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第二章学校

合集下载

教育学原理课件-第二章 社会发展与教育

教育学原理课件-第二章 社会发展与教育

第二节 社会政治制度与教育
一、社会政治制度变迁中的教育 二、平等教育与教育民主
一、社会政治制度变迁中的教育
(一)、古代专制社会:人的依赖性和依附于政 治的教育
(二)、近代民主社会:人的独立性与独立于政 治的教育
(三)、现代民主社会:人的全面发展与教育民 主化
二、平等教育与教育民主化进程 (一)平等与教育平等 教育是通向平等的入口还是社会成层的手段?
劳动力市场划分理论
代表人物:皮奥雷、道林格等 认为人力资本理论对教育与工资的关系分析的不
够精确,没有考虑市场的内部结构。 劳动力市场分为主要劳动力市场和次要劳动力市
场。教育对个人的经济效益不在于它提高人的认 知能力,而在于它是决定一个人在主要劳动力市 场还是在次要劳动力市场工作的重要因素。
在主要的劳动力市场,教育与工资有显著的关系 ,但在次要劳动力市场,教育与工资却没有关系 。即劳动力市场划分理论否认劳动力市场是一个 竞争性市场,教育与工资不一定有
1960年12月,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在美国经济学第73 届年会所做的“人力资本投资”的讲演,被称为人力资 本理论创立的“宪章”。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概念是 “人力资本”,它是指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 他类型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它是资本的 形态,因为它是未来薪水和报酬的源泉;它是人的资本 形态,因为它体现在人身上,属于人的一部分.
总是成正比的。
其次,教育、教育产品不能像商品、经济组织那样进行严格而
准确的成本核算和费用分摊,更难以计算它的即时“利润”。
再次,经济增长是受多因素变量制约的,教育水平仅仅是其众
多因素之一,而且相当多的时候也不是决定性因素。
最后,人力资本理论着重从经济角度衡量和研究教育问题,容

教育学原理 第二章 什么是教育

教育学原理 第二章 什么是教育

–从大量的历史文献来看,在20世纪之前,思想 家论述教育问题时,大都使用的是“教”与 “学”这两个词。20世纪初,从日文转译过来 的“教育”一词取代传统的“教”与“学”成 为我国教育学的一个基本概念。学者,觉也,以 反其质. –从甲骨文以及古代思想家们的论述来看,我国 古代“教”与“学”的基本含义是“学做人”, 通过文化典籍的学习,辅以躬行践履和反身自 省,不断地体认和追求人生的意义和境界。
一位网友的困惑
“我们经常讲教育,教师们天天搞教育, 但到底什么是教育?我们根据什么将教育 与摧残、奴役、愚弄、欺骗、蒙蔽、操纵、 控制、禁锢、贬抑、束缚、蛊惑、教唆、 误导等等区别开来?显然,这个问题不搞 清楚,就很容易导致教育的异化。”——未
名(2005-5-25)
关于“教育”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一些文学性表达
• 1、夸美纽斯:“只有受过恰当教育的之后,人才 能成为一个人。”(教育即“成人”) • 2、裴斯特洛齐:“人的全部教育就是促进自然天 性遵循它固有的方式发展的艺术。”“教育意味 着完整的人的发展。” (教育即发展) • 3、斯宾塞:“从教育的生物学方面来看,可以把 教育看作一个使有机体的结构臻于完善并使它适 合生活事物的过程。”“教育即为人的完满生活 作准备。”
一、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概念
• 3、作为一种自主和深刻的心理或精神活动过 程与结果的“教育” –例如,“看完电影,我受到了深刻的教 育”; –又例如,“读完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这部小说,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 –再例如,“要扎扎实实地搞好党员的先进 性教育活动。”
小结:日常生活中“教育”概念的 内涵
三、有关“教育”的若干重要命 题
关于“教育”的重要命题是指历史上思 想家们或教育学家们对“教育”概念所进 行的精炼表述,这些表述反映着他们各自 的“教育观”。分析这些表述,有助于我 们了解漫长岁月中,教育观的变化过程以 及引起变化的基本动力。这种分析也是对 “教育”概念进行词源分析的继续和深化。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人口数量对教育的影响
1.人口数量影响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人口数量增长速度影响教育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和战 略重点的选择
(二)人口质量对教育的影响
1.直接影响:入学者已有水平 2.间接影响:年长一代人口质量影响新生一代人口质量
(三)人口结构对教育的影响
1.人口年龄结构影响教育发展 学龄人口多——基础教育 成人人口多——成人教育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哪些人能接受教 育
古代阶级社会:统治者垄断 资本主义社会:劳动者享受不到优质教育 社会主义社会:受教育权均等
(四)政治制度队教育管理体制有着重要影响
法国、日本:高度中央集权制度 美国:地方分权 我国:大政方针集中统一,地方分级管理
三、人口对教育的影响
人口是由人口数量、人口质量、人口结构三部分组成。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内容提要:
第一节 社会发展对教育的影响 第二节 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促进功能 第三节 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
和作用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 生产力 响 • 政治 • 人口 • 文化
教育

