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实验室制取氧气知识点必背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氧气的制取知识精讲

九年级化学氧气的制取知识精讲

初三化学氧气的制取【本讲主要内容】氧气的制取【知识掌握】【知识点精析】一.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1. 药品:过氧化氢溶液或高锰酸钾2. 反应原理: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水 + 氧气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3. 催化剂和催化作用:(1)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的物质。

(2)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4. 化学反应的分类: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

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二.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1.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略)(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方法:如图所示,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住试管口,将导管的另一端插入盛水的烧杯中,用手握紧试管,如果导管口有气泡放出,说明装置不漏气。

原理:如果装置不漏气,里面的空气会受热膨胀沿导管放出。

(2)向试管中装入药品:方法:用纸槽取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小心装入试管,均匀铺平在试管的中下部。

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后再塞上带有导管的塞子。

原因:放一团棉花可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3)固定试管:方法: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铁夹夹在离试管口1/3处,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原因:防止加热时产生的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受热不均匀而炸裂。

(4)向集气瓶中装水排空气:方法:将集气瓶盛满水,中间不能有气泡,从瓶口旁边将玻璃片推盖好将它们一起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

原因:防止收集的气体不纯。

(5)给试管加热:方法:点燃酒精灯,先将火焰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再对着药品的部位加热。

原因:防止试管因受热不均匀而炸裂。

(6)收集气体:方法:当导管口有连续均匀的气泡放出时,再把导管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口。

原因:开始排出的气体是装置内的空气,不能收集。

(7)停止加热:方法:先从水槽中移出导管,然后再熄灭酒精灯。

制取氧气的中考知识点总结

制取氧气的中考知识点总结

制取氧气的中考知识点总结一、氧气的性质1.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是空气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

2.氧气具有较强的化学活性,能与许多元素发生化学反应。

二、氧气的物理性质1.氧气的密度是空气的1.1倍。

2.氧气的沸点为-183℃,凝固点为-219℃。

3.氧气能够溶解在水中,形成氧气溶解度。

三、氧气的化学性质1.氧气是一种氧化剂,能与多种物质发生燃烧反应。

2.氧气能够与许多金属和非金属反应,形成氧化物。

3.氧气也能参与许多有机物的氧化反应。

四、制取氧气的方法1.制取氧气的实验室方法通过加热含氧化金属的过氧化物、在水中电解氢氧化铜溶液、加热含过氧化氢的过硫酸钾溶液,都可以制取氧气。

2.制取氧气的工业方法(1)通过空气的分馏:将空气经过冷却、压缩后,通过分馏获得氮气和氧气。

(2)通过空气的吸附法:将空气经过吸附剂吸附后,再进行脱附得到氧气。

(3)通过热解法:将空气经过加热分解,得到氮气和氧气。

五、氧气的应用1.氧气广泛用于医疗领域,可以用于呼吸机、氧气面罩等,治疗呼吸困难的患者。

2.氧气还用于焊接、切割和合成化工原料等工业领域。

3.氧气也常用于矿井、潜水、航空等领域的供氧装置。

六、氧气的安全性1.氧气是一种不能燃烧的气体,但会加速燃烧的速度,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防火。

2.氧气是一种制冷剂,接触肌肤会引起冻伤,使用时需要做好保护。

七、氧气的环境意义1.氧气是维持生物的呼吸作用的重要气体,对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2.氧气也是大气中的一种气体,参与了许多大气化学反应,对大气环境和气候变化有一定影响。

综上所述,氧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学物质,具有重要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医疗、工业和生活中都有重要的应用。

了解氧气的性质和制取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氧气,并且在使用过程中更加安全和环保。

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知识点总结化学实验的观察,一般是按照“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顺序,分别进行观察。

观察的同时还要积极地思维。

下面是整理的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知识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1.药品: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或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2.反应的原理:(1)过氧化氢水+氧气(2)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导管口要塞一团棉花)(3)氯酸钾氯化钾+氧气3.实验装置4.收集方法:密度比空气大——向上排空气法(导管口要伸到集气瓶底处,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赶尽)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排水法(刚开始有气泡时,因容器内或导管内还有空气不能马上收集,当气泡连续、均匀逸出时才开始收集;当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表明气体已收集满)。

