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_谈生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35第三单元 感悟生命内涵9《谈生命》教案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35第三单元感悟生命内涵9《谈生命》教案一. 教材分析《谈生命》是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感悟生命内涵。
这篇课文通过对生命的思考,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珍惜生命,追求生命的意义。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寓意深刻,适合学生思考和探讨。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生命观和价值观,他们对生命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随着生活经验的积累,他们对生命的问题会有更多的疑惑和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生命的问题,帮助他们澄清观念,提高对生命的认识和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和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提高他们对生命的认识和理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生命的问题,帮助他们澄清观念,提高对生命的认识和理解。
五. 教学方法1.阅读理解:通过阅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生命的问题,分享彼此的观点和感受。
3.写作练习: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文本:《谈生命》的文本。
2.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3.教学素材:与生命相关的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与生命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生命,激发他们对生命问题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情感。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生命的问题。
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分享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初中语文_谈生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教学设计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谈生命》教师姓名:【课标分析】《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养成阅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能较熟练的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学情分析】学生是14-15的少年,意识活跃,对语文学习有较浓厚的兴趣。
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对于文学作品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学生对于冰心的写作特点已经有所了解,对于文章的内容有初步的了解。
【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理解文章主旨。
2体会文章景、情、理和谐相融的意境,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哲理美、语言美。
【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课文,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梳理要点的能力和质疑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奋发进取的信念,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教学重难点】1.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哲理美、语言美。
2.认识生命的客观法则,豁达乐观地对待生命中的一切,包括快乐和痛苦。
【教学用具】多媒体ppt课件教学过程设计【板书设计】学情分析【学生特点分析】九年级学生是一群十五六岁的朝气蓬勃的孩子,他们好奇心强,思维敏捷,课堂参与度高。
但在这阶段,学生心理的特点正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思维活动既有具体的形象成分,又有抽象的逻辑思维。
就学生的情感结构来讲,九年级的学生生活经验非常有限,思想上还不太成熟,所以在理解“生命的含义”存在难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结合学生有限的生活经验去引导他们理解主旨,明白如何让生命更加丰富多彩是每一个人成长的必修课。
【教学方法选择】根据对学情的分析和本课属于自读课文的实际情况,我将采用学案导读法情境导入法点拨指导法延伸拓展法当然学案导读法是放在上课前的预习阶段,使学生通过学案扫清文章的生字词障碍并阅读助学资料,为课堂上走进这篇课文做好准备。
初中语文_9 谈生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谈生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设想: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师精讲点拔的方法,按照自主阅读,整体感知“生命”——用心品读,深入理解“生命”——走进生活,体验别样“生命”——聆听圣贤,感悟升华“生命”的步骤完成对本节课的学习。
学习过程中,紧紧围绕“生命”这个主题,引导学生诵读课文,品味语言,理解生命的本质,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把握文章内容;2、用心品读,理解生命的本质;3、感悟升华,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教学难点:品味文中优美形象的语言,感悟语言中蕴含的哲理。
