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中益气汤临床应用心得
对李杲补中益气汤临床应用的体会
对李杲补中益气汤临床应用的体会
有是证,用是方
谨遵辨证论治之大旨
1低血压症﹙清阳不升﹚2便血﹙清浊相干﹚3眼睑下垂﹙气虚无力上提睑肌﹚4重症肌无力﹙中气虚陷,清阳不升﹚5卵巢囊肿﹙中气不足,囊肿下坠﹚6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清气不升﹚7下肢静脉瓣功能关闭不全﹙脾虚无力﹚8腘窝囊肿﹙清气不升﹚9慢性顽固性皮肤病﹙如颜面背部疖疹,中虚无力透邪外出﹚10代谢综合征﹙尤其是瘦人发生一般是中气虚弱,代谢无力﹚11可将子宫三度脱垂复原12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等见肝脾肿大者,﹙如可用复元活血汤合补中益气汤治疗效佳﹚ 13抑郁症或神经官能症者,﹙多系脾虚肝郁,以脾虚为主或者说先有脾虚后现肝郁气滞象。
﹚14中耳炎见伤口久溃不敛者。
﹝脾气虚不主肌肉﹚15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咽中小舌头下
垂﹞16尿血﹝脾肾两虚,寒湿内泛,补中益气汤合无比山药丸。
﹞17头痛或伴耳鸣﹝神经性,一般表现为晨轻暮重,劳累后明显或加重,呈空痛,伴全身乏力等清气不升象
﹞17慢性咽炎﹝脾虚生痰,肝旺气郁,痰气互结,补中益气汤合半夏厚朴汤加减﹞18.慢性前列腺炎﹝脾肾不足,寒滞肝脉,补中益气汤合暖肝煎或天台乌药散加减﹞19.慢性结肠炎﹝脾肾不足,气阳亏虚,清阳下陷,补中益气汤合参苓白术散、四神丸。
﹞20.高血压病﹝脾虚肝旺,夹痰上扰,补中益气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21.慢性疲劳综合症﹝两本不足,气阳虚损,补中益气汤合保元汤加减。
﹞22.不明原因的低热症﹝脾胃受损,气虚发热﹞。
补中益气汤的临床应用与体会
补中益气汤的临床应用与体会摘要】本文在对补中益气汤临床应用简单回顾的基础上,结合个人临床实践,阐析对补中益气汤的应用体会,并进行一定思考,阐述中医辨证论治及异病同治在中医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补中益气汤;临床应用【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8-0342-02补中益气汤出自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所著《内外伤辨惑论》。
其药物组成、功效、适应症等,在原书主治范围的基础上,各版中医教材及相关现代文献均有详细记录,已为广大学者熟知,故此处本文只做简要表述。
其功用为补气升阳,甘温除热;主治范围包括:脾胃气虚及气虚下陷证,症见脾胃气虚,少气懒言,四肢无力,困倦少食,饮食乏味,不耐劳作,动则气短,或气虚发热,身热而烦,渴喜热饮,其脉洪大按之无力。
主要涉及内科杂病。
笔者在福建中医药大学林坦教授的指导下,在临床使用补中益气汤的过程中,除了将其用于治疗内科杂病,尚对本方的其余适应症的进行了一定发挥,并得到一些个人体会,以下做简要阐析以供分享。
其中难免有不足之处,欢迎广大学者指正。
1.脾虚气陷症临床上气血阴阳不足都能导致脾胃虚弱,出现脾气不足、中焦虚寒、气血两虚、胃阴不足等证,可选择的方药包括四君子汤、建中汤、八珍汤、益胃汤等。
笔者根据以下理论基础,选择使用了补中益气汤加减。
首先,脾胃虚者,多数临床表现兼有脾失升清的症状,脾主升清,脾宜升则健,这就决定了脾胃虚弱者,需采用一定的升提脾气的方法。
而四君子汤、建中汤、归脾汤等多无升提之法,所以不选上方为主方进行加减。
其次,中医学认为脾气不足,气虚下陷,影响水谷运化,水谷运化受扰,气血阴阳化生都受到影响。
因此笔者认为,有脾气不足者,常伴血、阴、阳之不足,即使辰下未见血、阴、阳不足之症,在未治疗的情况下,最终还是会导致血、阴、阳不足的症状。
所以,根据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原理,在治疗脾胃虚弱病时,笔者并不选用单一的补脾胃气血阴阳之方,如选四君子汤补脾气等。
浅谈补中益气法运用体会
曾间断服用排石冲剂数月 ,症状仍在劳累后反复 ;查 见:尿色
如 常,无 明显尿频尿急尿痛 , 无 肉眼血尿 ,舌淡红苔 ,脉沉细 , 泌尿系 B超,左肾结石 0 . 4 c m×0 . 5 c m,中医辨证:气阴两虚。 化石通淋兼补 中益气 。石 韦 3 0 g ,金钱草 3 0 g ,海金沙 3 0 g ,炙
予 以炙 黄 芪 3 0 g ,党 参 3 0 g , 白术 2 0 g ,炙 甘 草 2 0 g ,当 归 2 0 g ,
陈皮 1 0 g ,升麻 1 0 g ,柴胡 2 0 g ,益母草 2 0 g ,茜草 2 0 g ,续断 2 0 g ,二 日一剂 ,一 日分 2次服,1 0 d为 1个疗程,连服 3个疗 程后,患者月经复来 ,随访半年,基本正常 。 治疗泌尿 系结石:泌尿系结石 祖 国医学属 “ 石淋” ,认为 下焦积热 ,煎熬水液而成 ,《 诸病源候论 ・ 石淋候》曰:“ 石淋 者 ,淋而 出石也 。 ”。 肾主水 ,水 结则化为石 ,故 肾客砂 石 。肾
轻 , 伴 纳 差 , 身 软 , 查 见 舌 淡 , 苔 白 ,脉 弱 ,完 善 头 颅 CT
为之变 。 ”由此 可见 ,结石形成 为水液代谢异常所致 ,而水液 代谢异常与脾 胃中气不足及膀胱气化不利有关 。如单纯利尿通
淋 , 日久 易造 成 气 阴两 伤 。
