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表现(精)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澄碧河水库位于广西山区,因热力作用,水库建成蓄水后对局部地区气候产生显著影 响,下图是“水库蓄水后库区各月降水差值(指该月降水量与水库蓄水前该月多年平 均降水量的差值)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蓄水后库区夏季降水变化与原因叙述正确的 是 A. 降水增多——水库降温慢,加强空气对流 B. 降水增多——水库增温快,加强空气对流 C. 降水减少——水库增温慢,减弱空气对流 D. 降水减少——水库降温快,减弱空气对流 2.水库建成蓄水后对局部地区气候的影响有 ①年降水量减少 ②降水季节变化增大 ③气温年较差变小 ④气温日较差变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供水、养殖、发电等效益
拦截泥沙,降低河流含沙量;洪水期可以拦蓄洪水,调节 径流的季节的变化、航运,下游植被面积扩大、河道发生 冲刷,河床变深变宽,河床粒径变粗(河床抵抗侵蚀能力增 强)、通洪能力不断增加等
归纳
水库不 利的影 响
对上游 地区的 影响
对本地 区的影 响
对下游 地区的 影响
流速减缓,泥沙淤积、污染加重 库区蓄水会淹没原有生产、生活设施以及文物古迹等; 改变库区原有生态环境,水域内害虫滋生,可能导致 传染性疾病蔓延
水电占全球发电总量的16%,其中超过70%来自拉丁美洲。十几年来,亚马孙河流域 内各国涌现水电开发热潮。在亚马孙河的安第斯山脉支流上已经有48座装机量超过2兆瓦 的水电站,未来的20年里还计划修建150座。在亚马孙平原地区,建水电站需要修建大型 水坝,产生足够大的落差,如乌阿图玛河的巴尔比那水电站和托坎廷斯河的图库鲁伊大 型水电站。图1示意亚马孙河流域水电站分布,图2示意亚马孙河流域多年平均气候资料 。 (2)分析亚马孙河流域水电开发对流域内自然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8分)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表现
微课课题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表现●目标解读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形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要真正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仅靠这样的解释是远远不够的。
所以,本条“标准”要求通过具体实例,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来加以理解。
关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和本模块已涉及了很多内容,学习时只需要适当的复习和归纳;在此基础上,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关键是要落实到一定的区域,“标准”中要求的“举例”,即是指举一定的区域(最好是学生学习过的区域)为例。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还应注意其“现状”和“变化”两方面的内涵: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能够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方面,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作为一个整体存有的;各要素在特征上保持协调一致,并与总体特征相统一。
例如,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因深居大陆内部、距海遥远,形成干旱的环境特征,其地貌、水文、植被、土壤等要素都体现出干旱环境的特征。
另一方面,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表现为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以至整体环境状态的变化,即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
例如,滥伐森林和植树造林都会对地理环境带来一系列的不同影响。
由此,人类在改造某环境要素时,应注意对其他要素以至整个环境所带来的可能影响。
二、教学过程【引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以生物和人类活动为例,分析说明了某一自然地理要素变化对整体环境演变的影响,以及整体环境演变对某一自然地理要素变化的影响。
从中我们能够初步理解到,组成自然地理环境(即地球表层)的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一个整体系统。
这节课我们进一步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表现(板书)自然地理环境是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人类圈等自然地理圈层组成的有机整体。
【举例分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在三个方面:表现一: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如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地理环境整体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一个发育成熟的土壤剖面一般具有__________ 枯枝落叶
层、腐殖质层、________层、淀积层和母质层。 淋滤
(4)B范围内的气候 类型是_________, 对应的地带性植被、 土壤类型分别是__ __________。
(5)D范围内的植被 类型是_________, 开发该区域的关键性制约因素是_____________。 答案:(4)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 带大陆性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 草原) 灰化土(黑土、黑钙土、棕壤) (5)温带荒漠(荒漠);缺水
抬升河床 抬升河床
地下水位升高 地下水位升高 土壤盐渍化 土壤盐渍化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表现之三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表现之三 某一要素的改变,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环 某一要素的改变,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环 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以土壤为例
一、整体性
1、自然地理环境的构成要素 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1、自然地理环境的构成要素
气候
水文
土壤
生物( 植被)
地貌
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我国西北内陆地区
