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组织行为学》课程论文课题
组织行为学课程论文15篇

组织行为学课程论文15篇组织行为学课程论文摘要:组织行为学是综合运用与人的行为有关的学科知识,系统研究工作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的规律,从而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以实现组织目标的科学。
学生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可以在掌握一定组织中个体、群体的心理和行为知识的基础上,正确认识、预测、引导甚至控制或改变个体或群体的行为,以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加快组织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组织行为学课程课程论文课程组织行为学课程论文:略论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新探索摘要:阐明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新的理念及目标,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建设综合型教学资源。
关键词: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模式新探索组织行为学是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它通过系统分析、综合运用与人有关的各种知识,探索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提高各级管理者预测、引导员工的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
笔者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采取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的方法,对该类课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
一、确立教学新理念、新目标教学理念是实施教学的前提。
基于组织行为学的学科特点,其教学的新理念是研究、融合、实用:既要将研究融入到教学过程之中,又要使组织行为学各种知识融合在一起加以运用。
这就要通过对学生思考、研究、探索的引导,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专业视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研究能力。
实施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新探索,必须确立这一明确的教学理念,并将“研究、融合、实用”教学理念全面落实到课程教学要素中,并在设计教与学的全过程贯彻始终。
教学目标是教学所要达到的基本目的。
组织行为学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个性方面达到有机统一,特别强调提高学习、应用和研究能力,具体包括:获得亲身探索研究行为体验的能力、培养搜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管理或工作中分享与合作的能力。
组织行为学论文三篇 组织行为学案例

组织行为学论文三篇组织行为学案例精品文档,仅供参考组织行为学论文三篇组织行为学案例组织行为学是系统地研究人在组织中所表现的行为和态度的学科。
是行为科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以行为学为基础,与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相交叉的边缘性学科。
以下是本站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组织行为学论文,以供大家参考!组织行为学论文1随着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深入,特别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意在将理论和实践更为紧密结合的项目课程改革,对传统的组织行为学教学提出了挑战。
采用项目化教学方法提高了组织行为学的教学效果和课程价值,以项目为明线,实现教学内容整合;以项目为载体,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以项目考核为检验,实现综合能力提升。
实践证明,项目化教学法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项目化教学内涵及其理论依据项目化教学是由美国伊利诺易大学教授凯兹和加拿大阿尔伯特大学教授查德共同开创的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方法。
它的指导思想是将一个相对独立的任务或项目交给学生独立完成,从资料的收集、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到任务完成后的评价都由学生参与完成,教师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起着引导、指导与辅导的作用,通过项目的实施,学生能够了解和把握完成项目每一环节的基本要求和实践技能。
高职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是一项全新的系统化改革,它是以培养学生职业应用能力为目标,围绕与专业对应的现实职业岗位的具体工作任务来选择、组织课程内容,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改革。
建构主义的创始人、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最有效方式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是让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同学)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
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观认为: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利用情景、协作及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让学生从真实事件的感受和体验中获得直接经验,让学生发挥学习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新潜能,主动而自然地完成对当前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意义建构。
组织行为学结课论文设计

