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备课(新下册)
五年级下学期科学教学计划(通用15篇)
![五年级下学期科学教学计划(通用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feff03e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9e.png)
五年级下学期科学教学计划(通用15篇)五年级下学期科学教学计划(通用15篇)日子如同白驹过隙,不经意间,我们又将奔赴下一阶段的教学,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教学计划了。
教学计划怎么写才能切实地帮助到自己将来的工作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下学期科学教学计划(通用1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年级下学期科学教学计划篇1一、指导思想:以《科学课程标准》为指导,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
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3、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珍爱生命,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任课班级的学生情况分析该年级学生经历了五个学期的科学课学习,从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和科学素养的养成上看,有具有一定的水准。
四、本学期教学的主要任务与要求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主要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机械;通过一系列观察和研究活动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认识杠杆的特点和作用;掌握斜面这一简单机械中所蕴含的科学道理;了解生活中的各种轮轴及其变形器械的性质与功能;借助于模型,通过一系列观察和实践活动将指导学生认识滑轮这种装置的结构和功能;通过研究自行车的链传动装置了解一部机器内部分与整体之间关系,使学生对“系统”这一概念有一个粗浅的感性认识。
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通过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折叠和弯曲,以改变形状来增强材料的承受力,知道蛋壳的形状能够承受很大的力;指导学生探究不同形状的支架稳固程度不同;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设计桥梁模型和查阅资料,了解一些浅显的桥梁知识,激发他们研究桥梁的兴趣;以造房子这个活动为载体,给学生创造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制作的过程中,体会搞科学的艰辛和创造的乐趣,提高动手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第三单元《它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在植物的种子繁殖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植物的营养繁殖,并且通过实践活动学习一些人工的营养繁殖的方法,从中体会创造生命的乐趣;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各自的经验,从而了解动物怎样繁殖后代;通过让学生调查自己出生前后的情况,了解人类是怎样延续后代的,进而知道生命是来之不易的,树立珍爱生命、孝敬父母的感情。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最新5篇】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最新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a191713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a4.png)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最新5篇】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篇一一、指导思想以《科学课程标准》为指导,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
面向全体学生。
根据本学科的特点,以探究活动为学习的核心,让学生通过参与“提出问题、猜想假想、观察实验、解决问题”等一系列探究活动的过程,获取科学知识,增长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和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发展创新思维。
二、教学总目标1、能从“是什么,不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怎么样”“会怎样”提出问题。
2、能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初步比较和评价。
1、能根据观察的现象进行猜想,知道猜想可能出错,需要证实。
3、能用“如果.那么”对猜想作出初步的假设。
4、能运用多种感官直接观察常见的动植物、土壤、水、空气、材料、岩石的形态特征。
5、能按要求的顺序观察(观察对象的前后变化。
如观察水的形状、溶解等)。
能在教师引导下借用工具间接的观察物体。
6、能运用对比观察法(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知道对被观察对象进行简单处理后,有时可以提高观察效果。
7、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简单的控制变量实验。
能在教材引导和教师的帮助下制定简单调查计划、实验或观察计划。
8、会使用刻度尺、量筒进行定量测量。
9、根据教材要求,在教师指导下或他人帮助下进行简单制作。
10、能从周围对象中取得观察数据,能用图或简单文字记录数据。
11、能根据对象的外部特征进行分类。
12、通过询问、采访周围人(教师、同学、家长等)获取所需要的信息。
13、学会倾听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
14、能用口头语言、图画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初步描述事物的外部特征的研究的过程。
15、将自己的观察结果与他人的结果和猜想进行比较。
16、尊重证据。
17、知道借助工具观察比感官更有效。
18、能将自己的探究的结果与假设相比较得出结论。
19、能判断他人的不同观点和评议的对错、好坏。
三、全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从儿童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了40多个观察和探究活动,在卡通人“指南车”的引导下,以认识生命体的外部特征和周围常见物体的性质与功能为线索,学习一些基本的观察、比较、分类的方法,渗透敢于质疑、重证据、珍爱生命、关心环境等情感态度与价值的培养,为全套教材的学习打好基础。
最新最全人美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最新最全人美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558a69d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d3.png)
最新最全人美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 掌握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的重点和难点。
-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科学世界观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生命和健康- 课程1:运动是生命的本钱- 课程2:身体健康从小事做起- 课程3:总动员,关心健康- 课程4:细菌真神奇第二单元:物质与能量- 课程1:各种材料有各种特性- 课程2:水那么神奇- 课程3:从光线中看世界- 课程4:电流与电路第三单元:地球与宇宙- 课程1:地球,我们的家园- 课程2:太阳,地球的能源- 课程3:行星,充满神秘- 课程4:为动植物找个好家园第四单元:生产与消费- 课程1:一块布可以变成什么- 课程2:环保行动,人人有责- 课程3:船闯天涯,丰收- 课程4:人类的生活和工作第五单元:科学探究- 课程1:科学实验的步骤- 课程2:探索气体的性质- 课程3:探索水的性质- 课程4:探索人体的工作机理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通过情境和实际生活案例的引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好奇心。
