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学:皮类中药――肉桂的鉴别

合集下载

皮类中药鉴定技术—厚朴、肉桂、杜仲的鉴定

皮类中药鉴定技术—厚朴、肉桂、杜仲的鉴定
皮类中药鉴定
任务三
厚朴的鉴定
拉丁名: Magnoliae Officinalis Cortex 别 名:紫油厚朴 紫朴
本品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 列为中品。
来源鉴别
➢ 科:木兰科(Magnoliaceae)植物
➢ 种: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 凹叶厚朴Magnolia biloba Rehd.
相关链接
厚朴花 Magnoliae Officinalis Flos
1. 本品为木兰科植物厚朴或凹叶厚朴的干 燥花蕾。
2. 本品呈长圆锥形。红棕色至褐棕色。花 被多为12片,肉质,外层的呈方倒卵形, 内层的呈匙形。雄蕊多数,花药条形, 淡黄棕色,花丝宽而短。质脆,易破碎。 气息香,味淡。
3. 本品味苦,性微温。归脾、胃经。芳香 化湿,理气宽中。用于脾胃湿阻气滞, 胸腕痞满胀满,纳谷不香。
性状鉴别 外表面有横向突起的皮孔,地衣斑。
性状鉴别
内表面红棕色,用指甲刻划可见油痕。 断面交界处有1条黄棕色的线纹(石细 胞环带)。有浓烈的特殊香气。
显微鉴别
组织特征
①木栓层为数列细胞,最内层 细胞外壁增厚,木化。
②皮层散有石细胞分泌细胞。 ③中柱鞘部位有石细胞群,断 续排列成环,外侧伴有纤维束, 石细胞通常外壁较薄。 ④韧皮部射线宽1~2列细胞, 含细小草酸钙针晶;油细胞随处 可见。
末特征图。取厚朴粉末少许,以水合 氯醛液透化装片镜检,重点观察石细 胞形状和层纹、纤维的形状、油细胞 的形状和内含物、木栓细胞的形状及 细胞壁等特征。
1.石细胞 2.纤维 3.油细胞 4.筛管分子
厚朴的鉴定
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厚朴的来源鉴别、性状鉴别和显微鉴别。 难点:厚朴粉末显微特征的观察、鉴别与绘图。

中药鉴定学讲义第七章皮类中药

中药鉴定学讲义第七章皮类中药

第七章皮类中药【字体:大中小】【打印】一、概述皮类中药通常是指裸子植物或被子植物的茎干、枝和根的形成层以外部位入药的药材。

它由外向内包括周皮、皮层、初生和次生韧皮部等部分。

其中大多为木本植物茎干的皮,如黄柏、杜仲;少数为根皮,如牡丹皮、桑白皮;或为枝皮,如秦皮。

(一)性状鉴别皮类中药因植物来源、取皮部位、采集和加工干燥的方法不同,形成了外表形态上的特征变化,在鉴定时应仔细观察,正确运用术语。

现分述如下:1.形状:由粗大老树上剥的皮,大多粗大而厚,呈长条状或板片状;枝皮则呈细条状或卷筒状;根皮多数呈短片状或筒状。

一般描述术语有:平坦状或弯曲状。

由于弯曲的程度不同,又分槽状或半管状如企边桂、管状或筒状如牡丹皮、单卷状如肉桂、双卷筒状如厚朴、复卷筒状如锡兰桂皮、反曲状如石榴树皮等。

2.表面:外表面颜色多为灰黑色、灰褐色、棕褐色或棕黄色。

内表面颜色各不相同,一般较平滑或具粗细不同的纵向皱纹。

3.折断面:皮类中药横向折断面的特征和皮的各组织的组成和排列方式有密切关系,因此是皮类中药的重要鉴别特征,折断面的性状主要有平坦状(富有薄壁细胞而无石细胞群或纤维束)、颗粒状(富有石细胞群的皮)、纤维状(富含纤维)、层状(纤维束和薄壁组织成环带状间隔排列,如黄柏)等。

4.气味:气味和皮中所含成分有密切关系,各种皮的外形有时很相似,但其气味却完全不同。

如香加皮和地骨皮,前者有特殊香气,味苦而有刺激感,后者气味均较微弱。

肉桂和桂皮外形亦较相似,但肉桂味甜而微辛,桂皮则味辛辣而凉。

(二)显微鉴别组织构造:皮类中药构造可分为周皮、皮层、韧皮部三部分。

各部位在观察时应注意如下特征:1.周皮:包括木栓层、木栓形成层与栓内层三部分。

2.皮层:大多是薄壁细胞,其中常可见纤维、石细胞、各种分泌组织,如秦皮、黄柏皮层可见纤维、石细胞;肉桂、厚朴皮层可见油细胞;桑白皮可见乳汁管等。

常见的细胞内含物有草酸钙结晶,如桑白皮、黄柏含方晶;牡丹皮、苦楝皮含簇晶;肉桂含针晶。

初级中药师中药鉴定学考点:皮类中药

初级中药师中药鉴定学考点:皮类中药

初级中药师中药鉴定学考点:皮类中药2017初级中药师中药鉴定学考点:皮类中药导语:皮类中药是来源于裸子植物或被子植物(主要是双子叶)的茎干,枝和根的形成层以外部分的药材。

