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第二课时课下30分钟演练
人教版高中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单元 1.1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练习题(含答案)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1课时 化学实验安全 过滤和蒸发一、化学实验安全1.危险化学药品的存放(1)易燃、易爆试剂应密封保存并远离电源和火源。
(2)剧毒药品应单独专柜保存。
(3)常用危险化学品的标志。
2.意外事故的紧急处理3.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1)药品取用(2)物质加热(3)收集气体的方法:排水法和排空气法(包括向上和向下)。
4.重视并逐步熟悉污染物和废弃物的处理方法(1)实验用剩的试剂一般不放回原试剂瓶,以防止污染试剂,应放到指定的容器中。
(2)实验后的废液用废液缸收集,集中处理。
二、过滤和蒸发三、粗盐的提纯1.不溶性杂质的除去粗盐中含有泥沙、氯化钙、氯化镁、硫酸盐等杂质,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提纯。
以上操作都要用到玻璃棒,它们的作用依次是:(1)________溶解。
(2)引流。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若所得液体如仍浑浊则需再过滤一次。
2.可溶性杂质的除去3.加试剂的先后顺序为使杂质离子完全除去,要加入过量的试剂。
后续试剂要能够将前面所加过量的试剂除去,由此可知Na2CO3 溶液要在BaCl2溶液之后加入,通常加入试剂的几种顺序为:①BaCl2溶液→NaOH溶液→Na2CO3溶液→盐酸;②NaOH溶液→BaCl2溶液→Na2CO3溶液→盐酸;③BaCl2溶液→Na2CO3溶液→NaOH溶液→盐酸。
四、盐中2SO-的检验方法4【答案】一、1.易燃品腐蚀品2.湿布NaHCO3Na2CO3水二、固体液体可溶性固体三、1.溶解过滤蒸发(1)加速(3)搅拌、防止液体溅出2.BaCl2BaSO4↓ +2NaCl NaOH Mg(OH)2↓+2NaCl Na2CO3CaCO3↓+2NaCl四、稀盐酸BaCl2溶液无明显现象白色沉淀一、化学实验安全1.判断化学实验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考虑。
高一化学必修一新人教版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
《化学(必修)1》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第一节1.C 2.C 3.CD 4.略5.乳化原理或萃取原理6.利用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7.不可靠,因为碳酸钡也是白色沉淀,碳酸根干扰了硫酸根的检验。
由于硫酸钡是难溶的强酸盐,不溶于强酸,而碳酸钡是难溶弱酸盐,可溶于强酸,因此可先取样,再滴入氯化钡溶液和几滴稀硝酸或稀盐酸,如果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有硫酸根。
第一章第二节1.D 2.B 3.B 4.B5.65 mg/dL ~110mg/dL (1mmol=10-3mol)6.这种操作会使得结果偏低,因为倒出去的溶液中含有溶质,相当于容量瓶内的溶质有损失。
7.14mL8.n(Ca):n(Mg):n(Cu):n(Fe)=224:140:35:29.1)0.2mol 2)Cu2+:0.2mol Cl-:0.4mol10.40 (M=40 g/mol,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
)第一章复习题1.C 2.B 3.A 4.BC 5.C6.(1) 不正确。
(标况下)(2)不正确。
(溶液体积不为1L)(3)不正确。
(水标况下不是气体)(4)正确。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即为物质的量之比,也就是分子个数比)7.(1)5% (2)0.28mol/L8.9.1.42 g,操作步骤略。
第二章第一节1.②⑧①④⑤⑥⑦⑩⑨2.树状分类法略5.分散系分散质粒子大小主要特征举例浊液>100 nm 不稳定,不均一泥浆水溶液<1 nm 稳定,均一饱和NaCl溶液胶体1~100 nm 较稳定,均一豆浆6.BD7.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得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的大小在1~100nm范围。
胶体的应用,例如明矾净水、豆浆加石膏成豆腐、静电除尘、江河入海口易形成沙洲、血液透析、饱和氯化铁溶液用于应急性止血等。
第二章第二节1.水溶液熔融状态电离阴阳离子阳离子H+阴离子OH-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酸根离子H+ + OH-=H2O2.两种电解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的反应生成难溶物、易挥发物质、弱电解质3.C 4.C 5.C 6.B 7.D8.(1) NaOH=Na++OH-(2) CuCl2=Cu2++2Cl-(3) Fe2(SO4)3=2Fe3++3SO42-(4) Ba(NO3)2=Ba2++2NO3-9.(1) SO42-+Ba2+=BaSO4(2) 2Al+3Hg2+=3Hg+2Al3+(3) CO32-+2H+=H2O+CO2(4) 不反应。
《同步课堂》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三第一章第一节第二课时课下30分钟演练
一、选择题(此题包括7小题,每题3分,共21分)1.以下有关电子云和原子轨道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原子核外的电子像云雾一样笼罩在原子核周围,故称电子云B.s能级的原子轨道呈球形,处在该轨道上的电子只能在球壳内运动C.p能级的原子轨道呈哑铃形,随着能层的增加,p能级原子轨道也在增多D.与s电子原子轨道相同,p电子原子轨道的平均半径随能层的增大而增大解析:电子云是对电子运动的形象化描述,它仅表示电子在某一区域内出现的概率,并非原子核被电子云雾所包裹,故A错误;原子轨道是电子出现的概率约为90%的空间轮廓,它说明电子在这一区域内出现的时机大,在此区域外出现的时机小,故B错误;无论能层序数n怎样变化,每个p能级都是3个原子轨道且相互垂直,故C错误;由于按2p、3p……的顺序电子的能量依次增高,电子在离核更远的区域出现的概率逐渐增大,电子云越来越向更大的空间扩展,原子轨道的平均半径逐渐增大。
答案:D2.人们常将在同一原子轨道上运动的,自旋状态相反的2个电子,称为“电子对〞;将在同一原子轨道上运动的单个电子,称为“未成对电子〞。
以下有关主族元素原子的“未成对电子〞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核外电子数为奇数的基态原子,其原子轨道中一定含有“未成对电子〞B.核外电子数为偶数的基态原子,其原子轨道中一定不含“未成对电子〞C.核外电子数为偶数的基态原子,其原子轨道中一定含有“未成对电子〞D.核外电子数为奇数的基态原子,其原子轨道中可能不含“未成对电子〞解析:核外电子数为奇数的基态原子,至少有一个电子会单独占据一个原子轨道而不成对,A对,D错;核外电子数为偶数的基态原子,其原子轨道中可能含未成对电子,如碳原子的电子排布图:,B、C错。
答案:A3.某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n s2n p7,它违背了()A.泡利原理B.能量最低原理C.洪特规那么D.洪特规那么特例解析:p能级有三个轨道,据泡利原理,每个轨道最多排2个电子,故p能级最多排6个电子,不可能排7个。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章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试卷(有答案)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一课时:巩固练习1.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用手接触药品B.用嘴吹熄酒精灯火焰C.实验后,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便丢弃D.将带有溶液的滴管平放在实验台上2.下列事故处理不正确的是()A.不慎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时,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B.将一氧化碳中毒者移到通风处抢救C.眼睛里不慎溅进了药液,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不可用手揉眼睛D.不慎将浓硫酸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水冲洗3.使用酒精灯时,错误的操作是()A.用火柴点燃酒精灯B.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C.用酒精灯外焰给物质加热D.熄灭酒精灯火焰时,用灯帽盖灭4.下列基本操作正确的是()A.手持试管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B.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C.用天平称取药品时用手直接拿砝码D.用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应垂悬在容器上方,不能触及容器内壁5.下列仪器可以直接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是()A.烧杯B.烧瓶C.蒸发皿D.量筒6.实验时,不慎把浓硫酸洒在皮肤上,正确的处理方法是()A.用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B.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再用水冲洗C.用布擦去硫酸后,用稀氢氧化钠溶液冲洗D.用布擦去硫酸后,用大量水冲洗,再用3%~5%的碳酸氢钠溶液冲洗7.实验时万一碰倒了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这时最简单、最好的扑灭方法是()A.用泡沫灭火器B.