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造人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上册语文《女娲造人》ppt

七年级上册语文《女娲造人》ppt
作品风格
袁珂的作品风格严谨、考据翔实,注重挖掘和阐发神话背后 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他的文字简练明快,深入浅出地阐 述复杂的神话现象和学术问题,使读者易于理解和接受。
时代背景与文化内涵
时代背景
《女娲造人》的故事产生于远古时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自然和宇宙的理解和想象。随着时代的发展,该故事 逐渐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文化内涵
《女娲造人》的故事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对于生命起源和人类命运的思考和探索。同时,该故事也蕴含着丰富的 文化内涵,如对于母性、创造、奉献等主题的赞颂和弘扬。通过学习和了解该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 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精神内核。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文章内容概述
《女娲造人》是一篇富有想象力的神话故事,讲述了女娲用黄土造人的过程,展现 了人类诞生的神奇和伟大。
悲壮的美感
在文章中,女娲为了人类的幸福而牺牲自己,这种悲壮的精神给读 者带来一种崇高和庄严的美感。
愉悦的美感
文章通过生动的人物描绘和富有节奏感的语言,给读者带来一种愉悦 的美感,让人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创新性表达方式探讨
想象与夸张的运用
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 限制,创造了一个神奇的世界,使得文章具有强烈的艺术 感染力。
编辑婴儿事件引发的争议、人工智能对人类的影响等。
科技与神话传说的对比与融合
03
比较现代科技与古代神话传说在“造人”观念上的异同,探讨
二者在想象力和创新方面的相互启发。
跨学科知识融合应用举例
1 2 3
文学与艺术的融合
以《女娲造人》为例,分析文学作品如何与绘画、 雕塑等艺术形式相结合,创造出具有独特审美价 值的作品。

第21课《女娲造人》课件(共38张PPT).ppt

第21课《女娲造人》课件(共38张PPT).ppt


人类绵延
合作探究
一天变化七十次 揉黄泥造人 挥洒泥浆造人 ……
“神”的非 凡能力和神 奇方法
想像 大胆奇特
1、故事中哪些内容体现出女娲的“神”性?
2、故事中哪些内容体现出女娲的“人”性?
寂寞孤独 自豪欣慰 忙碌疲倦 …………
“人”的心 理、情感、 活动
想像 真实合理
课文详读
1、女娲的人物形象?(方法指导:先用括号标出描写 女娲的重要词句,然后分析女娲是怎样一个形象。)
拓展延伸
于是,上帝在亚当睡觉时,抽了亚当的一根肋骨造成一个 女人叫夏娃,做了亚当的妻子。从此,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里 无忧无虑,过着和谐美满的生活。
思考:1.同样是人类的诞生,中西方有什么不同? 2.《伊甸园里》这篇文章又表现了人类怎样的想象力?
NUWA CREATED MAN
女娲造人
第六单元 第二十一课
整体感知
探究品味
复述课文,对照《风俗通》中关于女娲的 记载,找出课文丰富了哪些内容,哪里最见出 作者的想像力。
整体感知
浏览课文,分析层次
第一部分(第1段): 写天地开辟后世间因没有人类显得荒凉寂寞。 第二部分(第2~18段): 写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
内容框架
女娲造人
揉黄泥
男 人
挥洒泥浆
知识链接
《风俗通》中关于女娲的记载
通常说天地开辟以后,还没有人类。 女娲揉团黄土造成人。 这项工作太费力了,女娲忙不过来,
就把一根绳子放到泥浆中,拉出来, 溅出的泥点子就成了人。 女娲在神祠里祷告,祈求神任命她做女媒。 于是女娲就安排男女婚配。
知识链接
1.造人动机的产生 2.造人的具体过程 增添的内容 3.人造出后的合作探究,人物形象