本方法收集的气体较纯净。

5.操作步骤: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装:将药品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

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点:点燃酒精灯,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对准试管中药品部位加热。

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离:收集完毕后,先将导管撤离水槽。

熄:熄灭酒精灯。

6.检验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气体是氧气。

7.验满方法:(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2)用排水法收集时:当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8.注意事项:(1)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固体药品加热时),防止药品中的水分受热后变成水蒸气,再冷凝成水珠倒流回试管底部,而使试管破裂。

(2)导管不能伸入试管太长,只需稍微露出橡皮塞既可,便于排出气体。

(3)试管内的药品要平铺试管底部,均匀受热。

(4)铁夹要夹在试管的中上部(离试管口约1/3处)。

(5)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药品的部位加热;加热时先将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九年级化学氧气制取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氧气制取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氧气制取知识点在九年级化学课程中,氧气制取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氧气的性质、制取方法以及应用领域,并附上相关示意图以帮助理解。

一、氧气的性质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

它的化学式为O2,表示每个分子由两个氧原子组成。

氧气对大部分物质都具有较强的活性,是许多化学反应和生物过程的重要参与者。

在常温常压下,氧气可被用作火焰的供氧剂。

二、化学制取氧气的方法1. 加热金属氧化物:将金属氧化物(如二氧化锰、高岭土或氧化亚铜)加热至一定温度,氧气便会从中释放出来。

2. 分解过氧化氢:过氧化氢(H2O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可以分解为水和氧气。

常用的催化剂有二氧化锰、二氧化铁等。

3. 电解水:将水进行电解,通过电解可以将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

在电解过程中,氧气被生成在阳极上。

三、氧气的应用领域1. 呼吸和燃烧:氧气是呼吸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人类和动物需要氧气来维持生命活动。

同时,氧气也是燃烧过程中的必需品,燃料在氧气的存在下能够进行更充分的燃烧。

2. 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氧气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实验室以及一些工业生产中,例如焊接、熔炼金属、氧化反应等。

它能够提供充足的氧气供应,促进各种化学反应的进行。

3. 医疗用途:氧气在医疗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缺氧症状等。

氧气是一种治疗性药物,通过供给额外的氧气来改善病人的健康状况。

四、制取氧气实验示意图(此处插入相应的制取氧气实验示意图)通过以上知识点的学习,我们对氧气的性质、制取方法以及应用领域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在学习化学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实践操作,加深对氧气制取过程的理解。

只有通过实际操作,才能真正掌握这些知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注:本文所述的制取氧气方法仅为简要介绍,实际操作时应遵循实验室安全规定,谨慎操作,确保自身和他人安全。

初三化学制取氧气知识点

初三化学制取氧气知识点

初三化学制取氧气知识点一、氧气的物理性质1. 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

2. 在标准状况下(0℃,1个大气压),密度为1.429g/L。

3. 熔点-218.79℃,沸点-218.79℃。

4. 溶于水,但溶解度较低。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1. 支持燃烧:氧气是燃烧的必要条件之一,能够支持大多数物质的燃烧。

2. 氧化性:氧气具有强氧化性,能与许多元素和化合物发生氧化反应。

3. 与其他元素的反应:与非金属元素如氢、碳等反应生成氧化物;与金属元素如铁、铜等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

三、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1. 化学法- 氯酸钾分解法:在催化剂(如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加热氯酸钾至约400℃,分解生成氧气和氯化钾。