用书本扑打C.用水冲D.用湿抹布扑灭8.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用剩的药品不要乱丢,要放回原试剂瓶里B.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液体的体积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2/3C.试管和烧杯都可以直接在火焰上加热D.加热后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夹取9.下列实验操作中,主要不是从安全因素考虑的是()A.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B.未使用完的白磷要随时收集起来,并与空气隔绝C.酒精灯不用时,必须盖上灯帽D .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时,要先通一会儿氢气,再加热氧化铜10.已知2Na+O 2点燃Na 2O 2 ,2Na 2O 2+2H 2O=4NaOH+O 2↑,2Na 2O 2+2CO2=2NaCO 3+O 2↑,下列灭火剂能用于扑灭金属钠着火的是( )A .干冰灭火剂B .黄沙C .干粉(含NaHCO 3)灭火剂D .泡沫灭火剂11.实验室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怎样检验氢气的纯度?点燃前,为什么要检验氢气的纯度?备课参考参考答案:练一练1.AB 2.B巩固练习:1.C 2.D 3.B 4.D 5.C 6.D 7.D 8.D 9.C10.B11.用排水法收集一小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靠近火焰,移开拇指,若无爆鸣声,说明氢气纯净;若氢气不纯,在点燃时易发生爆炸,故点燃前必须验纯。
最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示范教案(第2课时)3
第二课时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教学设计作者,徐明奎,如皋中学,本文系江苏省优秀教学设计大赛作品一、内容分析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是中学化学实验中的重要内容,它涉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方方面面,如药品的取用、物质的溶解、装置的组装、物质的检验等。
其中的部分内容初中已经介绍,本节先安排粗盐的提纯可起到复习、巩固已有知识的作用,同时学习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蒸馏、萃取、分液都是实验室较为常见的操作,其中蒸馏在初中已有介绍,通过练习这些操作使得学生对于不同类型混合物的分离有了更多的选择,同时使实验技能进一步提高。
二、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使用过滤和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和提纯;2.初步学会常见物质的检验;3.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4.初步学习蒸馏、萃取等分离方法;5.初步学会实验方案的设计。
三、设计思想学生在活动、实验、探究中完成本课题的学习。
整堂课以海水资源的利用、海洋环境的保护为大背景,首先创设粗盐提纯的情境,让学生练习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巩固已学知识,并在小组的学习交流中掌握离子检验的方法,试剂的选择、用量和加入顺序等。
由海水获取淡水引出蒸馏操作,设计安排学生进行海水的蒸馏实验和观看石油的蒸馏动画演示,让学生对于蒸馏的原理和应用有进一步的认识。
由海水和石油的分离引出分液操作,学生自主探究几种常见的液体相互混合情况为萃取做好知识储备,同时学习练习分液的操作。
由清除被污染了的海水中的碘引出萃取操作,学生自主探究萃取的原理和萃取剂的选择并归纳得出结论。
这些操作,学生均能亲自实践,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意识,更在实践中获得对于新知识更深的感悟。
最后通过课堂小结培养学生的分类思考的思维方法,从而将看似凌乱的各个实验操作在混合物组成状态、性质差异这条主线上理清楚,从而使得知识的掌握变得更轻松,知识的应用更灵活。
四、教学用品实验仪器、药品、教学媒体等。
五、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电脑投影大海的风景影像,展示海水晒盐的图片。
高一化学(必修1)第一章_第一节_第二节练习题及答案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一、选择题1.下列分离混合物的操作中,必须加热的是()A. 过滤B.分液C.结晶D.蒸馏A.煮沸并加入石灰纯碱B. 加明矾搅拌C. 实行多次过滤D.蒸馏3.现有三组溶液:①汽油和氯化钠溶液②39%的乙醇溶液⑧氯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准确方法依次是()A . 分液、萃取、蒸馏 B. 萃取、蒸馏、分液C . 分液、蒸馏、萃取 D. 蒸馏、萃取、分液4下列从混合物中分离出其中的一种成分,所采取分离方法准确的是()A.因为碘在酒精中的溶解度大,所以,可用酒精把碘水中的碘萃取出来。
B.水的沸点是100℃,酒精的沸点是78.5℃,所以,可用加热蒸馏方法使含水酒精变成无水酒精。
C.氯化钠的溶解度随着温度下降而减少,所以,用冷却法从热的含有少量氯化钾浓溶液中得到纯净的氯化钠晶体。
D.在实验室中,通常采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方法制取氧气。
我们能够用溶解、过滤的方法从反应产物中得到二氧化锰。
5.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方法不准确的是()A.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B.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C.酒精灯着火时可用水扑灭D.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在搅拌条件下慢慢加浓硫酸6.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蒸发时准确的操作是()A.把浑浊的液体倒人蒸发皿内加热B.开始析出晶体后用玻璃棒搅拌C.蒸发时液体不超过蒸发皿容积的1/3D.蒸发皿中出现大量固体时即停止加热*7.过滤后的食盐水仍含有可溶性的CaCl2、MgCl2、Na2SO4等杂质,通过如下几个实验步骤,可制得纯净的食盐水:①加入稍过量的Na2CO3溶液;②加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③加入稍过量的BaCl2 溶液;④滴入稀盐酸至无气泡产生;⑤过滤准确的操作顺序是()A.③②①⑤④B.①②③⑤④C.②③①④⑤D.③⑤②①④二、填空题8.粗食盐中除含有钙离子、镁离子、硫酸根离子等可溶性杂质外,还含有泥砂等不溶性杂质。
(完整版)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课后习题答案
《化学(必修)1》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第一节 p101.C 2.C 3.CD 4.略5.乳化原理或萃取原理 6.利用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7.不可靠,因为碳酸钡也是白色沉淀,碳酸根干扰了硫酸根的检验。
由于硫酸钡是难溶的强酸盐,不溶于强酸,而碳酸钡是难溶弱酸盐,可溶于强酸,因此可先取样,再滴入氯化钡溶液和几滴稀硝酸或稀盐酸,如果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有硫酸根。
第一章第二节 p171.D 2.B 3.B 4.B5.65 mg/dL ~110mg/dL (1mmol=10-3mol )6.这种操作会使得结果偏低,因为倒出去的溶液中含有溶质,相当于容量瓶内的溶质有损失。
7.14mL8.n(Ca):n(Mg):n(Cu):n(Fe)=224:140:35:2 9.1)0.2mol 2)Cu2+:0.2mol Cl-:0.4mol 10.40 (M=40 g/mol ,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
)第一章复习题 p191.C 2.B 3.A 4.BC 5.C6.(1) 不正确。
(标况下或没有明确O2的状态)(2)不正确。
(溶液体积不为1L )或氢氧化钠加入水中后,形成溶液的体积不能确定 (3)不正确。
(水标况下不是气体)或水在常温下是液体(4)正确。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即为物质的量之比,也就是分子个数比) 7.(1)5% (2)0.28mol/L 8.9.1.42 g , 操作步骤 (1)计算所需硫酸钠的质量,m (硫酸钠)=0.2mol/L×0.05L×142g/mol=0.56g(2) 称量(3)溶解并冷却至室温(4)转移至50ml 容量瓶,并洗涤小烧杯2次~3次,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轻轻摇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铁 粉 过 滤Fe 、CuFeSO 4溶液稀硫酸过 滤FeSO 4溶液蒸发 结晶第二章第一节p291.②⑧①④⑤⑥⑦⑩⑨2.树状分类法略6.BD7.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得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的大小在1~100nm范围。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同步练习第一章第一节分散系及其分类
