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气候带和气候型(1)分解

合集下载

《世界的气候类型》课件

《世界的气候类型》课件
总结词
全年高温,降水季节差异明显,分旱 雨两季。
详细描述
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北半球的热带地 区,全年高温,降水主要集中在雨季 ,旱雨两季分明。
分布地区
主要分布在亚洲的印度半岛、中南半 岛和菲律宾群岛等地区。
特点
终年高温,降水季节差异明显,干季 少雨,雨季多雨。
热带沙漠气候
01
02
03
04
总结词
全年高温少雨,降水稀少。
详细描述: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是夏季炎热干燥,冬 季寒冷干燥,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
详细描述:温带大陆性气候对人类生活和生产有重要影 响,这种气候下农业以旱作农业为主,同时也适宜发展 畜牧业和林业。
温带季风气候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7字
总结词:四季分明雨热同期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详细描述: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包括中国 、朝鲜、韩国和日本等地区,四季分明,雨热同期。
分布地区
特点
主要分布在非洲、南美洲和澳大利亚等地 区的热带地区。
终年高温,降水季节差异明显,干季少雨 ,湿季多雨。
03
温带气候类型
温带海洋性气候
总结词:温和湿润,四季分明 总结词:特点 总结词:影响
详细描述: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西欧、北美和南 美大陆西海岸狭长地带,受海洋影响较大,全年温和湿 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
详细描述
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回归线附 近的大陆内部或大陆西岸,全
年高温少雨,降水稀少。
分布地区
主要分布在非洲的撒哈拉沙漠 、阿拉伯半岛的沙漠和澳大利
亚的沙漠等地区。
特点
终年高温少雨,降水稀少,干 燥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总结词

气候带知识点总结

气候带知识点总结

气候带知识点总结气候带是地球表面根据不同经纬度和纬度角度分布不同的气候类型。

地球的赤道附近气温高,阳光直射,所以气候炎热,属于热带气候,集中在赤道两侧的30°以内。

而赤道向两极渐渐减少,气温也逐渐下降,气候也随之变化。

根据不同的地理位置和方位,通常将气候分为寒带气候、温带气候和热带气候三种。

这三个气候带覆盖了地球的范围,决定了不同地区的气候状况。

1. 热带气候带热带气候带是地球上距赤道30°以内的地区,包括赤道两侧的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区。

这些地区气温高,日照时间长,雨量充沛,气候湿润,多为常绿植被。

由于热带气候带的地理位置,降水量比较充沛,温度高,气候条件十分适宜植被生长,因此热带气候带的植被种类和茂盛度相对来说是非常丰富的。

而在相对干燥的热带草原气候区,主要以草原植被为主,主要分布在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南部、北美的大平原、南美的拉普拉塔平原、澳大利亚的大澳洲盆地和南美的巴西高原等地。

2. 温带气候带温带气候带是地球上从赤道30°到60°左右地区的气候带。

这个区域的气候呈现出四季分明,夏季温暖,冬季寒冷,昼夜温差大,是种植谷物蔬菜的理想气候。

而随着纬度的增加,气候变得更加寒冷、干燥,植被逐渐减少。

3. 寒带气候带寒带气候带是地球上纬度较高的地区,包括北极冰川和南极冰川。

这些地区气温极低,多年冰雪覆盖,植被稀疏,是世界上人口稀少的地区。

气候带的划分主要是根据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以及太阳辐射的特点来划分的,地球公转和自转的运动决定了地球不同地区的太阳辐射量和气温分布。

一般来说,在赤道附近的太阳照射辐射大,气温高,而在极地附近太阳照射小,气温低。

由此导致了不同地区气候的显著差异。

此外,气候类型的划分还受到海洋陆地分布、大气环流、地形地貌、植被覆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比如地处沿海的地区由于受到海洋的调节,气候较为温和,而内陆地区由于大气环流和地形地貌的影响,气候条件比较恶劣。

《现代气候学(Ⅱ)》课程笔记

《现代气候学(Ⅱ)》课程笔记

《现代气候学(Ⅱ)》课程笔记第一章:引论一、气候学的定义和重要性1. 定义:气候学是研究地球气候系统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包括大气圈、水圈、冰冻圈、陆地表面和生物圈等多个组成部分。

2. 重要性:气候对人类活动、生态系统、水资源、农业生产等具有重要影响。

了解气候规律,有助于应对和适应气候变化,减轻气候灾害带来的损失。

二、气候学的研究方法1. 观测:通过地面气象站、卫星、雷达等手段收集气候数据,包括气温、降水、风速、湿度等。

2. 模式模拟:利用气候模式对气候系统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气候形成和变化过程。

3. 气候重建:通过地质、生物等手段,恢复过去气候状况,了解气候演变历史。

4. 气候情景预测:基于气候模式,预测未来气候发展趋势和变化趋势。

三、气候系统的基本组成1. 大气圈:地球外围的气体层,包括对流层、平流层等,对气候形成和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2. 水圈:地球上的水资源,包括海洋、湖泊、河流、地下水、冰雪等,参与水循环,影响气候。

