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患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调查

合集下载

鲍曼不动杆菌的院内感染及耐药性分析

鲍曼不动杆菌的院内感染及耐药性分析

鲍曼不动杆菌的院内感染及耐药性分析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现状及其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有效应用抗生素。

方法对2009~2011年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情况及其药敏试验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132株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来源于痰、咽拭子、分泌物及尿液。

鲍曼不动杆菌分布居前3位的科室依次为重症监护(ICU)病房、呼吸内科和泌尿外科,其他病区有散在分布。

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从低到高依次为亚胺培南、氨苄西林/舒巴坦、美罗培南、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钠。

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在ICU分布最多,且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十分严重,院内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提示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种类和时间,是防止耐药菌株产生的关键。

标签: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是革兰阴性杆菌,存在于自然界和医院环境中。

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及介入性操作的推广,鲍曼不动杆菌已经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1]。

鲍曼不动杆菌在非发酵菌中分离率仅次于铜绿假单胞菌而位居第2位,在不动杆菌属中分离率最高[2-3]。

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也可引起菌血症、泌尿系统感染、继发性脑膜炎、手术部位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4]。

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抗生素表现为天然或获得性耐药,并出现多重耐药株,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

本研究对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009年1月~2010年5月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情况进行报道: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来源本组112例送检标本来均来自我院住院患者,共培养出132株鲍曼不动杆菌。

标准菌株为铜绿假单胞菌ATCC 27853,购自卫生部生物制品检定所。

1.2 仪器与试剂血培养基由北京毕特博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提供,药敏培养基由武汉金宏生物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提供,鉴定试剂为法国梅里埃生物公司ID32E鉴定试剂條,仪器为法国梅里埃生物公司ATB Ex-Dression细菌鉴定仪,药敏纸片来自杭州微生物制剂有限公司。

鲍曼不动杆菌的医院感染调查和耐药性分析

鲍曼不动杆菌的医院感染调查和耐药性分析

王 书杰 , 玄 , 昌 文 , . 2例 急 性 混 合 细 胞 白血 病 的 诊 汪 葛 等 1 断 与疗 效 分 析 [ ] J .白 血 病 ・淋 巴 瘤 , 0 5 1 ( ) 2 1 20 ,4 4 : 0—
2 04.
的不 良预 后 因 素 , 解 率 低 , 后 差 , 进 一 步 探 讨 合 理 有 效 的 缓 预 须
秘 营 昌 , 寿 庚 . 表 型 急 性 白 血 病 I 研 究 f] 中 华 血 卞 双 临床 J.
液 学 杂 志 , 0 0, 1 7 : 5 — 5 . 2 0 2 ( )3 23 4
足 1月 , 后 复 发 , 为 单 核 系 白血 病 , 治 疗 后 又 转 为淋 巴 绌 之 转 再
治疗 方 案 。 参考文献 :
张 诚 , 幸 华 , 曦 , . 性 混 合 细 胞 白血 病 诊 断及 疗 效 陈 张 等 急
的 临床 研 究 .J . 三 军 医大 学 学 报 ,0 7 2 (9 :8 6 [] 第 2 0 ,9 1 ) 1 9—
18 . 99
[] 张 之 南 , 1 沈悌 . 液 病 诊 断及 疗 效 标 准 [ . 版 . 京 : 血 M] 2 北 科
国际检 验 医学 杂志 21 9月第 3 卷第 9期 00年 1
It n Jl Me ,et e 00V 1 1N . dSpe r 1,o. ,o9 mb 2 3

10 O9 ・
阿霉 素 ( 4 / i D1 左 旋 门冬 酰 胺 睛 ( ) 0 m! H) 5mg m v ; I 60 0U/
朱 慧 玲 . 性 混 合 细 胞 白血 病 1 急 1例 临 床 分 析 E] 现 代 实 d.

住院患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调查与防控措施

住院患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调查与防控措施

住院患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调查与防控措施目的:研究住院患者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情况并进行耐药性分析,为临床用药及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住院患者检出鲍曼不动杆菌的状况,并对菌株进行分布科室、分布年龄、标本来源及药敏结果分析。

结果:共分离出312株鲍曼不动杆菌菌株,占病原菌检出率的5.30%,主要分布于重症监护室,年龄分布主要以60岁以上老年人居多,标本主要来源于痰液,菌株耐药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对10种常见的抗菌药物耐药率达60%以上。

结论: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布于重症监护室,以老年人居多,菌株耐药性逐渐上升,多重耐药菌株逐渐增多,临床上应根据其特征进行防控与治疗。

标签:住院患者;鲍曼不动杆菌;调查;防控措施由上述数据可知,鲍曼不动杆菌分离率逐渐降低,但是仍然占有较高比例。

2.2分布特点分析对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特点进行分析,对分布科室、分布年龄及标本来源比例较高的前3进行统计比较,结果见表2。

床参考。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住院患者细菌感染状况,其中共检出鲍曼不动杆菌312例,同一患者多次分离菌株不重复列入试验。

患者年龄32~83岁,标本来源于痰液、尿液、血液及分泌物中。

所有患者的标本均送入我院检验科微生物室进行培养分析。

1.2 方法对所有住院患者标本进行常规培养分离,对分离出的菌种使用自动微生物药敏测试系统进行药敏分析与鉴定,对鉴定为鲍曼不动杆菌的标本进行记录。

对鉴定为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患者进行分析,根据医院信息系统追踪病人信息,确定患者所在科室、年龄、检出鲍曼不动杆菌的标本类型,然后进行结果分析。

2结果2.1检出情况分析共分离出5887株病原菌,其中鲍曼不动杆菌312株,占病原菌检出率的5.30%,分析期内各年检出率见表1。

某院重症监护病房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调查及分析

某院重症监护病房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调查及分析

某院重症监护病房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调查及分析
易文华;张彩云;赵艳群
【期刊名称】《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2(033)022
【摘要】目的调查某院ICU下呼吸道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和传播媒介,为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某院ICU病房7例病人2011年11月21日~12月26日发生下呼吸道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在ICU病房33d内陆续出现7例病人发生下呼吸道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其中3例为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暴发,其他4例为多耐药菌株的散发病例.结论患者基础疾病严重、侵入性操作过多,部分医务人员无菌观念淡薄、长期使用抗菌药物等是造成此次流行的主要原因,医务人员、保洁人员手及医疗环境污染是主要的传播媒介.
【总页数】3页(P3128-3130)
【作者】易文华;张彩云;赵艳群
【作者单位】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广州,51008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2015年医院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调查与耐药性分析 [J], 赵建江;王胜;陈素梅;李仁杰;叶蕾
2.诸暨市鲍曼不动杆菌的医院感染调查和耐药性分析 [J], 郑飞燕;阮慧白;周壮丽;陈陪玉
3.2006~2011年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调查及耐药趋势分析 [J], 黄强;熊劲芝;黄红卫;张林;刘巧突
4.某院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调查与耐药性分析 [J], 丁宸;邵静;徐萍萍
5.重症监护病房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调查及泛耐药情况分析 [J], 段秀杰;陆建成;阴晴;高雁;王文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我院ICU3例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病例的调查

关于我院ICU3例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病例的调查

关于我院ICU 3例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病例的调查2018年7月6日,院感科到检验科抄录多重耐药菌信息时发现短时间内ICU送检痰标本连续检出3例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我科专职人员立即到ICU进行调查。

主要调查内容为:1、讨论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判断是否为医院感染;2、判断医院感染聚集性病例/医院感染暴发;3、对其可能的感染因素进行调查分析;4、整改措施干预等。

现报告具体情况如下:一、患者基本情况,是否为医院感染。

1、患者王岳,男,25岁,住院号2018009376,于2018年6月10日入院,入院诊断“1、双肺挫伤;2、急性呼吸衰竭;3、肋骨骨折;4、创伤性血气胸;5、全身多处皮肤挫伤;6、右侧肘关节内脱位骨折”。

患者于6月10日入住ICU,行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

6月21日送痰培养检出CR-AB,已按药敏使用抗生素。

再根据临床症状、病原微生物检查结果,定义为医院感染。

2、患者曾禾珍,女,77岁,住院号2018009003,于2018年6月2日入院,入院诊断“1、肺部感染;2、淋巴瘤性甲状腺瘤术后;3、大气道狭窄;4、气管切开术后拔管困难;5、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伴心功能不全;6、高血压Ⅲ”。

