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1《中国的地形》教案

合集下载

《中国的地形》教案

《中国的地形》教案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山东省诸城市辛兴初中孔令刚【学习目标】1、读地形图及地形剖面图,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基本特点,能说出这种地势特点对我国气候、河流的影响。

2、记住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及其分布;认识山脉是地形的“骨架”。

3、理解我国地形复杂多样、高原山地面积广大的特点以及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4、能在中国地形图上准确找出并填注主要地形区,了解其主要特征。

【导入新课】在第一章里,我们学习了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中国的人口与民族,对中国在世界中的位置、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划及中国的人口分布、人口问题、民族情况等都有了了解,那么中国的地形地貌如何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二章第一节。

【自学提纲】一、地势西高东低1、交流展示学习提示:读P20页图2-1,归结并交流下面问题:(1)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是什么?(2)我国地势可分为几级阶梯?每级阶梯的平均海拔高度大约是多少米?(3)青藏高原、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分别位于哪一级阶梯上?2、小组探究学习提示:结合P20图2-1与P21图2-2及P23图2-9,分组讨论探究下列问题:(1)第一、二阶梯的分界线是沿着山、山、山一线。

(2)第二、三阶梯的分界线是沿着山、山、山、山一线。

(3)第一阶梯的主要地形区有高原与盆地。

(4)第二阶梯的主要地形区有三大高原:、、与三大盆地:、、等。

(5)第三阶梯的主要地形区有三大平原:、、与三大丘陵:、、等。

(4)第四阶梯是大陆架,主要包括渤海与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及南海的一部分。

3、拓展练习学习提示:阅读下列材料,分组探究问题: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特点使得我国的江河大多自西向东流淌。

这些大江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加强了内地与沿海的朕系。

在阶梯的交界处河流落差较大,水能资源丰富,我国的大型水电站大多建设在这些地带。

此外,西高东低的地势还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

2.1 中国的地形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

2.1 中国的地形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

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案【教学目标】1、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我国多种多样的地形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掌握阅读并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各类地形图的技能。

4、通过地形对人类的影响,使学生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环境观,并让学生感受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1、运用地形图分析总结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2、使自己认识到不同的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不同影响,以及人类如何利用和改造地理环境。

【教学难点】地势对其它地理因素的影响。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交流合作、讨论探究法【教学手段】活动、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一、引入:(1)放映一段反映祖国秀丽山河的录像,引导学生观察片中展示的各类地形。

(2)认一认,下面分别是哪种地形的景观(请把各自的地形类型名称写在图下面的横线上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3)请说出你家乡所在的地形区,并描述其地形特征。

二、新授(一)地势呈阶梯状分布1、课件演示:出现一张分层设色地形图,沿北纬320 画出一条地形剖面。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小组讨论,共同分析下列问题,并进一步观察分析我国地势特点。

(1)图中深浅不同的绿色和浅黄色各代表哪种地形?它们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什么部位?颜色加深的黄色主要出现在我国的什么部位?代表的是哪几种地形?(2)总结我国地势特点图表解析:图中深浅不同的绿色和浅黄色各代表的是平原和丘陵,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部;颜色加深的黄色主要指的是山地、高原及盆地等地形,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部地区。

由此可见我国的地势具有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

板书: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2、引导学生读2.2 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并根据示意图画一张简略示意图,完成以下活动。

填写表格(明确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由哪些山脉构成,三级阶梯的海拔高低分别是多少,每级阶梯分别以什么地形类型为主。

(原创)最新湘教版地理8年级上册第2章第1节《中国的地形》精品教案

(原创)最新湘教版地理8年级上册第2章第1节《中国的地形》精品教案

《中国的地形》教案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阅读教材 P21 文字及图片,了解我国地形特征。

2.通过阅读教材 P22 文字及开展活动,在地图上指出各种走向的山脉,理解山脉是构成地形的“骨架”。

3.通过阅读教材 P24-27,了解各种地形区的分布和地表特征。

4.通过阅读教材 P28 文字和图片资料,了解我国地形的构成特点,理解山区在发展经济方面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过程与方法:1.了解我国地形的两大特征。