《女娲造人》ppt课件

《女娲造人》ppt课件

“人”的心理、 想像
情感、活动
真实合理
我的舞台
你还可以想到哪些创造世界、创 造人的神话?
中国神话和外国的神话有 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请大家阅读上帝造人的文字 资料,并说说女娲造人和上 帝造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女娲造人”和“上帝造人”对比
相同点: 1、先有天地万物再出现人; 2、人都是神造的,而不是生来就有的; 3、人都是用土造的; 4、人都是神根据自己的形象造的; 5、人都有男女的区别 ……
女娲先造人,再分男女;…… 7、上帝让男人造女人,是为了帮助男人;
女娲造女人,是为了繁衍后代;
“女娲造人”和“上帝造人”对比
相同点及原因: 1、先有天地万物再出现人;人一出生就有了环境
2、人都是神造的,
都无法解释生命的起源
而不是生来就有的; 3、人都是用土造的;
与土地关系密切; 人死后归于泥土
4、人都是神根据自己的形象造的;
每个民族的神话都有自己的烙印,但你见过哪个 民族的神话里有我们这么多战天斗地的抗争故事?
老子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说的就是要 生存就得靠自己,不能靠苍天。这比“神爱世人”听起 来残酷,但非常现实。
我们从小听到大,并口口相传给下一代的这些神话 故事,体现的绝不仅是故事那么简单。每个文明在初期 都是有神论,但唯独我们的文明不畏惧神,也许正因为 我们深刻理解老子的那句话,所以我们的祖先从不把生 存的希望寄托于神的眷顾,也因此,很多人说中国人没 有信仰。呵呵,没信仰的民族能存续5000年吗?
却让他们屹立至今。
美国哈佛大学神学院教授大卫.查普曼,在一场讲 座中,向台下近千名学生分享、解读中国神话故事, 并不下十次用激情的语调总结中国神话故事的内核: 中华民族特征。

《女娲造人》PPT优秀课件

《女娲造人》PPT优秀课件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 下载《 女娲造 》PPT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 下载《 女娲造 人》PPT
作者名片
袁珂(1916—2001),本名袁圣时,笔名丙 生、高标、袁展等。四川新都人,神话学家。主 要著作有《中国古代神话》《山海经校注》《中 国神话传说词典》《神话论文集》《古神话选释》 等。其中,《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第一部较系 统的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 下载《 女娲造 人》PPT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 下载《 女娲造 人》PPT
文体知识
神话
是关于神或英雄人物的故事,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 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山海经》《庄子》 《楚辞》《淮南子》等书中保存了一些神话传说的片段,如黄 帝擒蚩尤、鲧禹治水、后羿射日等。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 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它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 艺术创作。神话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由于远古时代 生产力的水平很低,人们不能科学地解释世界、自然现象和原 始社会文化生活的起源和变化,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 借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第一部分 (1-4)
写女娲决定在 天地间创造一 种像自己一样 的生物。
第二部分 (5-16)
写女娲造人的 过程和方法。
第三部分 (17、18)
写女娲想出使人 类繁衍生息的办 法——男女配合, 繁衍生息。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 下载《 女娲造 人》PPT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 下载《 女娲造 人》PPT
女娲补天
嫦娥奔月

《女娲造人》PPT精品课件

《女娲造人》PPT精品课件
袁珂
-.
作者简介
袁珂(1916—2001),本名袁圣时,
四川新都人,神话学家。长期从事中国古代 神话研究工作,在古代神话资料的搜集、考 证、注疏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主 要 著 作 有 《 中 国 古 代 神 话 》《 山 海 经校注》等。《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第一 部较系统的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
字词积累
女娲 (wā) 揉 róu 荒凉
寂寞
蓬勃 (pénɡ) 澄澈(chénɡ chè)
掺和 (huo)
非凡
气概
灵敏(mǐn)泥潭 (tán)
绵延 (mián)
神通广大
眉开眼笑
莽莽榛榛 (mǎnɡ)(zhēn)
1.澄澈:清澈透明。 2.灵敏:反应快;能对极其微弱的刺激迅速反应。
灵敏、灵活辨析: “灵敏”侧重于敏捷、迅速,如:这台测试仪反应灵敏,能很好地检测患者的病情。 “灵活”侧重于随机应变,如:我们要懂得灵活处理问题。 3.绵延:延续不断。 4.莽莽榛榛:草木丛生的样子。 5.眉开眼笑:形容高兴愉快的样子。
拓展训练 延伸阅读
《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 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 为邓林。
拓展训练 延伸阅读
《夸父逐日》译文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 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 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湖,就 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神话
马克思曾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 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
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 和社会形式本身”。
由此可知,神话带有浓厚的__幻___想___色彩,是先民解释世界的尝 试。女娲造人故事本身属于先民的创世神话。