它由外向内依次为周皮、皮层、初生和次生韧皮部等。

我们一起来看看相关内容吧。

皮类中药概念:皮类中药是来源于裸子植物或被子植物(主要是双子叶)的茎干,枝和根的形成层以外部分的药材。

它由外向内依次为周皮、皮层、初生和次生韧皮部等一、性状鉴别:形状,外表面,内表面,折断面,气味。

1、形状由粗大老树上剥的皮大多粗大而厚,呈长条状或板片状;枝皮呈细条状或卷筒状;根皮多呈短片状或短小筒状。

平坦:皮片呈板片状,较平整,如杜仲,黄柏。

弯曲:皮片多向内弯曲(枝干,小茎干的皮),按弯曲的程度分为:(1)反曲:皮片向外表面略弯曲,皮的外层呈凹陷状。

如"石榴皮"(2)槽状或半管状:皮片向内弯曲呈半圆形。

企边桂(3)管状或筒状:皮片向内弯曲至两侧接近成管状。

牡丹皮(4)单卷曲:皮片向一面卷曲,以至两侧重叠。

肉桂(5)双卷筒状:皮两侧各自向内卷成筒状。

厚朴(6)复卷筒状:几个单卷或双卷曲的皮重叠在一起呈筒状。

锡兰桂皮2、外表面:多为灰黑色、灰褐色、棕褐色或棕黄色。

有的树干皮外表面常有斑片状的地衣、苔藓等附生。

有的有落皮层和裂纹,多数上可见到皮孔。

皮孔的形状、颜色、分布的密度是鉴别皮类药材的特征之一。

合欢皮皮孔呈红棕色,椭圆形;牡丹皮皮孔灰褐色,横长略凹陷;杜仲的皮孔斜方形。

少数外表有刺(红毛五加皮)或钉状物(海桐皮)。

部分皮类除去木栓层较光滑,黄柏,桑白皮。

3、内表面:多数有不同的颜色,一般较平滑,少显网状皱纹或网状纹理。

秦皮,椿皮。

颜色不同:肉桂——红棕;杜仲——紫褐;黄柏——黄色。

含油皮类:刻划出现油痕。

肉桂,厚朴。

4、折断面:平坦:富有薄壁组织而无纤维或石细胞,牡丹皮。

颗粒状:富有石细胞群。

肉桂。

纤维状:富有纤维,出现纤维状,刺状物突出。

ZDAY103:常用中药的鉴别(十三)皮类中药(二)

ZDAY103:常用中药的鉴别(十三)皮类中药(二)

ZDAY103:常用中药的鉴别(十三)皮类中药(二)各位好,我是小周,好久不见,公众号出了点问题,近三个月才恢复。

恢复了就继续每天看看中药。

今天该讲皮类中药第二部分内容,包括肉桂、杜仲、合欢、黄柏、关黄柏、白鲜皮、秦皮、香加皮、地骨皮。

知识点:肉桂【来源】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树皮。

【产地】主产于广西、广东等省区。

云南、福建等省亦产。

多为栽培。

【采收加工】每年分两期采收,第一期于4~5月间,第二期于9~10月间,以第二期产量大,香气浓,质量佳。

采收时选取适龄肉桂树,按一定的长度、阔度剥下树皮,放于阴凉处,按各种规格修整,或置于木质的“桂夹”内压制成型,阴干或先放置阴凉处2~3天后,于弱光下晒干。

根据采收加工方法不同,有如下加工品:桂通(官桂)为剥取栽培5~6年生幼树的干皮和粗枝皮,或老树枝皮,不经压制,自然卷曲成筒状。

企边桂为剥取10年生以上的干皮,将两端削成斜面,突出桂心,夹在木质的凹凸板中间,压成两侧向内卷曲的浅槽状。

板桂剥取老年树最下部近地面的干皮,夹在木质的桂夹内,晒至九成干,经纵横堆叠,加压,约1个月完全干燥,成为扁平板状。

桂碎在桂皮加工过程中碎块。

【性状鉴别】药材:呈槽状或卷筒状。

外表面灰棕色,稍粗糙,有不规则的细皱纹及横向突起的皮孔,有的可见灰白色的纹斑;内表面红棕色,较平坦,有细纵纹,划之显油痕。

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外层棕色而较粗糙,内层红棕色而油润,两层中间有1条黄棕色的线纹。

气香浓烈,味甜、辣杜仲【来源】为杜仲科植物杜仲干燥树皮。

【产地】主产于四川、湖北、贵州及河南等省。

多为栽培。

【采收加工】4~6月剥取,趁新鲜刮去粗皮,将树皮内表面相对层层叠放,堆积“发汗”至内皮呈紫褐色时,取出晒干。

【性状鉴别】药材呈板片状或两边稍向内卷。

外表面淡灰棕色或灰褐色,有明显的皱纹或纵裂槽纹,有的树皮较薄,未去粗皮,可见明显的斜方形皮孔,内表面暗紫色或紫褐色,光滑。

质脆,易折断。

断面有细密、银白色、富弹性的橡胶丝相连。

肉桂的鉴别要点

肉桂的鉴别要点

肉桂的鉴别要点:
肉桂的鉴别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外形:肉桂的外形呈槽状或卷筒状,长30~40cm,宽或直径3~10cm,厚0.2~0.8cm。

