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
第一章 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

小结:
清末明初时期,许多人仁志士,胸怀救国图存的大志,纷纷学习西方国家的体育教育思想,并将之介绍到中国,所以,出现了许多关注西方体育思想的学者。
二、自然体育学说的传入及其影响
自然体育理论:
美国学者托马斯·伍德、赫塞林顿提出的新体育认为:体育是通过身体进行的一种教育活动,“体”字意味着整个机体的活动,而不仅只有智力才是教育的手段。教育既不是为身体,也不是只为精神,而是要发展因教育活动而实现的人类的一切能力。体育应该包括机体教育、神经肌肉活动教育、品德教育和智力教育四个方面。自然体育思想认为,运动是人的本性,主张“体育即生活”,提倡“教育化的体育”,推崇自然活动,反对德、瑞式的人为体操。
1.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与学校体育的课程化
启蒙运动后,现代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学校体育逐渐完成了从“活动”向“课程”的转变。
夸美纽斯是推动学校体育发展成为课程的先驱者,他确立了学年和班级教学制度,并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
夸美纽斯:
“身体不独是推理的灵魂的住所,而是也是灵魂的工具”,要做一个健全的人,达到“身心两方面的一种和谐”,“假如身体不健康、任何部分受了损害,它的客人——灵魂,便住在一个薄待客人的住所”。
2.20世纪中期的学校体育思想
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战后各国青少年的体质都不同程度地有所下降。
战后初期自然体育思想成为欧洲各国体育的主流。英、美式竞技运动在许多大陆国家体育中取代了体操所占有的主要地位。
第一章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

第一章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一、名词解释1、学校体育: 学校体育是指在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2、终身体育: 是指一个人终生受到体育教育和从事体育锻炼,使身体健康, 身心愉快,终生受益3、自然主义体育:4、实用主义体育二、填空题1.( 1953 )年,毛泽东发出了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的三好号召。
2.( 1979 )年教育部在扬州召开了学校体育工作会议(或扬州会议),开启了学校体育思想多元化发展的新局面。
3.1917 年,毛泽东以“二十八画生”的笔名发表了《体育之研究》一文,提出体育的目的不仅在于“养生” ,而且在于“卫国” 。
4.我国的古代学校体育,是从(奴隶社会)社会开始出现的。
5.主智主义主张将一堂体育课分为(准备)、(基本)、(结束)三部分。
6.( 1990 )年3 月经国务院批准颁布了《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从而使我国学校体育工作开始真正进入法制化轨道。
三•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打“V” ,错误的打“X” o)1 •学校体育学是体育科学与教育科学的交叉学科。
(V)2.德绍五项是指跑步、跳高、攀登、平衡和负重)(V)3.中国的学校体育是从18 世纪后期开始从西方一些国家传入的)(X )4.国家体委于1954 年制定并公布了《劳卫制》)(V )5.自然主义体育理论是在苏联凯洛夫教育理论影响下形成的一种体育学说)(X)6.最早把体育引进学校教育的教育家是德国的巴泽多)(V )7. 1923年公布《新学制课程标准》,正式把“体操科”改为“体育科”)(V )8.学校体育是随着社会的政治、经济以及教育和体育的发展而发展,并逐步形成体系)(V )9. 军国民体育理论认为:体育是通过身体进行的一种教育活动)(X )10. 法国教育家卢梭主张教育应回归自然,顺应儿童的本性,按儿童的兴趣、爱好组织活动,使儿童的身心都得到自由的发展。
《教育学》课件