- 过氧化氢分解法:在催化剂(如二氧化锰或硫酸铜)的作用下,分解过氧化氢生成氧气和水。

2. 电解法- 水电解:通过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

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

四、实验操作注意事项1. 使用化学法制取氧气时,应注意安全,避免直接接触火源。

2. 实验过程中应使用防护眼镜和手套。

3. 实验室制取的氧气应进行纯化处理,以去除可能存在的杂质。

4. 储存和使用氧气的容器应密封良好,避免氧气泄漏。

五、氧气的工业制取方法1. 分离液态空气法:利用空气中氧气和氮气沸点不同的特性,通过低温分离得到氧气。

2. 水电解法:与实验室方法相似,但在工业上使用更大规模的电解设备。

六、氧气的应用1. 医疗领域:用于急救、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等。

2. 工业领域:用于钢铁生产、化工生产等。

3. 潜水和登山:作为呼吸气体。

七、氧气的储存和运输1. 储存:氧气通常以压缩气体的形式储存在高压钢瓶中。

2. 运输:通过管道输送或使用高压钢瓶进行运输。

八、氧气的安全使用1. 避免氧气与油脂接触,防止火灾。

2. 使用氧气时,应远离明火和高温。

3. 储存氧气的容器应避免撞击和曝晒。

以上是初三化学制取氧气的知识点概述,涵盖了氧气的基本性质、实验室和工业制取方法、实验操作注意事项、氧气的应用以及储存和运输等方面的内容。

九年级制取氧气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制取氧气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制取氧气知识点总结氧气是地球大气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对于人类和其他许多生物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针对九年级学生需要了解的制取氧气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这个重要的化学过程。

一、氧气的性质与应用1. 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化学式为O2。

2. 它具有促进燃烧的作用,可用作燃料燃烧的辅助。

3. 氧气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用于氧气供应设备和治疗疾病。

4. 氧气也被用作潜水、登山等高海拔活动中的呼吸气体。

二、制取氧气的方法1. 分解过氧化氢法:将过氧化氢(H2O2)加热分解,产生氧气和水。

2. 硝酸钠和亚铁法:将硝酸钠溶液与亚铁(Fe)粉末反应,生成亚硝酸钠和氧气。

3. 氯酸钾和过氧化锰法:将氯酸钾溶液与过氧化锰反应,产生氯酸和氧气。

三、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1. 实验器材准备:试管、曲线球、烧杯、水槽等。

2. 实验操作:根据所选的制取方法,将相应的试剂按比例加入反应器中。

3. 加热反应:根据制取方法,加热反应器中的试剂,观察气泡的产生。

4. 收集氧气:将气体收集在试管中,注意用水封装置保持氧气不与空气接触。

5. 实验结果:收集到的氧气可用一根半漏斗放在瓶中观察,若有含有燃烧物质的棉花球可以引火。

四、制取氧气的实验安全注意事项1. 实验操作中要注意安全,避免剧烈振荡和猛烈爆炸。

2. 在操作过程中,要佩戴安全眼镜和实验室外套,以防溅出试剂。

3. 制取氧气涉及到燃烧,要小心用火,并避免与易燃物质接触。

五、制取氧气的应用1. 制取的氧气可用于实验室的化学实验中,促进燃烧或供给生物呼吸。

2. 氧气可以用于焊接、切割金属和加热烧垃圾等工业应用。

3. 医院中的氧气供应设备可以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和急救。

综上所述,九年级的制取氧气知识点包括氧气的性质与应用、制取氧气的方法、实验步骤以及实验安全注意事项和氧气的应用。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同学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氧气的重要性和制取过程,为日后的化学学习和实验打下坚实基础。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原理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原理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原理总结一、氧气的实验室制取1.实验室常用高锰酸钾、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或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为原料制取氧气,三种方法比较如下:2KMnO4K2MnO4+MnO2+O2↑2KClO32KCl+3O2↑2H2O22H2O+O2↑固体加热型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排水法选择依据: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向上排空气法(左侧进气)向下排空气法(左侧进气)选择依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各成分反应反应速度适中,便于收集;不用加热,节约能源;生成2.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连接好装置,将导管末端放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水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不漏气。

松开手后,导管口出现一段水柱。

②装入药品:将药品平铺在试管底部,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用单孔塞塞紧。

③固定装置: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④点燃酒精灯加热: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⑤收集气体:⑥将导管移出水槽。

⑦再熄灭酒精灯。

3.分解双氧水制氧气步骤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连接装置后,塞紧橡皮塞。

先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再将导管的末端放入水中,双手紧握锥形瓶,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导管中形成一段水柱,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②装入药品:先向锥形瓶中加入二氧化锰固体,塞好带有分液漏斗和导管的双孔橡皮塞,向分液漏斗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③滴加液体: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慢慢滴加过氧化氢溶液。