优质的肉桂颜色为红棕色,表面有细皱纹和横向突起的皮孔,断面不平坦,外层棕色而较粗糙,内层红棕色而油润。

2.香气:肉桂的香气浓烈,味甜、辣。

3.汤色:肉桂的汤色为黄色透亮,冲泡后叶片鲜活,基本能展开,显现红镶,手抓富有弹性。

4.滋味:肉桂的滋味是品质最重要的一个标准。

好的肉桂一入口满口茶气,劲道很足,甘很快,吞
饮下去感觉一股茶气从喉到肚都能渗透下去,茶气很足。

喝完之后,满口依然飘香,喉舌迅速回甘,不留任何苦涩味。

实验五黄柏、厚朴、肉桂(皮类)生药鉴定

实验五黄柏、厚朴、肉桂(皮类)生药鉴定

【性状鉴定】 1.“企边桂”呈浅槽状, 2.“桂通”多呈卷筒状,长30~40cm,宽或直径3~ l0cm,厚0.2~0.8cm。 3.外表面灰棕色,有不规则的细皱纹及横向突起的皮孔, 有的可见灰白色的斑纹;内表面红棕色,有细纵纹,划之 显油痕。质硬而脆, 4.易折断,断面颗粒状,外层棕色而较粗糙,内层红棕 色而油润,两层间有1条黄棕色的线纹。 5.气香浓烈,味甜而辣。如图所示。
厚朴原植物
凹叶厚朴原植物
【性状鉴定】 干皮: 1.呈卷筒状或双卷筒状,习称“筒朴”;近根部如喇叭 口,习称“靴筒朴”。 2.筒朴外表面灰棕色,刮去粗皮者显黄棕色。内表面紫 棕色或深紫褐色,划之显油痕。 3.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颗粒性,内层紫褐色有油性, 有的可见发亮的细小结晶。 4.气香烈,味辛辣微苦。如图所示。 枝皮(枝朴):呈单筒状,形状气味如筒朴而较淡薄。质脆, 易折断,断面纤维性。 根皮(根朴):呈单筒状或不规则块片;有的细小弯曲形如 鸡肠,习称“鸡肠朴”。质稍坚韧,较易折断,断面纤维 性。
R1 R2 N
+
小檗碱 巴马亭 药根碱
OCH 3 OCH 3
R1 R 2 O-CH -O 2 OCH OCH 3 3 OH O 3 CH
【理化鉴别】 1.小檗碱颜色反应; 2.黄柏酮反应; 3.薄层层析: 展开剂: 苯-醋酸乙酯-甲醇-异丙醇 (6∶3∶1.5∶0.5)。
①~②黄柏(商品)③川黄柏 ④关黄柏 ⑤巴马汀 ⑥小檗碱 ②黄柏(商品)
【药理作用及功效】 1.抗病原微生物及病原虫作用:小檗碱广谱抗菌;煎剂、醇浸 液光谱抗菌,并对钩端螺旋体、滴虫、阿米巴原虫有抑制作用。 2.降压作用:小檗碱、黄柏碱、巴马亭具有不同程度降压作用。 3.抗炎作用:小檗碱为活性成分。 此外,黄柏尚有解热、镇静、利胆、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

肉桂薄层鉴定

肉桂薄层鉴定

肉桂薄层鉴定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肉桂薄层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在中医药学中被广泛应用。

它具有温经散寒、温胃散寒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寒热错杂、腹痛泄泻等症状。

在中医药临床中,肉桂薄层的鉴定十分重要,只有确保药材的质量才能保证疗效的有效性。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肉桂薄层的鉴定方法。

一、外观特征:1. 肉桂薄层的外观特征是呈现出薄片状,色泽为淡黄至淡棕色,有光泽,质地韧脆;2. 表面稍有纵向条纹,在剖面上可见层理结构;3. 气味浓烈而独特,有明显的桂皮香味。

二、理化性质鉴别:1. 肉桂薄层味辛、微苦,性辛热,有温经散寒、活血通经的功效;2. 水提取液呈微酸性,可用酸碱指示剂进行测试;3. 复杂成分分析显示其中含有桂皮醛、桂皮酸等成分,这些物质是肉桂的主要活性成分。

三、形态学特征鉴定:1. 在显微镜下观察,肉桂薄层细胞排列整齐,表面有密集的鳞片状细胞;2. 细胞内含有大量的挤压性黄油珠,为其特征性成分之一;3. 观察薄层的横截面可见纤维束状结构,血红色的尖细胞或者圆顶细胞都有发达的黄油珠。

四、化学成分分析:1.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质谱分析,可确定肉桂薄层的主要成分;2. 其中,桂皮醛是肉桂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微生物、抗氧化、抗炎等功效;3. 可通过确定肉桂薄层中桂皮醛的含量,来评估药材的质量。

五、其他辅助鉴定方法:1. 可采用红外光谱、紫外吸收光谱等方法来鉴定肉桂薄层的化学成分;2. 可以利用显微镜、电镜等工具来观察其形态结构;3. 也可对肉桂薄层进行薄层色谱、超声提取等分析方法。

通过以上的鉴定方法,可以确保对肉桂薄层的质量有一个全面的评估。

在购买和使用肉桂薄层时,建议选择正规的中药材市场购买,注意查看产品的产地和生产日期,保证药材的品质。

同时,建议在使用前咨询中医药专家的建议,以便更好地发挥其疗效。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肉桂薄层的鉴定方法,祝大家健康!第二篇示例:肉桂薄层是一种具有独特香味和药用价值的常见中药材。