三、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初步形成
国粹主义体育思想
体质教育思想的特征:
1、从生物学的观点对学校体育的地位、属性、目标、 内容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演绎判断。
2、强调体育的科学化必须从运动技术教学为中心转 移到增强体质上来。
3、强调人体的生物学改造,讲求增强体质的实效。
与体质教育思想共存的体育思想: 快乐体育思想 技术教育思想 竞技教育思想 全面教育思想 终身体育思想
古希腊学校体育已发展到相当完备的程度,但教育具 有鲜明的阶级性(为统治阶级服务)和历史的(指 导思想和内容)局限性。
二、国外学校体育的发展 (一)从希腊化时期到中世纪神学统治时期的学校体育 (二)从文艺复兴时期到资本主义初期的学校体育—— 教育化 (三)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以来的学校体育——课程化和 科学化
育有较大发展,
秦汉时期(封建专制建立)——学校体育一蹶不振。 魏晋南北朝时期——学校体育衰败不堪。 唐朝——学校体育得到一定的复兴。 宋、明时期——学校体育进一步复兴。 清代——学校体育频于消亡。
(二)、我国近代学校体育的发展(1840-1949)
洋务运动——对我国学校体育的兴起,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五四新文化运动”——由于对军国民主义体育思想和国粹体育思想进行抨 击,促进学校体育的改革。
《课程纲要草案》的颁布(北洋政府于1923年)——正式将“体操科”改为 “体育科”,学校体育思想受“自然体育思想”影响。教学内容为近代项目。学 校体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国民党统治时期(1927-1949)——学校体育受三种(军国民、自然主义、国粹) 体育思想的影响。
二战后世界各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推动了学校体
育实践的变革,学校体育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1、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2、教学形式和方法多样化 3、推行体育测试制度 4、课外体育活动得到广泛重视
学校体育学(复习重点)[整理]
![学校体育学(复习重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31675b78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d9.png)
《学校体育学》复习重点第一章: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一思想演变——体育教育化问题1、16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对欧洲的学校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洛克认为身体健康非常重要,但体育活动的人文教化作用更重要,从而推动了现代学校体育教育目的的进一步发展。
2、对当时绅士们来说教育只是使他们的思想和言语行为能与其绅士身份相称的最好准备,体育人文教化的作用同样重要,因此,体育人文价值而非单纯的增强体质或健康是绅士教育的基本取向。
从而体育成为培养绅士的基本内容,推动了体育教育化的发展。
二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与学校体育的课程化——几位推进体育课程化的人物夸美纽斯是推动学校体育发展成为课程的先驱者,他认为“身体不独是推理的灵魂的住所,而且也是灵魂的工具”。
他确立了学年和班级教学制度,并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
卢梭主张在非自然中效仿自然的法则,采用自然的方法对儿童进行包括体育在内的全面教育。
把洛克和卢梭的体育思想变为教育现实的是以巴赛多等人的德绍五项(跑步、跳高、攀登、平衡、负重),德意志博爱学校的德绍五项是学校体育课程的雏形。
裴斯泰洛齐是19世纪最伟大的教育家,也是使体育课程走向成熟的代表人物。
他的要素主义课程思想可以认为是科学主义课程论的先驱,但他的体育课程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矛盾,因为他的体育教育却格守着卢梭以来的自然体育传统。
三体育和学校体育的科学化对于人体及人体运动本质的科学认识,则是体育和学校体育得以形成并沿着科学轨迹发展得重要基础。
意大利安.维萨里在1543逐步形成发表的《人体的构造》中指出男人并不比女人少一根肋骨;1680年阿.波雷利在《论动物的运动》中,详细讨论了行走、跑、跳、滑冰、举重等运动时所发生的机械运动;《教育论:体育》说细讨论了体育课程的性质、任务与内容等。
这些学科基础为体育科学化奠定了基础;1909年,哥本哈根大学开设了解剖、生理与体操原理课程。
学校体育科学化最明显的标志是专门培养体育师资的体育师范学校的出现。
《学校体育学》考研课件 第一章 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

第二节 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一、西方体育和体育教育思想的早期传播
二、自然体育学说 的传入及其影响
托马斯·伍德
三、凯洛夫教育理论对我国学校体 育思想的影响
第三节 20世纪后期学校体育发展的新趋势 一、社会转型与教育改革
约翰·奈斯比特
二、终身教育与学校体育的新发展
三、新世纪中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
第一章 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
第一节 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一、现代体育思想的形成与体育的教育化 学校体育(physical education) 身体活动(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 欧洲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 运动奠定了现代体育的思想基础。
11—15世纪骑士七艺
• 《教育论:论体育》讨 论了体育课程的性质任 务与内容,认为游戏与 自然运动优于体操。
三、20世纪学校体育思想的发 展
(一)20世纪前期的学校体育 思想
高尔霍费尔(1885—1941), 奥地利体育课程的设计者。 自然主义体育思想 学生自己活动的原则 教材内容乡土化原则 体育课采取合科教授的原则
班级授课制
卢梭
(1712——1778)是法国 著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 教育家、文学家,是18世 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 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 物
自然的教育
1762年首次出现“体育” 一词physic eduque
• 巴塞多
• 德意志德绍学校
• 德绍五项(跑步、 跳高、攀登、平 衡、负重)
• 最早把体育课作 为学校的正式课 程
• 古茨姆茨 • 德国体操之父 • 体育教育家 • 体育方法体系化
• 19世纪裴斯泰洛 齐创立和谐教育 与要素教育理论。
第一章----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

