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时间轴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必修三历史复习提纲(详细)

必修三历史复习提纲(详细)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儒学的发展演变历程一、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1、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背景:经济上:铁犁牛耕使用,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发展。

政治上:分封制、宗法制崩溃,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文化领域:“士”阶层壮大,学术下移,出现私人讲学。

2、孔子: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①政治学说( “仁”、“礼”是其思想核心):A、“仁”:仁者爱人,遵循“忠恕”之道B、“礼”:“克己复礼”,恢复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体现其保守一面)C、“为政以德”:。

②天道观(哲学观点):“敬鬼神而远之”,把探讨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以人为本。

③教育思想:教育原则:“有教无类”;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孟子:战国人,“亚圣”。

A.“仁政”。

“民贵君轻”B.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

C.养浩然正气。

荀子:战国人,战国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A.礼法并施。

君舟民水。

B.“性恶论”。

C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3、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A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B 儒家思想孕育了政治思想(仁)和道德准则(礼);道家学说构成了哲学基础(道、辩证法);法家思想成为历代改革图治的思想武器;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二.汉代董仲舒新儒学1、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①黄老之学不能适应统治者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②儒家学说自我调整,整合出一套为中央集权服务的新的理论体系;③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

2.董仲舒新儒学内容:(以《公羊春秋》为基础,吸收阴阳家、黄老之学、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新思想体系)①“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天人感应”:君权神授;要循天道行仁政。

③“三纲五常”。

3.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影响:对西汉:巩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

对后世:儒学确立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汉武帝在中央兴办太学,地方设立学校,设立“博士”教授儒家经典——“五经”)。

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笔记、提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笔记、提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笔记、提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考纲要求】1、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2、新文化运动。

3、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4、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

5、科学发展观。

◇【课程标准】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探讨其对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影响。

3、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所起的作用。

4、概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的基本内容。

◇【知识整合】一、“顺乎世界之潮流”1、“睁眼看世界” (地主阶级抵抗派)A、背景:(1)鸦片战争前,清朝长期实行闭关政策,并且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对世界大势一无所知。

(2)鸦片战争前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日益加剧。

(3)中国与西方世界的联系扩大,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思想逐渐传入中国。

(“西学东渐”)。

(4)为了了解西方,抵御外来侵略。

B、代表人物及主张2、维新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1)、早期维新派背景: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2)、维新思潮A、背景:a、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随之壮大。

b、甲午战败,一方面民族危机加深,另一方面证明“中体西用”洋务运动的失败。

c、西学的不断传播。

B、维新派主要代表人物(见上图表)。

☆康有为为什么要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康有为主观上想减小维新变法的阻力。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充分导致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始终弱小。

●与康有为的个人经历、学问素养也有一定的关系。

★、有哪些核心因素推动了维新运动的深入发展?1、社会因素:甲午战争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破产。

《马关条约》的签订加剧了民族危机。

2、经济政治: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使19世纪末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

C、维新变法思想对近代社会的作用:a、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

历史必修(3)复习提纲.doc

历史必修(3)复习提纲.doc

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III)复习提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节“百家争鸣”和儒学的发展演变学习要求:知道诸子百家的主要流派儒家、道家、法家、墨家;认识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以孔子、孟子、荀子的主张为例,了解早期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背景:(文科)1.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崩溃。

3.文化教育上,私学兴起,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士人的活跃起来,冲破礼法束缚,促进了文化的觉醒。

根本原因:社会大动荡和大变革(奴隶制瓦解,封建制确立)。

二、主要学派和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儒(孔子、孟子和荀子)、道(老子和庄子)、法(商鞅、韩非子)、墨(墨子)。

1.儒家思想的形成(孔子、孟子、荀子)(1)孔子:春秋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世界历史文化名人。

%1主要思想观点:A.提出“仁”与“礼”学说,在人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B.主张“德治”。

C.注重政治和人事,对鬼神抱敬而远之的态度。

%1教育贡献:A.是最早创办私学的人之一,主张“有教无类”。

B.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六艺)。

C. 总结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对促进我国文化教育发展贡献巨大。

整理“六经”;言论集《论语》。

(2)孟子:%1战国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学说,著作《孟子》,被尊为“亚圣”。

%1主要思想:A.提出道德规范有四种,即仁、义、礼、智。

B.继承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出“仁政”学说。

C.提出“君轻民贵”的学说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

(3)荀子:%1战国时儒家重要代表人物,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思想内容,著作《荀子》一书。