教学方法:板块式教学,教师点拔与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相结合,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
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看到“生命”两字,你的头脑中首先显现的词语、句子或者景物、画面是什么?谁来说说?(学生自由发言,学生在发言的过程中,教师进行恰当的评点)示例1:我想到的是“阳光”,因为万物生长靠太阳,没有阳光,也就没有生命。
示例2:我想到的是我老家公路两旁的红柳。
它们处在盐碱地里,生长环境恶劣,但它们依旧繁茂的生长,开出细碎的小花,装点着大地。
生命是顽强的!示例3:我想到的是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灾难中的一些画面。
那么多的生命被无情的灾害瞬间夺去了生命。
我想,有时候生命是多么脆弱!我们要珍惜生命。
…………教师归纳:生命是什么?这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人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生活的经历和感受作出不同的回答。
从古至今,也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以卓越的睿智,精辟的语言来思考、揭示生命的真谛,给我们留下了一笔丰厚的关于生命的文学财富。
世纪老人冰心在〈〈谈生命〉〉中也为我们形象地诠释了生命的本质,现在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冰心老人的《谈生命》,去聆听这位世纪老人的生命情怀。
(多媒体展示画面和谐优美的文章题目和作者)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大屏幕展示本节课学习目标)活动一:自主阅读,整体感知“生命”(大屏幕投影)1、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谈生命的?并根据文章内容说一说,生命像什么?在说的时候,请用以下句式:“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它……”或“生命像一棵小树,它……”(大屏幕投影)。
初三语文《谈生命》教学设计及反思
初三语文《谈生命》教学设计及反思《谈生命》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明白得文章主旨。
2.体会文章景、情、理和谐相融的意境,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哲理美、语言美。
3.明白得作者对生命的本质的认识。
4.认识生命的客观法则,豁达乐观地对待生命中的一切,包括欢乐和痛楚。
二、教学重点:1.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感受文中鲜活的形象。
2.揣摩文章重要的语句或段落,明白得其哲理意蕴。
三、教学难点:感知作者的情感变化,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
四、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思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意;品读课文,美点寻踪,鉴赏文章的美。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生命,是大自然最伟大的作品。
生命,也是文人骚客一个永恒的话题。
从古至今,不知有多少人以杰出的聪慧,精辟的语言来摸索、揭示生命的真谛,给我们留下了一笔丰厚的关于生命的文学财宝。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世纪老人冰心写的一篇关于生命的优美散文——《谈生命》。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播放课文泛读,学生听读,注意正音,并勾画出自己喜爱的语句。
挟卷(xié) 芳馨(xīn) 怡悦(yí) 云翳(yì)2.学生互读课文,一人读,一人听,纠正读音。
3.选三位同学范读课文,每人读一部分,其余同学评点。
教师评点:朗读时要注意语调的把握。
感情激越处声音要响亮,情调应激昂;感情安静处要读得深沉些。
4.学生放声读课文,力求声情并茂。
三、思读课文,把握文意:1.理清行文思路。
提问:本文一气呵成,但思路清晰,章法严整。
请说说你对文章思路的看法。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明确:全文大致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仅一句话,“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
这是全文的领起句,也是思路的起点,提示话题,引起下文,第二层:从“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到“也不敢信来生”。
《谈生命》说课稿、教案设计及反思
《谈生命》说课稿、教学设计和反思第六师105团中学邓春芳一、说教材:(1)总体认识第三单元的课文全是以生命为主题的散文,它们的入选体现了新课程关注生命、关注亸生的人文理念。
《谈生命》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是世纪老人冰心的一篇运用比喻、象征,带有哲理意蕴的“生命体验”散文,语言优美,文笔生动。
文章开篇引出话题,接下来描写“一江春水”“一棵绿树”的生命历程。
最后直抒胸臆,升华哲理。
文章揭示了生命由生长到壮大再到衰弱的过程和一般规律,以及生命中的苦痛与幸福相生相伴的共同法则,表达了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
初三学生对人生、生命的感悟还不太深刻。
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分析能力,相信学习本文后,不但能提高其对散文的欣赏能力,更能获得对人生的新的感悟。
