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手工业的进步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2178人民版PPT课件
A.手工业生产力提高 B.区域性经济分工扩大 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D.商品经济高度发展
1.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 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的产品
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B.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C.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
2.《国语 • 晋语》中说:“公食贡,大夫食邑, 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该材料说明西 周时期
A.手工业开始成为独立生产部门 B.手工业被官府垄断 C.家庭手工业是主要经营形态 D.民营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3.中国瓷器以其巧夺天工的工艺深受国内外 人士的喜爱。以下关于中国古代瓷器的表述, 不正确的是
一、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经营形态
三种形态 经营方式 产 品 流通状况 地 位
官营 手工业
(夏朝)
政府直接 武器,皇室、不在市场流 长期占主导
经营
官府和贵族
通 地位
消费品 (不(以自交然换经济为)生产目的)
民营 民间私人 民间消费品 在市场流通 明中期后占 手工业 经营 (以交换为(生商产品目经的济))主导地位
2、发展缓慢的原因: ①自然经济的抵制; ②封建制度的阻碍; ③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等政策的束缚。
五、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点:
①历史悠久,长期领先,享誉世界; ②三种经营形态长期并存;(官营-主导,
民营-后来居上,家庭手工业-重要比重) ③布局随经济重心南移而相应变化; ④明中后期在江南地区的一些手工业部门
明清 青花瓷、彩瓷、珐琅彩瓷器争奇斗艳
3、丝织业:(中国最早养蚕缫丝织绸)
时期 主要成就
四五千 已经养蚕,有了丝织品 年前
商周 商朝有了织机,能织多种丝织品; 周朝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1.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 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的产品
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B.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C.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
2.《国语 • 晋语》中说:“公食贡,大夫食邑, 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该材料说明西 周时期
A.手工业开始成为独立生产部门 B.手工业被官府垄断 C.家庭手工业是主要经营形态 D.民营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3.中国瓷器以其巧夺天工的工艺深受国内外 人士的喜爱。以下关于中国古代瓷器的表述, 不正确的是
一、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经营形态
三种形态 经营方式 产 品 流通状况 地 位
官营 手工业
(夏朝)
政府直接 武器,皇室、不在市场流 长期占主导
经营
官府和贵族
通 地位
消费品 (不(以自交然换经济为)生产目的)
民营 民间私人 民间消费品 在市场流通 明中期后占 手工业 经营 (以交换为(生商产品目经的济))主导地位
2、发展缓慢的原因: ①自然经济的抵制; ②封建制度的阻碍; ③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等政策的束缚。
五、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点:
①历史悠久,长期领先,享誉世界; ②三种经营形态长期并存;(官营-主导,
民营-后来居上,家庭手工业-重要比重) ③布局随经济重心南移而相应变化; ④明中后期在江南地区的一些手工业部门
明清 青花瓷、彩瓷、珐琅彩瓷器争奇斗艳
3、丝织业:(中国最早养蚕缫丝织绸)
时期 主要成就
四五千 已经养蚕,有了丝织品 年前
商周 商朝有了织机,能织多种丝织品; 周朝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2、官营技术
冶铜 技术
发展概况
原始社会晚期:掌握
商周时代:繁荣
思 考
冶 铁 技 术 炼钢 技术
高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 重832.84千克。是中国目前已发现最 大、最终的古代青铜器。
四羊方尊
司母戊大方鼎
四羊方尊,商朝晚期偏早青铜器。属于礼器, 祭祀用品。是中国现存商代青铜器中最大的 方尊,高58.3厘米,重近34.5公斤,1938年 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村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 上。现藏于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是我国现 存商器中最大的方尊。
练习
8、东汉时,我国古代冶铁水平领先世界的突出成就是 A.发明淬火技术 B.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 C.用煤炭作为冶铁燃料 D.低温炼钢技术、灌钢法得到推广 9.明朝中后期,在苏州地区出现了不少专门进行丝织业生 产手工业部 门,工场主被称为“机户”,工人被称为“机工”,他们 之间的关系是“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这表明 A.手工业已超过农业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C.苏州市明朝主要税源 D.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阅读 思考
中国古代制瓷业的发展历程?
商代出现原始的瓷器
东汉出现成熟的青瓷
北朝出现成熟的白瓷
明清时期,瓷器种类丰富
宋朝出现五大名窑
唐朝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形成
商代出现原始的瓷器
东汉出现成熟的青瓷 青瓷熊形灯
瓷器的开端——东汉的青瓷
青釉四系瓷罐
青瓷双系壶
北 齐 白 釉 四 系 罐
此罐胎料含铁量极低,釉色乳白中泛青, 是早期白瓷脱胎于青瓷的表征。 白瓷的烧制,是逐步降低胎釉中的含铁 量实现的,它是制瓷技术的重大进步。
两汉:高炉炼铁
东汉: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
战国时铁农具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1-2《古代手工业的进步》ppt课件
答案:D
8.下图是宋应星《天工开物》中记载的花楼机,结构复杂而 精密,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但当时的手工业并没有向机器生产 转变的迹象。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
A.明清工匠缺乏技术的积累 B.官府对手工业生产的规模有严格限制 C.手工生产能确保产品质量 D.生产革新缺乏足够的市场需要
答案:D
9.传统文化是现代流行文化的重要灵感源泉。 《青花瓷》这首 歌在同学们中间广为传唱: “素坯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色白 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传神地表达了青花瓷的特点。 下列关于 青花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答案:A
2.中国古代手工业历史悠久,素称发达,在冶铜、冶铁、制 瓷等诸多行业中,一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下列所示行业及其出现 时期连接有误的是( )
A.冶铜——原始社会晚期 B.冶铁——西周晚期 C.制瓷——商朝 D.丝织——西周
解析:本题考查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丝织品早在距今 四五千年就有了,西周时已达到较高水平,故 D 项连接有误。
答案:D
3.下图是出土的二里头文化时期的青铜器,中国古代青铜器 铸造的繁荣时期是( )
A.原始社会晚期 C.西汉时期
B.商周时期 D.南北朝时期
解析:本题考查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商周时代,青铜 铸造进入繁荣时期。
答案:B
4.下图所示的水力鼓风冶铁工具发明的时期是在(
)
A.西周 C.东汉
B.秦朝 D.西汉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由“自纺绩,家童七百人,皆 有手技作事”可判断,材料反映的是民营手工业状况,C 项排除; B 项无法从材料中体现;D 项不符合史实;“富于大将军”可知, A 项正确。故选 A 项。
答案:A
7. 《沈氏农书》中记载:“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 不算工本,自然有赢。”这段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 A.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 B.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 C.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 D.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 )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必修二 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课件(52张)
【思维点击】上述材料反映出明代制瓷业发生了哪
些重大变化?