患者于6月2日入住ICU,行气管切开接呼吸机辅助呼吸。

6月29日送痰培养检出CR-AB,已按药敏使用抗生素。

根据临床症状、病原微生物检查结果,定义为医院感染。

3、患者张树生,男,71岁,住院号2018007626,于2018年6月27日入院,入院诊断“1、鼻骨骨折;2、吸入性肺炎;3、糖尿病;4、高血压;5、脑梗死后遗症;6、帕金森氏病;7、消化道出血”。

患者于6月27日入住耳鼻喉科后当日即转入ICU,行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

7月3日送痰培养检出CR-AB,已按药敏使用抗生素。

根据临床症状、病原微生物检查结果,定义为污染。

二、判断性质聚集:相对不常见事件或疾病在空间或时间上的数量集合超过概率造成的期望值。

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下呼吸道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现状分析和护理对策

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下呼吸道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现状分析和护理对策
加强消毒隔离和监测、加强下呼吸道管理等策略是控制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鲍曼不动杆菌;下呼吸道感染;护理对策
鲍曼不动杆菌( 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 是引起医院感
散能力,且对常规消毒有较强抵抗力,使其不能被杀灭,只能抑
呼吸道中。 又因该菌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及菌群间的耐药性播
收稿日期:2020-02-19

有助于改善临床各项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增进患护关系,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卢晓英,陈汝明,沈玉枝,等.专业护理人员在心房颤动抗
时间 47.2 d,超过 2 个月 11 人。 18 例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患者
65 株病原菌中,鲍曼不动杆菌有 18 株,占 27.69%。
科细菌检验室,经过检验科检验患者的痰培养及痰涂片样本;②
诊断标 准 符 合 《 中 国 鲍 曼 不 动 杆 菌 感 染 诊 治 与 防 控 专 家 共
识》 [6] ;③患者 X 线、胸部 CT 等影像学检查显示肺部存在大片
阴影( 均匀致密) ,见明显的下呼吸道感染征象;④采集患者的
一般信息( 性别、年龄、床位) 、住院科室、住院时间、主要诊断、
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影像学表现、药敏情况、是否合并其他病原菌
的感染、是否使用了抗生素等资料,并根据上述资料查找可能的
感染原因,分析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原因。
中,包括:12 例脑梗死,占 66.67%,3 例颅内感染,占 16.67%,1
进行补液,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患者意识状态不佳时,结合
现耐药性。 ③环境因素。 神经内科 ICU 患者相对密集,造成空
气中细菌的密度增大。 陈桂兰等 [7] 的研究表明,患者因呼吸道

重症监护病房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调查及耐药性分析

重症监护病房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调查及耐药性分析

重症监护病房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调查及耐药性分析【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鲍曼不动杆菌(aba)的感染分布及其耐药性调查分析,以指导临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方法:统计2010 年 5 月~2013 年 5 月重症监护病房各种临床标本中分离得到的 219 株aba进行耐药分析。

结果: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179株,占81.7%,其次为分泌物21株,血液8株,,中段尿7株,脓汁2株,胸腹水1株,引流液1株。

aba感染以院内为主。

该菌耐药率最低的抗生素是头孢哌酮/舒巴坦。

结论:aba 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应合理选择和使用抗菌药物,主张联合用药,有效预防和控制感染。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细菌;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aba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及人体皮肤,为条件致病菌。

当前,多重耐药的aba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其分离率在非发酵菌中仅次于铜绿假单胞菌[1],aba主要引起医院感染尤其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菌血症、尿路感染、创口感染、继发性脑膜炎,还可引起胸膜炎、心内膜炎、眼内炎等感染[2]。

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病情危重,加之人工气道的建立,广谱抗菌药物的使用,住院时间长等多种因素,极易发生aba院内感染及爆发流行。

据文献报道,aba感染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病死率为9%;为明确 icu aba耐药情况,现对重症监护病房各种临床标本中分离得到的 219 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了耐药分析,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菌株来源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年我院住院患者的各种细菌培养标本中分离出的鲍曼不动杆菌219株。

其中痰液 179 份,气管切开分泌物 18 份,创口分泌物 3 份,血液 8 份,中段尿 7 份,脓汁2株,胸腹水1株,引流液1株。

同一病人多次分离到的同一菌株不重复计入。

1.2 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菌种鉴定采用美国bd公司phoenix100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仪。

用以下质控菌株做质控: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

重症监护病房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暴发调查与对策分析

重症监护病房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暴发调查与对策分析
【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 鲍 曼 不 动杆 菌 ; 医院 感 染 ; 危 险 因 素
D O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 - 9 4 5 5 . 2 0 1 4 . 0 6 . 0 1 0 文献 标 志码 : A 文章编号 i 1 6 7 2 9 4 5 5 ( 2 0 1 4 ) 0 6 — 0 7 4 4 — 0 3
WANG G u o — q i n, G U Ma n — p i n g( D e p a r t me n t o f I n t e n s i v e C a r e Me d i c i n e , t h e F i r s t Af f i l i a t e d Ho s p i t a l o f
s i v e c a r e u n i t( I CU ) , i n o r d e r t o p r o v i d e t h e p r o t e c t i v e s t r a t e g y f o r t h e ma n a g e me n t o f h o s p i t a l i n f e c t i o n . Me t h o d s A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s t a n d a r d p r o c e d u r e, s a mp l e s o f h o s p i t a l e n v i r o n me n t s o f I CU a n d p a t i e n t s we r e c o l l e c t e d f o r i d e n t i — f i c a t i o n o f b a c t e r i a a n d d r u g s e n s i t i v e t e s t . Re s u l t s Th e i n c i d e n c e s o f AB A we r e 8 8 . 9 o f s u c t i o n b o t t l e , 6 0 . 0 o f

重症监护室气管切开后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调查及分析

重症监护室气管切开后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调查及分析

重症监护室气管切开后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调查及分析摘要】目的了解医院重症监护室患者气管切开后出现呼吸道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情况,探讨预防及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

方法对2010年-2012年10月我院ICU所有行气管切开术的重症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患者均做痰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2010年收到652例检出鲍曼不动杆菌107例,2011年收到513例检出鲍曼不动杆菌125例,2012年1-10月收到556例检出鲍曼不动杆菌141例,药敏试验结果耐药率也逐年提升表1。

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已成为重症患者气管切开后呼吸道医院感染的首要致病菌并比例逐年提升,因此加强消毒隔离措施及气道护理,根据药敏试验联合使用抗菌药物是预防与控制感染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气管切开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5-0366-02鲍曼不动杆菌是呼吸道标本中最常见的革兰阴性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近年来该菌分离阳性明显增加,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2010年一2012年10月行气管切开的重症患者,术后均合并呼吸道感染,检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呈逐年提升,表1。

表1 2010-2012年10月鲍曼不动杆菌ICU分布构成比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2010年-2012年10月ICU行气管切开,既往均无呼吸系统疾病的所有痰液标本送检。

气管切开时间为人院后3~240 h,入院后都行气管切开,细菌学检查方法用无菌吸痰管经气管切开向下深人吸出痰液置无菌标本管中并立即送细菌培养1.2 对送检查的痰标本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和《诊断细菌学》常规方法分离培养,鉴定细菌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生产的ATB半自动细菌监定仪进行细菌鉴定,药敏用法国梅里埃公司ID32GN测试盒做药物敏感试验2 结果2.1 痰培养结果所有患者均做痰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