气候干旱 气候
河流少 水文 多为内流河
土壤发育差 土壤 肥力低
少数耐 生物( 植被) 旱植物
风力地貌 地貌
(2)利用遥感技术监测土壤水分含量变化, 主要依据土壤的
A
A. 温度
B. 孔隙
C. 肥力
D. 空气
(3)不够合理的治理土壤退化的措施是
A
A. 东北平原开荒、焚烧秸杆,加速有机质分解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裸 成 成 原 露风化作用土苔藓类生物始 高等植物 熟 岩 母 土 土 石 质 壤 壤
肥土
退化
人类活动与土壤
盐碱化
不合理利用 水土流失 沙漠化 耕作 人 类 活 动 改 变 土 壤 土壤退化
结构、保水性、通气性
地势
坡度 坡向
气候和植被
陡坡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 平地容易发育成深厚的土壤 阳坡 阴坡
地势
温度 降水 湿度 陡坡
气候带 植被带
土壤 土壤浅薄
土壤深厚
地
侵蚀多
沉积多
坡度 形
平地 阳坡 坡向 阴坡 蒸发少,水分状况好
辐射多,温度高
(五)土壤与人类活动
农业生产:耕耘——改变土壤结构、保水性、通气性 灌溉——改变土壤水分、温度状况 收获——剥夺归还土壤的部分有机质 施肥——改变土壤的营养元素组成
寒冷
气候
微生物分解慢 微生物分解快
化学与生物风化渐强
有机质积累 有机质含量少
高温多雨地区
暖湿
寒冷或干旱地区
有机残体渐多,风化壳渐厚
(二)气候与土壤
红壤的基本特 征是呈酸性, 肥力较低有机 质含量在2% 以下。原因是 分布在湿润和 高温的热带和 亚热带南部, 微生物活动旺 盛,有机质被 大量分解。 黑土是温带半湿润地区草原草甸 植被下发育的具深厚腐殖质层的 黑色土壤。黑灰色腐殖质层厚 30-100cm ,是在寒冷湿润的 气候条件下形成的。 荒漠土有机质含量少,土壤水分 缺乏,石灰表聚明显。在我国主 要集中分布在西北地区,深居内 陆腹地和干旱地带,属干旱的大 陆性气候。
人类活动造成温室效应及产生的影响
大量使用 矿物燃料
砍伐森林 冰川 融化 海水 膨胀 海 平 面 上 升
地理必修一第5章知识点总结
地理必修一第5章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五章知识点总结。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 要素间的相互联系。
- 自然地理环境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组成。
这些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 例如,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植物又向大气中释放氧气,枯枝落叶等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化为土壤中的有机质,影响土壤的肥力。
- 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 生产功能: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
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植物提供叶绿素,大气提供二氧化碳,土壤及水圈、岩石圈提供水分和无机盐等,将简单的无机物合成有机物,这一功能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
- 平衡功能:自然地理环境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例如,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当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时,植物的光合作用会加强,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当二氧化碳含量减少时,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弱,呼吸作用相对增强,释放更多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保持相对稳定。
-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每时每刻都在演化,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
例如,在山区,由于地壳运动使山体抬升,随着山体的抬升,河流下切侵蚀加剧,河谷加深,地面坡度增大,从而导致水土流失加剧;由于植被减少,土壤肥力下降,气候变得干旱,这一系列的变化都是相互关联的,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
2. 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
- 成土母质与土壤。
- 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氮除外)的最初来源。
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土壤质地关系密切,例如,发育在颗粒较细母质上的土壤,质地一般较细;发育在颗粒较粗母质上的土壤,质地一般较粗。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2.雪线高度问题 夏季气温小于0℃的地方有永久性积雪,即夏季气温 0℃线为山体的雪线。雪线是冰雪带的下限,其高度与纬 度、坡向和坡度有关。一般来说,低纬雪线高,高纬雪线 低;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 线高;陡坡雪线高,缓坡雪线低。
三、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的表现
天山北坡中山带以上年降水量为400600mm。伊犁谷地个别迎风坡可达 1000mm。天山南坡中山带以上年降 水量为300-500mm。
该国气候主要为季风气候且海洋性特征明显,降水丰沛, 河流水量充足,地形受流水侵蚀和冲积作用明显;由于地 形坡度大,水力资源丰富。 (3)该国的传统民居多为木制结构,试分析其自然地理原 因。 该国森林资源丰富,取材方便,又多火山、地震,木制 结构利于防震。
2.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他 要素的变化,其中水是比较容易受人类影响的自然要素 之一。结合下图完成(1)~(3)题。
二、非地带性(地方性)规律 8、撒哈拉沙漠横贯非洲东西两岸
(洋流)
引申:
1.海拔高,纬度低,自然带多
2.基带与山体所在纬度自然带一致
3.纬度高,雪线低;阴坡雪线低; 降水丰富的坡雪线低
五.非地带性现象
1.荒漠中的绿洲:水分 2.东非高原赤道附近热带草原带: 海拔高,改变了水热状况
3.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 带:
A.地带性现象 B.非地带性现象 C.受纬度地带性因素的影响 D.受经度地带性因素的影响 10、下列自然带的分布受非地带性因素干扰明显的是 A.南半球高纬度缺少苔原带和针叶林带
B.北美洲中部的温带草原带
C.安第斯山南段同纬度东西两侧的自然带不同
D.非洲刚果盆地的热带雨林带
四、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的应用 2、根据基带判断山脉分布的纬度位置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思考:风化壳的厚度与气候条件有什么关联?