2.认识我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的分布及特点。

3.熟悉我国主要山脉的分布。

4.学会阅读统计图表,能查阅资料,分析山区开发利用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认识我国壮丽的山川,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重点:我国的地形、地势基本特征,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名称、位置及其特征。

难点:我国地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山区发展经济的制约条件。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多媒体展示:名山图片。

二、新课学习(一)东西走向的山脉★多媒体展示: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颜色显示天山山脉、阴山山脉、昆仑山脉、秦岭、南岭。

引导:引导学生明确山脉的走向:东西走向。

(二)南北走向的山脉★多媒体展示: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颜色显示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区的部分山脉。

引导:引导学生明确山脉的走向:南北走向。

(三)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多媒体展示: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颜色显示西侧的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间的长白山、武夷山;东侧的台湾山脉。

引导:引导学生明确山脉的走向:东北——西南走向。

(四)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多媒体展示: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颜色显示阿尔泰山、祁连山。

引导:引导学生明确山脉的走向:西北——东南走向。

(五)弧形山脉★多媒体展示: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颜色显示喜马拉雅山脉。

引导:引导学生明确山脉的走向:弧形。

(六)位于省级行政区域单位交界处的山脉★多媒体展示: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颜色显示祁连山、太行山、武夷山和南岭。

2.1中国的地形教案 03(湘教版八年级上)

2.1中国的地形教案 03(湘教版八年级上)

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让学生总结出我国地势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并能识记各级阶梯分界线的名称,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2、过程与方法:A、组织学生讨论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

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方法。

B、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二、教学重点:本节的核心是让学生认清中国地势的整体特征,因此中国地势特征是本节的重点。

三、教学难点:中国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是本课的难点。

四、学习方法指导学生用观察法、讨论法、综合分析法解决问题。

五、教学流程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首先多媒体放映“中国各大地形区”图片,同时播放歌曲《歌唱祖国》,从学生的最熟悉的图片入手,接着复习两个概念:地形和地势。

以前学过亚洲的地势,让学生回想亚洲地势特点,那么,中国的地势有什么特征呢?从而导入新课。

2、读图分析,探索新知设疑:用什么图能更形象地表示我国地势西东低的特点呢?――那就是地形剖面图。

然后多媒体展示“我国东西(北纬36°)地形剖面图”请同学们根据这幅图在本上画一幅简略示意图,请两名同学在黑板上画。

其他同学做出纠正与评价。

从图可以看出我国地势的特点是什么?(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3、巩固练习,强化新知我国地势呈阶梯分布,那么,我国地形的阶梯有哪几级?它们是怎样分布的呢?请同学们对照书上的图2.1、2.2看一看。

(我们从图上可以看出,我国陆地上自西向东有三级阶梯。

)让学生读“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图”,明确三级阶梯的界线,把三级阶梯的界线填在空白图上,并请两名同学在屏幕上指出三级阶梯的界线,学生继续“读中国地形图”,结合列表比较法,通过对三级阶梯的海拔、地形的对比,加深学生的印象4、课外延伸,学以致用在中国地形图上找出我们生活的地区位于第几阶梯,所在区域是什么颜色,说明海拔高还是低? 5、合作交流,熟悉国情以上分析了我国地势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这一特点对我国自然环境其它方面以及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影响呢?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对气候的影响,让学生看大屏幕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图片。

2.1中国的地形 第1课时 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

2.1中国的地形 第1课时 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中国的地形(第1课时)教学目标:1、我国地形的两大特点2、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及大致海拔高度3、我国地形特征对降水、河流及人民生活和生产的影响4、初步学会运用比较法分析三大阶梯差异。

重点与难点我国地形的两大特点: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教具《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教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吗v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当我们了解了我国疆域和行政区划之后,下面要进一步认识我们的祖国。

〔复习提问〕我们已经学过了一些国家的地理,请同学们思考自然地理环境都包括哪些要素呢?〔学生回答〕地形、气候、河流、动植物等。

我国的地形情况也是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内容之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二、讲授新课欣赏歌曲《歌唱祖国》,从而激发学生的热情。