响 • 经济 • 政治 • 人口 • 文化
第一节 社会对教育发展的影响
教育受社会制约,什么样的社会 就有什么样的教育,社会历史进程制 约教育的发展水平。
(四)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教学方法、手段及组 织形式
古代:个别教学 近代:班级授课制 20世纪中后叶:个别化教学
二、政治对教育的影响
(一)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的社会性质 教育的性质由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 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人民民主政治
教育由人民当家做主
(二)政治制度影响教育宗旨和目的
•教育宗旨和目的是一个社会政治制度对教育

《教育学原理》第二章学校

《教育学原理》第二章学校


2014-7-10
43
百年铸造的风景:南开中学
当年严修、张伯苓两位 先生也许不会想到,他们用 心血缔造的南开中学,一百 多年来不仅培育了一代代 国家栋梁之才,培养了两位 共和国总理,而且还为城市 留下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
2014-7-10
44
办学历史的积淀,在校友中涌现了以敬爱 的周恩来总理为杰出代表的一代又一代对国家有 突出贡献的知名人士:温家宝总理、 9位全国人 大副委员长和全国政协副主席、40余位我国省部 级领导干部;56位中外著名科学家;在教育界中 以三任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为代表的一批教育家、 曹禺等一批知名文化界人士;一批医学界、外交 界等知名校友使学校享誉海内外。
• 高中毕业典礼正在进行,1000多名 高三年级毕业生以及其他年级的学 生代表参加了毕业典礼。 学校领导和参考学生代表,表 达了对高考学子的祝福后,主持人 宣布“向老师行礼”。话音一落, 台下一些高三毕业生真情流露,开 始单膝或双膝下跪,面朝主席台上 朝夕相处三年的老师们行礼。看到 前面的同学跪下,后面的同学开始 效仿。短短数秒时间,900多名学生 跪下。 30秒过去,直到主持人在台上 连续说了两次“谢谢同学们”,示 意学生起身后,同学们才慢慢起身。
2014-7-10 31
传统重新振兴文化
这就是闻名遐迩的美国 西点军校。灰色花岗岩石 头垒砌成的建筑楼群,几 块大小不一的绿茵草坪和 几尊栩栩如生的青铜雕像, 以及一列列着灰色制服、 唱着军歌、迈着整齐步伐 的队伍,是西点军校最经 典的画面。
2014-7-10
32
香港中文大学
2014-7-10
33
2014-7-10
47
为什么要有管理?
• • • • 1.机构和部门庞杂,需要有专门人员从事管理工作; 2.管理的核心是人,需要协调和处理好人际关系; 3.管理的本质是协调,组织工作需要保持秩序; 4.管理的宗旨是为了有效实现组织目标,提高生产效 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教育学原理第二章

教育学原理第二章
►接受一定社会的文化价值与社会规范
►使个人追求的目标与社会要求相一致
►掌握个人获得社会资格和追求目标所必
须的技能 ►学会认同身份和在每一个场合下自己所 处的角色 BACK
结构功能主义的观点
► 社会的每一统的方式结 合在一起,对整体发挥作用。 ► 例如,小学的显功能之一就是使学生打下阅 读、计算这样一些学科技术的坚实基础。小 学的潜功能就是教给学生诸如合作与组织这 样一些重要的社会技术。 BACK
社会化的具体内容
第二章 教育功能
►第一节
教育功能的概述 ►第二节 教育的个体功能 ►第三节 教育的社会功能 ►第四节 教育功能的实现
功能
►特定结构的事物或系统在内部和外部的
联系中所表现出来的作用。
内部所具有的作用,由其结构决定 外部所具有的作用,由该事物的结构和外 部事物的结构共同决定
第一节 教育功能的概述
多维度分类
主观意向 显 性 客 观 结 果 正 向 负 向 A D 隐 性 B C 分析 人 社会
客观 结果
正向 A
负向 D
B
C
把性质和形式结合起来
把对象和性质结合起来
第二节 教育的个体功能
►教育的个体功能是促进人的发展,
是预期的正向功能。 ——显性正向功能
教育的个体功能:
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 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 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
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正向功能: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
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 ►负向功能: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 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
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显性功能: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
的符合教育目的的结果。 ►隐性功能:伴随显性教育功能所出 现的非预期的功能。如教育复制了 现有的社会关系,再现了社会的不 平等。