④收气体:收集气体。

4.制取氧气实验中的问题①利用固体加热制取氧气,试管口为什么要略向下倾斜?答:目的是防止冷凝成水滴倒流,使试管炸裂。

②反应物全是固体物质并且加热制取气体时,试管口都要略向下倾斜吗?答:对!目的是防止冷凝成水滴倒流,使试管炸裂。

③实验前,为什么要先给试管预热?答:为了使试管底部均匀受热,防止破裂。

④伸入试管中的导气管为什么刚刚露出橡皮塞即可呢?答:导气管太长,不利于气体排出。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制取氧气1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制取氧气1

编号 3
实验现象
有大量气泡产生, 木条复燃
分析 有氧气产生,MnO2没有变化
一、知识点拨
2.分析与讨论:⑶综合分析,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的反 应中起了什么作用?
二氧化锰加快了过氧化氢的分解。
3、试剂: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黑色固体)
H2O2
MnO2
4、表达式 :
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 水+氧气 H2O2 MnO2 H2O + O2
一、知识点拨
5、催化剂:①定义: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 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
(特点:一变二不变
催 )一 变 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
化 剂

二不变 :
本身的质量 化学性质
注意:①一个反应的催化剂并不是唯一的。
②“改变”指催化剂可以加快或减慢化学反应速率 。③催化剂不能增多或减少生成物的总质量 。④催化剂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但物理性质可能改变 。
象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编号
实验现象
分析
1
木条不复燃
2 有大量气泡产生, 木条复燃
有氧气产生
一、知识点拨
讨论:实验(1)中是否产生氧气?木条为什么不复燃? 产生极少量氧气,氧气太少木条不能复燃。
⑶在实验⑵的试管中继续加入少量过氧化氢溶液,将带火星的 木条伸入其中。
2.分析与讨论:⑵在实验⑶的重复实验中,反应后二氧化锰有 无变化?
KClO3
MnO2 △
KCl + O2
多种
请找出上述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共同特点。
一、知识点拨
二、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 物质的反应。基本反应类型

初三化学《制取氧气》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制取氧气》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制取氧气》知识点总结氧气的制法(重难点)(1)实验室制法①原理:2KMn04=加热= 2K2MnO4+MnO2+O2↑ (a)2KClO3 = MnO2 /加热=2KCl+3 O2↑ (b)2H202 =MnO2=2H20+2O2↑ (c)②发生装置的选择选择发生装置的依据是: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等。

若选用原理(a)或(b)的反应,则选用典型的固体与固体反应且需要加热型的装置。

若选用原理(c)的反应,则选用典型的固体与液体反应且不需要加热型的装置。

③收集方法及检验、验满、存放a.气体的收集方法是跟气体的性质密切相关的。

选择气体收集方法的依据是:该气体的水溶性、密度以及该气体是否具有毒性,能否与空气或水反应等。

排水法:适用于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气体。

此法收集的气体较为纯净,但含有水蒸气。

向上排空气法:适用于相同状况下,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任何成分发生反应的气体。

操作时应注意将导管口伸到接近集气瓶瓶底处,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尽。

同时,应在集气瓶的瓶口处盖上玻璃片,以便稳定气流。

此法收集的气体较为干燥,但纯度较低。

向下排空气法:适用于相同状况下,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中任何成分发生反应的气体。

操作时应注意将导管口伸到接近集气瓶底处,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尽。

此法收集的气体较为干燥,但纯度较低。

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所以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又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且不与空气中任何成分发生反应,因而还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而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比较干燥。

b.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人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证明该气体是氧气.c.验满和存放: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当有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表明气体已收集满。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瓶口,若木条复燃,表明气体已收集满。