一起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暴发事件的调查与控制

一起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暴发事件的调查与控制

采用现 场
2 0 1 4年连续 发生 4
例病人痰标本 中均检 出鲍 曼不动杆菌 。经调查 , 有 2例患 者痰标本 培养 出 的鲍 曼不 动杆菌 为定植菌 或污染 菌 , 判 定此次感染事件为一 次 由鲍 曼不动杆菌引发 的医院感染 不 良事件 。该 病区心 电监护 仪 、 床 头柜表面 培养出 同源 鲍
文献标识 码 : B 文章编号 : 1 0 0 1 —7 6 5 8 ( 2 0 1 5 ) 1 0—1 0 4 3一o 2
中图分类号 : R 1 8 4
鲍曼 不 动杆 菌是 引起 医 院感染 的重 要条 件致 病 菌, 具有快 速 获得 和传 播耐 药性 的能力 , 对 临床常 用 抗 菌药物 普遍 耐药 , 其 感染 治疗 非 常困难 , 很 容易 引
详见 表 1 。 2 . 2 环境 卫 生 学标本检 测 结果
在 现场 调查 的 同时 , 对患 者所 在病 房 的床头 柜 、
共采 集环 境卫 生 学 标 本 4 2份 , 其中 1 1 份 标 本 细菌 培养 阳性 , 阳性率 为 2 6 . 1 9 %。 结果 表 明 , 在 整个 病 区采取 消毒 隔离 措施 之前 , 神经 外科 I C U环 境 微 生 物 污 染 严 重 。从 工 作 人 员 手和 工作 服表 面 除 了检 出鲍 曼 不 动 杆 菌 , 还 培 养 出 大肠 杆菌 、 金 黄色 葡 萄 球 菌 和肺 炎 克 雷 伯 菌 等 其他
集 的环境卫生学标本送检验科微生物室进行病原菌 分 离鉴 定 , 了解 病房 环 境 中鲍 曼 不 动 杆 菌分 布 情 况 及 其耐 药性 。
1 . 3 采取控 制措 施
起医院感染暴发流行 。2 0 1 4年 7 月, 湖北咸丰县 中 医 院医 院感染 管理 部 门有效 处 置一起 鲍曼 不 动杆 菌

鲍曼不动杆菌在住院患者感染标本中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鲍曼不动杆菌在住院患者感染标本中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 州军 区武 汉 总 医院检 验 科 , 广 武汉 4 O 7 ) 3 O O
摘 要 : 的 了解 鲍 曼 不 动 杆 菌在 住 院 患 者 感 染标 本 中的 分 布 及 近 5年 的 耐 药 性 变 迁 情 况 。方 法 回顾 性 分 析 近 5年 该 目 20~21 0 6 0 0年 共 分 离鉴 定 鲍 曼不 动 杆 菌 2 0 6 , 中 4 株 其
鲍 曼 不 动 杆 菌 是 l 上 重 要 的条 件 致 病 菌 之一 , 医 院感 临床 在
株 , 7 . o , 次 是 呼 吸 内科 和 老年 病 科 , 外 科 的 I U 病 占 6 2 其 脑 C 房 比 非 I U 病 房 检 出率 高 , 体 见 表 2 C 具 。
表 1
药 , 效 控 制 该 菌 在 医 院 内 的 定 植 和 播 散 , 少 耐 药 菌 株 的产 有 减 生 , 者收集本 院 20 ~21 作 0 6 0 0年 从 临 床 检 出 的 2 0 6株 鲍 曼 4
20~21 0 6 0 0年 鲍 曼 不 动 杆 菌 的分 离 率 比 较
细 菌 总数 ( ) n 鲍 曼 不 动 杆 菌
关 键 词 : 氏不 动 杆 菌 ; 感 染 ; 抗 药 性 ; 住 院 患 者 鲍 D I 1 . 9 9 ji n 1 7 — 1 0 2 1 . 1 O 9 O : 0 3 6 /.s . 6 34 3 . 0 2 0 . 2 s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3 4 3 ( 0 2 O — 0 90 1 7 — 1 0 2 1 ) 10 6 — 3
科 室 心 胸 外 科 心 内科 普 通 外 科 泌 尿 外科 9 7 4 4 0 2 .4 0 2 .0 0 2 .0 0 2 .0

综合性ICU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调查及耐药性分析

综合性ICU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调查及耐药性分析

鲍 曼 不 动 杆 菌 是 一 种 非 发 酵 糖 、氧 化 酶 阴 性 、动 力 阴 性 的 革 兰 氏 阴 性 杆 菌 ,广 泛 分 布 于 自 然 界 、人 体 表 、上 呼 吸 道 及 医 院 环 境 中 ,是 一 种 致 病 力 较 弱 的 条 件致病菌 。 泛 使 用、 侵入性操作技术的 开 展 及 免 疫 抑 制 剂 的 应 用,同 时 由于其复杂的耐药 机 制,多 重 耐 药 甚 至 泛 耐 药 的 鲍 曼不动杆菌感染逐 年 增 多,鲍 曼 不 动 杆 菌 已 成 为 医 院感染的重要条件 致 病 菌,给 抗 感 染 治 疗 及 院 内 感 染的控制带 来 很 大 困 难。 为 了 解 我 院 综 合 ICU 病 房鲍 曼 不 动 杆 菌 肺 部 感 染 及 耐 药 情 况,对 我 科 近 3 年来痰液送检标本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分析, 以进一步指导临床 合 理 选 用 抗 菌 素 及 探 讨 预 防、控 制 耐 药 菌 产 生 对 策 ,现 报 道 如 下 。 1 材 料 与 方 法 1.1 菌 株 来 源
2006年1 月 至 2008 年 12 月 在 吉 林 大 学 第 二 医院综合性ICU 病 房 住 院 患 者 的 痰 液 细 菌 学 送 检 标 本 ,一 人 多 次 培 养 获 得 的 同 一 菌 株 只 取 其 一 ,从 各 种 标 本 中 共 分 离 出 鲍 曼 不 动 杆 菌 68 株 。 1.2 试 剂 和 方 法
中 国 实 验 诊 断 学 2013 年 1 月 第 17 卷 第 1 期 文 章 编 号 :1007-4287(2013)01-0127-03
— 127 —
综合性ICU 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调查 及耐药性分析
刘德新1* ,卢俊英1,田加坤1,张 冰2

一起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爆发的现场调查

一起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爆发的现场调查
的敏感情 况, 并用 P R扩 增 , 列分析 明确 菌株 的基 因 C 序
型 , 分析 归 纳 菌 株 之 间 的相 关 性 。 并
图 1 O A一 3基因 P R电泳 图 X 2 C
2 4 卫生学调查 .
对该 IU的环境 、 C 医疗用 品、 医务人员手及鼻 咽拭子 进行细菌学 监测 , 采样 17份 , 中 2 共 0 其 3份检 出鲍曼不
间分布 : 4月 1—2 8 1日4例 , 5月 1 , 例 6月 2例 , 7月 1 例 。首例患者 为 4月 1 7日由综合 IU转入该 IU, 日 C C 次
1 1 资料来源 .
收集 20 0 6年 4月 1 日_ 7月 5 日期 间所 有 入 住 过 8
该 IU的患者资料 。 C
上 海预 防 医学 杂 志
S a g a o r a f P e e t e Me ii e h n h i u lo rv n i dc n J n v
21 0 0年 第 2 2卷 第 7期
2 1 Vo . 2 No 7 0 0, 1 2 .
文章编号 :04— 2 1 2 1 )7—0 5 10 9 3 (0 0 0 38—0 2
相同, 只对头孢哌酮/ 巴坦 敏感 , 其余 抗菌药 物全部 舒 对
耐药 。
x线片显示肺部有炎性浸润性病变。 慢性 气道疾患患 ② 者稳定期( 慢性支 气管炎伴 或不伴 阻塞性 肺气肿 、 哮喘 、 支气管扩张症 ) 继发 急性 感染 , 有病原 学改 变或 x线 并 胸片显示与入院时 比较有 明显改变或新 病变 。按 照《 医 院感染诊断标准 ( 试行 ) ( 0 1年版 ) 在 临床诊断 基础 》 20 , 上, 经筛选 的痰液 中连续 2次分离到鲍曼 不动 杆菌 者为 医院感染确定病例 。

住院患者呼吸道感染鲍曼不动杆菌39例分析

住院患者呼吸道感染鲍曼不动杆菌39例分析

住院患者呼吸道感染鲍曼不动杆菌39例分析【摘要】目的调查我院住院患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危险因素及耐药情况,为呼吸道感染病人预防该病菌感染提供依据。

方法对39例住院病人呼吸道感染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分离培养,用美国德灵半自动细菌分析仪进行菌种鉴定及抗生素的药敏实验。