肉桂有哪些使用及鉴定方法

肉桂有哪些使用及鉴定方法

肉桂有哪些使用及鉴定方法肉桂具有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经之功效,日常生活中肉桂也有一定的使用方法。

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肉桂的用法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肉桂的使用方法1、羊肉肉桂汤:将6克桂皮放在1斤左右的炖肉中,炖熟之后,无论吃肉还是喝汤,都可以起到温中健胃、暖腰膝、治腹冷、气胀的作用。

2、肉桂粉:桂皮3克,研细末,一日2次,温水送服,可治疗胃气胀,胃寒痛;将肉桂皮粉末加入菜中烹调,可有助于控制血糖和胆固醇。

3、肉桂红糖茶:桂皮3~6克,红糖12克,水煎去渣,分2次温服。

可治妇女产后腹痛:在月经前用3克桂皮、9克山楂肉、30克红糖,适量水煎煮三五分钟,分2次服下。

可治月经来潮时腹胀痛。

4、肉桂膏:桂皮6克,丁香6克,共研细末,放入膏药中,贴患儿肚脐,可治疗小儿腹泻。

5、肉桂附子鸡蛋汤:桂皮3克,附子9克,鸡蛋1个,水煎桂皮、附子,去渣后,打入鸡蛋,熟后食蛋饮汁,1日2次。

可治疗白带过多。

6、肉桂粉冲开水每日定时喝:每天早餐前30分钟及睡前,用两勺蜂蜜,一勺肉桂粉冲开水一杯,喝下即可。

定期喝,即使吃高卡路里的食物,也不会让身体堆积脂肪。

肉桂的临床应用用于肾阳衰弱的阳痿宫冷,虚喘心悸等。

本品甘热助阳补火,为治命门火衰之要药。

常用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的阳痿宫冷,腰膝冷痛,夜尿频多,滑精遗尿等,多与附子、熟地、山萸肉等同用,如肾气丸、右归饮。

若治下元虚衰,虚阳上浮的面赤、虚喘、汗出、心悸、失眠、脉微弱者,可用本品以引火归源,常与山茱萸、五昧子、人参、牡蛎等同用。

用于心腹冷痈,寒疝作痛等。

本品甘热助阳以补虚,辛热散寒以止痛。

治寒邪内侵或脾胃虚寒的脘腹冷痛,可单用研末,酒煎服,或与干姜、高良姜、荜茇等同用。

治脾肾阳虚的腹痈呕吐、四肢厥冷、大便塘泄,常与附子、人参、干姜等同用,如桂附理中丸。

治寒疝腹痛,多与吴茱萸、小茴香等同用。

“用于寒痹腰痛,胸痹,阴疽。

本辛散温通,能通行气血经脉、散寒止痛。

治风寒湿痹,尤以治寒痹腰痛,本品颇为常用,多与独活、桑寄生、杜仲等同用,如独活寄生汤。

食用桂皮与中药饮片肉桂的鉴定分析

食用桂皮与中药饮片肉桂的鉴定分析
显微镜(奥林巴斯 CKX53)、卡尺、硬度测试仪 (OUPU,OU2200)、脆碎测试仪(Pharma Test PTF 10E)、实验用玻璃器皿、双槽层析缸、中药粉碎机 及硅胶薄层板。 1.3 方法 1.3.1 比较性状
观察食用桂皮和中药饮片肉桂外观,闻其气味, 随后用卡尺、硬度测试仪、脆碎测试仪测量不同样品 的厚度、硬度以及脆度。 1.3.2 薄层色谱检验
关键词:食用桂皮;肉桂;鉴定;桂皮醛
Abstract:Objective: To identify edible cinnamon and TCM cinnamon to provide necessary reference for teaching and clinical medication. Methods: Buy cinnamon and TCM cinnamon from condiment market and Chinese pharmacy, by analyzing its source and basic properties, followed by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microscope observation and determination of cinnamon aldehyde. Results: There are obvious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and the thickness of cassia bark i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cinnamon, the difference is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There are many differences between edible cinnamon and TCM cinnamon, and effective methods can be used for identification in the actual clinical application process, so as to ensure that the TCM cinnamon can reach the corresponding quality level and provide the necessary guarantee for the safety of clinical medication for patients.

中药鉴定学:皮类中药――肉桂的鉴别

中药鉴定学:皮类中药――肉桂的鉴别

中药鉴定学:皮类中药――肉桂的鉴别【性状鉴别】①呈浅槽状、卷筒状或板片状,长30cm~40cm,宽或直径为3cm~10cm,厚约2mm~8mm.②外表面灰棕色,有不规则的细皱纹及横向突起的皮孔,有时可见灰白色的地衣斑。

③内表面红棕色,较平滑,有细纵纹,用指甲刻划可见油痕。

④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外侧呈棕色而较粗糙,内侧红棕色而油润,中间有一条黄棕色的线纹(石细胞环带)。

⑤有浓烈的特殊香气,味微甜,辛辣。

以不破碎、体重、外皮细、肉厚、断面色紫、油性大、香气浓厚、味甜辣、嚼之渣少者为佳。

【显微鉴别】横切面①木栓细胞数列,最内一层木栓细胞的外壁特厚,木化。

②皮层较宽厚,散有石细胞、油细胞及粘液细胞。

③中柱鞘部位有石细胞群,排列成近于连续的环层,石细胞的外壁较薄,具壁孔及孔沟;石细胞层外侧有纤维束存在。

④韧皮部约占皮的二分之一厚度,射线细胞宽l~2列,细胞内常散在多数考,试大网站收集细小针晶;厚壁纤维常单个稀疏散在或2~3个成群;油细胞随处可见,较韧皮薄壁细胞为大;粘液细胞亦较多。