教育学原理第二章 教育目的

教育学原理第二章  教育目的



【参考观点】 (1)该案例中的悲剧源于对应试教育的无奈和无助的消极反抗。应试教育是一种 立足于“选拔尖子”的教育,这种教育只以分数衡量和评价学生,以升学率作为评 价根本目的。这种教育模式异化了教育的本义和根本目的。 (2)该案例中的悲剧也启示我们必须要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史面向全 体学生的教育,它不只是着眼有升学希望的学生,而是把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作为目 标。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发展既是德、智、体、美、劳的全 面发展,也包括学生生理、心理和思想等方面的素质发展。实际上,学习成绩的好 坏,只反映了学生在智力方面的发展,并不意味着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在其他方面均 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如果一味强调智力发展,而忽视其他素质发展,即使升学率得 到了提高,而最终培养出来的仅仅是单向度的人才,而不是全面发展的人才;素质 教育史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教育,实际上,人是千差万别的,培养人不能用一 个模子,比如说,成绩差的学生,也不排除其在其他方面会得到很好的发展。
(四)生活本位论 教育目的为未来生活做准备。 (五)社会与人的辩正统一论 教育目的考虑社会与人的发展需要。
三、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一)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观依据 1.哲学观念。 2.人性假设。 3.人格理想。
(二)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 1.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
第二章 教育目的
章前导读 1.理解教育目的的意义。 2.了解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以及不同价值取向教育目的论。 3.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目的的发展变化。 4.掌握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和全面发展的教育内容。 5.理解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特征。 6.探究推进素质教育应该重点解决的问题。
第二章 教育目的

教育学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教育学第二章的知识点总结啊!
先来说说教育目的这一块吧!教育目的就像是我们前进路上的那盏明灯,指引着我们往哪儿走。

比如说一个国家制定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目的,那学校、老师、家长不就得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嘛!就像你想要去一个美丽的地方,你得知道怎么走呀!
然后呢,是教育制度!教育制度就像一个大框架,把整个教育体系都给框起来了。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教育制度,这可太重要啦!好比不同的房子有不同的结构,咱得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不是嘛!咱国家的教育制度也是经过了长时间的发展和完善呢,这才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好的教育呀!
再讲讲课程这部分呀!课程不就是我们学习的内容嘛。

就像你准备一顿丰盛的大餐,得有各种不同的菜呀!语文、数学、英语这些课程,都是为了让我们学到不同的知识和技能呢!看看那些学霸们,不就是把这些课程都学得透透的嘛!
哎呀呀,这教育学第二章的知识点真的很有意思呢!教育不就是为了让我们变得更好,让社会变得更美好嘛!我们要好好理解这些知识点,才能在教育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呢!
我觉得呀,教育学的这些知识点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我们通向知识和成长的大门。

我们得好好珍惜,用心去体会,才能真正从中受益呀!所以呀,大家都要认真学习教育学哦!。

教育学原理第二章

教育学原理第二章
• (2)信息社会需 要教育融合文化, 信息化为教育融合 文化提供技术支持。
• (3)人员往来和 教育内容交流是发 挥教育融合文化的 主要途径。
4.教育的文化创 造功能
• (1)教育作为文 明进步的灯塔,不 能没有文化创造功 能。
• (2)按社会发展 需要,遵循文化的 时空特性,构建新 的文化特质和体系。
第二节 教育的个体功能
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正向功能
(四)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与个体个性化的统一 1.个体社会化是其个性化的基础 2.个体个性化是其社会化的基础
第二节 教育的个体功能
二、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
(一)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 1.教育赋予学生知识或技能,使个体习得谋生本领 2.教育把潜在劳动力再生产为现实劳动力 3.教育使个体习得社会角色行为规范及其意识,适应新的环境
习过程的情意发展;培育积极个性倾向性,最大限度的发挥个性特征优势, 完善个体心理生活。
第二节 教育的个体功能
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正向功能
(二)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 1.个体社会化即个体由自然生物体到社会活动主体的变化过程
(1)学习是个体社会化的途径,学习内容是个体所在社会的生活方式、行为 习惯和各种思想观念。 (2)社会欲达到的目的:个体认同或践行社会期望的价值观(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 友善)、行为规范;获得社会生活必需的知识、技能,遵循行为要求。 (3)个体社会化的标准:掌握生活技能和职业技能;认同社会文化;习得社 会性发展目标;学会身份认同。
教育的个体功能是教育活动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它发生于 教育活动内部,是教育的本体功能。
教育的社会功能即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是由教育培养的人 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而发生的功能,是教育本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 生,也叫工具功能。教育的社会功能要受社会结构、社会发展规律和 社会性质制约。