从干燥的荒漠地带 或寒冷的苔原地带,到 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地 带,风化壳逐渐加厚。
(三)
生物是土壤 有机质的来源, 也是土壤形成过
生物与土壤
程中最活跃的因
素,土壤肥力的
产生与生物作用
密切关联。
(四)
地形与土壤
地势升高 地 坡 度 陡坡 平地
水热变化
土壤垂直分异
说一说你 发现了什 么规律?
形成这样地域 差异的主要因 素是什么? 试着分析形成 这种规律的根 本原因?
水分 海陆位置不同
(二)、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经度地带分异)
距海 远近 不同
水分 差异
景观 差异
(基本因素)
自然带东西更替:又可称为从
沿海向内陆的更替
其表现形式是:
东西更替
南北延伸
小记: 各纬度比较,纬度地带分异明显的 是高纬和低纬。干湿地带分异明显 的是中纬。
水 分
海陆 分布
海拔 高度
垂直分异规律 水热 (垂直地带性) 状况 地方性分异规 律(非地带性)
纬线延伸 低纬和高纬地区,如非 0 纬度更替 洲沿20 E经线,自赤道 向南北的自然带变化 经线延伸 中纬地区,如亚欧大陆 经度更替 中纬地区从沿海向内陆 的变化 等高线延伸 中低纬度的高山,如 从山麓到山 珠穆朗玛峰的垂直自 顶更替 然带 比较普遍,如华北平 原、沙漠中的绿洲、 南美南端东西差异
下面哪座山位于我国华北平原地区?
f:垂直地带性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律与其所在纬度 从赤道向两极的变化规律相似
P81活动 2(1)为什么珠穆朗玛峰南坡出现的自然带 谱比北坡复杂?
南坡纬度低、海拔低、相对高度大,所以自 然带谱比北坡复杂
简述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简述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大自然不仅创造了各种具有特殊性的生物和人类本身,而且还创造了千姿百态、纷繁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
由于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之间密切联系,并相互作用,使地球表层的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一个整体,这就是所谓的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环境是整体的,它们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一方面,它们从属于一定的地质结构单元;另一方面,各地理要素之间又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是互相制约的,各要素的空间组合又构成地理区域。
1、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地球表层各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要素,即气候、地形、土壤、水文等,都以空间分布为基础而形成一定的分布格局,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是构成一个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地质历史时期中,地球表层各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要素和它们的地理分异过程的不同,又促进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进化。
因此,地理要素的空间组合关系及其演变,直接影响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
例如,海陆位置与气候,大致呈现出沿纬度方向由两极地区向赤道地区逐渐变暖的趋势,而这正是因为北半球的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温度分带;反之,陆地的向东扩展也必然导致气候分异。
这些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既深刻又普遍,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自然地理环境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某些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对某些区域或某些国家的经济活动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如我国的西北地区就是由于地理环境的制约而成为该地区的能源供应中心。
还有某些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它们的组合规律、变化的一般趋势或可预见的变化状况,能对经济活动的进行起重要的指导作用,例如西欧的波德平原、巴西的亚马孙平原,都是典型的平原,它们的地貌特征、土地利用、人口密度等均具有明显的差别,对当地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破坏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由于人口的剧增和经济活动对资源的掠夺性开采,造成自然资源的急剧减少,如今的许多地区已经出现了地理环境的恶化,例如,在一些风景名胜区,由于建筑的修建、森林的砍伐,水土流失,大气污染,导致了该地区自然环境的退化,甚至出现了水土流失、荒漠化、沙尘暴等极端现象。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自然地理环境由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壤圈、人类圈组成的有机整体。
自然地理环境五要素:气候、地貌(地形)、水文、土壤、生物(植被)。
2整体性: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表现:①地理环境各要素不是孤立发展的,每一个要素都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②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包括对其他地区的影响)。
3土壤:具备肥力,能生长植物的陆地结石表层。
肥力就是土壤的本质属性。
成土母质: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矿物养分的最初来源。
对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均有重要影响(继承关系)。