提示:民营制瓷业在制瓷业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景德 镇的民窑生产更趋兴盛。
【归纳总结】古代手工业的三种经营形态
形态 经营方式 产品特点
地位
官府直接经 官营 营的大规模 手工业 生产(劳役制)
满足政府、 皇室需求, 不计成本、
不入市场
至明代 前期占 据主导 地位
4.(2018·新课标Ⅰ卷·26)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
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
竹篱井,井主所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 以
“调身货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特遇
不满意,辄外谋高就。这反映出为时( A)
【对点训练】 1.到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时制瓷技艺达到了历 史上的最高水平。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B ) A.中国瓷器开始大量销往海外市场 B.许多瓷器为国际市场需要而生产 C.清朝政府采取鼓励瓷器出口的政策 D.官营手工业规模大且占主导地位
2.唐代诗人张籍《凉州词》:“边城暮雨雁飞 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 白练到安西。”这首诗反映了( A ) A.丝绸之路的兴盛 B.陶瓷之路的兴盛 C.古代玉石业的发达 D.古代畜牧业的发达
A.苏州失业人数较多
B.清朝对人身的控制较为严格
C.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 D.江南手工业发展速度下降
主题三 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 【思考】观察下图,中国古代的瓷器、丝绸等是通过 什么途径运往西方的?
国外瓷都“景德镇”——代尔夫特
穿中国丝绸的古罗马妇人
提示:通过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大量运往西方。
1.丝国——西汉开始,中国丝绸远销亚洲、欧洲。中 国获得 “丝国”的誉称。运送丝绸产品的商路,被后 世称为“丝绸之路”。
些重大变化?
提示:民营制瓷业在制瓷业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景德 镇的民窑生产更趋兴盛。
【归纳总结】古代手工业的三种经营形态
形态 经营方式 产品特点
地位
官府直接经 官营 营的大规模 手工业 生产(劳役制)
满足政府、 皇室需求, 不计成本、
不入市场
至明代 前期占 据主导 地位
4.(2018·新课标Ⅰ卷·26)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
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
竹篱井,井主所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 以
“调身货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特遇
不满意,辄外谋高就。这反映出为时( A)
【对点训练】 1.到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时制瓷技艺达到了历 史上的最高水平。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B ) A.中国瓷器开始大量销往海外市场 B.许多瓷器为国际市场需要而生产 C.清朝政府采取鼓励瓷器出口的政策 D.官营手工业规模大且占主导地位
2.唐代诗人张籍《凉州词》:“边城暮雨雁飞 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 白练到安西。”这首诗反映了( A ) A.丝绸之路的兴盛 B.陶瓷之路的兴盛 C.古代玉石业的发达 D.古代畜牧业的发达
A.苏州失业人数较多
B.清朝对人身的控制较为严格
C.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 D.江南手工业发展速度下降
主题三 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 【思考】观察下图,中国古代的瓷器、丝绸等是通过 什么途径运往西方的?