- 知识引导法:针对每个单元的重点知识,采用问题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
- 实验教学法:结合科学实验,通过观察、实验和总结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四、教学评价方式- 日常表现评价:对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讨论贡献等进行评价。
- 作业评价:对学生完成的作业进行评价,包括书面作业和实验报告等。
- 测验评价:通过小测验的形式对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
- 实验评价: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报告进行评价。
以上是最新最全的人美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希望能够对教师和学生在科学学习中起到指导作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祝教学顺利!。
五年级科学下册电子备课(凤凰版、江苏教育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电子备课(凤凰版、江苏教育版)](https://img.taocdn.com/s3/m/9ac98dd9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4f.png)
五年级科学下册电子备课(凤凰版、江苏教育版)大儒诚信教育资源五年级科学下册电子备课(全册)第一单元电子备课课题:什么是机械教学内容:机械的定义、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古代机械的介绍教学目标:1.理解机械的概念和作用。
2.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了解复杂机械由简单机械组成。
3.了解古代人类制造和使用的机械。
教学重点:机械的定义和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教学难点:古代机械的介绍。
教学准备:起子、刀、蔬菜、盒子、图片、模型、垫片等。
预提纲:预课本内容,了解机械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教学时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引导学生思考机械的概念和作用。
2.出示一个有螺丝的盒子和起子,让学生帮忙打开。
3.出示一根蔬菜和刀,让学生帮忙切成小片。
二、探索调查1.介绍起子和刀都是机械的一种。
2.出示图片,让学生说出哪些是机械。
3.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样的东西可以称为机械。
4.讲解机械的定义: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
5.再看图片,让学生说出哪些是机械。
6.介绍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的概念。
7.让学生区分图片中的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8.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机械。
9.介绍古代人类制造和使用的机械,如图中的水车。
三、回顾和解释1.让学生回忆家里用过哪些机械。
2.引导学生区分使用过的机械中的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3.让学生自己梳理本节课所学知识。
四、限时作业:(略)5分钟板书设计:1.机械的定义2.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的区分3.古代机械的介绍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了机械的概念和作用,以及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的区分。
同时,介绍了古代人类制造和使用的机械,让学生了解到机械的历史渊源。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师生互动和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更加积极地思考和探索。
2.了解螺旋线的特点及其在螺丝钉中的应用。
3.掌握拧螺丝钉的正确方法。
教学重点:1.了解螺旋线的特点及其在螺丝钉中的应用。
2.掌握拧螺丝钉的正确方法。
教育科学出版社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课堂设计
![教育科学出版社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课堂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0f5a237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73.png)
教育科学出版社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课堂设计一、课程目标本教案的目标是通过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的内容。
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科学知识和科学思维方法方面有所提高,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下册的各个单元和知识点,涵盖了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物质的组成和分类、声音与光、生活中的机械、生活中的细菌与病毒、生活中的植物等。
三、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研究物质的组成和分类、认识声音与光的特点和传播等。
四、教学方法1.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图片、视频等,直观生动地展示知识点。
2. 进行小组合作研究,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3. 进行实验教学,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
4. 运用问答、思考问题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实物或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思考。
2. 导入前置知识:回顾相关的前置知识,为新知识的研究打下基础。
3. 知识点讲解:通过多媒体展示和讲解,向学生介绍新知识点和概念。
4. 实验或活动:进行相关实验或活动,让学生亲自操作和观察,探究相关现象或规律。
5.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学到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6. 练与巩固:通过练题、小组合作等形式,巩固学生的研究成果。
7. 课堂作业:布置相应的作业,巩固学生的研究效果。
六、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教学过程中的观察、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以及课后练的成绩等来进行。
评价要全面,包括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实验的操作能力、对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等。
七、优化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理解能力,适当调整教学方法和步骤,确保教学效果。
同时,及时反馈学生的问题和困惑,帮助学生解决难点和疑惑。
另外,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思考和提问,促进学生主动研究和自主发展。
小学科学312四季循环(教案)20222023学年五年级科学下册同步备课
![小学科学312四季循环(教案)20222023学年五年级科学下册同步备课](https://img.taocdn.com/s3/m/d82e9ad0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e3.png)