案例三 :患者丙 ,女 ,4 5岁,诉反 复左侧腰 部胀痛 1年 , 复发 1 周 ,1 年前 曾做泌尿系 B超 ,左肾结石 0 . 4 c m×0 . 5 c m,
唐 燕
( 丰都县中 医院,重庆 ,4 0 8 3 0 0)
中图分类 号:1 1 2 7 7
【 摘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4 — 7 8 6 0( 2 0 1 5 )2 5 — 0 0 9 3 - 0 2
补中益气汤的临床运用心得
上述病症,病各不同.症状各异,均以补中益气汤为主 方加减治疗,且收敛满意.其原因就在于病机同属中气不 足,清阳不升所致。由于个体的差异可出现不同的临床表 现。但气共症均见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舌淡脉沉弱或缓弱 无力等中气不足之症,故可选用同一方治疗,此即祖国医学 “异病同治”的含义。
(收稿日期:2010-09-10)
70/50 mm Hg。证属中气不足,清阳不升,复因汗出伤津所
当归10 g,升麻5 g,炒白芍15 g,阿胶10 g,杜仲炭15 g,海 螵蛸20 g,山药20 g。艾炭lO g,炮姜10 g,炙甘草10 g,陈 皮10 g。服3剂后经血渐止.余症消失而愈。 本患者人流术后。失于调养。伤及元气,致脾气受伤,中 气下陷兼肾气不足,冲任不固,经血失于统摄。用补中益气 汤加山药。炮姜益气健脾升阳。炒白芍、阿胶、杜仲炭、艾炭、 海螵蛸,固冲止血。待血止后,脾肾双补以固冲任。脾肾健, 冲任固则经水自调。 5讨 论
2眩 晕
患者女.30岁,1991年7月20日初诊自述患低血压症 已3年余,血压在75~90/50~60 mm Hg之间,每年夏季 加重。平素自觉头晕眼花,身疲乏力,神疲欲卧,气短懒言, 白昼尤甚,不耐劳作,食少便溏,服用生脉饮,人参归脾丸等 药及西药治疗,均效果不佳。近日由于天气炎热。上症加 重,并汗出较多,自觉神疲乏力,头晕眼花,直立后尤甚,心 悸气短懒言口干微渴,舌淡苔薄白少津。脉沉细无力,血压 Nhomakorabea多
寐
患者男.13岁。学生.1992年7月10日初诊,患者1年 前冒雨后,自觉因倦无力、嗜睡,并逐渐加重。甚至发展到进 食时睡着不醒,上课时伏桌即睡,不能自控而中途退学。患 儿发育尚可,自觉周身乏力,食欲欠佳,余无不适感觉.舌淡 边有齿痕苔白,脉沉缓无力.经做脑电图及化验检查,均未 见阳性体征。
补中益气汤临床新用
补中益气汤临床新用沈一祥,田彩玲,高登学【关键词】补中益气汤临床新用补中益气汤出自金·李东垣《脾胃论》一书,由黄芪、人参、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白术、炙甘草组成,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效,是补中气的代表方。
现代药理研究以为,补中益气汤具有调剂消化系统、免疫系统和泌尿系统作用。
增强躯体抗击力,能够抗菌、抗病毒等。
笔者以此方加减普遍地应用于临床,收到良好的成效。
兹就临床应用及浅薄体会以飨同仁。
1 沉寒痼冷案患者,女,年50岁余。
盐池县制药厂工人,患周身发冷连年,经多方医治不效,现病势愈来愈甚。
见状:时值盛夏,天气酷热,却头裹围巾,身穿棉衣,脚着暖鞋,胸腹及背部又衬托于皮毛类。
如此患者仍感不热,伴有腰酸腿困,手足麻木,夜间时发痉挛症。
稍有着“凉”,其症更剧,苦不堪言。
另外左右膝关节有豆大坚硬结节数枚,本地医者疑为“骨增生”。
曾中断服用附子理中丸等药物嘱咐其中断服用以期医治,病症虽稍减,但身冷病症未能除。
近10余天,身冷病症明显加重,恶风恶寒,手足麻木甚,夜间频发痉挛症。
伴有面色无华,头晕乏力,口淡食少,平素白带量多,舌质淡胖边有齿印,苔薄白,脉沉细弱。
证属脾胃素虚,又因劳累、饮食失节,重伤脾胃,脾虚清阳不升,肌表失于温煦所致。
停服附子理中丸,治拟补益脾胃,升发清阳。
处方:黄芪30g,白术12g,党参15g,升麻9g,柴胡9g,砂仁6g,当归6g,防风9g,羌活12g,干姜9g,炙甘草6g。
水煎服,日1剂。
服完12剂后,穿着如常人,再也不畏寒;手足再也不麻木痉挛;所谓“骨增生”已自行消失。
身冷病症亦不复存在,加减调理月余,诸症消失。
按:李东垣曰:“内伤饮食不节或后劳役所伤……脾胃不足,荣气下流而乘肝肾,次痿厥气逆之渐也……即下流,其心肺无所秉受,皮肤间无阳,失其营卫之外护,故阳分皮毛之间虚弱,但见风见寒或居阴寒处,无日阳处,便恶之也。
”清阳本应发腠理,而反下流肝肾之分野,就会皮肤无阳,因此恶风恶寒。
补中益气汤临床运用心得
补中益气汤临床运用心得嘿,同行们或者对中医感兴趣的今天想跟大家聊聊我在补中益气汤临床运用方面的一些心得体会。
补中益气汤啊,那可是中医方剂里的一个经典之作。
从我的经验来看,它就像是一把万能钥匙,能打开很多病症的治疗之门呢。
我刚接触这个方剂的时候,说实话,并没有太深刻的理解。
只是照着书上的病症范围去使用,什么脾胃气虚啦,中气下陷之类的。
但是呢,随着临床经验越来越多,我发现这个方子可远远不止这么简单。
比如说,在治疗一些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患者时,我一开始有些犹豫要不要用补中益气汤。
毕竟传统上好像没有直接把这个方子和慢性疲劳综合征联系起来。
可是呢,当我仔细辨证后发现,这些患者大多存在着脾胃气虚的症状,像食欲不振、精神疲倦,而且脉象也显示出中气不足。
于是我大胆地用了补中益气汤,结果还真的有效果!这让我意识到,中医的方剂运用不能太死板,要根据具体的症状灵活辨证。
在写关于补中益气汤临床运用的医案或者总结经验的时候,我觉得一定要把自己的思维过程写清楚。