重要事件 主要思想
重要事件
新中国成立
前苏联的学校体育思想
基本观点 主要特征 对学校体育的影响
基本观点
前苏联的学校体育思想主要是竞技体育思想,体育教学以技术教学为主,追求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竞技技术,注重教师、教材以及课堂为中心。
(1) 特征: ① 注重体育过程中精神和道德品质的培养。 ② 教学中重视基本素质、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的掌握。 ③ 注重老师和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 ④ 课程结构分为准备、基本、结束三个部分。 ⑤ 教学原则和方法基本采用了凯洛夫的直观性、自觉性与积极性、巩固性、系统性和连贯性的五大教学原则。
代表人物
伍德和赫塞林顿 高尔霍夫尔
特点
自然体育思想是20世纪前、中期欧洲各国体育的主流思想。
二、20世纪后期学校体育思想发 展的新趋势 1.动因 2.重大事件 3.特点
动 因
信息社会的到来 教育改革
重大事件
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
(2) 高尔霍夫尔的学校体育改革 奥地利教育家高尔霍夫尔设计了一种较为符合学生需要的体育实践形式,进一步促进了学校体育改革。 他提出了学校体育必须遵循生理学规律,符合学生需要的主张;建立了以保健和促进青少年发育为特色的教材体系;在教学方法上提出要以生物学为基础的儿童中心主义(尊重儿童的运动需求),在授课安排上,他第一次提出要系统地考虑速度、耐力和灵敏的运动学特性。
一 、原始社会的学校体育
一方面:在原始社会,没有学校、教师,也就没有学校教育;没有学校教育,也就没有学校体育。 另一方面:原始社会劳动技能的传授实际上就是一种身体的教育,即体育。
二 、 奴隶社会的学校体育
军国民学校体育思想
第一章学校体育历史沿革及思想演变

体育的概念
体育是指以人体运动为基本手段 增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教育过程 与文化活动。
——杨文轩
7
正确理解体育的概念,对于掌握学校体育的实 质 ,研究学校体育的各种理论问题,并用这些理 论来指导学校体育实践,有着极其重要作用。
8
学习的基本内容
1 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 2 学校体育的功能与目标 3 学校体育课程与体育课程教学 4 体育课 5 体育课程学习策略与指导 6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及教学没计
大家好
1
学校体育 高职体育教育专业核心 课程
崔 江
2
绪论
《学校体育学》是国家教委于1997年 正式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专业 专业课程方案》(试行)中,规定的必修课 中9门主干课程之一。
2020/12/9
3
学校体育学是研究与揭示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规 律,阐明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的一门学科, 是培养各级体育师资,组织和实施学校体育工作所开设 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学校体育学是体育科学与教 育科学交叉的、以现代教学论为一般理论基础的一门新 兴学科。
32
古茨姆茨另一个贡献是:使体育方法体系化。他按4个 分类原则对所选择的教材进行分类:
按运动项目的分类, 按运动性质的分类, 按运动解剖学分类, 按运动类型分类等。
2020/12/9
33
33岁时开的露天体操场——哈森赫德公共体操场(1812)
F . 杨(1778-1852)《德意志体育》(1816)34
25
小结:
从“肉体是灵魂的监狱”到“灵肉一 致”的转变,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 代——重视对人和人体的研究。
26
二、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 与学校体育的课程化和科学化
学校体育学(第三版)课件第一章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ppt

二、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与学校体育的课程化和科学 化
(一)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与学校体育的课程化 启蒙运动以科学理性、科学规范和方法为指导,使近
代科学的精神与文化功能得到广泛而充分地展现 。在这 样的背景下,现代教育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学校体育逐渐 完成了从“活动”向“课程”的转变。
夸美纽斯是推动学校体育发展成为课程的先驱者,他 确立了学年和班级教学制度,并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
第一章 : 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
第二节:现代学校体育的形成
一 、现代体育的形成与身体活动的教育化 “体育”一词在汉语里既被用于专指学校体育 (physical education) ,也被用来指更大范围内的与 人 体 发 展 有 关 的 身 体 活 动 (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这里所说的“现代体育”兼指二者,因为现代 体育最初主要是在学校教育内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
二、古希腊的体育教育
(一)斯巴达的体育
斯巴达是古希腊最大的城邦。公元前 8世纪,斯巴达人 以武力征服了当地的希洛人,建立起了奴隶主寡头政治的 城邦国家。3万(9000户)斯巴达人统治着大约 30万希洛 人,为对内镇压奴隶,对外掠夺扩大地盘,尚武成为斯巴 达的灵魂。斯巴达全民皆兵,一切活动以军事为出发点。
西周时期学校教育是“文武合一”,春秋战国则出现 “文武分途”。秦汉以后,在“文武分途”的基础上,学 校教育开始向着“重文轻武”方向发展。随着统治阶级教 育思想的变化,秦汉以后学校教育的内容大都是“经学” 或“辞赋”,与先秦相比,体育的内容大为减少,学校体 育从此逐渐衰退,不过学校教育在重文轻武的同时,也保 留着一定的体育因素,这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后期学校教育 的基本模式。
(二)雅典的体育教育
潘绍伟学校体育学