从歌词中我们了解到什么?提出什么问题?通过学习这一节来了解中国的地形特征。

1、地势的概念——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

从以上的问题可得出:2、中国的地势西高东低承接:想一想比较图A与图B,这两幅图所反映的地势有什么不同?哪一幅图比较接近实际?得出结论:3、中国的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二、中国的地形在地图册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上:1、指出青藏高原、塔里木盆地、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2、说出青藏高原的大部分地区海拔在多少米以上,塔里木盆地和黄土高原原海拔在多少米之间,华北平原的海拔大约是多少米?3、说出从青藏高原向东、向北、我国的地势有什么变化?(一)中国地势的特点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二)三级地势阶梯的概况阶梯名称及界线平均海拔主要地形类型第一级4000米青藏高原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东缘第二级1000—2000米塔里木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第三级500米以下华北平原(三)我国近海大陆架的分布第三级阶梯继续向海洋延伸,形成近海的大陆架。

范围: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南海的一部分。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案 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案 湘教版

中国的地形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够运用地形剖面图概括我国地势特点。

2.阅读中国地形图掌握三级阶梯的海拔、主要地形区、各级阶梯的界线和主要山脉的分布。

3.掌握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的特征。

4.学会分析我国地势特点对气候、河流、交通的影响,分析山区开发利用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2.通过对我国壮丽山河的学习,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1.运用地形图总结我国地形、地势特点。

2.主要山脉、地形区在图上的落实。

教学过程(一)导入用《歌唱祖国》歌曲导入。

(二)“过关斩将”第一关:总体把握中国地形特点1.地势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纵横交错,构成我国地形骨架(1)东西走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南北走向: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3)东北-西南走向: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4)西北-东南走向:________、 _________。

(5)弧形山脉:_________。

3 地形__________, _______面积广大(1)四大高原的分布、特点(2)四大盆地的分布、特点(3)三大平原的分布、特点(4)三大丘陵的分布(5)山区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占我国总面积的________。

第二关:观察地势对照“沿32。

N我国地势剖面图”和“中国地形图”,完成下列要求:(1)从图中可看出我国地势有什么特点?第三关:找准山脉读“中国山脉图”,自己查找各种走向的山脉并确定它在全国及所在省区的位置,然后完成:(1)填空白图。

(2)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山脉分别是什么走向的?(3)哪列山脉与淮河构成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地理分界线?(6)新疆地形特征为“__________”,分别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2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2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是本学期的第一节地理课,主要介绍了中国的地形特点、地形区划和地形对经济的影响等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需要通过大量的地图和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但对于地形这一概念还不是很清晰。

同时,他们对中国的地理环境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深入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地图和实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中国的地形特点,掌握地形区划和地形对经济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地图和实例来分析中国的地形特点,培养观察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地形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增强对地理环境的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的地形特点、地形区划和地形对经济的影响。

2.难点:地形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来展示中国的地形特点和地形区划,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记忆。

2.实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实例来引导学生分析地形对经济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认识。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地形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地图和实例资料,包括中国地形图、地形区划图、地形对经济影响的实例图片等。

2.准备投影仪和电脑,以便进行地图的展示和实例的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中国的地形特点,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中国的地形是什么样的吗?”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通过展示地形区划图,向学生介绍中国的地形区划,包括高原、山地、平原、盆地等,并解释地形区划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地形对经济的影响,每组选择一个实例进行分析,如山区对农业的影响、平原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等。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1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1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中国的地形》主要介绍中国的地形特点、主要地形区和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进一步拓展,也是对我国地形特点的初步了解。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文字,生动地展示了中国地形的多样性。

本节课的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地理信息,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我国地理位置、疆域范围等。

但学生对地形的认识相对较浅,对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感受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的地形特点,掌握主要地形区和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地形图,提高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地理环境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的地形特点,主要地形区和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难点: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具体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地形图、实地照片等,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地形特点。

2.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实例说明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地形图、实地照片等教学素材。