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和强度。
例如:中等水热条件下,土壤有机质累积最多。
(温带半湿润环境下的黑土就是世界上最富饶的土壤);通过影响岩石的风化过程、地貌形态以及生物的活动,间接影响土壤的构成和发育。
例如:湿热条件下风化壳最厚,土壤层厚度小。
旱情或者炎热条件下,风化壳厚,土壤层也厚。
生物: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土壤肥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有机质含量的多少。
没有生物的参与(生物循环),就不会有土壤的形成。
(成土母质→低等植物生长→原始土壤→高等植物生长→成熟土壤)。
一般而言,森林土壤有机质含量要低于草地土壤。
地形: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间接促进作用于土壤。
例如土壤的垂直地带原产。
平缓的山坡:地表物质搬迁速度快,容易发育浓厚的土壤。
平缓的地方:地表物质的冲刷速度慢,平衡的气候生物条件发育浓厚的土壤。
阳坡:温度条件不好,但冷却受高,水分极差,阴坡反之。
人类活动:积极影响―改造自然土壤为各种耕作土壤;消极影响―土壤退化(水土流失、盐渍化、荒漠化和土壤污染等等)3环境的整体性建议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必须存有综合的考量和对策。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1、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自然地理各要素每时每刻都在演化,各个要 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 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
活动3
(1)阅读资料,你能完成黄土 高原水文、地貌、土壤、生物和 人类影响的过程吗? 黄土( 流水 土壤肥力(下降) 高原 侵蚀) 形成(沟谷)地貌
活动题答案:
(1)生物、土壤、大气、水、岩石等。 (2)大气降水使土壤、水圈和生物不断获得水分的补给。水 面的蒸发、土壤表面的蒸发和植物的蒸腾作用使水又以水汽 的形式再进入大气。
(3)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光能固定下来,动物直接或间接 以植物为食,动植物死亡后,遗体被微生物分解,能量又被最终 放散到环境中去。
P93“活动”:试分析在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中, 各地理要素是如何统一变化的。
地形—— 水文—— 生物—— 土壤—— 气候——
由湖泊变成了陆地 湖水由深变浅直至消失 由水生生物变成了陆地生物 逐渐由湿变干 由湿润变得干燥
2、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 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
(1)生产功能: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生产功能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
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植物提供叶绿 素,大气提供热量和二氧化碳;土壤 及水圈、岩石圈提供水分及无机盐。 由此可见,生产功能是自然环境的整 体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
生产功能
(2)平衡功能: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 保持稳定的能力
人类燃烧化石燃料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如何演变来的?
汉代的黄土高原, 草肥水美、山青水秀。
(六).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轮复习)
地貌 风蚀地貌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之一: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 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骆驼刺
材料2: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 就是湿润,年降水量大于800mm。主要原因 是距海近,受海洋湿润气流影响大,为亚热 带季风气候。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之一:每一要素都 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 相互作用。
砍 伐 森 林
植被 破坏
开垦坡地
黄土高原地理环境各要素变化示意图
神奇的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
案例2:热带雨林面积的减少
人类乱 砍滥伐
热带 雨林 遭到 破坏
植被 稀少
水土 流失
全球 气候 变化
生态 环境 失调
案例3:湖泊的演化
地形: 气候: 生物: 土壤: 水: 由湖泊变成了陆地。 由湿润变得干燥。 由水生生物变成了陆地生物。 逐渐由湿变干。 水面逐渐缩小至直消失。
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1)各自然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例:我国西北内陆的气候、水文、植被、土 壤和地貌等要素的相互关系 (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它要素甚 至整体的改变
例:“砍伐森林”或“植树造林”来说明。
(3)某一要素的变化,还会影响其它地 区的地理环境
例:“黄土高原的植被破坏带给黄河下游的影响”
(2)如果在洱海西岸大规模建设住宅,可能 对地理环境产生哪些不利影响?(12分) 答案:占用耕地和湿地,影响农业生产,湿 地的功能减弱、效益降低。人口增多,林 地遭破坏,入湖污水增多,生物多样性减 少,自然灾害增多,环境质量下降,不利 于大理古城的保护,人地关系恶化。
从有文字记载,黄土高原就属森林草原区,在西周时期, 森林覆盖率达53%,当时河流众多比较清澈,枯水季流量 也较大。但随着人口增加,放牧、农垦活动等加大,到宋 代以后“郁郁葱葱,绿荫冉冉”的景观就消失了。到明清 后,已经达到无地不耕的地步,且大量陡坡被开垦,水土 流失大大加强。森林只零星的分布在偏僻的山区。