学校体育学知识点汇总第一篇学校体育基本问题第一章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第一节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第二节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第三节 20世纪后期学校体育发展的新趋势第二章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一节学校体育与学生身体发展第二节学校体育与学生心理发展第三节学校体育与学生社会适应第三章我国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第一节学校体育的结构第二节学校体育目标的结构与功能第三节学校体育目标的制定第四节我国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第五节学校体育目标的实现第二篇体育课程与教学第四章体育课程的学科基础与编制第一节体育课程的特点第二节体育课程的学科基础第三节体育课程的编制第四节体育课程标准的制定第五章体育课程的实施第一节体育课程实施的本质第二节体育课程实施的取向与策略及过程第三节体育课程标准的实施第六章体育教学第一节体育教学的本质与特征第二节体育教学目标与制定第三节体育教学内容第四节体育教学方法第五节体育教学组织管理第六节体育教学设计第七节体育学习评价第七章体育课程学习与指导第一节体育课程学习的过程与特点第二节体育学习策略的特点与构成第三节体育学习策略的指导第八章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第一节体育课程资源的性质与分类第二节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第三节体育场地设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第四节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第三篇课外体育第九章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第一节课外体育活动的性质与特点第二节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第三节课外体育活动的实施第十章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与实施第一节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性质与特点第二节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组织形式第三节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实施第十一章课余体育竞赛的特点与实施第一节课余体育竞赛的特点第二节课余体育竞赛的组织形式第三节学校课余体育竞赛的实施第四篇体育教师第十二章理想的体育教师第一节理想体育教师的素质要求第二节体育教师的课堂管理第三节体育教师的工作与研究第十三章体育教师的职业培训与终身学习第一节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科学习第二节体育教育专业的见习与实习第三节体育教师的在职培训第四节体育教师的终身学习第一篇学校体育基本问题第一章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第一节:现代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一、现代体育思想的形成与体育的教育化1.欧洲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奠定了现代体育的思想基础。
第一章、学校体育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章
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
二、学校体育思想发展和体育课程化、科学化 1、学校体育思想发展和课程化 • 启蒙运动时期,提倡并重视人的理性及 人的价值;教育得到重视,学校体育逐步完 成从“活动”向“课程”的转化。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并确立学年和班级授 课制度,以及教学的原则。 英国教育家洛克:首次提出教育包括“体智德”三 部分;有健全的身体才有健全的精神,”他还从 医学的角度提出科学的保健身体的主张
• (1)从 “肉体是灵魂的监狱”到“灵肉一致” 的思想转变,对人和人体运动科学认识逐步形 成,是对体育进行科学研究和发展的基础。 • (2)1543年,意大利维萨里发表《人体的构造》 一书,批判神学观点;塞尔维特发现人体间的 小循环等,否认神学的错误观点,为科学研究 人体和人体运动奠定基础。
14
第一章
• 自然主义体育思想的核心是强调体育的基本目 的在于育人,主张人的个性张扬,推崇自然活 动,到大自然中从事自己所爱好的各项活动, 否定那种预先设计好的活动,尤其反对“非自 然的”、“人工的”、“呆板的”体操,注重 发挥学生的生理能动性,注重体育教学气氛的 活跃性和娱乐性,注重体育内容的实用性和趣 味性,注重体育对人心理的培养,强调体育在 适应社会生活能力方面的教育价值。
30
第一章
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
• (6)、凯洛夫教育思想对我国学校体育
思想的影响
• 凯洛夫提出教育的任务:包括智育、综 合技术教育、德育、体育、美育; • 教学中的三个中心:教师、教材和组织 形式;
21
第一章 • • • • • •
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
二战后的学校体育思想: 主要表现在: 1、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2、教学形式和方法多样化; 3、推行体育测试制度; 4、课外体育活动得到广泛重视。
学校体育学

第一章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1、夸美纽斯——确立班级授课制2、现代体育思想的形成与体育的教育化:(1)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人文主义(2)16世纪的宗教改革对学校体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马丁.路德-灵魂与肉体不是矛盾的。
(3)维多利诺被尊称为“第一个新式的学校教师”,创办“快乐之家”学校。
(4)洛克的思想:教育使人幸福。
3、古茨姆茨进一步发展了学校体育的课程形式,将课堂分为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
4、杜威思想:教育即生活——游戏化教育。
5、1904年1月,清政府颁布并实施《奏定学堂章程》。
6、凯洛夫理念:凯洛夫在《教育学》一书中提出教育是永恒的,也是历史的。
教育的任务包括智育、综合技术教育、德育、体育和美育。
他提出直观性、学生自觉性与积极性、巩固性、系统性和连贯性、通俗性与可接受性五大教学原则。
苏联学校体育界移植到体育教学中,形成了主智主义体育理论,注重体育过程中精神和道德品质的培养,主张将一堂课分为准备、基本、结束三个部分。
第二章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1 、学生身体形态发育的主要特点:学生身体形态发育出现两次高速增长阶段,第一次高峰出现在由胎儿开始到出生后第一年内;第二次高峰出现在青春期。
2 、学生体能发展的主要特点:表现出波浪性和阶段性;可分为快速增长期、慢速增长期、稳定期和下降期。
(填空)3 、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作用:(1)促进身体形态正常发育,养成正确身体姿势(2)全面发展体能(3)提高机能水平(4)提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4 、学校体育对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1)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社会交往能力(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及抵抗挫折的能力(3)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规范及协作精神(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第三章我国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1 、学校体育的概念:学校体育是指在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