教育学原理课件-第二章 社会发展与教育

教育学原理课件-第二章 社会发展与教育

(2)从技术理性的教育到科学的人道主义、强调 人的整体和谐发展的教育
技术理性的教育是不考虑价值的教育,这是一种对发展 不负责任的教育。纯粹的主知主义的教育,会导致人的 分裂。
教育需要人文关怀
教育成为考试的机器,学生成为知识灌输的容器 。没有把学生当成健全的人看待,没有把学生当 成有情感、有尊严、有个性、有情怀的人对待。 教育中的人文关怀精神是指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 ,以生为本,尊重人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自 主品格和公民意识,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开发 学生的智力能力,涵养学生的情商,师生平等交 流,营造健康、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让教育 符合人性发展和现代文明潮流。
劳动力市场划分理论
代表人物:皮奥雷、道林格等 认为人力资本理论对教育与工资的关系分析的不
够精确,没有考虑市场的内部结构。 劳动力市场分为主要劳动力市场和次要劳动力市
场。教育对个人的经济效益不在于它提高人的认 知能力,而在于它是决定一个人在主要劳动力市 场还是在次要劳动力市场工作的重要因素。
在主要的劳动力市场,教育与工资有显著的关系 ,但在次要劳动力市场,教育与工资却没有关系 。即劳动力市场划分理论否认劳动力市场是一个 竞争性市场,教育与工资不一定有
筛选假设的假定:一个人的能力与他所获得信号 的成本是成反比的。一个能力较高的人可以获得 较多的信号,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能力较 高的人教育成本较低,教育水平是反映个人能力 程度的有效信号。因此教育水平是个人表达能力 的信号,也是雇主鉴定求职者能力、筛选求职者 的装置。教育的主要经济价值就是起筛选作用。
(1)从工具理性的教育到以人为本、强调人的内在的自 由的发展的教育
工具理性的教育是将人作为生产的手段,教育是经济增长的加 速器。人之所以对教育感兴趣,是因为通过教育,毕业后可以得到 社会的升迁和相应的收入.

《小学教育学》课件:第二章 学校

《小学教育学》课件:第二章 学校

三、学校绩效是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
1.学校绩效是指学校功能发挥所产生的实际效 果,是管理有效性的重要标志。
2.评价学校绩效,国内外学者大致上有以下几 种理论:目标模式;投入—产出模式;需求满 足模式;环境适应模式;学校内质优化模式。 (了解)
3.学校绩效评估的意义:绩效评估是学校管理 的重要组成部分。绩效评估的总体目的在于提 高绩效。(具体展开见教材P47 )
第二章 学校
孙玲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章 学校
第一节 学校概述 第二节 学校文化 第三节 学校管理 第四节 学校、家庭与社会
第一节 学校概述
一、学校及学制的产生
1.学校的定义及其功能
(1)定义:学校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 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是社会生 活中最常见、最普遍的一种组织形式。
朱子读书法: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 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朱子读书法是 我国古代最系统的读书法。
第三节 学校管理
一、学校管理概述
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者在一定社会环境条件下, 遵循教育规律,采用一定的手段和措施,带领 和引导师生员工,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和条 件,有效实现工作目标而进行的一种组织活动。
对小学生成绩的考核评定以及升留级不具有淘 汰性质。
4.教师人事管理制度
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小学教师是履行教育教 学职责的专业人员,纳入国家干部管理制度进 行管理。
我国建立了小学教师职务制度。小学教师职务 设小学高级教师、小学一级教师、小学二级教 师和小学三级教师。
小学教师职务逐步实行聘任制。
一、学校、家庭、社会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1.学校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背诵/简述]
学校对学生施加的影响是孩子成长和发展的主要 的和决定性的因素,对儿童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

向贤明主编马工程《教育学原理》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向贤明主编马工程《教育学原理》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生产力发展影响教学方法、手段及组织形式
生产力对教育的影响
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总是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成正比, 教育发展不能超越生产力发展可能达到的限度, 只有生产力发展了, 教育才有可能发展。
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教育目的
教育就必须依照生产力发展带来的劳动分工结构变化来确定教育目标, 培养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不同质量和规格的人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人口数量对教育的影响
人口年龄结构影响教育发展
人口就业结构影响教育发展
人口结构对教育的影响
文化观念影响教育观念
文化类型影响教育目标
文化传统影响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PART2
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促进功能
教育的经济功能
教育的政治功能
教育的人口功能
教育的文化功能
促进经济增长
推动科技发展
提高劳动者素质
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科教兴国是一项重要战略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
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第二章完, 感谢聆听
教育的经济功能
维系社会政治稳定
提高社会政治文明水平
促进社会政治变革
培养社会政治人才
教育的政治功能
(1)教育是调控人口数量的重要手段
(3)教育可使人口结构趋于合理
(2)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途径。
(4)教育有利于人口流动和迁移
教育的人口功能
文化传承
文化选择
文化交流
文化创新
教育的文化功能
PART3
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的社会性质

教育学原理,章节测试 第二章

教育学原理,章节测试 第二章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一、单项选择题1.在教育与政治的关系中,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的()A.规模B.领导权和受教育权C.形式D.方法【解析】B 教育与政治制度。

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和制约着谁拥有受教育以及受何种教育的权利。

2.___为社会政治制度所制约和决定()A.科技B.教育C.生产力D.社会关系【解析】B 教育与政治制度。

教育为社会政治制度所制约和决定。

3.教育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发展,这是教育的()A.社会制约性B.历史性C.阶级性D.社会性【解析】B 教育的社会性。

教育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从而表现出教育的历史性。

4.一个国家在教育经费方面的支付能力,是___由的发展水平决定的()A.社会制度B.科学技术C.社会生产力D.教育【解析】C 教育与社会生产力。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了一个社会可能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什么样的物质基础。