第21课《女娲造人》课件(共31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ppt

第21课《女娲造人》课件(共31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ppt


比读深研
有一天,大神女娲行走在这片莽莽榛榛的原野上, 看看周围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独。
增添景物描写
原野广阔,草木丛生,眼前的景象必然会增加 女娲的孤独感。
利用景物描写衬托人物心情,引出下文女娲要 在世间添点东西的想法。
比读深研
想着,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和了水,在手 里揉团着,揉团着,揉团成了第一个娃娃样的小东西。
比读深研
她把这个小东西放到地面上。说也奇怪,这个泥捏的小家伙, 刚一接触到地面,马上就活了起来,并且一开口就喊:
“妈妈!”
接着一阵兴高采烈的跳跃和欢呼,表示他获得生命的欢乐。
增添人造出后的反应、人造出来之后的欢欣场面
“兴高采烈”“跳跃”“欢呼”等词语准确地表现了第一个人获得 生命后的喜悦。
“妈妈”的呼声,使天地获得了生机,更使世间充满了温情。
与袁珂对话

这篇课文是袁珂先生根据《风俗

通》有关“女娲造人”的记载改编

的,比较课文和《风俗通》中的女


娲形象,你更喜欢哪一个?

课文丰富了哪些内容?作者是怎么丰富这些内容的?
……

女 娲 为 什 么 造 人
女 娲 怎 样 造 人


人造样
以人造
后的更
的辛多喜劳的Fra bibliotek悦人
样 让 人 类 自 己 繁 衍 生

女娲是人类还不能科学地看待世界时,通过幻 先
想创造出来的用来解释自身来源的神话形象。

神话是远古人民通过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 对 话 术方式加工过的表现对自然和社会认识的故事。
在不断发展的今天, 这已不再是一个会 诞生神话的时代,

第21课 《女娲造人》课件(共31张ppt)

第21课 《女娲造人》课件(共31张ppt)

勤劳
她工作着,工作着,一直工作到晚霞布满天空,星星和 月亮射出幽光。夜深了。她只把头枕在山崖上,略睡一睡。 第二天,天刚微明,她又赶紧起来继续工作。(第13段)
会疲惫
走呀走的,她走得有些疲倦了,偶然在一个池子旁边蹲 下来。(第4段)
大地毕竟太大了,她工作了许久,还没有达到她的志愿, 而她本人已经疲倦不堪了。(第14段)
她把这个小东西放到地面上。说也奇怪,这个泥捏的小家伙,刚 一接触到地面,马上就活了起来,并且一开口就喊:“妈妈!”(第5-7段)
人的身体虽然小,但据说因为是神创造的,相貌和举动也有些像神, 和飞的鸟、爬的兽都不相同,看起来似乎便有一种管理宇宙的非凡的气 概。(第11段)
聪明智慧
想着,她就顺手从他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和了水,在手 里揉团着,揉团着,揉团成了第一个娃娃样的小东西。(第5段)



任务一:讲·造人故事
任务三:思·女神形象
任务四:溯·创世奇说
任务一
讲·造人故事
要求:
根据图片提示, 流畅完整地复述本文故事。
照照自己的影子
为什么不创造一种 像自己的生物呢?
“妈妈!”
“妈妈,妈妈!”
妈妈
妈妈
妈妈
任务二
思·女神形象
要求:
①请流畅完整地口述故事 ②分组合作,逐段讲解文章。
天地开辟以后,天上有了太阳、月亮和 星样说吧,总不免显得有些荒凉寂寞。
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个神通广 大的女神,叫作女娲。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 我们有请袁珂爷爷给大家讲故事!
袁珂(1916-2001),作 家、神话学家,四川新都人。 著有《中国古代神话》《山 海经校注》等
“始祖母神”

第23课 女娲造人 课件(共32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第23课 女娲造人 课件(共32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3)我从第13段表明她和人类母亲一样勤劳忙碌,为了子女, 披星戴月地工作的句子中,读出了一个勤劳的女娲。
2.细读课文,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并说明理由。
我们“与其说女娲是一个神,不如说女娲是一个
”。
我们“与其说女娲是一个神,不如说女娲是一个平凡的人”。
第2段写女娲“感到非常孤独”;第4段写她“假装生气”; 第9段写她“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这些都是人所具 有的情绪感受。女娲和人一样,有喜怒哀乐。她工作多了会感 觉到累,会像母亲一样爱自己的孩子。此外,第4段中的“灵机 一动”口吻也非常孩子气,带有原始洪荒时代的稚拙与朴素, 表现出女娲仿佛本身就是一个活泼、充满活力与创造娲造出的人给她带来了很大的欢乐和满足, 这也成为女娲继续造人的动力。
课文详细叙述了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表现了原始初民对 人类自身来源的好奇及求索。当人们用神话想象解释了疑惑 后,处处洋溢着对人类诞生的喜悦。
1.请同学们概括课文的主题。
课文详细叙述了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表现了原始 初民对人类自身来源的好奇、探索,以及在当时社会 生活条件下所做出的极富想象力的解释。
相关语句: ①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 “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 “聪明美丽”说明女娲对自己创造的生物很满意;“满 心欢喜”“眉开眼笑”表现了她成功创造人类的喜悦。
②女娲对于她这优美的作品,感到很满意。于是,她又 继续动手做她的工作,她用黄泥做了许多能说会走的可爱 的小人儿。这些小人儿在她的周围跳跃欢呼,使她精神上 有说不出的高兴和安慰。从此,她再也不感觉到孤独、寂 寞了。
2.引导学生根据故事情节给课文划分层次,概括 层意。
再读课文,先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给课文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1—4):写女娲造人的原因。 第二部分(5—16):写女娲造人的过程。 第三部分(17、18):写女娲让人类自己繁衍生息。

