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园区指南

合集下载

深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简介

深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简介

文章来源:xx农业和渔业局发布时间:深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是以发展现代农业生物育种产业为特色的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

2010年12月9日,经国家科技部批准,深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正式成为第三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一、园区概况园区建设地点位于深圳市宝安、龙岗、光明和坪山四区,采取“一区多园”的模式建设园区,建设面积为万亩,其中3万亩为基本农田,从2011年到2020年逐步建成。

二、园区规划建设情况(一)目标总体目标是建设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和现代农业生物育种创新示范区,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内外生物育种核心技术,吸引国内外先进生物育种企业入驻,通过在粮食作物、蔬菜花卉、畜禽等领域建立1-2个生物育种创新平台和国际交流合作平台,促进科研院所、高校与企业充分合作,将产业化的新品种推向市场。

通过科研成果和专利有效转化,形成生物育种产业支撑体系,以技术创新成果及知识产权为依托,构建深圳在国内外农业领域具有深远影响力的“育种硅谷”。

(二)发展思路深圳国家农业科技园的发展思路:整合现有生物育种资源,引进国际生物育种科研团队和龙头企业,引领该领域发展,提升我国现代农业生物育种创新能力。

建设面向国际的种业技术创新四大平台,以规模化的技术研发创新、产业化推进发展,通过对知识产权管理与技术转让,支撑及催化我国现代农业生物育种产业发展,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新技术、新产品以及新服务。

(三)规划布局根据深圳市生态环境基础和生物产业现状,空间上将在深圳市内建设核心区和示范区,在深圳市外设立辐射区。

1、核心区核心区总面积8500亩,是园区创新、研发、科技、服务和管理的高度聚合区域,通过构建生物育种产业创新平台,组建国际顶尖生物育种专业人才智库,探索企业主导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有效转移转化的新机制、新模式。

在核心区,通过技术链、信息链、产业经营链和宏观管理链等动态链条及科技、品牌和服务对接的耦合机制,促使园区在结构、功能方面更趋合理和完善,使核心区成为区域农业发展的增长极和农业科技的辐射源。

农业科技园区总体规划

农业科技园区总体规划

农业科技园区总体规划(参考格式)园区名称:申报单位:所在市州:年月日-1 -一、编写内容(一)总体规划提要对园区建设内容及规划作简要说明。

(二)园区概况1. 园区建设现状园区基本情况、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主要建设成效、示范带动作用等。

2. 园区建设的有利条件从自然资源条件、经济与产业基础、科技服务条件和能力、承担单位实力等方面进行分析。

(三)园区建设的必要性从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农村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发展现代农业新兴产业、带动区域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

(四)园区建设的总体思路与总体目标园区规划的总体思路、总体目标等。

(五)园区的布局与功能规划园区内各功能区的布局、主要产业发展规划、农业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规划等。

(六)园区建设的主要任务与预期考核目标建设期内,各功能区建设(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农村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星创天地”、发展现代农业新兴产业、农村农业信息化与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带动区域农村经济社会发展-2 -等方面的主要任务和预期考核指标等。

(七)园区组织管理与运行机制园区组织管理机构的设置和具体管理形式,项目建设单位与技术依托单位的关系,园区的经营管理机制、技术承包机制、技术推广机制等园区运行机制。

(八)园区投资估算、资金筹措与效益分析园区基本建设投资、项目投资、资金来源、经营收入、运行成本以及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等(应附必要表格)。

(九)园区配套政策与保障措施(十)园区建设进度与安排(十一)有关附件(园区规划图、表及文件等)二、编写说明1. 按要求准确、如实编写。

2. 编号由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公室统一填写。

3. 总目录中所列项目为基本编写内容,具体编写时可适当把握。

4. 本规划随《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申报书》单独成册一同上报。

5. 本规划按A4纸双面打印,内文用4号仿宋字体,封面为附件的第1页,书脊从上到下为“园区名称、市州、县市(区)”,左侧装订。

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试行)

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试行)

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试行)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试行)一、总则第1条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农业科技大会”的精神,按照《农业科技发展纲要》的总体部署和《农业科技园区指南》的具体要求,建立一批符合21世纪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对不同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示范带动作用的农业科技园区,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加速农业由主要注重数量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率的转变,促进园区的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以及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定本办法。

第2条农业科技.园区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的农业发展的新型模式,是农业技术组装集成的载体,是市场与农户连接的纽带,是观代农业科技信息的辐射源,是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的基地,对周边地区农业产业升级和农村经济发展起示范与推动作用。

通过园区的引导与示范,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推动传统农业的改造与升级。

二、组织管理机构及职责第3条农业科技园区由科学技术部牵头,联合有关部门成立协调指导小组,对园区进行宏观指导o组长由科学技术部主管副部长担任,副组长由农业部副部长担任,成员由科学技术部、农业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银行司(局)级领导组成,协调指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要负责处理园区的评审、检查、考核等日常事务,主任由科学技术部农村与社会发展司司长担任。

办公室设在科学技术部农村与社会发展司。

第4条成立园区专家委员会,负责技术指导与技术咨询,参与园区的论证、评审、考核等。

第5条成立园区地方协调领导小组,负责本地园区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落实国家有关政策和地方配套政策,指导本地园区总体规划、实施方案、管理办法与规章制度的制定及实施监督等。

第6条各园区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按照有利亍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灵活高效的原则,成立相应的园区管理机构。

三、申报与审批第7条农业科技园区的申报对象包括现有农业基地、星火密集区和各种类型的农业示范园(区)。

应符合以下条件:1.符合《农业科技园区指南》的基本要求:2.已经纳入地方发展计划,经过2年以上建设;3.园区功能设计合理,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对周边地区有较强的示范、引导和带动作用;4、已成立园区地方协调领导小组:5.已建立健全的园区管理机构。

2017年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农业科技园区专项申报指南---宁夏科技厅

2017年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农业科技园区专项申报指南---宁夏科技厅

2017年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农业科技园区专项申报指南---宁夏科技厅附件2017年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农业科技园区专项申报指南一、项目名称:设施瓜菜轻简化栽培(精细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研究内容:1. 农机农艺相结合的打板机、覆膜机(带滴灌安装)、移栽机引进集成研究与示范;2. 打药机应用技术研究与示范;3. 采摘运输车研发与示范;4. 半自动水肥一体化设备集成应用研究;5. 自动卷帘与通风设备集成与应用。

考核指标:集成农机农艺相结合的打板机、覆膜机(带滴灌安装)、移栽机田间操作规程1套;集成打药机、采摘运输车、半自动水肥一体化、自动卷帘与通风田间应用操作规范1套;设施瓜菜栽培机械化率达到40%,劳动生产率提高25%,轻简化栽培示范面积500亩,辐射带动1000亩。