国外瓷都“景德镇”——代尔夫特
穿中国丝绸的古罗马妇人
提示:通过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大量运往西方。
1.丝国——西汉开始,中国丝绸远销亚洲、欧洲。中 国获得 “丝国”的誉称。运送丝绸产品的商路,被后 世称为“丝绸之路”。
人教版高二历史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课件
坯之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 清代,据《景德镇陶
录》叙述,景德镇仪制坯业就有淘泥、拉坯、印坯、镟坯、 画坯、春灰、合釉、上釉等分工,各道工序环环相扣,全为 手工制作。
材料四
材料五
(明清中后期)大户(机户)张机为生,小户(机工)
赴织为活 „„ 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 ( 生计 ) 计。大户 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 ( 空虚 ) ,两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一单元
第二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1
情 景 导 入
2
目 标 导 航
5
随 堂 练 习
3
自 主 预 习
6
高 考 演 练
4
课 堂 探 究
7
课后强化作业
情 景 导 入
右图的瓷罐是被行家誉为“绝顶
稀有”的“元青花鬼谷下山图罐”。此 罐高27.5厘米,径宽33厘米,罐身绘有 鬼谷子下山的民间故事,是目前世间仅 存的八件同类古董之一。 2005 年 7 月 12
(1)西汉:中国丝绸远销亚洲、欧洲,获得“丝国”的誉
丝绸之路 ”。 称。运送丝绸产品的商路被后世称为“_________ (2)唐朝: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远达欧洲、非洲。
(3)明清时期 ①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瓷器对外的销量更大,西方国家 称中国为“瓷器大国”。 ②明代烧制了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 欧洲商人 的订单,专门烧制西餐用 ③清代还根据 _____________ 具和鱼缸等。 3 . 影响: 在中国制瓷工艺影响下, 17 世纪开始,欧洲 陆续两千多年前,当恺撒大帝身着中国丝袍出现在
罗马剧场的时候,整个罗马都为之震撼了。使用中国丝绸, 成了一种时尚„„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优质PPT课件
夏、商、周:官府垄断 (“工商食官”)
春秋、战国:继续发展
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等收归官办
4、主要成就和影响:
领先世界的冶金业; 享誉世界的制瓷业;
异彩纷呈的丝织业。
历史悠久;素 称发达;世界 领先。
第二页,共29页。
(1)高超的冶金技术:
技术 冶铜技术 冶铁技术
炼钢技术
发展概况 原始社会晚期:掌握 商周时代:繁荣 西周晚期:已有铁器(铁剑 )春秋战国:使用铁农具,并推广 两汉:高炉炼铁 东汉: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 两汉:炒钢技术 南北朝:灌钢法 16世纪以前一直领先世界
夺得千峰翠色来。”五代人徐夤赞叹曰:“捩翠融青瑞色新,陶 成先得贡吾君。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
诗歌、文献的描写越是优美,越引得人们去考证、猜想,以致于出 现了各种各样的说法。而秘色瓷究竟“秘”在何处,知道的人却越
来越少,也就越发加剧了这种瓷器的神秘感。
第七页,共29页。
鉴宝
当一回文物鉴定专家,请同学辨别其它宋朝五大名窑的瓷器。
“瓷器大国”
第二十页,共29页。
探究小结: 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有何特征?
1、中国古代手工业是 官营手工、业
民、营手工业 三种家经庭营手形工态业并存。
材料一:在原始社会后期,手工业种类较少,只有石器、骨角器、陶
器、纺织、酿酒、编织部门;奴隶社会增加了冶铜业,封建社会又增加 了冶铁、制糖、棉纺织业等部门。……明清时代的某些手工业部门, 如制瓷、制糖、矿冶、井盐等行业的部分手工工场中,都已具有相
"中国陶瓷、工艺精品及外销工
艺品"拍卖会上,以1400万英镑拍
出,加佣金后为1568.8万英镑,折
合人民币约2.3亿,创下了中国艺 术品在世界上的最高拍卖纪录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二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重要成就: 重要成就 (1)冶金业(铜、铁、钢) )冶金业(
原始社会晚期: ①原始社会晚期:已掌握冶铜技术 商周: ②商周:青铜铸造业繁荣 西周晚期:出现铁器 ③西周晚期 出现铁器 西汉:出现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 ④西汉 出现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 东汉:杜诗发明水排 杜诗发明 ⑤东汉 杜诗发明水排 魏晋南北朝:发明的 发明的灌钢法 ⑥魏晋南北朝 发明的灌钢法 (16世纪以前中国的炼钢技术一直保持 (16世纪以前中国的炼钢技术一直保持 世界领先地位) 世界领先地位)
发展历程: 发展历程:
春秋战国 秦汉
开始 得以发展
魏晋南北朝 遭受摧残 隋唐 两宋 元朝: 元朝: 明中叶 清:
恢复与发展 日常用具及用品, 在曲折中艰难发展 (日常用具及用品,主要出 自民营手工业) 自民营手工业) 黄道婆推广先进棉纺织技术 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并出 现资、三种形态: 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 三种形态: 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
二、官营手工业 官营手工业——素称发达 手工业 素称发达
1、地位、特征、发达原因:P8 地位、特征、发达原因: 成就: 2、成就: (1)冶金业 ①②③④⑤ 各朝代 冶金业: ①②③④⑤P8(各朝代 各朝代) 冶金业 (2)制瓷业 ①②③④⑤⑥ P8(各朝代 制瓷业: 各朝代) 制瓷业 各朝代 (3)丝织业 ①②③④⑤⑥⑦ P8(各朝代 丝织业: 各朝代) 丝织业 各朝代
D、唐朝
5、下列手工业中较早兴起的是: 下列手工业中较早兴起的是: A.冶铁业B.棉织业C.造纸业D.印刷业 冶铁业B.棉织业C.造纸业D. A.冶铁业B.棉织业C.造纸业D.印刷业 6、“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是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唐诗中的名句。 唐诗中的名句。然而楼兰古国在唐代以前已销声 匿迹,留下了千古之谜。 匿迹,留下了千古之谜。楼兰国的兴盛在很大程 度上得益于: 度上得益于: A.丝绸之路的开辟 B.农耕文化的发达 C.旅游业的发展 D.战略位置的重要 7、中国古代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中突出体现 封建经济形态特征的是 A.官营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工场手工业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2005年7月12日伦敦佳士得拍卖会上拍卖了一件 《元青花鬼谷下山图罐》„„