(2)第一章第一节课时2分散系及其分类1、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的粒子直径最大的是( )A.蔗糖溶液B.少量植物油和水的混合物Fe(OH)胶体C.3D.硫酸溶液2、下列分散系属于悬浊液的是( )A.牛奶B.蔗糖溶液C.泥浆水D.氢氧化铁胶体3、将少量下列选项中的物质加入10mL水中,能形成均一、稳定、透明的分散系的是( )FeCl溶液A.蔗糖B.植物油C.硫酸钡D.NaOH溶液和34、下列关于分散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散系的稳定性:溶液>胶体>浊液B.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溶液>胶体>浊液C.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为几纳米或几十纳米的分散系是胶体D.可以用过滤的方法将悬浊液中的分散质从分散剂中分离出来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有丁达尔效应B.向浓氨水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C.Fe(OH)3胶体属于介稳体系D.Fe3+、H+、Cl-在Fe(OH)3胶体中可以大量共存6、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氯化钠溶液均一稳定透明,不是分散系B.冰水混合物是一种分散系C.分散系有的是纯净物有的是混合物D.分散系都是混合物,按分散质和分散剂所处的状态,分散系的组合有9种方式7、“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100nm(纳米)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的一种.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所形成的物质( )①是溶液②是胶体③能产生丁达尔效应④能透过滤纸⑤不能透过滤纸⑥静置后,会析出黑色沉淀A.①④⑥B.②③④C.②③⑤D.①③④⑥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直径在1~100nm之间的粒子称为胶体B.胶体是带电的C.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溶液与胶体D.胶体粒子很小,可以透过半透膜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不一定是混合物B.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C.混合物一定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D.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10、淀粉溶液是一种胶体,已知淀粉遇碘变蓝色。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第二课时 学案设计-最新教育文档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2课时蒸馏和萃取学习目标1.掌握蒸馏的实验原理和操作。
2.掌握萃取、分液的实验原理与操作。
学习过程【复习回顾】混合物的分离方法。
1.如何除去括号中的杂质?(1)NaCl固体(I2)。
(2)KCl固体(MnO2)。
(3)Cu粉(Fe)。
(4)NaCl固体(CaCl2)。
2.总结固—固混合物分离方法的选择。
【新课学习】一、蒸馏1.定义:。
2.实验室蒸馏装置:仪器名称:a:;b:;c:;d:。
3.适用范围:。
4.蒸馏的注意事项:(1)烧瓶所盛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3)冷凝管中冷水从进,出;(4)液体中加少量,防止液体暴沸。
二、萃取1.定义:利用溶质在里的不同,用把溶质从里提取出来,这种方法叫萃取。
2.萃取剂的选择:。
3.萃取—分液操作步骤:→→→→。
4.仪器:。
5.使用分液漏斗的注意事项:。
三、分液1.定义:。
2.仪器:。
3.使用分液漏斗的注意事项:(1)使用分液漏斗分液时应;(2)分液时,下层液体,上层液体。
合作探究【思考交流】思考1:蒸馏和蒸发在应用上有什么区别?思考2:如何分离出碘水中的碘?(资料:25 ℃时,碘在水中的溶解度为0.034 g;在四氯化碳(CCl4)中的溶解度为2.9 g;在酒精中的溶解度约为21.4 g)思考3:对于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能否使用蒸馏的方法进行分离?可行性如何?思考4:萃取之后用何方法将有机溶剂与溶质进一步分离开来?思考5:分液漏斗中盛有已分层的有机溶剂和水的混合液,但不知道哪一层液体是“油层”。
试设计一种简便的判断方法。
随堂检测1.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A.蒸发操作时,应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热B.蒸馏操作时,冷凝水从下口进、上口出C.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D.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2.选择一种溶剂将碘水中的碘萃取出来,这种溶剂应具备的性质是()A.易溶于水,且不能与碘发生化学反应B.不溶于水,且比水更容易使碘溶解C.不溶于水,且密度必须比水大D.不溶于水,且密度必须比水小3.有关化学实验的下列操作中,一般情况下不能相互接触的是()A.过滤操作中,玻璃棒与三层滤纸B.过滤操作中,漏斗颈与烧杯内壁C.分液操作中,分液漏斗颈与烧杯内壁D.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液体时,滴管尖端与试管内壁4.现有三组溶液:①汽油和氯化钠溶液,②39%的乙醇溶液,③氯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练习:第一章 第一节 第1课时 化学实验安全含答案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1课时化学实验安全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1.下列危险化学品的标志中,贴在氢氧化钠试剂瓶上的是( )为腐蚀性试剂,A项正确。
2.化学实验中,人的五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五官的利用符合实验要求的是( ),不能将鼻子靠近瓶口,A选项错误;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巴吹灭,B选项错误;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切,D选项错误。
3.进行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安全,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A.点燃氢气前要检验氢气的纯度,以免发生爆炸B.用酒精灯内焰加热试管C.CO气体有毒,处理CO尾气时可将其点燃,转化为无毒的CO2D.不慎将水银洒落在地面上,应立即用硫粉覆盖,A项正确;酒精灯内焰温度较低,用酒精灯内焰加热,使试管外壁受热不均匀从而引起试管炸裂,B项错误;CO有毒,燃烧时可生成无毒的CO2,C项正确;水银有毒易挥发,常温下硫粉可以与Hg反应,消除Hg挥发带来的危害,D项正确。
4.下列有关化学实验安全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制备H2时,为防止H2逸出,待刚刚出现气泡时就在气体发生器出气口点燃B.取用化学药品时,应特别注意药品包装容器上的安全警示标志C.凡是给玻璃仪器加热,都要垫石棉网,以防仪器炸裂D.为了闻到化学药品的真实气味可将鼻子凑近药品项中为防止爆炸,H2必须验纯后才能点燃,A项错误;C项中给试管加热时可用火焰直接加热,不需要垫石棉网,C项错误;D项中闻药品的气味必须采取用手轻轻扇动的方法,不能凑近药品用鼻子闻,D项错误。
5.以下关于化学实验中“先与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加热试管时,先均匀加热,后局部加热②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后,先移出导管后撤酒精灯③制取气体时,先检验装置气密性后装药品④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2、CO等时,先检验气体纯度后点燃⑤做H2还原CuO的实验时,先通H2后加热CuO,反应完毕后,先撤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停止通H2⑥碱液流到桌子上,先加稀醋酸溶液中和,后用水洗A.①②③⑤⑥B.①②④⑤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⑥,应先均匀加热,后局部加热,①正确;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后,为防止液体倒吸炸裂试管,应该从水槽中先移出导管后撤酒精灯,②正确;制取气体时,一定要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后装药品,③正确;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2、CO等时,为防止爆炸要验纯后点燃,④正确;做H2还原CuO的实验,开始时要先排除空气,故先通入氢气,结束时要防止金属铜被氧气氧化,可先撤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停止通H2,⑤正确;碱液流到桌子上,先用弱酸醋酸中和,后用水清洗,⑥正确。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 第一节 第1课时.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鼎尚图文收集整理第一章第一节第1课时一、选择题1.(2013·南郑中学高一期中)已知金属钠投入水中发生剧烈反应,并有氢气生成。
装运金属钠的包装箱应贴的图标是()【答案】 C2.(2013·嘉峪关市一中高一期末)下列实验仪器不宜直接用来加热的是()A.试管B.坩埚C.蒸发皿D.烧杯【解析】烧杯加热时需垫上石棉网。
【答案】 D3.(2014·试题调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试管直立,然后向其中加入块状大理石B.向盛有某溶液的试管中倾倒稀硫酸检验是否有Ba2+存在C.实验用完的药品一定要放回原试剂瓶中D.过滤时玻璃棒的末端应轻轻靠在三层的滤纸上【解析】选项A,向试管内加入块状药品时,应用镊子夹取,放在平放的试管口,再将试管慢慢直立,使块状物慢慢滑落至底部,防止打破试管底。
选项B,应该用胶头滴管滴加稀硫酸,而不是直接倾倒。