你想啊,如果只是简单地说用了这个方子,病人好了,那别人看了能有啥收获呢?就像我刚刚说的慢性疲劳综合征那个例子,我要是只写“用补中益气汤治好了一个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这多没意思呀。
我得把我怎么想到要用这个方子的,病人有哪些症状符合这个方子的证型,都写出来才行。
这才是真正有用的经验分享呢,你们说是不是?还有啊,补中益气汤在配伍加减方面也大有学问。
有时候,一味药的加减可能就会让整个方子的功效产生很大的变化。
我记得有一次,遇到一个患者,除了有脾胃气虚的症状外,还有明显的失眠症状。
我就在补中益气汤的基础上加了些炒酸枣仁。
哎,这一加效果就更好了。
这就说明我们在运用这个经典方剂的时候,要根据患者的具体兼症进行合理的配伍加减。
这一点真的很重要啊!我在写这方面内容的时候,通常会先把基本的方剂组成和主治病症简单提一下,然后重点放在自己的临床实例和用药思路上。
这样的结构真的很常见,也非常有效,几乎每篇文章我都会用这个技巧。
补中益气汤临床应用体会
补中益气汤临床应用体会
作者: 作者单位: 杨拉弟, 郭秀平 太原市传染病医院,030012
Hale Waihona Puke 本文链接:/Conference_6024558.aspx
伴头晕乏力、面色不华,心悸怔忡,脉软无力。证属气虚阳陷症,拟补中益气汤原方,10 剂而愈。 辨析:患者系中气虚弱,脾阳不振,气虚血亏,无以荣华、濡养血管神经,以致气虚血 瘀,不通则痛。以补中益气汤补中气,气行则血行,血脉得以濡养,头痛随之而去。 三、补中益气汤治疗顽固性口腔溃疡 案例:王某,女,60岁,反复发作口疮5年,每年数发,发病后数天不愈,多咀清热 泻火之剂治疗,疗效甚微。症见:舌淡、苔腻、脉沉弱,属气虚湿困之症,拟补中益气汤加 苍术lOg,7剂而愈。一年未复发。 辨析:顽固性口腔溃疡属临床常见难治性病症,患病者往往以清热泻火之剂治疗,有效, 但不根治。标症为火,本症为虚,兼以湿邪。湿邪缠绵,使脉络瘀组,腐溃不愈。取补中益 气汤之升阳举陷之功,兼祛湿邪,使气血畅达,达到根治之效。 四、朴中益气汤治疗慢性咽炎 案例:李某,男,38岁,咽部千痒不适3月余,查咽部红绛,曾中蔼医多方治疗无效。 症见舌绛苔自,脉细弱,属气虚血瘀。拟补中益气汤加赤芍lOg,6剂后好转,服补中益气 丸,2丸,每日2次,一月而愈。 辨析:慢性咽炎临床男性多见,多以饮酒过多损伤脾胃之气,出现气虚火旺血瘀,结于 咽部,泻火之剂多不凑效。补中益气汤使中气复升,平抑阴火,兼以活舡祛瘀,使气血通达, 咽部经络得以濡养,达到根治之效。 五、补中益气汤治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发热 案例:张某,女,35岁,阵发性颜面潮红,自觉头面发热,体温正常,劳作后加重, 历数周。月经史正常。查舌淡、苔白、体胖、脉弦细。证属气虚发热,拟补中黼气丸,2丸, 每日2次,.半月而愈。 辨析:气虚则阳气外浮,出现阵发性燥热,从补中益气论治,使气血阴刚平衡,效果良 好。 六、补中益气汤治疗阑尾术后肠麻痹 案例:李某,男,40岁,2000年阑尾炎术后肠粘连,行第二次手术后持续数日不能进 食,食后即吐,靠输液维持生命。此属中气不足,蠕动无力,拟补中益气汤。3剂煎汤,从 冒管入胃,再食不吐。 辨析:此案乃手术使元气损伤,中气不足,无力运行,导至虚不受摄谷物之气,中气虚 致极.可山现无力运行脾胃之气,导致胃肠功能紊乱。经补中益气调理则可气血通达,使脾 胃功能恢复正常运行。 综合以上经验所得,回顾补中益气汤中配伍之妙.黄芪可充卫气.实皮毛:陈皮可理壅 滞之气:人参、白术、甘草可健脾益气,补中气;当归补血,缓和燥性;升麻、柴胡升发脾 胃清阳之气。配伍可行:补气健脾、升提下陷、升清降浊、调和脾胃、治脾胃气虚诸症。又 有治气虚、阳气外浮之燥热等。故补中益气汤值得临床引深推广运用。
补中益气汤的临床应用
补中益气汤的临床应用补中益气汤的临床应用补中益气汤(一)先大致总结一下我所理解的李东垣的学术思想。
补中益气汤是李东垣最著名的处方,其有名是因为该处方具有广泛的适用性,至今仍是临床常用处方。
但我觉得最能代表东垣学术特色的,不是这首方子,而是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该方由柴胡、甘草、黄芪、苍术、羌活、升麻、人参、黄芩、黄连、石膏等组成。
说此方最能代表东垣的学术特色,是因为此方补脾胃、泻阴火、升阳三法具备,而补中益气汤仅有补脾胃、升阳两法。
当然也有升阳、泻阴火两法同用的处方,比如《兰室秘藏》的固真汤。
而枳实消痞丸可以算是补脾胃、泻阴火同用的处方。
东垣强调中焦脾胃的重要作用,不仅因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机升降的枢纽,而且脾胃一虚则百病丛生。
因为脾为至阴,为五脏提供精微物质。
所以有心之脾胃虚、肝之脾胃虚、脾胃本脏偏虚,肺之脾胃虚、肾之脾胃虚的详细划分,并给出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法。
所以东垣之后的温补派医家有提出阴虚即是脾虚的说法。
在虚损的治法上,与丹溪主降不同,东垣主升。
脾胃升发不足,则上焦心肺之气则不足,就会出现心之脾胃虚、肺之脾胃虚。
如果脾胃清气升发不足而下陷,就会出现湿随气陷克肾侮肝的问题。
补中益气汤强调升发少阳胆气与脾胃清气,但研究东垣的其他处方会发现,东垣不仅仅是用升麻、柴胡升阳,羌活、独活、藁本、防风、白芷、麻黄、细辛、苍术等辛温解表药皆为其升阳之药。
东垣有些处方强调大升大举,所以会发现一个方剂里有很多的辛温的风药。
就泻阴火而言,黄芩、黄连、大黄、黄柏、石膏都多所常见。
所以东垣之升阳、泻阴火就是伤寒里解利三阳的治法,而补脾胃就是内固太阴。
所以东垣的治法,就是内固太阴基础上,随证解利三阳。