现代管理大学组织行为学结课论文题目:团队建设的必要性姓名:邓方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专业:10工商企业管理摘要无论是组织管理还是团队合作都需要领导者对成员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引导并实施以适当的激励方式来创建和管理一个成功的团队。
本文是通过对团队中的各种人才进行分析来透视当今社会的团队或企业并针对不同的人才给予不同的激励方式来满足各自的需求以求让团队得到更好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的日趋激烈,一项工作的完成仅靠个人的力量已经显得力不从心了,很多任务的完成愈来愈依赖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而从我国的特殊情况来看,在校大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大学生团队建设对于作为独生子女的我们来说就尤为重要了。
团队建设要求通过实现团队利益来实现个人利益,这就要求团队中的成员必须要有较高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协作精神。
而且当今市场经济的大潮下,职业道德缺失已屡见不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大学生团队建设对于客服计划经济后的后遗症,所以这是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关键词:团队建设团队合作职业道德激励一、团队的概念:团队(work team):通过其成员的共同努力能够产生积极协同作用的最低层次的组织。
以下有一个很好的说明团队力量的例子,它就是经典的木桶的短板理论:一只木桶能够装多少水正常情况下(指木桶的大小是一定的,也不斜放等)取决于三方面的因素:第一是每一块木板的长度,最短的木板决定盛水量。
第二是木板与木板之间的结合是否紧密。
第三是有一个很好的桶底。
第一个因素大家好理解;但如果木板与木板之间存在缝隙或缝隙很大,也无法装满水;同样如果没有好的桶底,盛水只能是空想,这就是新木桶理论!现代大学生团队建设与新木桶理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一个团队的战斗力,不仅取决于每一个成员的水平,也取决于成员与成员之间协作与配合的紧密度,同时团队给成员提供的平台也至关重要!在这里,我先要明确一个概念:短板不单单指团队中的人,也指团队缺失的核心能力,所以“补短板”就显得尤为重要。
组织行为学论文题目参考

组织行为学论文题目参考组织行为学是一门以组织中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作为研究对象的应用性组织管理理论学科.组织行为学认为,人是组织的主体,在现代化的管理中,最重要的管理是对人的管理.科学技术越发展,就越要重视人的因素,就越要重视提高人的素质.下面是组织行为学论文题目的分享,欢迎阅读。
组织行为学论文题目一:[1]激励性薪酬对研发人员主动创新行为的影响——创新意愿与组织创新氛围的作用[2]威权领导对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3]“职场囚徒”产生原因及激活方略分析——从组织行为学视角探究[4]偏好差异下的跨组织R&D项目网络多主体知识转移行为研究[5]职场排斥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组织承诺与组织认同的双重中介作用[6]组织行为学情景实验研究综述与展望[7]CEO权力支配性对组织创新行为的倒U型影响[8]内容型激励、税务人员组织公民行为与纳税服务质量相关性研究[9]管理开放性与员工建言:基于组织的自尊与亲社会动机的作用[10]职场友谊、情感承诺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关系的实证研究[11]匹配视角下高绩效工作系统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心理授权的调节作用[12]领导导向的印象管理与组织公民行为:员工政治技能的调节作用[13]混合式教学课程考核模式对大学生成绩的影响——以组织行为学课程为例[14]包容型领导对员工主动性行为的影响:组织自尊与差错管理氛围的中介作用[15]下属默契对员工主动担责行为的影响研究——目标清晰度中介效应与组织支持感调节效应[16]挑战型组织公民行为对任务绩效的影响机制[17]组织行为学视角下商贸流通企业绩效体系综合评价研究[18]积极组织行为学视角下情绪管理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化研究[19]家长式领导、组织认同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研究[20]从组织行为学角度浅议冲突对组织绩效的影响[21]组织行为“神经画像”:组织中的认知神经研究述介[22]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微学习活动设计与实践应用研究[23]关系质量视角下移动虚拟社区治理对组织公民行为影响研究——以知识型移动虚拟社区为例[24]“行高人非”:旁观者不道德侵害“好公民”的原因及其机制探析[25]合作创新中组织顾客破坏性行为对组织间合作的影响机制研究[26]组织公正对矿工反生产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27]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研究如何处理员工关系[28]高绩效人力资源实践和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实证研究[29]积极组织行为学在组织中的作用及开发策略初探[30]精神型领导对员工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组织认同与情感承诺的作用[31]基于资源保存理论视角的组织德性对挑战型组织公民行为影响机制研究[32]家庭结构、组织权力结构与家族企业地区多元化行为——基于社会建构论视角的实证研究[33]消极情绪对组织公民行为和反生产行为的影响:自我控制视角[34]基于情景学习理论的组织行为学教学设计探讨[35]基于工商管理专业视角的组织系统模型分析组织行为学论文题目二:[36]动态计算模型在组织行为学研究中的应用[37]浅谈组织行为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38]基于积极组织行为学的创新创业企业管理策略研究[39]包容型领导对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LMX与前摄型人格的视角[40]日本企业雇佣体系的适应性演进——基于组织行为学的分析[41]大数据背景下国内外组织行为学研究热点分析——基于2013—2018年文献的科学计量[42]女职工在组织行为中的优势及局限性[43]基于成果导向的经管类学术研究生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以高级组织行为学为例[44]体面劳动、组织自尊与员工创新行为——基于劳动权益保障和组织创新奖励视角[45]90后员工工作价值观对主动行为的影响研究[46]亲组织不道德行为研究综述[47]组织政治知觉中安全变革型领导调节作用对矿工安全行为的影响[48]论组织行为学在跨国企业稽核工作中的应用[49]农业交易特性、组织行为能力与契约形式的匹配——来自2759个家庭农户的证据[50]燃气企业基层员工管理:基于组织行为学[51]浅谈保险公司中的组织行为和人力资源管理[52]上下级关系与一线销售UPB的倒U型关系——责任知觉的中介作用<img alt="" src="/uploads/allimg/200424/33-200424140K2218.png"style="max-width: 700px[53]高科技生物医药企业组织自尊对组织公民行为影响研究[54]包容型领导如何影响员工挑战型组织公民行为?