二、说目标.1.过程与方法:由“生命”的联想导入,运用朗读、精读,品味文中句子,在分析、品味中加深对生命本质的认识,鼓励学生畅谈自己对生命本质的认识,进而懂得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感谢生命的目的。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关键语句的品味,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感情,培养学生健康、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说教法、学法遵循“师生互动,自主合作,探究感悟”的原则,根据九年级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特点,我采用教法与学法是:教法:诵读法——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散文,读出韵味,领悟散文形象化的语言及其象征意义。
问题研究法——对重点语句组织学生讨论研究,进而理解文章主旨。
阅读评点法——对精彩的句子引导学生鉴赏评述,并能从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中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学法:自主学习——解决字词、作者,结构层次等浅层问题。
合作交流——运用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的学习方式,体味语言,感受形象,激发想象,学习深层问题。
探究感悟——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朗读,感受散文的特点,培养创新思维,深化对生命的独特感受。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1、感受文中的鲜活的形象,品味文中优美而富有哲理的语言。
2、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感情,培养学生健康、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谈生命》教学设计及反思
《谈生命》教学设计重庆市渝北区龙山中学郑高琴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积累“骄奢、清吟、荫庇”等词语。
2.把握文章脉络,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本质的认识。
3.培养学生对散文的感悟力和理解力。
(二)过程与方法1.在朗读中感知作者的形象描绘。
2.在变式中理清文章脉络层次。
3.在改写成诗的过程中,将长文读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感悟文中的鲜活形象,理解生命的本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感情。
2.认识生命的客观规律,豁达乐观地面对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1.认识生命的本质,揣摩文中蕴含的哲理。
2.理解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培养积极奋发、坚韧向上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质疑法、讨论法、点评法。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活着还是死去,这是一个艰深又两难的问题。
古今中外,有无数名人响亮又从容地回答过这个问题:李清照——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巴金——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地死;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保尔•柯察金——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
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泰戈尔——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今天,我们来聆听文坛恒星冰心老祖的解答,让生、死不成问题。
(二)检查预习1.学生简介我们熟悉的冰心。
2.学生板演,分享积累字词。
(三)读面晓层次1.读题目,喜欢吗?你能为本文另拟标题吗?2.按我们已有经验,“一段文”式的文章让人一见倾心有些难。
请你试着为本文变式打扮。
(四)读短解诗意1.男生朗读“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部分,女生听后点评。
2.如此响彻心扉的文字,怎能不涌起浓浓诗情?请小组合作,将这部分改写成现代诗。
建议:1)小组成员选出所需意象。
人教版初三下册《谈生命》语文教案及反思
《谈生命》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问目标:朗诵课文,理清文章脉络,理解文章主旨。 2、实力目标:领悟文章象征手法的运用,体会文章用形象的比方表达深刻 思想内容的写作方法。 3、情感目标:相识生命的本质,培育主动进取的生活看法;提高文化品位和 审美情趣;获得亲身参加探究的体验,培育自觉探究意识,激发创新的欲望。 二、教学重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领悟文章象征手法的运用,体会文章用形象的比方表达 深刻思想内容的写作方法。 2. 理解文中最能表达作者人生感悟的句子,把握文章思路,领悟文章主旨。 三、教学难点: 相识生命的本质,养成主动进取的生活看法 四、教学手段、方法: 1、多媒体教学课件贯穿教学始终,充分发挥其强大感官冲击作用; 2、尝试运用因特尔将来教化理念设计问题,引领学生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 解; 3、引导学生采纳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训练学生的理性思维实力。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第3页 共4页
老师提示:从结构上看,课文仅一段,即中间不分段,但思路清楚,章法严 整,很简单看出行文层次来。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可作如下提示: 第一种: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电脑多媒体] 第一部分:(我不敢说像什么)揭示话题。 其次部分:(生命像不敢信来生)描写一江春水的全部生命历程。 第三部分:(生命又像不敢信来生)写一棵小树 的全部生命历程。 第四部分:(宇宙是结尾)总结全文,揭示生命的本质。 (三)、精读赏析 内容赏析 1、学生质疑:在个人阅读基础上将问题在小组内沟通,将疑难问题写在纸 条上上交老师共同研讨 2、老师将学生问题分类指导解答,将学生遗漏问题补充 3.小组研讨沟通后,老师点拨明确: (1)生命是什么与生命像什么只有一字之差,