高中地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高中地理 第 1 页 共 1 页 高中地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特点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特点:
(1)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相互联系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会产生生产功能、平衡功能等整体性功能,这是单个地理要素所不具有的。
(2)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发展变化是统一的,每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如我国西北地区,气候、水文、土壤等自然要素共同构成了西北独特的荒漠环境。
(如下图
)
(3)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表现在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乃至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
下图为大量使用矿物燃料、滥伐森林引起整个生态环境失调的例子。
2.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分析思路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在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时,必须考虑陆地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在分析具体问题时要遵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思路,首先明确人类活动所牵的“一发”是哪一要素,进而逐一分析这“一发”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呈现出怎样的变化。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气候温 暖湿润
形成潮湿 的泥质滩地
是红树植物和候 鸟珍禽以及海洋 生物的栖息地
案例3:
人类Hale Waihona Puke 砍滥伐热带 雨林 遭到 破坏
植被 稀少
水土 流失
全球 气候 变化
生态 环境 失调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序号代表的自然环境要素名称: ①_地__形_____,②_生__物_____,③_气__候_____, ④___水_文____,⑤__土__壤____。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2)如果②地植被遭到大量破坏,地理环境其他 要素将会发生哪些变化?
土壤: 肥力下降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⑶这些要素之间具有_相__互__制__约__、__相__互__影__响_____ 的关系。?
(4)你认为保护斜坡①处的土壤不被水冲走的最 好办法是_恢__复__植__被_______________。
3.生物与土壤
微生物分解得到 的有机质直接影 响土壤肥力的形 成。
植物 动物 微生物
4.地形与土壤
地势
气候和植被
坡度 坡向
陡坡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
平地容易发育成深厚的土壤
阳坡
光热好、水分差
阴坡
光热差、水分好
5.人类活动与土壤
农业生产:
耕耘——改变土壤结构、保水性、通气性 灌溉——改变土壤水分、温度 收获——剥夺归还土壤的部分有机 施肥——改变土壤的营养元素组成
表现二:自然环境中某一要素的变化, 会导致其它要素甚至整体的变化。
一、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藏羚羊的数量变化是如何体现自然 环境的整体性?
环 食物、水源丰沛 境 寒潮少
避风处含盐土壤充足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复习
(三)差异性--------因地制宜
湿润地区
干旱地区 物
草原地带
植树造林 适应当地水分条件的作
恢复草被 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3
2 1
4 5
练习
1.世界上经度地带性最明显的是在哪个大陆的中纬地区 ( ) A、北美大陆 B、南美大陆 C、亚欧大陆 D、非洲大
2.进行序号排列
2-5-4-1-3-6
第三节
(二)主要陆地自然带
陆地自然带
森林自然带 (450mm/y)
热带(季)雨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硬)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寒带苔原带 寒带冰原带
草原自然带 (250mm/y) 荒漠自然带
热带草原带 温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温带荒漠带
冰原气候
冰原带
苔原气候
北极圈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第二节
砍伐森林 开垦坡地 过度放牧
植被减少
拦截降水功能下降 地表径流增加 水土流失
土壤贫瘠化
植物光合作用减弱
空气质量下降
第二节
河流上游 植被破坏 水土流失
河流下游
泄洪能力降低 洪涝频发 河道泥沙淤积
抬高河床 土壤盐渍化
第二节
(二)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土壤
成土母质 气候 生物 地形 人类活动
9.(1)将下列答案的代号填入相应的空格内 A气候变化 B水旱灾害增多 C农业减产 D土地肥力下降 E威胁人类生存 F全球变暖
水土流失加剧
滥伐 森林
环
径流季节变化增大
①
B
⑤
境
C
②D
沙暴盛行
③E
恶
大气中的
CO2增多
④F
【地理知识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地理知识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地理环境各要素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一部分发展变化着的。
在景观上它们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
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改变,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组成陆地环境各要素(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土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首先,地理环境中这一要素影响另外的要素,这一要素的变化影响到另外要素的变化。