3. 冰冻圈:地球上的冰雪资源,包括冰川、冰盖、冻土等,对气候形成和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4. 陆地表面:地球表面的陆地,包括山地、平原、沙漠等,对气候形成和变化产生影响。

5. 生物圈:地球上的生物体系,包括植被、动物、微生物等,参与碳循环、水循环等,影响气候。

四、气候系统的能量平衡1. 太阳辐射:地球气候系统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包括短波辐射和长波辐射。

2. 地球辐射:地球表面和大气层向外辐射能量,维持地球气候系统的能量平衡。

3. 能量传输:大气圈、水圈等通过热量传递、水汽输送等过程,实现能量的传输和分配。

五、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1. 自然因素:太阳辐射、火山爆发、地球轨道参数变化等自然因素导致气候波动。

2. 人类活动:工业发展、土地利用变化、化石燃料燃烧等人类活动对气候产生影响。

3. 气候变化:全球变暖、极端气候事件频发、海平面上升等气候变化现象。

4. 应对策略:低碳发展、节能减排、适应性措施等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

《地理教案气候类型与气候带》

《地理教案气候类型与气候带》

《地理教案气候类型与气候带》一、教学目标1.了解气候类型与气候带的概念和特点;2.掌握世界气候类型和气候带的划分方式;3.了解各种气候类型和气候带的分布特点和影响因素;4.能够分析和比较不同气候类型和气候带的特点和差异。

二、教学重点1.气候类型与气候带的定义和特点;2.世界气候类型和气候带的划分方式;3.各种气候类型和气候带的分布特点和影响因素。

三、教学难点1.不同气候类型和气候带的划分依据和特点;2.各种气候类型和气候带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

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提问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你知道世界上有多少种气候类型?它们是如何划分的?我们为什么要了解气候类型和气候带呢?”2.学习内容(1)气候类型与气候带的概念和特点气候是指一些地区长期的气象条件,主要包括气温、降水、风向等要素。

气候类型是根据其中一地区气候的特点和要素特征进行划分的,反映了该地区气候的基本特点。

而气候带是指地球表面根据纬度不同而出现的气候带状分布区域,通常包括寒带、温带和热带等。

(2)世界气候类型和气候带的划分方式根据温度、降水和气候季节性等因素,世界上的气候主要分为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三大类型。

而根据地理位置和特点,气候带可细分为赤道气候带、副热带气候带、中纬度气候带和极地气候带。

(3)各种气候类型和气候带的分布特点和影响因素热带气候带主要分布在赤道以南的地区,气温高、降水充沛、气候季节性不明显;温带气候带分布在两极之间,气温适中、降水适中、气候季节性明显;寒带气候带主要分布在两极地区,气温低、降水少、气候季节性显著。

不同气候类型和气候带的分布特点主要受纬度、地形、海洋运动、大气环流等因素的影响。

3.拓展应用可以通过对世界各大洲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和气候带进行比较研究,让学生了解各地气候的特点和差异。

同时,可以让学生分析不同气候类型和气候带对当地人们的生活、经济发展和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4.总结归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气候类型与气候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明白不同气候类型和气候带的特点和差异,为后续的地理学习打下基础。

全球气候成因分布

全球气候成因分布

全球气候成因分布1、全球有哪些气候类型,说出特点,分布及成因世界气候类型及成因2008/09/13 19:531.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如马来群岛、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等地区,其特点为常年高温多雨,气温年较差小,各月平均温在25—28℃之间,年降水量大多在2000毫米以上,全年分配比较均匀。

2.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南北两侧,这里年平均气温高,但气温年较差略大于热带雨林气候,年降水量大多在400—1500毫米之间,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离赤道越远,干季越长,因而降水量也越少。

3.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南亚和中南半岛等地,其特点为全年高温,最冷月平均温也在18℃以上,降水与风向有密切关系,冬季盛行来自大陆的东北风,降水少,夏季盛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风,降水丰沛,年降水量大部分地区为1500—2000毫米,但有些地区远多于此数。

4.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内部或大陆西岸,其特点为年平均温高,年温差较大,日温差更大,降水稀少,年降水量普遍在250毫米以下,许多地区只有数十毫米,甚至数毫米,降水变率很大,常常连续数年不下雨。

5.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大陆东岸的亚热带地区,这里冬季不冷,1月平均温普遍在0℃以上,夏季较热,7月平均温一般为25℃左右,冬夏风向有明显变化,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以上,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较少。

这类气候以我国东南部最为典型。

其它地区,由于冬季也有相当数量的降水,冬夏干湿差别不大,因此被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6.地中海式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岸的亚热带地区,以地中海沿岸地区最为典型,故名。

这类气候的特点是冬季温和,夏季炎热或暖热,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夏季干旱,因此又称为亚热带夏干气候。

7.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岸的温带地区,其特点为冬季不冷(1月平均温在0℃以上),夏季不热(7月平均温在22℃以下),全年都有降水,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左右,在地形有利的地方可达2000毫米以上或更多。