这是对脾胃本虚,或它脏病变,病本在脾胃的治法。
从这个角度看,景岳的很多处方,就是内固少阴基础上的治法。
就象东垣有五脏脾胃的划分一样,景岳也有阳中之阴虚,阳中之阳虚;阴中之阴虚,阴中之阳虚的划分。
仲景之后的大家,基本都是对伤寒有深刻理解,而就仲景的精神化裁出适合那个时代的处方。
补中益气汤的临床运用体会
补中益气汤的临床运用体会关键词补中益气体会验案补中益气汤出自李杲的《脾胃论》,是李杲脾胃学术思想在临床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和完整体现。
此方,因其配伍精悍、奇巧,疗效确切,倍受历代医家推崇。
在临床上被广泛地运用于内、妇、儿、外等诸科中。
补中益气,顾名思义,就是补脾胃之虚,益中气之乏。
方中用参、术、芪、草,甘温补中;用柴胡、升麻、当归等辛开胃气,升发脾阳,顺应了脾主升清的生理特性。
在临床各科中,常可见到脾胃虚弱,中气不足,甚或下陷之疾病证候,虽然它们的主病、主症各不相同,但只要有共同的病因病机,即可“异病同治”地使用补中益气法。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巧妙地运用补中益气法,取得了不错的疗效。
1 病案举隅1.1 崩漏案刘某,女,48岁。
阴道不时下血三月余,淋漓不尽,量时多时少,血色淡红,曾于他院多次诊治,病情反复。
近2日,因家事操劳过度,阴道下血明显增多,今晨起时,突感头晕厉害,言语无力,感极度疲劳,目闭难睁,前来就诊。
症见:患者气息微弱,面色苍白,肢软而肤冷,脉象微弱,测血压:70/50mmHg。
中医辨证:脾气亏虚,统摄无力,以致冲任不固,下血成崩。
治宜益气补中,固崩止血。
方选补中益气汤加味;红参10克,黄芪20克,白术10克,升麻10克,当归10克,阿胶15克,地榆炭10克,柴胡6克,甘草10克。
一周后复诊:崩漏减少,气力恢复。
守前方续服一周,病得痊愈。
脾主统血,气能摄血。
脾胃虚弱,则中气不足,气不足则统摄无权,以致血不归经而成便血、尿血、崩漏等。
1.2 淋证案李某,女,56岁。
患小便频数2年余,自觉小便淋沥涩痛色黄。
西医诊断为尿路感染,经用消炎药后症状有所好转,但仍时常发作,尿频尿急,量少色清。
近一月来,症状又见加重,西药治疗,效果不显,遂求用中医治疗。
自述小便频急,色清短少,时觉小腹堕胀。
症见:患者面色无华,神倦乏力,语声低微,舌淡苔白,脉细弱无力。
辨证为:中气下陷,肾气亏虚,膀胱失约。
治宜益气补中,固肾涩尿,用药如下:党参15克,黄芪20克,白术10克,柴胡6克,升麻10克,当归10克,桑螵蛸10克,覆盆子10克,甘草10克。
补中益气汤运用总结
补中益气汤运用总结有一患者,咳嗽,屡请诸医诊治,经久不愈。
观其方,初起曾用疏表宣肺,散寒清解;继用降气化痰,抑肝止嗽,或健脾蠲饮,温中止咳;又用养阴润燥,敛肺固金,效皆罔然。
逐用补中益气汤(党参12克,黄芪12克,白术9克,陈皮4.5克,当归6克,炙升麻、蜜柴胡各4.5克,甘草6克,大枣3枚,生姜2片)加麦冬12克、五味子6克、罂粟壳9克,两剂。
是日,煎服一剂,至晚间服第二煎后,夜间竟安然入寐。
次日二剂服完,咳嗽顿失。
机理:老人家久咳气怯,痰少稀薄,夜间尤甚,每有微汗。
此证咳久,肺脾气虚,阴液耗伤。
益气伍甘寒,少佐敛肺之米壳,标本兼顾嘛。
补中益气汤是李东垣根据《内经》“劳者温之”、“损者益之”的经旨而订出的以甘温为主的补剂。
本方以黄芪为君,参、草为臣,白术补脾,当归补血,陈皮理气,均为佐药;又用升麻、柴胡为使,引黄芪、甘草甘温之气味上升,能补卫气而实表。
总之,补中益气汤功用,乃为调补脾胃、升阳益气,主治身热有汗、头痛恶寒、懒言、食不知味、渴喜热饮、四肢倦怠、不耐劳作、动辄气喘、脱肛、胞宫下坠等一切清阳下陷之证,脉可见虚软或浮大无力。
后世对补中益气汤的应用,有了广泛的开拓,大凡正虚为主,或兼挟实邪或不兼,均可以本方加减化裁,取得很好的疗效。
现仅就部分补中益气汤加味的应用,叙述如下:补中益气汤加羌活、防风、蔓荆子、川芎,专治内伤发热,或里虚不足兼有外寒者。
证见发热,间作不休,微汗,至颈而还,口不知谷味,可用补中益气汤加羌活、防风;头痛甚者加蔓荆子、川芎。
如伴有泄泻而热不退,可加附子。
此里虚不足,若反用汗下则贻误病机。
补中益气汤加干姜、五味子,治内伤久咳而不愈,可见潮热、微汗、咳嗽痰稀,不思饮食。
是为气虚痰饮,不必理痰治嗽,正气足病自除。
补中益气汤加麦冬、五味子。
主治脾肺气虚,或心肺气阴两亏之畏寒、肢体怠倦、痰涎自出、心悸等症。
本方有生脉散合补中益气汤之义。
如前所述,方师治疗气虚阴耗久咳案,此后余每遇此等证屡用屡效。
补中益气汤临床治疗心得
补中益气汤临床治疗心得
张继元
【期刊名称】《光明中医》
【年(卷),期】2007(022)009
【摘要】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脾胃论》一书,全方八味药,主治:“头晕目眩,四肢乏力,少气懒言、舌淡苔白、脉弱无力”等证。
祖国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脾胃为后天之本,五脏六腑皆秉脾胃之气以生息,因此脾胃发生病变,必然影响其他脏腑而引起疾病。
可见脾胃在五脏中占有重要地位,故善治脾胃可调五脏。
因此治疗很多疑难杂症,常从脾胃人手,同时也重视他脏对脾胃的影响。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补中益气汤能调整人体免疫功能,改善蛋白代谢,
【总页数】2页(P46-47)
【作者】张继元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75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