2005年7月12日伦 敦佳士得拍卖会上的 《元青花鬼谷下山图罐》 以1568.8万英镑(约合 2.3亿元人民币)的价 格拍出。这一价格不仅 仅创造了中国瓷器的最 高成交纪录,同时也创 下了当时中国艺术品的 最高价格。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流通 方式
民营 民间私人自主经营 手工业 家庭 手工业 农家的副业
供自己消费
经营 形态 官营 手工业
管理方式 政府直接经营、 集中的大作坊
生产产品
流通 方式
政府和皇帝专用 不在市场 流通 物品 民间消费产品 在市场 流通 剩余部分 出售
民营 民间私人自主经营 手工业 家庭 手工业 农家的副业
供自己消费
早年给鼎命名的郭沫若认为,“司 母戊”意为“祭祀母亲戊”,“司”作 “祭祀”解,于是,“司母戊鼎”这一 命名便一直沿用下来。 在古文字中,“司”、“后”乃同 一个字,《说文解字》将左向的读为 “司”,右向的读为“后”。 随着近年来出土的青铜器和铭文数 量增多,专家学者们肯定“后”字更科 学,其意义相当于“伟大、了不起、受 人尊敬”,“后母戊”意思相当于 “(将此鼎献给)敬爱的母亲戊”或 “我伟大的、崇高的母亲戊”。
——黄彪《司母戊鼎实乃后母戊鼎》,《中学 历史教学》2013年第10期
素纱单衣,1972年湖南省长沙马王堆汉墓一号 墓出土,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衣 长128厘米,通袖长190厘米,重仅49克,还不到一 两。可谓“薄如蝉翼”、“轻若烟雾”,这件“单 衣”如果除去袖口和领口较重的边缘,重量只有25 克左右,折叠后甚至可以放入火柴盒中。
手工业:指依靠手工劳 动,使用简单工具的小 规模工业生产。
2005年7月12日伦 敦佳士得拍卖会上的 《元青花鬼谷下山图罐》 以1568.8万英镑(约合 2.3亿元人民币)的价 格拍出。这一价格不仅 仅创造了中国瓷器的最 高成交纪录,同时也创 下了当时中国艺术品的 最高价格。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流通 方式
民营 民间私人自主经营 手工业 家庭 手工业 农家的副业
供自己消费
经营 形态 官营 手工业
管理方式 政府直接经营、 集中的大作坊
生产产品
流通 方式
政府和皇帝专用 不在市场 流通 物品 民间消费产品 在市场 流通 剩余部分 出售
民营 民间私人自主经营 手工业 家庭 手工业 农家的副业
供自己消费
早年给鼎命名的郭沫若认为,“司 母戊”意为“祭祀母亲戊”,“司”作 “祭祀”解,于是,“司母戊鼎”这一 命名便一直沿用下来。 在古文字中,“司”、“后”乃同 一个字,《说文解字》将左向的读为 “司”,右向的读为“后”。 随着近年来出土的青铜器和铭文数 量增多,专家学者们肯定“后”字更科 学,其意义相当于“伟大、了不起、受 人尊敬”,“后母戊”意思相当于 “(将此鼎献给)敬爱的母亲戊”或 “我伟大的、崇高的母亲戊”。
——黄彪《司母戊鼎实乃后母戊鼎》,《中学 历史教学》2013年第10期
素纱单衣,1972年湖南省长沙马王堆汉墓一号 墓出土,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衣 长128厘米,通袖长190厘米,重仅49克,还不到一 两。可谓“薄如蝉翼”、“轻若烟雾”,这件“单 衣”如果除去袖口和领口较重的边缘,重量只有25 克左右,折叠后甚至可以放入火柴盒中。
手工业:指依靠手工劳 动,使用简单工具的小 规模工业生产。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ppt课件
(3) 丝织: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 。⑨ 商 西周 ________ 朝时已经有了织机,能织出多种丝织品。⑩________ 时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西汉政府设在长安的东西织室有数千 波斯 的织法 工人。唐朝丝织以轻盈精湛著称,还吸收了⑪________ 和图案风格。宋朝丝织品品种繁多,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 实风格。明清织造局生产的丝织品超过前代,特别是精致的⑫ 缎 ,成为清朝丝织品的代表。 ________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历史•必修2 • (配人教版)◆
思维拓展
1.《国语· 晋语》中说:“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 庶人食力,工商食官。”这段材料说明西周时期手工业发展的 什么状况?
点播:手工业被官府垄断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历史•必修2 • (配人教版)◆
夯实基础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历史•必修2 • (配人教版)◆ 魏晋南北朝 :遭受摧残。 (3)⑭____________ (4)隋唐:恢复和发展。 黄道婆 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5)元朝:⑮________ (6)明中叶以后:纺织、制瓷、冶矿等行业中的民营
花楼机 。 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使用⑯________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历史•必修2 • (配人教版)◆
思维拓展
3 . 2012 年 2 月 6 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迎来登基 60 周 年纪念日,一批专为女王登基庆典定制的礼品瓷运往英国。据 了解,这些印有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肖像的瓷盘将成为英皇室 尊贵的“国礼”。
请思考:中国瓷器被尊版)◆ 灌钢法 等,使中国钢铁冶炼技术 鼓风冶铁工具,南北朝的⑤________ 和产量,在16世纪以前一直领先世界。 商 (2)制瓷:中国是瓷器的故乡,⑥________ 朝时已经烧制出 唐 原始瓷器,⑦________ 朝时,已经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青花瓷 明朝宣德年间制造的⑧________ ,至今被人们奉为珍品。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PPT
A.魏晋
B.隋唐
C.宋代
D.清代
2.下面是CCTV《鉴宝》节目展示的两件古代瓷器:图一为 “青釉四系瓷罐”,图二为“粉彩开光花瓶”。据你的判断,下
列选项中哪一项是专家鉴定团的权威鉴定
图一
图二
A.图一是隋代器物,器形浑厚饱满 B.图二的年代早于图一 C.图二是宋代器物,图案色彩绚丽 D.图二俗称“金宝地”
中国瓷器国内拍卖记录 ¥84000000
“御制珐琅彩庭园人 物图题诗灯笼尊”高14厘 米,敛口、鼓腹、圈足, 器底蓝料书“乾隆年制” 宋体四字款。
胎体轻薄,色彩凝艳 油亮,有油画效果。
快速浏览教材回答
手工业主要涉及了哪些手工业部门?
