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与层次

合集下载

《第4课 空间与层次》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美术苏少版八上

《第4课 空间与层次》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美术苏少版八上

《空间与层次》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空间与层次的基本概念,培养他们观察和表现空间层次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作业内容1. 绘画任务:学生需以“家乡的小山村”为主题,运用所学的透视知识,画出小山村的空间层次。

要求表现出山体的远近、高低、遮挡等空间关系,以及山村建筑、树木、小路等元素之间的层次关系。

2. 观察任务:学生需在课后选择一处自然景观,观察其空间层次关系,并尝试用语言描述出来。

3. 讨论任务:学生分组讨论家乡空间层次美的表现特点,并总结出一些规律和技巧。

三、作业要求1. 绘画任务:学生需认真观察主题,运用所学透视知识,画出小山村的空间层次。

绘画过程中,要注意线条的疏密、色彩的明暗等表现手法,以突出空间层次感。

2. 观察任务:学生需认真观察所选自然景观,尽可能选择不同的角度和距离进行观察,以便更全面地了解其空间层次关系。

3. 讨论任务:学生需积极参与小组讨论,积极发言,共同探讨家乡空间层次美的表现特点,并总结出一些规律和技巧。

讨论过程中,学生需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逻辑性。

4. 提交时间:绘画任务和观察任务需在课堂结束前提交,讨论任务需在课后完成并提交小组总结报告。

四、作业评价1. 绘画作品评价:评价标准包括空间层次表现是否准确、线条和色彩运用是否得当、整体构图是否合理等。

评价方式可由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

2. 观察报告评价:主要评价学生对空间层次的观察和描述能力,以及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逻辑性。

评价方式可由教师评价和小组互评相结合。

3. 讨论报告评价:主要评价学生总结的规律和技巧是否准确、全面,以及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合作精神。

评价方式可由教师评价。

五、作业反馈1. 学生提交作业后,教师需及时给予反馈,指出作业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2. 对于评价结果优秀的学生,可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表扬,以激励他们继续努力。

3. 对于评价结果不佳的学生,教师需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帮助他们找出问题所在,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第4课空间与层次》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美术苏少版八上

《第4课空间与层次》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美术苏少版八上

《空间与层次》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课作业设计的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掌握空间与层次的基本概念,学会运用色彩、线条和构图等美术元素表现空间与层次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术创作能力,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二、作业内容作业内容主要围绕“空间与层次”的主题展开,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理论学习:学生需预习并理解空间与层次的基本概念,包括透视原理、色彩运用等。

2. 观察练习:学生需观察教室内的物体摆设,理解不同物体之间的空间关系和层次感。

3. 素描实践:学生需选择一个物体进行素描,注意表现其与周围物体的空间关系和层次感。

在素描过程中,学生应运用所学的透视原理和色彩运用技巧,通过线条的粗细、深浅变化以及色彩的搭配来表现空间与层次。

4. 创作构思:学生需根据所学的空间与层次知识,构思一幅以“空间与层次”为主题的创作草图。

草图应包括对画面布局、色彩搭配、透视效果等元素的初步设想。

三、作业要求1. 理论学习要求:学生需认真预习并理解空间与层次的相关理论知识,为实践操作打下基础。

2. 观察练习要求:学生需仔细观察,准确把握物体之间的空间关系和层次感。

3. 素描实践要求:学生应运用所学的透视原理和色彩运用技巧,认真完成素描作品。

作品应线条流畅、层次分明、色彩搭配得当。

4. 创作构思要求:学生应根据所学知识,大胆构思,创作出一幅具有自己特色的以“空间与层次”为主题的作品。

作品应布局合理、色彩丰富、透视效果明显。

四、作业评价作业评价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理论学习掌握程度;2. 观察练习的准确度;3. 素描实践的技巧运用和作品质量;4. 创作构思的原创性和实施可能性。