薄壁细胞中含有淀粉粒。

粉末:红棕色。

①纤维多单个散在,少数2~3个并列,长梭形,平直或波状弯曲,长195μm~920μm,直径25μm~50μm,壁极厚,纹孔不明显,木化。

②石细胞类圆形、类方形或多角形,直径32μm~88μm,壁常三面增厚,一面菲薄,木化。

③油细胞类圆形或长圆形,含黄色油滴状物。

④草酸钙针晶较细小,成束或零星散在,于射线细胞中尤多,也有呈短杆状。

⑤木栓细胞多角形,一边较薄,含红棕色物质,细胞壁木化。

⑥淀粉粒极多,圆球形或多角形。

【成分】含挥发油1%-2%,并含鞣质、粘液。

油中主要成分为桂皮醛(cinnamicaldehyde)及醋酸桂皮酯,少量苯甲醛、桂皮酸、水杨酸、苯甲酸等。

桂皮醛是肉桂镇静、镇痛和解热作用的有效成分。

【理化鉴别】取粉末少许,加氯仿振摇后,吸取氯仿液2滴于载玻片上,待干,再滴加10%的盐酸苯肼液1滴,加盖玻片镜检,可见桂皮醛苯腙的杆状结晶。

包医大生药学实验指导09皮类生药——肉桂

包医大生药学实验指导09皮类生药——肉桂

实验九皮类生药一一肉桂肉桂CinnamomiCortex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掌握肉桂的生药性状与组织鉴别特征。

2、掌握皮类生药的鉴别特征。

二、实验材料肉桂生药、组织横切片、粉末。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1、性状鉴别观察肉桂生药性状特征,注意其卷曲形式、厚度、外表面与内表面特征与色泽。

用手指刻划,可否见到油痕?断面有何特征?气味如何?同时可取饮片对照观察。

2、显微鉴定(1)镜检肉桂横切片,自外向内注意观察下列组织特征:①木栓层为数列扁平细胞,最内层细胞外壁增厚并木化。

②皮层较宽,散在石细胞、油细胞及粘液细胞。

③中柱鞘部位石细胞群带连成环,外侧伴有纤维群,石细胞的外壁常较薄。

④韧皮部射线宽1一2列细胞,含细小草酸钙针晶,纤维常单个散在,或2—3个群集。

⑤油细胞随处可见,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2)取肉桂粉末分别用蒸锵水及水合氯醛试液装片后进行镜检,注意下列显微特征:①维大多单个散在,长梭形,壁极厚,木化,纹孔及纹孔沟不明显。

②石细胞较多,类方形或类圆形,壁厚,有的一面菲薄。

③细胞类圆形或长圆形,有时尚含黄色挥发油滴。

④酸钙针晶众多,细小,散在或成束,常存在于射线细胞中。

⑤木栓细胞多角形,壁木化,内含红棕色物。

⑥粉粒单粒或2-4分粒组成的复粒3、理化鉴定(1)取肉桂粉末约0.1g置小试管中,加氯仿1一2m1浸数分钟。

吸取氯仿浸出液2滴置载玻片上,再加10%盐酸苯脱试液1滴,加盖玻片后镜检,可见桂皮醛苯肺杆状结晶。

(2)取肉桂粉末少许,进行微量升华,于升华物上加100/0盐酸苯脱1滴,加盖玻片镜检,可见桂皮醛苯脚杆状结晶。

四、作业1、绘肉桂横切面组织简图。

2、绘肉桂粉末特征图,示木栓细胞、纤维、石细胞及草酸钙针晶。

五、思考题肉桂横切组织有何特征?。

中药肉桂与食用桂皮的鉴定分析

中药肉桂与食用桂皮的鉴定分析

中药肉桂与食用桂皮的鉴定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中药肉桂与食用桂皮的鉴定方法。

方法:分别对中药肉桂与食用桂皮的来源、性状、显微观察、薄层色谱、桂皮醛检查、内酯类检查进行鉴定,对比分析二者的差异性。

结果:中药肉桂与食用桂皮在来源、性状、显微镜观察结果、薄层色谱结果、桂皮醛检查结果、内酯类检查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

结论:中药肉桂与食用桂皮存在较大的差异,临床用药时要仔细鉴定,以确保用药安全。

【关键词】中药肉桂;食用桂皮;鉴定中药肉桂为樟科植物,与食用桂皮同属,且二者的功效与外形也极为相似,难以辨别,导致市面上有不良商家常用食用桂皮冒充中药肉桂[1]。

但事实上,二者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中药肉桂为植物肉桂的干燥树皮,食用桂皮品种繁多,为樟科植物阴香、细叶香桂及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树皮,不可混用[2]。

基于此,本研究为了进一步探讨中药肉桂与食用桂皮的鉴定方法,分别从来源、性状、显微观察、薄层色谱进行鉴定,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一般材料从不同药材店中购买中药肉桂(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树皮)与食用桂皮(樟科植物阴香的干燥树皮)各1份,每份10g,各取1份用中药粉碎机磨成粉末,备用。