——基于信任的多重中介效应模型研究[55]高新技术企业员工组织支持感、组织心理所有权与组织公民行为[56]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行为学应用分析[57]组织公平与组织公民行为关系对铁路企业的管理启示[58]基于组织行为学的视角分析海底捞的现在与未来[59]家庭可以弥补组织的遗憾么?员工主动行为前因变量的研究[60]情绪劳动对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影响:基于自我损耗视角[61]企业员工薪酬公平感的中介作用:基于金钱崇拜与组织公民行为的关系[62]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形成机制:一个交互模型的检验[63]“职场囚徒”产生原因及激活方略探析——从组织行为学视角[64]EIP-CDIO理念在《组织行为学》中的应用[65]组织行为学权力视角下微信社交研究[66]团队自主学习“风车模型”在组织行为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67]资质过高感与员工创造力:反馈寻求行为与组织创造力支持感的作用[68]企业社会责任、组织学习与创新行为[69]家长式领导对企业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影响——中介调节作用分析[70]建设性上级反馈对员工组织自尊与建言行为的影响机制组织行为学论文题目三:[71]煤矿员工不安全微观组织行为浅析[72]新生代工人主观幸福感、组织公民行为以及离职的关系研究[73]组织行为学领域妒忌研究的不同视角、分歧和未来方向[74]非道德亲组织行为的成因及其影响[75]积极组织行为学视角下企业员工援助计划开展与运用的创新研究[76]高绩效工作系统与组织公民行为模型构建——PIED和情感承诺的双中介作用[77]民营企业党组织治理参与对企业绿色行为的影响[78]内部企业社会责任对员工反生产行为的影响——组织认同的中介和理想主义道德标准的调节[79]健康型组织建设有效评估:基于积极组织行为学的探索[80]伦理领导更替一定会影响员工组织公民行为吗?——一个中介调节模型[81]员工组织领地行为如何影响团队成员交换?——基于心理所有权的中介作用研究[82]政党青年组织扁平化设计——基于网络思维的组织行为学理论[83]职场排斥与员工建言行为:组织自尊的中介效应和主动性人格的调节效应[84]浅论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和新使命[85]角色理论视角下自我牺牲型领导对员工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86]环境不确定性、组织文化与会计行为优化探究[87]组织行为学和劳动心理学原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88]复杂网络视角下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扩散趋势分析[89]某民航公司2012—2016年的组织变革和人事改革[90]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何迅猛发展——基于“关系产权”的农户产权稀释问题解释[91]变革型领导对IT企业员工离职倾向的影响:情感承诺、工作满意度与组织公民行为的链式中介作用[92]组织化程度、风险规避与农户安全生产行为——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实证[93]科技人才组织领地行为如何影响其离职意向——婚姻状况与心理所有权被调节的中介模型[94]自我牺牲型领导会促进员工的亲组织非伦理行为吗?——组织认同的中介作用及其效应边界[95]组织行为学课程双语教学模式探索[96]组织间依赖和关系治理机制对绩效的效果评估——基于机会主义行为的调节作用[97]论点辑要[98]根植于中国本土文化的类亲情与组织危机处理能力——员工危机意识与组织公民行为的综合作用[99]国内外心理资本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比较分析:2004~2017[100]组织认同对员工创新行为的促进和抑制过程[101]组织中的亲社会行为研究述评与展望[102]组织认同一定会促进亲组织非伦理行为吗?社会责任型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103]组织中的变革担当:积极组织行为研究的新主题[104]差序式领导对员工建言行为的影响:组织承诺与内部人身份认知的多重中介效应[105]领导排斥涟漪效应的组织诱因:竞争和组织政治的作用以上就是关于组织行为学论文题目的分享,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组织行为学》结课论文

学习《组织行为学》的收获一转眼,总课时为十六周的《组织行为学》即将接近尾声。
我不免有一丝遗憾—未能在课堂上向同学展现一下自己。
并不是我缺乏勇气,而是因为自己在选课的时候犯了一个致命错误,导致自己不能像其他同学一样按时来听赵老师的课。
尽管《组织行为学》只是作为了一门选修,但我个人认为如果能把这门课学好了,我们将受益终生。
尽管我为你未能听全赵老师的授课,但对《组织行为学》兴趣学习愈加浓厚了!个人认为《组织行为学》这一学科与实践有着密切的联系,仅仅学会课本上的知识是根本行不通的,学以致用才是这一学科的精髓。
通过本学期学习,让我对《组织行为学》有了更为系统的认识。
学说定义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客观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多学科、多层次相交叉的边缘性学科,又是具有两重性和应用性的学科。
(1)边缘性表现为多学科相交叉性和多层次相交切性;(2)两重性表现为组织行为学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3)应用性表现为组织行为学研究的直接目的在于联系组织管理者工作实际,提高其工作能力,提高组织的工作绩效。
学说原理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组织行为学书籍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的科学。
它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从而提高各级领导者和管理者对人的行为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