第21课《女娲造人》课件(共23张PPT)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21课《女娲造人》课件(共23张PPT)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终于”一词体现了女娲思索之苦、思 索时间之长。“绵延”一词写出了人类繁 衍的延续不断。为解决人类的延续问题, 女娲让男女配合,繁衍生息。这一想象非 常奇特,体现了女娲既有神的威力,又有 人的思想,使故事自然而真实。
17
6、“她工作着,工作着,一直工作到晚霞布满天空, 星星和月亮射出幽光”,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 表达效果?
息,焕发出迷人的光彩。
3
开辟(pì) 女娲(wā) 澄(chénɡ)澈 生

掘(jué) 掺(chān)合 捏(niē)

踪(zōnɡ) 绵延(yán) 揉(róu)

疲倦(juàn)不堪(kān) 莽莽榛榛(zhēn)
4
抟(tuán)抟泥球
传(chuán)传单



娲(wā)女娲
概(ɡài)气概
12
1、第②段中的景物描写和人物的心情有什么关系?
原野广阔,草木丛生, 眼前的景象必然会增加女 娲的孤独感。景物衬托人 物心情,引出下文女娲要 在世间添点东西的想法。
13
2、第④段对女娲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突出了她的什么特点?
采用了动作描写,如“ 走”“蹲”;神态描写, 如“笑”“假装生气”。 这些描写突出了女娲是个 活泼可爱、富有思想、充 满活力的女神。
20
美好的故事不能浅尝辄止,让 学生将课文与课后的《风俗通》 对比阅读,看看课文丰富了哪些 内容,你更喜欢哪一篇。以便更 好地探讨这则神话中想象的焦点 ——女娲。
21
神话是人类探索自然奥秘的开端,人们因为无法 探知自然的本质,于是大胆想象、联想,于是就产 生了神话。中国的神话故事非常丰富,内容广泛, 这表明了我们中华民族非凡的想象力。本文记述了 女娲造人的全过程,表现了原始人类对人类起源的 好奇和追索,以及在当时社会条件下,所做出的丰 富想象,表达了作者对生命诞生的喜悦之情。

《女娲造人》ppt课件

《女娲造人》ppt课件

词语解释 (1)莽莽榛榛形容:草木丛生的样子。 (2)生气蓬勃富有:生命力和活力。
(3)兴高采烈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 (4)疲倦不堪形容:非常疲乏。 (5)神通广大形容:本领高超,无所不能。 (6)灵机一动指事:前没有准备,临时想出办法。 (7)绵延不绝延:续不断,文中指世代相传。 (8)力不暇供没:有足够的力量来完成这项工作。
神话中的主人公女娲是神,具有非凡的能力,她造人的手段、方法体 现了“神”的威力,而在细节的处理上,作者又赋予了她人的心理、人 的情感、人的生活体验,从而想象内容既显“神威”,又合人情事理。 女娲所以要造人,是因为她感到寂寞孤独,造人的愿望自然而真实; 采用模仿自己的样子造出人形的方法,是出于水中自己像的偶然诱发, 极富人类经验;“人”的产生,使女娲得到做母亲的自豪和欣慰;晚霞 里,星光下,女娲的忙碌疲倦,正显露出一位母亲勤劳、智慧、伟大 的身影。
整体感知
3、无所不能,高高在上的“神”为什么在作者的笔下却显得那么
有“人情味”?
女娲是神,具有非凡的能力,她造人的手段、方法体现了“神”的威力, 而在细节的处理上,作者又赋予了她人的心理,人的情感,人的生活体验 ,从而使想象内容既显“神威”,又合人情事理。
广阔的天地,莽莽榛榛的原野,死寂的气氛,使神通广大的女神感到寂 寞孤独,造人的愿望就显得自然而真实;水中映出的或“喜”或“怒”的面容 ,诱发了她的“灵机”,想象巧妙而富于人类经验;“妈妈”的呼唤,使死寂 的天地间获得了生机,更充到做母亲的自豪和欣慰;晚霞里,星光下,女娲的忙碌疲倦 ,正显露出一位母亲勤劳、智慧、伟大的身影。这正是这篇神话真实感人 的地方。
作者简介
袁珂 (1916.7.12—2001.7.5),四川新都人,生 于四川新繁县。神话学家。本名袁圣时,笔名丙 生、高标、袁展等。