五、作业反馈作业反馈是本设计的重要环节,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和指导,具体包括:1. 对学生的理论学习掌握程度进行点评,指出学生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2. 对学生的观察练习和素描实践作品进行点评,肯定学生的优点和进步,同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3. 对学生的创作构思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完善作品构思,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第4课 空间与层次 课件 2021—2022学年苏少版美术八年级上册

第4课 空间与层次 课件 2021—2022学年苏少版美术八年级上册
美丽的绥德城
雄伟的千狮桥
我们的校园
校园鸟瞰图
看图过程中请大家找平线: 2.视 点: 3.消失点:
就是与画者眼睛平行的水平线
就是画者眼睛的位置
就是在透视中伸远到视平线上的点, 又叫灭点
透视原理
透视的分类
一点透视(又称 平行透视)
两点透视(又称 成角透视)
透视原理
比较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不同
透视原理
课堂总结归纳
透视基本规律 :
近远
郝波油画作品
郝波油画作品
五、练一练:
用自己喜欢的材料和工具,参考大师们 的作品,或自己的写生作品,表现一幅体现 空间与层次的风景。

第4课 空间与层次-苏少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第4课 空间与层次-苏少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第4课空间与层次-苏少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和运用空间和层次的概念。

2.能够运用空间和层次的知识,创造出有层次、有空间感的画面。

3.能够欣赏具有层次和空间感的艺术作品,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空间和层次的概念及其在美术作品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如何将空间和层次的概念具体化,应用到绘画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向学生展示一些富有层次感和立体感的艺术作品,让学生感受图像中的空间和层次,并引导学生多看几遍、多思考。

2. 知识讲解(20分钟)1.什么是空间和层次?–空间:指画面中的虚实关系,包括前后、上下、左右等方向上的关系。

–层次:指画面的分层关系,由于物体远近不同,会形成不同的分层。

分层关系包括前景、中景、背景等。

2.空间和层次在美术作品中的应用–通过透视、减法、增量等方式表现空间。

–通过利用颜色、线条、轮廓等方式表现层次。

3.如何创造出有层次、有空间感的画面?–需要注意构图、色彩、线条等方面。

–应该注重对画面的有机组合和整体感的体现。

3. 练习与讨论(30分钟)1.学生练习画面的分层关系和虚实关系。

2.学生讨论成果,并总结出有关空间与层次的基本规律和方法。

3.通过讨论分析一些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并理解其中的空间和层次运用。

4. 实践演练(40分钟)1.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绘画作品的创作。

2.老师布置一些作品制作任务,让学生能够尽可能地运用空间和层次的知识和方法。

3.学生进行分组研究与探讨,实践运用所学,创作具有空间和层次感的美术作品。

4. 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在家中绘制一张具有空间和层次感的画面,并撰写简单的心得体会。

四、教学效果评估1.学生画面的分层和虚实关系是否准确切实。

2.绘画作品是否具有层次和空间感。

3.学生是否领会了空间和层次在绘画中的极为重要的应用效果。

4.运用空间和层次的知识,创造出具有良好空间和分层的美术作品。

空间与层次(美术课上课课件)

空间与层次(美术课上课课件)
空间与层次
本课我们要探讨的三个问题:
• 问题一:风景画是怎样表现景物空间的 ?
பைடு நூலகம் 探究结果:
• 风景画是运用透视来表现景物空间的。
问题二:
• 透视有什么规律?
探究结果:
• 近大远小,近高远低。 • 近长远短,近疏远密。 • 近处的色彩明亮,远处的色彩灰暗。
透视的基础知识
• 基本述语:
• 1、视平线:就是与画者 眼睛平行的水平线 。
• 1.只有一个消失点 • 2.最少能看到一个面 • 3.有一个直面与画面平行 • 4.近大远小
成角透视
成角透视有哪些规律?
• 1.有两个消失点 • 2.消失点在物体的两侧,消失点都消失在视
平线上 • 3.成角透视最少能看见两个面 • 4.没有一个面是和画面平行的,直角面与画
面成角 • 5.近长远短
找一找:画家运用了哪几种透视方法
风景画中特殊的表现方法
莫奈
毕莎罗
作业:
• 1、根据所学知识,至少运用一种透视方法 创作一幅风景作品。
• 2、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可以是线描,可 以是色彩。
• 2、视点:画者眼睛的位 置。
• 3、消失点:就是在透视 中伸远到视平线上的点, 又叫灭点。
透视图的分类
• 根据物体与画面的不同位置,透视图可分 为一点透视(平行透视)、两点透视(成 角透视)和三点透视(散点透视)。
问题三:
• 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各有什么规律?
平行透视
平行透视有哪些规律?