%1主要思想:A.在天人关系上,提出“天行有常”,“人道有为”和“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题。

B.他对“礼”的思想进行深入讨论,认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主张礼法并用。

孔子创立儒学之后,经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

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完整版)(DOC)

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完整版)(DOC)

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形成的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大变革时代。

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正在形成;政治上:分封制瓦解,新兴封建阶级正在形成;文化上:礼贤下士,学在民间兴起,学术逐渐下移;阶级上:士阶层兴起并受到重用。

二、各家代表人物及主张1、儒家思想(1)孔子——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推崇为“圣人”。

A.主要思想主张:A.政治思想——思想体系的核心——“仁”和“礼”。

①“仁”即“仁者爱人”,反对统治者实行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广泛理解和体贴他人,调整好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爱人”就要遵循“忠恕”之道。

②“礼”就是要“克己复礼”,符合西周名分等级制度。

实现“礼”,就要“正名”,做到贵贱有序、名正言顺。

③“为政以德”,在以“德”、“礼”治国的同时,逐步改良政治。

B.哲学思想——“敬鬼神而远之”,优先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

C.教育思想——办私学(打破了奴隶主垄断教育的局面)。

教学对象——“有教无类”;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当仁不让于师”:学习方法——“温故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D.文化典籍——整理《诗》、《书》、《礼》、《易》、《乐》、《春秋》等。

E.评价——①“仁者爱人”具有积极性,“克己复礼”具有保守性。

②为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奠定了基础,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具有重要影响。

(2)孟子——战国著名的思想家,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学说,被尊为“亚圣”。

A.思想——政治思想:“仁政”学说和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伦理观:“人性本善”说。

价值观:倡导“养浩然之气”,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B.评价——①“仁政”、“民本”思想对约束暴政、缓和阶级矛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的,是封建统治的一种策略。

②“重义”对今天的精神文明仍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完整)高中历史必修三时间轴复习提纲

(完整)高中历史必修三时间轴复习提纲

高中历史时间轴复习提纲
必修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
近代以来的世界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人民教育的奠基——动乱中的教育—教育的复兴现代中国
的科技教育与
文学艺术—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双百”方针的提出
——曲折的年代—文艺的春天—现代教育的发展。

高一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人教版)

高一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人教版)

必修三复习提纲(人教版)中国古代思想文化(1)“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简单应用)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大变革时代。

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正在形成。

政治上:分封制瓦解,新兴封建阶级正在形成。

文化上:礼贤下士,学在民间兴起,学术逐渐下移。

直接原因:不同阶级代表著书立说,形成“争鸣”局面百家争鸣意义(简单应用):是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中药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2)各家代表人物及主张(综合应用)孔子——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推崇为“圣人”。

政治思想——政治思想:思想体系的核心——“仁”和“礼”。

①“仁”即“仁者爱人”,反对统治者实行苛政和任意刑杀,维护社会稳定;②“礼”就是要“克己复礼”,符合西周名分等级制度。

③“为政以德”,在以“德”、“礼”治国的同时,逐步改良政治。

教育思想——办私学(打破了奴隶主垄断教育的局面)。

教学对象——“有教无类”;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文化典籍——整理《诗》、《书》、《礼》、《易》、《乐》、《春秋》等。

评价——①“仁者爱人”具有积极性,“克己复礼”具有保守性。

②为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奠定了基础,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具有重要影响。

孟子——战国著名的思想家,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学说,被尊为“亚圣”。

政治思想——“仁政”学说和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伦理观——“人性本善”说荀子——战国时期儒家另一重要代表,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哲学思想——②“性恶论”(但教育可使人由恶变善,认为环境和教育对人的成长非常重要。

)政治主张——①治国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②提出君舟民水2、道家老子(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哲学思想——①“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否定“天命论”;②朴素辩证法思想(矛盾对立面及转化)。

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庄子(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哲学思想——“齐物”(任何事物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消遥”(对事物变化要采取旁观、超然的态度)。

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适用于各版本教材)

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适用于各版本教材)