初中语文_谈生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谈生命》教学设计一、导入:1、(在黑板上写下“生命”二字)同学们看到生命二字,你会想到那些词语、景物、画面句子或者文章?设想:对于这个司空见惯的话题,同学们一定会有很多精彩的发言,例如: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小草生命的顽强,文章《再塑生命》让我们感受到海伦凯勒创造的生命的奇迹,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中师救生、母救子的画面,让人感到生命的伟大。
设计意图:以课题入手,激发学生们对生命这个话题的思索。
同时十分巧妙地把学生带入了课文,时刻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上面。
2、出示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本课的字词、文学常识。
理清文章的思路。
(2)能力目标:通过联想、想象感受鲜活的生命形象,认识生命的本质和规律。
品味赏析语言。
(3)情感目标:能乐观地对待生命中的成功和失败、快乐和痛苦。
3、作者简介: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女作家、诗人。
代表作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等。
作品主题:爱母亲、爱儿童、爱自然。
(结合名著导读)4、预习检查:荫庇()芳馨()云翳()挟卷()骄奢()枭鸟()巉岩()丛莽()二、整体感知:1、播放视频,要求:听时注意语调。
(感情激越时:语调激昂、响亮;感情平静时:语调深沉。
)观后,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并思考理清本文的思路:第一层:课文第一句话。
提示话题,引起下文。
第二层:从“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到“也不敢信来生”。
写了生命像春水东流的状况。
第三层:从“生命又像一棵小树”到“也不敢信来生”。
描写了生命像一棵小树成长和衰亡的状况。
第四层:从“宇宙是一个大生命”至结尾。
总结上文,抒发感想,阐述作者对人生的感悟。
三、合作探究:展示两组画面。
探究:1、作者在文中把生命比喻成什么?2、“一江春水”经历了哪几个生命历程?暗示了怎样的人生历程?3、“一棵小树”经历了哪几种生命状态?暗示了怎样的人生状态?4、你从课文中领悟到的生命的本质和规律是什么?四、赏析语言:文中有很多精彩语句,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谈谈你的感受。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谈生命》教案-解析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谈生命》教案-解析一. 教材分析《谈生命》是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通过讲述生命的起源、生命的本质和生命的价值来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哲理,适合学生思考人生和提升自我。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和思考能力,对于生命这一主题,他们可能有一定的认知,但还需要通过课文的学习来进一步深化理解。
同时,他们可能对一些专业术语和概念感到困惑,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解释。
三.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命的起源、本质和价值。
2.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专业术语和概念。
3.培养思考能力,能够从课文中提炼观点并进行论证。
4.提升表达能力,能够用语言或文字表达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命的起源、本质和价值的理解。
2.课文中的专业术语和概念的掌握。
3.从课文中提炼观点并进行论证的能力培养。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解释专业术语和概念。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从课文中提炼观点并进行论证。
3.写作法:学生写一篇关于生命的理解和感悟的文章。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谈生命》2.参考资料:有关生命的起源、本质和价值的资料3.投影仪或白板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教师利用投影仪或白板,展示课文中的专业术语和概念,并进行解释。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
3.操练(2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从课文中提炼观点并进行论证。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和提示。
4.巩固(10分钟)教师邀请几名学生上台,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其他学生听后,进行评价和补充。
5.拓展(15分钟)教师提供有关生命的起源、本质和价值的资料,学生自主阅读,并回答相关问题。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内容,强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冰心《谈生命》教案(精选5篇)
冰心《谈生命》教案(精选5篇)冰心《谈生命》教案篇1[教材及学情分析](一)课文解读《谈生命》是世纪老人在仙逝前不久发表的一篇谈生命本质和生命意义的美文,道出了她历经百年沧桑、备尝酸甜苦辣的生命体验。
全文仅有一长段,但思路清晰,章法严整,文字精炼,哲思深邃,形象表达尤其精彩。
开篇用一句话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引出话题,接下来以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作比喻描写生命历程,最后直抒胸臆,升华哲理,揭示了生命由生长到壮大再到衰弱的一般规律,以及生命中的苦痛与幸福相生相伴的共同法则,表达了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