二、项目名称:设施瓜菜低成本基质袋培技术研究与示范研究内容:1.低成本基质袋研发与定型;2.低成本基质研发;3.适宜栽培袋使用的专用滴灌带研发;4.低成本基质袋培长效缓释专用肥研发;5.低成本基质袋培追肥专用肥研发;6.低成本基质袋培自动化灌溉制度研究与示范;7.设施瓜菜低成本基质袋培技术示范推广。

考核指标:研发定型低成本基质袋1种;研发低成本基质1种;研发适宜栽培袋使用的专用滴灌带1种;研发低成本基质袋培长效缓释专用肥1~2种;研发低成本基质袋培追肥专用肥3~4种;建立设施瓜菜低成本基质袋生产线1条;制定主要果菜(番茄、辣椒、甜瓜、西瓜等)低成本基质袋培的标准化技术操作规范5套;建立核心示范基地100亩,示范推广500亩,提高水、肥利用率25%,提高产量20%,申请专利1项。

三、项目名称:设施农业全程可控高产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研究内容:1. 开展轨道式吊蔓方式集成创新,方便操作与管理;2. 开展设施蔬菜生产环境自适应平衡决策与管理系统研发,集成植株栽培环境调控、CO2施肥、臭氧消毒等智能控制系统及综合管理技术,创新传统暖气管道加温方式和湿帘风机降温方式;3. 开展新型多功能栽培槽、封闭式栽培、营养液循环利用、微环境调节、智能授粉机器人、轨道式吊蔓、水肥数字化智能管理等研发与集成,实现优质、高效、节能、清洁生产,创建温室全程可控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和管理模式。

农业科技示范区建设方案

农业科技示范区建设方案

农业科技示范区建设方案第一章总体规划 (2)1.1 示范区建设背景 (2)1.2 示范区建设目标 (3)1.3 示范区建设原则 (3)第二章示范区布局 (3)2.1 示范区空间布局 (3)2.2 示范区功能分区 (4)2.3 示范区配套设施 (4)第三章科技创新与研发 (4)3.1 创新体系建设 (4)3.2 研发平台建设 (5)3.3 科技成果转化 (5)第四章产业发展 (5)4.1 优势产业培育 (5)4.2 产业链建设 (6)4.3 产业融合发展 (6)第五章基础设施建设 (6)5.1 农业设施建设 (6)5.2 交通设施建设 (7)5.3 信息化建设 (7)第六章生态环境保护 (7)6.1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7)6.2 污染防治措施 (8)6.3 生态修复工程 (8)第七章人才队伍建设 (8)7.1 人才引进与培养 (8)7.1.1 人才引进 (9)7.1.2 人才培养 (9)7.2 人才激励机制 (9)7.3 人才交流与合作 (9)第八章政策与法规保障 (10)8.1 政策支持体系 (10)8.1.1 政策目标 (10)8.1.2 政策措施 (10)8.2 法规制度建设 (10)8.2.1 完善农业科技相关法规 (10)8.2.2 加强农业科技执法 (11)8.3 政策宣传与推广 (11)8.3.1 宣传策略 (11)8.3.2 推广措施 (11)第九章项目实施与监管 (11)9.1 项目申报与审批 (11)9.1.1 申报程序 (11)9.1.2 审批流程 (12)9.2 项目实施与管理 (12)9.2.1 实施计划 (12)9.2.2 质量管理 (12)9.2.3 资金管理 (12)9.3 项目评估与监管 (12)9.3.1 评估体系 (12)9.3.2 监管机制 (13)第十章合作与交流 (13)10.1 国际合作与交流 (13)10.1.1 建立国际合作机制 (13)10.1.2 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13)10.1.3 国际市场拓展 (13)10.2 国内合作与交流 (13)10.2.1 与国内农业科研机构和高校合作 (13)10.2.2 与地方和农业企业合作 (13)10.2.3 与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合作 (14)10.3 产学研合作与交流 (14)10.3.1 产学研合作模式创新 (14)10.3.2 产学研交流平台建设 (14)10.3.3 产学研政策支持 (14)第一章总体规划1.1 示范区建设背景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科技创新在农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概况与经验做法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概况与经验做法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概况与经验做法一、总体情况(一)发展历程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是我国促进农业区域经济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企业为主导的现代农业建设新模式。

建设的主要目的在于集聚创新资源,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着力拓展农村创新创业、成果展示示范、成果转化推广和职业农民培训的功能。

自2000年以来,园区发展经历了试点建设(2001年至 2005 年)、全面推进(2006 年至2011 年)、创新发展(2012年至今)三个阶段。

(二)发展现状目前,科技部已批准建设1~8批共计278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基本覆盖了全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初步形成了特色鲜明、模式典型、科技示范效果显著的园区发展格局。

按照建设和运营主体的差异,园区形成了政府主导型(占87.0%)、企业主导型(占9.7%)、科研单位主导型(占3.3 %)三种模式。

1、园区地域分布情况截至 2018 年底,全国 278 个国家级园区中,东部地区建有55个,约占 28%;中部地区建有 47 个,约占 23%;西部地区建有85个,约占42%;东北地区共建有14个,约占7%。

2、园区评估与验收情况(1)优秀园区情况。

2019 年,科技部组织对第 1-5 批 118个园区开展了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综合评估工作,北京昌平等 20 家园区获评为优秀园区,其中江苏省的南京白马和淮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在列。

评估优秀的园区将作为下一步科技项目优先支持对象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优先培育对象。

(2)新批园区的验收情况。

2018 年和 2019 年科技部分别开展了第 6 批和第 7 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验收工作,同时组织对新批园区的绩效评估工作。

第6批共46 个园区全部通过验收;第7 批的82 个园区中,江苏扬州园区等77 家园区通过了验收,其余5 家园区未通过验收。

二、园区建设特点及扶持政策(一)园区建设特点目前我国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存在着多种模式并存且不断变化发展的格局,典型园区的特色类型主要包括:都市农业新品牌、特色产业规模化、外向型农业、生产要素型、龙头企业型和技术创新型。

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方案(二)

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方案(二)

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方案一、实施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传统的农业模式已不能满足我国日益增长的食品需求和环保要求。

为了推动农业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农业生产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我国政府决定在部分地区建立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

二、工作原理示范区将依托先进的科技手段,如大数据、物联网、AI 等,实现农业生产的数字化、智能化和标准化。

通过高新技术的引入,提升农业产值、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影响,并优化农业产业链,实现农业现代化转型。

三、实施计划步骤1.规划设计:根据各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进行整体规划,明确功能分区和产业发展重点。

2.技术导入: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农业技术、设备和品种,建立技术研发和推广平台。

3.人才培养: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培养和引进农业高新技术人才,构建专业的人才队伍。