如在赤道两侧,一般是热带雨林地区,但在赤道两侧的安第斯山脉和东非高原,由于地形这个要素发生了变化,引起其它要素以及整个地理环境也发生变化。
安第斯山脉地理环境呈垂直分布,而东非高原则属热带草原景观。
其次,地理环境中,这一部分会影响到另外的部分,这一部分的变化,会影响到另外部分的变化。
如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东西两侧同纬度地区地理环境不同:东部圭亚那高原及奥里诺科平原为热带草原地区,同纬度西侧为热带雨林区;东部亚马孙平原为热带雨林区,同纬度西侧为热带草原及热带荒漠区;南纬40°以南,西侧为温带森林区,东侧巴塔哥尼亚高原则为温带半荒漠及荒漠区。
显然,安第斯山脉对南美东、西部地理环境的分异起着重要作用。
即安第斯山脉这部分影响了它东西两侧的部分。
再次,全球大小各级自然综合体内部,任何一个要素和部分的发展变化,都要受到整体的制约。
自然综合体一经形成就具有稳定性,其内部各要素和各部分是整体不可分割的部分,要单独改变其中任一要素和部分是困难的。
当然,在人类强有力的影响下,地理环境也会发生局部的变化,如由于人工灌溉、沙漠地区可以出现局部绿洲;由于人为滥伐,热带雨林可以局部出现草原及半荒漠景观,但一旦人类的影响停止,让其自然发展,只要大气环流形势不变,最终地理环境仍然要恢复它原来的面貌。
这表明任何一个要素和部分的发展变化都要受到地理环境整体的制约。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肥力是指土壤能同时并不断地供 应和调节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所需的水分、 养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土壤肥力与土壤的物质组成密切相关
2.土壤的物质组成: 矿物质--是土壤的物质基础,是土 壤的骨骼。为植物提供矿物养分(钾、 磷、钙、镁等) 有机质--集中在表层,经微生物分 解能释放以氮素为主的养分,同时放出 二氧化碳,加强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土 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
(三)
生物与土壤
植 物 与 土 壤
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1.根本原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6CO2+H2O→C6H12O6+6O2↑
2.生物循环(下图中各箭头表示什么含义?)
绿色植物 各级动物
环境
微生物
(四)
地形与土壤
地形主要是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间接作用于土壤
思考:植被的分布往往能反映出土壤的状况,请说 说海拔高度、地形坡度和坡向对土壤有什么影响。
水分和空气--存在土壤孔隙中,二 者的比例受外界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影 响土壤的性能,如果空气多而水分少, 则会造成养分、水分供应不足;如果水 分多,空气就会受到排挤,造成土温下 降,土壤缺氧。
(一) 成土母质与土壤
岩石母岩
风 化
风化物
外力搬 运堆积
成土母质
气候与生物 长期作用
土壤
活动: 土壤与成土母质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一) 成土母质与土壤
成 土 母 质 对 土 壤 的 影 响
物 理 性 状 化 学 积、坡积物上的母质→土壤石块多
►洪积、冲积物上的母质→土壤有明显的分层
►基性岩母质→土壤铁、镁、钙含量高
►酸性岩母质→土壤硅、钠、钾含量高
(二)
气候与土壤
思考:风化壳的厚度与气候条件有什么关联?
(二)对区域资源的利用
思考:人类开发利用某一区域资源,能否影响到其 它区域的环境资源?为什么?
(三)对不可更新资源的利用
思考:利用不可更新资源,能否影响到其它环境要 素和环境资源?为什么?
三、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对资源综合利 用的指导意义: ①尊重和顺应自然规律; ②综合考虑,系统决策; ③可持续开发利用。
活动:
土壤与成土母质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成土母质 区别
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理 化性质改变形成结构疏松 的风化物
土 壤
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 力,能够生长植物的 疏松表层
联系
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 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氮除外)的最初来源。在气候 和生物的长期作用下成土母质逐渐转变成可生长植物 的土壤。成土母质对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均有 极其重要的影响。
(四)
地形与土壤
地形影响土壤厚度,以及土壤中的水热状 况。是土壤形成过程中较稳定的影响因素。
三、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
(一)对单项资源的利用 (二)对区域资源的利用 (三)对不可更新资源的利用
(一)对单项资源的利用
思考: 人类仅利用某种单项资源或单项资源的某一 部分,能否影响到其它环境要素?为什么?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表现
1、地理环境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 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相互制约. 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它要素甚至整 体的改变.
3、不同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一个区 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它区域.
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差异
陆地环境的整体性
气候
水文 生物
地貌
土壤
土壤的组成及属性 1.本质属性:具有肥力,能生长植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