农业气象学气候与农业气候

农业气象学气候与农业气候

洋流异常现象─厄尔尼诺和拉尼娜
“拉尼娜”
“拉尼娜”为西班牙语“La Nina”的音 译,是“小女孩”的意思。用以赤道太平洋 东部和中部的海表面温度大范围持续异常变 冷的现象。
以赤道太平洋北纬5度至南纬5度,西经 150度至西经90度区域内的海表面温度平均 值连续6个月以上高于或低于正常0.5℃分别 作为厄尔尼诺和拉尼娜。
2. 热带气候带(tropical ~) 10-23.5 N(S)
赤道无风带与东北信风带的影响区。我国在台中广州-南宁以南为这一气候带。其特点有:
• 气温年较差较大;
• 分热、雨、凉三季,最热月高于赤道带,冷季 可有霜;
• 年雨量1000-1500mm,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 ( 如 : 柬 埔 寨 旱 季 雨 量 < 50mm/ 月 , 雨 季 > 200mm/月)
③ 在厄尔尼诺年我国常常出现暖冬凉夏,特别是我 国东北地区由于夏季温度偏低,出现低温冷害的可 能性较大。拉尼娜年我国则容易出现冷冬热夏。
④ 在 西太平洋和南海地区生成及登陆我国的台风个 数,厄尔尼诺年比常年少,拉尼娜年比常年多。 Nhomakorabea 3. 地形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 地形对自身气候的影响:
2. 环流的输送方式
大型涡旋 即移动性的气旋和反气旋
经圈环流 指具有南北分量的气流
三.下垫面
由于大气的热量、水汽都主要来源于下垫面,因此一地 的气候在很大的程度上要受到下垫面的影响。
1.海陆分布 海陆的主要差异表现在:
① 热力差异:陆地热容量小,温度变化剧烈,气温的日年较
差大;海上相反。因这一差异,行星风带、气压带分裂为 几个大的活动中心,形成季风、海陆风。
2.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人教版七级上册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课件

人教版七级上册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课件
温带海洋性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温和少雨
夏季高温干燥 冬季温和多雨
终年温和湿润
最低温
0℃以上
温带气候的识别
最低温
0℃以下-15 ℃以上
温带 气候
温带 气候
季风
7、8月超200
全年少雨 夏季稍多
大陆性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
冬冷夏热, 全年少雨
寒带气候的识别
气温(℃)
0
10
-10
20
30
-30
-20
1
4
7
10
(月)
最高温
5℃以下
北极地区
南极地区
终年严寒降水稀少
寒带气候
终年严寒
降水稀少
高原山地气候
一山有四季 十里不同天
夏季多雨? 冬季少雨?
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2、热带草原气候
终年高温
分干、湿两季
热带 气候
热带 气候
湿季
干季
草原
旱季
雨季
季风
终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终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温和
全年湿润
全年温和湿润
温带大陆性气候
冬季寒冷 夏季炎热
全年少雨
冬冷夏热全年少雨
地中海气候
夏季炎热 冬季温和
夏季少雨 冬季多雨
夏季炎热少雨 冬季温和多雨
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炎热 冬季寒冷
夏季多雨 冬季少雨
夏季炎热多雨 冬季寒冷少雨
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
夏季炎热 冬季温暖
夏季多雨 冬季湿润
夏季炎热多雨 冬季温暖湿润
温带气候的识别
亚热带季风气候 季风性湿润气候

高一地理候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候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候知识点总结地理候是指一定时间段内地区气候的平均天气状况,是衡量气候现象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在高一地理学习中,地理候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下面将对高一地理候的相关知识进行总结。

一、地球的气候带划分地球的气候带划分是根据不同纬度地区的气候特征进行划分的。

主要分为寒带、温带和热带三个带状区域。

每个气候带都有其特有的气候条件和气候类型。

1. 寒带气候带寒带气候带位于极圈之间,气温极低,普遍寒冷。

主要的气候类型有冰川气候和亚寒带气候。

2. 温带气候带温带气候带位于寒带和热带之间,气温适宜,四季分明。

主要的气候类型有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和地中海型气候。

3. 热带气候带热带气候带位于赤道附近,气候炎热,日照充足。

主要的气候类型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

二、地理候要素及其分布地理候要素主要包括温度、降水和风。

它们在不同地理候带的分布特点不同。

1. 温度温度是衡量地理候的一个重要指标。

随着纬度的增加,温度逐渐减小。

赤道地区温度高,极地地区温度低。

2. 降水降水是指地表接收到的雨、雪、雹、露、霜等形式的水。

降水的分布与气候类型密切相关。

热带气候带降水充沛,而温带和寒带气候带则相对较少。

3. 风风是地球大气层中气流的水平运动。

主要分为气候风和地形风。

不同气候类型的风具有不同的特点,如热带气候带的东北贸易风和西南季风。

三、地理候对人类的影响地理候对人类有着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农业和人类居住方面。