小学科学312四季循环(教案)20222023学年五年级科学下册同步备课小学科学312四季循环(教案)2022-2023学年五年级科学下册同步备课一、教学目标:1. 理解四季循环的原因和过程。
2. 认识不同季节的特点和变化。
3. 掌握绘制四季变化的图表和图画的方法。
4. 发展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和掌握四季循环的原理和过程。
2. 通过图表和图画描述四季的变化。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地球公转和自转的概念。
2. 能够准确描述不同季节的特点和变化。
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
2. PPT演示。
3. 四季变化的图片和视频材料。
4. 小黑板、粉笔等。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打开多媒体课件,展示四季变化的图片和视频。
2.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和视频中的季节变化,询问学生对四季的认识和理解。
步骤二:知识讲解(10分钟)1. 通过PPT演示,介绍地球的公转和自转,解释产生四季变化的原因。
2. 讲解地球轨道的倾斜和不同地区太阳照射时间的不同,导致季节的变化。
3.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对科学问题的探索和思考能力。
步骤三:实践操作(15分钟)1. 按照教师指导,将学生分成小组,给每个小组发放绘画材料和图表模板。
2. 让学生使用图表模板记录四季的变化,包括温度、天气、植物生长等方面的变化。
3. 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方式,如图画、手工模型等,展示四季变化的过程。
步骤四:展示和交流(15分钟)1. 让每个小组轮流展示他们绘制的图表和图画,其他小组进行观察和评价。
2. 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各自观察和描述四季变化的特点和共同点。
步骤五:深化学习(10分钟)1. 展示一些有关季节变化的实验,并与学生一起进行观察和记录。
2. 引导学生提出关于季节变化的问题,激发他们进一步的探索兴趣和学习动力。
步骤六:归纳总结(5分钟)1. 针对学生在实践操作和深化学习环节中的发现和体会,与学生一起总结四季的特点和变化。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优秀8篇)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优秀8篇)](https://img.taocdn.com/s3/m/7f889878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d0.png)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优秀8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优秀8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认识家乡池塘中的常见鱼类,能说出它们的名字。
2、观察、实验、记录并归纳典型鱼类的外形及行为特点。
知识与技能:1、能根据提出的问题作出合理推测,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用语言较清晰准确地描述鱼类的外形及行为特点,能利用表格整理记录有关研究结论。
2、知道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解答问题,能将自己研究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体验科学探究中运用证据、逻辑推理、想象建立假设和推断、理解事物及现象的重要性。
3、能将鱼类特点与池塘环境相联系,知道鱼的外形及行为特点与它生活的环境是相适应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乐于与他人合作与交流,通过探究,讨论归纳鱼类共同特点。
实际生活中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对鱼类及相关行为作出判断和解释。
教学重点:1、认识家乡池塘中的常见鱼类,能说出它们的名字。
2、观察、实验、记录并归纳典型鱼类的外形及行为特点。
教学难点:知道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解答问题,能将自己研究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体验科学探究中运用证据、逻辑推理、想象建立假设和推断、理解事物及现象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1、池塘鱼类的种类、外形特点、生活方式等相关挂图或课件。
2、水槽(或玻璃鱼缸)、瓷盘、镊子、纱布条、塑料绳、木片、滴管、水、家乡池塘中的典型鱼类(如鲫鱼)、毛巾或卫生纸。
3、各种水生动物(不一定是鱼类)的图片或课件。
4、家乡池塘中的小型鱼类活体。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搜集信息资料(1)出示图片或播放课件:同学们,这是我们家乡的池塘中生活的几种鱼,谁知道这是几种什么鱼?(2)在我们家乡的池塘中,还生活着哪些鱼类?(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有争议的动物板书在黑板一侧,在后面的学习中重新归类)。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6f9535c133687e21ae45a964.png)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1.什么叫机械教学目标:能够通过分析,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能够通过对比,认识机械的作用。
能够在提示下调动生活经验对概念的外延进行搜索。
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机械和机械的作用。
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分。
知道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做机器。
知道人类很早就开始制造和使用机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机械是我们创造和使用的,科学在不断发展。
为人类祖先知道和使用机械的历史感到自豪。
勇于探索和发现工具中隐含的科学道理。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知道什么是机械和机械的作用。
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分。
学习成果评价概念发展层次1:学生不知道机械的概念也不会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层次2:学生知道机械的概念但不会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层次3:学生知道机械的概念也会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探究能力:层次1:不会比较、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层次2:能够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但不能抓住本质进行比较。
层次3:能够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也能抓住本质进行比较。
教学准备:起子、刀、蔬菜、盒子课时安排:1课时(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1.什么叫机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1.什么叫机械教学资源开发机械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生活生产中,给人们带来了诸多方便,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提升了我们生活的质量。
本节课中,教师指导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机械。
让学生认识生活.娱乐中的简单机械,总结这些机械好处,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以后机械的学习做铺垫。
通过了解机械使用的历史发展过程,使学生认识到现代化机械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劳动实践中发明创造的,是智慧的结晶。
