生什么变化?
(2)BC两地空气下沉,会使其近地面、高空的气压发生什么变化?
(3)这样,ABC三地气压还是一样吗?如何变化?
(4)同一高度的气压不一样会使空气如何流动?
【第三部分】本节课你可能遇见的问题
1.海拔、气温、密度、气压的关系?
2.上升多阴雨,下沉多晴天?
3.为何先有垂直方向空气运动,再有水平方向上空气运动?
4.高低压有没有界定范围?
5.气温的垂直递减率是什么?为什么?
6.近地面的温度高时,那么垂直方向上的空气是作上升还是下沉运动?
【第四部分】探究应用
海陆风白天,近地面风由吹向,夜晚近地面的风由吹
向。

古时候渔民出海,什么时间最合适?假如你是一位导演,你要拍摄一幅海风吹拂女主角秀发的镜头,应该选择在白天还是晚上拍摄呢?
城市风近地面风由吹向。

与海陆风比较,城市风有哪些不同?为什么?山谷风白天,近地面风由吹向,夜晚近地面的风由吹
向。

四川巴山为何多下夜雨?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