4.产业孵化:建立产业孵化平台,为入驻企业提供政策、资金、技术等全方位支持。

5.辐射推广:通过示范区的辐射效应,将成功经验和技术推广至全国,带动全国农业现代化发展。

四、适用范围此方案适用于全国范围内具有丰富农业资源和良好农业基础的地域。

五、创新要点1.农业科技体制创新: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金服用相结合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推动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

2.农业产业模式创新:引入互联网思维和共享经济模式,实现农业产业链的全面升级和优化。

3.农业金融制度创新:设立专项基金,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农业领域,构建多元化的农业投融资体系。

4.农业土地制度创新:推动土地流转和集约化经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高效化。

5.农业服务体系创新:构建完善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提供全方位的农业科技服务,解决农业生产中的痛点难点问题。

六、预期效果预计通过示范区的建设,可以实现以下效果:1.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通过高新技术的引入,预计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20%以上。

2.提升农产品质量:示范区将建立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预计可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20%以上。

农业科技园区的智慧农业建设方案

农业科技园区的智慧农业建设方案

农业科技园区的智慧农业建设方案第一章:项目背景与规划 (3)1.1 项目意义 (3)1.2 项目目标 (3)1.3 项目规划 (3)第二章: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4)2.1 园区交通布局 (4)2.1.1 道路规划 (4)2.1.2 交通设施 (4)2.2 农业生产设施 (5)2.2.1 农田水利 (5)2.2.2 农业机械 (5)2.2.3 仓储设施 (5)2.3 农业信息化设施 (5)2.3.1 农业物联网 (5)2.3.2 大数据平台 (6)2.3.3 智能控制系统 (6)第三章: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 (6)3.1 数据采集与传输 (6)3.1.1 数据采集 (6)3.1.2 数据传输 (7)3.2 数据处理与分析 (7)3.2.1 数据处理 (7)3.2.2 数据分析 (7)3.3 智能决策支持 (7)3.3.1 智能灌溉 (7)3.3.2 智能施肥 (8)3.3.3 智能病虫害防治 (8)3.3.4 智能生产管理 (8)3.3.5 智能销售决策 (8)第四章:智能农业设备与管理 (8)4.1 智能农业设备选型 (8)4.2 设备安装与调试 (9)4.3 设备维护与管理 (9)第五章: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 (9)5.1 服务平台架构 (9)5.2 服务内容与功能 (10)5.3 服务平台运营 (10)第六章:农产品质量追溯与安全监管 (11)6.1 质量追溯体系建设 (11)6.1.1 概述 (11)6.1.2 建设目标 (11)6.1.4 关键环节 (11)6.2 安全监管措施 (12)6.2.1 概述 (12)6.2.2 监管措施 (12)6.2.3 实施策略 (12)6.3 质量追溯与监管效果评价 (12)6.3.1 评价指标 (12)6.3.2 评价方法 (13)第七章:农业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 (13)7.1 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13)7.1.1 体系建设目标 (13)7.1.2 体系构建内容 (13)7.2 人才培养与引进 (13)7.2.1 人才培养策略 (13)7.2.2 人才引进策略 (14)7.3 创新成果转化与应用 (14)7.3.1 创新成果转化机制 (14)7.3.2 创新成果应用推广 (14)第八章:农业产业融合发展 (14)8.1 农业产业链延伸 (14)8.2 农业产业融合模式 (15)8.3 产业融合效益分析 (15)第九章:园区环境监测与保护 (15)9.1 环境监测体系建设 (16)9.1.1 监测目标与原则 (16)9.1.2 监测内容与设备 (16)9.1.3 数据传输与处理 (16)9.2 环保措施实施 (16)9.2.1 农业废弃物处理 (16)9.2.2 农药化肥减量使用 (16)9.2.3 水资源保护 (16)9.2.4 生态环境保护 (17)9.3 环境保护成效评估 (17)9.3.1 评估指标体系 (17)9.3.2 评估方法与步骤 (17)第十章:项目实施与评价 (17)10.1 项目实施步骤 (17)10.1.1 前期准备 (17)10.1.2 项目实施 (17)10.1.3 项目验收 (18)10.2 项目风险分析 (18)10.2.1 技术风险 (18)10.2.2 资金风险 (18)10.3 项目评价与总结 (18)10.3.1 项目评价 (18)10.3.2 项目总结 (19)第一章:项目背景与规划1.1 项目意义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业科技园区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其智慧农业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实施方案汇编

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实施方案汇编

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实施方案汇编第1章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概述 (4)1.1 园区建设背景 (4)1.2 园区建设目标 (4)1.3 园区建设原则 (4)第2章园区规划与布局 (5)2.1 园区选址与规划 (5)2.1.1 选址原则 (5)2.1.2 选址结果 (5)2.1.3 规划设计 (5)2.2 功能区划分 (6)2.2.1 核心区 (6)2.2.2 示范区 (6)2.2.3 辐射区 (6)2.3 基础设施规划 (6)2.3.1 交通物流 (6)2.3.2 水电供应 (6)2.3.3 信息服务 (7)2.3.4 环保设施 (7)2.3.5 公共服务 (7)第3章产业定位与发展战略 (7)3.1 主导产业选择 (7)3.2 产业发展规划 (7)3.3 产业技术创新 (8)第四章农业科技研发与应用 (8)4.1 农业科研体系建设 (8)4.2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 (8)4.3 农业科技创新平台 (9)第五章农业产业链构建与优化 (9)5.1 产业链构建策略 (9)5.1.1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明确产业链发展方向。

结合区域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确定主导产业,培育产业链核心环节,辐射带动周边产业发展。

(9)5.1.2 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

强化产业链各环节间的联系,提高产业链整体竞争力。

(9)5.1.3 引入高新技术,提升产业链技术水平。

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产业链向高端、绿色、智能化方向发展。

(9)5.1.4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增强产业链主体力量。

引导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多元化经营主体参与产业链建设,提升产业链运营效率。

(10)5.1.5 完善政策支持体系,为产业链构建提供有力保障。

制定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本投入,优化产业链发展环境。

(10)5.2 产业链优化升级 (10)5.2.1 加强产业链技术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提升产业链附加值。