使学生体会到:现在我们学习和使用这些机械,将来也会创造更先进的机械。
关于简单机械,学生存在着片面认识,他们认为简单机械就是工地上的大吊车.公路上的汽车.自行车,而没有意识到我们每天用的筷子.勺子等物品都是简单机械。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2023春)人教版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2023春)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886bd34c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96.png)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2023春)人教版科学教育在小学阶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兴趣和好奇心,还为他们提供了发展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机会。
本文将以《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2023春)人教版》为任务名称,探讨该教案的内容需求并给出相应的回复。
一、任务简介根据任务名称所给的信息,我们需要撰写一个关于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的文章。
在回复内容时,我们应简要介绍教案的教学目标、内容安排以及教学方法。
二、教学目标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观察和实验能力等方面。
通过学习这个教案,学生将能够:1. 掌握物质的三态和相互转化的基本特征;2. 理解空气、水、土壤等环境的重要性并学会保护环境;3. 了解一些基本的植物和动物的特征、分类和习性;4. 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和学会预防常见的疾病;5. 发展观察和实验能力,理解科学实验的目的和过程。
三、教学内容根据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的教学大纲,教案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物质的三态和相互转化:教学重点是介绍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
通过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理解这些现象。
2. 环境与生态保护:教学重点是介绍环境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通过讨论和实践活动,学生将了解到保护环境的方法和原则。
3. 植物和动物的特征与分类: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植物和动物,了解它们的特征、分类和习性。
通过观察和实践,学生将培养对自然世界的兴趣和好奇心。
4. 健康与预防疾病: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通过讲解和实践活动,学生将学会预防一些常见的疾病。
5. 科学实验: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科学实验的目的、过程和方法。
通过简单的实验活动,学生将培养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教案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 讲授与演示: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新的知识和概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21e16694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ff.png)
人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走进大自然课题1:我们身边的科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能够描述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科学现象。
- 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 培养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 学会简单的科学实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亲近自然的情感。
-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观察和描述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科学现象。
- 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问题。
教学难点- 学会简单的科学实验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实验器材。
-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实验记录本。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探究活动- 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实验,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问题。
3. 分享与交流-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交流和讨论。
4. 总结与反思-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堂内容,反思探究过程。
课后作业- 学生完成实验报告,总结课堂内容。
课题2:生物与非生物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能够区分生物和非生物的特征。
- 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类能力。
- 学会通过比较,分析生物和非生物的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 培养学生爱护生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 区分生物和非生物的特征。
- 举例说明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
教学难点- 学会通过比较,分析生物和非生物的特征。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实物。
-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观察记录本。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引入生物和非生物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观察活动- 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分类,分析生物和非生物的特征。
3. 分享与交流-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分类结果,进行交流和讨论。
4. 总结与反思-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堂内容,反思探究过程。
课后作业- 学生完成观察报告,总结课堂内容。
课题3:生物的多样性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能够描述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ef486a1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23.png)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教学内容: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和掌握有关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知识。