(二)学情分析本文是九年级下册的一篇优美散文,注入了感情写出了气势,而本堂课学习对象是刚进入九年级的学生,他们已有七八年级学生一定的语言积累,但是又没有九下的学生语言积累的丰富、厚实,并且作为刚进九年级的学生来说,对生命的认识比较浅层,达不到冰心老人用一生的经历谱写出对生命本质的感悟,基于此,我在这堂课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品悟,让学生走进文本,能对生命本质有一定的感悟,能欣赏文章的各种美,同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生命观的教育。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知识与能力1、理解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2、通过对精彩语句的品析,让学生学会品析语言。
过程与方法1、反复朗读课文,理解文章主旨。
2、通过多角度赏析,感受文章语言美、哲理美、情感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生命的客观法则,豁达乐观的对待生命中的一切,包括快乐和痛苦。
(一)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二) 教学难点品味文中优美形象的语言,感悟语言中蕴含的哲理。
[教法及学法](一)教法:朗读法、激趣法、延伸拓展法(二)学法:圈点批注法、合作探究、研读法、积累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一、看一看,了解生命的历程:让学生欣赏一组画面,即一个人从婴儿童年青年中年老年的成长历程,让学生对生命有一种感知。
初中语文_9 谈生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谈生命》教学设计冰心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文章的主旨2.赏析文章中的形象描写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哲理美。
3.正确认识生命中的痛苦和快乐,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1.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感受文中鲜活的形象。
2.揣摩文章重要的语句或段落,理解其哲理意蕴。
3.反复朗读重点语句,品味语言美。
教学难点:理解关键语句的深层含义教学方法:朗读法品读法延伸拓展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是说我的内心依然纯洁无瑕,就像冰那样晶莹,像玉那样透亮,体现了一种坚守节操的信念,有一位非常著名的作家,笔名就处出于此-冰心,有着如此美好名字的人,她的一生是怎样度过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冰心,走进《谈生命》。
二、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文章的主旨2.赏析文章中的形象描写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哲理美。
3.正确认识生命中的痛苦和快乐,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观。
三、检查预习1.作者2.生字、生词挟(xié)卷芳馨(xīn) 怡(yí)悦云翳(yì)巉(chán)岩荫庇(yìn bì)四、感知文意,理清行文思路(带问题朗读:全文只有一段,一气呵成,但思路清晰,根据你的理解把本文分为四层,并说明理由。
)1.理清行文思路第一层:仅一句话,“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
这是全文的领起句,也是思路的起点,提示话题,引起下文,第二层:从“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到“也不敢信来生”。
描写生命像春水东流的状况。
第三层:从“生命又像一棵小树”到“也不敢信来生”。
描写生命像一棵小树成长和衰亡的状况。
第四层:从“宇宙是一个大生命”到结尾,总结上文。
抒发感想,阐发哲理。
五、品读课文,感悟生命教师设计相关问题,指导学生研讨课文。
(1)“一江春水”经历了哪几个生命历程?(可用文中的关键语句回答)(2)暗示了人生命历程的哪些境遇?(3)在不同的境遇中作者的态度怎么样?(1)※可从几个“有时候”领起的内容来思考,学生只需从中摘录关键词加以联想。
《谈生命》教学设计及反思
《谈生命》教学设计及反思《谈生命》教学设计及反思范文【教材分析】《谈生命》是冰心于1947年写的一篇散文,作者并没有在生命的定义解释上做文章,而是把抽象的生命理念比喻为具体可感的春水和小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生命的图画。
作者通过描写“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的全部的生命历程,喻示着人的生命历程的丰富多彩,同时揭示了生命的生长,壮大和衰老的普遍规律以及生命中痛苦和幸福相伴相生的一般法则,表达了作者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
全文感情基调高亢达观,许多语句庄重而精警生动又富含思想,是作者几十年人生体验的感悟与结晶。
阅读本文不仅能获得审美享受而且能给人以深刻的人生启示。
【学情分析】初中学生非常喜欢文质兼美的散文,尤其是本文如行云流水一般,节奏感很强,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画面感强易于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的能力,把优美的文字在大脑中转化成具体可感的画面。
但是本文中有一些语句含义深刻,与学生的人生体验有一定的距离,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
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特的体验,指导学生利用阅读期待和阅读反思进行创造性阅读和个性化阅读,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自由畅谈。
教师只是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适当点拨和启发,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设计思路】【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掌握文中生字生词的写法和基本含义,能够联系已有的阅读体验和生活实际品味文中富含哲理意义的语句。