农业科技园区建设规划与实施方案

农业科技园区建设规划与实施方案

农业科技园区建设规划与实施方案第1章项目背景与意义 (3)1.1 项目背景 (4)1.2 建设意义 (4)1.3 建设目标 (4)第2章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4)2.1 自然条件 (4)2.2 经济条件 (5)2.3 社会条件 (5)2.4 政策条件 (6)第3章总体规划与布局 (6)3.1 规划原则 (6)3.2 功能区划分 (6)3.3 空间布局 (7)第四章农业科技创新与研发 (7)4.1 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7)4.1.1 创新主体 (7)4.1.2 创新机制 (7)4.1.3 创新方向 (7)4.1.4 创新平台 (8)4.2 研发机构建设 (8)4.2.1 机构设置 (8)4.2.2 人才团队 (8)4.2.3 条件保障 (8)4.2.4 项目支持 (8)4.3 技术引进与转化 (8)4.3.1 技术引进 (8)4.3.2 技术筛选 (8)4.3.3 技术转化 (8)4.3.4 成果推广 (8)第五章农业产业链构建 (9)5.1 产业链设计 (9)5.1.1 产业链整体布局 (9)5.1.2 产业链环节协同 (9)5.1.3 产业链支持体系 (9)5.2 种植业发展 (9)5.2.1 品种选择与布局 (9)5.2.2 种植技术创新与应用 (9)5.2.3 种植业配套设施建设 (9)5.3 养殖业发展 (9)5.3.1 养殖品种选择与布局 (9)5.3.2 养殖技术创新与应用 (10)5.4 产后处理与加工 (10)5.4.1 产后处理设施建设 (10)5.4.2 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与应用 (10)5.4.3 农产品销售渠道拓展 (10)第6章农业信息化与智能化 (10)6.1 农业信息化建设 (10)6.1.1 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10)6.1.2 农业信息资源整合与服务平台建设 (10)6.1.3 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建设 (10)6.2 智能农业技术应用 (11)6.2.1 智能监测与控制系统 (11)6.2.2 智能农业机械设备 (11)6.2.3 农业物联网平台建设 (11)6.3 农业大数据分析与应用 (11)6.3.1 农业大数据采集与处理 (11)6.3.2 农业大数据分析模型构建 (11)6.3.3 农业大数据应用场景 (11)6.3.4 农业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11)第7章农业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11)7.1 环境保护措施 (11)7.1.1 农业污染防治 (12)7.1.2 生态环境保护 (12)7.2 资源循环利用 (12)7.2.1 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12)7.2.2 水资源循环利用 (12)7.3 生态农业发展 (12)7.3.1 推广生态农业技术 (12)7.3.2 发展循环农业 (12)第8章农业科技培训与推广 (13)8.1 培训体系建设 (13)8.1.1 培训目标与原则 (13)8.1.2 培训内容 (13)8.1.3 培训方式 (13)8.1.4 培训师资 (13)8.1.5 培训基地建设 (13)8.2 推广模式摸索 (13)8.2.1 政产学研用相结合 (13)8.2.2 创新推广方式 (13)8.2.3 示范基地建设 (13)8.2.4 农业科技特派员制度 (14)8.3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 (14)8.3.1 成果筛选与评估 (14)8.3.2 成果转化政策支持 (14)8.3.4 成果推广与普及 (14)8.3.5 成果转化效果评价 (14)第9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4)9.1 投资估算 (14)9.1.1 估算依据 (14)9.1.2 估算范围 (14)9.1.3 估算方法 (14)9.1.4 投资估算结果 (15)9.2 资金筹措 (15)9.2.1 资金来源 (15)9.2.2 资金筹措方式 (15)9.3 资金使用计划 (15)9.3.1 资金使用原则 (15)9.3.2 资金使用计划 (15)9.3.3 资金监管 (16)第10章项目实施与组织管理 (16)10.1 实施步骤 (16)10.1.1 前期筹备阶段 (16)10.1.2 设计与招投标阶段 (16)10.1.3 施工建设阶段 (16)10.1.4 验收与移交阶段 (16)10.1.5 运营与维护阶段 (16)10.2 组织架构 (17)10.2.1 决策层 (17)10.2.2 管理层 (17)10.2.3 执行层 (17)10.2.4 监督层 (17)10.3 运营管理 (17)10.3.1 制度建设 (17)10.3.2 人力资源管理 (17)10.3.3 财务管理 (17)10.3.4 技术创新与推广 (17)10.4 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 (17)10.4.1 政策风险 (17)10.4.2 市场风险 (17)10.4.3 技术风险 (18)10.4.4 财务风险 (18)10.4.5 管理风险 (18)第1章项目背景与意义1.1 项目背景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农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

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

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第1章引言 (3)1.1 背景与意义 (3)1.2 目标与任务 (3)第2章农业科技创新现状分析 (4)2.1 国内外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现状 (4)2.1.1 国际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现状 (4)2.1.2 国内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现状 (4)2.2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4)2.2.1 创新能力不足 (4)2.2.2 科技投入不足 (5)2.2.3 人才队伍短缺 (5)2.2.4 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体系不完善 (5)2.2.5 农业科技创新政策体系不健全 (5)2.2.6 农业产业体系不完善 (5)第3章示范区建设总体思路 (5)3.1 建设原则 (5)3.2 建设目标 (6)3.3 建设内容 (6)第四章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构建 (6)4.1 创新主体培育 (7)4.1.1 农业企业 (7)4.1.2 科研院所与高校 (7)4.1.3 农民群众 (7)4.2 创新平台建设 (7)4.2.1 建立农业科技创新基地 (7)4.2.2 建立农业科技园区 (7)4.2.3 建立农业科技创新联盟 (8)4.3 创新政策与环境优化 (8)4.3.1 政策支持 (8)4.3.2 环境优化 (8)第5章农业科技研发与推广 (8)5.1 研发方向与重点领域 (8)5.1.1 研发方向 (8)5.1.2 重点领域 (8)5.2 研发组织与管理 (9)5.2.1 研发组织 (9)5.2.2 管理机制 (9)5.3 推广体系构建与运行 (9)5.3.1 推广体系构建 (9)5.3.2 推广体系运行 (9)第6章农业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 (9)6.1 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机制 (9)6.1.1 构建农业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的政策体系 (10)6.1.2 建立农业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的协同机制 (10)6.1.3 强化农业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的金融支持 (10)6.2 产业链关键环节技术创新 (10)6.2.1 种业创新 (10)6.2.2 农业生产技术创新 (10)6.2.3 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 (10)6.2.4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创新 (10)6.3 产业链与创新链协同发展 (10)6.3.1 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 (10)6.3.2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10)6.3.3 培育农业科技创新主体 (10)6.3.4 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11)第7章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 (11)7.1 转化体系建设 (11)7.1.1 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11)7.1.2 加强科技成果转化队伍建设 (11)7.1.3 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体系 (11)7.2 转化模式与机制 (11)7.2.1 创新成果转化模式 (11)7.2.2 建立健全成果转化机制 (11)7.2.3 加强产学研合作 (11)7.3 成果推广与应用 (11)7.3.1 开展科技成果推广活动 (12)7.3.2 推广农业科技成果 (12)7.3.3 加强成果应用示范 (12)7.3.4 完善成果应用服务体系 (12)第8章农业科技人才培育与引进 (12)8.1 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12)8.1.1 设立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基金 (12)8.1.2 加强农业学科建设 (12)8.1.3 推进产学研结合 (12)8.1.4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2)8.2 人才引进与激励机制 (13)8.2.1 制定人才引进政策 (13)8.2.2 设立人才专项奖励 (13)8.2.3 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13)8.3 人才队伍建设与优化 (13)8.3.1 强化人才团队建设 (13)8.3.2 优化人才队伍结构 (13)8.3.3 加强人才流动与共享 (13)第10章示范区建设保障措施与实施策略 (13)10.1 组织管理与协调机制 (13)10.2 投融资保障 (14)10.3 政策支持与监管 (14)10.4 实施步骤与评估考核 (14)第1章引言1.1 背景与意义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农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重庆渝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重庆渝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重庆渝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一、园区简介重庆渝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是科技部等六部委于2001年批准成立的全国首批21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之一,也是科技部批准的国家863计划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工程重庆示范区,其前身是重庆市人民政府1997年批准成立的第一个市级现代农业开发园区。