7. 画出立体感、空间感-空间与层次(教学设计)岭南版美术五年级下册

7. 画出立体感、空间感-空间与层次(教学设计)岭南版美术五年级下册

7. 画出立体感、空间感-空间与层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绘画中的立体感、空间感和层次感的表现方法,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环节,让学生了解绘画中的透视原理,学会运用线条、明暗、色彩等手法表现立体感、空间感和层次感。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立体感的概念:立体感是指物体在画面中呈现出三维空间的视觉效果。

2. 空间感的概念:空间感是指画面中物体之间的远近、大小、高矮等关系。

3. 层次感的概念:层次感是指画面中物体之间的前后、主次、明暗等关系。

4. 透视原理:透视是指物体在空间中的远近关系在画面上的表现,包括线性透视、空气透视、色彩透视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绘画中立体感、空间感和层次感的表现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透视原理表现立体感、空间感和层次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教学图片、示范作品等。

2. 学具:绘画纸、铅笔、橡皮、彩色铅笔、水粉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具有立体感、空间感和层次感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作品是如何表现出这些效果的。

2. 讲解:讲解立体感、空间感和层次感的概念,以及透视原理在绘画中的应用。

3. 示范:教师现场示范如何运用透视原理和绘画手法表现立体感、空间感和层次感。

4. 实践: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绘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讨论与交流: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交流,教师总结点评。

6.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板书设计1. 画出立体感、空间感-空间与层次2. 教学目标3. 教学内容4. 教学重点与难点5. 教学过程七、作业设计1. 绘画练习:要求学生运用透视原理和绘画手法,表现一个具有立体感、空间感和层次感的场景。

绘画的空间与层次

绘画的空间与层次

1、物质世界的空间
形体空间构成“三维空间”
即长、宽、高。在自然科学中,
空间是无限的。
物质空间
物象的三度体积为积量形 体,它占据一定空间,叫实空 间。积量形体与积量形体之间 的距离叫虚空间,如房间的容 量、杯子的容积、马路的宽阔、 树林的幽深等等。运动空间是 一种动态空间,表现运动过程 的美。
自然物象中实空间-虚空间-实空间-虚空间-以至无限
二、空间的视觉价值(2)
空间的无限体现在实体内外在的无限。如宏观世界的无限—宇宙
的无限:道路的延伸、天空的广漠,大山的连绵,城市的四通八达;
如微观的无限—物质内部结构的无限:质感的蓬松、衣服袍袖的宽松
和不踏实、一张脸的无限深入的可能性,现代显微技术使我们看到的
无穷;如精神空间的无限:海阔天空的联想、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
间环境就是演出角色,需要画家根据画面的需要
去合理编排,让观众从你的画面内获取更多的信
息量。
Hale Waihona Puke 何正确的表达空间和拓展作品容量1、正确的表达三维物质形体(实空间)。 2、正确的表达物体的三维距离(虚空间)。 3、在静止的画面里寻找变化和动感,虚拟出时间
和声音。 4、要在合适的构成中推敲形的象征意义,增加联
人们敏感的神经中枢的细微触动或伟大思想;时间的无限:运动的连
续和生命的鲜活,动态的暗示,情节的发展。现代科技延伸了人们的
视野。视频录像可以记录动态的影像,通过视频录像,人们可以看到
黄山的全貌,可以追踪野兽在原野上的捕猎、昆虫在洞穴里的活动,
可以在太空俯视地球,也可以通过特殊的监测技术看到人体内脏的活
想因素的涵盖面。 组织空间和表达空间使绘画艺术中的一项重要
的任务,应该高度重视。