具体地说,它表现在一个国家在教育经费方面的支付能力。

5.教育社会性的最主要表现形式是教育的()A.社会制约性B.生产性C.阶级性D.历史性【解析】A 教育的社会性。

教育的社会制约性,是教育社会性的最主要的表现形式。

6.在阶级社会里,一定的教育反映一定的阶级要求并为它服务,这表明教育具有()A.社会制约性B.阶级性C.民族性D.生产性【解析】B 教育的阶级性。

在阶级社会里,教育的阶级性是教育的社会制约性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一定的教育反映一定的阶级要求并为它服务。

7.在现代社会中,各个不同政治制度的国家,其教育目的确定首先适应它的()B.科技水平C.经济基础D.文化传统【解析】A 教育与政治制度。

在一定的社会中,培养具有什么样的政治方向、思想意识的人,这是由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的。

在现代社会中各个不同政治制度的国家,都制定了与各自社会相适应的教育目的。

8.在同一社会文化共同体内将文化从这一代传到另一代,这种功能称之为()A.教育传递一一保存文化功能B.教育传播一一交流文化功能C.教育选择一一提升文化功能D.教育创造一一更新文化功能【解析】A 教育的文化功能。

《教育学原理》教学大纲

《教育学原理》教学大纲

《教育学原理》教学大纲共计学时:51学时学分:3学分理论学时:36学时课堂研讨:10学时专题讲座:5学时适用专业:教育学、学前专业、小学教育、科学教育、人文教育大纲执笔人:阮成武大纲审定人:周兴国一、说明1.课程性质、地位和作用《教育学原理》是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学及相关教育类专业(本科)的专业基础课。

本门课程以现代教育理论为理论基础,阐明什么是教育,什么是现代教育,什么是社会主义现代教育及它们的功能,阐明教育、社会和人特别是现代教育、现代社会和现代人之间的相互关系,阐明教育在社会和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特别是现代教育在现代社会和现代人发展中的作用,并对教育主体、教育实践等进行深入理论研究和阐释,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规律的认识。

培养学生运用教育学基本原理对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存在问题的分析和研究能力。

本门课程是一门原理性质的课程,它具有宏观性和基础理论性,对学习其他教育课程具有奠基和指导作用,在本专业各门课程中是核心课程和基础课程。

2.课程目标和要求本门课程设置的总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比较全面和比较系统地掌握有关教育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初步了解、分析教育问题和解决教育问题的基本方法;着力培养学生观察教育现象,分析、认识和解决教育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理论思维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教育类专业的各种专业课程奠定知识基础和理论基础。

二、本文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4学时)第一节“教育”的概念一、教育的词源分析二、教育的定义二、教育的基本要素四、教育的结构分析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前教育学时期的教育思想与实践二、教育学的产生三、教育学的多元化发展四、教育学发展的中国历程第三节教育学的学科性质与价值一、教育学的学科性质与研究对象二、教育学的学科价值三、教育学的学习与研究教学要点:[重点]教育的概念及其定义;现代教育的特征;教育学学习和研究方法。

[难点]1、教育的定义;2、教育学的发展趋势;2. 如何进行教育学的学习与研究本章安排课堂研讨1课时第二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4学时)第一节教育的起源及其原型一、教育的神话起源论二、教育的生物起源论三、教育的心理起源论四、教育的劳动起源论五、教育的生活起源论六、教育交往起源论第二节教育的发展阶段一、从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考察教育发展阶段二、从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考察教育发展阶段第三节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一、教育战略化二、教育终身化三、教育全民化四、教育民主化五、教育国际化六、教育个性化七、教育信息化第三节新中国的教育发展一、新中国教育发展历程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规律的认识教学要点:[重点]教育的起源及其原型;从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的关系分析教育的发展阶段;运用教育发展阶段划分的依据对新中国的教育发展进行阶段划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规律。

教育学原理第二章

教育学原理第二章

人力资本投资:包括学校教育、职业训
练、卫生保健以及为适应就业机会变化 而进行的迁移和信息搜寻等形式。 教育不仅是消费,也是投资:
教育作为投资活动,对个人而言,可以增加
知识和技能,提高个人所得;对社会而言, 培养人才、提高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 一个人的教育水平愈高,工资收入愈高。
2、筛选理论
认为,教育的根本功能并不是提高人
的生产能力,而是造成人的不同个性 品质,与现存社会经济结构和等级秩 序相适应。
三、教育的文化功能
教育的文化传递、保存功能
教育活化文化的功能
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
教育的文化批判功能
教育的文化交流、融合功能
教育的文化更新与创造功能
四、教育对社会发展的负向功能
教育对人的地位的提升
教育发现人的价值 教育发掘人的潜能 教育发挥人的力量 教育发展人的个性
四、教育发展个性的途径—素质教育
素质:自然特点与后天获得的一系
列稳定的社会特点的有机结合。 自然素质 心理素质 社会素质 素质教育的目的:做人——成才