按照国家科技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指南》对核心区、示范区和辐射区“三区”规划的要求,园区核心A、B两区的规划面积为1427.59公顷(核心C区正在规划建设中),示范区位于渝北区境内,辐射区位于渝北区外重庆市内。

园区核心A区地处重庆主城都市发达经济圈内。

南接重庆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北邻重庆市空港工业园区,距重庆江北国际机场4公里,离长江寸滩深水港码头6公里,临近龙头寺铁路枢纽站。

与212、319国道、渝黔、渝邻高速路相连的210国道、市中环快速干道纵贯园区境内。

园区具有便利的立体交通和区位优势。

经过十年的建设,园区已累计投资约21亿元用于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园区的环境因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崭新而文明的、宜于生产与生活的新型城区已显现出其雏形。

其间,新增道路近28.53公里,新增绿化面积55公顷,新铺设各类市政管网达96.99公里,实现了水、电、气、路、通讯、排污、雨水等八通,保证了园区健康快速发展。

自2003年起,园区确立了科技农业、生态农业、加工农业和市场农业为主的“四型农业”发展定位,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市场物流,园区的开发建设因此而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目前,园区内已建成投产企业100余家,其中农业项目90余家,企业累计固定资产投资达91亿元,年实现生产总值或销售收入约30亿元,税金1.3亿元。

截止到2007年底,已经有近200家企业入驻园区。

初步形成了以良种奶牛业、精品花卉业、名贵种苗业、生物药业、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物流、农业生态业、农业科研等为龙头的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

其中,园区核心A区已引进的百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重庆天友乳业公司、华牧集团、重庆秦妈餐饮文化公司、领先实业有限公司等近100家涉农产品加工、物流企业,以及正在洽谈中的武汉中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联通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中国水饮料集团等大型项目,将最大限度地吸纳和有效利用本土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带动区域内农业生产的集约化发展。

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设施规划与建设方案

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设施规划与建设方案

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设施规划与建设方案第1章引言 (4)1.1 项目背景 (4)1.2 建设目标 (4)1.3 规划原则 (4)第2章基地现状分析 (5)2.1 地理位置与气候条件 (5)2.2 土地资源与土壤条件 (5)2.3 农业产业现状 (5)第3章设施规划总体布局 (5)3.1 功能区划分 (5)3.1.1 核心科研区 (5)3.1.2 生产示范区 (6)3.1.3 技术推广区 (6)3.1.4 产业孵化区 (6)3.1.5 生活服务区 (6)3.2 设施布局 (6)3.2.1 核心科研区 (6)3.2.2 生产示范区 (6)3.2.3 技术推广区 (6)3.2.4 产业孵化区 (6)3.2.5 生活服务区 (7)3.3 空间组织 (7)3.3.1 道路系统 (7)3.3.2 绿化系统 (7)3.3.3 排水系统 (7)第四章生产设施规划与建设 (7)4.1 温室设施 (7)4.1.1 规划原则 (7)4.1.2 设施类型 (7)4.1.3 建设规模 (7)4.1.4 设施布局 (7)4.1.5 设施配置 (8)4.2 大棚设施 (8)4.2.1 规划原则 (8)4.2.2 设施类型 (8)4.2.3 建设规模 (8)4.2.4 设施布局 (8)4.2.5 设施配置 (8)4.3 露地栽培区 (8)4.3.1 规划原则 (8)4.3.2 栽培类型 (8)4.3.3 土壤改良 (8)4.3.4 水利设施 (8)4.3.5 病虫害防治 (8)4.3.6 田间管理 (9)第5章仓储物流设施规划与建设 (9)5.1 仓储设施 (9)5.1.1 仓库布局 (9)5.1.2 仓库结构 (9)5.1.3 仓库设施 (9)5.2 物流设施 (9)5.2.1 物流通道规划 (9)5.2.2 物流设备配置 (9)5.2.3 临时堆场设置 (9)5.3 冷链设施 (9)5.3.1 冷库规划 (9)5.3.2 冷链设备配置 (9)5.3.3 冷链物流 (10)5.3.4 冷链信息化管理 (10)第6章研发与试验设施规划与建设 (10)6.1 研发中心 (10)6.1.1 建设目标 (10)6.1.2 功能定位 (10)6.1.3 设施规划 (10)6.2 试验基地 (10)6.2.1 建设目标 (10)6.2.2 功能定位 (10)6.2.3 设施规划 (11)6.3 检测与质量控制 (11)6.3.1 建设目标 (11)6.3.2 功能定位 (11)6.3.3 设施规划 (11)第7章信息化与智能化设施规划与建设 (11)7.1 信息管理系统 (11)7.1.1 系统概述 (12)7.1.2 系统架构 (12)7.1.3 功能模块 (12)7.2 智能监控系统 (12)7.2.1 系统概述 (12)7.2.2 系统架构 (12)7.2.3 功能模块 (12)7.3 互联网农业 (13)7.3.1 概述 (13)7.3.2 应用场景 (13)7.3.3 建设内容 (13)第8章农业废弃物处理设施规划与建设 (13)8.1 废弃物收集与运输 (13)8.1.1 收集系统规划 (13)8.1.2 运输系统规划 (13)8.2 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14)8.2.1 生物处理设施 (14)8.2.2 物理处理设施 (14)8.2.3 化学处理设施 (14)8.3 环保设施 (14)8.3.1 污水处理设施 (14)8.3.2 废气处理设施 (14)8.3.3 固体废物处理设施 (14)8.3.4 环保监测设施 (14)第9章休闲旅游设施规划与建设 (14)9.1 观光农业 (15)9.1.1 观光农业概述 (15)9.1.2 观光农业规划原则 (15)9.1.3 观光农业设施建设 (15)9.2 体验式农业 (15)9.2.1 体验式农业概述 (15)9.2.2 体验式农业规划原则 (15)9.2.3 体验式农业设施建设 (15)9.3 休闲设施 (15)9.3.1 休闲设施概述 (15)9.3.2 休闲设施规划原则 (15)9.3.3 休闲设施建设 (15)第10章投资估算与经济效益分析 (16)10.1 投资估算 (16)10.1.1 投资估算依据 (16)10.1.2 投资估算范围 (16)10.1.3 投资估算方法 (16)10.1.4 投资估算结果 (16)10.2 经济效益分析 (16)10.2.1 分析方法 (16)10.2.2 营收预测 (16)10.2.3 成本预测 (16)10.2.4 经济效益分析结果 (16)10.3 社会效益分析 (17)10.3.1 技术推广与应用 (17)10.3.2 产业带动作用 (17)10.3.3 人才培养与交流 (17)10.3.4 生态与环境效益 (17)10.3.5 社会影响 (17)第1章引言1.1 项目背景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农业现代化建设日益推进,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作为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已成为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关键举措。