7. 画出立体感、空间感-空间与层次(教案)岭南版美术五年级下册

7. 画出立体感、空间感-空间与层次(教案)岭南版美术五年级下册

教案标题:7. 画出立体感、空间感-空间与层次年级:五年级科目:美术教材版本:岭南版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间与层次的概念,掌握表现立体感和空间感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教学内容:1. 空间与层次的概念2. 表现立体感和空间感的基本方法3. 创作实践教学重点:1. 空间与层次的概念2. 表现立体感和空间感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2. 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教学准备:1. 课件2. 绘画工具和材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张具有立体感和空间感的画作,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觉得这幅画有什么特点?”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幅画具有很强的立体感和空间感,让我们感受到了三维空间的魅力。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讲解空间与层次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空间感和层次感在美术作品中的重要性。

2. 教师出示一些具有空间感和层次感的画作,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表现立体感和空间感的基本方法。

三、实践环节(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要求作品具有立体感和空间感。

2. 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我们学习了空间与层次的概念以及表现立体感和空间感的基本方法。

二、深入讲解(10分钟)1. 教师通过课件和实例,深入讲解空间感和层次感在美术作品中的表现方法。

2. 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了解并掌握更多表现立体感和空间感的技巧。

三、实践环节(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要求作品具有更强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第四课《空间与层次》

第四课《空间与层次》

2、透视的基本规律:
近大远小、
近高远低、
近实远虚。
二、透视的种类 1、平行透视
当立方体或其他物体中有一个面与画面平 行时的透视称之为平行透视。 由于这种透视只有一 个消失点,也称之为一点 透视。
平行透视的特征:
(1)水平线是平行于画 面的原线,有近长远短的 变化。
平行透视图:
(2)垂直线画出来仍然 垂直于画面,有近高远低 的变化。 (3)所有向远处消失的 线都集中在心点上。
空间与层次
空间:距离产生空间,物体 占据空间的大小,主要受 长宽高三个特征展现出来。 因此长宽高是物体的三个 特征。 层次:物体对空间的分割产 生层次,即物体于物体的 叠加,通常我们用近景, 中景,远景来表示。
树有什么变化?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楼 房 的 有 什 么 变 化 ?
拓展 1、概念
选取的物象在视觉角度的变化下, 其形状、轮廓和高低大小发生了变化, 便产生了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长远 短等变化,我们把这种变化成之为透视。
2、成角透视
成角透视又称为二点透视,是指立方物体 中没有一个面与画面或者视平线平行,且消失 点有两个,分别是左余点和右余点。成角透视 是建筑风景速写中最长用的一种透视形式。
成角透视的特征:
(1)立方体的任何一面都不与画面平行。 (2)所有向远处消失的线分别集中在两个余点上。 (3)与地面垂直的线都平行与画面左右两个边,画出来 都是垂直的。
比一比,相同的建筑从不同 的角度有什么不同?
平行透视:庄重稳定
成角透视:灵活多变
仰视:崇高雄伟
俯视:沉稳开阔
• 作业要求: • 1、构图落幅 • 2、抓基本形 • 3、深入刻画 • 4、调整统一

空间与层次教案

空间与层次教案

苏少版八年级上学期第四课《空间与层次》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

如何在二维空间的平面上表现三维空间。

本课带领我们走进风景画的世界。

通过同学们熟悉的南京本土的风景图片和画家多种表现技巧的绘画作品。

以“景”为点,以“空间与层次”为线,以“意境”为结,来认识了解绘画的空间与层次,欣赏与表现空间与层次独特的艺术效果。

探究风景画的“空间”的表现特点-:形体透视和色彩透视在绘画中的运用。

解读“层次”在绘画中的处理:由近景、中景、远景构成的景深关系。

通过不同形式的绘画创作,再现风景画的艺术魅力。

教学内容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认识了解绘画中的空间与层次,欣赏探究绘画中的空间与层次,表现展示绘画中的空间与层次。