学说性质与特点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多学科、多层次相交叉的边缘性学科,又是具有两重性和应用性的学科。
(1)边缘性表现为多学科相交叉性和多层次相交切性;(2)两重性表现为组织行为学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3)应用性表现为组织行为学研究的直接目的在于联系组织管理者工作实际,提高其工作能力,提高组织的工作绩效。
《组织行为学》结课论文

《组织行为学》结课论文第一篇:《组织行为学》结课论文《组织行为学》结课论文论文题目:谈谈学习《组织行为学》的收获这学期,组织行为学这门课由赵老师来给我们讲解,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活泼的教学方式,我受益匪浅。
组织行为学是指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行为科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系统研究组织环境中人的心理特点和行为规律,以便管理者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的一门科学。
它是管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规律,以便应用这些知识来改善组织的有效性。
组织行为是一个具有大量普通知识的独立的技能领域。
组织行为学关心人们在组织中做什么,这种行为如何影响组织的绩效。
组织行为学属于应用行为科学,建立在多门行为科学的基础上,主要包括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和政治学。
一、个体行为基础价值观: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是一个人基本的信念和判断。
一个人认为最有意义的最重要的客观事物,就是最有价值的东西。
反之,就是最无价值的东西。
态度:态度是指个体对外界事物的一种较为持久而又一致的内在心理和行为倾向。
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或在工作交往中,总是对人或事物产生不同的反应,作出各种各样的评价。
这种对客观对象所表现出来的积极、肯定的或消极、否定的心理倾向,是一种内在的心理准备状态,它一旦变得比较持久稳定,就会成为态度。
态度属于行为的指导和动力系统,会影响认知与判断影响行为效果,影响忍耐力,影响相容性。
知觉:知觉是指个体为自己所在的环境赋予意义并解释感觉印象的过程。
知觉研究证明,不同的个体对同一件事物的理解不同。
学习:学习是指通过练习而发生的行为改变或改变的潜能。
也就是说,行为改变时学习的结果。
当行为已改变,学习即完成,我们看到的是行为改变,而无法看到学习本身。
二、激励理论激励:激励是去做某事的意愿,并以行为能力满足个人的某些需求为条件。
组织行为学结课论文

组织行为学结课论文新生代员工工作价值观与离职倾向班级:2014级市场营销1班小组:第三组成员:张晓辉:2014516127代凤林:2014516144史慧子:20145161462016-12-13目录摘要 (2)关键词 (2)第一章引言 (2)第二章文献综述 (3)第三章研究假设 (4)第四章研究方法 (5)4.1研究样本 (5)4.2 变量测量 (6)4.3 组织承诺的测量 (6)4.4 统计分析方法 (6)第五章实证研究 (6)5.1问卷的信度检验 (6)5.2工作价值观量表的信度分析 (6)5.3组织承诺量表的信度分析 (7)5.4离职倾向量表的信度分析 (7)5.5问卷整体的信度分析 (7)第六章数据处理与分析 (8)6.1描述性统计 (8)6.2相关分析 (8)6.3验证性因子分析 (11)6.4回归分析 (14)6.5中介作用检验 (16)第七章结论与建议 (17)7.1 研究结论 (17)7.2 针对企业管理新生代员工提出建议 (18)参考文献 (19)附录 (20).新生代员工工作价值观与离职倾向关系研究摘要:本文在参阅前人文献的基础上,将80,90后的新生代员工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独特的个性以及独有的工作价值观,运用问卷调查法获取数据并通过SPSS统计分析软件分析得到的样本数据,研究了新生代员工工作价值观与离职倾向之间的关系,并考察组织承诺在其中起到的中介作用。
通过研究发现离职倾向与工作价值观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但是离职倾向与工作价值观的人际关系维度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工作价值观与组织承诺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离职倾向与组织承诺存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组织承诺在工作价值观与离职倾向中起中介作用。
本论文旨在加强新生代员工的组织认同,使其工作价值观与组织价值观匹配,防范企业优秀人才流失,帮助其拥有更忠实的员工,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双赢。
关键词:新生代员工工作价值观组织承诺离职倾向一、引言新生代员工主要指80后,90后员工。
组织行为学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组织行为学论文题目一、最新组织行为学论文选题参考1、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转制的组织行为学研究2、中国家族企业的代际传承过程研究——基于组织行为学与社会学的视角3、学校改革的机制与模式:组织行为学的观点4、组织行为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策略5、治理中的集体行动——一个组织行为学议题及其解释6、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的组织行为学分析7、进化: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新视角8、新编组织行为学教程9、“投桃报李”——互惠理论的组织行为学研究述评10、从组织行为学视角论青少年价值观的塑造途径和方法11、公共组织行为学12、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实践13、组织行为学:中国文化视角14、在组织行为学教学中实施体验式教学法的思考15、组织行为学专家系统开发工具的研制与应用16、组织行为学中的信任违背和修复研究17、选择中国管理研究发展道路的几个问题——以组织行为学研究为例18、基于著者同引分析的组织行为学研究知识地图绘制19、组织行为学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20、人本管理的组织行为学解读二、组织行为学论文题目大全1、组织行为学教学方法研究2、组织行为学视角下医疗风险防范管理的探析3、案例教学在组织行为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4、我国运动队教练员领导模式的组织行为学研究现状及探讨5、组织行为学中"积极性"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6、领地行为研究综述:组织行为学的新兴领域7