农业科技园区总体规划设计方案(可编辑)

农业科技园区总体规划设计方案(可编辑)

关键词
关键词一:渝韵.稷城
关键词二:重庆模式
渝韵
Yu yun
重庆特色 山地特色

ji
谷神 农业文化

cheng
现代 聚集 科技 辐射
结合重庆发展条件和需求,提出综合科技、生产、社会、生态、示范、信息等
要素的“重庆模式”。
重庆模式
科技 生产 社会 生态 示范 信息
关键词三:全面辐射
拓展区在科研成果、生产设施、耕作技术、经营模式等多方面为丘陵山地农业 区域做出表率,产生强大的全面的辐射。
1993 年
第一阶段 探索
1997 年 传统农业
科 技 创 新 服 务 管 理 政 府 扶 持
第二阶段
快速发展
2001 年
过去 第三阶段 规范化 制度化











现在
生物工程
生态保护
休闲观光
认识篇
2、发展条件分析
2.1 区域条件分析
重庆之于 世 界
重庆是东起上海,途径德黑兰、伊斯坦布尔,直达伦敦的第三条亚欧铁路大陆 桥的重要连接点,也是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重点城市。优越的地理条件和交通优势赋 予了重庆参与跨国区域合作和产业分工,具有跻身国际化大都市的战略条件。
六、提出实施政策建议
通过制定合理的政策和措施,营造良好的科研及投资环境,鼓励相关 企业进入。同时提升园区人才素养,努力加强软实力。
农业科技园区的价值
总体背景
农业科技园对世界的意义
农业科技园对中Leabharlann 的价值农业科技园在重庆的作用
背景研究 全球现代农业园区发展趋势 国内农业科技园区发展趋势 区域条件

农业现代化智能种植园区规划与实施路径

农业现代化智能种植园区规划与实施路径

农业现代化智能种植园区规划与实施路径第一章:园区概述 (2)1.1 园区定位 (2)1.2 园区规模 (3)1.3 园区布局 (3)1.3.1 核心区 (3)1.3.2 示范区 (3)1.3.3 培训区 (3)1.3.4 观光区 (3)1.3.5 配套设施 (3)第二章:智能种植技术体系 (3)2.1 种植模式选择 (3)2.2 设施设备配置 (4)2.3 信息化管理系统 (4)第三章:土壤与水资源管理 (5)3.1 土壤改良与保护 (5)3.1.1 土壤质量评估 (5)3.1.2 土壤改良措施 (5)3.1.3 土壤保护措施 (6)3.2 水资源优化配置 (6)3.2.1 水资源调查与评估 (6)3.2.2 水资源优化配置措施 (6)3.2.3 水资源保护措施 (6)3.3 水肥一体化技术 (6)3.3.1 技术原理 (6)3.3.2 技术优势 (6)3.3.3 技术应用 (7)第四章:种植结构调整 (7)4.1 主导品种筛选 (7)4.2 种植模式优化 (7)4.3 产业结构调整 (8)第五章:农业废弃物处理与利用 (8)5.1 农业废弃物分类 (8)5.2 处理与利用技术 (8)5.3 政策与管理措施 (9)第六章: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9)6.1 生态环境现状分析 (9)6.1.1 土壤环境分析 (9)6.1.2 水资源环境分析 (9)6.1.3 生物多样性分析 (9)6.2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0)6.2.1 改善土壤环境 (10)6.2.2 保护水资源 (10)6.2.3 维护生物多样性 (10)6.3 生态补偿机制 (10)6.3.1 生态补偿政策制定 (10)6.3.2 生态补偿资金来源 (10)6.3.3 生态补偿实施监管 (10)第七章:智能种植园区产业链构建 (10)7.1 产业链条梳理 (10)7.2 产业链延伸与拓展 (11)7.3 产业链协同发展 (11)第八章:政策与法律法规保障 (12)8.1 国家政策梳理 (12)8.1.1 政策背景 (12)8.1.2 政策内容 (12)8.2 地方政策制定 (12)8.2.1 地方政策制定原则 (12)8.2.2 地方政策内容 (12)8.3 法律法规体系建设 (13)8.3.1 法律法规制定原则 (13)8.3.2 法律法规内容 (13)第九章:园区运营与管理 (13)9.1 运营模式选择 (13)9.2 管理体系构建 (14)9.3 服务与培训 (14)第十章:园区可持续发展 (14)10.1 可持续发展战略 (14)10.1.1 战略目标 (15)10.1.2 战略措施 (15)10.2 创新驱动发展 (15)10.2.1 创新体系构建 (15)10.2.2 创新驱动路径 (15)10.3 园区监测与评估 (15)10.3.1 监测体系构建 (15)10.3.2 评估体系构建 (16)第一章:园区概述1.1 园区定位农业现代化智能种植园区以科技创新为驱动,紧紧围绕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战略,旨在打造一个集科研、示范、推广、培训、观光于一体的智能化、生态化、标准化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农业科技园区指南

农业科技园区指南

农业科技园区指南
农业科技园区是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和提高农业科技水平而设立的一个综合性园区。

它是一个集农业科技研发、示范推广、技术转移和人才培养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园区,旨在加快农业科技的研发和应用,推动农业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以下是农业科技园区的指南。

1.位置选择
2.规划设计
3.科研平台建设
4.农业示范推广
5.技术转移与培训
6.产学研合作
7.政策支持
8.环境保护
9.人才培养
10.国际交流合作
总结起来,农业科技园区的指南是选择适宜的位置,合理规划设计,建设科研平台,推广示范技术,进行技术转移与培训,推动产学研合作,争取政策支持,注重环境保护,加强人才培养和进行国际交流合作。

这些措施将有效推动农业科技的发展,提升农业产业的竞争力,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工作指引