1.1.2 试剂试剂包括乙醇、0.1%浓度的二硝基苯肼、75:25的石油醚-醋酸乙酯、10%盐酸苯肼液、甘油、异羟肟酸铁试剂、水合氯醛、氯仿,桂皮醛标准对照品。

1.1.3 仪器仪器包括显微镜、中药自动粉碎机、双槽层析缸、硅胶薄层板、常规玻璃器皿。

1.2 方法1.2.1 性状鉴定法观察中药肉桂与食用桂皮的外形、气味,测量中药肉桂与食用桂皮的厚度、硬度、脆度。

1.2.2 显微观察鉴定法横切面观察:用清水浸泡中药肉桂与食用桂皮,12h后取出切片,置于载玻片上用显微镜观察。

粉末观察:取少许中药肉桂粉与食用桂皮粉,置于载玻片上,加水合氯醛,于酒精灯上加热,透明化后加2滴甘油,用显微镜观察。

1.2.3 薄层色谱(TLC)鉴定法取中药肉桂粉与食用桂皮粉各2g,加入5ml石油醚(60~90℃),振摇混匀,于室温下放置4h,过滤后取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中药肉桂与食用桂皮的比较与鉴定分析 王丕明

中药肉桂与食用桂皮的比较与鉴定分析 王丕明

中药肉桂与食用桂皮的比较与鉴定分析王丕明【摘要】目的:分析中药肉桂与食用桂皮的比较与鉴定。

方法:将从药材市场购买的中药肉桂10份和食用桂皮10份作为本次分析的对象,对两种药材进行功效、性状、显微观察、薄层色谱、桂皮醛检查、内脂类检查,对比分析并加以鉴别。

结果:中药肉桂与食用桂皮在功效、性状、显微观察、薄层色谱、桂皮醛检查、内脂类检查上,均存在明显的不同。

结论:中药肉桂与食用桂皮存在差异,在临床用药上,需要加以鉴别,保证临床用药的质量和安全性。

【关键词】中药肉桂;食用桂皮;比较;鉴定肉桂是中药材中的一种,其具有散寒止痛、补火助阳、通经活血的功效,在治疗阳痿、宫冷、经闭、痛经等病症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1]。

中药肉桂的来源是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树皮,由于肉桂的混淆品很多,并且在外观上具有较高的相似度,没有较大的区别,因此很难比较,导致药品市场中存在肉桂被替代的情况[2],使用桂皮就是其中代替肉桂的一种。

食用桂皮属于同科植物阴香的干燥树皮,其与肉桂在功能主治上有相似之处,但仍存在较大的差异,不能互相混合使用[3]。

基于中药肉桂与食用桂皮容易混淆的情况,本文以从药材市场购买的中药肉桂10份和食用桂皮10份作为本次分析的对象,对比区分并加以鉴别,具体内容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 材料将从药材市场购买的中药肉桂10份和食用桂皮10份作为本次分析的对象,肉桂与桂皮每份各20g。

1.2 仪器显微镜;中药粉碎机;硅胶薄层板;双槽薄层层析缸;乙醇;75:25石油醚-醋酸乙酯;浓度0.1%二硝基苯肼;水合氯醛;甘油;氯仿;10%盐酸苯肼液;异羟肟酸铁试剂,桂皮醇标准对照品。

1.3 方法分别取中药肉桂和食用桂皮1份,食用中药自动粉碎机分别研磨成粉末备用。

1.3.1性状比较观察中药肉桂和食用桂皮在外观、气味的差异,测量中药肉桂和食用桂皮的厚度、硬度和脆度。

1.3.2显微观察取中药肉桂和食用桂皮1份,分别放在清水中浸润12h,然后取出切成薄片,放置在载玻片上使用显微镜观察[4]。

中药肉桂与食用桂皮的比较与鉴定分析

中药肉桂与食用桂皮的比较与鉴定分析

中药肉桂与食用桂皮的比较与鉴定分析摘要】目的:对中药肉桂与食用桂皮进行比较与鉴定。

方法:随机选择药材市场15处采购的中药肉桂与食用桂皮,分析生药来源和性状,通过显微镜下检查、薄层色谱等比较鉴定,分析中药肉桂与食用桂皮的鉴定结果。

结果:通过对比鉴定发现,中药肉桂与食用桂皮从来源、性状到显微镜下观察都存在极大的差异。

结论:这种比较鉴定方法可以准确鉴定中药肉桂与食用桂皮,使中药用药质量得到有效的保证,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药肉桂;食用桂皮;比较;鉴定【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6-0309-01中药肉桂与食用桂皮都是樟科植物,在作用功效和外观上极为相似,药材市场经常发生食用桂皮去冒充中药肉桂事件发生[1]。

两者相似却没有相同的功效,无法混同应用。

本次研究中,由中药肉桂与食用桂皮生药性状和显微观察、薄层色谱等方面比较鉴定分析,鉴定结果较为理想,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一般材料随机选择药材市场15处采购的中药肉桂(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干燥根皮)与食用桂皮,每种生药各15份,每份各取30g作为鉴定材料。