历史必修三1百家争鸣的背景,意义2孔子早期儒学思想主张3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4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主张5儒家思想与治国之道6百家争鸣的出现,含义,意义7孟子和荀子的思想异同8中国古代儒家,法家和道家的治国思想9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和意义10汉武帝“举贤良对策”的背景,意义11董仲舒的思想主张1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过程13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背景原因14秦汉时期统治思想的演变及原因15现代“以德治国”与儒家提倡的“德治”比较16法家主张“法治”与今天的“”依法治国的区别和借鉴意义17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主要内容,特点,实质18陆王心学代表人物,主要内容,特点,实质19魏晋隋唐儒学发展的特点20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比较(时代,主要思想,实质,特征)21李贽主要著作,主要思想主张22黄宗羲的主要著作,主要思想主张23顾炎武主要著作,主要思想主张24王夫之主要著作,主要思想主张25明清之际儒家思想得到发展的原因和影响26韩非子,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不同看法产生的原因及认识27智者学派兴起的背景,主要思想及历史意义28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基本思想观点29智者学派思想与苏格拉底等学者的思想比较30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的背景,意义和影响31文艺复兴的背景,表现,实质,核心与意义32宗教改革的背景,过程,主要思想和意义33文艺复兴时期主要作品34宗教改革的主要思想35文艺复兴运动起源于意大利的社会根源和历史根源36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和意义37宗教改革的原因和实质,历史意义38全面认识人文主义(含义,核心,特点)39主要启蒙思想家的观点40欧洲启蒙运动兴起的条件,核心,性质,影响41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三者之间的继承和发展关系42比较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异同43四大发明过程和外传44四大发明历史意义45中国古代十进位值制计数法和割圆术46古代天文历法的地学47古代中国在农学方面的贡献48古代中国在医学方面的贡献49古代中国在建筑艺术方面的贡献50古代中国造船业和航海技术51中国古代发展的原因52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53中国古代科技从16世纪以后走向衰落的原因54《诗经》的地位和艺术价值55屈原的《楚辞》56汉赋的特点57宋词的来源,原因,简况,元曲的简况58唐诗的发展59宋词的发展60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61明清小说的发展62促成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繁荣的社会环境63一定历史时期的文化成因分析64汉字的起源,演变过程及基本特征65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66中国绘画艺术的起源,演变和特点67杂剧的形成和发展历程68明代传奇的形成和发展69清代戏曲的发展京剧的产生,发展,表演特色70元朝戏曲繁荣和衰落的原因71经典力学创立背景,奠定基础,建立标志,重大意义,历史局限72相对论背景,重大意义73量子论背景,提出过程和主要内容,重大意义74综合认识物理学成就的历史意义75.18世纪下半旗至19世纪生物学领域的革命性进展76世界神创说,上帝创世说,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比较(主要观点,形成原因,主要影响)77蒸汽机背景,过程,意义78电气技术的运用背景,过程,意义,影响79互联网的诞生条件,原因,影响,面临的问题80蒸汽机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电力对人类社会的影响81知识经济产生的原因,条件,和影响82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积极影响83现代信息技术对世界局势的影响84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消极影响85蒸汽机和发电机的发明过程的比较86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经历的三个阶级87近代自然科学兴起的原因88开眼看世界的背景,代表人物,主张89新思想萌发的条件,新思想内涵,目的,倡导者,特点,影响90“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背景,目的,内容,代表,评价91维新思想的背景,内容,发展,影响92地主阶级抵抗派和洋务派在学习西方问题上的比较93洋务派和维新思想主张的比较94早期维新思想和康、梁维新思想的比较95洋务派的“中体西用”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比较96.19世纪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目的和发展历程97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性质,评价,结果98新文化运动的内容99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发展历程100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和原因10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原因,历史必然性和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102近代中国历史上思想领域四次论战的认识103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局限104三民主义的背景,内容,评价105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的起因,内容,实质,意义106《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目的,指导思想,内容,意义,认识107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108新三民主义与中共纲领的异同109毛泽东思想的背景主要内容,创立过程,意义110毛泽东思想诞生的背景和条件111中共七大时毛泽东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原因112毛泽东思想,毛泽东个人思想和毛泽东晚年的错误113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过程,理论本质,理论要点1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的历史条件,根本任务115重大会议的探索116“三个代表”思想创立的背景和目的117正确理解“三个代表”118中共十六大把“三个代表”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原因119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比较120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121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联系122我国科技发展的三个阶段123我国现代科技发展的原因124“两弹一星”战略决策的背景,目的,含义,意义125袁隆平杂交水稻的培育对中国和世界产生的影响126“科教兴国”战略及其历史意义127“双百”提出的背景,提出,基本精神,评价128“双百”提出后的重要成就129“双百”方针的贯彻所受的干扰破坏130文艺的春天131“双百”提出的背景,必要性和现实意义132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133人民教育制度创立的措施及特点134中国教育较大发展的表现135邓小平对中国教育所做的贡献136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教育事业得到发展的表现137当前国家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措施138当前教育面临的挑战的原因和应对策略139教育,科技,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140新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经验或启发141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主要特征,代表人物及代表作142主要浪漫主义文学作品的特点143主要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特点144.20世纪苏联主要文学作品的特点145.19世纪以来世界主要文学反映的时代背景146新古典主义美术,浪漫主义美术,现实主义美术,印象画派和现代主义美术的时代背景,147主要特征,代表人物及代表作148新古典主义美术代表作品的艺术价值149浪漫主义美术代表作品的艺术价值150现实主义美术作品的艺术价值151现实主义美术作品的艺术价值152印象画派美术代表作品的艺术价值153现代主义美术代表作品的艺术价值154浪漫主义音乐的发展历程,主要特点,代表人物,代表作155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156古典主义音乐和浪漫主义音乐的比较157爵士乐和摇滚乐的比较158.19世纪音乐的时代性,多样性和民族性形成原因159现代主义音乐反映的时代特点160.20世纪流行音乐的特点161电视传播媒介的优势和局限性162影视艺术的发展特点163影视艺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历史 必修三复习提纲