选项C,有些药品如液体药品从试剂瓶中取出后可能已经被污染,所以不能再放回原试剂瓶中。
【答案】 D4.(2014·试题调研)进行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安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不慎将酸液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B .不慎将浓碱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小苏打溶液C .在加热的情况下,试管中的液体体积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3/4D .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在搅拌下慢慢加入浓硫酸【解析】 B 中应涂上硼酸溶液。
C 中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其液体体积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13。
D 中硫酸溶液的配制不能在量筒中进行稀释,应在烧杯中进行。
故正确答案为A 。
【答案】 A5.某同学在实验室里过滤一种浑浊溶液,发现滤出的液体仍浑浊,他检查实验装置发现漏斗外壁没有水,滤纸也未出现破损或小漏洞,则造成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是下列操作中的( )A .滤纸高出漏斗边缘的部分未剪掉B .滤纸与漏斗之间有气泡未被排掉C .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D .过滤时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一边【解析】 如果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一部分液体将沿滤纸和漏斗之间的缝隙流下而达不到过滤的目的。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1章 第1节 第2课时-导学案 Word版含答案
高一化学必修一课题:第一节:化学基本实验方法课时:第二课时编号:2学习目标1.掌握过滤、蒸发基本操作2.常用离子检验方法学习重点难点:过滤蒸发的操作学习任务:一.过滤与蒸发1.过滤——适于固液混合物的分离(1)主要仪器:漏斗、烧杯、玻璃棒、铁架台、滤纸等。
(2)在进行过滤操作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过滤时,将滤纸折叠好放入漏斗,加少量水,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加入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
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烧杯的尖嘴应与玻璃棒接触;玻璃棒的底端应和过滤器内的三层滤纸的一边轻轻接触;漏斗颈的末端应与烧杯内壁相接触。
以上就是平常所说的“一贴”“二低”“三靠”。
2.蒸发——适于分离溶于溶剂中的溶质(1)主要仪器:铁架台、蒸发皿、酒精灯、玻璃棒。
(2)在进行蒸发操作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a.在加热蒸发过程中,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局部过热造成液滴飞溅;b.加热到蒸发皿中剩余较多固体时(出现较多晶体)时应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c.热的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取下,不能直接放在实验台上,以免烫坏实验台或遇上水引起蒸发皿破裂。
如果确要立即放在实验台上,则要垫在石棉网上。
3.利用所学知识完成P5实验1-1.并思考:1.粗盐水过滤后,滤液仍浑浊,请分析可能的原因?1.过滤时滤液超过了滤纸的边缘。
2.过滤时玻璃棒没有靠在三层滤纸上面。
3.滤纸湿润后没有紧贴漏斗内壁,有气泡。
2. 整个过滤蒸发过程中,几次用到玻璃棒?其作用分别是什么?整个过滤蒸发过程中:过滤(1次):引流;蒸发(2次):搅拌,使液体受热均匀转移固体二.SO42-的检验(P6实验1-2)1.试剂:盐酸、BaCl2溶液2.现象:有白色沉淀,且沉淀不溶解3.化学方程式:BaCl2 +H2SO4 ===BaSO4 ↓+2HCl4.问题探讨:(1)在试样中是否含有某种物质时,每次应取少量进行检验,而不能将检测试剂一次全部加入到待检测的试样溶液中,为什么?因为检测试剂不可能只用于一次实验,你第一个实验就把试剂全部用完,那么在做之后的实验的时候,就没有试剂可以用了. 而之后是会有继续的实验证明试剂的成分的.(2)甲、乙两同学分别设计了两个不同的方案检验某试液中是否含有SO42-,评价下列两个方案是否严密?并说明理由。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全套)课时配套同步练习(共51套190页)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全册)课时配套同步练习(共51套190页)第一章第一节第1课时一、选择题1.进行化学实验或探究活动, 都必须注意实验安全. 下列实验操作合理的是导学号 7391858(A)A.为防止试管破裂, 加热固体高锰酸钾制氧气时, 试管口应向下倾斜B.进行CO性质探究实验时, 多余的CO应排到实验室外C.为防止药品污染, 实验结束后, 用剩的浓硝酸可倒入垃圾箱D.收集一小试管氢气, 用大拇指堵住试管口, 管口向上靠近火焰, 检验氢气纯度2.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导学号 7391858(A)A.过滤操作中, 漏斗的尖端应接触烧杯内壁B.从滴瓶中取用试剂时, 滴管的尖嘴可以接触试管内壁C.配制稀硫酸时, 先将浓硫酸加入烧杯中, 后倒入蒸馏水D.用试管加热碳酸氢钠固体时使试管口竖直向上解析:过滤操作中, 为防止液体流下时飞溅, 漏斗的尖端应接触烧杯内壁, A正确;从滴瓶中取用试剂加入试管中, 滴管的尖嘴应在试管口中间上方0.5 cm处悬空滴入, B错误;稀释浓硫酸时, 要把浓硫酸沿器壁缓缓加到水中, 边加边搅拌, 冷却即可. 如果操作相反, 则水会因沸腾而飞溅, 发生危险, C错误;加热碳酸氢钠固体有水生成, 如果试管口竖直向上, 水倒流会使试管炸裂, D错误.3.(2017·淄博高一检测)提纯含有少量Ba(NO3)2杂质的KNO3溶液, 可以使用的方法为导学号 7391858(D)A.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 过滤, 向滤液中滴加适量的稀硝酸B.加入过量的K2SO4溶液, 过滤, 向滤液中滴加适量的稀硝酸C.加入过量的Na2SO4溶液, 过滤, 向滤液中滴加适量的稀硝酸D .加入过量的K 2CO 3溶液, 过滤, 向滤液中滴加适量的稀硝酸解析:杂质离子为Ba 2+, 可加CO 2-3或SO 2-4, 使之形成沉淀除去, 但为了不引入新的杂质, 需用钾盐, 可选用K 2CO 3溶液, 过量的K 2CO 3滴加适量稀硝酸可除去, 若使用K 2SO 4, 则在后续步骤中无法除去过量的K 2SO 4.二、非选择题4.(2016·全国卷Ⅲ改编)右图是某学生的过滤操作示意图, 其操作不规范的是__a 、d 、e__(填标号).a .漏斗末端颈尖未紧靠烧杯壁b .玻璃棒用作引流c .将滤纸湿润, 使其紧贴漏斗壁d .滤纸边缘高出漏斗e .用玻璃棒在漏斗中轻轻搅动以加快过滤速度解析:过滤操作时, 漏斗末端颈尖要紧靠烧杯壁、滤纸紧贴漏斗壁, 滤纸边缘低于漏斗, 液面边缘要低于滤纸边缘, 用玻璃棒引流, 不能用玻璃棒搅拌, 以防滤纸破碎, 因此不规范的操作是a 、d 、e.5.(2017·龙岩高一检测)甲、乙两位同学各设计了一个实验, 结果各自都认为自己的试样中含有SO 2-4. 导学号 7391858(1)甲的实验为试样A (无色溶液)―――――→BaCl 2溶液白色沉淀――――――→加足量稀盐酸沉淀不溶解 乙认为甲的实验不严谨, 因为试样A 中若含有__Ag +__(仅填一种离子)也会有些现象.(2)乙的实验为试样B (无色溶液)――→试剂Ⅰ现象Ⅰ――→试剂Ⅱ现象Ⅱ若乙方案合理, 回答:其中试剂Ⅰ是__稀盐酸__, 现象Ⅰ是__无明显现象__;试剂Ⅱ是__BaCl 2溶液__, 现象Ⅱ是__产生白色沉淀__.解析:(1)若试样A 中含有AgNO 3, 加入BaCl 2溶液, 2AgNO 3+BaCl 2===2AgCl ↓+Ba(NO 3)2, AgCl 不溶于稀盐酸.(2)SO 2-4的检验选用稀盐酸和BaCl 2溶液, 需先加稀盐酸, 无明显现象后再滴加BaCl 2溶液, 试剂不能错, 顺序不能颠倒.6.物质提纯与分离的方法有过滤、蒸发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结晶(重结晶)、萃取、洗气、升华、高温灼烧等. 导学号 7391858(1)除去Ca(OH)2溶液中悬浮的CaCO 3微粒, 可以采取__过滤__方法.(2)除去氧化钙中的碳酸钙应用__高温灼烧__方法.(3)除去CO 气体中的CO 2, 可选用__洗气__方法, 将混合气体通入__浓氢氧化钠溶液__(填“浓氢氧化钠溶液”或“食盐水”)解析:(1)除去Ca(OH)2溶液中悬浮的CaCO 3微粒, 为不溶性固体与液体的分离, 则选择过滤. (2)碳酸钙不稳定, 加热后生成氧化钙, 所以可用加热的方法分离.(3)除去CO 气体中的CO 2, 可选用洗气的方法, 将混合气体通入浓氢氧化钠溶液中.7.实验室欲从混有Na 2SO 4、NH 4HCO 3的NaCl 中得到纯净的NaCl. 某学生设计了如图所示方案制取纯净的NaCl 溶液. (已知:NH 4HCO 3=====△NH 3↑+CO 2↑+H 2O)导学号 7391858(1)进行操作①可选择的最常用仪器是__坩埚__.(2)操作②不用硝酸钡溶液的理由是__用Ba(NO 3)2会使溶液中引入新的杂质离子NO -3, 在后续操作中无法除去__.(3)进行操作②后, 判断SO 2-4已除尽的方法是__取上层清液加入BaCl 2溶液, 若无沉淀生成说明SO 2-4已除尽__.(4)操作③的目的是__除去过量的Ba 2+__, 为什么不先过滤再加碳酸钠溶液?理由是__先加Na 2CO 3后过滤, 可以减少一次过滤操作__.(5)操作④的目的是__除去溶解在溶液中的CO 2和HCl__.解析:(1)操作①的目的是使NH 4HCO 3受热分解, 最常用仪器是坩埚.(2)操作②用Ba(NO 3)2会使溶液中引入新的杂质离子NO -3, 在后续操作中无法除去.(3)判断SO 2-4已除尽的方法是取上层清液加入BaCl 2溶液, 若无沉淀生成说明SO 2-4已除尽.