技能目标:通过对景物的观察,用多种方法表现风景的空间与层次。

情感目标:熟悉的金陵风景,不熟悉的空间与层次,让学生感悟生活处处皆美色,画笔寥寥现意境。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和表现空间与层次,体验不同角度带来的视觉美感。

难点:尝试同不同的材料技法表现不同的画面效果。

三、教学准备:不同风格的作品、资料、课件、绘画材料。

四、教学要点:透视:形体透视,不同视点的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表现方法。

色彩透视,大气透视和空间透视的处理技巧。

景深:近景、中景、远景的合理安排这些要点的和谐统一便体现出风景画的“意境” 。

五、教学过程与方法A、认识空间与层次活动一:看一看观看一幅云的摄影作品问:看见了什么?云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答:有形状的变化,色彩的变化。

总结:由云的变化导入距离,有距离导入空间与层次。

1. 空间:距离产生空间,物体占据空间的大小主要是受长宽高三个特征显现出来的。

因此,长宽高是物体的空间特征。

2. 层次:物体对空间的分割产生层次。

即,物体与物体的叠加,或物体与物体的间隔便是层次。

我们通常用远景、中景、近景来表示。

活动二:说一说绘画是在长宽二维平面上表现长宽高三维空间的视觉效果,即画面的纵深感。

空间与层次

空间与层次

空间透视
表现在画面上形成明暗不同的阶 调透视、鲜淡不同的色彩透视
大气透视
大气透视
大气透视
空间透视
近大远小。近深、暗、饱和度高、清 晰,远浅、淡、饱和度低、模糊。
空间透视
空间透视
景深:近景、中景、远景

主 次 分 明 虚 实 相 间
平视
亲切,身临其境
俯视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小,感觉心胸开阔
空间与层次
1、透视的种类 2、各类透视的基本规律
焦 点 透 视 ( 俗 称 一 点 透 视 )
焦 塔:始建于唐中宗景龙二年(公元708年),距今已一千
三百多年的历史。
成 角 透 视 ( 俗 称 二 点 透 视 )
成角透视
变 迁 中 的 家 园
透 视 在 创 作 中 的 运 用
仰视
欲与天公试比高,感觉自己渺小。
太阳宫速写 2005年
太平门速写
作业: 创作一幅表现空间和层次 的风景画。

空间与层次说课稿

空间与层次说课稿

空间与层次说课稿一、说教材本文《空间与层次》在现代文学作品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它以独特的视角,深入探讨了空间与层次在人类生活中的意义和影响。

本文作为高中语文教材的一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本文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通过对空间与层次的描绘,展示了作者独特的审美观和世界观。

2. 引导学生从空间与层次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生活中的种种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3. 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提高他们对现代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本文的主要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描述空间与层次的概念,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表现。

2. 通过具体的事例,阐述空间与层次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3. 分析空间与层次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以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艺术效果。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学生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理解空间与层次的概念,认识到它们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学会从空间与层次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生活,提高观察力和思考力。

3. 领悟本文作者的空间与层次审美观,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4. 能够运用空间与层次的知识,分析和评价文学作品。

三、说教学重难点本文的教学重难点主要包括:1. 理解空间与层次的概念,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掌握作者的空间与层次审美观,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 分析和评价文学作品中的空间与层次运用,提高鉴赏能力。

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帮助他们克服这些重难点,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四、说教法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空间与层次的概念,我在教学中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并突出了自己与其他教师教法的不同之处:1. 启发法:在课堂上,我通过提问和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例,激发他们对空间与层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与其他教师不同的是,我更注重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空间与层次