⑵继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⑴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学生在教师的帮助和点拨下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读书思考交流与感悟。
⑵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激活创新思维,树立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通过阅读启发学生进一步理解生命的意义,进而树立勇于战胜困难,热爱生命,积极投入生活的思想情感。
⑵培养学生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运用比喻的方法说明抽象的事物。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谈生命》教学反思
《谈生命》教学反思在完成了《谈生命》这一课的教学后,我深感责任重大,收获良多。
通过这节课,我进一步认识到语文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情感的交流、思想的碰撞和灵魂的启迪。
首先,我深刻体会到了备课的重要性。
在准备《谈生命》这堂课时,我花了大量时间研读课文,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章主旨。
同时,我也查阅了大量的教学资料,吸取了其他教师的教学经验。
这使得我在课堂上能够游刃有余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把握文章的核心思想。
其次,我更加注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我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出问题,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通过小组讨论、互动问答等方式,学生们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他们的思维得到了拓展,对生命的认识也更加深刻。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我在处理一些难点问题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导致部分学生理解起来有些困难。
其次,我在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时,还不够深入,没有充分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
针对这些不足之处,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首先,我将更加注重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跟上教学进度。
其次,我将更加注重情感教学,通过创设情境、引导体验等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中的情感内涵。
此外,我还将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通过家校共育的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生命意识和责任感。
总之,《谈生命》这一课的教学让我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3年《谈生命》教学反思15篇
2023年《谈生命》教学反思15篇《谈生命》教学反思1似乎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比其他科的要求更高,也更能体现一个教师的教学功底,自我感觉吧教学语言很流畅,语言表达似乎很得心应手,这点在课后,从听课同事那里得到了首肯。
总之这节课,从内容到形式我自认为上得比较成功,当然,没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不是完美但求尽善尽美。
课后,我认真的反思了一下,从这节课我得到两点了最深刻的认识。
一、要想上好课,认真备课是关键。
《谈生命》之前我也上过,说实话,平时上课随意性大,一节课的内容可以上成两节课,两节课的内容可拖到三节课;而这次是示范课,且要把原先是两节课的内容压宿到一节课里完成,课件设计从内容的取舍、重难点的凸显及各个环节时间的安排等方面,怎样才能抓住要点而又不被时间所困,这必须吃透课本,为此我反复地去读,至少不下于十遍吧。
而且,作为语文这门特殊的学科,我认为不仅在内容上要求完美,其教学形式上也应该有一种流畅的美,尽显语文的艺术性。
这点我在备课时就考虑到了,比如说本节课的朗读(教法之一·朗读教学法),在初读原文的第一个环节,因考虑到时间问题,我并没有按照常规听朗读录音带或大家集体朗读一遍,而是让同学们自由选择其中的一小节朗读,既能检查学生预读情况,也能节约时间;再次,在研析课文时,根据课文的情境,我让男女生分读相关的部分,去体味生命中遭遇暴风雨和享受成功快乐时的情境;再到课文最后哲理部分,我让同学们集体朗读,理解和感悟课文重点。
所以,朗读不仅要考虑到内容,在形式上我也力求美,让读者也让听者新鲜而不厌烦。
总之,要想上好课,我认为一个敬业的老师,不管你上的是示范课还是平时的教学课,都必须认真备好每节课,那样你自己上起课来也会得心应手,有种成就感。
二、要想上好课,课前备学生也是关键。
作为一个老师,你备好课,只能说是你自己完成了对这一课的认识、理解。
你怎样才能有效地把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这不是个简单的问题。
过去,我们的办法是填鸭式,整堂课,老师把自己所知道的一一道来,唯恐学生记不下来,反复讲来反复讲去,学生被动的在那里听,机械得在那里记,尝试不到学习的`乐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生命》教材分析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揣摩文章重要的语句或段落,理解其哲理意蕴。
2.能力目标:反复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生命的客观法则,豁达乐观坚强的对待生命中的一切,包括快乐和痛苦。
教学重点:品味文章中优美形象的语言,体会文章中想象、联想,感受文中鲜活的形象教学难点感知作者的情感变化,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
教学方法:1 朗读法2 品读法3 延伸拓展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汪国真的诗渲染气氛导入对生命的感悟。
出示关于冰心的简单介绍,重点在其作品主题的了解。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要求:朗读时要注意语调的把握。