第一章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1、简述体育课程的新特点第二章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1、认识学生的身体发展(形态、机能、体能)2、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作用;学校体育中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基本要求。
(重点)3、学校体育对学生心理发展的作用;在学校体育中提高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基本要求。
(重点)4、学校体育对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学校体育中加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
(重点)第三章我国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1、学校体育;体育与健康课程;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课余体育竞赛;健康教育2、制定体育目标应考虑的几个因素及四种取向(次重点)3、学校体育的目标(次重点)4、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要求(重点)第四章体育课程的学科基础与编制1、体育课程;体育课程设计;体育课程评价2、体育课的学科基础——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哲学(了解)3、体育课程标准制定的理念(重点)4、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设计思路(重点)第五章体育课程的实施1、体育课程实施;2、实施体育课程改革策略的取向及应注意的问题(次重点)3、正确处理体育课程实施与计划的关系(了解)第六章体育教学1、体育教学;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教学方法;语言法;讲解;动作示范;自主学习;教案2、体育教学过程的特点(次重点)3、制定体育教学目标的注意事项(重点)4、体育教学内容选择的依据和基本要求(次重点)5、体育教学内容选择的过程(重点)6、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次重点)7、运用讲解法时应注意的问题(重点)8、语言法、直观法、完整法与分解法、预防与纠正错误法、游戏与竞赛法(了解)9、自主学习法、探究式学习法、发现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领会学习法(了解)10、同质分组和异质分组概念及优缺点(次重点)11、体育课组织与管理的基本要求(重点)12、体育课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次重点)13、编写体育课教案应考虑的问题(重点)14、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理念及目的(重点)第七章体育课程学习与指导1、体育学习;体育学习策略;2、体育学习的特征(重点)3、指导体育学习策略应注意的问题(了解)4、体育学习策略的指导(重点)第八章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体育课程资源;2、体育课程资源的特点和分类(次重点)3、竞技运动项目改造的意义、基本方法及改造的因素(了解,包括民族民间、新型运动项目)第九章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1、课外体育;2、课外体育活动的意义(重点)3、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实施(了解)第十章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与实施1、重复训练法;变换训练法;循环训练法;竞赛训练法2、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目标(了解)3、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与一般训练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次重点)4、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组织形式及实施(了解)5、重复训练法、变换训练法、循环训练法、竞赛训练法(了解)6、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效果的评价(了解)第十一章课余体育竞赛的特点与实施1、全年教学工作计划;年度体育竞赛日程计划;淘汰法;循环法;顺序法;轮换法2、淘汰法、循环法、顺序法、轮换法(了解)2、评定成绩与名次的方法(了解)第十二章理想的体育教师1、体育教师的课堂管理(次重点)2、体育教师的工作特点(重点)3、体育教师的职责(重点)第十三章体育教师的职业培训与终身学习1、校本培训;终身学习2、教育实习的目的和任务(次重点)发挥性题1、联系实际,试述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学校体育学(第三版)课件第一章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

学校体育科学化最明显的标志是专门培养体育师资的 体育师范学校的出现。
第一章 : 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
三、20世纪学校体育的发展 (一)20世纪前期的学校体育
高尔霍夫尔是20世纪前期奥地利体育课程改革的 主要设计者和推动者。高尔霍夫尔的自然体育思想对欧 洲各国的体育课程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小 结二
在20世纪,中国学校体育先是效法日本,然后借 鉴美国,尔后学习前苏联,军国民主义、自然主义 和主智主义先后成为中国学校体育思想的主流。改 革开放以来,中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出现了多元 化的态势,新世纪开始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显示了某 些后工业社会体育课程的特征。
在第八次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过程中,“健 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逐步深入人心,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的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整体课程目 标逐渐受到重视,教学内容注重与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生活 经验相联系,教学方式由单一化向多样化转变,具有激励 和发展功能的体育学习评价方法得到运用。
•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设计思路是:根据学生全面发展的需 求确定课程目标体系和课程内容;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 特征划分学习水平;根据可评价的原则设置可操作性和 可观测的学习目标;根据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保证课程 内容的可选择性;根据课程学习目标和发展性要求建立 多元的学习评价体系。
第一章 : 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
小 结一
古代东西方各民族有着不同形式的身体活动与体育活动。 14世纪开始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奠定了现代学校体育 的基础,17至18世纪学校体育的教育化和18世纪至19世纪中 期学校体育的课程化之后,学校体育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 从19世纪后期开始,科学体育课程及科学体育思想逐渐占据 主导地位。20世纪50年代末,人类社会逐渐由工业社会向信 息社会和终生学习型社会转型,对学校体育的发展提出了新 的要求。中国的学校体育是19世纪后期开始逐渐从西方传入 的,1904年确立了体育在我国现代教育体制中的地位。
第一章 学校体育发展概况