历史  必修三复习提纲

高二《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程标准:1、知道诸子百家,掌握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意义;2、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学派的形成。

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1、形成原因: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⑴经济:井田制崩溃,社会经济迅速发展⑵政治:分封制瓦解,周王室衰微,诸候、士大夫崛起⑶阶级关系:“士”在社会生活中活跃起来,⑷思想文化:学术逐渐下移,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观点: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反映。

2、“百家争鸣”的含义:春秋战国时期,众多学者、思想流派,相互诘难批驳、彼此吸收融合。

道家:老子、庄子儒家:孔子、孟子和荀子 ------------→诸子百家墨家:墨子法家:韩非子、商鞅3、影响: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⑵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发展1、孔子创立儒家思想⑴创立:春秋晚期⑵基本内容:①核心思想是“仁”,仁者爱人;(主张“克己复礼”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在政治上:主张“为政以德”,包含了民本思想;③在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创办私学,打破了官府垄断。

如何看待孔子的“仁”和“德”?进步性:A、调和社会关系,促进社会稳定B、提高人民地位,促进生产发展保守性:主张恢复周朝制度,维护奴隶主的统治2、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⑴孟子的思想①政治思想:把孔子仁的思想发展为更加系统的“仁政”思想;②君民关系:发展了孔子的民本思想,提出“民贵君轻”思想;③在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

⑵荀子的思想①政治思想:施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②君民关系:提出“君舟民水”的观点;③在伦理观上主张“性恶论”。

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三.道家、法家和墨家1. 道家:①老子:道家创始人,春秋晚期楚国人。

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一).doc

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一).doc

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一)一、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1、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百家争鸣的含义,主要有十家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1)经济上,井田制崩溃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3)阶级关系上,士阶层比较活跃,受到重用4)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儒、道、墨、法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1)奠定了中国封建文化的基础2)儒家脱颖而出,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和核心内容3)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历史社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2、孔子和早期儒学:孔子的生平孔子的主要思想:1)核心是“仁”,主张“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如何实行仁,主张“克己复礼”3)政治上,提出“德政”4)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孟子的生平孟子的思想:1)提出“仁政”,“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2)性善论,“四心”学说荀子的思想:1)水能载舟,也能覆舟2)性恶论3)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制天命而用之”孔子、孟子、荀子的观点比较:共同点:1)关于仁的思想2)关于民本思想不同点:关于伦理观3、道家和法家:老子的思想:1)核心是“道”2)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3)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庄子的思想:世界万物都是相对的韩非子的思想: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提出系统的法治理论,强调君主专权墨子的思想:1)“兼爱”、“非攻”2)提倡节俭3)“尚贤”二、汉代儒家思想的发展1、汉初从“无为”到有为的变化:秦末儒家受到打击汉初实行“无为”背景:1)社会经济遭到很大破坏,需要恢复2)统治者吸取教训表现:1)政治上“无为而治”2)经济上轻徭薄赋3)思想上重视黄老学说汉武帝时进入鼎盛,但也潜伏危机:1)诸侯国威胁中央2)土地兼并剧烈,阶级矛盾激化3)匈奴的威胁无为而治已经不能适应需要,董仲舒提出新儒学思想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新儒学来源:以《春秋公羊传》为基础,糅合道、法、阴阳五行学等思想主要内容:1)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2)宣扬“君权神授”的观念和“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学说,适应加强君权的需要3)提出“限田”、“薄赋”、“省役”等主张,解决西汉土地兼并和百姓困苦的问题4)提出“三纲五常”思想,大力提倡孝道,维护封建统治对董仲舒“新儒学”的评价:积极方面:1)“大一统”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统一,防止分裂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家的地位,奠定了2000多年封建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有利于加强封建中央集权和封建大一统局面。

