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课件:7-2 古代中国的商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朝贡贸易 (1)含义:通过 朝贡 与赏赐完成交易。 (2)目的: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 宝特产的需求。 (3)评价:不在于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往往“厚往薄来”“倍偿其价”。
古代商业的发展可归纳为“五先”与“五后”五个 变化
商业场所:先定时定点,后打破时空界限。 交易媒介:先物物交换,后一般等价物,直至固定为金银。 商人组织:先亲缘组织,后业缘组织和地缘组织。 主导商业:先官商,后私商。 政府管控:先直接严控,后间接宽松。
(1)依据史料一、二,指出宋朝商业活动与唐朝相比的主要变化。 【试答】(1)变化:商业活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2)史料三反映了明清时期经济生活中出现了什么新现象?并分析其特点。 【试答】(2)新现象:商帮出现。
特点:商帮有各自特定的经营范围;财力都十分雄厚;徽商奢侈,晋商节俭。
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1.宋太宗时期,有官员上奏:“岭南村墟聚落,间日集裨贩(小贩),谓之墟市。
请降条约,令于城邑交易。”该建议遭到太宗的拒绝:“徒扰民尔,可仍其旧。”
这一史实主要反映了宋朝( )
A.专业市场每天开市
B.乡村市场的繁荣
C.市场监管相对宽松
D.坊市制继续实行
【解析】 C。材料中有官员请求皇帝禁止岭南地区村落里的小贩在当地设摊贩卖,并 下令让他们在城邑交易,而皇帝认为这一举动是扰民行为,拒绝了这一请求,这反映 了宋朝政府对乡村地区自发形成的市场持默许态度,选C。
②城郊和乡村的“ 草市 ”更加普遍。 ③全国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市镇。 2.城市的发展 (1)古代的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等大城市是著名的商业中心。 (2)丝绸之路的开通、大运河的开凿、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催生了一 批批城市的兴起与繁荣。 (3)南方经济的发展,使扬州、成都等一批南方城市成为当时最繁荣的 大都会。
必修 2 经济史
第七单元 古代中国的经济
第20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
构建 知识体系
一、 “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时期
概况
商朝 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后世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为“商人”
春秋战国 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各地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
秦汉至隋唐 商人经商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商业总体水平不高
三、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1.发展历程
时期
概况
西汉 陆上、海上丝绸之路开通,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 唐朝 广州 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在这里设有市舶使
两宋 中国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及非洲国家进行贸易 元朝 泉州 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明清 统治者推行“海禁”和“ 闭关锁国 ”政策,中外贸易萎缩
1.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不平衡性。 2.抑商政策,商人社会地位低下,商业发展艰难曲折。 3.受制于农业的发展。 4.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弱。 5.城市经济职能逐步增强,明清时期对外贸易由盛转衰。
★古代商业发展的影响
1.刺激了农业、手工业和城市的发展。 2.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对自然经济起了破坏作用,同时也是 对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的挑战。 3.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市民的生活和观念发生了变化。
宋代“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
(1)打破严格的坊市制,商业活动不再受时空限制。 (2)官府不再直接监管商业活动。 (3)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4)边境互市贸易和海外贸易繁盛,商业税一度成为主要税源。
探究二 古代中国城市的发展
来自百度文库
素养立意——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2018·海南卷)据记载,南宋初年,杭州的餐饮名店遍布全城,西湖苏堤上一家
史料一 皇城之南,东西十坊,南北九坊;皇城之东、西各十二坊,两市居四坊 之地;凡一百一十坊。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 百声,而众以散。
——摘自《唐六典》 史料二 市井经纪人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 晓不绝。
——《东京梦华录》 遇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有铺席买卖。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Ⅱ
史料一中图左上角的“东市”“西市”说明城市商业活动受到严格的 空间限制;图中带“宫”字的建筑区域说明城市政治功能突出。
史料二说明宋代坊市界限被打破,商业街取代了原来的“市”。 史料三说明明清江南地区出现了大量的工商业市镇,如松江的 “棉纺织业”、景德镇的“陶瓷业”、佛山的“冶铁业”、汉口的 “商品转运”,体现了明清商品经济发展的专业化。
隋唐 都市商业和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起来,柜房 和飞钱相继问世 宋朝 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商品种类增多,出现了纸币“ 交子”
元朝 交通发达、商业繁荣,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
明清
(1)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2)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
较快;(3)出现 商帮 ,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
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1.市的变迁 (1)宋代以前 ①县治以上的城市在特定的位置设市,官府设市令或市长,对市 场交易进行严格的管理,按时开市和闭市。 ②西汉都城长安的城东、西有“市”九处,唐长安城设东西二市。 (2)宋代时 ①城市中 坊 和 市 的界限被打破,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
2.明朝,徽州人多地少,且自然条件恶劣,土地贫瘠,故几乎家家经商,但徽
州贫瘠的土地价格上涨幅度却居全国之首,形成“田少而值昂”的情形。这一
现象对社会发展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徽州富商“以末致富、以本守之”
B.不利于新的经济形态产生和发展
C.商品经济开始向徽州农村渗透
D.推动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解析】 B。明代徽州土地贫瘠,但是土地价格上涨幅度居全国之首,这是因为 徽商致富后纷纷回乡购买土地和房屋而导致的,即“以末致富、以本守之”。这一 现象在加剧土地兼并的同时,强化了重农意识,从而不利于新的经济形态产生和 发展,B项正确。