唐代实行文举;武举分开的科举制度, 宋朝开始兴办武学,文武教育于是截然 分途。明、清用”八股文”的科举取士 方法,学校教育更只是埋头读书、背书、 写字、做八股文章。直到清朝末年,学 习日本和欧美各国,开办了近代式的学 校,在这些学校中才开始有体操(相当于 体育)的教育内容,社会上也才开始有了 西方式的体育活动。
1、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由于列强帝国不断入侵, 广大中国人民为反对侵略,反对封建统治,不断起 义,使清王朝内外交困,面临灭亡。统治阶级中的 一些大官僚、大军阀,为了挽救他们的灭亡,推出 了一次所谓“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在教育方 面,他们主张学西方,兴办西学,开始创办西方式 的新式学堂,包括军事学堂,并把西方体育引进到 这些学堂中,把体操规定为学堂的学习课程,内容 主要是瑞典式、德国式、日本式的普通体操,兵式 体操和游戏等。并开展了以西方近代体育为主的各 种体育活动,从而使中国学校教育首次出现了体育 课程和体育活动。虽然当时洋务派办的西方式学堂 极少,但对西方近代体育在我国的传播起到了不可 忽视的作用。
“五四”新文化运动
“五四”时期,教育思想空前活跃。用先进, 科学的观点论述体育的思想也陆续出现。其中 最杰出、最具代表性的论述体育的理论文献, 即为毛泽东同志1917年在《新青年》上发表的 《体育之研究》一文。这篇文章用辩证唯物主 义的观点,对我国体育以及学校体育的现状作 了深刻的分析和尖锐的批评;并对体育的意义、 锻炼的原则等诸多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强调 了学校教育必须德、智、体三育并重,这对促 进我国学校体育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除 此之外,恽代英的《学校体育之研究》也极具 代表性。
特别是1951年 8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 发出了“关于改善各级学校学生健康状况 的决 定”,1953年毛泽东同志又将“身体 好”作为三好学生的第一条,更强调了增 进学生健康的重要性,对纠正轻视学校体 育,忽视学生健康的状况起了重要 作用。
3第一章学校体育历史沿革及思想演变

2019/1/22
6
正确理解体育的概念,对于掌握学校体育的 实质 ,研究学校体育的各种理论问题,并用这 些理论来指导学校体育实践,有着极其重要作用
。
2019/1/22
7
学习的基本内容
1 2 3 4 5 6 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 学校体育的功能与目标 学校体育课程与体育课程教学 体育课 体育课程学习策略与指导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及教学没计
学校体育
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2019/1/22
1
绪 论
《学校体育学》是国家教委于1997
年正式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
育专业专业课程方案》(试行)中,规
定的必修课中9门主干课程之一。
2019/1/22
2
学校体育学是研究与揭示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 规律,阐明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的一门 学科,是培养各级体育师资,组织和实施学校体育 工作所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学校体育学
2019/1/22 21
骑士的八大美德: 洛克(1632-1704) 谦恭,正直 怜悯,英勇 把 “骑士七艺”作为绅士教育的构成要素 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习“有用”的、能“获取个人 幸福”的知识。“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这是对 于幸福人生的一个简短而充分的描述。”跳舞、骑马、 击剑等,可以令人动作“优雅”和有“教养”。
2019/1/22 19
第一节
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一、现代体育思想的形成与体育的教育化
共同回顾:
体育的内涵
(请同学们根据已有的知识谈谈自己的理解)
2019/1/22
20
“骑士七艺”:
在11-15世纪的骑士教育中,骑马、游泳、投 枪、击剑、狩猎、下棋和吟诗,是其主要内容和形 式。 14-16世纪,发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 以人文主义为自己的旗帜和纲领。哲学、科学、文 艺、教育乃至神学,纷纷把人、人体和人体运动, 作为自己注意的中心。
1-2讲 第1章 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