高中历史必修三时间轴复习提纲

高中历史必修三时间轴复习提纲

高中历史时间轴复习提纲
必修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
近代以来的世界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人民教育的奠基
——动乱中的教育
—教育的复兴
现代中国
的科技教育与
文学
艺术—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双百”方针的提出
——曲折的年代—文艺的春天—现代教育
的发展。

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

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一)儒家思想的形成与演变一、春秋战国形成:1、春秋孔子:(1)思想核心是“仁”和“礼”,主要内容是“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

(2)政治上提倡“为政以德”。

(3)对鬼神的态度是敬而远之。

(4)教育上主张A、有教无类 B、因材施教。

C、学思结合。

2、战国孟子:(1)思想核心是“仁政”。

(2)重民,主张“民贵君轻”。

(3)人性本善。

(4)倡导“养浩然之气”,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3、战国荀子:(1)具有朴素的唯物思想,认为“天”就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

(2)人可以改造自然,“制天命而用之”。

(3)主张“性本恶”。

(4)治国应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

从而成为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二、西汉发展成为正统:1、董仲舒与新儒学:(1)思想:“大一统”。

(2)基础:“天人感应”学说。

(3)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主张:A、君主施政应以德为主,以刑辅德。

B、提出“三纲五常”的人伦道德标准。

(5)特点:依据《公羊春秋》学说,融合阴阳家、道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

2、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从而确立了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三、宋明时期形成理学:1、程朱理学:(1)代表人物:北宋程颢、程颐;南宋朱熹成为集大成者。

元朝将他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作为科举考试内容。

(2)主张:A、把维护专制统治和纲常名分的观念抽象化为“理”。

B、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把握“理”。

C、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2、陆王心学:(1)陆九渊:A、提出“心即理也”,“心”就是天地万物的渊源。

B、提出“发明本心”以求理的方法。

(2)王守仁:思想核心是“致良知”。

四、明清反思、批判理学,儒学发展:1、“异端”思想家李贽:(1)批判程朱理学,否认孔孟权威。

(2)主张个性自由发展,男女平等。

(3)提出“万物皆生于两”,否认“天理”的存在。

2、王夫之:《船山遗书》(1)批判宋明理学,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高二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

高二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

历史必修三复习纲要■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1、了解诸子百家中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道家学派:老子庄子。

儒家学派:孔子、孟子、荀子。

墨家学派的墨子。

法家学派的韩非子2、孔子及儒学的勃兴.孔子的思想主张:A、思想的核心是仁,“爱人”、“克已复礼”“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包含了民本思想,主张“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

B、教育思想比较进步,主张“有教无类”,大力兴办私学。

3、孟子的思想主张A、“仁政”B、“民贵君轻” (“民贵”是就百姓在维护统治秩序过程中的作用而言,并非指在政治经济地位上“民”比“君”高贵)C、“性善论”4、荀子的思想主张:A、“仁义”、“王道”B、“君舟民水”C、“性恶论”(以礼乐规范人行为使之向善)D、法治E、天人关系上,“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5.道家学派(1)老子(春秋)思想:万物本原是“道“;主张顺应自然、清静无为、知足寡欲;无为而治;朴素辩证法思想。

(2)庄子(战国)齐物论.6.墨家学派墨子思想:兼爱、非攻、尚贤、节用节葬;代表平民阶级。

7.法家学派韩非子思想:以法治国;加强君权,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

第二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了解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1、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董仲舒把道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改造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主要思想: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针对加强君权需要,提出“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针对土地兼并现实,进一步发挥儒家仁政思想,主张限田、薄敛、省役;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武帝全面肯定新儒学的措施。

起用文学儒者数百人参与国家大政。

兴办太学(中央),在各郡设立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五经”成为教科书,教育为儒家所垄断结果:西汉后期,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崇的正统思想,也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第三课:宋明理学●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与基本主张:1..宋朝的程朱理学(客观唯心主义):(1)程颐、程颢(北宋):天理是万物的本原(核心),先有理后有物;把天理与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发挥了孔子“仁”的学说提出)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精选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资料归纳