感情激越处声音要响亮,情调应激昂;感情平静处要读得深沉些。
注意正音,并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
多媒体显示:挟卷(xié)芳馨(xīn)怡悦(yí)云翳(yí)2. 选几位同学范读课文(看多媒体图片读课文),每人读一部分,其余同学评点。
教师评点:朗读时要注意语调的把握。
感情激越处声音要响亮,情调应激昂;感情平静处要读得深沉些。
三、思读课文,把握文意1 理清行文思路提问:本文为“一片作”,一气呵成,但思路清晰,章法严整。
请说说你对文章思路的看法。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明确:全文大致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仅一句话,“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
这是全文的领起句,也是思路的起点,提示话题,引起下文。
第二层:从“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到“也不敢信来生”。
描写生命像春水东流的状况。
第三层:从“生命又像一棵小树”到“也不敢信来生”。
描写生命像一棵小树成长和衰亡的状况。
第四层:从“宇宙是一个大生命”到结尾,总结上文,抒发感想,阐发哲理。
四、美点寻踪,发掘课文的审美价值1 请学生谈谈初读课文的感受,对课文进行美点寻踪。
教师总结:本文情、景、理交融,是一篇难得的美文。
下面我们将从意境、哲理、语言三方面欣赏本文的美。
2 赏析课文的意境美(美在形象,美在情感)。
“美在形象”赏析:(1). 话说“一江春水”多媒体播放一江春水东流入海的动感画面,雪山、峭壁、巉岩、平原、斜阳草树、夹岸桃花、激电迅雷、新月晚霞、大海等画面依次迭出,春水一路走来,奔流激荡。
学生齐读“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也不敢信来生”,结合画面,想象春水一路高歌的情形。
(2).默读课文“一江春水”: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A 请大家按照原文的思路,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这个过程。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体现这个过程的欢乐和痛苦。
B 品味相关词句,体味一江春水的特征,感受这个的形象。
学生自主品评。
成果展示:(3)话说“一棵小树”默读“一棵小树”,思考作者按什么顺序写了“一棵树”?树的一生中有怎样的经历?暗示了怎样的人生历程?学生齐读“生命又像一棵小树……也不敢信来生。
”A 请按照原文思路,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小树的生命历程。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体现时序(早春、春天、夏天、秋天、冬天),体现特有的平静和温柔。
B 品味相关词句,感受一棵小树鲜活的形象。
学生自主品评。
五、把握主题1.以填空的形式,让学生感悟并把握本文主题。
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一说“生命像什么……”?进一步领悟生命的含义。
3.齐读:再次回扣文本感悟生命的意义。
生命像一江奔腾不息的春水,只有流入大海才会获得新生的力量;生命像一棵顽强生长的小树,只有历经风雨才能体现真正的价值。
4.以汪国真的诗结束本课。
呼应本课导语。
六、板书设计谈生命形象美(一江春水、一棵小树)哲理美(生命——生长、流动)《谈生命》教材分析《谈生命》是冰心老人写的一篇谈生命本质和生命意义的美文。
全文仅有一长段,但语言简练,比喻生动,哲思深邃,"形象表达"尤其精彩。
表达了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
处在人生重要关口的九年级学生,应该能与课文进行情感的交流,思想的碰撞,并能从中受到启迪,获得体验。
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和分析的能力,但对人生、对生命的感悟还不太深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因此,我把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观作为这堂课的教学难点。
由于文中"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的比喻具有很强的隐喻性,哲理深邃的语句也十分丰富。
因此,我把品味精美的语言作为教学难点。
《谈生命》效果分析《谈生命》是冰心先生早年写的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其中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文中时有精当的议论,但又不是理性的直说,而是将抽象的“生命”人格化,将生命流程物象化,抒情、论理交融。
鉴于学生生活阅历浅、阅读理解有限,我在本节课的设计中,着重引导学生感知品读课文,发现其中的美点,挖掘其中的理趣,理解作者关于生命本质的阐述。
一上课,我就提出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4点),给学生一个清楚的印象和一个明确的方向,为了达到这几个目标,我将这一节课的设计分成四个板块(照应教学目标)。
第一个板块:引导学生用“整体感知”的方法学习课文,理清层次。
活动是这样的: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最能表现作者对生命感悟和认识的三句话,并以这三句话为依据,把文章划分为四层。
这篇文章在形式上没有分段,可层次标志却很分明,学生只要用心读,这四句话并不难找。
通过这样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筛选、提炼、概括信息的能力,加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第二个板块:引导学生用“术语点评”的方式来学习课文,探究文章的写法。
活动过程是这样的:请你尝试用“术语点评”的方式来学习课文,所说的“术语”,指的是文章的表达技巧,如: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等。
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想象等。
结构手法:照应、过渡、引出下文、总结全文等。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反复、反问、设问等。
这一学习活动,使学生的思维发散开来,在发现中,点评中深入学习课文,学习散文多种多样的表达,学习散文语言的精美。