【相关文献】
1.自拟加味补中益气汤治疗原发性低血压心得 [J], 潘富荣
2.王维昌教授运用补中益气汤治疗慢性咽炎经验心得 [J], 王宫博;石全福;狄舒男;
孙可丰
3.易水学派王牌方:补中益气汤的运用心得 [J], 刘鹏轩;
4.易水学派王牌方:补中益气汤的运用心得 [J], 刘鹏轩
5.补中益气汤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领域的应用心得 [J], 陈玉;王齐有;贺红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补中益气汤治疗腰痛的启发
补中益气汤治疗腰痛的启发补中益气汤是临床常用之方,以前在杂病的治疗中常常用之,颈椎病和腰椎病有典型气虚的患者亦用过此方,而近日用此方治疗的两例腰痛患者引起我的思考,亦给了我一定的启发。
案例一:患者张某,女,54岁。
腰骶部坐10分钟以上即感胀痛,坐的时间越长胀痛越甚,站、行、卧均无明显不适,饮食睡眠亦可,二便调。
此症状已持续半年之久。
曾做过针灸、推拿及内服补肝肾、强筋骨的中药,效果不佳。
经人介绍前来求治。
观其舌淡红,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脉沉而有弱像。
患者不愿再做针灸治疗,此病推拿意义亦不大。
观前医中药以补肝肾为主而无效,细思之,此患者舌脉看乃脾虚矣,脾虚则肌肉无力之故。
遂处以补中益气汤加杜仲二剂。
患者二日后来诊,述坐时腰部胀感已明显减轻,效不更方,原方继续服用。
服用至九剂时症状消失,复服三剂以巩固之。
案例二:患者何某,男,45岁,双侧腰三横突处胀痛,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减轻,亦不能久坐,此症状已持续四个月,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脉沉。
予腰部推拿、针灸、外敷中药,亦内服补中益气汤化裁,治疗半月而愈。
补中益气汤李东垣本为脾胃气虚、清阳下陷而设。
盖脾主肌肉及四肢,脾虚则四肢肌肉承受水谷精微无由,而见肢软体倦,神疲少力,肌肉无力亦不能久坐、劳累矣,此亦脾气升举无力也。
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其五行属土,居于中,不主时,各四十五日居之。
金、木、水、火均寄于土,故肺、肝、心、肾之疾均可以脾胃调之。
以前方书中补脾胃治疗腰痛虽然未见明确提出,但细观《内经》亦有多处提及相关的一些条文。
如《金匮真言论》云“中央属土,病在脾,俞在脊。
”此处虽指脾的病变可以取腰背部的脾俞治疗,反其道,腰背部的疾患亦可从脾胃入手啊。
《五藏生成篇》亦云“肾之合骨也,其荣发也,其主脾也。
”脾为肾之主,此处之主,亦为制约之意,脾虚则肾无以制而横溢,骨之增生起矣。
而腰亦为肾之府,脾虚腰亦痛矣。
《痿论》亦云“阳明者,五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
补中益气汤临床应用心得
补中益气汤临床应用心得【关键词】补中益气汤临床应用补中益气汤方出自李杲《脾胃论》,由黄芪一钱(18g),甘草炙五分(9g),人参去芦三分(6g),当归酒焙干或晒干,二分(3g),橘皮不去白,二分或三分(6g),升麻二分或三分(6g),柴胡二分或三分(6g),白术三分(9g)等8味药物组成,为补气升阳、甘温除热之代表方。
本方治证系因饮食劳倦,损伤脾胃,以致脾胃气虚,清阳下陷。
《脾胃论》说:“饮食不节那么胃病,”“形体劳倦那么脾病”。
主治脾胃气虚,少气懒言,四肢无力,困倦少食,饮食乏味,不耐劳累,动那么气短;或气虚发烧,气高而喘,身热而烦,渴喜热饮,其脉洪大,按之无力,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头痛;或气虚下陷,久泻脱肛。
现用于子宫下垂;胃下垂或其它内脏下垂等证中气不足诸多病者。
笔者在临床上用此方化裁医治多种常见病,生效甚佳,现介绍如下。
1 医治泌尿系感染泌尿系感染大多属于下焦温热,其医治也多采纳清热利湿大法,能取到专门好的成效。
但如延误医治或医治不妥而致尿濒而疼痛不甚,伴溺时尿道酸胀、尿白混浊、尿后微灼热,腰酸,少腹坠胀不适,诊时见精神不振,面色晄白,舌质淡红苔薄白,脉象沉而细弱。
治宜甘温清热,选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方中白术用苍术替代,加白茅根10-30克、大生地15-30克、白薇5-10克、炒芥穗8-10克等。
显效后可改用补中益气丸口服。
此乃久病伤脾,脾气不盛,阳气下陷,迫于窍门所致。
2 医治功能性子宫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症多见月经淋漓不断半月以上,量时多时少,面色萎黄,精神不振,腰酸不舒,少腹冷痛,纳谷不香,舌质淡有齿印苔薄白,脉沉细缓。
医治宜补中升阳,益肾固冲,选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方中可去当归,加艾叶10-15克、阿胶10-15克、白芍10-15克、续断10-15克、杜仲10-15克、炒芥穗8-10克等。
乃中气不足,脾不统血,冲任不固,久而脾肾两虚所致。
3 医治产后汗出产后虚汗多为产后气血大亏,触冒风寒,汗孔大开,津液漏泄所致。
补中益气汤临证应用体会
补中益气汤临证应用体会
方刚
【期刊名称】《实用中医药杂志》
【年(卷),期】1999(000)A12
【摘要】笔者平素在临床中常以补中益气汤为主方,审证求因,立法遣药,随症
增减,获益非浅。