2.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资源节约意识。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重点:1. 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
2. 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保护方法。
3. 自然资源的分类和利用方法。
教学难点:1. 理解生态环境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资源节约意识。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教具。
2. 板书工具和教学素材。
3. 录音机、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用图片或录音放映视频,引入本课的话题: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
2. 引导学生思考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
二、呈现与讲解(15分钟)1. 教师用课件和图片讲解生态环境的概念、种类和重要性。
2. 教师用实例和图片讲解自然资源的分类和利用方法。
三、探究与实践(20分钟)1. 学生结合教师提供的实例和图片,进行小组讨论。
2. 学生观察身边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分析可能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四、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课的重点知识和思考问题。
2. 学生总结课上学到的知识,拓展相关内容。
五、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提出可改进的方面。
并布置相关作业和阅读材料。
六、课后作业1. 阅读与本课相关的文章或书籍,并写出心得体会。
2. 观察周围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写一篇观察报告。
以上为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的内容,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进行适当调整和变动。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https://img.taocdn.com/s3/m/88a497b2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22.png)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一、单元概述本单元的主题是“地球与宇宙”,主要内容包括: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宇宙的奥秘等。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形状和运动规律,初步认识宇宙的构成和奥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球的基本形状,知道地球是绕着太阳运动的;(2)认识宇宙的构成,了解一些常见的星体;(3)学会使用简单的科学仪器,如地球仪、望远镜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地球的形状和运动规律;(2)利用地球仪、望远镜等仪器,观察宇宙中的星体;(3)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科学探究任务。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教学内容1. 地球的形状(1)地球的基本形状:椭球体;(2)地球的赤道和极点;(3)地球的扁率。
2. 地球的运动(1)地球的自转:方向、周期、产生的现象;(2)地球的公转:方向、周期、产生的现象。
3. 宇宙的奥秘(1)宇宙的构成:恒星、行星、星系等;(2)恒星的一生:诞生、成长、死亡;(3)星际物质。
四、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球的形状和运动规律;2. 利用地球仪、望远镜等仪器,增强学生对宇宙的认识;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4.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科学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掌握地球的形状、运动规律等基本知识;2. 学生能运用地球仪、望远镜等仪器进行科学观察;3. 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能与他人共同完成科学探究任务;4. 学生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科学学习。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部编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2. 教具:地球仪、望远镜、实验器材等;3. 课件:PPT、flash等;4. 网络资源:相关科学网站、视频等。
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地球的形状;2. 第3-4课时:地球的运动;3. 第5-6课时:宇宙的奥秘。
小学科学全册(教案)五年级下册科学青岛版
![小学科学全册(教案)五年级下册科学青岛版](https://img.taocdn.com/s3/m/9fa1d32f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dc.png)
小学科学全册(教案)五年级下册科学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课海洋世界1. 教学目标:- 了解海洋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 掌握海洋的重要性及对人类的影响。
- 能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海洋保护的讨论。
2. 教学重点:- 掌握海洋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 理解海洋对人类的重要性和影响。
3. 教学难点:- 学生理解海洋保护的重要性。
- 引导学生进行海洋保护的讨论。
4.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及图片资料。
- 海洋动植物实物或图片。
5. 教学过程:(1) 导入-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美丽的海洋景观,引发学生对海洋的兴趣。
(2) 感知活动- 通过教师提问:"你知道什么是海洋吗?"引导学生对海洋的概念进行认知。
(3) 探究活动- 准备一张海洋地图,指导学生查找青岛所在的位置。
- 通过观察地图、图片等资料,学生了解海洋的基本特征,如辽阔、深邃、波浪起伏等。
(4) 讲解和讨论- 通过教师的讲解,介绍海洋对人类的重要性,如提供食物、交通、气候调节等。
-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样的行为可能对海洋造成伤害?如过度捕捞、海洋垃圾等。
-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出保护海洋的方法和措施。
(5) 小结和拓展- 教师进行知识总结,强调海洋保护的重要性。
- 提出拓展问题:为什么我们要保护海洋?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
(6) 作业布置- 布置作业:让学生完成一篇关于保护海洋的小短文。
- 提醒学生使用所学知识,阐述海洋保护的重要性和自己的建议。
第二课植物的生活1. 教学目标:- 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命周期。
- 能够辨别不同类型的植物,并认识它们的生活环境。
2. 教学重点:- 掌握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命周期。
- 学习辨别不同类型的植物。
3. 教学难点:- 学生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
- 学生区分不同类型的植物。
4.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及图片资料。
- 不同类型的植物标本或图片。