官营 手工业
古代冶金业 古代陶瓷业
古代纺织业
民间 手工业
家庭手工业 民营手工业
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 1、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 2、官营手工业发达,享誉世界 • 3、民营手工业经营艰难,后来居上 • 4、家庭手工业占相当大的比重
1、我国制瓷技术发展的先后顺序是 (
)
①白瓷 ②青瓷 ③珐琅彩 ④秘色瓷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②③①④ D.②③④①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
良渚文化丝织品残片
镜头二
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汉代 素纱单衣,重仅48克。
唐朝花鸟文锦
镜头三
明代的团龙袍料
清代的寿字图丝织品
清 黄缎龙袍
二、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
纺织为代表,农户的副业
民 间
家庭手工业
家庭消费、纳税、少量出售
手
工
私人经营的作坊或工场
业 民营手工业 产品出售供民间消费
2013高考历史总复习 1-2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4.(山东临沂市 2012 届高三质检,5)有一种观点认为:女性是 汉代纺织业的主要劳动力,但“女性的劳动成果却被想当然的排除在 经济学家的价值计算之外”。对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表述不正确 的是( )
A.自然经济长期存在 B.纺织业是农业的补充 C.男尊女卑思想盛行 D.官营手工业垄断纺织业 答案:D
一、中国古代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比较 经营 形态 管理方式 产品去向 性质和特点 国家垄断的手工 业; 在资金、 人才、 技术和经营规模 上占有绝对强势
政府直接经 官营
武器等军用品、
营、集中、大 官府贵族生活用 作坊 品
民营
民间私人自主 经营
商品生产性质;在 民间消费品 重农抑商的社会 环境中发展艰难 属于自然经济组
基 本 形 态
官 营 手 工 业 表现
冶铜
①原始社会晚期,已掌握冶铜技术。 ②商周时代,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 ①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②两汉的 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东汉杜诗发明的
冶铁 水力鼓风冶铁工具, 南北朝的灌钢法等, 使中国钢铁冶炼技术和产量, 16 世纪 在 以前一直领先世界。
①商朝时已烧制出原始瓷器。②东汉烧出成熟的青 瓷。③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④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 制瓷 基 本 形 态 官 营 手 工 业 表 现 大制瓷系统。⑤宋朝出现五大名窑。⑥元代烧成青花 瓷。⑦明清时期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江 西景德镇是著名的瓷都。 ①距今四五千年,我国已养蚕并有了丝织品。②商朝 时已有了织机。③西周时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④西 汉政府设在长安的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⑤唐朝丝织 丝织 技术高,还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⑥宋朝丝 织品品种繁多,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⑦ 明清中央或地方官府设在苏杭等地的织造局生产的 丝织品超过前代,缎成为清朝丝织品的代表。
高一历史必修2 第一单元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ppt
随堂练习
1. 古代手工业品中质量最好的应出自 A. 官营手工业 B. 民营手工业 C. 家庭手工业 D. 私营企业
2. 明清时期,我国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是 A.南京和洛阳 B.成都和昆明 C.苏州和杭州 D.长安和开封