精选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资料归纳

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资料归纳【一】第一二次工业革命区别影响显著特点:第一,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由于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并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使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科学和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第二,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新的技术和发明已超出一国的范围,其中有不少出现于德国、美国,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

第三,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除一些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完成或将要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外,有些后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如德国、日本则尚未完成或刚刚起步,因此,对它们来说,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

这些国家既可以吸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又可以直接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其发展速度比较迅速。

影响:①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生产和资本走向集中,迅速产生垄断和垄断组织。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生产力。

③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剧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全球的侵略和扩张。

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资料归纳【二】1.英荷战争——17世纪英荷争夺殖民地的战争。

2.七年战争——1756~1763年英法争夺欧洲霸权和殖民地的战争。

3.拿破仑对外战争--主要对手是英、俄、普、奥等,前期以革命性为主;后期以侵略性为主。

4.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年英法与俄国为争夺土耳其殖民地而爆发的战争。

5.普法战争——1870年普鲁士为统一德国对法进行的战争。

6.美西战争——1898年美国与西班牙为争夺菲律宾而爆发的帝国主义战争。

7.日俄战争——1904~1905年日俄为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爆发的帝国主义战争。

8.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间、作战双方、性质、主要战场、重大战役、战场重心的转移、结果和影响。

9.第二次世界大战——原因、爆发、扩大、转折、重大战役、重要会议、性质、结果和影响。

10.朝鲜战争——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

高中历史必修Ⅲ复习提纲

高中历史必修Ⅲ复习提纲

高中历史必修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1、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孔子、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孔子开创了儒家学派,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荀子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思想的内容。

3、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⑴“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⑵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二、儒学的兴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思想来源:董仲舒将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大一统思想)糅合进儒家,形成新儒学。

2、成为正统思想:汉武帝时期,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根本原因:改造后的儒家思想适应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3、主要内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

三、宋明理学1、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面临危机。

2、思想来源:三教合一(儒学+佛教思想+道教思想)。

程朱理学:(北宋)二程(程颢、程颐)(南宋)朱熹↑↑3、相关人物创立者集大成者↓↓陆王心学:(南宋)陆九渊(明)王守仁(王阳明)4、程朱理学:万物本源为理;方法为格物致知。

陆王心学:万物本源为心,方法是致良知。

5、影响积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气节、品德等,讲求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凸显人性庄严等;消极:扼杀人性、维护专制统治。

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1、“异端”李贽:⑴批判程朱理学;⑵反对盲目崇拜孔子;(3)倡导个性自由;(4)追求物质享受;(5)主张男女平等。

2、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⑴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⑵经济上: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⑶学术上:“经世致用”。

3、出现原因:封建专制统治的极端化;商品经济的发展;宋明理学对思想的禁锢。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起源:殷商时代的甲骨文(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

发展: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

历史必修三文科班复习提纲.doc

历史必修三文科班复习提纲.doc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背景:“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思想解放运动)%1经济: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条件。

%1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大夫崛起。

一各种力量都在较量,新的统治阶级未巩固,人们思想不受限。

%1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受到统治阶级的重用。

一►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士” 也想治国平天下。

%1思想文化:“学在官府”变为“学在民间” 一A私学造就了文士,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

•诸子百家代表人物:道家:老子、庄子。

一►奠定了我国的初步的哲学基础。

儒家:孔子、孟子、荀子。

——A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墨家:墨子O法家:商鞅、韩非子。

一►变革精神成为改革图志的理论武器。

•影响%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1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基础。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儒家思想的创立)1.孔子其人(春秋晚期)孔子名丘,字仲尼,被后世尊称为“万世师表”,先后传授弟子三千人,学业优秀者七十二人,时称“七十二贤”。

整理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

言行载于《论语》。

'思想核心:仁。

即“爱人”包含民本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思想道德观和伦理观的集中体现)2.主要思想/以德治民克己复礼:恢复西周礼乐制度(可看出孔子维护奴隶制国家)、教育思想:“有教无类”:首创私学。

三、儒家思想的继承1 .孟子%1“亚圣”《孟子》「“仁政”%1主要思想彳民贵君轻I性善论2.荀子%1《荀子》r “仁义”“王道”%1主要思想{“民水君舟”I性恶论“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也是他的思想,有道家观点。

3.影响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进行总结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了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时间轴复习提纲
必修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
近代以来的世界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人民教育的奠基——动乱中的教育—教育的复兴现代中国
的科技教育与
文学艺术—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双百”方针的提出
——曲折的年代—文艺的春天—现代教育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