基督教教会成了当时封建会的精神支柱,它建立 一套严格的等级制度,把上帝当做绝对的权威,一 切都要遵循基督教的《圣经》,否则就要对其进行 制裁,甚至处以死刑。 在教会的管制下,中世纪的文学艺术死气沉沉,科 学技术也没什么进展。
基督教思想家奥古斯丁宣扬:
“肉体的不幸是心灵的幸福,肉体的幸福是心灵的不 幸”。 “强壮而活泼的身体,只有软弱的精神;在脆弱的 肉体中才能有坚强的意志”。
1、动因:人类对神的抨击,对人的赞美, 以及人对自身现实价值的认可。 历史背景回顾: (1)古希腊体育文明的兴盛
西方文明起源于古希腊。希腊位于巴尔干半岛 的最南端,位于欧、亚、非三大洲交接处。三面 临海。有良好的航海条件。
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决定了希腊:
(1)基本生存资料难以自给自足 (2)海路通达,成为地中海文化交流中心 (3)内部交通不便,致以城邦林立 (4)距离其它文明近,便于文化交流 (5)温和的气候,利于户外活动
(2)宗教改革运动 16世纪在欧洲新兴资产阶级以宗教改革为旗号发 动的一次大规模反封建的社会政治运动。主要反 对教皇通过教会对全国进行控制以及天主教会内 的骄奢腐化。
(1)维多利亚(意):教育的最终目的应是培养 精神、身体、道德充分发展的人;体育应被看成 高尚的、与科学知识教育并重的教育内容。
——《上帝之城》
(1)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是指13世纪末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 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 场思想文化运动。 13世纪末期,在意大利商业发达的城市,新 兴的资产阶级中的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借助研究 古希腊、古罗马艺术文化,通过文艺创作,宣传 人文精神。
原因:
①中世纪的欧洲,贸易中心集中在地中海沿岸,意大利最 早产生资本主义的萌芽,资产阶级希望冲破教会神学的 束缚。
学校体育学