(4)操作③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Ba2+;先加Na2CO3后过滤, 可以减少一次过滤操作.(5)操作④的目的是除去溶解在溶液中的CO2和HCl.8.欲用含有少量氯化钙的氯化钠固体, 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的氯化钠溶液, 设计了下面的操作方案. 根据方案操作步骤回答下列问题:导学号 7391858(1)称量粗盐样品m g, 在托盘天平左盘上放__粗盐(放在称量纸上)__, 右盘上放__砝码(放在称量纸上)__.(2)过滤时, 漏斗下端管口__应靠在烧杯内壁上__, 漏斗里液面应__低于滤纸的边缘__.(3)蒸发操作时应将液体放在__蒸发皿__中加热, 等加热至__剩余较少液体__时即停止加热.(4)在样品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CaCl2+Na2CO3===CaCO3↓+2NaCl__.(5)在滤液中加入盐酸的作用是__除去过量的Na2CO3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Na2CO3+2HCl===2NaCl+H2O+CO2↑__.解析:(1)称量时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2)过滤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3)蒸发在蒸发皿中进行, 当加热到剩有少量液体时停止加热, 用余热蒸干.(4)Na2CO3与CaCl2反应生成CaCO3沉淀.(5)盐酸也是除杂试剂, 用于除去所加的过量碳酸钠.第一章第一节第1课时1.(2017·北京高一检测)下列有关化学实验安全问题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导学号 7391858(C)A.少量的浓硫酸沾到皮肤上时, 可以直接用大量的水冲洗B.取用化学药品时, 应特别注意观察药品包装上的安全警示标记C.凡是给玻璃仪器加热时, 都要加垫石棉网, 以防仪器炸裂D.闻任何化学药品的气味都不能使鼻子凑近药品解析:少量的浓硫酸沾到皮肤上时, 可以直接用大量的水冲洗, 然后再用少量的NaHCO3溶液涂抹, A正确;取用化学药品时, 应特别注意观察药品包装上的安全警示标记, B 正确;有些仪器如试管就不需垫石棉网, 可以直接进行加热, C错误;闻任何化学药品的气味都不能使鼻子凑近药品, 应该扇闻, D正确.2.(2017·海南高考)下列危险化学品标志中表示腐蚀品的是导学号 7391858(A)3.下列有关实验操作错误的是导学号 7391858(C)A.用药匙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固体B.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C.给盛有2/3体积液体的试管加热D.倾倒液体时试剂瓶标签面向手心4.(2017·济宁高一检测)下图分别表示四种操作, 其中有两处错误的选项是导学号 7391858(B)5.(2017·合肥高一检测)通过溶解、过滤、蒸发等操作, 可将下列各组混合物分离的是导学号 7391858(C)A.硝酸钠、氢氧化钠B.氧化铜、二氧化锰C.氯化钾、二氧化锰D.硫酸铜、氢氧化钙6.(2017·汕头高一检测)向某溶液中滴入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再滴入稀硝酸, 沉淀不溶解, 则该溶液中导学号 7391858(B)A.一定有SO2-4B.可能有SO2-4或Ag+C.一定无Ag+D.可能有CO2-37.(2017·安庆高一检测)请完成下列化学实验安全的有关问题:导学号 7391858(1)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②④__(填序号).①用排水法收集O2结束时, 先撤酒精灯, 再撤导气管;②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 试管口不要朝着任何人;③向燃着的酒精灯中添加酒精;④熄灭酒精灯时应用灯帽盖灭.(2)实验室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H2, 点燃H2前, 为什么要检验其纯度?__氢气不纯, 点燃时易发生爆炸__;如何检验H2的纯度?__用排水法收集一小试管H2, 用拇指堵住管口, 靠近火焰, 移开拇指, 若听见“噗”的声音, 说明收集的氢气已经纯净, 若听到尖锐的爆鸣声, 说明收集的氢气不纯__.解析:(1)①用排水法收集O2结束时, 为了防止倒吸, 先撤导气管, 再撤酒精灯;②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 试管口不要朝着任何人;③应该熄灭酒精灯后再添加酒精;④熄灭酒精灯时应用灯帽盖灭, 故选②④.(2)氢气不纯, 点燃时易发生爆炸. 用排水法收集一小试管H2, 用拇指堵住管口, 靠近火焰, 移开拇指, 若听见“噗”的声音, 说明收集的氢气已经纯净.8.(2017·太原高一检测)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以分离KCl和BaCl2两种固体混合物, 试回答下列问题:导学号 7391858混合物――→操作①溶液――→加入适量试剂a操作②沉淀A――→试剂b溶液――→蒸发、结晶干燥固体B滤液――→蒸发、结晶干燥固体C(1)操作①的名称是__溶解__, 操作②的名称是__过滤__.(2)试剂a是__K2CO3__(填化学式, 下同), 试剂b是__HCl__, 固体B是__BaCl2__.(3)加入试剂a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BaCl2+K2CO3===BaCO3↓+2KCl__. 加入试剂b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BaCO3+2HCl===BaCl2+H2O+CO2↑__.解析:(1)操作①为将混合物溶解, 操作②得到沉淀与滤液, 操作名称为过滤.(2)加入试剂a的目的是将Ba2+沉淀, 然后再加试剂b最终制备固体B(BaCl2), 所以a应该为K2CO3, b应该为HCl.(3)BaCl2+K2CO3===BaCO3↓+2KCl第一章第一节第2课时一、选择题1.下列每组中的两组物质, 都能用分液漏斗分离且油层由分液漏斗上口倒出的是导学号 7391858(B)A.汽油和水、四氯化碳和水B.汽油和水、苯和水C.食用油和水、醋酸和水D.葡萄糖和水、酒精和水2.下列萃取和分液结合进行的操作(用煤油为萃取剂从碘水中萃取碘)中, 错误的是导学号 7391858(D)A.饱和碘水和煤油加入分液漏斗中后, 塞上上口部的塞子, 且一手压住分液漏斗口部, 一手握住活塞部分, 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B.静置, 待分液漏斗中溶液分层后, 先使分液漏斗内外空气相通, 准备放出液体C.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 使全部下层液体沿承接液体的烧杯内壁慢慢流出D.上层液体在分液漏斗中保存3.(2017·合肥高一检测)为了达到下列实验目的, 所采用的方法合理的是导学号 7391858(C)A.溴水中提取溴:分液B.分离水和汽油的混合物:蒸馏C.分离饱和食盐水和沙子的混合物:过滤D.从氯化钠溶液中获取氯化钠:蒸馏4.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导学号 7391858(B)A.蒸馏完毕后, 应先停止加热, 待装置冷却后, 停止通水, 再拆卸蒸馏装置B.蒸馏时的接收装置如图C.CCl4萃取碘水中的I2时, 先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有机层, 后从上口倒出水层D.做蒸馏实验时, 在蒸馏烧瓶中应加入沸石, 以防暴沸. 如果在沸腾前发现忘记加沸石, 应立即停止加热, 冷却后补加解析:蒸馏完毕后, 应先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由于此时装置内还有一定量的蒸气, 因此要继续通冷却水, 待装置冷却后, 停止通水, 再拆卸蒸馏装置, A正确;蒸馏时, 接馏分的锥形瓶不用塞子密封, 否则液体无法正常流下, B错误;萃取分液时, 先把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 再把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C正确;做蒸馏实验时, 在蒸馏烧瓶中应加入沸石, 以防暴沸, D正确.5.(2017·重庆高一检测)从碘水中提取碘单质, 下列有关叙述中, 错误的是导学号 7391858(C)A.不能用酒精作萃取剂B.分液时, 先把分液漏斗玻璃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 再打开活塞C.用四氯化碳作萃取剂, 分层时上层呈紫红色, 下层是颜色变浅的碘水D.分液时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 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入另一个容器中6.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导学号 7391858(A)A.只要是液体混合物就可用蒸馏来分离B.蒸馏时, 应使温度计水银球置于蒸馏烧瓶支管口处C.分液时, 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 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D.称量时, 砝码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 先加质量大的砝码, 后加质量小的砝码7.(2016·上海高考)实验室提纯含少量氯化钠杂质的硝酸钾的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导学号 7391858(C)试样↓适量水→操作Ⅰ↓操作Ⅱ↓KNO3←操作ⅢA.操作Ⅰ是过滤, 将固体分离除去B.操作Ⅱ是加热浓缩, 趁热过滤, 除去杂质氯化钠C.操作Ⅲ是过滤、洗涤, 将硝酸钾晶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D.操作Ⅰ~Ⅲ总共需两次过滤8.如果花生油中混有少量水, 最好采用下列何种方法分离导学号 7391858(C) A.过滤B.蒸馏C.分液D.萃取9.现有三组溶液:①汽油和氯化钠溶液②39%的乙醇溶液③碘的水溶液, 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导学号 7391858(B)A.分液、萃取、蒸馏B.分液、蒸馏、萃取C.