结果39株鲍曼不动杆菌阿米卡星、舒巴坦、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的敏感率分别为79.49%、74.36%、56.41%、53.85%,该菌对唑啉头孢菌素耐药率达100%,对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耐药率较高。

结论住院病人呼吸道感染常见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鲍曼不动杆菌对高龄、严重基础疾病易感性高,且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risk factors of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by acinetobacter baumanii and its resistance to common antibiotics so as to guide clinical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Methods Thirty two patients of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by A. baumanii were examined. Results Among them,the ratio of susceptivity of A. baumanii to compound Amikacin was 79.49%,to levofloxacin was 53.85%,But the ratio of resistance of A. baumanii to Cefazolin was 100%,and it was also high to aminoglycosides and cephalosporin. Conclusion There are all kinds of pathogenic bacteria in respiratory infection disease, and the pathogenic bacteria have possesed some ability to resist some antibiotics. We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phenomenon.【Key words】Respiratory infection; Drug monitoring; Drug resistance鲍曼不动杆菌(A. baumanii)为不动杆菌属中最常见的一种革兰阴性杆菌,广泛存在于医院环境及人体皮肤、呼吸道、消化道和泌尿生殖道中,为条件致病菌[1]。

19933250_我院ICU_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聚集性病例与环境污染调查分析

19933250_我院ICU_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聚集性病例与环境污染调查分析