1眩晕眩晕是由于风、火、痰、虚、淤引起清窍失养所致,且“虚者居其八九”。
笔者曾于1995年10月接诊一王姓农村女患者,时年38岁、患者自述婚后已有2个子女,后又人流2次,加之常年田间家务操劳。
近年来常觉头晕目眩,动则加剧,遇劳则发,气短纳差,小腹空坠,自汗时出,常易感冒,细观患者面色■白,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此症当属患者积劳成疾,伤及脾胃,中气不足,则清阳不展,脑失所养,故头晕且遇劳加重,中气失于升举,则气短乏力,纳差神疲,小腹空坠,卫阳不固,则自汗时出,常易感冒,还有舌脉之象,亦皆为脾气虚衰中阳不振之候。
【总页数】1页(P28-28)
【作者】方刚
【作者单位】浙江省松阳县中医院!3234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
【相关文献】
1.补中益气汤临证治验4则 [J], 吴永江
2.温补派薛己活用补中益气汤的临证特色研究 [J], 潘琳琳;田原;周婧;宫千程;孙孔云;刘桂荣
3.补中益气汤临证应用举隅 [J], 王松耀
4.王晞星运用补中益气汤临证经验 [J], 刘竺华;魏峰明
5.名中医张圣德运用补中益气汤的临证经验 [J], 邓亚平;吴德峰;张英;欧阳俊;席彪;陈璇;张振红;倪维贞;秦玉成;韩春霞;于晓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补中益气汤临床应用体会
补中益气汤临床应用体会
方向平
【期刊名称】《实用中医药杂志》
【年(卷),期】2015(31)6
【摘要】近年来笔者用补中益气汤治疗各科疑难杂症取得较好疗效,介绍如下。
1溃疡性结肠炎李某,男,46岁,2008年5月18日初诊,于半年前因饮食不洁出现发热,腹痛,便下脓血、每日10余次,多次在附近医院治疗,病情时好时坏,至今未愈。
现仍阵发腹痛、腹胀,便下脓血每日3~4次、以晨起为著,发热时有时无,饮食纳差,极度疲乏。
查神志清,精神萎靡,言语有气无力,时断时续,慢性消耗体质,身形极度瘦削,体重39kg,面色苍白,口腔内多发溃疡,
【总页数】2页(P581-581,582)
【作者】方向平
【作者单位】甘肃省天祝县安远镇中心卫生院,甘肃天祝7332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9.7
【相关文献】
1.补中益气汤临床应用体会
2.补中益气汤临床应用体会
3.补中益气汤临床应用体会
4.补中益气汤临床应用体会
5.补中益气汤临床应用体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试谈补中益气汤临床运用
试谈补中益气汤临床运用补中益气汤是金元时代李东垣所创制,为《脾胃论》中著名的方剂之一,它具有调补脾胃、升阳益气的功能。
用于治疗劳倦内伤,气虚发热,脾虚下陷,中气不足等症奏效甚捷,为历代医家所推崇。
兹就临床实践,略陈管见,就正于同仁。
1 长期发热男,52岁。
患者午后发热1年,1985.12赴汉就诊,经拍片、造影、cT等项检查,诊断为“后肺中段肺不张”(不排除)“肺癌”,并请在汉访问的英国医生会诊,建议作肺叶切除术或用大剂量抗生素的治疗,1986年元月回当地某医院住院,用青霉素、链霉素,氨基苄青霉素等药治疗3个月无效,改由中药治疗,先投化湿和营,养阴清热等法症情无好转。
5月初组织会诊症见:发热体温波动在37.4℃左右,午后热势较为明显。
面如重枣,形体消瘦,长期卧床不起,动则眩晕,纳差,失眼,口渴不饮,大便溏泻,3~4次/d,舌质淡,苔白厚腻,脉濡。
根据证情分析似属脾胃气衰,湿困中阳,相火乘其土位。
《内经》指示“……脾气散精,上归于肺”。
脾气既虚,水谷精微不能上归于肺,可能与“肺不张”有关。
同时少阳升发之气,每因中气下陷,郁而不伸,导致营卫不和,又是低热长期存在的原因。
甘温除热,古有成法可循。
治拟补其中,升其阳,调其枢机,则升降自如,气血和而热自去。
方用补中益气汤加百合、红枣。
服5剂热势减轻,续服15剂体温恢复正常。
坚守原方3个月,诸证消除,精神饮食如常人。
2癃闭(前列腺肥大)男,70岁,患者原有前列腺肥大病史,经常小便不通,每次发作,须持续导尿加用激素治疗,病情暂可缓解。
此次以“癃闭”入院,症见小便不通,一日排尿数十次,5—10滴/次,伴咳嗽,喘气,汗出,少腹胀病,精神差,食欲欠佳,舌质淡红,苔白厚,脉沉滑,先投宣肺化气、利水之剂效果不佳。
根据脉舌形证分析,上喘下胀,显然清阳之道窒塞,且年高体弱,脾肾双亏,更可想见。
《内经》云:“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
又日:“膀胱者,洲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补中益气汤临床应用心得这篇文章为我的大学的毕业论文,想想那时对李东垣的学术思想的热爱与着迷,现在依然不减,多年以后翻出此文章依然记忆犹新。
原文如下:[摘要] 笔者试图通过总结近年来中医领域关于补中益气汤的临床应用,探讨补中益气汤的临床适应人群,明确补中益气汤的临床应用范围,为中医应用本方治疗气虚为病提供思路和理论支持依据。
关键词补中益气汤气虚脾胃论补中益气汤出自金代名医李东垣《脾胃论》卷中,主要组成药物为补气、升阳药物为主,主治脾胃气虚诸证。
补中益气汤所治大都是在脾胃气虚的基础上所引起的疾病,所以临床以脾胃气虚,少气懒言,四肢无力,困倦少食,饮食乏味,不耐劳累,动则气短为主;或气高而喘,身热而烦,渴喜热饮,其脉洪大,按之无力,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头痛;或气虚下陷,久泻脱肛。
现用于子宫下垂;胃下垂或其它内脏下垂者。