3. 与明清史书中记载的“比屋皆工织作”“机杼 之 声,比户皆相闻”相关的丝织业经营形态是 A. 官营丝织业 B. 民营丝织业 C. 家庭丝织业 D. 官营丝织业和家庭丝织业相结合 4. 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发展,最重要的影响是 A. 促进地区或行业新的社会分工 B. 促进城镇集市的发展 C. 促进生产规模的扩大 D. 促成雇佣关系的产生
我国曾被外国学者誉为“丝绸之源”。丝的发明和丝绸的制作, 是中华文明的见证。而西方,却是到很晚时候才学会养蚕缫丝 的。有一个为人们所常说的笑话:大约到公元3世纪时,古罗 马一位叫保萨尼亚斯的学者说:丝是一种好像金龟子一样但比 之大两倍的小动物体中取出的。赛里斯人(即中国人)把它们 养四年,喂它们吃小米,然后从它们的残骸中获取丝。这当然 是很可笑的,说明西方一直到公元3世纪时(我国已在魏晋时 代),还不了解丝是怎样提取的。古希腊人把中国叫做“赛里 斯”,即“丝绸之国”。在古罗马,恺撒大帝曾身穿丝绸长袍 去看戏,引得在场的贵族羡慕不已,他们甚至不惜用相等重量 的黄金去购买丝绸。后来上等丝绸每磅竟值黄金12两,迫使皇 帝下令禁止皇家穿用丝绸。
铁农具、钢剑 铁农具推广 取代木、石、青 铜农具
杜诗水力鼓风冶铁工具 冶铁水平领先世界
16纪世前炼钢技术 领先世界
杜诗水力鼓风冶铁工具
制瓷业
1、商朝:原始瓷器——世界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2、东汉:青瓷 3、唐朝: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4、宋代:瓷窑遍布,五大名窑。 5、明清:种类丰富,争奇斗艳。 ——青花瓷、景德镇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16世纪此前一直领先世界
1.1米
司母戊鼎
鼎重832.84公斤
司母戊鼎是目前 已发觉旳中国古 代形体最大和最 1.33米 重旳青铜器,在 世界上也是仅见 旳,反应出商代 青铜冶铸业具有 极高水平。
蕉叶形 纹理清楚 四只大卷角羊
羊旳前腿
四羊方尊 独特造型、精美工艺——无价国宝
78.3厘米
鼎重153.3公斤
哥窑
浙江 · 龙泉
青瓷
钧窑
河南 · 禹州 红、紫瓷
宋 定窑八方四系瓶
五大名窑
定窑 孩儿枕 定窑 白瓷童子诵经壶
五大名窑
汝窑 粉青奉华碟
汝窑 三足樽
五大名窑
宋代 汝窑天蓝釉长颈镶金瓶
宋代 汝窑天青长颈瓶
五大名窑
南宋 官窑穿戴瓶
官窑 玄纹瓶
五大名窑
哥窑 鱼耳炉 哥窑 海棠式花盆
哥窑 灰青葵瓣口小碗
雍正御制八棱珐琅彩瓷灯台
珐琅瓷是由景泰蓝演变而来。景泰蓝是 铜胎上珐琅釉而成,若改为瓷胎上珐琅釉则 叫珐琅彩。珐琅彩起始于康熙后期,鼎盛时 为雍正期至乾隆期。但雍正期旳珐琅彩水平 最高,工艺最美。珐琅彩终止于乾隆后期。
元,景德镇, 全国制瓷中心
元 景德镇窑青花缠枝
牡丹纹瓶
元延佑款青花瓷器
【元】青花鱼藻凸花牡丹大盘
故宫藏清雍正粉彩蟠桃纹天球瓶 清雍正粉彩桃花纹直颈瓶
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长安设东西织室(素纱禅衣) ; 远销海外 (丝绸之路、“丝国”) 技艺高,吸收波斯织法和图案风格
品种繁多,吸收了花鸟画中旳写实风格
在苏杭设织造局,缎是清朝丝织品旳代表; 使用花楼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棉纺织业开始发展
黄道婆推广先进棉纺织技术
1.1米
司母戊鼎
鼎重832.84公斤
司母戊鼎是目前 已发觉旳中国古 代形体最大和最 1.33米 重旳青铜器,在 世界上也是仅见 旳,反应出商代 青铜冶铸业具有 极高水平。
蕉叶形 纹理清楚 四只大卷角羊
羊旳前腿
四羊方尊 独特造型、精美工艺——无价国宝
78.3厘米
鼎重153.3公斤
哥窑
浙江 · 龙泉
青瓷
钧窑
河南 · 禹州 红、紫瓷
宋 定窑八方四系瓶
五大名窑
定窑 孩儿枕 定窑 白瓷童子诵经壶
五大名窑
汝窑 粉青奉华碟
汝窑 三足樽
五大名窑
宋代 汝窑天蓝釉长颈镶金瓶
宋代 汝窑天青长颈瓶
五大名窑
南宋 官窑穿戴瓶
官窑 玄纹瓶
五大名窑
哥窑 鱼耳炉 哥窑 海棠式花盆
哥窑 灰青葵瓣口小碗
雍正御制八棱珐琅彩瓷灯台
珐琅瓷是由景泰蓝演变而来。景泰蓝是 铜胎上珐琅釉而成,若改为瓷胎上珐琅釉则 叫珐琅彩。珐琅彩起始于康熙后期,鼎盛时 为雍正期至乾隆期。但雍正期旳珐琅彩水平 最高,工艺最美。珐琅彩终止于乾隆后期。
元,景德镇, 全国制瓷中心
元 景德镇窑青花缠枝
牡丹纹瓶
元延佑款青花瓷器
【元】青花鱼藻凸花牡丹大盘
故宫藏清雍正粉彩蟠桃纹天球瓶 清雍正粉彩桃花纹直颈瓶
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长安设东西织室(素纱禅衣) ; 远销海外 (丝绸之路、“丝国”) 技艺高,吸收波斯织法和图案风格
品种繁多,吸收了花鸟画中旳写实风格
在苏杭设织造局,缎是清朝丝织品旳代表; 使用花楼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棉纺织业开始发展
黄道婆推广先进棉纺织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ina”(中国)便是由“china”(瓷器)而来!