㊃论 著㊃[收稿日期]2019-08-22;[修回日期]2019-09-12[基金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华北油田分公司科技项目专项(2018-H B -G 0701)[作者简介]杨宝财(1973-),男,河北任丘人,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副主任技师,医学学士,从事临床检验学研究㊂*通信作者㊂E -m a i l :z y y2723054@s i n a .c o m 我院I C U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聚集性病例与环境污染调查分析杨宝财1,苗 勤2*,刘海涛2,方 玲2,于大巍2,何敬堂3(1.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医学装备科,河北任丘062552;2.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河北任丘062552;3.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医务科,河北任丘062552) [摘要] 目的调查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 n t e n s i v e c a r eu n i t ,I C U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 u l t i d r u g -r e s i s t a n t A c i n e t o b a c t e r b a u m a n n i i ,M D R -A B )医院获得性肺炎聚集性病例与医院环境污染的相关性,为预防和控制I C U 患者M D R -A B 医院感染提供环境流行病学依据㊂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短时间内我院I C U 出现的3例M D R -A B 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㊁周围环境以及医务人员标本进行干预前后大面积环境卫生学采样监测,用V I T E K -2C o m pa c t 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进行菌株鉴定与药敏分析㊂采取分区分色管理方法实施强化环境清洁消毒等综合干预措施,追踪干预效果㊂结果对干预前80份环境标本进行微生物监测,其中护理站电脑键盘㊁医护人员手㊁床单㊁手消压盖㊁抢救车剪刀㊁回风口㊁患者胸部皮肤㊁隔离衣袖口㊁床挡板扶手等14份标本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其耐药谱与痰培养耐药菌株相一致㊂干预后连续2个月环境采样146份标本,均未检出M D R -A B ㊂连续实施干预措施6个月后,标本合格率由77.50%上升至96.57%,医院感染率由干预前2.15%(214/9965)下降至1.56%(185/1186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㊂结论M D R -A B 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患者周围环境污染密切相关,分区分色强化环境清洁消毒等综合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暴发风险㊂[关键词]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重症监护病房;交叉感染 d o i :10.3969/j .i s s n .1007-3205.2019.11.017 [中图分类号] R 378.7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7-3205(2019)11-1317-05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a n da n a l y s i s o nm u l t i d r u g-r e s i s t a n tA c i n e t o b a c t e r b a u m a n n i i i n f e c t i o n c a s e s a n d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po l l u t i o n i n I C U Y A N GB a o -c a i 1,M I A O Q i n 2*,L I U H a i -t a o 2,F A N GL i n g 2,Y U D a -w e i 2,H EJ i n g -t a n g3(1.D e p a r t m e n t o f M e d i c a lE q u i p m e n t ,G e n e r a lH o s p t i a l o f No r t hC h i n aP e t r o l e u m 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 ,H e b e iP r o v i n c e ,R e n q i u 062552,C h i n a ;2.D e p a r t m e n t o f H o s p i t a l I n f e c t i o n M a n a ge m e n t ,G e n e r a l H o s p t i a l of N o r t hC h i n aP e t r o l e u m 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 ,H e b e iP r o v i n c e ,R e n q i u 062552,C h i n a ;3.D e p a r t m e n t o f M e d i c a l ,G e n e r a lH o s p t i a l o f No r t hC h i n aP e t r o l e u m 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 ,H e b e iP r o v i n c e ,R e n qi u 062552,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 O b je c t i v e T o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r e l e v a n c e b e t w e e n t h e m u l t i d r u g -r e s i s t a n t A c i n e t o b a c t e r b a u m a n n i i (M D R -A B )h o s p i t a l a c qu i r e d p n e u m o n i a a n d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p o l l u t i o n i n i n t e n s i v e c a r e u n i t (I C U ).B a s e do n t h e r e s u l t ,w e c a n p r o v i d e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a n d e p i d e m i o l o g i c a l b a s i s f o r p r e v e n t i n g a n dc o n t r o l l i n g M DR -A Bn o s o c o m i a l i n f e c t i o ni nI C U p a t i e n t s .M e t h o d s W i t hf i e l de p i d e m i o l o g i c a l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m e t h o d ,w ec a r r i e d o u tl a r g ea r e ah y g i e n es a m p l i n g m o n i t o r i n g o nt h r e e M D R -A B h o s p i t a la c qu i r e d p n e u m o n i a p a t i e n t s ,e n v i r o n m e n ta n d m e d i c a l s t a f f i n I C Ub e f o r e a n d a f t e r t h e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U s i n g V I T E K -2C o m pa c tb ac t e r i a ide n t if i c a t i o n a n d ㊃7131㊃第40卷第11期2019年11月河北医科大学学报J O U R N A L O F H E B E I M 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V o l .40 N o .11 N o v . 2019d r u g s u s ce p t i b i l i t y a n a l y s i s s y s t e m w e i d e n t if i e d t h e s p e c i f i c s t r a i no f b a c t e r i a a n dc o r r e s p o n d i ng d r u g s u s c e p t i b i l i t y.Z o n e a n d c o l o r s e p a r a t i o n m e th o d w a s a d o p t e di n t h e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s t e r i l i z a t i o na n dt h ee f f e c to fi n t e r v e n t i o n w a st r a c e d.R e s u l t s B e f o r et h ei n t e r v e n t i o n w e m o n i t o r e d80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s a m p l e s.M D R-A Bs t r a i n s o f c o n s i s t e n t d r u g-r e s i s t a n t p a t t e r n sw i t h p r e v i o u sM D R-A Bs t r a i n s i s o l a t e df r o m p a t i e n t s's p u t u m c u l t u r e s w e r ef o u n di n14s a m p l e s, i n c l u d i n g c o m p u t e r k e y b o a r d s a t t h en u r s i n g s t a t i o n,h a n d so fm e d i c a l s t a f f,b e ds h e e t s,l i d so f h a n dd i s i n f e c t i o ns o l u t i o n,s c i s s o r s i n r e s c u e v e h i c l e s,a i r-r e t u r n i n g o u t l e t s,p a t i e n t s c h e s t s k i n, c u f f so f i s o l a t i o nc l o t h e s a n db e db a f f l eh a n d r a i l s.N o M D R-A B w a s f o u n d i n146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s a m p l e sa f t e r t h e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i nt h e f o l l o w i n g t w o m o n t h s.S i x m o n t h sa f t e r t h e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T h e q u a l i f i e d r a t e o f s p e c i m e n s i n c r e a s e d f r o m77.50%t o96.57%,a n d t h e h o s p i t a l i n f e c t i o n r a t e d e c r e a s e d f r o m2.15%(214/9965)t o1.56%(185/11866).W h i c h w a so f s i g n i f i c a n td i f f e r e n c e f r o mt h er a t e b e f o r et h ei n t e r v e n t i o n(P<0.05).C o n c l u s i o n T h eo c c u r r e n c eo f M D R-A B h o s p i t a l i n f e c t i o n i sh i g h l y r e l a t e d t o t h e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p o l l u t i o n.I n t e r v e n t i o nw i t hs t e r i l i z a t i o n b a s e do n z o n e a n d c o l o r s e p a r a t i o n c a ne f f e c t i v e l y l o w e r t h e r i s ko f h o s p i t a l i n f e c t i o no u t b r e a k.[K e y w o r d s]m u l t i d r u g-r e s i s t a n t A c i n e t o b a c t e r b a u m a n n i i;i n t e n s i v e c a r e u n i t;c r o s s i n f e c t i o n鲍曼不动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医院环境中,环境适应能力极强且具有快速获得性耐药的能力,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 u l t i d r u g-r e s i s t a n t A c i n e t o b a c t e r b a u m a n n i i,M D R-A B)约占临床分离不动杆菌属的70%[1],耐药率逐年增高,给临床治疗造成极大困难,而且M D R-A B具备较强的抵抗能力和定植能力,已成为院内感染最重要的病原菌之一[2-3]㊂虽然目前已经明确其控制措施,但其在医疗机构仍不断传播[4-5]㊂近年来由其导致的医院获得性肺炎日益增多,尤其在重症监护病房(i n t e n s i v e c a r eu n i t,I C U),鲍曼不动杆菌定植率较高,应用机械或人工通道的概率较大,很大程度上会对呼吸道屏障造成破坏,气流的变化对患者呼吸道黏膜刺激易引起炎症发生,同时可为病原菌提供经气道入侵的机会,增加了病原菌感染率[6-8],使得临床抗感染治疗面临严重挑战,因而其组合防控策略实施日益引起关注㊂医院感染聚集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医院感染病例增多,并超过历年散发发病率水平的现象㊂本研究对我院短时间内出现的3例M D R-A B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聚集性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采用目视化分区分色强化环境清洁消毒等综合干预措施,旨在为进一步加强M D R-A B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㊂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10月8日我院I C U3例使用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48h的患者,先后出现体温>38ħ,黄痰,双肺肺底可闻及湿啰音,肺部影像学均提示肺部感染加重,微生物实验室检查痰标本连续2次分离出M D R-A B(药敏结果一致,仅阿米卡星敏感,其他均为耐药),3例患者均符合呼吸机相关肺炎诊断标准[9],且短期内集中出现,明确为M D R-A B聚集性病例㊂1.2检测仪器 V I T E K-2C o m p a c 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及配套鉴定卡和药敏卡,均购自法国梅里埃公司㊂1.3方法1.3.1调查方法采用统一个案调查表收集相关信息,详细记录患者姓名㊁性别㊁年龄㊁科室㊁感染起始及持续时间㊁感染部位㊁临床表现㊁实验室检查结果㊁抗菌药物使用㊁病区环境㊁医护诊疗接触隔离情况及患者易感因素等,同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查找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分析聚集性病例出现原因㊂1.3.2环境卫生学监测方法应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收集干预前医疗环境及医务人员手和隔离衣等标本80份,采取干预措施后连续2个月对I C U 环境采样146份标本㊂环境卫生学监测方法按照W S/T367-2012版‘消毒技术规范“,根据‘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 B15982-2012)判断结果㊂1.3.3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应用V I T E K-2C o m p a c 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解释标准按照美国临床和实验标准协会(C L S I2016)的标准判定㊂1.3.4目视化分区管理法对患者周围环境采用目视化分区域管理,即将抹布及地巾按照清洁㊁污染㊁半污染分区分色清洁及消毒处理,多重耐药菌感㊃8131㊃河北医科大学学报第40卷第11期染患者周围环境均用蓝色抹布,普通患者周围环境均用黄色抹布,办公区域环境均用绿色抹布,使用后分色分别集中处理㊂1.3.5制定相关控制措施制定I