1 李东垣学术思想补中益气汤是李东垣最著名的处方之一,其著名是因为该处方具有广泛的适用性,至今仍是临床常用的处方。
但笔者认为最能代表李东垣学术特色的,不仅仅是这首处方本身,而是补脾胃升清阳的思想。
该方由黄芪、白术、陈皮、人参、柴胡、升麻、炙甘草、当归等药物组成。
本方重用黄芪为君,主要起到补中益气、升阳固表的作用,陈皮理气化湿,当归补血活血,使人参、白术、甘草补而不滞。
但后世张景岳的举元煎就不用当归,以升为主,这跟医家的用药习惯不同,像他的左归丸、右归丸,大力的补某一方面,但这些药多不宜久服。
本药的气血兼顾比较好,适合长期服用。
李东垣强调中焦脾胃在人体的重要作用,不仅因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机升降之枢纽,而且脾胃一虚则百病由生。
因为脾胃为至阴,为五脏提供精微物质,所以有心之脾胃虚、肝之脾胃虚、脾胃本脏偏虚、肺之脾胃虚和肾之脾胃虚的详细划分,并给出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法。
李东垣之后的温补派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挥,提出阴虚即使脾虚的说法。
在虚损的治法上,李东垣与朱丹溪滋阴降火不同,东垣主升。
李东垣善用升发之药,譬如黄芪、人参之类,或若升麻、柴胡、防风等风药,而且用量不大。
因为脾胃本虚,应少固太阴而为之,如若用大量的升举之药,恐就成了壮火食气了。
2 补中益气汤的辨证要点本方的临床以气虚见证,多在活动后尤甚。
气虚多见少气懒言,四肢无力,困倦少食,饮食乏味,不耐劳累,动则气短。
或气高而喘,身热而烦,渴喜热饮,其脉洪大,按之无力,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头痛;或气虚下陷,久泻脱肛;或脏器下垂。
补中益气汤的脉象,《脾胃论》里提到是“脉洪”,是“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的脉象。
周慎斋提出“左脉沉细而涩,右脉浮大而数”,认为“左为气中之血虚,阳气下陷,阳不能生阴,故血枯而脉细涩也;右脉浮大为虚,盖饮食伤胃,劳役伤脾,脾无转运,胃不生发,是为土虚,土不能生金,肺气亦虚,故脉见浮大”,这是周氏提出的脉象指征,并给出了解释。
以上两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运用该方的脉诊指征,是经典的指征,但不是不可逾越的标准。
我们只要掌握东垣的思想,以及补中益气汤的方义,自可探索出此方的临床使用标准。
既然是中气不足,有下陷之势,脉象应该是弱脉类,尤其是两手寸脉弱为标准。
至于洪脉也非白虎汤证的洪脉,应该是虽洪而来势无力,如果临床辨证不清,恐犯虚虚实实之弊。
3 补中益气汤的临床应用。
3.1 气虚发热李东垣称这种虚火,虚热叫作阴火。
机制:清阳下陷,脾湿下流,郁遏阳气,化火上攻。
这种燥热多上午发生,遇劳动活动一下,一阵燥热,伴随汗出,休息好些,这种热往往不是以体温升高为特点,往往手背好些,手心热为主。
脾胃为水谷之源,脾胃本脏一虚,则湿浊内生,湿浊下流于少阴,郁遏肾中阳气,则生内热。
男,52岁。
患者午后发热1年,198512赴汉就诊,经拍片、造影、CT等项检查,诊断为“后肺中段肺不张”(不排除)“肺癌”,并请在汉访问的英国医生会诊,建议作肺叶切除术或用大剂量抗生素的治疗,1986年元月回当地某医院住院,用青霉素、链霉素,氨基苄青霉素等药治疗3个月无效,改由中药治疗,先投化湿和营,养阴清热等法症情无好转。
5月初组织会诊症见:发热体温波动在37.4℃左右,午后热势较为明显。
面如重枣,形体消瘦,长期卧床不起,动则眩晕,纳差,失眼,口渴不饮,大便溏泻,3~4次/d,舌质淡,苔白厚腻,脉濡。
根据证情分析似属脾胃气衰,湿困中阳,相火乘其土位。
《内经》指示“……脾气散精,上归于肺”。
脾气既虚,水谷精微不能上归于肺,可能与“肺不张”有关。
同时少阳升发之气,每因中气下陷,郁而不伸,导致营卫不和,又是低热长期存在的原因。
甘温除热,古有成法可循。
治拟补其中,升其阳,调其枢机,则升降自如,气血和而热自去。
方用补中益气汤加百合、红枣。
服5剂热势减轻,续服15剂体温恢复正常。
坚守原方3个月,诸证消除,精神饮食如常人。
3.2 脱发男,30岁。
患者两年前因胃穿孔作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纳较差,营养不良,近半年头发脱落,曾用胱胺酸、首乌片等药无效。
现症发秃,面色白,纳谷不香,神疲乏力,自汗,四肢欠温,舌体胖大,质淡,苔白厚,脉缓。
《内经》云:“发乃血之余”,说明发之荣枯标志着气血盛衰。
气血生化之源又在于水谷之海化生精微。
所以又曰:“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为血”。
今因术后胃气受损,脾气亦虚,受纳转输,两失其常,少阳升发之气,亦不能独自升降旋转。
形成枢机愈窒,气血愈虚,无以“薰肤,充身,泽毛”,故见症如上。
古人指出:“有形之血不易速生,无形之气所宜急固”,故采用健脾益气之法。
补中益气汤加熟地、首鸟。
连服1个月饮食增加,逐渐长满白发,坚持原方续服6个月后,发始变黑,荣润如常。
3.3 淋证淋证:《灵枢·口问篇》云:“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
补中益气汤治疗治疗腹泻很好理解,临床也容易见到,对于中气下陷的患者,有些会长期小便黄,甚至有较大的异味,少数还有灼热的感觉。
这类患者常见神倦乏力,舌淡脉弱。
这类患者在初用清热,利湿通淋药之后会有短期的好转,但不久会复发,而且愈演愈烈。