素质教育 身体素质教育
人性:人的本性、本质,由先天的
自然本性与后天的社会本性构成。 个性:人性在个体上的具体表现。 既反映人的共同性,也反映其差别 性。
个性的组成
世界观:认识、、享受、发展的需要
兴趣:人的趋向与选择
智力与能力
气质与性格
三、教育与发展个性
3、劳动力市场划分理论
20世纪70年代初期兴起
否认教育与工资收入正相关
认为:一个人的工资水平主要取决于
它在主要劳动力市场还是次要劳动力 市场,与教育程度并不直接相关,教 育只是决定一个人在哪一个劳动力市 场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

教育学原理 第二章 课程开发

教育学原理 第二章  课程开发

(3)表现性目标取向
表现性目标:表现性目标是指学生在课程情境中的种种“际遇”, 即每一个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
艾斯纳通过考察学校课程目标,区分了课程计划中存在的两种不同 的教育目标:教学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
艾斯纳认为,教学性目标旨在使学生掌握现成的文化工具。它是在 课程计划中预先规定好的,这种规定明确指出了学生在完成一项或 几项学习活动后,所应习得的具体行为,如技能、知识条目等。它 通常是从既有文化成果(如各种学科)中引出,并以适合于儿童接受的 方式进行表述。
水平组织的标准:水平组织是指将各种课程要素按横向(水平)关 系组织起来。不论从学习者的经验的性质,还是从社会生活以及 学科知识本身的性质,都可以得出课程的水平组织的基本标准: 整合性。
拓展:课程内容的组织主要处理课程内容的排列秩序和统合, 课程理论家泰勒提出课程内容编排和组织的三条逻辑规则: ○连续性(CONTINUITY) ○顺序性(SEQUENCE) ○整合性(INTEGRATION)
当课程以适应或改进社会生活为目的、围绕主要的社会问题组织起来的 时候,这种课程组织即为社会问题取向的课程组织。
这种课程组织取向认为,课程是为学习者适应或改进社会情境做准备的, 课程内容应源于某一社会、某些社会或整个世界的状况和情境。学习者 通过课程研究社会的特征,如社会机构的功能、社会生活中的主要活动、 人们面临的难以解决的问题等等。
1、课程目标的来源
学科的发展 社会的需要 学生的需要
2、课程价值观 围绕这三个目标和来源,基于不同的教育价值取向,形成以下 课程价值观:
○学科本位课程 ○社会本位课程 ○儿童本位课程
3、课程目标的基本取向及表述方式
○行为目标取向 ○生成性目标取向 ○表现性目标取向

教育学原理第二章

教育学原理第二章

LOGO
(三)教育的经济功能
资料 据日本企划厅的报告,从1982年到1986年的5年间,实际 经济增长的大约60%是由技术进步作出的贡献。美国从 1900到1959年,由人力资本(即在教育的上的投资)获得 的利润增长了17.5倍,而由物质资本获得的利润只增长3.5 倍。
又据俄国经济学家斯特鲁米林的计算,俄国国民收入增加部分, 大约有30%是由学历构成高度化造成的。受过初等教育、中 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劳动者,其功效或生产率分别是文盲劳动 者的1.5倍、2倍和4倍。
(一)教育的人口功能
1981年育龄妇女的文化程度与生育率
文化程度 总计 大学 高中 初中 小学 文盲、半文盲 生育率‰ 82.4 41.5 63.9 67.6 86.4 94.4 一孩率% 47.3 88.6 81.9 70.4 44.3 32.1 多孩率% 27.0 1.2 3.4 9.1 26.7
199
199 192 190
2.434
2.927 2.790 2.728
河北
湖北 河南 广东
272
268 258 253
2.650
2.445 2.651 3.283
福建
甘肃 贵州 云南
189
186 148

2.717
2.799 4.355 3.征,使其成为文化传 承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

LOGO
(二)教育的文化功能
(3)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
两个尺度: 一是它主要与主流文化相一致;
二是它要符合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非主流文化

LOGO
(二)教育的文化功能
(6)教育的文化更新与创造功能。

LOGO

【教师资格考试】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中等师范)复习资料:第二章学校

【教师资格考试】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中等师范)复习资料:第二章学校

【教师资格考试】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中等师范)复习资料:第二章学校考生们需要努力的复习,遇到不懂的教育学考点多钻研,才有可能通过教师资格证教育学。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中等师范)复习资料:第二章学校”由教师资格证考试网整理而出,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第二章学校第一节学校概说一、学校及学校制度的产生(一)学校的定义及其功能学校是一种古老的、广泛存在的社会组织。

它始于人类知识及其传播的专门化要求,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是现代社会中最常见、最普遍的组织形式。

教育教学活动就是由许许多多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学校教育机构来实施的。

学校教育的基本功能是用一定的教育教学设施和选定的环境实施教育教学活动,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选择有教育价值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教育,使之充分做好参加社会生活的准备。

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学校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1)有与学生数量相适应的校舍、场地及其他基本教学设施。