空间与层次

平行透视
比一比:同一建筑的透视特点有何不同?
1. 平行透视 庄重稳定 2. 成角透视:灵活多变
低视点:崇高雄伟
高视点:沉稳开1、线条长短表现空间与层次
2. 线描的虚实表现空间与层次
3、明暗对比表现空间与层次
作业要求:
1、临摹一幅远景或近景,线条大胆、多样; 构图饱满。 2、画面符合透视规律。 3、画面要有空间感与层次感。
苏少版初中美术配套教学课件
八年级上册
空间与层次
空间与层次
形状的变化、色彩的变化
透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 看到的人和物的形象, 有远近、高低、大小、 长短以及色彩的明暗, 浓淡等不同,这是由 于距离不同、方位不 同在视觉中引起的不 同反映。 在平面或曲面上描绘 物体的空间关系的方 法或技术。
市区和郊外

空间与层次教案 初中

空间与层次教案 初中

空间与层次教案初中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空间与层次的概念,掌握空间与层次的表现手法,能够运用空间与层次的知识进行创意设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空间与层次的兴趣,提高学生对美的追求和创造的热情。

二、教学内容1. 空间与层次的概念:空间是指物体存在的广义范围,层次是指物体在空间中的分布和排列。

2. 空间与层次的表现手法:通过对物体的大小、形状、色彩、材质等方面的处理,来表现空间与层次的关系。

3. 空间与层次的应用:在创意设计中,运用空间与层次的知识,增强作品的视觉效果和审美价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空间与层次的概念和表现手法。

2. 难点:如何运用空间与层次的知识进行创意设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具有空间与层次感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空间与层次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空间与层次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空间与层次在设计和艺术中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经典的的空间与层次表现案例,让学生了解空间与层次的表现手法。

4. 实践环节:让学生分组进行创意设计,运用空间与层次的知识,创作出具有空间感和层次感的作品。

5. 成果展示: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6. 总结与评价: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总结空间与层次的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空间与层次进行创新。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空间与层次的概念和表现手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空间与层次的知识进行创意设计。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对空间与层次的理解不够深入,实践环节的时间安排不够充分等。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空间与层次现象,提高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

初中美术苏少版八年级上册第4课 空间与层次

初中美术苏少版八年级上册第4课 空间与层次

平行透视 成角透视 冷暖、浓淡、强弱、虚实
• 景深 近景 中景 远景
五、练一练:
用自己喜欢的材料和工具,参考大师们 的作品,或自己的写生作品,表现一幅体现 空间与层次的风景。
苏少版初中美术配套教学颜鹏飞
一、 形体透视与空间层次
1. 平行透视 庄重稳定
2. 成角透视:灵活多变
属于哪种透视?有何特点和视觉美感?
二、色彩透视与空间层次
也称大气透 视:是风景画的 一种技巧。随着 物体向后逐渐消 退,颜色对比和 明度对比逐渐减 弱。明亮部分渐 渐变暗,深色部 分渐渐变浅,直 到整个色彩对比 成为一个中性色 调。
《麦田》 凡•高 荷兰 1853-1890
毕沙罗 法国 1830-1903
四、空间与层次表现的手法
1. 明暗对比表现空间与层次
毕沙罗 法国 1830-1903
2. 线描的虚实表现空间与层次
3. 色彩的浓淡、冷暖表现空间与层次
《通往卢弗西埃恩之路》 毕沙罗 法
空间与层次
• 透视 形体透视 色彩透视
色彩透视与空间层次
1. 投影的长短冷暖与空间形态
《干草垛》 油画 莫奈 法国 1840-1926
2. 光影强弱虚实与空间形态
《鲁昂大教堂》 油画 莫奈 法国 1840-1926
三、景深与空间层次
景深:被描绘的景物所在的空 间的深度。常常由近景、中景、
远景来表现。
西斯莱 法国 1839-1899

第4课 空间与层次第一课时

第4课 空间与层次第一课时

八年级美术备课课题第4课空间与层次备课人课型造型与表现第 1 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风景画中体积感、空间感的形成原因,领会风景绘画中,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大气透视和空间透视的基本法则。