萃取、蒸馏、分液D.蒸馏、萃取、分液解析:汽油和氯化钠溶液不互溶且密度相差较大, 应该用分液的方法分离;乙醇溶液应该加入生石灰后进行蒸馏操作;碘的水溶液应该用苯或者四氯化碳进行萃取.10.Ⅰ.下列a、b、c、d是中学常见的混合物分离或提纯的基本装置. 导学号 7391858请根据混合物分离或提纯的原理, 回答在下列实验中需要使用哪种装置. 将a、b、c、d 填入适当的空格中.(1)除去NaOH溶液中悬浮的CaCO3:__b__.(2)从溴水中提取溴:__c__.(3)用自来水制取蒸馏水:__a__.(4)与海水晒盐原理相符的是__d__.Ⅱ.某化学课外小组以海带为原料制取少量碘水, 现用CCl4从碘水中萃取碘并用分液漏斗分离两种溶液. 其实验过程可分为如下各步:A.把盛有溶液的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中;B.把50 mL碘水和15 mL CCl4加入分液漏斗中, 并盖好玻璃塞;C.检验分液漏斗活塞和上口的玻璃塞是否漏液;D.倒转漏斗振荡, 并不时旋开活塞放气, 最后关闭活塞, 把分液漏斗放正;E.旋开活塞, 用烧杯接收溶液;F.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上层水溶液;G.将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分液漏斗上口的小孔;H.静置、分层.根据此实验完成下列填空:(1)正确操作步骤的顺序是(用上述各操作的编号字母填写):__C__→__B__→__D__→A →__H__→G→E→F.(2)上述G步骤操作的目的是__使分液漏斗内外压强一致, 便于液体流出__.解析:Ⅰ.(1)CaCO3不溶于水, 用过滤的方法除去CaCO3. (2)溴易溶于有机溶剂, 采取萃取分液的方法提取溴. (3)用自来水制取蒸馏水, 利用水容易蒸发、杂质不易蒸发的特点, 采用蒸馏的方法. (4)海水晒盐利用的是蒸发的原理, 把水蒸发出去.Ⅱ.(1)萃取实验的步骤:检验分液漏斗是否漏液→把混合液加入分液漏斗中→倒转漏斗振荡, 并不断放气→把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上的铁圈上→静置→打开分液漏斗的玻璃塞→旋开活塞→下层液体从下口流出, 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因此顺序是C→B→D→A→H→G→E→F. (2)G步骤操作的目的是使分液漏斗内外压强一致, 便于液体流出.第一章第一节第2课时1.已知乙酸异戊酯是难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的液体. 在洗涤、分液操作中, 应充分振荡, 然后静置, 分层后的操作是导学号 7391858(D)A.直接将乙酸异戊酯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B.直接将乙酸异戊酯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C.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 再将乙酸异戊酯从下口放出D.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 再将乙酸异戊酯从上口倒出解析:乙酸异戊酯的密度比水小, 所以在分液漏斗中乙酸异戊酯在上层, 水在下层, 分液时应先将水从下口放出, 再把乙酸异戊酯从上口倒出.2.如图是实验室蒸馏装置图. 可利用此装置将海水淡化,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导学号 7391858(C)A.蒸馏时应将温度计插入海水中B.蒸馏时冷水的流向应由上而下C.利用此法淡化海水蒸得淡水质量高, 但能耗大D.蒸馏时温度计位置应在离液面2~3 cm处解析:蒸馏时温度计测量的是蒸汽的温度, 而不是溶液的温度, 所以温度计水银球应位于蒸馏烧瓶支管口处, 冷却水流向是由下而上.3.(2017·泰安高一检测)海水淡化是海岛地区提供淡水的重要手段, 所谓海水淡化是指除去海水中的盐分以获得淡水的工艺过程(又称海水脱盐), 其方法较多, 如反渗透法、水合物法、电渗透法、离子交换法和压渗法等. 下列方法中也可以用来进行海水淡化的是导学号 7391858(B)A.过滤法B.蒸馏法C.分液法D.萃取法4.某溶液中可能含有SO2-4、CO2-3、Cl-. 为了检验其中是否含有SO2-4, 除BaCl2溶液外, 还需要的溶液是导学号 7391858(B)A.H2SO4B.HClC.NaOH D.NaNO35.(2017·荆州高一检测)选择下列合适的实验方法分离或除杂, 将相应序号填在横线上. 导学号 7391858A.加热升华法B.蒸发结晶C.蒸发浓缩、冷却结晶D.分液法E.蒸馏法F.过滤法G.点燃法H.洗气法(1)分离沙子和碘的混合物__A__.(2)除去CO中的CO2__H__.(3)分离水和苯的混合物__D__.(4)酒精和水__E__.(5)分离四氯化碳(沸点为76.75 ℃)和甲苯(沸点为110.6 ℃)(已知四氯化碳和甲苯互溶)__E__.解析:(1)碘受热易升华, 沙子无变化, 选A. (2)除去CO中的CO2, 可将混合气体通过氢氧化钠溶液洗气, 除去CO2, 选H. (3)水和苯不相溶, 采用分液法分离, 选D. (4)酒精和水互溶, 但沸点不同, 采用蒸馏法分离, 选E. (5)四氯化碳和甲苯互溶但沸点差异较大, 则选择蒸馏法分离, 选E.6.根据要求填下列装置的序号及相应名称:导学号 7391858(1)分离Na2CO3溶液和乙酸乙酯(难溶于水的液体), 选__③__, 操作名称为__分液__.(2)用CCl4提取碘水中的碘, 选__③__, 操作名称为__萃取分液__.(3)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CO2, 选__⑤__, 操作名称为__洗气__.(4)粗盐提纯, 选__①②__, 操作名称为__过滤、蒸发结晶__.解析:(1)乙酸乙酯是难溶于水的液体, 与Na2CO3溶液混合会分层, 可以用分液法分离.(2)用CCl4提取碘水中的碘, 可用萃取分液法. (3)⑤可以用作洗气瓶, 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CO2气体. (4)粗盐提纯需要过滤、蒸发结晶.第一章第二节第1课时基础巩固一、选择题1.(改编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导学号 7391858(C)A.2 mol的盐酸B.0.1 mol氢C.0.3 mol HCl D.4 mol的氧元素2.(2016·海南高考改编)利用太阳能分解水制氢, 若光解0.02 mol水,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导学号 7391858(D)A.可生成H2的质量为0.02 gB.可生成氢的原子数为2.408×1023个C.可生成O2的物质的量为0.02 molD.生成H2的量理论上等于0.02 mol Fe与稀硫酸反应产生H2的量解析:根据2H 2O=====光解2H 2↑+O 2↑, 光解0.02 mol 水, 可产生0.02 mol H 2和0.01 mol O 2, C 错误;生成H 2的质量为0.04 g, A 错误;可生成氢的原子数为2.408×1022个, B 错误;0.02 mol Fe 与稀硫酸反应产生0.02 mol H 2, D 正确.3.(2017·三明高一检测)下列有关物质的量的说法, 正确的是导学号 7391858( C ) A .物质的量就是指物质的多少B .原子、电子、中子、桌子等都可用物质的量来描述C .物质的量是用来描述微观粒子的物理量D .相同物质的量的SO 2和SO 3的质量相同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导学号 7391858( D ) A .CO 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 g·mol -1 B .“物质的量”是“物质的质量”的简称 C .摩尔只能用于计量纯净物 D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单位是mol -15.(双选)下列有关N A (阿伏加德罗常数)说法错误的是导学号 7391858( BC ) A .0.012 kg 12 C 含有的12C 是N A 个 B .N A 个水分子的质量是18 g·mol -1 C .1 mol O 2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N A 个D .含有N A 个氧原子的H 2SO 4的物质的量是0.25 mol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导学号 7391858( D ) A .氢氧化钠的摩尔质量是40 g B .1 mol NaOH 的质量是40 g·mol -1 C .1 g H 2和1 g N 2所含分子数相等D .等质量的N 2、CH 4、CO 、H 2O 中, CH 4所含分子数最多7.(2017·南昌高一检测)下列气体所含分子数最多的是导学号 7391858( D ) A .0.25 mol C 2H 6 B .0.5 mol N 2 C .7 g COD .24 g O 2解析:A 中分子数为0.25N A , B 中分子数为0.5N A , C 中分子数为7 g 28 g·mol -1×N A =0.25N A ,D 中分子数为24 g32 g·mol -1×N A =0.75N A .二、非选择题8.(1)等质量的CO 和CO 2, 物质的量之比为__11∶7__;氧原子个数之比为__11∶14__.导学号 7391858(2)1.5 mol H2SO4的质量是__147__g, 其中含有__3__ mol H, 含有__96__g氧原子.(3)9.03×1023个氨分子含__1.5__mol NH3, __4.5__mol氢原子, __15__mol电子.解析:(1)由公式n=mM可知, 质量相等时, 物质的量与摩尔质量成反比, 故等质量的CO 和CO2, 物质的量之比为44∶28=11∶7, 氧原子个数比为(11×1)∶(7×2)=11∶14.(2)硫酸的摩尔质量为98 g·mol-1, 所以1.5 mol H2SO4的质量是147 g, 含有3 mol H, 含有6 mol的氧原子, 即96 g氧原子.(3)根据n=N/N A, 可知9.03×1023个氨分子即1.5 mol NH3, 所以含4.5 mol氢原子, 1个NH3中含有10个电子, 所以1.5 mol NH3含有15 mol电子.9.(2017·郑州高一检测)(1)0.3mol NH3分子中所含质子数与__1.806×1023__个H2O分子中所含质子数相等. 导学号 7391858(2)含0.4 mol Al3+的Al2(SO4)3中所含的SO2-4的物质的量是__0.6_mol__.