《学校体育学》第一章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的演变1.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形成:欧洲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奠定了现代体育的思想基础.由工业革命发端的一系列巨大社会变革,则产生了对体育,特别是学校体育的现实需要和条件发展:以启蒙运动为背景学校体育逐渐完成了从”活动”向”课程”的转变. 夸美纽斯是推动学校体育发展成为课程的先驱者,他确立了学年和班级教学制度.以奥地利高尔霍夫尔为代表的自然体育学派,受杜威儿童中心教育思想影响的赫塞林顿,威廉姆斯等人为代表的美国”新体育”运动.2.20世纪后期学校体育发展的趋势。
1.社会转型与教育改革2.终身教育与学校体育的新发展3.新世纪中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第二章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1.学生身体发展的指标,学生体能发展的主要特点。
指标: 1.身体形态发育2.身体机能发育3.体能发展特点:1.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表现出明显的年龄特征和性别差异. 2.体能的发育速度不同,表现出明显的波浪性和阶段性. 3.根据学生体能增长速度的特点和增长速度的基本趋势.可将学生体能的发展分为快速增长期.慢速增长期.稳定期和下降期.4体能增长较快的年龄阶段,称为体能发展的敏感期。
各项体能增长的速度有快有慢,出现高峰的时间也有早有晚,因此各种体能发展的顺序也有先有后。
.2.学校体育中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作用与基本要求。
作用: 1.促进身体形态正常发育,养成正确身体姿势. 2.全面发展体能3.提高机能水平4.提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基本要求: 1.根据学生生长发育规律,合理安排各项体育活动2.根据学生身体机能发育特点,合理安排运动负荷3.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指标、学校体育中提高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作用与基本要求。
主要指标: 主要包括学生的认知发展、情感和意志发展、个性发展三个方面。
作用: 1.促进智力与能力的发展 2.调节情绪,缓解心理压力. 3.有助于情感的发展4.锻炼意志.增强进取心5.培养与形成健康的个性基本要求: 1.把心理发展渗透到学校各项体育活动中2.激发运动动机.培养运动兴趣.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3.认识和尊重个性差异.发展学生个性4.学校体育对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与基本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尔霍夫尔的自然体育思想对欧洲各国的体育课程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在工业化背景下,各国先后立法要求学生必修体育。从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初,欧美许多国家陆续制定了相应的政府法令或通过议会立法,将体育作为各级学校的必修课程。
体育从此作为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部分而确定下来。
三、20世纪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
1.20世纪前期的学校体育思想
高尔霍夫尔:
20世纪前期奥地利体育课程改革的主要设计者和推动者。他主张:在体育课程中运用自主活动原则、乡土化原则、综合教学原则;并提出按照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体育活动的生理学价值和儿童的运动兴趣设计针对儿童发育成长的课程。
16世纪的宗教改革,批判灵肉二元论,批判中世纪教会学校的“重灵魂、轻身体”的教育传统,并将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先锋):
“灵魂与肉体不是矛盾的,只有健康的肉体才能为宗教理想服务”,“参加体育活动,不仅能驱散人们烦恼、苦闷,而且使四肢得以充分发展”,“保持身体健康是每一个人的天职之一”。
回顾:
体育的内涵(请同学们根据已有的知识谈谈自己的理解)
“骑士七艺”:
在11-15世纪的骑士教育中,骑马、游泳、投枪、击剑、狩猎、下棋和吟诗,是其主要内容和形式。
14-16世纪,发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以人文主义为自己的旗帜和纲领。哲学、科学、文艺、教育乃至神学,纷纷把人、人体和人体运动,作为自己注意的中心。
古茨姆茨另一个贡献是:使体育方法体系化。他按4个分类原则对所选择的教材进行分类:按运动项目的分类,按运动性质的分类,按运动解剖学分类,按运动类型分类等。
裴斯泰洛齐是19世纪最伟大的教育家,也是体育课程臻于成熟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教育心理学化”的思想,创立了和谐发展教育和“要素”教育理论。明确提出“教育在于按照自然法则发展儿童道德、智慧和身体各方面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发展,又必须照顾到它们的完全平衡”。
学校体育科学化最明显的标志,是专门培养体育师资的体育师范学校的出现。在19世纪,丹麦、瑞典、法国、德国和美国等,先后开办了军事体操学校、体操学校或体育师范学校,以培养专门的体育教师。
1909年,哥本哈根大学开设了解剖、生理与体操原理课程。
小结:
由于采用了课程化的形式和班级、年级授课的方式,学校体育也能大规模、批量化、标准化地培养劳动者。
1.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与学校体育的课程化
启蒙运动后,现代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学校体育逐渐完成了从“活动”向“课程”的转变。
夸美纽斯是推动学校体育发展成为课程的先驱者,他确立了学年和班级教学制度,并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
夸美纽斯:
“身体不独是推理的灵魂的住所,而是也是灵魂的工具”,要做一个健全的人,达到“身心两方面的一种和谐”,“假如身体不健康、任何部分受了损害,它的客人——灵魂,便住在一个薄待客人的住所”。
卢梭:
主张在非自然中效法自然的法则、采用自然的方法对儿童进行包括体育在内的全面教育。
德绍学校:
约·伯·巴塞多,洛克和卢梭体育思想的实现者,他于1774年在德意志的德绍创建了的博爱学校。学校每年用暑假两个月的时间,让学生在野外进行体育活动,最初采用传统的骑士项目,如击剑、舞蹈、骑马、腾越等,后来陆续补充了跑、跳、投掷等“希腊体操”和德国民间的各种球类游戏及撞球游戏等,终于形成了以德绍五项(跑步、跳高、攀登、平衡、负重)闻名于世的学校体育课程的雏形。这所学校实施的体育教育被认为是近代学校体育的开端。
2.体育和学校体育的科学化
前提:
(1)对于人体及人体运动本质的科学认识,则是体育和学校体育得以形成并沿着科学轨道发展的重要基础。
(2)科学技术革命和学校体育的课程化,推动了体育和学校体育的科学化进程。
在19世纪自然科学研究取得巨大进展的背景下,斯宾塞构建了科学主义课程理论的完整体系。他在《教育论:论体育》中详细讨论了体育课程的性质、任务与内容,论述了人的养护与锻炼,认为游戏和自然运动优于体操。
对世界学校体育产生巨大影响的另一批学者是美国教育家杜威和美国“新体育”学派。
杜威:
在博爱学校体育教育的影响下,德国的古茨姆茨及杨氏、瑞典的林氏等人,先后创立了德式及瑞典体操体系,之后又进一步波及欧洲各国。不仅促进了学校体育教育的统一,更促进了对各国民间体育方式的整理及统一。
德意志教育家古茨姆茨进一步发展了学校体育的课程形式。从1786年起负责该校的体育课,摆脱了博爱学校体育课的课外活动和游戏形式,体操通常安排在上午11-12点进行;在教学活动中,按照学生的年龄和能力分组教学;课堂被分为导入、观察、矫正、助成、测定、评价等几个部分。
第一章---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
———————————————————————————————— 作者:
———————————————————————————————— 日期:
第一章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
前事之鉴,后事之师!
从一定意义上讲,认识与把握学校体育发展的过去与现状,把握学校体育思想嬗变的脉络,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是正确开展学校体育改革的基础和前提。
学习目标:
1.了解学校体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联系。
2.了解学校体育发展中的人文主义传统和科学主义传统及其历史地位。
3.掌握中国学校体育思想发展的脉络。
第一节学校体育思想的形启蒙运动;
学校体育产生的条件:
由工业革命发端的一系列巨大社会变革。
一、现代体育思想的形成与体育的教育化
“快乐之家学校”:
意大利的维多利亚创办的学校,将学生按年龄及兴趣分组,并组织学生每天到户外跑跳、骑马、游泳、射箭、击剑或玩球类游戏,因此被尊称为“第一个新式的学校教师”。
小结:
从“肉体是灵魂的监狱”到“灵肉一致”的转变,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重视对人和人体的研究。
二、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与学校体育的课程化和科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