过程与方法在不同的视觉条件下学会各类透视法则的基本应用方法。

感悟不同的透视、构图为画面营造的氛围和情绪表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重点掌握各种透视的基本法则。

难点体会不同透视对画面表达、表现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方法教学准备各类不同视角的风景作品;利用电脑对比同一景物下,不同视角的透视变化图片;大师风景作品。

教学过程一、欣赏导课(1)媒体呈现城市各种视角拍摄的照片一组,学生欣赏、讨论照片中不同视角带来的视觉感受。

(2)画面定格幽深小巷照片一张。

教师提问:请认真欣赏这张照片,用一句话描述一下你对这张照片的视觉感受。

学生思考、讨论,进入课题。

二、分析理解(1)媒体继续定格幽深小巷照片,学生再次欣赏。

教师提问:思考是什么视觉元素让你感觉到这种深远感的呢?学生继续讨论,寻找规律。

(2)在学生寻找规律的活动中引出透视原理,并运用录像的形式加深理解透视的规律。

(3)在了解了透视中的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规律后,将其运用在绘画中,画面中的景物就会产生体积感和空间感。

媒体呈现幽深小巷的绘画作品,学生欣赏了解。

(4)呈现运用不同工具材料,如夸大、强化视觉感的幽深小巷绘画作品多幅,引导学生讨论、比较,深入分析艺术作品的表现力问题。

三、拓展思考(1)媒体呈现广场照片一张,教师提问:假如给你们这样一个场景,你们会如何表现?(2)小组讨论,相互探讨各自的表现方法。

(3)教师总结: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大大丰富画面的纵深感和层次感,大气透视和空间透视则为我们营造景物的气氛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4)媒体呈现多幅具有各种透视感的绘画作品,学生欣赏,加深理解。

四、作业要求根据所学透视知识,使用牛皮纸、黑色油性笔、油画棒,运用淡彩的方式表现一幅具有强烈透视感的幽深小巷作品。

苏少版八年级上册美术《第4课 空间与层次》(一等奖课件) (4)

苏少版八年级上册美术《第4课 空间与层次》(一等奖课件) (4)
• 选择4:树边地洞
• 树边的地洞就像爱丽丝梦游仙境中的兔子洞,你是个对未知充满恐惧的人,生活中比较墨守成规, 不愿轻易尝试未知的事物;你循规蹈矩,有固定的生活、工作规律,做事十分持久,毅力很强, 一件事能比别人坚持得更久;你很沉稳,不随便跟风、见风使舵,有自己的主见,意志力很强; 但你缺乏一定的创造力和好奇心,做事情比较死板,可以试着跳出自己的思维定势,从不同角度 思考问题做事情。
空间与层次
结合书上的第一个小 卡片,你看见了什么 变化?
空间:距离产生空间,物体 占据空间的大小,主要受 长宽高三个特征展现出来。 因此长宽高是物体的三个 特征。
层次:物体对空间的分割产 生层次,即物体于物体的 叠加,通常我们用近景, 中景,远景来表示。
树有什么变化?
楼 房 的 有 什 么 变 化 ?
拓展
1、概念
选取的物象在视觉角度的变化下, 其形状、轮廓和高低大小发生了变化, 便产生了之为透视。
2、透视的基本规律: 近大远小、 近高远低、 近实远虚。
二、透视的种类
1、平行透视
当立方体或其他物体中有一个面与画面平 行时的透视称之为平行透视。
• 选择5:废弃建筑入口
• 你不喜欢陈旧、过时的事物,喜欢追求新鲜、刺激感;你的生活总是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做事效 率很高且行动力很强;你追求完美,不甘于平凡,事业上已经有或将有一番成就;你注重自我提 升,但有时过于自我,或太忙于自己的事业工作,因而会忽略身边人的感受。空闲时可以多花些 时间陪陪家人、和朋友玩,放慢脚步,不要一味地向前走,适当地停下脚步休息一下。
效果图
2、成角透视
成角透视又称为二点透视,是指立方物体 中没有一个面与画面或者视平线平行,且消失 点有两个,分别是左余点和右余点。成角透视 是建筑风景速写中最长用的一种透视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除了一点透视,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透视还 有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
比一比:同一建筑的透视特点有何不同?
1. 平行透视 庄重稳定
2. 成角透视:灵活多变
欣赏与探究一: P16属于哪种透视?有何特点和视觉美感?
观察的视点的不同带来不同的感受