5. 教学过程:(1) 导入- 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提问:"你知道植物有哪些特征?"(2) 感知活动- 示范给学生展示一棵植物,并引导学生观察其根、茎、叶、花和果实等组成部分。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4)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4)](https://img.taocdn.com/s3/m/3f8190aa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6.png)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一、课程概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主要涵盖了生物、物理和地理等三个科学学科的内容。
通过本册教材的学习,学生将对生物结构与功能、物体运动、天地万物等方面的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
本教案旨在帮助教师合理安排课程,提供课堂教学思路和教学活动设计,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习效果。
二、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通过对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理解并掌握生物结构与功能的相关知识。
2.理解并运用物理原理解析物体的运动。
3.了解并探究地理环境与人类的关系。
4.学会并运用科学研究方法进行观察、实验和总结。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本教案按照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的内容,将教学内容分为以下六个单元,并给出了每个单元的教学安排。
单元一:动物的结构和功能课时安排:课时教学内容教学重点第一课动物的结构和功能了解动物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第二课动物的生存环境探究动物与环境的关系,了解动物的生存环境的变化第三课动物的运动和觅食行为了解不同动物的运动方式和觅食行为,理解其适应环境的原理单元二:生物的生长发育课时安排:课时教学内容教学重点第四课动植物的生长发育理解生长与发育的概念,了解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第五课植物的光合作用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探究其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第六课植物的繁殖了解植物的繁殖方式和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总结能力单元三:力和运动课时安排:课时教学内容教学重点第七课力和运动了解力的概念,认识力的作用和效果第八课物体的运动探究物体的运动状态,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变化第九课利用力使物体运动运用力推动物体的运动,观察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探索物体的运动规律和特性单元四:能量与物质的转化课时安排:课时教学内容教学重点第十课能量与物质的转化理解能量的概念和能量转化的过程和方式第十一课电能与灯的工作原理了解电能的特点和电能转化的方式,理解灯的工作原理第十二课合理使用电能和水资源了解节约能源的重要性和节约用水的原则,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单元五:地球与宇宙课时安排:课时教学内容教学重点第十三课地球和月球了解地球和月球的特点和关系第十四课太阳对地球的照射了解太阳对地球的照射方式和效果,探究地球的季节变化第十五课星星和星座了解星星和星座的特点和形成原因,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总结能力,提高对宇宙的兴趣和认识单元六:人类与地球课时安排:课时教学内容教学重点第十六课人类对自然的破坏与保护了解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和保护的影响第十七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了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则和措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第十八课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提高综合素质,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四、教学方法与活动设计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本教案提供了各个单元的教学方法和活动设计,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cb85d31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6b.png)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店铺整理的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篇1科学概念: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阅读资料得出正确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结论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
【教学重点】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实验以及产生气体的判断。
【教学难点】对于实验的合理推想和论证。
【教学准备】小苏打、白醋、火柴、蜡烛、玻璃片【教学过程】一、观察小苏打和白醋导入:1、材料员领取教师事先准备好量的小苏打:观察特点,描述,记录特征,判断物品(事先不告诉是什么物品,既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又能联系生活)板书:小苏打2、领取白醋,观察描述,记录特征,判断。
板书:白醋二、混合小苏打和白醋实验1、过渡提出问题:如果我们将这两中物质混合在一起,会是怎样的状况呢?为什么?说说理由。
2、学生讨论回答猜想。
(可能有同学了解)那就让我们用实验来看究竟会怎样吧!3、实验:A我们该怎样做这个实验呢?B混合的比例大约多少呢?可以参阅课本。
C仔细观察发生现象(看、听、摸等)4、实验交流:在实验中,怎么做的?有什么现象发生?(重点引导气泡的产生、来源和性质)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篇2【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过程与方法:在真实情境中研究摆长如何影响摆的快慢;在不断尝试中,调制出每分钟摆动30次的钟摆。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细心观察和准确测量的重要性;体会制作钟摆的乐趣。
【教学重点】在真实情境中研究摆长如何影响摆的快慢。
【教学难点】调制出每分钟摆动30次的钟摆。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教案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ed55fb7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4d.png)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教案在水中,砖块沉入水底,木块则浮在水面上。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砖块会沉入水底,而木块会浮在水面上呢?这和物体的什么性质有关?4、教师给出“密度”的概念,并解释密度与物体沉浮的关系。
学生根据所学概念,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
二、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1、教师演示实验:在水槽中放入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把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的质量或体积改变,它的沉浮状态会发生变化吗?3、小组实验一:学生在水槽中放入不同的物体,记录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然后,学生通过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改变物体的体积和质量,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是否发生变化。