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要用玻璃片盖住并正放在桌面上。

化学九上第2章2.2氧气制取-知识点

化学九上第2章2.2氧气制取-知识点

1化学九上第2章2.2氧气制取-知识点1、氧气的物理性质:①无色无味的气体,液氧是淡蓝色的液体,②密度大于空气,③难溶于水。

氧气的用途:①供给呼吸,②支持燃烧。

氧气的副作用:过渡吸氧会导致氧中毒;导致食物腐烂、钢铁生锈等。

臭氧的作用:①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命,②作为强氧化剂,可杀菌消毒。

2、氧气的化学性质★注意:①硫的燃烧,需要有尾气处理,否则将污染空气。

②铁的燃烧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砂,以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③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④不纯的氢气/甲烷/CO 点燃会爆炸,点燃之前都要验纯。

3、化合反应是多变一的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是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例如CaO+H 2O=Ca(OH)2;氧化反应也不一定是化合反应,例如O 2H CO 2O +CH 2224+−−→−点燃;有氧气参加的化合反应,也一定是氧化反应,例如O M O M g 2g 22−−→−+点燃。

4、进行地很慢,甚至不易被察觉的氧化反应是缓慢氧化,例如:呼吸作用,食物的腐败,酒的酿造,钢铁生锈等过程都是缓慢氧化。

5、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

氮气的沸点为-195.8℃,氧气的沸点为-183℃,将空气加压降温变为液态后,在-196℃蒸发,氮气被分离出来,剩余的就是液态氧,贮存在蓝色钢瓶中。

26、实验室制法:利用氯酸钾分解制氧气,↑3O +2KCl 2KClO 2MnO 32−−−−→−加热,。

发生装置选固固需加热装置,收集装置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排水法的特点是:纯净但不干燥;向上排空气法的特点是:干燥但不纯净。

7、操作步骤简记:查装定点收移熄(谐音:茶庄定点收利息),①检 查 装置气密性;②将药品 装 到试管底部,并连接上导管;③将试管固 定 到铁架台上;④ 点 燃酒精灯;⑤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逸出时开始 收 集气体;⑥停止加热时,先将导管 移 出水面,⑦ 熄 灭酒精灯。

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知识点
在九年级化学中,制取氧气的主要知识点包括下面几个方面:
1. 氧气的性质: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它是支持燃烧的气体,能够使
燃烧更旺盛。

氧气还可以用于氧化反应、呼吸等。

2. 氧气的制取方法:常见的制取氧气的方法有物理法和化学法两种。

物理法包括液体
空气分馏法和分子筛吸附法;化学法则包括过氧化氢分解法和高温分解金属氧化物法。

3. 液体空气分馏法:利用液体空气在不同温度下的沸点差异,通过分馏的方法分离出
氧气和氮气等不同组分。

液体空气分馏法适用于规模较大的工业生产。

4. 过氧化氢分解法:过氧化氢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可以分解生成氧气和水。

常见的催
化剂有铁、二氧化锰等。

这种方法适用于小规模的实验室制备。

5. 高温分解金属氧化物法:一些金属氧化物在高温下可以被分解,生成氧气和金属。

常见的金属氧化物有二氧化锰、二氧化铜等。

这种方法同样适用于小规模的实验室制备。

除了上述几种方法,还有其他一些制取氧气的方法,但在九年级的化学课程中通常不
会涉及过于复杂的制取方法。

化学九年级氧气制取知识点

化学九年级氧气制取知识点

化学九年级氧气制取知识点氧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气体,它对于维持生命的正常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化学九年级的学习中,我们需要了解氧气的制取方法以及相关的知识点。

本文将详细介绍氧气的制取方法和相关的知识点。

一、氧气的制取方法1. 蒸馏法蒸馏法是制取氧气的一种常见方法。

首先,需要准备一种含氧物质,比如过氧化钾、过氧化钠等。

将这些含氧物质加入到酸性溶液中,然后进行加热。

在加热的过程中,含氧物质会分解释放出氧气。

接下来,将产生的气体通过冷却装置进行冷却和凝固,最后用氧气收集装置收集得到的氧气。

2. 分解法分解法也是制取氧气的一种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常用的是过氧化氢来制取氧气。