2.设计相关案例,用于分析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指导学生进行讨论的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形特点,提出问题:“大家能说出我国的地形特点吗?”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展示各种地形实地照片,如山地、平原、高原等,引导学生分析地形特点,总结我国地形类型的多样性。

3.操练(10分钟)分发地形图,让学生分组观察地形图,分析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精品资料2.1中国的地形(1) 教学设计

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精品资料2.1中国的地形(1) 教学设计

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精品资料2.1 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目标确定的依据】1.相关课程标准陈述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2.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是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学习难度虽然不大,但因涉及中国宏观地形分布,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由于缺乏感性经验积累,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还是会存在一定困难。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用好相关地图和景观图片,让学生在获得较为丰富的感性认知的基础上,对中国地形特征有一个理性的判断。

3.教材分析本节主要讲述我国的地形特征。

由于地形知识不仅是组成中国地理的重要教材,而且是认识和学习中国地理及其它知识的基础。

所以本节放在了讲述中国自然地理各节之首,成为中国地理的重要基础教材。

这一节知识内容与其它教材内容有着广泛的联系。

它不仅直接关系到中国的气候和河流等自然地理教材的学习,而且也影响到农业的分布、人口的分布、城市规模和分布、交通、贸易以及旅游等人文地理知识的学习。

可见,中国的地形一节在中国地理中占有重要地位。

【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中国地形图,掌握主要山脉的名称、位置和分布,知道山区面积广大这一基本特征。

2.通过阅读中国地形图,能够准确找出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和位置,归纳中国地形复杂多样这一基本特征。

3.通过图文资料,了解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的特征,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4.通过对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判读,了解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概况,理解地势对气候和河流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重点:主要山脉、地形区在地图上的落实。

难点:地形地势特征的总结,以及地势对气候和河流的影响。

【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中国地形图,说出主要山脉的名称和分布。

2.通过阅读中国地形图,提高读图用图能力。

3.通过中华五岳的学习,认识我国壮丽山河,增强爱国爱乡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主要山脉在地图上的落实。

难点:主要山脉在地图上的落实,空间概念的建立。

【评价任务】1.在中国山脉分布图上,根据走向说出主要山脉的名称;2.在中国山脉填充图上正确填出主要山脉的名称。

2.1 中国的地形教案 (湘教版八年级上)

2.1 中国的地形教案 (湘教版八年级上)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总结出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记住位于阶梯分界线的山脉名称。

2.使学生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并在地形图上熟悉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理解山脉在我国地形分布中所起到的“骨架”作用。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的能力。

组织学生讨论地势特征对其他自然地理要素以及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

2.通过读地形图总结我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

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基本观念。

3.通过阅读统计图表,总结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地形特征。

讨论山区开发、利用的有利和不利条件,了解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以及这些灾害的形成原因和治理方法。

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

【教材分析】1.教材用中国地形图斑斓的颜色引入新课,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非常形象、直观。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高度,利用颜色的深浅不同可以大致判断出这个地区的地势走向。

2.一般来讲,我们将地形分为五种类型:高原、平原、山地、丘陵和盆地。

总结出这五种地形的特征:山地的绝对高度较大,顶部高耸,坡度很陡,沟谷幽深;丘陵的相对高度较小,地势起伏和缓,坡度较小;高原的绝对高度大于500米,相对高度小,顶面面积较大,起伏和缓,四周较陡;平原的绝对高度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广阔平坦,起伏小;盆地周围高中间低,内部是平地或和缓的丘陵。

3.山脉的走向是以地图上的方向为基础的,但与方向的表示方法略有不同,不能表示为向南走向或向北走向,而应该是南北走向。

4.山脉是构成地形的骨架,这是中国地形分布的一大特点。

除了教科书活动中所提出的山脉,教师还可以进行适当的补充。

祁连山北侧为内蒙古高原,南侧为柴达木盆地;秦岭北侧为黄土高原,南侧为四川盆地等。

除了自然地理界线以外,山脉有时还是人文地理的界线,例如长白山是中国和朝鲜的界山;喜马拉雅山是中国和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的界山;武夷山是福建省和江西省的界山等等。