(3)已知16 g A和20 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0.04 mol C和31.76 g D, 则C的摩尔质量为__106_g·mol-1__.(4)有以下四种物质:①22 g二氧化碳;②8 g氢气;③1.204×1024个氮气分子;④4 ℃时18 mL水它们所含分子数最多的是__②__, 所含原子数最多的是__②__, 质量最大的是__③__, 所含电子数最多的是__③__. (均填序号)解析:(1)0.3 mol NH3分子中含质子数为0.3 mol×10×6.02×1023mol-1=1.806×1024, 每个H2O分子中有10个质子, 故含1.806×1024个质子的水分子数为 1.806×1024÷10=1.806×1023.(2)Al2(SO4)3中n(Al3+)∶n(SO2-4)=2∶3, 即0.4 mol∶n(SO2-4)=2∶3, n(SO2-4)=0.6 mol.(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m(C)=16 g+20 g-31.76 g=4.24 g, M(C)=4.24 g0.04 mol=106 g·mol-1.(4)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为①n(CO2)=0.5 mol, ②n(H2)=4 mol, ③n(N2)=2 mol, ④n(H2O)=1 mol, 由此可知分子数最多的是②;原子数最多的是②;各物质的质量为①22 g, ②8 g, ③56 g, ④18 g, 故质量最大的是③;各物质含电子数为①11 mol, ②8 mol, ③28 mol, ④10 mol, 所含电子数最多的是③.10.(1)请填写下表:导学号 7391858SO 2-4 96 g·mol -1 __0.1_mol__ __9.6_g__ 6.02×1022 O 2 32 g·mol -1__0.25_mol__8.0 g__1.505×1023__(2)摩尔质量是指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含有的质量.①已知NH 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 则NH 3的摩尔质量为__17_g·mol -1__.②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已知a g 某气体中含分子数为b , 则该气体的摩尔质量为__aN A bg·mol -1__.③已知一个铁原子的质量为b g, 则铁的摩尔质量为__bN A _g·mol -1__.④1.28 g 某气体含有的分子数目为1.204×1022, 则该气体的摩尔质量为__64_g·mol -1__. 解析:(1)结合各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可得其相应摩尔质量, 由n =mM 关系式, 可推导其他未知量.(2)①相对分子质量在数值上与摩尔质量相等, M (NH 3)=17 g·mol -1. ②由公式N =n ·N A =m M N A , 可得M =aN A bg·mol -1③由公式M (Fe)=N A ·m (Fe)=b ·N A g·mol -1.④由公式N =m M ·N A , 知1.204×1022=1.28 g M ×6.02×1023 mol -1,M =64 g·mol -1.第一章 第二节 第1课时1.(2017·南充高一检测)下列叙述中, 正确的是导学号 7391858( C ) A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符号为N A , 其近似值为6.02×1023 B .等物质的量的O 2与O 3, 所含氧原子数相同 C .在0.5 mol Na 2SO 4中, 含有的Na +数约是6.02×1023 D .O 2和O 3的摩尔质量都为16 g·mol -1解析:阿伏加德罗常数用N A 表示, 有单位, 其近似值为6.02×1023 mol -1, A 错误;等物质的量的O 2与O 3所含氧原子数之比为2∶3, B 错误;0.5 mol Na 2SO 4中含有1 mol Na +, 个数约为6.02×1023, C 正确;O 2和O 3的摩尔质量分别为32 g·mol -1、48 g·mol -1, D 错误.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导学号 7391858(A)A.1 mol任何物质都含有约6.02×1023个原子B.0.012 kg 12C含有约6.02×1023个碳原子C.在使用摩尔表示物质的量的单位时, 应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种类D.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3.(2017·梅州高一检测)下列有关摩尔质量的描述或应用, 错误的是导学号 7391858 (C)A.1 mol OH-的质量为17 gB.二氧化碳的摩尔质量为44 g·mol-1C.铁原子的摩尔质量等于它的相对原子质量D.一个钠原子的质量等于236.02×1023g4.(2017·沈阳高一检测)下列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N A)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导学号 7391858(D)A.0.012 kg 12C所含有的碳原子数为N A个B.N A的近似值为6.02×1023 mol-1C.1 mol H2O含有的水分子数目为N A个D.N A个Cl2的质量为35.5 g5.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 则一个水分子的质量为导学号 7391858(D)A.18 B.18N A gC.186.02×1023g·mol-1D.186.02×1023g6.(2017·安庆高一检测)在①、②、③、④处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内容. 导学号 7391858__①2N A(1.204×1024)__②120_g__③2__④8__解析:1 mol CO(NH2)2含有4 mol H、1 mol O, 故2 mol CO(NH2)2含有8 mol H、2 mol O;分子数N=n×N A=2N A=2×6.02×1023=1.204×1024;CO(NH2)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 故其质量m=n×M=2 mol×60 g·mol-1=120 g.第一章第二节第2课时一、选择题1.如果a g 某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为b , 则c g 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导学号 7391858( B )A .22.4ab cN A LB .22.4bc aN A LC .22.4ac bN ALD .22.4b acN AL2.(2017·山东学业水平真题)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导学号 7391858( A )A .1 mol NH 3含有N A 个氨分子B .标准状况下, 22.4 L H 2O 含有的分子数为N AC .常温常压下, 1 mol CO 2气体的体积为22.4 LD .71 g Cl 2含有的氯原子数为N A3.(2017·日照高一检测)下列气体在同温度、同体积、同质量时, 压强最大的是导学号 7391858( D )A .CO 2B .COC .CH 4D .H 24.同温同压下, 等质量是SO 2和CO 2相比较,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导学号 7391858( A )A .密度比为16∶11B .分子个数比为16∶11C .体积比为1∶1D .氧原子个数比为1∶15.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导学号 7391858( A ) A .标准状况下, 5.6 L CO 2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0.5N AB .标准状况下, 2.24 L CCl 4(一个分子中含有4个共价键)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4N AC .标准状况下, 22.4 L N 2和H 2混合气体中含N A 个原子D .同温、同压、同体积的CO 和NO 含有的质子数相同解析:标准状况下5.6 L CO 2的物质的量为0.25 mol, 含有的氧原子数为0.5 mol, A 正确;标准状况下, CCl 4为液体, 不能用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进行计算, B 错误;由于氮气和氢气均是双原子分子, 所以标准状况下22.4 L N 2和H 2混合气体为1 mol, 含有2 mol 原子, C 错误;同温同压下, 同体积的CO 和NO 分子数相同, 但是由于每个分子中含有的质子数不。
2013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第一课时课下30分钟演练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Na 2CO 3俗名纯碱,下面是对纯碱采用不同分类法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 A .Na 2CO 3是碱B .Na 2CO 3是盐C .Na 2CO 3是钠盐D .Na 2CO 3是碳酸盐 解析:碳酸钠是一种盐,如果依照阳离子分类,碳酸钠属于钠盐,如果从阴离子角度分类,碳酸钠又属于碳酸盐。
答案:A2.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A .一定是一种单质B .一定是纯净物C .一定是化合物D .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解析:单质是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纯净物,但同素异形体之间形成的物质虽含有同一种元素,但分属不同的分子,是混合物;化合物必须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形成的纯净物。
答案:D3.下列反应方程式中有一个与其他三个在分类上不同,这个反应是( )A .3Fe +2O 2=====点燃Fe 3O 4B .C +CO 2=====△2COC .NH 4HCO 3=====△NH 3↑+H 2O +CO 2↑D .Na 2CO 3+CO 2+H 2O===2NaHCO 3解析:A 、B 、D 三个反应是化合反应,C 是分解反应。