、组织行为学与人力资源管理六大职能的联想8、体验式教学在组织行为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9、情景模拟教学法在组织行为学课程中的应用研究10、基于STPR模式的组织行为学教学改革11、医院组织行为学12、基于问题的启发式教学方法与实践——以“组织行为学”本科教学为例13、运用组织行为学原理建立医院药剂科管理中的激励机制14、组织行为学中“激励理论”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应用15、学生管理工作中组织行为学原理的应用16、高等学校管理中几个问题的组织行为学分析17、高校教学团队工作模式的组织行为学分析18、用组织行为学理论分析人才流失的原因19、组织行为学教学改革初探20、问题教学法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三、热门组织行为学专业论文题目推荐1、组织行为学在房地产开发项目管理中的应用2、组织行为学案例教学初探3、论行为科学、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心理学的区别与联系4、案例教学法在《组织行为学》教学中的应用5、《组织行为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6、提高心理素质加强自治能力——“组织行为学”教学改革与实践7、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在管理类课程教学中的有效实施——以《组织行为学》的五年教学探索与实践为例8、关系:一个本土组织行为学研究范式的构建9、组织行为学中的个人价值观研究述评10、基于组织行为学理论的高校班级集体主义培养和学风建设11、组织行为学在企业管理中提高绩效的探讨12、科研组织行为学13、浅谈组织行为学在企业管理中提高绩效的作用14、组织行为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15、基于学生能力培养的组织行为学教学方法研究16、组织行为学课程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探析17、麦克沙恩组织行为学18、调动大学生干部积极性的组织行为学思考19、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组织行为学研究20、组织行为学视角下的内部控制研究四、关于组织行为学毕业论文题目1、组织行为学中自我效能感研究的历史、现状与思考2、自我效能感研究综述——组织行为学发展的新趋势3、优势分析在组织行为学研究中的应用——组织公平与工作倦怠关系的实证研究4、组织行为学教程5、组织行为学在中国之发展与领导行为研究6、论组织行为学中的组织政治知觉7、MBA组织行为学的教书育人启示8、积极心理学运动对组织行为学及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9、教育组织行为学: 适应型领导与学校改革:第8版10、教育组织行为学11、从组织行为学视角看项目管理中的人力资源管理12、组织行为学发展的新领域——积极组织行为学13、西方组织行为学14、组织行为学视野中的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15、组织行为学研究的现状:意义与建议16、国外关于情绪劳动的研究述评——以组织行为学为视角17、自我管理理论研究现状——基于组织行为学视角18、幸福管理——组织行为学发展的新理念19、运用组织行为学原理充分激发员工活力20、情景模拟教学在《组织行为学》课程中的应用五、比较好写的组织行为学论文题目1、组织行为与组织行为学2、"组织行为学"教学中的游戏训练研究3、《组织行为学》案例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4、组织行为学视角下的会计舞弊动因与治理5、组织行为学在职业培训教育管理中的应用6、北京国际马拉松赛的组织行为学分析7、《组织行为学》案例教学实施的思考8、体验式教学在组织行为学教学中的应用9、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型工商管理人才培养——以《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为例10、组织行为学在高校学生组织建设中的应用11、组织行为学视角下的会计舞弊动因与治理12、浅谈组织行为学理论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的应用13、组织行为学: 以人为本的管理14、组织行为学教程15、控制点在工业与组织行为学中的应用16、组织行为学教学改革探析17、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以组织行为学的视角18、在组织行为学教学中使用案例教学法五得19、《组织行为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教改模式探讨20、"组织行为学"教学与大学生网络交际教育。
组织行为学的作用论文

组织行为学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以便应用这些知识来改善组织的有效性。
组织行为是一个具有大量普通知识的独立的技能领域。
它研究什么呢?它研究组织中行为的决定因素:个体、群体和结构。
另外,组织行为学把研究个体、群体和结构对行为的影响所获得的知识用到实际中,使组织的运作更有效。
总之,组织行为学关心人们在组织中做什么,这种行为如何影响组织的绩效。
因为组织行为学特别关注与就业有关的情境,所以毫不奇怪,你将会发现这一领域强调的是与工作岗位、缺勤、员工流动、生产率、绩效和管理有关的行为。
人们对于构成组织行为学主题领域的成分或题目的看法越来越趋于一致。
虽然还有孰轻孰重的大量争论,但人们对于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核心题目基本上达成了共识,这些题目包括激励、领导行为和权威、人际沟通、群体结构与过程、学习、态度形成与知觉、变革过程、冲突、工作设计、工作压力。
一、个体行为的基础传记特点。
对管理者来说传记特点非常易于得到。
大部分情况下,每个人的人事档案中都有这些资料。
在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得到的最重要的结论是:年龄似乎与生产率不存在关系;员工年龄越大,任职时间越长,则流动的可能性越低;已婚员工相比未婚员工缺勤率更低,流动率更低,对工作的满意度更高。
能力。
能力通过能力--工作的适应性直接影响到员工绩效水平和满意度水平。
如果管理者希望在二者之间进行合理匹配,该如何来做呢?第一,有效的选拔程序能提高这种适应性。
工作分析可以提供两方面的信息:该工作目前在做些什么以及个体需要具备什么能力以充分完成工作。
然后,通过测验、面试和评估方式了解申请者在所需能力方面的水平如何。
第二,组织中在职者的晋升和调职决策应该反映出候选人的能力。
应与新员工一样,评估任职者在具体工作中应具备什么关键能力,并将这些要求与组织中的人力资源相匹配。
第三,通过对工作进行微小调整使其与在职者的能力更为匹配而改善这种适应性。
这种调节常常是在对工作的基本活动方面不造成明显影响的条件下进行的改变,以更好地适应在职者的工作潜力。
组织行为学论文题目