2.1中国的地形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

2.1中国的地形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
梯分界线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5、阶段性小结:填写下表:活动 4
第一级阶梯
平均海拔
地形类型
分界线 第二级阶梯
分界线
第三级阶梯
活动 5
对照我国地势模型,分析我国地势特点对气候、河流、交通产生哪些影响? 地势对气候的影响: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 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 为我国 广大地区带来了丰富的降水。 地势对河流的影响: 我国的大江、大河多发源于第一阶梯,自西向东奔流入海。在阶梯交界 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地势对交通的影响: 自西向东的河流沟通了我国东西部的交通, 但高大山脉也成了东西交通 的巨大障碍。 地形复杂多样
2、活动 2 读图总结我国地势呈三级阶梯状分布及各阶梯的海拔高度。 总结:第一阶梯以高原为主,平均海拔为 4000 米,第二阶梯以高原盆地为主,平均海拔为
1000 —— 2000 米,第三级阶梯以平原、丘陵为主,平均海拔多在 自然延伸的部分是大陆架。
500 米以下。陆地向海洋
3、活动 3 在课本空白图上绘制我国三级阶梯。
(一)情境导入
播放祖国不同地形区的视频断片或图片,让学生对地形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二)语言导入: 苏轼的《赤壁赋》中写到: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大江为何会东去呢?这与我 国的地势和地形有什么关系? (三)学习新课 地势西高东低
1、活动 1 读中国地形图,通过颜色的变化了解我国地势的特征。 总结: 我国地势总特征是:西高东低。
第二章 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我国地形特点及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2、能力目标:能说出我国地势、地形的特点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并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 这些特点。掌握阅读并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各类地形图的技能。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欣赏我国的大好河山,给同学们以美的享受,激发同学们的爱国 热情。 二、重点、难点: 1、我国的主要地形地势特点。 2、运用地图分辨各种地形。 三、教具:多媒体课件 地图等 四、课时安排; 2 课时 五、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1《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1《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1《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2.1《中国的地形》一课,主要介绍了我国的地形特点、地形类型及地形区划。

本节课内容是学生对地理知识系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我国地形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地形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位置、疆域范围等基础知识,对本节课的地形知识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部分学生对地形类型的划分、地形区划的理解和应用仍存在困难,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针对性的引导和辅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地形特点、地形类型及地形区划,培养学生对地形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实地考察等方法,使学生掌握地形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地理环境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地理学科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的地形特点、地形类型及地形区划。

2.难点:地形类型的划分、地形区划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地图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地形图,了解我国的地形特点、地形类型及地形区划。

2.实地考察法: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加深对地形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地形案例,使学生掌握地形知识。

4.讨论法: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地理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地形图、实地照片等教学素材。

2.制作多媒体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3.安排实地考察活动,联系相关单位或场所。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我国地形图,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地形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请大家观察这幅地形图,你能说出我国的地形有哪些特点吗?”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介绍我国的地形类型及地形区划。

讲解各类地形的特点,并通过实地照片、动画等形式,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地形知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典型地形案例。

2.1 中国的地形(第二课时) 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

2.1 中国的地形(第二课时) 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第2课时一、本节课标内容要求: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的地形主要特征。

二、本节教材内容分析:本节是中国自然环境这一章的第一节中的第二课时,体现了地形作为自然环境的重要地位。

本节内容既是中国地理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习中国地理其它章节的重要知识基础。

中国的地形特征对中国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此外,这一节知识内容与其它教材内容有着广泛的联系。

三、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我国地形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大势。

2、培养学生通过地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简单评价地理事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的主要特征;了解我国地形的分布大势。

2、结合学过的相关知识和实际生活,讨论不同地形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能够简单评价我国的地形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基本观念,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

教学重难点:1、培养学生通过地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简单评价地理事物的能力。

教具: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青藏高原的歌曲和图片。

同学们,伴随着熟悉的歌曲,你们都看到了什么?我们所在的地区属于哪种地形类型?又具有哪些特点?我国除了高原、平原还有哪些地形类型呢?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的地形》看一看。