C U病区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环境与物表清洁消毒隔离制度,建立环境清洁质量管理体系并定期对清洁与消毒质量进行审核,针对M D R-A B微生物实验室㊁临床药学及I C U病区制定各自管控措施,制定呼吸机使用和管理控制措施,制定科学完善操作性强的医院感染暴发控制预案等㊂1.4统计学方法应用S P S S1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㊂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结果2.1流行病学调查2.1.1时间分布首例患者于2017年10月3日感染M D R-A B,10月6 7日每日各新增感染1例㊂2.1.2空间分布我院为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I C U病区共有2个单间病房,1个单间负压病房,1个2人间,1个4人间,其余15张病床为开放式病区,无明显隔断,病床靠墙环绕,中间为护理站,病区空气净化方法采用的是空气层流洁净技术㊂3例病例均发生在该I C U病区开放式病区内,其中2例患者相邻,A8为首例感染者,A4与其间隔3张床位(图1)㊂2.1.3人群分布2017年10月3 8日入住I C U 的3例M D R-A B患者男性2例,女性1例,年龄46~78岁,平均59.3岁,入住I C U时间11~19d㊂3例患者均经口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㊂医院内感染发生时间分别为入住I C U后第7,10,13天㊂其中2例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1例为颅脑外伤合并肺部感染,3例病情较重,均为E 级㊂2例联合使用2种以上广谱抗生素治疗,1例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㊂图1I C U病区床位分布*为感染聚集性病例患者F i g u r e1B e d s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i n I C Uw a r d2.1.4病区环境中分离M D R-A B情况干预前共采集病区环境标本80份,其中患者床单㊁手消剂压盖㊁抢救车剪刀㊁回风口㊁患者胸部皮肤㊁隔离衣袖口㊁床挡板扶手㊁医护人员手及护理站电脑键盘等14份标本分离出M D R-A B,其耐药谱分别与患者痰培养的耐药菌株相一致㊂干预后连续2个月内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146份标本均符合标准,未再检出引起本次感染发生的鲍曼不动杆菌㊂干预前后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见表1㊂表1干预前后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T a b l e1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h y g i e n em o n i t o r i n g r e s u l t s b e f o r e a n da f t e r i n t e r v e n t i o n标本来源干预前标本数(份)合格数(份)合格率(%)鲍曼不动杆菌阳性数(份)干预后标本数(份)合格数(份)合格率(%)鲍曼不动杆菌阳性数(份)监护仪面板4375.00066100.000医护人员手10880.002151493.330床单4375.00188100.000手消压盖6466.672131292.310抢救车剪刀4375.00199100.000回风口4250.0027571.430皮肤4375.00199100.000隔离衣袖口8675.00288100.000床挡板扶手8675.0021010100.000㊃9131㊃河北医科大学学报第40卷第11期表1 (续)电脑键盘2150.0018787.500电脑鼠标22100.00077100.000氧气湿化瓶44100.00088100.000呼吸机管道8675.0001212100.000听诊器44100.0001010100.000门把手4375.0001111100.000空气44100.00055100.000合计806277.501414614196.5702.2 控制措施 3例患者分别在短时间内(2017年10月3 8日)连续2次痰培养结果均为M D R -A B 且耐药菌谱结果一致,仅阿米卡星敏感,并且临床表现相似,通过医院感染病例个案调查怀疑有共同感染源,因微生物实验室条件有限,不能对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故定为医院感染聚集㊂发现医院感染聚集性病例后,I C U 病区及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感控专职人员立即开展现场调查并组织医务科㊁护理部㊁药剂科㊁预防保健科等相关科室召开会议,协商㊁调查并分析感染源和感染途径,同时开展现场流行学调查及环境卫生学检测等工作㊂将患者进行单间隔离,医护人员采取标准预防并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限制探视者人数及探视时间,并进行接触隔离宣教,开展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和多重耐药菌目标性监测㊁强化环境清洁消毒以及床单清洁消毒并落实接触传播的各项隔离措施等㊂2周后2例患者好转转入其他科室,1例患者4周后痰培养结果转阴在I C U 继续治疗㊂经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后,未再出现新发感染病例,此次聚集性病例得到了有效控制㊂2.3 干预前后医院感染率比较 干预前6个月医院感染率及M D R -A B 发生率分别为2.1475%和0.0009%,干预后6个月医院感染率及M D R -A B 发生率分别为1.5591%和0.0005%,医院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㊂表2 干预前后标本合格率㊁医院感染例次率与M D R -A B 发生率比较T a b l e 2 C o m p a r i s o no f t h e q u a l i f i e d r a t e o f s p e c i m e n s ,h o s pi t a l i n f e c t i o n r a t e a n dM D R -A B i n c i d e n c e b e f o r e a n da f t e r i n t e r v e n t i o n检测时间标本数(份)标本合格数(份)住院患者(例数)医院感染患者(例数)M D R -A B (株数)干预前6个月806299652149干预后6个月146141118661856χ2值20.57210.4531.247P 值0.0000.0010.2643 讨 论I C U 是集中危重症患者的治疗单位,呼吸机使用率较高[10]㊂有研究报道全国49所医院I C U 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为8.89ɢ[11]㊂I C U 多重耐药菌分布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最常见的是M D R -A B [12]㊂鲍曼不动杆菌是医院内获得性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居医院感染前几位[13]㊂因鲍曼不动杆菌对环境温度和湿度耐受力强,且具有强大的克隆传播和获得耐药性的能力,可引起医院获得性肺炎㊁伤口感染或泌尿系统感染等,其中最常见的是呼吸机相关肺炎[14],易引起医院感染暴发㊂程丽峰等[15]通过文献检索调查64起I C U 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研究结果显示,鲍曼不动杆菌引起医院感染的概率高达48.44%㊂本研究结果显示,3例M D R -A B 聚集性病例的发生均属于医院内感染,首例感染者与其他2例感染者均在同一病室内,造成医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患者有严重基础疾病㊁高龄㊁侵入性操作㊁有创机械通气㊁住院时间长㊁免疫功能低下㊁长期应用抗菌药物㊁应用糖皮质激素等㊂其感染源可能为长期住院患者的定植菌,或者院外输入患者所携带的感染菌株㊂本研究干预前在I C U 护理站电脑键盘㊁医护人员手㊁床单㊁手消剂压盖㊁抢救车剪刀㊁回风口㊁患者胸部皮肤㊁隔离衣袖口㊁床挡板扶手等标本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且与患者痰标本药敏结果一致㊂细菌主要分布于医务人员手高频接触的部位,与杨亚红等[16-17]报道一致㊂表明受污染的病区环境是造成耐药菌传播的重要因素㊂本研究采用目视化分区分色强化环境清洁消毒等综合干预措施后,连续2个月无新发病例出现,环境卫生学监测未再检出引起本次医院感染聚集病例的M D R -A B ;经采取各种综合性干预措施后,追踪6个月发现医院感染率较前1年同期有所降低,因而防控措施有效,避免了医院感染的暴发㊂医院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存在和长期存活与医㊃0231㊃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第40卷 第11期院感染暴发有关[18],环境表面污染是造成病原菌医院内传播的重要模式㊂本研究调查3例M D R-A B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是在短时间内发生,症状和体征基本相同,病原菌耐药谱相同,但由于条件有限,未进行细菌同源性检测㊂同源性分析是对患者发生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溯源调查的金标准㊂有报道显示,在不同的环境物体表面检出与患者同源的鲍曼不动杆菌,且部分同源菌株检出时间跨度长达141d,该基因型菌株将一直存在于I C U环境中,对患者造成极大的威胁[19]㊂因此,医院环境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尤为重要,但实际工作中由于保洁人员文化水平较低,且频繁更换,在消毒措施实施过程中不能完全保证消毒效果㊂I C U工作量大,加之医护配置比例不足,导致手卫生依从性不高,手频繁接触的物体便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㊂有文献报道,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可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20-21]㊂另外,我国环境卫生学监测不作为常规监测项目,仅1个季度1次,当怀疑医院感染暴发或疑似暴发与医院感染环境有关时才进行目标微生物检测㊂多重耐药菌的传播模式多为接触传播,患者周围环境污染是M D R-A B医院感染暴发的重要传播途径[22],但日常很难发现环境中的多重耐药菌㊂本研究结果显示,M D R-A B聚集性病例有在病区内局部流行的可能性,故在落实标准预防基础之上,采用了强化医院环境清洁和消毒措施,增加了清洁和消毒频率,采取分区分色目视化管理方法,抹布㊁地巾严格分区分色固定使用,并根据病原菌类型选择消毒剂㊂医院环境清洁和消毒在医院相关感染中起着关键作用,若有条件可使用细微纤维材料制作的抹布和地巾,不仅可减少化学制剂的使用量,避免医院环境污染,而且有较好的除菌效果[23],对医院环境中的病原菌有很好的控制作用,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㊂[参考文献][1]隋文君,王玫,黄艳飞,等.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定植与感染表达差异的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6,96(41):3319-3323.[2]俞连琴,舒玲玉.医院多药耐药菌检出情况及I C U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6,26(24): 5537-5538.[3]胡伟,张婷,孙成,等.某三甲医院2012-2015年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与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的相关性分析[J].安徽医药, 2017,21(7):1339-1341.[4]杨奇娟,杨秀菊.I C U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暴发的控制体会[J].当代护士,2016,23(7):107-109.[5]江冬萍,王洁,李艳霞,等.I C U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暴发调查及控制[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9,18(5):445-450.[6]魏志明,许勤,张志刚.呼吸重症监护病房多药耐药菌定植与感染的临床鉴定分析[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8,13(8): 903-906.[7]迟岩,怀丽梅,赵鑫亮.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6,11(12):1137-1139,1143.[8]王黎一,曹旭华,史利克,等.下呼吸道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对亚胺培南㊁美罗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的易感因素分析[J].河北医科大学报,2019,40(3):332-338. [9]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㊁诊断及治疗指南(2013)[J].中华内科杂志,2013,52(6):524-543.[10]刘仙玲,程桂娥,胡祖圣,等.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22):5232-5234.[11]李六亿,李洪山,郭艳红,等.加强医院感染防控能力建设,提升医院感染管理水平[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5,14(8): 507-512.[12]陆锦琪,马燮峰,贾磊,等.某医院I C U多重耐药菌的流行病学特点及预防措施[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6,33(7):659-661,664.[13]李继红,时东彦,袁玥,等.2253株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监测及临床价值评估[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7,38(12):1439-1442,1447.[14]花静,李家斌,王文阳,等.I C U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医院聚集性感染的调查干预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4):739-742.[15]程丽峰,李春辉,任南,等.I C U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特征与预防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21):4985-4987.[16]杨亚红,张映华,蔡玲,等.综合I C U一起疑似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暴发的调查[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7,16(6):536-539.[17]胡春华,杨怀德,王玉莲,等.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聚集性病例的调查[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7,16(3): 229-232.[18] A u r i t iC,R o n c h e t t i M P,P e z z o t t iP,e ta l.D e t e r m i n a n t so fn o s o c o m i a l i n f e c t i o ni n6n e o n a t a li n t e n s i v ec a r e u n i t s:a ni t a l i a n m u l t i c e n t e r p r o s p e c t i v e c o h o r t s t u d y[J].I n f e c tC o n t r o lH o s p E p i d e m i o l,2010,31(9):926-933.[19]汪洋,吴晓松,陈越英,等.某院I C U患者及环境分离鲍曼不动杆菌同源性分析[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9,18(6): 556-560.[20]刘安云,沈茹.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现状及管理策略进展[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9,36(1):63-65.[21]王琴,王周锦,李樟英,等.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与医院感染的关系[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11):2632-2635.[22]彭香,徐明,董桂英,等.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暴发因素分析与防控策略[J].重庆医学,2016,45(31):4449-4452. [23]王英红,徐虹,倪晓平.细微纤维布在医院环境清洁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J].浙江预防医学,2016,28(5):480-482.(本文编辑:赵丽洁)㊃1231㊃杨宝财等我院I C U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聚集性病例与环境污染调查分析。