我们生活中在观察很多物象时,观察的角度不同,给人带来的感受也是
• 空间中层次越丰富,空间感就越强。
• 这种层次不单单是形体上的简单重叠、遮 挡关系,有时颜色的纯度,明度的对比等 也会带来层次的效果。
二、色彩透视与空间层次
也称大气透视: 是风景画的一种技巧。 随着物体向后逐渐消 退,颜色对比和明度 对比逐渐减弱。明亮 部分渐渐变暗,深色 部分渐渐变浅,直到 整个色彩对比成为一 个中性色调。
毕沙罗 法国 1830-1903
• 临流赋琴 南宋 夏圭
2. 线描的虚实表现空间与层次
透视的畸变——广角
• 适度的广角处理可以增强画面的空间感,使空间变得广阔,但是处 理不当也会造成画面的变形
空间与层次
透视
形体透视 平行透视 成角透视
色彩透视 冷暖、浓淡、强弱、虚实
视点 普通视点 地视点 高视点
• 透视在我们的课本中分为几种,其中最主 要、我们接触最多感受最多的就是形体透 视,通俗的讲就是近大远小。
• 掌握透视在绘画中的应用对塑造画面的空 间尤为重要,接下来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形 体透视。
形体透视——我们的校园
一、 形体透视(1点透视)与 空间层次 轮廓 光影 遮挡
灭点
视平线
消失线
• 以上是我们常见的一点透视
1. 投影的长短冷暖与空间形态
《干草垛》 油画 莫奈 法国 1840-1926
2. 视角的高低远近与空间形态
俯视角度
平视角度
三、景深与空间层次
景深:被描绘的景物所在的空
间的深度。
西斯莱 法国 1839-1899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毕沙罗 法国 1830-1903
四、空间与层次表现的手法
1. 明暗对比表现空间与层次
不同的。
低视点:崇高雄伟
高视点:沉稳开阔
不同视角的建筑速写
我们一直说空间层次,那它们之间到 底有何关系?有着怎么样的联系?
• 生活中,比如榆林的城区 • 比较榆溪河畔与榆林二街的视觉差异
• 1哪副图的纵深感更强? 2产生这种感觉的原因是什么?
• 环形的楼梯从高处向下望,有何感觉?
• 倘若没有这些楼梯,空间的纵深感会加强
《游春图》隋 展子虔 唐人摹本
• 云和脚印有远近变化,近处大,明暗对比强,远 处小,对比弱。
• 这种远近关系就是距离,有距离就有空间
八年级上册
空间与层次
自然界的树
• 树木的色彩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着,但是它的 空间形式是没有变化的,依然是近大远小,近处 对比强烈,远处对比弱。
• 我们给这种现象起了一种名字,它叫什么?
• 颜色纯度与空间层次
明暗的对比与空间层次
色彩冷暖与空间层次
莫奈 -法国著名画家
• 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年11月14日—1926年12月5日),是法国最重要的 画家之一,印象派的理论和实践大部分都有他的推广。莫奈擅长光与影的实验与表现 技法。他最重要的风格是改变了阴影和轮廓线的画法,在莫奈的画作中看不到非常明 确的阴影,看不到突显或平涂式的轮廓线。除此之外,莫奈对于色彩的运用相当细腻 ,他用许多相同主题的画作来实验色彩与光的表达。莫奈曾长期探索光色与空气的表 现效果,常常在不同的时间和光线下,对同一对象作多幅的描绘,从自然的光色变幻 中抒发瞬间的感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