组织行为学论文题目1、现代社会对行政机构领导者素质的要求现代社会对领导机构管理者素质的要求2、案例分析——权变理论的实际应用3、论领导权力的有限性4、关于授权的研究5、对法人化腐败的遏制6、道德约束分析7、我国领导体制改革趋势前瞻8、WTO对我国领导体制改革的影响9、试论领导环境对领导主客体的影响10、论领导者的专业背景11、领导群体结构研究12、领导素质测评中的定量分析13、试析领导与组织凝聚力的关系14、案例分析——某组织内部的非正式群体研究15、领导决策失误的原因探讨16、领导角色与危机处理17、危机处理的误区18、案例分析——激励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19、论协调——文化的角度20、试论领导者的文化背景与领导方式的关系21、关于打破僵化的思维模式22、电子政务发展趋势探讨23.谈激励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24.认知理论启示25.领导理论与领导能力的提高26.试论个性与成就27.个性理论与人才选用28.某组织管理干部需要结构的调查29.“需要层次论”对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启示30.谈某单位的现行奖励制度31.试述“双因素理论”与调动积极性32.“挫折理论”与运用33.激励理论的运用34.试论“内激励”的地位与作用35.谈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36.对当前信访工作思维方式的几点看法37.谈领导者的影响力38.运用系统原理开展工作的初探39.试述领导的知人善任40.领导与决策41.思想库在领导决策中的地位42.浅谈领导者的工作效率43.关于提高干部素质问题初探44.领导行为理论在管理中的运用45、如何提高团队成员的学习能力46、如何增强团队的凝聚力47、如何塑造员工的行为48、如何理解及面对群体中的从众现象49、在组织中如何进行有效的冲突管理50、谈谈对非正式组织的管理51、谈谈××激励理论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52、集权与分权;53、工作绩效与满意度;54、组织环境的不确定性;55、群体的凝聚力与生产效率的关系;56、人际关系;57、群体间的冲突;58、与人相处与竞争制胜。
组织行为学论文(5篇)

组织行为学论文(5篇)第一篇:组织行为学论文青春,理想,现实与规划摘要:大学是青年学生跨入社会的“学前班”阶段,本文是从大学生的校园生活以及社会现状的某些方面,运用组织行为学的一些原理来讨论青春、理想、现实与规划之间的关联性,使得认清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异,通过合理规划,从而实现他们之间的权衡,以达到我们预期的目标。
关键词:青春理想现实规划组织行为学一.组织行为学及其原理1.1 概述: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科学。
它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客观的规律性,从而提高各级领导者和管理者对人的行为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
1.2 激励机制和竞争意识的培养1.2.1 激励机制在企业管理方面,运用此机制,是为了激励员工而采取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规章制度、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文化理念以及相应的组织机构、激励措施的总和。
从而形成一种推动力和吸引力,使员工萌发实现组织目标的动机,产生实现目标的动力,引起并维持实现组织目标的行为;并通过绩效评价,得到自豪感和相应的报酬,强化自己行为。
适当而合理的运用激励机制,可以缓和劳资矛盾,形成“同舟共济”的意识。
从精神上、物质上引导员工充分发挥他们的劳动创造性和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效益,推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而对于还处在大学校园里的我们来说,适当的对自己采取“激励机制”,从精神上和物质上引导我们充分发挥自己对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从而使个人能力得到不断提升,以拉近与理想的距离。
通过对在校园生活时间的合理安排,规划出长短期目标,并针对性的制定可行的实施措施。
期间,可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各阶段里的各个目标的完成情况,作出合理、客观的评价,再根据此评价,对后期的规划作出相应适宜的调整,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1.2.2 竞争意识古语有云:“居安思危”。
组织行为学结课论文

组织行为学结课论文组织行为学在学习《组织行为学》的过程中,发现管理学于它的联系很大,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组织行为学在企业管理或是生活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想,通过对它的学习,对于我们在学校中的人际交往、为人处事,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同时,它会在我们求职的路上贡献它的一份力量。
以下便是我们在这门课中的学习的主要内容:组织行为学是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从而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OB对管理者的帮助:1.有助于提高管理者的人际技能;2.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性;3.认识组织冰山潜层的问题;4.成为一个有效的管理者。
行为是指生命体由内在心理支配和外在目标驱使而形成的行动和作为。
组织行为指组织的内部要素的相互作用以及组织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所形成的行动。
组织行为学的两个基本问题:组织如何影响成员,成员如何影响组织。
组织行为研究的基本变量:个体水平、群体水平、组织水平社会知觉:指个人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社会知觉类型:1、对他人知觉2、自我知觉3、角色知觉4、人际知觉社会知觉的偏差1).首因效应、近因效应2)光环效应、晕轮效应3)投射效应4)对比效应、框架参照5)刻板效应6)煮蛙效应、跳蚤效应7)知觉防御归因:是指人们从可能导致行为发生的各种因素中,认定行为的原因并判断其性质的过程。
凡是认知对象都有归因问题。
如责任归因、动机归因、成败归因、自我归因、错误归因等。
常见的归因偏差:观察者与行为者的归因的不一致性,涉及个人利益与否导致归因不一致,忽视普遍性的偏见。
情感因素的影响。
社会知觉理论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聘用面试、自我实现的预言、绩效评估、员工努力、员工忠诚、归因应用决策指为解决某一问题、达到一定目标,通过认真调查研究和资料分析,对可能出现的种种结果进行论证,评估从中选出一个最有效的方案。