女娲造人课件(32张ppt)

女娲造人课件(32张ppt)

“人”的 心理、情 感、活动
想像 真实合理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3.结合女娲形象,体会想象的特点
大胆奇特 合情合理
想象
女娲 造人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品味语言
第四段中作者对女娲采用了什么描写?突出女娲什么特点?
作者采用动作描写,如“走”“蹲”;神态描写如 “笑”“假装生气”。这些描写突出了女娲是个活 泼、可爱的女神。正因为她的可爱,当她感到孤独 时,她才想到造人,造和自己一样的人。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品味语言
读第五段,体会“掘”“掺”“揉”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整体感知—— 词语解释
绵延:延续不断。 澄澈:清澈透明。 气概:在对待重大问题上表现出来的态度、举动或气势(专指正直 、豪迈的)。 神通广大: 本指法术广大无边,现用来形容本领极大,办法极多。 莽莽榛榛:草木丛生的样子。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第二节
整体感知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整体感知—— 作家作品
袁珂,原名袁圣时,汉人,作家,生于成都市
新都区,生于1916年7月12日,逝于2001年7月 14日,享年85岁。著有《中国古代神话》《中 国神话传说》《古神话选释》《神话论文集》 《袁珂神话论集》等。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第21课《女娲造人》课件(共31张ppt)

第21课《女娲造人》课件(共31张ppt)
①令人物形象更真实亲近、活灵活现; ②令故事情节更丰富,生动形象; ③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课堂小结
能突出中心
详写
与中心关系不大
略写
人来到世间的过程是本文的重点,所以作者对女娲造人的方法详写,对 造人之前的世界的景象则略写。
两种造人方法,第一种详写,第二种略写。这是因为前者最能体现女娲造人 的精神,是第二种方法的基础,这样安排突出了重点。
让男人和女人配合创造后代。
人物分析
女娲
本文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女娲?细读课文, 找出相关语句加以分析。
人物分析
(1)“走啊走的,她走得有些疲倦了…… 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生气。”
这句话运用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写了女娲也有人的喜怒之情, 会笑、会假装生气。语言十分生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活泼、 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孩子,而不是一个神。
字词积累

开辟
yōu
幽光

女娲
chān
掺和
zhēn
chénɡ
莽莽 榛 榛 澄 澈
niē
zōnɡ

踪迹
juàn kān
疲倦 不堪
róu
揉团
jué

yán
绵延
词语解释
【神通广大】 原是佛教用语,指神奇的法术,今指无所不能的 本领。
【莽莽榛榛】 草木丛生的样子。 【疲倦不堪】 疲倦得无法坚持下去。堪,能忍受,能承受。 【澄澈】 清澈透明。 【绵延】 延续不断
• 运用人物的多种描写手法(神态、心理、 动作、外貌、语言等)
• 人物情感的丰富变化 • 聚焦人物身上可放大的有趣点 • 环境的烘托
对照下面《风俗通》里的记载,看看课文主要增添了哪些内容, 哪里最能体现作者的想象力;又做了怎样的删减,为何要这样 处理。