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感染情况调查研究

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感染情况调查研究

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感染情况调查研究目的研究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性及对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为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提供有效的临床依据。

方法选择148株鲍曼不动杆菌标本为调查研究对象,对其来源、感染科室分布以及抗生素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

结果调查结果显示,在105例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中,最普遍的是呼吸系统疾病,标本以痰及支气管吸出物为主;在感染科室分布中,分布以重症监护病房最多;在抗生素耐药性中,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粘菌素B耐药率最低,相对而言,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美罗培南耐药率均较高;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都有应用抗生素病史;在148株鲍曼不动杆菌中,泛耐药和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一共占了95.48%。

结论为了有效的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临床应加大对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的监控力度。

标签:鲍曼不动杆菌;临床感染;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是一种较为普遍的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属于条件致病菌,是导致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1]。

近几年,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抗生素在臨床诊断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此同时,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给引起了临床抗感染的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并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2]。

为了给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科学的实验依据,本研究将我院收治的105例患者分离出来的148株鲍曼不动杆菌标本为调查研究对象,对其原发疾病来源、临床应用抗生素以及药敏结果进行了描述性分析与研究,具体信息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2年2月~2014年1月收治的105例患者,将其分离出的148株鲍曼不动杆菌标本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分析。

其中男65例,女40例,年龄22~81岁,平均年龄(53.47±12.36)岁。

1.2方法采用问卷等调查方式掌握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史等方面。

再针对105例患者的鲍曼不动杆菌来源、感染科室以及对抗生素药物使用的情况,详细的研究与分析。

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分析及其防治对策

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分析及其防治对策

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分析及其防治对策鲍曼不动杆菌是一种需氧的革兰阴性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医院环境及人体皮肤,为条件致病菌。

目前,由于广谱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具有多重耐药性的鲍曼不动杆菌已成为医院感染导致致死率很高的重要病原菌。

为了解我院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情况,对25例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进行调查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本院各科住院病人发生医院感染202例次,其中鲍曼不动杆菌感染25例,男16例,女9例,年龄51至76岁,平均63.0岁。

均符合医院感染诊断标准[1]。

1.2方法根据医院感染监控系统提供的资料,回顾25例病人的病情、感染部位、科室分布及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诱因和药敏结果等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

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描述。

2.结果2.1病人基础疾病分布情况呼吸系统疾病8例,外科手术后5例,脑血管意外、恶性肿瘤各2例,肾衰竭各3例,有机磷中毒、中暑各1例,其它3例。

2.2病人感染部位构成比呼吸道感染11例,伤口感染5例,血液感染5例,泌尿道感染4例。

2.3鲍曼不动杆菌药敏试验结果。

2.4医院感染诱发因素62例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病人中,住院≥3周18例,应用广谱抗生素25例,气管插管和(或)切开者13例,机械通气者13例,留置导尿18例,中央静脉置管者8例手术5例,应用免疫抑制剂3例3.讨论鲍曼不动杆菌属于萘瑟菌科不动杆菌的一种,广泛分布于水及土壤中,以往认为其致病性不强,但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近年来已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

本文调查结果显示,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者中患呼吸系统疾病较多,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主要是由于气管插管容易导致呼吸道粘膜受损,而降低粘膜的防御功能,使寄居于口咽部或外源性的鲍曼不动杆菌得以直接进入呼吸道而引起感染;病人之间或病人与工作人员之间的身体接触,或医疗器械、监测设备被污染,未严格消毒也可导致鲍曼不动杆菌在医院的传播;加之呼吸机具有复杂的管道系统,难以进行彻底的消毒和灭菌,在含水、氧的环境中鲍曼不动杆菌更易于生长、繁殖,容易出现感染。

ICU护士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预防与管理知信行调查问卷

ICU护士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预防与管理知信行调查问卷

ICU护士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预防与管理知信行调查问卷尊敬的ICU护理同仁:您好,为做好ICU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预防与管理工作,我们现对ICU 护士关于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预防与管理知信行做一个十分钟左右的调查,感谢您在百忙之中的支持与配合!一般资料问卷请根据您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条目。

1. 请问您的性别: [单选题] *○女○男2. 请问您的年龄: [单选题] *○≤20岁○20-29岁○30-39岁○40-49岁○≥50岁3. 请问您所在具体科室: [单选题] *○CCU○PICU○综合ICU○老年ICU4. 请问您从事护理工作时间: [单选题] *○<1年○1-5年○6-10年○11-15年○16-20年○>20年5. 请问您从事ICU护理工作时间: [单选题] *○<1年○1-5年○6-10年○11-15年○16-20年○>20年6. 请问您的受教育程度: [单选题] *○中专○大专○本科○硕士○其它7. 请问您的职称: [单选题] *○护士○主管护师○副主任护师○主任护师8. 请问您的职务: [单选题] *○护士○带班组长○大组长○护士长○其它9. 请问您是否为临床带教老师: [单选题] *○是○否10. 请问您接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预防与管理相关知识培训的次数: [单选题] *○无○1次○2次○≥3次11. 请问您认为科主任及护士长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管理的重视程度: [单选题] *○非常重视○重视○一般○极不重视12. 请问您是否希望医院或科室定期组织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相关知识培训:[单选题] *○是○否13. 请问您所在ICU科室是否设有专门的隔离病房: [单选题] *○是○否ICU护士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防控知识请根据您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认识进行选择,我们按问题的可能结果分为正确、错误,并赋予相应分值2分、1 分。

14.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3类或3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神经外科监护病房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聚集调查与控制

神经外科监护病房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聚集调查与控制

神经外科监护病房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聚集调查与控制通过运用我院的杏林院感实时监控系统,对多重耐药菌目标性监测发现,我院神经外科监护病房2019年11月25-12月5日相继发生4例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聚集性病例,院感科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开展现场调查,果断处置感染患者,分析存在的问题,组织召开多部门协调会议,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控措施,有效控制了感染的流行与蔓延,现将调查与控制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一)科室基本情况我院神外监护病房位于门诊与病房之间的连接处,设立床位12张,隔离病房一间,备用病室一间,大通间病房10张床位,随着天气逐渐变冷,脑出血和外伤重症患者增多,调查当日住院患者高达15人,加床致使病室拥挤,大大增加了医院感染的风险,为科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带来较大困难。

(二)患者临床资料4例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1例,年龄44-65岁;2例脑出血,2例颅脑外伤患者,入住神外监护时间48小时以上,均接受气管切开及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时间大于2天。

患者均有发热、肺部湿啰音和黄脓痰,血常规白细胞增高,胸片显示有肺部感染征象,2次连续痰培养结果都分离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患者详细资料见表1。

表1神外监护病房4例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病例资料性年原发性疾病侵袭性操标本来入感染使用呼别龄作源院日期日期吸机日期男55岁急性特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痰11月17日11.2511月17日女44岁右基底节脑出血气管插管痰11月24日11.2811月24日男61岁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痰11月22日11.311月22日男65岁左侧基底节脑出血气管切开痰11月29日12.0511月29日二、核实诊断根据患者的相关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检验结果及现场调查,参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卫医发【2001】2号可诊断为院内下呼吸道感染。