鉴定试剂选择乙醇和0.1%二硝基苯肼、甘油及氯仿、桂皮椁等。

鉴定仪器准备显微镜和中药自动粉碎机及玻璃器皿[2]。

1.2方法取10g中药肉桂与食用桂皮,观察两种生药外观、气味,测量未打磨生药厚度和硬度、脆度。

把中药肉桂与食用桂皮在清水浸泡12h后切割成薄片,在玻璃片上应用显微镜进行横切面的观察[2]。

中药肉桂与食用桂皮各取10g,以中药自动粉碎机分别打成粉末后。

置于玻璃片上,滴入水合氯醛,以酒精灯加热,再滴入甘油,持续加入水合氯醛,在显微镜下观察。

取中药肉桂与食用桂皮粉各2g,滴入石油醚摇匀,平衡过滤后备用。

选择桂皮醇作为对照品,分别将中药肉桂、食用桂皮、对照液置于硅胶薄板上,晾干后在紫外线灯下进行观察,喷显色剂进行观察[3]。

皮类中药的鉴定 肉桂的鉴定

皮类中药的鉴定 肉桂的鉴定
肉桂的鉴定
主要内容与学习目标
1. 肉桂来源鉴定; 2. 肉桂性状鉴定; 3肉桂的商品规格; 4.肉桂及其伪品桂皮的区别。 1.掌握肉桂的不同商品规格; 2.明确肉桂的来源及性状鉴别特征; 3.能运用性状鉴定技术识别肉桂及其伪品。
来源鉴定
樟科植物肉桂干燥树皮 产地:广西、广东、云南等地
企边桂
收集并整合肉桂商品信息,学会自主学习和获取信息的方 法。
规格
板桂
桂碎 桂通(官桂)

【性状鉴定】
1.槽状或卷筒状。 2.外表面灰棕,内表面划之有油痕。
【性状鉴定】
3.断面中间有一条黄棕色线纹(石细胞环带) 4.气香浓烈,味甜、辣。
横切面
显微鉴别
桂枝
为肉桂的嫩枝。 表面棕,断面皮部红棕色,中有黄棕线纹,木部黄白色,
髓略方,气香,味甜微辛。
思考题