4、小组实验二:学生在水槽中放入萝卜和橡皮,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然后,学生用小刀将萝卜切成小块,将橡皮切成小片,把它们混合在一起,再次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是否发生变化。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让学生了解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掌握了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质量和体积时沉浮状态不改变的知识。
同时,通过小组实验,让学生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概念,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本文介绍了一堂关于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实验课。
首先,教师将水槽放在展示台上,并出示砖块和木块,让学生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并板书了“沉”和“浮”两个字。
然后,教师出示塑料块,让学生猜测它在水中的沉浮情况,再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它的沉浮情况,并板书了“浮”字。
在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方面,教师从小袋子里取出了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和橡皮。
教师以小石块为例,让学生讨论完成教材第2面表格的前两行“预测”和“理由”的填写,并建议用箭头符号表示沉浮情况。
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物体的表格填写,小组领实验器材,分工合作进行实验观察,并完成实验记录表。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二次备课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二次备课](https://img.taocdn.com/s3/m/b0fd9edb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f1.png)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二次备课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二次备课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2)了解地球的四季变化原因;(3)了解地球的自然卫士——大气层的作用;(4)了解地球的水资源及其重要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思考能力;(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3)通过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地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倡节约用水。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2)地球的四季变化原因;(3)大气层的作用;(4)水资源及其重要性。
2. 教学难点:(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的概念理解;(2)地球的四季变化原因的探究;(3)大气层的作用的理解;(4)水资源的重要性的认识。
三、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1)多媒体教学设备;(2)实验器材:地球仪、小太阳模型、小球模型等;(3)教学课件。
2. 教学资源:(1)教科书《科学》五年级下册;(2)多媒体教学课件;(3)实验指导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地球运动的好奇心。
2. 探究(20分钟):(1)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小太阳模型,引导学生发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并解释其原理。
(2)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设计实验,观察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四季变化的影响,并总结出四季变化的原因。
3. 讲解(15分钟):(1)通过多媒体教学,讲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的概念和原理。
(2)讲解地球的四季变化原因,引导学生理解地球轨道倾斜和地球自转速度不均匀导致的四季变化。
4. 实验(20分钟):(1)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大气层的作用,了解大气层对地球的保护作用。
(2)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水的变化过程,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
《我们来仿生》2024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
![《我们来仿生》2024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ae96b7f2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ce.png)
二、探究新知
按照达尔文的解释,生物的保护色、警戒色和拟态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 生物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中,形成了形形色色功能不同的保护色。如枯叶蝶,它们 停息在树枝上,象一片片枯树叶,行人常把它当作枯叶,当人们用手碰它时,它却一 抖身体,向空中飞去了,并不象枯叶那样飘落到地上。枯叶蝶的祖先原是不尽相同的, 有的象枯叶,有的不大象枯叶。象枯叶的个体,不易被天敌发现,不大象枯叶的个体, 常被天敌吃掉,这样,经过漫长的自然选择、繁殖、变异,定向性更明显,枯叶蝶更 象枯叶。
2024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
我们来仿生
一、新课导入
仿生是模仿生物系统的功能和 行为,来建造技术系统的一种科学 方法。它打破了生物和机器的界限, 将各种不同的系统沟通起来。
二、探究新知
做手臂伸直和弯曲的动作,观 察肌肉、骨骼和关节是怎样配合工 作的。
二、探究新知
做一只手臂模型
第一步:剪两块硬纸板,其中一块是另一块的两倍宽。 将宽纸板沿长边对折,将窄纸板的一端剪圆。
三、拓展提升
图中的动物是什么?
三、拓展提升
图中的动物是什么?
三、拓展提升
图中的动物是什么?
三、拓展提升
图中的动物是什么?
四、课堂小结
谢谢欣赏
THANK YOU FOR LISTENING
二、探究新知
机械服
机械脚
二、探究新知
图中的动物是什么?
二、探究新知
保护色是指动植物把体表的颜色改变为与周围环境相似, 这种颜色叫保护色。很多动物有保护色,类似蜥蜴的变色能力, 还有不少动物进化为与环境相似的皮毛。自然界里有许多生物 就是靠保护色避过敌人,在生存竞争当中保存自己的
二、探究知
做一只手臂模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
五年级科学学科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
年级:五
任课教师: 朱兆奇
二〇一九年二月科学教学教案
具来帮忙。
2、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3、提问:如果现在要你移动的不是罐头的盖子而是一块你根本搬不动的大石头,你怎么办?(学生讨论并发表意见)
4、操作演示后揭示:这种用来撬开或者提升物体的工具叫杠杆,是人们最早使用的最为简单的机械之一。
相传古埃及人就是用这种“棒”搬动巨石,建造了金字塔。
5、谈话:这些“棍”、“棒”有什么特点?它们为什么能产生如此大的力?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种能撬动大石头的装置——杠杆。
二、认识杠杆的结构,探究杠杆的功能
1、谈话: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所以要构成一个杠杆,必须有哪些材料?