《女娲造人》PPT优秀课件

《女娲造人》PPT优秀课件
答案 女娲造出的人是聪明美丽的生物,会喊“妈妈”,身体小,相貌举止有 些像神,和飞的鸟、爬的兽都不同,有一种管理宇宙的非凡气概。 女娲给他们取的名字是人,他们称呼女娲为妈妈。
6.“这样,人类就世世代代绵延下来,并且一天比一天加多了。”一句中 “这样”指代什么?
答案 让男人和女人配合起来,叫他们自己去创造后代。
初读感知
自读课文
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边读边圈点勾画重点,准备复述课文。 复述导航: 1.抓住故事的主要情节,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2.口齿清楚,态度大方,条理清晰,注意把握复述时的语调、语态。
1
2
3
4
5
6
初读思考
1.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答案 天地开辟以后,女娲感到很孤独,于是用黄泥揉出了人,从此世界上有了人类。
答案 衬托女娲造人不辞辛苦。
2.女娲在造人前与造人后的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 答案 造人前:感到非常孤独。 造人后:满心欢喜,眉开眼笑,有说不出的高兴和安慰,再也不感到孤独、寂寞了。
3.课文处处洋溢着人类诞生的喜悦之感,请找出相关句子。 答案 (提示)①女娲在造出人后,“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因为这生命是自 己一手创造的。 ②体现在人类自身对获得生命的欢呼,如人类落地后开口就喊“妈妈”,许多小人 的欢呼跳跃等。
第21课 女娲造人
袁 珂
课时目标
01 速读课文,把握内容,理清结构。 02 深入探究,赏析人物,探究写法。(重点)
导入
很高兴和大家一起走进丰富多彩的语文天地。在这天地里有一块古代文 学的瑰宝,它是人类童年时期的一个产物——神话。大家喜欢看神话吗? 那 我们现在去浏览一下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几个动画片段。你们能说出哪些神话 故事的名称吗?举例:盘古开天、夸父追日、钻木取火、女娲造人……说起女 娲,同学们可能并不陌生,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神话《女娲造人》。

《女娲造人》ppt课件

《女娲造人》ppt课件
dèng 澄沙
chuàng 创造 创
chuāng 创伤
形近字 辟( pì )开辟
僻( pì )偏僻 澈( chè )澄 撤澈( chè )撤退 辙( zhé )车辙
榛( zhēn )莽莽榛榛
臻( zhēn )日臻完善 崛( jué )崛起 掘( jué )挖掘 倔( jué )倔强
词语解释
【开辟】本文指古代神话,谓盘古开天辟地。指宇宙开始。 【神通广大】原指法术广大无边,现形容本领极大,办法极多。 【莽莽榛榛】莽莽和榛榛两个词均用来形容草木丛生的样子。 【生气蓬勃】生命力旺盛。 【澄澈】清澈透明。 【掘起】挖起。
❷语言清新,质朴生动。
女娲完全是在一种极自然的、无意识的状态下萌发了造人 的念头。文中说她“感到非常孤独。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 该添一点儿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她看到 自己的影子时,“忽然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 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的生 物来加入到世间呢”。这种口吻带有原始洪荒时代的稚拙与朴 素,读者仿佛看到女娲本身就是一个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孩子, 而不是一个神。
(2)无论是今天学习的美丽的神话,还是关于人类起源的科学争鸣, 都是一串串不同时代的人们探索生命问题的足迹,“女娲造人”体现了人 类对自身起源的好奇和探索,也使我们感到生而为人的自豪。今天,我们 面对的广大世界,依然有许多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索,去感受那种创造 成功的喜悦。因此,《女娲造人》这一故事中蕴含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都是我们今天所迫切需要的。
第二部分(5—16):写女娲造人的过程。
第三部分(17、18):女娲想出一个可以让人类长久绵 延的好办法,那就是男女配合,繁衍生息。
再读课文,说说故事的主要情节:

《女娲造人》ppt课件

《女娲造人》ppt课件
人,神话学家。本名袁圣时,笔名丙 生、高标、袁展等。著有《中国古 代神话》《中国神话史》《山海经 校注》等,编纂《中国神话传说词 典》《中国民族神话词典》。
背景资料
本文是根据《风俗通》中有关“女娲造人”的记载改编 的。本文是一篇神话故事,根据古代神话的记载,并在 此基础上加入了作者合理的想象,就形成了富于人性化 的演绎和扩充。“女娲造人”的神话是在科学水平不发 达的远古时代产生的,那时的人们无法对人类的起源做 出科学的解释。但是,人类又想要探求自身的起源,所 以只好借助于想象来解决这个问题了。
第一部分(1-4):
女娲造人的原因。
第二部分(5-16):
女娲造人的方法。
第三部分(17-18): 女娲想出人类繁衍生息的办法。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2.思考课文的写作顺序,再尝试用简洁的语言,概述这 个神话故事。
第1节:天地开辟以后…… 第2节:不知道在什么时候… 关键词句: 第8节:接着…… 第12节:于是…… 第15节:最后…… 第18节:后来……
动作描写,“拉下、伸入、搅混、 挥洒”一系列动词呈现了女娲造人 的具体过程,一气呵成,体现了 “神”的智慧。
精读课文 分析讨论
4.本文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女娲?细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加
以分析。
神性: 神通广大
(造人过程非常神奇)