第三个板块,引导学生理解富于深意的句子,从而理解文章内涵,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欣赏语言的能力。
《谈生命》教学反思课堂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主阵地,教师是教学改革的倡导者和实施者。
在课堂上教师只有关注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新要求,关注学习方式的改变,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知识建构,才能激活整个课堂,迎来教室里的星光灿烂。
一、关注阅读教学的新策略课程改革,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提倡学生在阅读思考的基础上,发表独立见解,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思考,学会读书。
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同时,《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的速度有了量化指标,并要求学生学会朗读、默读、精读、略读、浏览等。
本文是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通过朗读、精读、品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和文本对话,品味优美的语言文字,从而达到领会文章主旨的目的。
二、关注学习方式的新举措《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旨在解决语文教学中长期采用灌输式所带来的缺憾。
灌输式语文教学中师生双方一方是主体,一方是客体,作为客体的信息接受者只有被动地接受、理解主体发出的信息。
而“对话”不同于灌输信息传递的单向性和非对称性,它具有多向性和对称性,在对话中双方都是主体。
在对话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不是一种灌输与被管束的关系,也不是任何一方的任意阐释,而是一种平等的双向的交流关系。
教师通过启发引导,在解读文字“生命是一江春水”这一部分,理解了生命的状态和过程的基础上,采用了学法指导,分小组合作探究,给学生充分的独立体验的时间,教师适时点拨,教导学生用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同学相互取长补短,实现资源共享,相互讨论、各抒己见,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尊重他人、虚心好学的品质;培养帮助他人、共同进步的精神。
通过合作学习,发挥群体优势,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改善,小组的学习形式得到强化,学生间互动交流的频率更高,因而研究的气氛更强烈。
小组学习也有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关注学生情感的新体验《语文课程标准》多次从不同的角度强调,语文知识的教学和训练不能代替语文实践和实践中的经验积累。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就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要激活课堂,就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课堂在导入部分,把学生置于广袤的沙漠,激起学生的感性体验,从而唤起他们对更多话题作文优秀范文、高中语文优秀教案、教学实录、备课资料、同步试卷、美文、高考模拟试卷、文学欣赏尽在语文轩网站/生命本质的探究兴趣。
在讲读“生命是一江春水”这一部分时,通过分析朗读时的情感变化,有情感激越,有心平气和,在不断变化的情感体验中认识生命本质和规律。
在领悟了冰心老人笔下的生命之后,要求同学们采用“生命象……”的句式,诠释自己对生命的独到见解,讲练结合,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和组织能力。
课文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影响深远,课堂设计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真正发挥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
四、关注知识体系的新建构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学生在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学习材料、学习问题的探索研究、探寻追究,自我建构,自我生成了一些新的东西。
由于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不同,存在着个体差异,所以在课堂上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创新精神的发展。
从课堂设计看,在品味关键语句和课外延伸这两个环节中,旨在因势利导,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从知识到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纬度去实现目标。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怎样达到让语文学科以情育人,以美怡人的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所有语文教师努力的方向。
创新教育也是一个崭新的课题,语文教学需要创新教育为它注入活力,让它向更加正确、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
当然,创新教育这一课题,也离不开语文教学这一庞大的载体,只有把创新教育巧妙地融入语文教学,并从某种程度上指导语文教学,才能推进语文教学整体改革,提高素质教育水平。
《谈生命》教材分析一、整体把握本文以“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为喻,揭示生命由生长到壮大,再到衰弱的过程和一般规律,以及生命中的苦痛与幸福的相生相伴的共同法则,表达了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
从结构上看,课文仅一段,即中间不分段,但思路清晰,章法严整,很容易看出行文层次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