(1)根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的“市”与前代相比发生了什么 变化? 【试答】(1)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政府对商业的控制有所放松;城市商 品经济发展迅速。 (2)根据上述史料,归纳汉到明清我国古代城市发展的特征。 【试答】(2)从汉代的严格限制到宋代和明清的逐渐放松管理;城市的经济功 能逐渐增强。
古代中国城市发展的基本特征
总体趋势:严格限制阶段(从周至唐)→放松限制阶段(宋至明清)。 1.从周至唐 (1)市坊分开,商业活动受地域限制和时间限制;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 (2)城市的职能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商业贸易和市场的规模不大。 (3)唐代商业都市有所发展,农村集市贸易也进一步发展。工商业市镇,城市 的生产性、专业性、商业性增强,对政治中心的依赖性逐渐减弱。
2.明清时期我国城市化出现“离心现象”——在其他国家,城市人口比重愈来愈高,
也愈来愈集中,小城市变大,大城市变得更大;但在中国,明清两代的几个大
都市,从人口到城区规模都比两宋和元代时缩小许多。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最
有可能的是( )
A.小农经济的发展
B.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C.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
D.新航路开辟
鱼羹店味道独特,店主因此得到宋高宗的召见,获赏钱、绢若干。这表明当时
() A.社会上奢靡之风盛行 C.政府强化了市场管理
B.商人的政治地位提高 D.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
【命题透析】本题以南宋杭州餐饮业的发展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 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研习选项】 D。材料表明当时杭州餐饮业的发展,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反映, 与奢靡之风无关,A项错误。材料宋高宗的召见,体现出商人的社会地位有所提 高,但不是政治地位,B项错误。材料宋高宗的召见,是对该鱼羹店味道的肯定, 与政府强化市场管理无关,C项错误。据材料中的“杭州的餐饮名店遍布全城”, 可得出餐饮业发展,从而使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D项正确。
史料一 下图是西汉长安城的城市布局复原图。
史料二 宋朝时期,城市开始大规模出现,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 政为中心的大城市。……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 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商业街取代商业区的市,御街两旁“许市人买卖其 间”。
——冯天瑜主编《中华文化史》 史料三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织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 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
3. (2018·昆明模拟)清乾隆中期以后,只开广州一处与西方通商,但这并没有阻 止中外贸易的扩大,道光时中国出口货物的价值与乾隆时期相比,出现了成倍增 长。这主要是由于当时( ) A.中国试图融入世界市场 B.西方积极向中国开辟商路 C.中国经济的近代化转型 D.“海禁”政策未能严格执行 【解析】 B。“清乾隆中期以后”虽然清朝本身并没有改变对外贸易的基本思路, 但此时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波及了中国,B项正确。
1.据史料记载,从商朝开始,平民一日吃两餐,分别在早上7~9时和下午15~
19时。然而到了宋朝,开封市民入夜后会再吃一餐,由此形成一日三餐的习俗。
推动这种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
A.农业的发展,粮食产量的增加
B.理学的形成,满足市民的欲望
C.坊市制突破,城市经济的繁荣
D.对外交流频繁,受西方的影响
【解析】 C。宋朝坊市制的突破,夜市的出现,是带来材料中这种变化的直接因素, C项正确。
时间 1550年以前 1551~1722年 1723~1861年 1862~1911年
松江市镇数量 59 113 167 369
【命题透析】本题以明中叶以来松江府所辖市镇数量变化为背景材料,旨在考 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研习选项】 B。江南地区市镇数量的增多反映了明代江南地区商品经济发展, 与商人地位提高无直接关系,A项错误,B项正确。根据图表可以看出1862~ 1911年市镇数量明显增多,这与近代列强侵略,开放通商口岸有关,C项错误。 材料中时间截止1911年,这时并未建立民国政府,D项错误。
——《梦粱录》
史料三 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新安大贾,鱼盐 为业,藏钱有至百万者,其他二三十万则中贾耳。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 或窖粟,其富甚于新安。新安奢而山右俭也。
史料一表明唐代市坊分置,商业活动有严格的时空限制。 史料二反映了北宋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市”已经突破了时间和 空间限制。 史料三表明明代中后期出现了许多地域性商人群体。
2.宋元 (1)坊市界限被打破,突破了时间、地域限制;农村的“草市”发展。 (2)城市商品经济繁荣,出现了夜市、晓市等,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 (3)海运的兴盛带动了我国沿海一大批港口城市的兴起,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 展。 3.明清时期:商业活动繁荣,涌现出一大批工商业市镇,城市的生产性、专 业性、商业性增强,对政治中心的依赖性逐渐减弱。
【命题透析】本题以明成祖时朝贡贸易的贡品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 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研习选项】 B。画不是材料关注的重点,并且元朝时就已经出现文人画,此 画并不是新的类型,A项错误。明朝君臣将外国使臣进贡的奇珍异兽解释为中国 传说中的祥瑞之物“麒麟”,表明了朝廷用中国文化解读朝贡贸易贡品,B项正 确。明成祖虽派郑和下西洋,但并未解除“海禁”政策,开放的只是朝贡贸易,C 项错误。外国使臣进贡的奇珍异兽虽为外来物品,但却被明朝君臣用中国传统文 化解读,并没有形成新的观念,D项错误。
深度 剖 析考点
探究一 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
1.素养立意——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2018·北京卷,改编)明中叶以来,松江府(今上海一带)所辖市镇数量如下表
所示。据下表可以得出( ) A.市镇数量增长体现出商人地位上升 B.明清时期松江地区工商业发展较快 C.市镇增多与近代开放通商口岸无关 D.清政府与民国政府都重视商业发展
2.素养立意——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2018·全国卷Ⅰ)右图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 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 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 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 ) 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 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 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 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