观看视频,总结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点。
“南海一号”成功出水
南海一号出水文物
瓷器
铜 镜
金腰带
鎏 金 手 镯
从南海一号出水的文物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手工业非常发达。
一、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
1.出现、演变
(1)夏、商、西周时期: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由官 府垄断。 (2)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 (3)西汉武帝后:煮盐、冶铁、铸钱等行业都收归官办。
(3)丝织技术 ①地位: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 与丝织有关的甲骨文字
,
②发展历程 原始社会——养蚕并有了丝织品 商代——织机出现,可织多种丝织品 西周——斜纹提花织物 西汉——政府织室规模大,有数千人
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汉代素纱单衣
唐朝——技术提高,吸收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唐朝花鸟纹锦
集中的大作坊生产;它还可以凭借国家的权力,征调优秀的
工匠、使用上等的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
……一直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
素称发 达
3.具体成就 (1)冶金技术
技术 冶铜技术
冶铁技术
炼钢技术
发展概况 原始社会晚期,掌握技术 商周时期,进入繁荣时期 西周晚期,已有铁器 战国,铁农具推广 两汉,高炉炼铁 东汉,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 两汉,炒钢技术
花楼机是我国古代织造 技术最高成就的代表。明中 叶以后,所使用的花楼机结 构复杂而精密,至少需要两 三个人操作,能够织出画师 设计的各种花纹,专门制造
精细的丝织品。
3. 影响: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发展 (1)出现
①原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时间:明朝中后期 ③地点:江南 ④部门:手工业 ⑤特征:“机户出资,机工出力”,实质是
2.发展特点
历史悠
久
材料一:继发现我国最早的道路网、最早的宫城之后,
在位于河南省偃师市的二里头遗址内,考古工作人员又在
宫城附近发现了我国最早的官营手工业作坊区,其中的绿
松石器制造作坊是迄今东亚地区发现的唯一一处。
材料二:官营手工业涉及的部门之多,有煮盐、冶铁 、铸
钱、丝织业……与此同时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
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课标要求: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 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重点: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难点: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2007年12月22日,“南 海一号”打捞出水。“南海 一号”为南宋时期商船,沉 没于广东省阳江市东平港以 南约20海里处,是迄今为止 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 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 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船舱 内保存文物总数估计为6万 至8万件。
南北朝,灌钢法 16世纪以前一直领先世界
四羊方尊,商朝晚期 偏早青铜器,属于礼器, 祭祀用品,是中国现存商 代青铜器中最大的方尊, 高58.3厘米,重近34.5公 斤,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 乡县黄村月山铺转耳仑的 山腰上。现藏于北京中国 国家博物馆,是我国现存 商器中最大的方尊。
战国时铁农具 杜诗冶铁水排模型
(2)制瓷技术
商代出现原始的瓷器
东汉出现成熟的青瓷
东汉越窑青瓷布纹四系罐
青瓷熊形灯
北朝出现成熟的白瓷
唐朝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形成 中国南方以青瓷为主,中国北方以白瓷为主,这是 唐代整个瓷器的局面。中国瓷器形成一个对峙,或者说平 分秋色的局面。这就是“南青北白”。
白 瓷 凤 首 瓶
唐朝的秘色瓷
宋朝出现五大名窑
手工业
入市
活中
2.发展历程
春秋战国 和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时期 两宋时期
元朝
初步发展
饱受摧残 得以恢复 继续艰难发展 先进的棉纺织技术得以推广
明中叶以后 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黄道婆(1245—1330),元代棉纺 织家。又名黄婆,黄母。松江府乌泥 泾镇(今上海市华泾镇)人。出身贫 苦,少年受封建家庭压迫流落崖州 (今海南岛),以道观为家,生活在 黎族姐妹中,学会运用制棉工具和织 崖州被的方法。元贞年间(1295— 1296)重返故乡,教人制棉,传授和 推广“捍(搅车,即轧棉机)、弹 (弹棉弓)、纺(纺车)、织(织机) 之具” 和“错纱配色,综线挈花” 等织造技术。黄道婆去世以后,松江 府曾成为全国最大的棉纺织中心。松 江布有“衣被天下”的美称。
往返于丝绸之路上的商队
2.瓷器大国称号的由来 (1)从唐朝起,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远达欧洲、非洲。
《群神宴》中的中国瓷器
(2)明清时期,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瓷器对外的销量更大。 西方国家称中国为“瓷器大国”。明代烧制了带有阿拉伯文 和梵文装饰的瓷器。清代根据欧洲商人的订单,专门烧制西 餐用具和鱼缸。
明清——水平超过前代,特别是细密精致的缎
明代的团龙袍料
清代的寿字图丝织品
二、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
1. 形式 (1)家庭手工业:以纺织为代表,作为农户的副业,主 要用来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剩余部分作为商品出售。 (2)民间私人经营的民营手工业: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 的产品。
比较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经营形态
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出现 (2)发展 :清朝
三、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
1.为什么中国获得“丝绸大国”的誉称? 2.“china”(瓷器)与“China” (中国) 是何其相似,两者有什么关系吗?
1.丝绸大国称号的由来 西汉开始,中国丝绸远销亚洲、欧洲,中国获得 “丝绸大国” 的誉称,运送丝绸的商路,被后世称为“丝绸之路”。
明清时期瓷种丰富
青花瓷、五彩瓷、珐琅彩达到很高水平
明 朝 素 三 彩 菊 花 耳 瓶
青花海水云龙扁瓶 (明宣德)
清乾隆五彩山水大缸
清乾隆 珐琅彩百花纹花觚
古代瓷器发展历程
商代出现原 始的瓷器
东汉出现成 熟的青瓷
明清时期,瓷 器种类丰富
宋朝出现 五大名窑
北朝出现成 熟的白瓷
唐朝南青北白 两大系统形成
经营形态 经营 的大规模生产
(劳役制)
满足政府、皇 至明代前期 室需求,不计 占据主导地 成本不入市场 位
代表 我国 古代
民营 手工业
家庭小作坊 发展为雇佣 劳动
手工 从事商品生产 明中叶后占 业水
据主导地位 平
家庭
个体农户的副业
家庭消费,缴 纳赋税,较少
一直存在于 社会经济生