爱美、也会寂寞
人性: 充满母性光辉
既是神通广 大的神,也是充 满七情六欲的人。
精读课文 分析讨论
1.女娲为什么造人?
(1)总不免显得有些荒凉寂寞。 (2)大神女娲行走在这片莽莽榛榛的原野上,看看周围的景象, 感到非常孤独。 (3)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 生气蓬勃起来才好。

《女娲造人》ppt课件

《女娲造人》ppt课件
与其说女娲是一个神, 不如说她是一个____________的人。因为……
与其说女娲是一个神,不如说女娲是一个普通人。 因为她会孤独,会笑,会累,有各种和我们人类一样的 感情。
与其说女娲是一个神,不如说女娲是一个有责任担 当的人。因为天地间没有人的时候,她就想到这天地太 大了,要创造人布满整个大地,并没有人要求她这么做。
女娲身上,既有普通的人性,更有母性的光辉。
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 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 眼笑。
4.你还发现了哪些细节,展现了女娲母性 的光辉呢?
第5段:造人的过程中,揉团着、揉团着,这些动作 的反复,可以看出母亲的细致、耐心。
第10段:女娲给孩子取得字,可以看出母亲对新生命 到来的珍惜和重视。
说也奇怪,她在手里揉团着,揉团着,揉团成了第一个娃 娃样的小东西。我重音读“第一个”,突出强调女娲造人是首 创,太神奇了,前所未有啊。
说也奇怪,接着一阵兴高采列的跳跃和欢呼,表示他获得 生命的欢乐。我用音调上扬,来突显神奇。
说也奇怪,人的身体虽然小,但据说因为是神创造的,相
貌举止也有些像神,和飞的鸟、爬的兽神都不性同,看起来似乎有
阅读提示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务剧,
力不暇供,乃引絙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 人也;贫贱凡庸者,絙人也。
女娲祷神祠,祈而为女媒,因置婚姻。 ——节选自《风俗通》,有改动
女娲为什么要造人、怎样造人、怎样造了更多的人、为什 么人类会有富贵贫贱之分、女娲怎样让人类自己繁衍生息。
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 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态本身。——马克思
袁珂,生于1916年,神话 学家,四川新都人。著有《中 国古代神话》《山海经校注》 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 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它是人类早期的 不自觉的艺术创作。神话并非现实生活 的科学反映,而是由于远古时代生产力 的水平很低,人们不能科学地解释世界、 自然现象和原始社会文化生活的起源和 变化,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 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 人化的结果。
❖这个神话故事的内容违背了 科学性,今天学习这个故事 是否有意义?
上帝在创造天地和万物以后,在第六日造
人。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用地上的尘土造一
个人,往他的鼻孔里吹一口气,有了灵气,人
就活了。能说话,能行走,上帝给他取一个名
字叫亚当。后来,亚当成了伊甸园的守护神。
亚当给伊甸园里的各种飞禽走兽起了名字,它
想象力是人类能力的试金石,人们 正是依靠想象力征服世界! ——被誉 为创造学之父的奥斯本
关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故事。 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 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常有 浓厚的幻想色彩。
“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 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 然和社会形态本身。” ——马克 思
们都听从于亚当。上帝看亚当辛苦,决定为他
造一个配偶,以便帮助他工作。
于是,上帝在亚当睡觉时,抽了亚当的一根
肋骨造成一个女人叫夏娃,做了亚当的妻子。
从此,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里无忧无虑,过着
和谐美满的生活。
——上帝造人说
女娲造人,体现了人类可贵的 创造力和探求精神,也使我们 感受到生而为人的自豪。今天, 我们面对的广大世界,依然有 许多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 求,去追索,去感受那种创造 成功的喜悦。
分开来了。
1.从选段中找出三个反义词。 清-浊 轻-重 冉冉上升-沉沉下降 2.用简洁的话叙述天和地是怎样形成的。
3.找出描写盘古开天劈地动作的动词, 这些动词表现了盘古的什么特点。
豪壮 威力巨大
4.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夸张
送给你
想象力是发明、发现及其他创造活 动的源泉。——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生气蓬勃 péng bó 莽莽榛榛 zhēn 神通广大 shén
灵敏 mǐn
枯 藤 téng
词语解释:
莽莽榛榛: 草木丛生的样子。 澄澈: 清澈透明。 绵延:延续不断。
袁珂 (1916.7.12—2001.7.5), 四川新都人,生于四川新繁县。 神话学家。本名袁圣时,笔名丙 生、高标、袁展等。
• 寂寞孤独 • 自豪欣慰 • 忙碌疲倦 • …………
“神”的非 凡能力和 神奇方法
想像 大胆奇特
“人”的心 理、情感、 活动
想像 真实合理
神性 神通广大
女娲
人性 勤劳、聪明、有
爱心、有创造力
研读课文:
1、你对女娲造人的动机、经过 做另一种推测,说给大家听听。 2、说 说你对女娲的 认识。
【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题】
翻译: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 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 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 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 去北方的大湖喝水。还没赶到 大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 的手杖,化成桃林。
【拓展延伸】
天地浑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 开天辟地,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 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尺,盘 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 极深,盘古极长……
读一读 《风俗通》二则
一、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传说是人面蛇身,创造了 人类)抟(tuán,把某种东西揉成圆形)黄土作人。剧务(工作剧 烈繁重),力不暇供(用上所有的力量还来不及供应),乃引(牵、 拉)绳絙于泥中,举以为人。
译文:民间传说,天地开辟之初,大地上并没有人类,是女娲抟捏 黄土造了人。她干得又忙又累,竭尽全力干还赶不上供应。于是 她就拿了绳子把它投入泥浆中,举起绳子一甩,泥浆洒落在地上, 就变成了一个个人。
足见作者想像的丰富
❖1、原短文内容框架
揉黄泥
女娲造人
男 人
挥洒泥浆