答案:C4.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CaCO 3、Cu(HCO 3)2、Cu 2(OH)2CO 3都属于碳酸盐B .盐酸、纯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C .蓝矾(CuSO 4·5H 2O)和干冰属于化合物,铁矿石属于混合物D .通过化学反应,可由Ba(OH)2一步转化生成NaOH解析:A 中CaCO 3是碳酸的正盐、Ca(HCO 3)2是碳酸的酸式盐、Cu 2(OH)2CO 3是碳酸的碱式盐,三者都属于碳酸盐;B中纯碱属于盐类;C中蓝矾是含结晶水的化合物,干冰是固态CO2,二者都属于化合物;D中,Ba(OH)2+Na2CO3===BaCO3↓+2NaOH,对溶液过滤可得NaOH溶液。
【创新方案】高中化学 教师用书 第一章 第二节 第三课时 课下30分钟演练推荐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对1 mol/L 的Na 2SO 4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溶液中含有1 mol Na 2SO 4B .1 L 溶液中含有142 g Na 2SO 4C .1 mol Na 2SO 4溶于1 L 水D .从1 L 该溶液中取出500 mL 以后,剩余溶液的浓度为0.5 mol/L解析:A 项,溶液的体积未明确;B 项,142 g Na 2SO 4的物质的量为1 mol ,正确;C 项,溶液的体积不是1 L ;D 项,剩余溶液的浓度仍为1 mol/L 。
答案:B2.下列溶液中氯离子浓度与50 mL 1 mol/L AlCl 3溶液中Cl -浓度相等的是( )A .150 mL 1 mol/L 的NaCl 溶液B .75 mL 2 mol/L 的NH 4Cl 溶液C .150 mL 3 mol/L 的KCl 溶液D .75 mL 2 mol/L 的FeCl 3溶液解析:1 mol/L 的AlCl 3溶液中c (Cl -)=3 mol/L ,A 项c (Cl -)=1 mol/L ,B 项c (Cl -)=2 mol/L ,C 项c (Cl -)=3 mol/L ,D 项c (Cl -)=6 mol/L 。
答案:C3.将标准状况下密度为ρ的a L HCl(g)溶于1 000 g 水中,得到盐酸的密度为b g/cm 3,则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A.ρ22.4 mol/L B.ab 22 400 mol/L C.ab 22 400+36.5a mol/L D. 1 000ab 22 400+36.5amol/L 解析:根据c =n V =a 22.4 mol a22.4×36.5+1 000b×10-3 L = 1 000ab 36.5a +22 400mol/L 。
答案:D4.实验室中需要配制2 mol/L 的NaOH 溶液950 mL ,配制时应选用的容量瓶的规格和称取的NaOH 的质量分别是( )A .950 mL,76.0 gB .500 mL,80.0 gC .1 000 mL,80.0 gD .1 000 mL,76.0 g解析:配制950 mL 溶液需选用1 000 mL 的容量瓶,所需称取NaOH 固体的质量为1 L×2 mol/L×40 g/mol =80.0 g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下列仪器常用于物质分离的是()
A.①③⑤B.②③⑤
C.②④⑤D.①②④
解析:漏斗可用于过滤,分离固、液混合物;蒸馏烧瓶可用于蒸馏或分馏,分离液、液混合物;分液漏斗用于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混合物。
答案:B
2.下列混合物的分离方法不可行的是()
A.沸点不同的液态混合物可用蒸馏方法分离
B.互不相溶的液态混合物可用分液方法分离
C.互溶的液态混合物可用萃取的方法分离
D.可溶于水的固体与难溶于水的固体形成的混合物可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分离解析:萃取是指用一种溶剂把物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C 错误。
答案:C
3.[双选题]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蒸发操作时,应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热
B.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液泡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C.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D.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
解析:蒸发时,当蒸发皿中出现大量固体时停止加热,然后用余热蒸干,A错误;萃取剂的选择只要与原溶剂互不相溶,且与被提取物质不发生化学反应即可,与密度无关,D错误。
答案:AD
4.用四氯化碳萃取碘的饱和水溶液中的碘,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实验使用的主要仪器是分液漏斗
B.碘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
C.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呈紫红色
D.分液时,水从分液漏斗下口流出,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从漏斗上口倒出
解析:因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所以萃取后分层时上层为水层,下层为四氯化碳层,分液时,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从下口流出,水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答案:D
5.现有三组溶液:①汽油和氯化钠溶液②39%的乙醇溶液③氯化钠和单质碘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A.分液、萃取、蒸馏B.萃取、蒸馏、分液
C.分液、蒸馏、萃取D.蒸馏、萃取、分液
解析:汽油和氯化钠溶液不相溶,汽油的密度比水的小,所以在上层,可通过分液的方法进行分离;乙醇和水的沸点不同,可通过蒸馏的方法进行分离;碘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不大,可用有机溶剂把它从其水溶液中萃取出来。
答案:C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30分)
6.(7分)人们可根据物质的性质,采取适当的方法将混合物中各物质分离开来:
(1)不溶性固体与水的混合物,如泥沙与水,可用________方法分离;
(2)可溶性固体与水的混合物,如水和食盐,可用________方法分离;
(3)两种可溶性固体,若它们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同,如氯化钠和硝酸钾,可通过________方法将其分离;
(4)两种互相溶解但沸点不同的液体,如水与乙醇,可用________方法分离;
(5)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如汽油与水,可通过________方法分离。
解析:根据物质的性质,并结合分离方法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答案:(1)过滤(2)蒸发(3)结晶(4)蒸馏(5)分液
7.(9分)如图为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装置示意图,根据图示回
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两处明显的错误
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
(2)A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B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
(3)实验时A中除加入少量自来水外,还需加入少量__________,其作用是防止加热时液体暴沸。
解析:对于蒸馏的实验装置,最重要的问题有:①仪器的连接顺序,②温度计的位置,③冷却水的流向(进出口),④防暴沸的措施。
答案:(1)①温度计水银球位置应处于蒸馏烧瓶支管口处 ②冷却水进出口反了 (2)蒸馏烧瓶 冷凝管 (3)沸石(或碎瓷片)
8.(14分)海洋植物如海带海藻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碘元素以碘离子的形式存在。
实验室里从海洋植物中提取碘的流程如下:
海藻――→灼烧海藻灰――→浸泡悬浊液――→①含I -的溶液――→②X ――→③
Y ―→晶态碘 某化学兴趣小组将上述流程②③设计成如图所示:
已知氯水中含有Cl 2,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l 2+2KI===2KCl +I 2。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提取过程①③中实验操作的名称:
①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
(2)四氯化碳是______色、比水______的液体。
F 中下层液体的颜色为______色,上层液体中溶质的主要成分为______。
(3)从F 中得到固态碘还需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4)在灼烧过程中,将使用到的(除泥三角外)实验仪器有______。
A .试管
B .瓷坩埚
C .坩埚钳
D .蒸发皿
E .酒精灯
解析:(1)从实验流程看①操作为过滤,③操作为萃取。
(2)CCl 4萃取碘水中的碘后,上层液体为KCl 溶液,注意不含Cl 2和I 2。
(3)分液后得到碘的CCl 4溶液,然后用蒸馏的方法得到I 2。
(4)给固体物质加热灼烧时用坩埚、坩埚钳和酒精灯。
答案:(1)过滤 萃取 (2)无 密度大 紫红(或紫) KCl (3)分液、蒸馏 (4)B 、C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