首先,将过氧化氢加入反应器中,然后通过一定的条件,比如高温或者催化剂的作用,进行分解反应。

在分解反应中,过氧化氢会分解成氧气和水。

而氧气则可以通过气体收集装置进行收集。

二、氧气制取的常见实验1. 过氧化钠的制取过氧化钠是一种制取氧气的常用物质。

它可以通过将氢氧化钠溶解于过氧化氢中来制取。

制取过程中,需要将氢氧化钠慢慢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中,并进行搅拌。

随着反应的进行,过氧化钠会被氧化为氧气和水。

最后,可以通过气体收集装置将制取得到的氧气进行收集。

2. 过氧化钾的制取过氧化钾也是一种常用的制取氧气的物质。

它可以通过将氢氧化钾与过氧化氢反应来制取。

首先,将氢氧化钾溶解于过氧化氢中,然后进行搅拌。

在反应过程中,过氧化钾会被氧化为氧气和水。

最后,利用气体收集装置收集制取得到的氧气。

三、氧气的特性和应用1. 特性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

它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可以促进许多燃烧反应的进行。

同时,氧气也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用于维持生物的呼吸过程。

2. 应用氧气在生活和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医疗领域,氧气被广泛用于氧疗,以帮助患者呼吸。

在工业生产中,氧气可以用作燃料燃烧的辅助气体,提高燃烧效率。

此外,氧气还常被用于氧化反应、焊接、氧气酿酒等方面。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3 制取氧气(讲学)课标定位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2.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动手制取氧气,并试验氧气的化学性质3.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和催化作用4.通过制取氧气并试验氧气的化学性质的实验,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体验实验过程及实验成功的快乐,并学习分析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知识梳理知识点一、制取氧气知识在线实验室制氧气:1.实验药品:过氧化氢溶液、高锰酸钾、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2.实验原理:(1)过氧化氢水+氧气。

(2)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3)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3.实验装置:(1)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氧气时:固-液不加热型(如下图)。

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2)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时:固-固加热型(如下图)。

说明: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装置中应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目的是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4.收集方法:(1)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

(2)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5.检验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证明该瓶内的气体是氧气。

6.验满方法:(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2)用排水法收集时,当有大气泡从瓶口冒出时,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7.操作步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的一般步骤为:a.组装好仪器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将药品装入试管并在试管口堵上一团棉花,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c.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d.集气瓶里装满水并倒放在水槽中;e.点燃酒精灯,先预热试管,再对准药品处加热;f.用排水法收集氧气;g.收集完毕,将导管撤管撤离水槽;h.熄灭酒精灯。

工业制氧气:1.方法:分离液态空气法。

2.原理:利用液态空气中液氮和液氧的沸点不同,采用低温蒸发的方法,使氮气先分离出来,剩余的主要是液态氧。

初中化学—实验室制取氧气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实验室制取氧气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实验室制取氧气知识点总结一、氧气的检验方法及收集方法1、氧气的检验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里,木条复燃,说明气体是氧气。

2、实验室氧气的收集方法:排水法(不易溶于水)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略大)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气体集满了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一)液体制取氧气的方法1、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实验原理:装置:固—液不加热型2、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

(二)加热固体制取氧气的方法1、加热氯化钾制取氧气实验原理:2、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1)实验原理:(2)装置:固—固加热型(3)步骤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用手握紧试管,观察水中导管口有没有气泡冒出,如果有气泡连续冒出说明气密性良好,松开手后,导管口出现一段水柱。

②装药品。

③加热:先预热,后集中加热。

④收集:排水法(氧气不易溶于水);向上排空气法(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⑤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瓶中,若复燃,证明是氧气。

⑥结束:实验结束后,先将导气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试管。

(4)注意事项①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水回流,使试管底部破裂。

②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堵住导气管或污染制取的气体和水槽中的水。

(三)分解反应1、概念: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2、特点:一变多。

3、表示:AB → A +B1.下表各组中,实验操作和目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A.AB.BC.CD.D【答案】C【解析】A、加热试管时,为防止试管受热不均匀,造成试管炸裂,应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选项正确;B、量取液体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不能仰视或俯视,否则会出现误差,选项正确;C、用双氧水制氧气时,加入少量二氧化锰,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加快了反应速度,但不会增加氧气产量,选项错误;D、用双氧水制氧气时,二氧化锰作催化剂,能加快氧气生成速度,选项正确。