二、展示目标:多媒体展示本课目标:1、知道我国的地形特征。

2、会评价我国的地形特征。

3、找出我国主要的地形区并知道其特点。

三、问题导学:1、多媒体展示中国地形图,问题(1):请仔细读图,你都看到了什么?根据你获取的信息总结出我国的地形特征。

结论:地形类型复杂多样。

然后提供地形扇形统计图表,验证以上结论的正确性,使学生有一种成功感。

描述五种地形的特点,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1《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第1课时)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1《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第1课时)
《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第 1 课时)
课 题 备课人 知识 与能 力 教 学 目 标 过程 与方 法 情感 态度 价值 观 课标要求 重点 难点 教法 阅读中国地形图掌握主要山脉的分布 阅读中国地形图掌握主要山脉的分布。 通过对我国壮丽山河的学习,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进一步对学生进 行爱国主义教育。 通过读图,了解我国主要山脉的分布及走向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课型 新授 课时 1
阅读中国地形图掌握主要山脉的分布。
主要山脉在图上的落实。 图文结合、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归纳 分析 教具 学 具 学生活动 听歌 课件 挂图
教学程序 激情导入
教师活动 一、导入 用《歌唱祖国》歌曲导入。 【自主学习】(相信自己,你是最棒的) (一)、阅读课本 P21 山脉纵横交织及图 2-1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 P21 山脉 纵横交错及图 2-1 中国主要山脉分 布,完成问题
思考完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习
C.天山 D.长白山
代表发言
下列山脉在哪些省区分界线上? 山脉名称 昆仑山 巫山 太行山 祁连山 武夷山 板书 设计 一、 二、 教学 反思 山脉类型 中华五岳 省区 西藏自治区 重庆 山西 青海 江西 中国的地形---山脉纵横交织 省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湖北 河北 甘肃 福建
自主学习
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完成下列填空:
__山脉_____纵横交错,构成我国地形骨架 (1)南北走向的山脉:贺兰山、六盘山。在 横断山区也有一些山脉接近南北走向。 (2)东西走向的山脉:靠北的一列是天山、 阴山;中间的一列是昆仑山、秦岭、靠南的一 列是南岭 (3)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主要分布在东部, 自西向东分为三列:西侧的一列包括大兴安 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中间的一列包 括长白山脉、武夷山脉;东侧的一列是台湾山 脉。(主峰玉山海拔 3952 米,是中国东部最 高峰) (4)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主要分布中国西 部,著名的有:阿尔泰山、祁连山。 (5)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平均海拔超 过 6000 米,位于中国与尼泊尔境内的珠穆朗 玛峰海拔 8844.43 米,是世界第一高峰 (二)、阅读课本 P23 中华五岳,完成下列填 空: 1、中华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 激情互动 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 2、泰山位于山东省、华山位于陕西省、恒山 合作探究 阅读课本 P23 中华 五岳,完成问题

地理初二上湘教版2.1中国地形说课稿

地理初二上湘教版2.1中国地形说课稿

地理初二上湘教版2一、教材分析《中国地势》是初中八年级地理(湘教版)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的内容。

地势是组成地理环境的要紧因素,由于地势与气候、河流、湖泊之间关系十分紧密。

因此,认识我国的地势特点,将为学生学习以后相关章节知识垫定坚实的基础。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识记我国地势的分布特点及各级阶梯的分界线、要紧地势区和按走向分为五种类型的山脉。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地图的能力。

情感目标:对我国壮美山河的学习,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教学重难点: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二、教法分析本堂课我采纳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利用远教资源的地图和景观图片,使学生通过读图,直观猎取有关的知识。

充分运用新建构学习理论和新课程标准精神,开展讨论、对比、练习等一系列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感知明白得。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表达“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新的课程教育理念。

三、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由于其年龄特点决定了具有好动、好奇、好表现的个性,同时具有注意力分散,爱发表见解等特点。