1. 农业地理候决定了不同地区的农作物适宜生长的种类和数量。

例如,热带气候带适宜种植水稻和香蕉,而温带气候带适宜种植小麦和苹果。

2. 人类居住地理候对人类居住有着重要的影响。

人们倾向选择适宜的气候条件居住,例如在温带气候带和地中海型气候带的地区人口较为密集。

四、全球气候变化和地理候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候产生了影响,引起了一系列的气候变化现象。

1. 全球变暖全球变暖导致气温升高,使得原本寒冷的地区气候逐渐变暖。

《气象学与气候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气象学与气候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附件二《气象学与气候学》教学大纲佳木斯大学理学院——黄秀英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课程中文名称:气象学与气候学课程英文名称:Meteorology and Climatology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地理科学专业、资源环境专业开课学期:秋季总学时:本科72学时(理论课66学时+实验6学时)专科64学时(理论课48学时+实验6学时)总学分:本科4分,专科3.5分教研室名称:地理系——自然地理教研室课程简介:气象学与气候学是师范地理科学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系统地讲述了气象学、天气学、气候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及各部分内容在实践中的应用实例。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大气热学、大气水分、大气运动、天气系统、气候形成、气候带和气候型、气候变化及人类影响等。

课程性质:气象学与气候学是地理科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资源与环境专业的选修课。

教学任务:气象学与气候学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大气的热能、温度、水分变化;大气的运动规律;天气系统;气候的成因;气候带和气候类型;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目标:本课程是自然地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系统的学习,应使学生全面地掌握大气中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和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天气演变和气候的形成、分布、变化的基本原理;了解人类对天气的影响和改造的基本原理;使学生能胜任未来的工作需要。

<学时分配表>培养目标培养具有专业知识的合格的中学地理教学工作者。

选择教材的原则:•教材内容必须和教学大纲相接近,而且是近两年内新出版的,适合地理科学教学的特点•教材的知识量丰富,内容新、准确,结构清晰,并与中学教材相接近•知识的数量和难易程度符合地理科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比较容易接受建议教材:《气象学与气候学》周淑贞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6年第三版1982年第一版国家优秀教材纪念奖1988年第二版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二等奖1998年在台湾以繁体字出版,供台湾高校地理系学生使用2001年获上海市高校教学成果奖三等奖参考教材文献: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引论重点:1、气象学、气候学、天气学的概念及研究对象2、本学科与部门地理、区域地理的关系3、干洁空气的概念、成分及作用4、对流层、平流层的特点及成因§1-1气象学与气候学的研究对象、任务要求:1.气象学、气候学、天气学的概念及所研究对象2.本学科与其他部门地理、区域地理学的关系一、气象学与气候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二、气象学与气候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2气候系统概述要求:1.熟练掌握干洁空气的概念、成分及作用2.掌握大气中的水汽、固体杂质的来源及分布3.理解固体杂质、液体微粒的作用4.熟练掌握大气垂直方向的五个分层,温度分布特点及原因5.理解大气高度的划分一、大气圈概述二、水圈、陆面、冰雪圈和生物圈概述§1-3 大气的物理性状要求:1.熟练掌握各主要气象要素的定义、单位及公式2.掌握干空气、湿空气的状态方程3.能利用仪器准确测定主要的气象要素一、主要气象要素二、空气状态议程第二章大气的热能和温度重点:1、太阳辐射及太阳常数2、干绝热直减率和湿绝热直减率3、全球水平气温的分布特点4、如何判别大气的稳定度难点:1、大气稳定度的判别2、乱流逆温的形成过程§2-1太阳辐射要求:1、熟练掌握太阳辐射、太阳光谱、太阳常数的概念;大气对太阳辐射的特点;影响直接辐射的因素。

天气学原理和方法--第7章--刘强--整理模板

天气学原理和方法--第7章--刘强--整理模板

第七章第一节降水的形成与诊断一、降水形成过程(一)一般降水的形成过程(有三个条件)1、水汽条件:水汽由源地水平输送到降水地区2、垂直运动条件:水汽在降水地区辐合上升,在上升中绝热膨胀冷却凝结成云3、云滴增长条件:云滴增长变为雨滴而下降前两个条件决定于天气学条件,是降水的宏观过程,第三个条件主要决定于云物理条件,是降水的微观过程。

云滴增长的条件主要决定于云层厚度,而云层厚度,由决定于水汽和垂直运动的条件,所以在降水预报中,通常只要分析水汽条件和垂直运动条件即可。

一般任务云滴增长的过程有两种:一种是“冰晶效应”可促使云滴迅速增长而产生降水,在中高纬度,这种过程起着重要作用;另一种是云滴的碰撞合并作用,尤其是云层发展较厚时,这种过程更明显。

(二)暴雨的形成条件凡是日降水量达到和超过50.0毫米的降水称为暴雨。

有三个普遍的主要条件,分别是充分的水汽供应、强烈的上升运动、较长的持续时间,另外还有一个地形条件,就是有利的地形条件。

1、充分的水汽供应暴雨是在大气饱和比湿达到相当大的数值以上才形成的,700hpa上比湿≥8克/千克(对北京来说,比湿≥5克/千克),是出现大、暴雨的必要条件;有了相当高的饱和比湿条件,还必须有充分的水汽供应,因为只靠某一地区大气柱中所含的水汽凝结下降量很小,因此必须研究水汽供应的环流形势。