中药鉴定学:皮类中药的鉴定

中药鉴定学:皮类中药的鉴定

概念 ⽪(Cortex)类中药通常是指来源于*⼦植物或被⼦植物(其中主要是双⼦叶植物)的茎⼲、枝和根的形成层以外的部分。

它的含义不同于植物学中所指的⽪层。

⽪类中药由外向内包括周⽪和⽪层、初⽣和次⽣韧⽪部等部分。

其中⼤多为⽊本植物茎⼲的⽪,少数为根⽪或枝⽪。

性状鉴别 形状 由粗⼤⽼树上剥的⼲⽪,⼤多粗⼤⽽厚、呈长条状或板⽚状,枝⽪则呈细条状或卷筒状;根⽪多呈短⽚状或短⼩筒状。

⽪类药材⼜因其采⽪剥离和⽪在⼲燥时收缩程度⽽呈各种不同弯曲状态。

⼀般描述术语有: ①平坦:⽪⽚呈板⽚状,较平整。

如杜仲、黄柏等。

②弯曲:⽪⽚多数横向向内弯曲,通常取⾃枝⼲或较⼩的茎⼲的⽪,易收缩⽽成弯曲状,由于弯曲程度不同,⼜有种种形状的名称。

③反曲:⽪⽚向外表⾯略弯曲,⽪的外层呈凹陷状,如⽯榴树⽪。

④槽状或半管状:⽪⽚向内弯曲呈半圆形。

⑤管状或筒状:⽪⽚向内弯曲⾄两侧相接近成管状,这类形状常见于加⼯时⽤抽⼼法抽去⽊质部的⽪类中药,如牡丹⽪。

⑥单卷筒状:⽪⽚⼀侧向内表⾯卷曲,以⾄两侧重叠,如⾁桂。

⑦双卷筒状:⽪⽚两侧各⾃向内卷成筒状,如厚朴。

⑧复卷筒状:⼏个单卷或双卷的⽪重叠在⼀起呈筒状。

外表⾯内表⾯ 外表⾯指⽪的外侧,通常为⽊栓层。

①外表颜⾊多为灰⿊⾊、灰褐⾊、棕褐⾊或棕黄⾊等,有的树⼲⽪⽚外表⾯常有斑⽚状的地⾐、苔藓等物附⽣,呈现不同颜⾊等。

②有的外表⾯常有⽚状剥离的落⽪层和纵横深浅不同的裂纹,有时亦有各种形状的突起物⽽使树⽪表⾯显⽰不同程度的粗糙。

③多数树⽪尚可见⽪孔,通常是横向的,也有纵向延长的,⽪孔的边缘略突起,中央略向下凹,⽪孔的颜⾊和⽪孔分布的密度常是鉴别⽪类药材的特征之⼀。

④少数枝⼲⽪上有刺,如红⽑五加⽪,或有钉状物,如海桐⽪,亦是⽪类中药具有鉴别意义的重要特征。

除去⽊栓层或部分刮去⽊栓层的⽪⽚表⾯常较光滑,如桑⽩⽪、川黄柏、刮丹⽪等。

内表⾯⼀般较外表⾯⾊浅⽽平滑,常有粗细不等的纵向皱纹,纹理粗细程度常因树种⽽异;也有内表⾯显状皱纹或平滑坚硬,如秦⽪。

中药肉桂与食用桂皮的鉴定分析

中药肉桂与食用桂皮的鉴定分析

中药肉桂与食用桂皮的鉴定分析黄东智【摘要】目的分析中药肉桂与食用桂皮鉴定方式.方法选取我院中药肉桂、食用桂皮对中草药来源、药物性状、显微镜观察、薄层色谱、桂皮醛的检查与内酯类检查实施鉴定,分析两种中药鉴定差异性.结果中药肉桂、食用桂皮的药物来源、药物性状、显微镜的观察结果、薄层色谱鉴定结果、桂皮醛鉴定结果与内酯类结果比较,差异明显.(1)中药肉桂的功效为助阳、活血通络与驱寒散痛等作用,食用桂皮的功效主要为驱寒、消肿与止泻、止痛等临床症状.(2)中药肉桂饮片平均的厚度为4.5毫米.食用桂皮平均的厚度为0.36毫米.(3)中药肉桂的纤维细胞表现出长梭形散布,食用桂皮的纤维细胞数量多并且呈现成群分布.(4)中药肉桂的横切面显微结果显示排列有多列木栓细胞.肉桂皮层细胞含有石细胞、分泌细胞等,肉桂韧皮细胞的排列呈现出放射状、油细胞数量较多.(5)薄层色谱结果显示:通过紫外线灯显示,中药肉桂多显示出蓝色斑点,蓝色斑点要比食用桂皮多,在中药肉桂当中存在红棕色斑点.桂皮醛检查结果:中药肉桂的粉末呈现出干状结晶,中药肉桂当中有桂皮醛存在.食用桂皮没有结晶存在,且不含有桂皮醛.(6)内酯类检查结果:中药肉桂结果显示呈现为橙色,且有丰富内酯类物.食用桂皮则无颜色,不含有内酯类的物质.结论中药肉桂与食用桂皮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在临床药物使用时,需要对药物进行鉴定,保证药物使用的安全性.【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7(009)036【总页数】3页(P116-118)【关键词】中药肉桂;食用桂皮;鉴定;内酯物质;薄层色谱【作者】黄东智【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中医院药剂科,江苏徐州 22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2中药肉桂属于樟科植物,和食用桂皮属于同一类型,两种药物功效和外形较为相似,很难对两种药物进行便辨认,会致使不良商家采取食用桂皮来冒充中药肉桂。

两种药物存在明显差异性,中药当中肉桂是植物肉桂干燥树皮,食用桂皮的品种较多,不能够混合运用[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鉴定学:皮类中药――肉桂的鉴别
【性状鉴别】
①呈浅槽状、卷筒状或板片状,长30cm~40cm,宽或直径为3cm~10cm,厚约2mm~8mm.
②外表面灰棕色,有不规则的细皱纹及横向突起的皮孔,有时可见灰白色的地衣斑。

③内表面红棕色,较平滑,有细纵纹,用指甲刻划可见油痕。

④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外侧呈棕色而较粗糙,内侧红棕色而油润,中间有一条黄棕色的线纹(石细胞环带)。

⑤有浓烈的特殊香气,味微甜,辛辣。

以不破碎、体重、外皮细、肉厚、断面色紫、油性大、香气浓厚、味甜辣、嚼之渣少者为佳。

【显微鉴别】
横切面
①木栓细胞数列,最内一层木栓细胞的外壁特厚,木化。

②皮层较宽厚,散有石细胞、油细胞及粘液细胞。

③中柱鞘部位有石细胞群,排列成近于连续的环层,石细胞的外壁较薄,具壁孔及孔沟;石细胞层外侧有纤维束存在。

④韧皮部约占皮的二分之一厚度,射线细胞宽l~2列,细胞内常散在多数考,试大网站收集细小针晶;厚壁纤维常单个稀疏散在或2~3个成群;油细胞随处可见,较韧皮薄壁细胞为大;粘液细胞亦较多。

薄壁细胞中含有淀粉粒。

粉末:红棕色。

①纤维多单个散在,少数2~3个并列,长梭形,平直或波状弯曲,长195μm~920μm,直径25μm~50μm,壁极厚,纹孔不明显,木化。

②石细胞类圆形、类方形或多角形,直径32μm~88μm,壁常三面增厚,一面菲薄,木化。

③油细胞类圆形或长圆形,含黄色油滴状物。

④草酸钙针晶较细小,成束或零星散在,于射线细胞中尤多,也有呈短杆状。

⑤木栓细胞多角形,一边较薄,含红棕色物质,细胞壁木化。

⑥淀粉粒极多,圆球形或多角形。

【成分】
含挥发油1%-2%,并含鞣质、粘液。

油中主要成分为桂皮醛
(cinnamicaldehyde)及醋酸桂皮酯,少量苯甲醛、桂皮酸、水杨酸、苯甲酸等。

桂皮醛是肉桂镇静、镇痛和解热作用的有效成分。

【理化鉴别】
取粉末少许,加氯仿振摇后,吸取氯仿液2滴于载玻片上,待干,再滴加10%的盐酸苯肼液1滴,加盖玻片镜检,可见桂皮醛苯腙的杆状结晶。

取挥发油少许,滴加异羟肟酸铁试剂,显橙色。

(检查内酯类)
本品的乙醇冷浸液作供试品溶液,桂皮醛作对照品,分别点于同考试,大网站收集一硅胶G板上,以石油醚(60℃~90℃)一醋酸乙酯(85:15)为展开剂展开,喷以二硝基苯肼乙醇液显色。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