(一个支点和一根能绕支点转动的硬棒。
)
2、教师画杠杆的示意图,引导学生结合示意图分析,认识杠杆的支点、动力和阻力等。
3、分组实践操作活动。
⑴要求每个小组有一把尺子、一支铅笔和一些硬币。
⑵把铅笔(支点)放在尺子的中间刻度下方。
⑶在尺子两端各放一枚硬币,观察发现了什么。
⑷指导学生记录他们的观察结果。
⑸预测:如果在尺子一端的一枚硬币上再加一枚,会发生什么?
⑹做测试,并记录结果。
⑺找出一种方法,在尺子的一端放两枚硬币而使尺子仍然保持平衡,实验并记录他们的答
案。
⑻在尺子两端放不同枚硬币的前进下,寻找到多种使尺子平衡的方法。
4、分析讨论实验数据。
通过实验你有什么收获?
5、讨论:
⑴杠杆是否都省力?
⑵杠杆在什么情况下省力?在什么情况下费力?在什么情况下不省力也不费力?(作简单示意图表示。
)
三、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1、认一认大家带来的工具,你知道是怎么使展开杠杆一定省力的探究。
一、观看录像,导入新课。
1、观看录像,欣赏动力传递的过程。
2、结合录像解释:这些可以把动力传到另一个地方的装置叫做“传动装置”。
3、汇报课前预习情况,说说观察到底的力
的传递方式
二、探究几种传动装置的结构和功能。
(一)、探究皮带传动的特点。
1、教师出示一个皮带传动装置,操作演示。
学生观察:这个传动装置是由哪些部件组成的?
2、教师操作皮带传动装置,学生观察轮子的运动状态。
3、交流讨论:当大轮运动时,小轮是何种状态?大轮和小轮的运动方向是怎么样的?大轮和小轮转动的快慢一样吗?动力是依靠什么传递到小轮上的?
6、分组操作实践。
7、交流汇报,操作演示。
8、讨论:皮带传动有什么特点?
(二)、探究齿轮传动的特点。
1、电脑演示、放大座钟内部的传动装置,观察:这种传动装置的结构跟皮带传动装置有什么不同?
2、观察传动装置的运动状况,了解此种传动方式叫“齿轮传动”。
3、分组操作实践:各组利用工具箱内提供的材料做一个齿轮传动装置,研究传动特点并填写实验记录。
4、汇报实验现象,交流实验收获。
5、讨论:
⑴在齿轮传动装置中,相邻的两个齿轮转动方向有什么特点?
⑵齿轮传动中,齿轮转动的快慢与什么有关?比较:与皮带传动、齿轮传动之间的联系和
注重观察、交流、操作实践探究
注重比较出齿轮传动和链条传
动的特点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
五年级科学学科下册教案。
第二单元
年级:五
任课教师: 朱兆奇
二〇一九年三月
一、激趣导入
1、想一想,什么原因让鸡蛋变的很牢固、结实?只要同学们本节课积极的去探究就一定能够懂得其中的原因。
2第二件物品是一张普通的纸,同学们猜它能托起一本书吗?(学生猜能)同学们真厉害,猜对了。
(教师示范托起)
为什么现在这张纸可以承受这本书的重量呢?今天我们就专门来探究把纸改变了形状后的承受力情况。
(揭题板书:折形状)
二、探究纸的不同形状的承受力
1、谈话:刚才我们把这张纸变成了底面是圆形的纸筒,(老师拿一个事先做好的)向学生展示底面是圆,简单的改变了纸的形状,它就变得很神奇。
想一想,你们还能用这张纸折出哪些形状,也让它承受力变大?
生回答,教师追问:谁想来试一试,折一折。
我们大家来注意观察一下,他折的过程。
(他的边折得很齐,打断学生,提示,为了让这种形状更稳定,老师准备了双面胶。
折之前,在边上预留一点地方贴双面胶,让两边粘起来。
他很小心,也很仔细。
)
2、展示一下学生折叠的作品。
让学生仔细观察,有什么发现?
这些形状不同的纸筒他们的承受力一样吗?你认为谁的承受力大呢?(他们具有可比性吗?)要比较不同形状纸筒的承受力,折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教师准备一样高的重叠多的圆柱形纸筒和标准三角形纸筒,不一样高的标准四边形纸筒和六边形纸筒。
防止学生说不出来)
教师拿重叠多的圆柱和重叠少的三角形纸筒
,
通过握鸡蛋的活动,让学生能够提高兴趣,为下面探究带来动力
注重操作实践来发现薄材的弯曲变形可以增大其承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