2、强烈的上升运动强烈的上升运动只有在不稳定能量释放时,才能形成,因此暴雨预报必须分析不稳定能量的储存和释放问题,研究形成暴雨的中、小尺度系统。

二、水汽方程和降水率(一)水汽方程水汽方程是表示水汽输送和变化的基本方程。

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单位面积的水汽量,称为水汽通量。

水汽方程表达式:此式说明,一个运动的单位质量湿空气块,其比湿的变化等于凝结率及湍流扩散率之和。

单位时间内,某一体积所含水汽的变化量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因素决定:水平方向上水汽的净流入量,垂直方向上水汽的净流入量,凝结量,湍流扩散。

(二)降水率单位时间内降落在地面单位面积上的总降水量,称为降水率或降水强度。

世界气候类型分解

世界气候类型分解

特征
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气候特征概括起来就是: 冬冷夏热,年温差大,气候呈极端大陆性
分布
大面积分布于亚洲内陆区域,如我国西北地区、中 亚,等。此外,北美洲中东部,欧洲中东部,终年 受大陆气团控制,深居内陆,降水较少,也属于此 气候。
2、南美洲的巴塔哥尼亚高原也有该种气候。
极地气候(Polar climate)
世界气候类型
温带海洋性气候(Temperate maritime climate)
温带海洋性气候是全年温和潮湿的气候。分 布在纬度40~65°之间的大陆西岸。这类气 候全年在盛行西风影响下,气旋频繁过境, 年降雨量500-700mm,在地形有利地区多达 2500mm以上。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 ,最暖月又低于22℃,年较差远小于同纬度 的内陆与东岸地区。属于这一气候的有西北 欧、加拿大大西洋沿岸、智利南部、南非及 澳大利亚的东南一小部分。
成因
形成这种气候的主要原因是,本区位于中纬度 (40°~60°)大陆西岸,终年盛吹偏西风,风从西面海 上吹来,沿岸又有暖流,使西风更加温暖湿润,登 陆后受地形抬升,即能大量降水。就西欧来说,沿 岸的北大西洋暖流很强大,温度湿度较高,沿岸又 特别曲折,地中海、波罗的海等深入内陆,再加上 西欧的地势低平,平原和山地皆呈东西走向,故使 西风和气旋等可深入内陆,扩大了大西洋影响的范 围,使欧洲西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特别典型。
尘暴、霜冻、白害)夏季:强对流天气(雷雨、大风、 冰雹)
成因
。冬季受温带大陆气团控制,寒冷干燥,且南北 温带 季风气候气温差别大;夏季受温带海洋气团或变性热带 海洋气团影响,暖热多雨,且南北气温差别小。冬季 寒冷少雨,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在强大的西伯利亚大 陆冷高压的影响下,盛行冬季风,以偏西偏北风为主 ,风力强劲,天气晴寒,雨雪稀少。最冷月平均气温 南北差异大。夏季在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影响下,盛 行夏季风,以偏东偏南风为主,风力较小;潮湿多雨。

全球主要气候类型对比

全球主要气候类型对比

▪赤道多雨气候、▪热带干湿季气候、▪热带干旱、半干旱气候(地带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海洋气候(非地带性气候)。

1、赤道多雨气候▪分布在亚马孙平原、东南亚和刚果流域等地。

▪特征:常年高温多雨,对流雨较多。

主要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土壤为热带雨林砖红壤。

2、热带干湿季气候▪主要分布:在苏丹草原、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北部;巴西高原、奥里诺科平原;中美洲太平洋沿岸;澳大利亚北部。

▪气候特征是终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

这里受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

在此气候下发育的土壤为热带稀树草原红棕色土。

3、热带干旱、半干旱气候▪主要分布在非洲的撒哈拉沙漠、西亚的阿拉伯沙漠、澳大利亚中西部沙漠等。

▪受副热带高压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盛行热带大陆气团,终年炎热干燥。

热带半干旱气候则分布在其两侧,分别向热带干湿季气候和地中海式气候过渡。

4、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印度半岛、中南半岛、菲律宾群岛和中国的华南、西南地区。

▪特征:冬季降水较少,形成干季,而夏季降水较多,形成雨季。

其形成原因是:这里冬季盛行大陆吹来的东北季风,而夏季盛行从印度洋吹来的西南季风,因而形成了明显的干湿季。

5、热带海洋气候▪主要分布在信风带的大陆东岸和热带岛屿,如巴西高原东侧、中美洲东岸和西印度群岛、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岸以及澳洲东海岸等。