观看视频,总结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点。
“南海一号”成功出水
南海一号出水文物
瓷器
铜 镜
金腰带
鎏 金 手 镯
从南海一号出水的文物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手工业非常发达。
一、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
1.出现、演变
(1)夏、商、西周时期: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由官 府垄断。 (2)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 (3)西汉武帝后:煮盐、冶铁、铸钱等行业都收归官办。
(3)丝织技术 ①地位: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 与丝织有关的甲骨文字
,
②发展历程 原始社会——养蚕并有了丝织品 商代——织机出现,可织多种丝织品 西周——斜纹提花织物 西汉——政府织室规模大,有数千人
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汉代素纱单衣
唐朝——技术提高,吸收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唐朝花鸟纹锦
集中的大作坊生产;它还可以凭借国家的权力,征调优秀的
工匠、使用上等的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
……一直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
素称发 达
3.具体成就 (1)冶金技术
技术 冶铜技术
冶铁技术
炼钢技术
发展概况 原始社会晚期,掌握技术 商周时期,进入繁荣时期 西周晚期,已有铁器 战国,铁农具推广 两汉,高炉炼铁 东汉,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 两汉,炒钢技术
花楼机是我国古代织造 技术最高成就的代表。明中 叶以后,所使用的花楼机结 构复杂而精密,至少需要两 三个人操作,能够织出画师 设计的各种花纹,专门制造
精细的丝织品。
3. 影响: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发展 (1)出现
①原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时间:明朝中后期 ③地点:江南 ④部门:手工业 ⑤特征:“机户出资,机工出力”,实质是
2.发展特点
历史悠
久
材料一:继发现我国最早的道路网、最早的宫城之后,
在位于河南省偃师市的二里头遗址内,考古工作人员又在
宫城附近发现了我国最早的官营手工业作坊区,其中的绿
松石器制造作坊是迄今东亚地区发现的唯一一处。
材料二:官营手工业涉及的部门之多,有煮盐、冶铁 、铸
钱、丝织业……与此同时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
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课标要求: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 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重点: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难点: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2007年12月22日,“南 海一号”打捞出水。“南海 一号”为南宋时期商船,沉 没于广东省阳江市东平港以 南约20海里处,是迄今为止 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 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 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船舱 内保存文物总数估计为6万 至8万件。
南北朝,灌钢法 16世纪以前一直领先世界
四羊方尊,商朝晚期 偏早青铜器,属于礼器, 祭祀用品,是中国现存商 代青铜器中最大的方尊, 高58.3厘米,重近34.5公 斤,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 乡县黄村月山铺转耳仑的 山腰上。现藏于北京中国 国家博物馆,是我国现存 商器中最大的方尊。
战国时铁农具 杜诗冶铁水排模型
(2)制瓷技术
商代出现原始的瓷器
东汉出现成熟的青瓷
东汉越窑青瓷布纹四系罐
青瓷熊形灯
北朝出现成熟的白瓷
唐朝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形成 中国南方以青瓷为主,中国北方以白瓷为主,这是 唐代整个瓷器的局面。中国瓷器形成一个对峙,或者说平 分秋色的局面。这就是“南青北白”。
白 瓷 凤 首 瓶
唐朝的秘色瓷
宋朝出现五大名窑
手工业
入市
活中
2.发展历程
春秋战国 和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时期 两宋时期
元朝
初步发展
饱受摧残 得以恢复 继续艰难发展 先进的棉纺织技术得以推广
明中叶以后 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黄道婆(1245—1330),元代棉纺 织家。又名黄婆,黄母。松江府乌泥 泾镇(今上海市华泾镇)人。出身贫 苦,少年受封建家庭压迫流落崖州 (今海南岛),以道观为家,生活在 黎族姐妹中,学会运用制棉工具和织 崖州被的方法。元贞年间(1295— 1296)重返故乡,教人制棉,传授和 推广“捍(搅车,即轧棉机)、弹 (弹棉弓)、纺(纺车)、织(织机) 之具” 和“错纱配色,综线挈花” 等织造技术。黄道婆去世以后,松江 府曾成为全国最大的棉纺织中心。松 江布有“衣被天下”的美称。
往返于丝绸之路上的商队
2.瓷器大国称号的由来 (1)从唐朝起,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远达欧洲、非洲。
《群神宴》中的中国瓷器
(2)明清时期,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瓷器对外的销量更大。 西方国家称中国为“瓷器大国”。明代烧制了带有阿拉伯文 和梵文装饰的瓷器。清代根据欧洲商人的订单,专门烧制西 餐用具和鱼缸。
明清——水平超过前代,特别是细密精致的缎
明代的团龙袍料
清代的寿字图丝织品
二、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
1. 形式 (1)家庭手工业:以纺织为代表,作为农户的副业,主 要用来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剩余部分作为商品出售。 (2)民间私人经营的民营手工业: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 的产品。
比较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经营形态
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出现 (2)发展 :清朝
三、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
1.为什么中国获得“丝绸大国”的誉称? 2.“china”(瓷器)与“China” (中国) 是何其相似,两者有什么关系吗?
1.丝绸大国称号的由来 西汉开始,中国丝绸远销亚洲、欧洲,中国获得 “丝绸大国” 的誉称,运送丝绸的商路,被后世称为“丝绸之路”。
明清时期瓷种丰富
青花瓷、五彩瓷、珐琅彩达到很高水平
明 朝 素 三 彩 菊 花 耳 瓶
青花海水云龙扁瓶 (明宣德)
清乾隆五彩山水大缸
清乾隆 珐琅彩百花纹花觚
古代瓷器发展历程
商代出现原 始的瓷器
东汉出现成 熟的青瓷
明清时期,瓷 器种类丰富
宋朝出现 五大名窑
北朝出现成 熟的白瓷
唐朝南青北白 两大系统形成
经营形态 经营 的大规模生产
(劳役制)
满足政府、皇 至明代前期 室需求,不计 占据主导地 成本不入市场 位
代表 我国 古代
民营 手工业
家庭小作坊 发展为雇佣 劳动
手工 从事商品生产 明中叶后占 业水
据主导地位 平
家庭
个体农户的副业
家庭消费,缴 纳赋税,较少
一直存在于 社会经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