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工作指引

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工作指引为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8〕4号)的要求,推进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建设发展,抢占农业科技竞争的制高点,发挥科技创新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关键和引领性作用,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连片带动乡村振兴,制定本指引。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把服务农业增效、农—1—民增收、农村增绿作为主攻方向,集聚各类要素资源,着力打造农业创新驱动发展的先行区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试验区。

二、建设目标与基本定位(一)建设目标。

到2025年,在全国范围内建设一批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打造现代农业创新高地、人才高地、产业高地。

探索农业创新驱动发展路径,显著提高示范区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绿色发展水平。

依靠科技创新,着力解决制约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突出问题,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

(二)基本定位。

1.深化体制改革。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大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力度,打造农业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试验田”,进一步整合科研力量,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着力激发农业科技创新活力。

2.聚焦“三农”发展。

以提质增效为重点,着力解决关系国计民生的“三农”问题,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农业技术水平,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3.突出科技特色。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针对制约区域发展的—2—突出问题,促进农业科技成果集成、转化,加强科研创新,通过试验示范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更好为农业农村发展服务,走质量兴农之路。

农业智能化种植园区智能管理解决方案

农业智能化种植园区智能管理解决方案

农业智能化种植园区智能管理解决方案第一章智能园区概述 (3)1.1 园区概况 (3)1.2 智能化管理需求 (3)1.2.1 数据采集与分析 (3)1.2.2 生产过程自动化 (3)1.2.3 管理决策智能化 (4)1.2.4 产业链协同管理 (4)第二章硬件设施建设 (4)2.1 智能监测系统 (4)2.1.1 环境监测 (4)2.1.2 作物生长监测 (4)2.1.3 病虫害监测 (5)2.2 自动控制系统 (5)2.2.1 灌溉自动控制系统 (5)2.2.2 施肥自动控制系统 (5)2.2.3 温室自动控制系统 (5)2.3 数据采集与传输 (5)2.3.1 数据采集 (5)2.3.2 数据传输 (5)第三章数据分析与处理 (6)3.1 数据清洗与预处理 (6)3.1.1 数据收集 (6)3.1.2 数据整合 (6)3.1.3 数据清洗 (6)3.1.4 数据预处理 (6)3.2 数据挖掘与分析 (6)3.2.1 关联分析 (7)3.2.2 聚类分析 (7)3.2.3 预测分析 (7)3.3 数据可视化 (7)3.3.1 折线图 (7)3.3.2 柱状图 (7)3.3.3 散点图 (7)3.3.4 地图 (7)第四章智能决策支持 (7)4.1 决策模型构建 (8)4.2 决策算法与应用 (8)4.3 决策结果评估 (8)第五章作物生长监测与管理 (9)5.1 作物生长数据监测 (9)5.1.1 监测内容 (9)5.1.3 应用 (9)5.2 生长环境调控 (10)5.2.1 调控内容 (10)5.2.2 调控方法 (10)5.2.3 应用 (10)5.3 病虫害监测与防治 (10)5.3.1 监测内容 (10)5.3.2 监测方法 (11)5.3.3 防治方法 (11)5.3.4 应用 (11)第六章资源优化配置 (11)6.1 土地资源管理 (11)6.2 水资源管理 (12)6.3 肥料与农药管理 (12)第七章人力资源管理 (13)7.1 员工培训与管理 (13)7.1.1 培训体系构建 (13)7.1.2 培训方式与方法 (13)7.1.3 培训效果评估 (13)7.2 考核与激励 (13)7.2.1 考核体系 (13)7.2.2 激励机制 (13)7.2.3 激励政策的持续优化 (13)7.3 人员调度与优化 (14)7.3.1 人员需求预测 (14)7.3.2 人员招聘与选拔 (14)7.3.3 人员调度与优化 (14)7.3.4 员工晋升通道 (14)第八章质量安全与追溯 (14)8.1 质量安全监测 (14)8.1.1 概述 (14)8.1.2 监测内容 (14)8.1.3 监测方法 (14)8.2 追溯体系建设 (15)8.2.1 概述 (15)8.2.2 追溯体系内容 (15)8.2.3 追溯体系实现手段 (15)8.3 风险预警与应对 (15)8.3.1 概述 (15)8.3.2 风险预警 (15)8.3.3 应对措施 (16)第九章经济效益分析 (16)9.1 成本分析 (16)9.1.2 运营成本 (16)9.2 收益分析 (17)9.2.1 直接收益 (17)9.2.2 间接收益 (17)9.3 投资回报分析 (17)9.3.1 投资回收期 (17)9.3.2 投资收益率 (17)9.3.3 投资回报率 (17)第十章智能园区发展规划 (17)10.1 短期目标与规划 (17)10.2 中长期目标与规划 (18)10.3 智能园区发展趋势与展望 (18)第一章智能园区概述1.1 园区概况农业智能化种植园区,作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载体,集成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化管理手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科技园区指南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全国农业科技大会"的总体部署和《农业科技发展纲要》的具体要求,建立一批符合21世纪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对不同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示范带动作用的农业科技园区,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加速农业由主要注重数量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的转变,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指南。

一、农业科技园区是我国新阶段农业发展的现实需要我国农业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加速农业产业化与现代化进程,必须加强科技引导与示范。

农业科技园区作为农业技术组装集成、科技成果转化及现代农业生产的示范载体,是我国新阶段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的必然选择。

农业科技园区以技术密集为主要特征,以科技开发、示范、辐射和推广为主要内容,以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目标,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模式。

近年来,我国有关部门和地方建立了一批农业示范园(区)。

但是,这些农业示范园(区)存在着一些较普遍的问题,如重复建设,缺乏宏观指导;盲目引进,经济效益不高;产品科技含量偏低,市场竞争能力不强;运行机制不完善,发展缺乏活力等。

因此,农业科技园区也是正确引导和规范现有各类农业示范园(区)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农业科技园区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农业科技园区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模式,是农业技术组装集成的载体,是市场与农户连接的纽带,是现代农业科技的辐射源,是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的基地,对周边地区农业产业升级和农村经济发展起示范与推动作用。

农业科技园区把政府指导、企业运作、中介参与、农民受益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

政府为园区建设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进行宏观指导和组织协调,并对园区内企业进行监督,保障农民利益;企业作为园区建设主体,接受政府指导,合理配置资源和进行产业化经营;中介组织开展咨询、评估与培训,并提供各类中介和科技服务;农民以土地、劳动力、资金等入股或通过与企业签订产品购销合同等形式参与园区建设,接受技术指导与培训。

(一)指导思想农业科技园区以市场为导向,先进适用技术为支撑,发挥区域优势,突出地方特色,加强农业技术的组装集成和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传统农业的改造与升级;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完善运行机制,促进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