九年级上学期化学《制取氧气》知识点梳理

九年级上学期化学《制取氧气》知识点梳理

九年级上学期化学《制取氧气》知识点梳理为了帮助大家在考试前,巩固知识点,对所学的知识更好的掌握,查字典化学网为大家编辑了制取氧气知识点梳理,希望对大家有用。

一、实验室制取氧气1、药品过氧化氢溶液、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高锰酸钾2、反应原理氯酸钾氯化钾 + 氧气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3、实验仪器:试管铁架台酒精灯导管集气瓶水槽讨论:过氧化氢制氧气和氯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是否相同?4、制取气体的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反应物都是固体,反应需要加热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反应不需要加热固液不加热型固固加热型气体发生装置气体收集装置气体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气体密度比空气密度大气体密度比空气密度小收集到较纯净的气体便于观察气体是否已经收集满收集的气体较干燥操作较为方便收集的气体较潮湿收集不如排空气法方便收集到的气体可能不纯净较难判断气体是否已经收集满氧气收集方法及依据:2、向上排空气法1、排水法: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

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

这两种方法收集的气体那种方法更纯净?为什么?思考:发生装置收集装置【思考】实验装置中,哪部分是气体的发生装置,哪部分是气体的收集装置?【思考】实验室可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

如何将仪器组装成一套合理的实验装置呢?实验仪器的组装安装顺序:“先左后右,由下而上”安装注意点:用外焰对准药品加热检查有无灯芯和酒精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导管口只能插在集气瓶口附近导管只需突出胶塞少许必需使用胶皮管铁夹夹在试管中上部5、实验步骤1查、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气密性的方法:先将导管一端伸入水中,然后用手紧握试管,观察导管口有没有气泡冒出或冷却后导管内能否形成一段水柱。

【原理】升高温度,使试管内空气受热膨胀。

5、实验步骤1查、2装、3定、4点、5收、6离、7熄、谐音助记忆:茶庄定点收利息查装置的气密性装入药品固定在铁架上点燃酒精灯收集气体将导管撤离水槽熄灭酒精灯(1)为什么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答:为了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使导管堵塞。

制取氧气知识点清单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制取氧气知识点清单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第二单元课题3 制取氧气1.实验室制取氧气方法:高锰酸钾制氧气、过氧化氢制氧气、氯酸钾制氧气(1)高锰酸钾是一种暗紫色_固体_(2)实验操作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3)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作用是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4)试管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5)加热时,先均匀受热,再集中加热(6)收集气体时,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7)实验结束后,先撤导管后熄灭酒精灯,目的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使试管炸裂(8)排水法收集气体时,气泡从瓶口冒出时停止收集气体(9)检验气体是否为氧气的方法:将带火星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内,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验满氧气的方法:将带火星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已满。

(10)收集氧气的方法可以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集满后应_正__放在桌面上,并把玻璃片___粗糙面__朝下(“光滑面”或“粗糙面”)(11)收集氧气不纯的原因是_集气瓶最开始没有装满水,刚产生气泡就收集__(12)导管不宜伸入过长,原因是不利于导出气体,收集气体过慢(13)为什么不刚开始出现气泡就收集:刚开始出来的气体是装置中的空气,导致收集氧气不纯(1)不加二氧化锰时,过氧化氢能放出氧气,加入二氧化锰后,反应速率_加快,在此反应中二氧化锰做__催化剂_。

硫酸铜溶液也可以作催化剂。

(2)催化剂可以改变__反应速率_______,但__质量____和_化学性质__不变。

催化剂不能使本来不反应的物质发生反应,也不能改变__生成物_______的质量。

一个反应可能有多种催化剂,一个催化剂也可能催化多个反应。

(3)此反应的发生装置中,使用分液漏斗优点是___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使用长颈漏斗必须使_末端伸到液面以下_____,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__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___。