组织行为学课程论文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学院:工学院班级:2015级工程管理(1)班姓名:刘玄艺学号:201540613102课程论文题目:关于企业内部信息沟通机制研究课程名称:组织行为学评阅成绩:评阅意见:成绩评定教师签名:日期:2016年月日关于企业内部信息沟通机制研究作者:刘玄艺指导老师:王玮摘要: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为提高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综合竞争力,必须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优化组织结构。
企业内部信息沟通机制建设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方面,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沟通是组织高效运行的必要保证。
本文主要通过文献回顾、理论联系实际等方法对企业内部信息沟通机制进行了研究,论文的主要内容是企业内部信息沟通需求、沟通方式、沟通效果以及对企业内部信息沟通机制的建设提出自己的观点与意见。
关键词:企业管理;内部沟通;沟通机制;层次分析法1 前言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企业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意生存,必须加强其内部管理了,完善管理方法,提高内部信息沟通效率,优化组织结构,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
在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中对企业内部信息沟通的透明化、全面化、准确性以及及时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论文在组织结构环境的基础上,提出了有关企业内部信息沟通机制的问题的研究。
本文通过文献回顾、理论联系实际等方法对企业内部信息沟通需求、沟通方式、沟通效果进行剖析,并进一步对企业内部沟通机制提出了观点与建议。
随着企业规模越来越大、内部的组织结构越来越复杂,企业内部的沟通机制建设就尤为重要,根据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准确、高效、及时的沟通加强组织凝聚力,优化组织结构,使企业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2 正文2.1关于企业管理与沟通的相关概念所谓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和信息的交换,是将信息由一个人传达给另一个人,逐渐广泛传播的过程。
著名组织管理学家巴纳德认为“沟通是把一个组织中的成员联系在一起,以实现共同目标的手段”。
企业管理有四种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而贯穿在其中的一条主线即为沟通。
组织行为学论文(领导)

组织行为学课程案例题目:领导——企业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姓名:杨*学号:SM********班级:MBA1105【摘要】社会环境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国际交往日趋频繁,给组织甚至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面对如此激烈的社会形势,如果没有一位好的领导,那企业未来的道路将不可预知。
所以一个好的领导者才能带领企业走向成功的未来。
【关键词】领导领导者素质领导理论领导艺术健力宝一、领导所谓领导,就是一种影响力,是对一个组织为确立目标和实现所进行的活动施加影响的过程。
作为一个领导必须有以下3个要素:(1)领导者必须有下属或者追随者;(2)领导者必须拥有影响追随者的能力;(3)领导行为具有明确的目的,并可以通过影响下属来实现组织目标。
同样的,组织目标是否可以实现,甚至组织的成败存亡,最终都取决于领导者的领导行为,所以在指挥、带领、指导下属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的过程中,领导者必须要有指挥、协调、激励等3个方面的作用,因为只有领导的主要对象是人。
而根据法兰西、雷文等人的研究,我们知道领导权力有5个来源:法定性权力、奖励性权力、惩罚性权力、感召性权力、专长性权力等。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一位领导,可以拥有多方面的权力,其权利的内涵越丰富,所拥有的权力就越大,威信也越高。
就比如那个被海内外游客誉为“中国首富村”和“天下第一村”的华西村来讲,它能从江南小村发展成为企业集团,实现了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它的成功主要就在于拥有一个好的领导者。
他们的村支书吴仁宝十分重视有效发挥领导职能的问题,认为正确行使领导职能的关键是领导要有权威,提出领导权威=懂行+廉洁的概念,并解释了这一等式的深刻内涵。
他解释说为什么有些企业办不好?主要原因是干部不廉洁、不懂行。
怎样才能有权威?领导干部要有权威,一是思想觉悟要高,二是专业水平要高,教育、学习、规章制度是提高干部权威的有力手段。
华西村在吴仁宝的带领下,走勤政廉洁和共同富裕的道路,为中国农村发展现代经济开创了新的篇章。
组织行为学课程论文选题(40+)

组织行为学课程论文选题(40+)第一篇:组织行为学课程论文选题(40+)组织行为学课程论文选题1、组织行为学发展综述2、激励理论综述3、价值观与行为模式分析4、年龄特征与行为模式分析5、性别特征与行为模式分析6、目标的形成与组织成长7、社会主义和谐建设的行为学观点8、科技投资的行为主体分析9、高科技产业的激励模式10、城市化过程中农民工角色转换研究11、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的新生阶层培育12、制度与行为模式研究13、心理契约与组织文化14、组织领袖成长的心理模式15、分化与组织和谐的机制研究16、利益的主观与客观性分析17、农村能人与村庄变迁研究18、统治集团与组织利益和谐研究19、组织进化的自组织理论分析20、精神力量与组织成长的研究21、社会资源与组织成长研究22、组织沟通的层次分析23、冲突的本质与对策24、权力与组织成长25、组织老化的原因分析26、合作与竞争的理论分析27、权力与秩序28、行为主体成熟的标志29、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组织行为学分析30、新农民培育与新农村建设31、美国工业反哺农业的社会经济基础分析32、日本工业反哺农业的社会经济基础分析33、德国工业反哺农业的社会经济基础分析34、法国工业反哺农业的社会经济基础分析35、英国工业反哺农业的社会经济基础分析36、价值观与社会转型37、文化与组织的起源38、“双转移战略”的理论基础39、制度演化的机制40、垄断与竞争:某项产品或产业的例证研究41、村民行为模式分析与乡村治理42、乡村治理与民主政治建设第二篇:组织行为学课程论文《组织行为学》课程论文题目:职场能力培养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学期:______2013年上_______ 