▪处于信风的迎风海岸,终年盛行热带海洋气团,形成终年高温多雨的热带海洋气候。

植被土壤与赤1、陆地亚热带气候:由于海陆位置和副热带高压的影响,该气候带存在着东、西海岸和内陆地区的经向气候分异。

(1)亚热带湿润气候:主要分布在北美东部、巴西高原东南、巴拉那河中下游以及潘帕斯草原东部以及非洲东南部、澳洲东南部。

▪降水分配较季风区均匀,成因也相似,主要与海陆位置引起的季风环流有关。

(2)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秦淮一线以南地区、日本和韩国南部地区。

▪夏季降水较多,冬季降水较少。

这与海陆热力差异引起的季风环流有关。

气候划分

气候划分

第一节气候类型划分与气候环境评估地球表层环境,简称地表环境,是由位于地球表层的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水圈相互作用构成的环境系统,是地球长期演化的产物,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只有充分认识和了解地表环境特点及其区域分异规律,才能科学地预测、调控和管理地表环境,合理地开发、利用和保护自然环境,自觉地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一、气候分类(一)气候与气候分类的概念气候是地球上某一地区各种天气过程长时期的综合表现,包括天气多年的平均状态和极端状态。

一般用某一地区各种气候要素(气温、湿度、气压、风、降水等)的统计量来表示该地区的气候特征。

世界气象组织建议将30年作为描述气候的标准时段,用气候要素30年的平均值作为气候的特征值。

气候分类就是按一定的标准将全球气候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同一类型的气候,其热量、水等特征均符合同一规定的范围。

由于对气候分类的标准有不同的理解,气候分类的方法多达数十种,但大体上可归纳为三大类,即经验分类法、成因分类法和理论分类法。

经验分类法是按照自然地理因素的空间分布状况,对照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征及其不同组合进行的分类。

成因分类法是以控制气候的各种因素为依据的一种分类法。

理论分类法则是以水、热平衡为基础进行的气候分类法。

(二)柯本气候分类系统德国气候学家柯本(W. Koppen)以气温和降水为指标,参照自然植被状况于1900年建立了柯本气候分类系统,在气候分类法中属于经验分类。

随后经过多次修订,已成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气候分类系统。

在柯本气候分类系统中,首先根据气温状况将全球气候分为六个气候带,用A、B、C、D、E和H表示,在柯本气候分类系统中居于表示字母的首位(图14-1)。

图14-1 柯本气候分类(主要气候类型)其中A、C、D、E带为湿润气候,B带为干旱气候,H带为高地气候。

各带气候又根据气温、降水及自然植被分布划分为若干气候型,用f、m、w等字母放在首位字母后表示,如Af 表示热带雨林气候。

世界自然地理第七章欧洲——第1讲解答

世界自然地理第七章欧洲——第1讲解答
纬度面积少,减少了受寒冷的北冰洋影响的范围。
• b. 欧洲大陆轮廓破碎,海与海洋伴入到了大陆内部,既调节了沿海地 区的气温,也利于气旋向内地深入(主要是由于海水温度高,有利于 引导气旋伸入大陆),加深欧洲气候的海洋性。
• 总之,欧洲所处的地理位置为欧洲气候的海洋性 创造了前提条件,而洋流、水平轮廓和地形等因
海陆位置和洲际位置:
位于亚欧大陆的西部,东以乌拉尔 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 -黑海海峡同亚洲分界,北临北冰洋, 西濒大西洋,有白海、巴伦支海、挪威 海、北海、比斯开湾、地中海等边缘海 包围。
欧洲东与亚洲大陆山水相连,南与 非洲隔地中海相望,西隔大西洋遥望美 洲。与亚非地区有着密切的联系。
下的平原约占全洲
面积的60%。全洲
平均海拔300米,
是平均海拔最低的
一洲。
地形分布
斯堪的纳维亚山脉
东欧平原
西欧平原
中欧平原
阿尔卑斯山系
世界上平均海拔最低的一洲,以平原为主













波德平原
东欧平原
伊比利 亚半岛
阿尔卑斯山脉
亚 巴尔干半岛

宁 半
冰川地形广布

峡湾崖壁陡峭、曲 折幽深,是由冰川
百分 比
<2
2-5
510
> 10
≥5 0
50- 40- 3040 30 20
地中 海
<22 >22
13 87
31. 43. 37
25
24. 8
50. 2
25
开普
<22
100
66 34

自然地理学笔记——气候类型详细分析

自然地理学笔记——气候类型详细分析

1.研究各自然地理成分(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和动物界等)的特征、形成机制和发展规律。

2.研究各自然地理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彼此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的动态过程,从整体上阐明它的变化发展规律。

3.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分异规律,进行自然地理分区和土地类型的划分,阐明各级自然区和各种土地类型的特征和开发、利用方向。

4.参与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评价。

5.研究人为环境(受人类干扰、控制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特点、发展动向和存在问题,寻求更合理的利用和改造的途径以及整治的方法。