长颈漏斗优点是___随时添加液体药品______。

(4)催化剂的应用:生产化肥、农药、化工原料4.氯酸钾制氧气(实验装置同高锰酸钾制氧气,但__不需__棉花)5.分解反应:由__一__种反应物生成___多___种其他物质的反应6.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根据空气中成分的__沸点__不同,属于_物理_变化。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2单元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考点必背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2单元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考点必背
2.铁丝不能燃烧的原因:①氧气不纯;②铁丝未盘成螺旋状; ③未待火柴燃尽就伸入集气瓶;④铁丝表面有锈或油漆等
反应物 现象
文字表达式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剧烈燃烧, 火星四射 ,放
发出 白 光,放出 大量的热 ,澄清 出 大量的热 ,生成一种
石灰水 变浑浊
黑 色固体
木炭+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
铁+氧气 点燃 四氧化三铁
操作示意图
反应物 注意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1.在做铁丝燃烧实验时,一定要待火柴快燃尽时,再插入集气 瓶,以防火柴消耗过多的氧气
②用排水法收集时,当集气瓶口有 较大气泡冒出 ,证明氧气已集满
药品
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
பைடு நூலகம்高锰酸钾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实验步骤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②装药品;③固定装置;④点燃酒精灯加热;⑤收集气体 ;⑥从水槽中撤离导管;⑦熄灭酒精灯(谐音“茶庄定点收利息”)
注意事项
①用高锰酸钾(或象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以防管口冷凝 的水珠倒流,引起试管破裂;②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要放一小团棉 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③试管内的导管稍伸出胶塞即可,便于气体 导出;④用排水法收集时,集气瓶必须装满水,且必须待导管口有气泡连续均 匀冒出时再收集,以防收集的气体不纯;⑤停止加热时,先将导管从水里撤出 ,再撤掉酒精灯,以防水倒吸引起试管炸裂;⑥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 长颈漏斗下端必须伸入液面以下,以免漏气
收集装置 及特点
药品
收集装置 及特点
检验
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 O2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 大 收集的气体干燥但纯度不高
高锰酸钾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室制取氧气
一、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1、高锰酸钾——加热——>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2、过氧化氢——二氧化锰——> 水 + 氧气
3、氯酸钾——二氧化锰加热——> 氯化钾 + 氧气
二、工业制取氧气:原理:分离液态空气,在低温条件下加压,使空气转化成液态,再利用空气中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氮气先从液体空气中分离成出来,剩下的就是液态氧气(物理变化)。

三、实验室制取氧气组装试验仪器的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谐音:茶庄定点收利息: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装:装入药品。

定:试管底部略高于试管口,铁夹夹在试管的三分之二处,固定装置。

点:点燃酒精灯。

收:收集气体。

离:试验结束后,先从水槽中撤出导管。

熄:最后熄灭酒精灯。

(为什么要先撤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到试管中引起试管炸裂。


四、实验操作中应注意的事项:1、实验前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在试管口要塞一
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加热时飞溅,堵住导管口,不利于气体排出。

3、试管底部要略高于试管口,防止冷凝水倒流到试管底部,引起试管炸裂。

4、等气泡连续且均匀时开始收集氧气。

5、实验结束后,先撤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到试管中,引起试管炸裂。

五、气体的验满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则证明氧气已经收
集满了,若用排水法收集,当气泡从瓶口冒出时表明气体已收集满了。

六、收集气体的方法:1、排水法: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和水发生化学反应的气
体可用排水法收集,比如氧气。

2、排空气法:(1)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且不和空气中的任何气体发生化学反应的气体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比如氧气。

(2)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且不和空气中的任何气体发生化学反应,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比如氢气。

七、催化剂的理解。

1、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改变是指可以加快或者减慢化
学反应速率)不能影响生成物的质量。

2、催化剂不是唯一的,不能说二氧化锰就是催化剂(只能说二氧化锰是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也不能说催化剂就是二氧化锰(因为不只是二氧化锰可以作为催化剂,二氧化锰只是催化剂的一种。

)2、一变两不变: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均不变,换句话说,即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不参加反应,反应前后作为催化剂的物质本身没有发生改变。

比如:二氧化锰作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加入的是二氧化锰,反应结束后剩在试管中的固体物质还是二氧化锰。

八、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分解成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