(2)有符合法律规定要求的,按编制标准配备的教育队伍。

(3)有按规定标准配置的教学仪器、图书资料和文娱、体育和卫生器材。

(二)学校的制度化与现代学制的产生现代学校制度是与社会的人才需求结构相适应,把学校教育机构纵横联系、统一和协调起来,形成一个幼儿、青少年、成人教育纵横贯通,学校、社会、家庭密切配合的一体化学校教育机构网,一般简称学制。

学制是由纵向的学校阶段和横向的学校系统构成。

前者形成学校体系的阶段性,后者形成学校体系的类型。

现代学制是在普及和发展教育的基础上产生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规格的新要求推动了统一学校、建立学制的过程,使之从一开始就具有一种教育对象逐步扩大和教育机会均等的发展趋势。

现代学制首先产生于欧洲,其发展是依照两条路线进行的。

一条是自上而下的发展路线,以最早的中世纪大学及后来大学为顶端,向下延伸,产生了大学预科性质的中学,逐步形成了现代教育的大学和中学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7-10
47
为什么要有管理?
• • • • 1.机构和部门庞杂,需要有专门人员从事管理工作; 2.管理的核心是人,需要协调和处理好人际关系; 3.管理的本质是协调,组织工作需要保持秩序; 4.管理的宗旨是为了有效实现组织目标,提高生产效 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014-7-10
48
案例一:缺乏管理的实验
2014-7-10
45
第三节 学校管理
• • • • • • 一、什么是管理? 1.汉语中 据查,我国古代“管”字原意为锁钥。 后延伸其义为控制和执掌。 “理”字较早见于《说文》:“治玉治民为理” 后延伸其义为治理、协调。
2014-7-10
46
• 2.英语中 • Administration表示“管理”。意思是:帮助 组织达标、服务于组织的成员、照管组织中的物 质、促进与协调组织成员的工作等一系列活动。 • 3.现在国外 • management(经营、处理)用得比较多。
30
中国海洋大学六二楼
• 一走进海洋大学鱼山路五 号,迎面的建筑就是“六 二”楼,建于1921年,是 日本第一次侵占青岛时的 日本中学校舍。大门是拱 形的,楼内的楼梯前也有 拱形廊柱,而楼梯却像登 山的阶梯一样完全是石头 打造,非常的古雅有趣。 在毁灭性的新建筑风潮中, 能保留一份这样的格调真 是一个奇迹。
2014-7-10 9
现代学制的三种类型
双轨制
分支制
单轨制
2014-7-10
10
双轨学制代表国家:英国、德国、法国、俄国。 单轨学制代表国家:美国 分支型学制代表国家:前苏联
2014-7-10
11
五、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
• (一)旧中国的学制沿革 • 1862年,京师同文馆是我国政府自行创立的第一 所新式学堂,标志着近代学校的诞生。此后,上 海的广方言馆、广州同文馆,福建的船政学堂等 都先后为洋务派所建立。 • 1898年戊戌变法,光绪帝准设京师大学堂,标志 着中国新教育体制的开端。
19
• (2)初等教育,主要指全日 制小学教育,招收6—7岁儿 童入学,学制为5—6年。 • 我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一 条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 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 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 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 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 周岁。
2014-7-10
20
• (3)中等教育,指全日制普 通中学。 • 全日制中学修业年限为六年, 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其中 包括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 校和职业高中。
2014-7-10 3
二、设立学校的条件——《教育法》第26条
• 设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必须具备下列基本条 件: • (一)有组织机构和章程; • (二)有合格的教师; • (三)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 • (四)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2014-7-10
4
三、学制的概念
2014-7-10
21
• (4)高等教育 • 指全日制大学、独立学 院、专科学院、研究生 院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 等学校。
2014-7-10
22
学校的公益性特点
• • • • • 1.学校与企业不同 设置目的不同 调节手段不同 与政府关系不同 产出不同
2014-7-10
23
第二节 学校文化
• 一、什么是学校文化 • 学校文化是指校全体员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的 过程中所共同拥有的价值观、信仰、态度、作风 和行为准则。
• 高中毕业典礼正在进行,1000多名 高三年级毕业生以及其他年级的学 生代表参加了毕业典礼。 学校领导和参考学生代表,表 达了对高考学子的祝福后,主持人 宣布“向老师行礼”。话音一落, 台下一些高三毕业生真情流露,开 始单膝或双膝下跪,面朝主席台上 朝夕相处三年的老师们行礼。看到 前面的同学跪下,后面的同学开始 效仿。短短数秒时间,900多名学生 跪下。 30秒过去,直到主持人在台上 连续说了两次“谢谢同学们”,示 意学生起身后,同学们才慢慢起身。
2014-7-10 17
• • • •
4.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两基目标 (1)全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2)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2014-7-10
18
六、我国现行学制
• 我国现行学制分为四个等级 • (1)幼儿教育,又称学前教育 • 招收3到6岁幼儿。
2014-7-10
2014-7-10
25
• 我国历代教育家都十分重视 以自然山水陶冶弟子的情操, 与此相应,形成了重视学校 环境美的传统。在西方,欧 洲古老的大学也十分重视学 校地理环境的选择。
2014-7-10
26
环境与建筑的象征意义
• • • • 象征了学校的侧重点 将学校与社区更紧密地团结在一起 表现更深层次的目标和价值观 激励
2014-7-10 31
传统重新振兴文化
这就是闻名遐迩的美国 西点军校。灰色花岗岩石 头垒砌成的建筑楼群,几 块大小不一的绿茵草坪和 几尊栩栩如生的青铜雕像, 以及一列列着灰色制服、 唱着军歌、迈着整齐步伐 的队伍,是西点军校最经 典的画面。
2014-7-10
32
香港中文大学
2014-7-10
33