宇宙中存在着无数的天体,根据它们各自的特点可归纳为恒星、行星、卫星、流星、彗星和星云等类。

恒星质量很大,自己能发光。

凭肉眼能看到的天体,99%以上都是恒星。

一切恒星都在不停地运动。

行星自己不发光,质量也远较恒星小,并且绕恒星运动。

地球便是绕着太阳运动的行星之一。

卫星质量比行星更小,绕行星运动,并随着行星绕恒星运动。

流星的质量更小,也不发光。

流星在行星际空间运行。

彗星是一种很小的,但具有特殊外表和轨道的天体。

它由彗核、彗发和彗尾三部分组成。

彗核是相对集中的疏松固体物质。

彗发是彗核释放的分子和原子,成一团气体围绕着彗核。

彗尾是由电离的分子和固体小粒子组成。

这些分子和小粒子受到太阳光压的作用,形成一条背向太阳的尾巴,即彗尾。

星云是一种云雾状的天体。

离地球非常遥远的河外星云,是一些恒星系统,而作为银河系组成部分的银河星云,则是极端稀薄和高度电离的氢和氮的混合物。

其余见笔记。

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1)天文辐射能量的分布是完全因纬度而异的。

就表6〃2看来,全球获得天文辐射最多的是赤道,随着纬度的增高,辐射能渐次减少,最小值出现在极点,仅及赤道的40%。

这种能量的不均衡分布,必然导致地表各纬度带的气温产生差异。

地球上之所以有热带、温带、寒带等气候带的分异,与天文辐射的不均衡分布有密切关系。

(2)夏半年获得天文辐射量的最大值在 20°—25°的纬度带上,由此向两极逐渐减少,最小值在极地。

周淑贞 第七章 气候带和气候类型ppt课件

周淑贞  第七章 气候带和气候类型ppt课件
2)夏季受温带海洋气团或 变性热带海洋气闭影响,暖 热多雨,南北气温差别小;
3)季节变化明显。
ppt精选版
32
第三节 中纬度气候
八、副热带湿润气候 位于南北美洲、非洲和
澳大利亚大陆副热带东岸。 由于所处大陆面积小,
未形成季风气候。 气候特征: 1)冬夏温差比季风区小; 2)降水年分配比季风区均匀。
2.成因分类法
根据气候形成的辐射因子、环流因子和下垫面因子来划分气候带 和气候型。一般是先从辐射和环流来划分气候带;然后再就大陆东西 岸位置、海陆影响、地形等因子与环流相结合来确定气候型。斯查勒 等为这一大类的代表。
我国的周淑贞等根据地球上辐射能的收支和世界大气环流的形势, 以斯查勒的动力气候分类法为基础, 提出了划分的方法。
5.副热带干旱气候
6.副热带湿润气候
7.副热带夏干气候(地中海 气候)
8.湿润海洋性气候
9.温带干旱气候
10.温带湿润大陆性气候
高纬度气候带
11.副极地大陆气候
12.苔原气候
13.冰原气候
ppt精选版
5
第一节 气候带与气候型的划分
三、气候分类法评议
(一)柯本气候分类法
1.柯本气候分类法的优点: ➢ 系统分明,各气候类型有明确的气温或雨量界限,易于分辨;符 号简单,便于应用,便于借助计算机进行自动分类和检索; ➢ 所用的气温和降水量指标是经过大量实测资料的统计分析,联系 自然植被而制定的,与自然景观森林、草原、沙漠、苔原等对照比 较符合; ➢ 分类所依据的气温和降水资料是最基本的气候资料,易于获得, 且来源广泛,记录时间长,有利于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应用等。
ppt精选版
6
第一节 气候带与气候型的划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为原因:我国学者对祁连山冰川研究后提出,冰川退缩
除了自然气候因素外,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人类活动的增加。 由于大量使用化石能源,增加了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使气候变暖,加剧了冰川的萎缩。
2006-12-06
第七章 气候带和气候型
8
气温升高可能会有一个新 的有冰雪覆盖的大陆诞生


气温升高,意味着冰雪消融强度的增加,冰 雪的消融必然要消耗更多的热量,这无形之 中一定程度地限制了气温的进一步升高。 冰川是一定地形条件下气候的产物,同时, 冰川也是气候冷暖变化的一个调节器。(有人

冰雪和气温之间有明显的正反馈关系!
第七章 气候带和气候型 4
2006-12-06
冰川的作用

冰川像一个固体水库,储存着大量的淡水(可以 用来开发干旱地区,改造沙漠,发展农业生产)因此人们常 把冰川融水比喻成绿洲的命脉(然而冰川如果全部融
化,那么海平面将上升80-90米,地球上所有的沿海平原都将变成 汪洋大海)

冰川是大河之源,冰川融水涓涓细流,汇百川 成滔滔江河,奔泻千里构成我国主要的水系, 哺育伟大的民族(万里长江的源头就发源在唐古拉山格拉丹
冬雪山)
2006-12-06 第七章 气候带和气候型 5
冰川退缩的恶果

冰川萎缩的速度相当惊人。在秘鲁利马地区, 近年来冰川正以每年30米的速度消融,而在 1990年以前,消融速度每年只有3米。科学 家预计,到2050年,全球大约1/4以上冰川 将消失。到2100 年可能达到50%,那时,可 能只有在阿拉斯加、巴塔哥尼亚高原、喜马 拉雅山和中亚山地还会有一些较大的冰川分 布区。正在加速消融的冰川严峻态势,必将 带来以下严重的后果:

2、全球气候改变明显:冰川,特别是极地大范围
冰盖能大量反射太阳光,有助于地球保持温度不至于升 高。(当冰川融化后暴露的陆地和水面就会吸收太阳热量,从而
导致冰体融化更多,由此连锁反应势必加速地面增温过程,有助 于气候变暖。而北极地区冰体过度融化后较冷冰水会对欧洲部分 地区和美国东部地区产生冷却效应,冰水流入北大西洋,又可能 会使那里的大洋环流模式遭到破坏,反过来又影响着全球气候变 化)
设想过,如果真有那么一天,包括南极在内的冰川都融化了, 在南极的融化过程中不仅将使地球气温重新变得凉爽宜人,而 且可能会有一个新的有冰雪覆盖的大陆诞生了。与此同时,冰 雪融化了,洋面增大了,用于洋面蒸发的热量消耗增加了,地 球上的热对流交换的增强将促使降水量的增加……这一系列过 程无疑都会使升温的地球重新变得温凉起来。)
第七章 气候带和气候型 2
2006-12-06
世界冰雪覆盖概况

雪线(snow line)指某一高度以上,周 围视线以内有一半以上为积雪覆盖且终 年不化时的高度。其高度因纬度而异。
第七章 气候带和气候型 3
2006-12-06
冰雪覆盖与气温

1、冰雪表面的辐射性质
冰雪表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甚大。
冰面的反射率比雪面的反射率要小得多。 由于地面有大范围的冰雪覆盖,导致地球上损失大量的太阳辐 射能。这是冰雪致冷的一个重要因素。

2、冰雪—大气间的能量交换和水分交换特性
冰雪表面与大气间的能量交换能力很微弱。 冰雪对太阳辐射的透射率和导热率都很小。 大气得不到地表的热量输送。特别是海冰的隔离效应,有效地 削弱海洋向大气的显热和潜热输送,这又是一个致冷因素。 冰雪覆盖不仅有使空气致冷的作用,还有致干的作用
2006-12-06 第七章 气候带和气候型 7
冰川退缩的原因

气候变暖: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指出,采用航测、卫星观测
和实地考察等手段,对尼泊尔境内3252 个冰川和2323个冰川 湖以及不丹境内的677个冰川和2674个冰川湖进行了长达3年的 观测,结果表明这些地区的气温比20世纪70年代增加1℃,喜 马拉雅山地区冰川融化加快的事实又一次表明全球气候变暖是 人类在未来几十年里面临的最大威胁。新西兰科学家对其境内 48座冰川进行拍照和分析后形象地把冰川比喻为“银行”,由 于这些年来那里高气压盛行,西风减少,导致天气干燥,降雪 明显减少,以致于“银行”入不敷出,因为冰川靠自然降雪来 补充,以保持动态平衡,体现着冰川积累和消融的收支平衡。 如果不利天气继续下去,那里的冰川还将继续萎缩。

3、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冰川消融使一些动植物的
生活环境被破坏,给人类生存环境造成威胁。(有报道
说,与冰盖变化有关的北极熊难以寻食而体重下降;南极的企鹅 和海豹也因海冰减少和气温上升而改变了生活习性和繁殖方式; 几百年至几万年前埋藏于冰盖中的微生物因冰川消融而暴露出来, 它的扩散会对人类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

没有祁连山冰川就没有河西走廊(这里降雨量远低于
蒸发量,唯一水源就是祁连山冰川。祁连山冰川一年融化72.6亿 立方米水,汇成河西走廊的生命线。祁连山的冰川、融雪,是维系 河西440万人民、750万头牲畜、70万顷耕地、120万顷可耕荒地、 几百个工矿企业的命脉所在。甘肃农业大学专家测算,祁连山冰川 创造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每年型
6

1、海平面上升:过去的一个世纪,冰盖和山地冰川
的融化,是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10-25厘米的原因之一。 如今,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的数值正在不断增加。
(如果南极冰盖发生崩解,会引起全球海平面上升近6米。如果南 北极两大冰盖全部融化,其结果会使海平面上升近70米。)
2006-12-06
第七章 气候带和气候型
9
(以上部分内容摘自《气象知识》 2004/01 汪勤模)
第七章 气候带和气候型
(续上章)第五节 冰雪覆盖与气候 第一部分 气候带与气候型的划分 第二部分 气候型特点
(续)第五节 冰雪覆盖与气候



冰雪圈是气候系统组成之一,它包括季节性 雪被、高山冰川、大陆冰盖、永冻土和海冰 等。由于它们的物理性质与无冰雪覆盖的陆 地和海洋不同,形成一种特殊性质的下垫面。 它们不仅影响其所在地的气候,而且还能对 另一洲,另一半球的大气环流、气温和降水 产生显著的影响,并能影响全球海平面的高 低。 在气候形成和变化中冰雪覆盖是一个不可忽 视的因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