系部:______管理工程系____ __ 姓名:______张晓飞________ __ 专业:______工程管理______ 班级: 0314100431 __ 学号:______0314100431_____ _ 目录摘要........................................................................................................................... .. (3)关键字........................................................................................................................... ............3 简历制作........................................................................................................................... (4)简历投递........................................................................................................................... ........4 接到面试通知准备...................................................................................................................5 面试过程........................................................................................................................... ........6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7)社会方面........................................................................................................................... ........7 大学生自身方面.. (7)参考文献........................................................................................................................... . (9)摘要21世纪,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大学生就业压力逐年的增加,职业化的能力已成为每个就业者立足于社会的第一竞争力,大学应届毕业生职业化素养的缺失,已经成为了大学生与企业之间的一道鸿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组织行为学》课程论文
2014年12月15日至2015年11月15日
题目1、
根据个性差异原理,论述企业如何科学地用人。
写作提示:
1.个性差异的概念;
2.个性差异的内容;
3.个体差异的职业适应性;
4.个性差异的应用原则。
参考文献:
[1]朱启臻.社会心理学[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
[2]安应民.管理心理学新编[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
[3]龚敏.组织行为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题目2、
论权变理论的重要观点和应用价值。
写作提示:要求至少论述两个代表人物及其观点,并对其特征进行归纳。
参考文献:
[1]张德.组织行为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朱启臻.组织行为学[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
[3]顾琴轩.组织行为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题目3、
论工作压力的预防与疏导。
写作提示:
1.工作压力的概念;
2.工作压力的预防措施;
3.工作压力的疏导方法。
参考文献:
[1]顾琴轩.组织行为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2][美]里基·W.格里芬.组织行为学[M].刘伟译.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8
[3]舒晓兵.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与工作效率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题目4、
论工作丰富化的特点和理论基础。
写作提示:应包括工作丰富化的概念、背景、理论基础和特点等部分。
参考文献:
[1]安应民.管理心理学新编[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
[2]龚敏.组织行为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3]汪学兴.管理心理学[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题目5、
论组织文化的构建与维持。
写作提示:
1.组织文化的含义与重要性;
2.组织文化的构建;
3.组织文化的维持。
参考文献:
[1]石伟.组织文化(第2版) [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2][美]埃德加·沙因.组织文化与领导力:如何以最有效的方式认识和打造组织[M].马红宇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3]中国文化管理学会编.中国组织(企业)文化优秀成果案例集[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11
具体要求:
1.从以上五个题目中任选一题进行写作,要切中题目。
2.论文字数3000字以上。
(专科2500字以上)
3.论文要有充分的实证资料,避免空对空,提倡使用本人调查的第一手资料,亦可适当用二手资料。
4.理论联系实际,结合课程内容,做到立论正确、主题明确、中心突出、论述有据。
5.论文要求规范化:
标题——内容提要(100—150字)——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
6.论文要求结构严密,语言流畅,富有哲理,要体现学术性,不能用文学语言,也不能公文化。
7.引用资料要注明出处,文章最后列出参考文献,否则扣分。
题目所给参考文献仅供参考,论文写作不限于这些参考文献。
8.不在上述选题范围内写作,以及复制、抄袭别人论文,论文内容雷同者均以零分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