2014-7-10
43
百年铸造的风景:南开中学
当年严修、张伯苓两位 先生也许不会想到,他们用 心血缔造的南开中学,一百 多年来不仅培育了一代代 国家栋梁之才,培养了两位 共和国总理,而且还为城市 留下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
2014-7-10
44
办学历史的积淀,在校友中涌现了以敬爱 的周恩来总理为杰出代表的一代又一代对国家有 突出贡献的知名人士:温家宝总理、 9位全国人 大副委员长和全国政协副主席、40余位我国省部 级领导干部;56位中外著名科学家;在教育界中 以三任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为代表的一批教育家、 曹禺等一批知名文化界人士;一批医学界、外交 界等知名校友使学校享誉海内外。
河北理工
2014-7-10
34
墨西哥大学
2014-7-10
35
内蒙古大学的成吉思汗
2014-7-10
36
二、学校制度文化
• • • • 学校制度文化指学校中的传统、仪式和规章。 1.学校传统 2.学校仪式 3.学校规章
2014-7-10
37
2010年6月7日,玉渊潭中学高三一班同学走出高考考场后发给班主任 一条短信:“老师,作文题目是咱们班的班训!”3年前,当时的高一 一班把“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确定为班训,一直挂在墙上。
2014-7-10
38
近代名校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经验
蔡元培先生在北京大学倡导的 “兼容并蓄”
2014-7-10
39
孙中山先生为中山大学题写的校训
• • • • • “博学、 审问、 慎思、 明辩、 笃行”
2014-7-10
40
2014-7-10
41
2014-7-10
42
截图
重庆900名高中生毕业典礼上自发 跪拜谢师 2010-06-06 • 昨天中午,万州区纯阳中学操场上,
教育学原理
第二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学校概述 学校文化 学校管理 学校、家庭与社会
第一节 学校概述
• 古代学校和现代学校
2014-7-10
2
一、学校的概念
• 1.学校是一个社会组织。 • 2.学校是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场所。 • 3.学校是社会生活中最常见、最普通的一种组织 形式。
• 世界上最早的学校出现在:公元前2500年的埃及 • 我国最早的学校产生在:夏代(约公元前2070 年—公元前1600年) • 学校的基本功能:培养人才。
2014-7-10
29
复旦大学光华楼
• 光华楼总高142米,30层, 双塔造型,是全国大学第 一高楼,取自《尚书大 传· 虞夏传》中“日月光华, 旦复旦兮” 的名句。因周 遭少有“齐肩”高楼,故 映衬着天际,有凌空出世 之奇。再加上双子塔楼相 依,两厢裙楼相辅,越发 显得傲然挺拔,神采翩扬。
2014-7-10
2014-7-10
8
这两条途径在不同的国家实现的方式也不相同,大 体说来有三种方式: 一种是互不相干,各自形成一个独立的学校系统, 即双轨制; 另一是合二为一,形成一个单一的学校系统,即 单轨制; 再一就是在早期合二为一,到了中等教育阶段又分 开,形成两支,一支是针对劳动人民子女的,另 一支是针对统治阶级子弟的,即分支制。
2014-7-10
16
改革开放后的学制变革
• 3.1985年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填空)开启了我国教育改革的序幕。 • (1)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多出人才, 出好人才。 • (2)实行九年义务教育。 • 1986年《义务教育法》,2006年新《义务教育法》 • 所谓义务教育是指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 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 育。 • 义务教育具有明显的强制性。
2014-7-10
15
新中国的学制改革 • 1.1951年《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 • 标志着我国学制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具有模仿苏 联的痕迹。 • 体现男女平等、面向工农、教育为生产建设服务, 体现在职干部教育,体现方针任务的统一性与方 法方式的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 2.1958年的学制改革 • “三个结合”“六个并举”,有冒进倾向。
2014-7-10
12
• “废科905年清政府设立学部,来专门管理教育,是中 国教育体制化的开始。
2014-7-10
13
旧中国学制
• 1902年壬寅学制 • 《钦定学堂章程》,承袭日本学制 • 首次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 • • • 1904年癸卯学制 《奏定学堂章程》承袭日本学制 中国第一个实行的现代学制, 明显反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