(二)原则和目标农业科技园区的原则是:1.有利于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应用,提高农业科技整体水平;2.有利于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质高效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3.有利于农业科技企业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和农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4.有利于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科技园区的目标是:1.实现一批农业技术的组装集成,解决一批影响园区及周边地区农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2.转化和推广一批农业科技成果,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3.培养和吸引一批优秀人才,建立技术培训与技术服务网络体系;4.建设50个具有区域代表性和引导、示范与带动作用强的农业科技园区,培育和孵化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型农业产业集团。

三、农业科技园区的基本要求和发展重点(一)基本要求1.园区要有一定的规模,要求总体规划可行,主导产业明确,功能分区合理,综合效益显著;2.园区要有较强的科技开发能力,较完善的人才培养、技术培训、技术服务与推广体系,较强的科技投入力度;3.园区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较显著,对周边地区要有较强的引导与示范作用;4.园区要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包括地方协调领导小组和园区管理机构),要制定规范的土地、资金、人才等规章与管理制度,要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有利于引进技术和人才、不断拓宽投融资渠道的运行机制。

(二)发展重点我国幅员辽阔,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特别是农业的发展具有显著的区域性。

按照我国农业不同区域的资源条件、经济特点和农业产业化发展背景,面向市场,发挥优势,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确定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重点。

1.引导园区优质农产品生产实现产品标准化和经营产业化根据园区自然条件与经济特点,以开发市场占有率高、国际竞争力强的优质农产品为核心,应用现代农业科技成果,力求种养业"品种新、品质优、结构佳、投入低、效益高",实现产品标准化和经营产业化,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2.引导园区农产品加工实现高效化和市场化研究农产品保鲜、深加工及相关配套技术,开发具有民族传统、地域优势、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深加工产品,延长农业产业链,实现农产品的增值增效,切实解决农民增收问题。

3.引导园区设施农业实现生产规模化和专业化针对设施农业的发展特点与趋势,实现种苗工厂化、规模化生产,种养业规模化、专业化示范,农产品保鲜、储藏、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等,提高设施农业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

4.引导园区农业科技企业实现集团化和国际化农业科技企业既是科技投入的主体,也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

在兼顾科技优势、区域战略布局、主导产业培育的基础上,逐步引导园区农业科技企业实现集团化和国际化,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团。

四、农业科技园区的组织管理农业科技园区由科学技术部牵头,联合有关部门成立协调指导小组、办公室和专家委员会等。

协调指导小组对园区进行宏观指导。

办公室是协调指导小组的具体办事机构,负责处理园区评审、检查、考核等日常事务,设在科学技术部农村与社会发展司。

专家委员会负责技术指导与技术咨询,参与园区的论证、评审、考核等。

各园区需成立地方协调领导小组,负责本地园区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落实国家有关政策和地方配套政策,指导本地园区总体规划、实施方案、管理办法与规章制度的制定及实施监督等。

各园区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按照有利于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灵活高效的原则,成立相应的园区管理机构。

园区实行动态管理,即在现有各种类型农业示范园(区)的基础上,由地方政府逐级申报,经专家委员会评审,由办公室报协调指导小组审定并由科学技术部以部发文批复后,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进行试点;运行一段时间后,按照《农业科技园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考评和验收,达标者正式挂牌;挂牌两年后复评,不合格者取消其"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资格。

五、农业科技园区的保障措施1.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园区的支持力度要将园区建设纳入国家农业相关科技计划与地方科技发展计划,并作为农业基本建设的主要内容。

园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经国家与地方科技主管部门批准后,可享受国家与地方高新技术企业的有关优惠政策。

优先支持园区农业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要将园区的技术合作与交流作为国家重点科技合作计划和农业技术引进计划的重点。

各级政府要制定符合地方实际的相关配套政策,努力为园区建设与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2.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在不断增加中央和地方政府投入的同时,吸引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特别是要积极争取金融部门的支持,逐步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

积极鼓励各类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企业,进入园区投资建设。

加强引导农户以土地、劳动力、资金等各种生产要素及以承包、入股等形式参与园区建设。

通过国际科技合作,吸引国外资金,引进先进适用的技术与生产设施、经营管理方法和经验,加快园区建设。

3.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要加强引进和培养园区建设急需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尤其是懂管理、善经营的复合型人才。

应通过建立新型的科技人才聘用制度,吸引国内外从事农业科研、教学和推广的优秀人才投身园区建设。

应积极与农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合作,推动产、学、研结合。

要重视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培养一批农民技术骨干和农民企业家。

4.加强园区科学管理和制度建设按照本指南的要求,制定《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

各级政府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园区总体规划、实施方案、管理办法及相应的规章制度,使园区建设有章可循。

通过加强园区的科学管理与制度建设,形成有利于园区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的机制与环境。

附件2: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试行)一、总则第1条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农业科技大会"的精神,按照《农业科技发展纲要》的总体部署和《农业科技园区指南》的具体要求,建立一批符合21世纪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对不同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示范带动作用的农业科技园区,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加速农业由主要注重数量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的转变,促进园区的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以及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定本办法。

第2条农业科技园区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的农业发展的新型模式,是农业技术组装集成的载体,是市场与农户连接的纽带,是现代农业科技信息的辐射源,是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的基地,对周边地区农业产业升级和农村经济发展起示范与推动作用。

通过园区的引导与示范,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推动传统农业的改造与升级。

二、组织管理机构及职责第3条农业科技园区由科学技术部牵头,联合有关部门成立协调指导小组,对园区进行宏观指导。

组长由科学技术部主管副部长担任,副组长由农业部副部长担任,成员由科学技术部、农业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银行司(局)级领导组成。

协调指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要负责处理园区的评审、检查、考核等日常事务,主任由科学技术部农村与社会发展司司长担任。

办公室设在科学技术部农村与社会发展司。

第4条成立园区专家委员会,负责技术指导与技术咨询,参与园区的论证、评审、考核等。

第5条成立园区地方协调领导小组,负责本地园区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落实国家有关政策和地方配套政策,指导本地园区总体规划、实施方案、管理办法与规章制度的制定及实施监督等。

第6条各园区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按照有利于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灵活高效的原则,成立相应的园区管理机构。

三、申报与审批第7条农业科技园区的申报对象包括现有农业基地、星火密集区和各种类型的农业示范园(区)。

应符合以下条件:1.符合《农业科技园区指南》的基本要求;2.已经纳入地方发展计划,经过2年以上建设;3.园区功能设计合理,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对周边地区有较强的示范、引导和带动作用;4.已成立园区地方协调领导小组;5.已建立健全的园区管理机构。

第8条申报程序1.由园区建设单位经所在地科技主管部门向省级科技厅(科委)提出申请;2.省级科技厅(科委)进行评审、筛选,经省级人民政府审定后报送科学技术部。

第9条申报材料1.农业科技园区申报书(附1);2.农业科技园区总体规划(附2);3.农业科技园区实施方案(附3);4.有关配套材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