这类患者需要以补气升阳为主,少佐通淋之品,则会有很好的疗效,此类患者多见于老年前列腺疾患者。
患者,女,71岁,尿频、尿急、尿痛反复发作十多年,每于劳累则诱发,经多方治疗,病情时好时坏,平素头晕乏力,食欲不振,形体消瘦,经常出汗,舌淡苔白脉细。
血常规正常,尿镜检白细胞少许。
证属脾气不足,肾元不固,治宜补益脾土,温肾降浊,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味:黄芪15g,白术10g,陈皮10g,升麻6g,柴胡10g,党参10g,当归10g,车前子10g,萹蓄15g,瞿麦15g,甘草5g,水煎服每日1剂。
3剂后症状明显减轻,以上继续服用5剂症状基本消失,后改为补中益气丸二丸口服,每日2次,连服20天,追访1年未复发。
3.4 闭经闭经一证,或从补肾益精来治,或从养血柔肝来治,或活血,或化痰,或通络。
但临床也有从补气升阳来治疗的。
患者,张某,女,18岁,1997年10月20日初诊。
自述16岁初潮,月事无规律,1个月~2个月一行,量少,色淡,经期伴腹痛、畏寒。
近因学习紧张出现头晕眼花,纳少气短,神疲肢倦等症,月事已3个月未至,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沉缓。
证属中气不足、气血虚弱。
治以温中健脾、益气生血。
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味:黄芪20g,人参8g,当归、白术、香附各10g,白芍、鸡血藤各15g,陈皮、柴胡各6g,升麻3g,甘草5g。
先服3剂,诸症悉减。
连服7剂,月事至,经色加深,量增多,腹痛、畏寒症除。
后予原方每于经前服用,调治半年,月事渐趋正常。
3.5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及形体消瘦之三多一少症状,多伴少气懒言,形疲神倦,心悸脘痞,舌淡苔白,脉细弱等症,此乃脾虚不运,湿浊中阻或痼疾已久,久服苦寒之品,消渴未止,脾胃反伤,湿痰中生,血糖无以调节利用而蓄积,尿糖无以固摄而外池,治当健脾益气,生津止渴,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疗效较佳。
患者,男,47岁,患乙肝多年,糖尿病3年经多方治疗,效果欠佳,平时多饮多尿,自述每晚饮水二暖瓶(约4000~5000ml),夜尿频多,伴食欲不振,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血糖14.4mmol/L,尿糖(+++)。
辨证为消渴,脾肾气虚,中阳不振,痰浊湿冷,津不上呈。
治宜温养脾肾,生津止渴。
方选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30g,人参10g,当归12g,升麻6g,柴胡12g,陈皮10g,白术15g,茯苓15g,熟地15g,枸杞15g。
水煎服,1日1剂。
5天后复诊患者口渴多饮明显减轻,每夜饮水减少一半,以上方继服5剂。
三诊时症状基本消失,夜间睡眠6h可不饮水,复查血糖6.5 mmol/L,尿糖(-)。
以上方继服10剂改为补中益气丸加六味地黄丸口服1月,复查血糖、尿糖均正常。
上药继服巩固疗效,随访半年无复发。
3.6 气虚外感气虚外感多见于中老年患者,多表现为感冒反复发作,汗出较多,劳累后加重,伴气短乏力等症,治疗以补气健脾增强抵抗力为主,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味。
患者,女,50岁。
近2年来发热怕冷反复发作,平时头晕乏力,咳嗽吐痰,口服中西药物后可减轻,但每于劳累后反复发作。
近1周来症状加重,虽经消炎退热治疗,病情无好转。
查双肺呼吸音粗,舌淡红,苔薄黄,脉细。
为脾肺气虚,余毒未解。
治宜益气扶阳,解毒祛邪,方用补中益气汤合玉屏风散:黄芪15g,防风15g,白术10g,陈皮10g,升麻6g,柴胡15g,党参20g,当归10g,甘草6g,桔梗15g,水煎服,1日1剂,3剂后症状明显减轻,唯感咳嗽吐白痰,以上方继服3剂诸症悉除。
嘱其每于冬春季节交替时服补中益气丸4盒以防感冒,增强抵抗力。
4 结语补中益气汤虽然是一个治疗气虚为病的代表方,但如果掌握了本方的学术思想,并且灵活加减运用,对于提高医生的临床技能有很多的好处。
因人体是气血流动的场所,所以有气虚血瘀,气虚亏虚,气不血等等。
气与津液为互生互用的关系,同样有气虚津停,气不涩津等。
再根据阴阳都是相对的,既然有气虚,那肯定就有气太过这一病机,所以临床只要医生稍加用心,有气虚夹痰的,稍佐祛痰理气之品,如二陈汤,温胆汤之类,临床效果依然不错。
参考文献[摘要] 笔者试图通过总结近年来中医领域关于补中益气汤的临床应用,探讨补中益气汤的临床适应人群,明确补中益气汤的临床应用范围,为中医应用本方治疗气虚为病提供思路和理论支持依据。
关键词补中益气汤气虚脾胃论补中益气汤出自金代名医李东垣《脾胃论》卷中,主要组成药物为补气、升阳药物为主,主治脾胃气虚诸证。
补中益气汤所治大都是在脾胃气虚的基础上所引起的疾病,所以临床以脾胃气虚,少气懒言,四肢无力,困倦少食,饮食乏味,不耐劳累,动则气短为主;或气高而喘,身热而烦,渴喜热饮,其脉洪大,按之无力,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头痛;或气虚下陷,久泻脱肛。
现用于子宫下垂;胃下垂或其它内脏下垂者。
1 李东垣学术思想补中益气汤是李东垣最著名的处方之一,其著名是因为该处方具有广泛的适用性,至今仍是临床常用的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