人类绵延
【合作探究】 主题—— “神”性和“人”性的结
合 奇特和合理的统一
1、故事中哪些内容体现出女娲的“神”性?
2、故事中哪些内容体现出女娲的“人”性?
要求:分小组讨论,并由小组代表作好讨论 记录,然后由小组代表发言交流。
❖ 一天变化七十次 ❖ 揉黄泥造人 ❖ 挥洒泥浆造人 ❖ …………
拓展思维:
《女娲造人》与《伊甸园 里》,这两篇神话都是想像 的,你更喜欢哪一篇?说说 理由。(提示:从文章情节、 结构、语言、思想感情)
夸 父 逐 日
补充 《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 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逐走:竞跑,赛跑。 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河、渭:即黄河、渭水。 大门泽山:北大。湖。传说其大纵横千里,在燕 道渴而死:在半路因口渴而死。 邓林:桃林。
二、女娲祷神祠祈而为女媒,因置婚姻。
译文:女娲在神祠里祷告,祈求神任命她做女媒。于是女娲就安排男 女婚配。
朗读课文,看看袁 珂老先生的作品在这两 则文言神话故事基础上 增加了哪些内容?
读一读
思考:丰富了以下内容:
1、造人动机的产生 2、造人的具体过程 3、人造出后的欢快场面 4、女娲的情绪和心理 5、作者的评述
猜一猜
盘古开天辟地
猜一猜
夸 父 追 日
猜一猜
羿 射 九 日
猜 一 猜
嫦 娥 奔 月
猜 一 猜
精卫填海
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神话的特点。
复述故事情节,理解本文想 像手法的运用。 感受文中所表现的喜悦之情, 谈谈你对女娲的认识。
读出画线字的正确读音:
澄澈 chè 幽光 yōu 绵延 mián
《盘古开天》
请围绕下面几方面展开想像,扩充这个神话故 事:
1、天地混沌的景象;
2、盘古开天的过程;
3、盘古顶天立地的情景;
4、天地成形后,盘古化成了什么?
拓展迁移
盘古用大板斧劈开了混沌,分出 了开地。
阅读神话《盘古开天地》选段,回答问题。
有一天,他忽然醒过来。睁开眼 睛一看,啊呀,什么也看不见,眼前 只是模糊的一片,闷的怪心慌。不知 道从哪里抓过来一把大板斧,朝着眼 前的混沌用力这么一挥,只听得一声 霹雳巨响,大混沌忽然破裂开来。其 中有些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 成天;另外有些重而浊的东西,沉沉 下降,变成地。------当初是混沌不分 的天地,就这样给盘古板斧一挥,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