对照《医院感染暴发控制指南》(WS/T524-2016)中的“医院感染聚集病例定义”---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病例增多,并超出历年散发发病率水平,可确认是医院感染聚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53·
和药敏试验结果,掌握住院病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 临床分布及其耐药性变化情况。 1. 2 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
该医院 检 验 科 收 到 临 床 科 室 送 检 标 本,参 照 《全国临 床 检 验 操 作 规 程 》进 行 分 离 培 养。 痰 液 等 标本接种于血平板、麦康凯平板和巧克力平板,按要 求进行培 养,作 出 初 步 结 果 认 定; 全 血 标 本 用 BD BACTEC TM 9120i 全自动血培养仪培养检测。鲍 曼不动杆菌采用 PHOENX - 100 全自动微生物鉴定 仪进行鉴定,药敏试验也使用该仪器进行( 美国 BD 公司产品) 。药敏试验结果判断,根据 2011 年 CLSI 判断标准。
·854·
Chinese Journal of Disinfection 2014; 31( 8)
曼不动杆菌对呼吸道的感染起很重要的作用。可能 是由于条件致病菌移生导致内源性感染或者细菌从 外界植入 导 致 外 源 性 感 染 引 起 的〔2〕。 另 外 与 呼 吸 道标本送检偏多、送检患者以老人和儿童为主也有 关系。
鲍曼不动杆菌对氨苄西林、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和第一代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所以即使体外药敏结 果显示这几类药物敏感,其用于临床时也无效。鲍 曼不动杆菌对多粘菌素 B 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 0,其次是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等碳青霉烯类抗菌药 物可穿透细菌胞壁,并具有对抗 β - 内酰胺酶的特 性,但鲍曼不动杆菌可以产生多种 β - 内酰胺酶,其 中 OXA - 23 型酶的存在可能使其对亚胺培南产生 耐药性〔4〕。虽 然 目 前 我 院 尚 未 发 现 耐 碳 青 霉 烯 类 的鲍曼不动杆菌,但随着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大 量应用,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已经在世 界各地出现,其感染发病率在逐年上升,因此,应严 格控制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使用,尽量仅考虑用 于危重症感染病例的抢救。鲍曼不动杆菌对阿米卡 星的耐药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可能与该类药物具 有肾毒性和耳毒性,在临床上使用较少有关。该菌 对含酶抑制剂的耐药率也较低,已被成功用于治疗 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
0. 00 63. 0 68. 5 31. 2 71. 2 21. 6
0. 00
84. 9 63. 1 67. 4 89. 4 78. 5 63. 1 29. 6 21. 6
0. 00 61. 2 67. 9 37. 9 61. 3 19. 2 0. 00
89. 3 59. 3 71. 3 91. 5 79. 7 62. 5 28. 7 25. 7 0. 00 63. 5 71. 3 49. 5 72. 1 17. 3 0. 00
菌株数 103 91 67 51 48 30 26 20 19 14 67
构成比( % ) 19. 27 17. 05 12. 50 9. 48 8. 93 5. 54 4. 82 3. 69 3. 65 2. 63 12. 50
2. 4 药敏试验结果 结果表明,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粘菌
素 B 和亚胺培南全部敏感; 对阿米卡星比较敏感; 对头孢类、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及呋喃妥因等耐 药率较高,且耐药率有上升趋势; 尚未发现耐碳青霉 烯类药物的鲍曼不动杆菌( 表 4) 。
质控菌株有铜绿假单胞菌( ATCC 27853) 、大肠 埃希菌 ( ATCC 25922 ) 和 金 黄 色 葡 萄 球 菌 ( ATCC 25923) ,均购自湖北省临床检验中心。
2 结果
2. 1 病原菌分离鉴定结果 调查期间,从住院患者送检标本中共分离出病
原菌 4 988 株,其 中 鲍 曼 不 动 杆 菌 536 株,占 10. 75% 。2010 - 2012 年连续 3 年间鲍曼不动杆菌 分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详见表 1。
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布在神经外科,其次是呼 吸科。原因可能是因为我院神经外科设有 ICU,收 治急危重症患者,这些患者免疫力相对较低,常接受 各种侵入性操作,破坏了机体防御屏障,而且 ICU 患者在治疗中使用抗菌药物时多为联合应用且用药 剂量大、时 间 长、档 次 高,使 细 菌 的 耐 药 性 增 加〔3〕。 呼吸科的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高与该菌主要引起呼 吸系统疾病的特性密切相关,而且呼吸科患者多为 高龄,抵抗力低下,大多数患者入院前自行滥用抗生 素等原因,使得该科患者感染机会增加。
2. 3 病人临床分布 根据送检标本来源,该医院鲍曼不动杆菌感染
病人送检标本最多的科室以神经. 27% 、17. 05% 和 12. 52% ( 表 3) 。
表 3 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病人科室分布
调查科室
神经外科 呼吸科 儿科 心胸外科 肝胆外科 泌尿外科 胃肠外科 肿瘤 II 科 肿瘤 I 科 中西结合肿瘤科 其他科室
1 方法
1. 1 标本来源 所有临床标本均来自恩施州中心医院 2010 年
1 月 - 2012 年 12 月期间的住院患者送检标本。标 本种类包括痰液、咽拭子、尿液、粪、全血、伤口分泌 物、脑脊液、胸腹水、脓液等,同一患者相同部位分离 出的同种菌视为同一菌株。通过了解标本分离结果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4 年第 31 卷第 8 期
表 1 某医院病人送检标本鲍曼不动杆菌检测结果
年份
2012 2011 2012 合计
病原菌 总数
1 129 1 798 2 061 4 988
鲍曼不动杆菌
分离株数 87
196 253 536
分离率( % ) 7. 71
10. 90 12. 28 10. 75
2. 2 感染部位分布 结果表明,该医院住院患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
·852·
Chinese Journal of Disinfection 2014; 31( 8)
【论 著】
住院患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调查
王利惠,周 伦,王 芬,肖雪琴
(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湖北恩施 445000)
摘要 目的 研究住院病人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变化,为预防控制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
据。方法 通过病人感染标本检测和药敏试验方法,对某医院 2010 - 2012 年住院患者送检标本检测结果进行调
查与分析。结果 调查期间,从住院患者送检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 4 988 株,其中鲍曼不动杆菌 536 株,占
10. 75% 。连续 3 年病人送检标本鲍曼不动杆菌分离率总体呈上升趋势。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以呼吸道为主,占
69. 67% 。送检标本主要来自该医院神经外科、呼吸科、儿科和心胸外科。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粘菌素 B 和亚胺培南
全部敏感。结论 该医院病人送检标本鲍曼不动杆菌平均分离率为 10. 75% ,呈上升趋势,应把药敏试验选择抗菌 药物和加强消毒隔离作为主要防控措施。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医院感染; 抗菌药物; 耐药性
部位以呼 吸 道 为 主,占 69. 67% ; 其 次 是 泌 尿 生 殖 道,占 11. 03% ( 表 2) 。
表 2 住院患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部位的分布
感染部位
呼吸道 泌尿生殖道 皮肤软组织 手术部位 血液 其他标本 合计
感染例数 373 59 51 38 8 7 536
构成比( % ) 69. 67 11. 03 9. 53 7. 02 1. 49 1. 26 100. 00
鲍曼不动杆菌是一种需氧非发酵糖类的革兰阴 性杆菌,对周围环境和营养要求很低,生存和繁殖能 力强,在医院环境中无处不在,是引起医院感染的主 要病原菌之一。近年来,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耐药率 不断攀升,并呈现多药耐药的特性,国外学者称之为 革兰阴性杆菌中的“MRSA”〔1〕。为了解住院患者鲍 曼不动杆菌感染现状及其耐药性变迁,为加强防控
3 讨论
鲍曼不动杆菌是一种机会致病的革兰阴性菌, 可引起医院获得性肺炎、败血症、尿道感染、伤口感 染、脑膜炎等。本研究显示,2010 - 2012 年我院鲍 曼不动杆菌分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这与临床标本 送检量的增加和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检测技术水平的 提高密不可分。
鲍曼不动杆菌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表明鲍
中图分类号: R37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 - 7658( 2014) 08 - 0852 - 03
RESEARCH ON DRUG RESISTANCE OF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OF INPATIENTS
WANG Li - hui,Zhou Lun,Wang Fen,Xiao Xue - qin
〔作者简介〕 王利惠( 1964 - ) ,女,湖北恩施人,大专,副主任护师, 从事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通讯作者〕 王芬,Email: wangfenyigao126@ sina. com
措施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对某医院 2010 - 2012 年期间住院患者送检标本鲍曼不动杆菌分 离率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了回顾性研究。
( Enshi Prefecture Central Hospital,Enshi Hubei 445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stribution and drug resistance trends of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ABA) causing nosocomial infections of inpatients,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a more rational use of antimicrobial drugs in clinical. Methods Pathogen bacteria detection method and drug sensitive tests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specimens of inpatients from year 2010 to 2012 in a hospital. Results During the investigation,4988 pathogens were isolated from specimens. There were 536 strains of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that accounting for 10. 75% . The isolation rate of ABA presented an upward tendency. The major specimen source of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was respiratory specimens,accounting for 69. 67% . Departments of neurosurgery,respiratory,pediatric and cardiothoracic surgery were the main departments where specimens came from. The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detected were sensitive to Polymyxin B and Imipenem. Conclusion The average isolation rate of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in this hospital kept an upward tendency from year 2010 to 2012. The main control measures are choosing antimicrobial drug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susceptibility test and strengthening the disinfection and isolation. Key words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nosocomial infection; antibiotics; drug resistanc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