针对学生以上情形,我在教学活动中采纳以下策略:充分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尽量使课堂显得形象生动,增强趣味性和吸引力。

同时创设讨论氛围,让大多数学生都能充分发表自已的见解和获得表现的机会。

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和欢乐感。

在学法指导上,我引导学生采纳观看法、讨论法、综合分析法进行学习。

通过观看、摸索,让学生分组讨论,充分发表各自的意见,然后综合和小组的意见进一步综合分析,得出结论。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和明白得,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四、远教资源的分析和采纳中央电化教育管资源中人教课标版中初二地理第三章《中国地势》中的媒体展现中的中国地势及中国地势剖面图的flah动画及中国地势山脉等十几幅图片形象生动,典型例题中的例子有助学生加深对新知识的巩固明白得。

其中flah制作的动画<古诗观赏>更是生动有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爱好,关心学生对知识的明白得。

湘教版地理八上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上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上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中国的地形》是湘教版地理八上第一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中国地形的特征、主要地形区和地形对经济的影响。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对地形的认识和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对中国地理位置、疆域范围的基本认识,具备一定的地图阅读能力。

但对于地形的分类、特征和地形对经济的影响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地形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中国地形的特征、主要地形区和地形对经济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使学生认识到地形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四. 教学重难点1.地形分类和特征的理解。

2.地形对经济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形知识。

2.运用地图分析法,让学生从地图中获取地形信息。

3.采用案例教学法,以具体地形区为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地形特征和地形对经济的影响。

4.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中国地形图、相关图片和案例资料。

2.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中国地形的分布特点,引发学生对地形知识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地形的分类和特征,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地形对经济的影响。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不同地形区的特征及其对经济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地形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4.巩固(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地图,回答关于地形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地形变化对经济的影响,讨论如何利用地形优势发展经济。

2.1中国的地形教案 04(湘教版八年级上)

2.1中国的地形教案 04(湘教版八年级上)

2.1中国的地形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一、教材分析本节是中国的自然环境这一章的第一节,体现了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

中国的地形特征对于中国的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这一节是从地势特点和地形种类两个方面来研究中国地形特征的。

教材中的三个小标题“地势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是符合学生由形象到抽象的认知规律的。

“地势呈阶梯状分布”实际上是一种比喻,学生从地形剖面图上可以形象地看出来,“地形复杂多样”就需要学生在读地形图的基础上加以总结概括,而“山区面积广大”的结论需要学生阅读扇形统计图表,甚至经过计算才能得出。

表面上看起来平行的三个特点,在结构上有着递进的关系。

在这一节的课文和图像中出现了大量的地形名称,这些名称不是都要求学生背下来。

本节的教学目的之一是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地势、地形基本特征,但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如何从各种地理图像中总结出这些特征,以及引导学生讨论这些特征对其他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影响和人类如何去适应、利用、改造这样的地理环境。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地图和地形的基本知识,初步了解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我国地形、地势的基本特征;了解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和分界线及其特点;初步说明地形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对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地形剖面图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分析,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形成地理概念,理解地理事物分布的规律;尝试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因地制宜的观念,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地形的基本特点及其影响主要地形区的分布阅读各类地形图的能力的培养【教学难点】部分地形区的地理分布五、教学方法讨论法为主,辅以讲授法、读图分析六、教具准备计算机课件教材及地图册中的各种地形图、示意图七、课时2课时八、教学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课前准备“三个一”:一本书,一图册、一学案
3.学生准备中国空白轮廓图
4.按固定程序小组内复习提问(1分钟时间)
5.教师随机提问检查上节课知识掌握情况,并给每组加分
第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流程一:
激趣导入
出示目标
一、激趣导入(3分钟)
1.播放“中国地形的概况录像”短片,教师根据视频提问,引导学生直观了解中国的地形概况,激发学生兴趣。在放视频文件过程中,引出课题《中国的地形》,板书课题。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会读图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及各级阶梯的分界线。
2.了解山脉纵横交错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掌握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及其在地图上的分布。
3.培养学生读图和分析各类地形图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启发学生回顾已知的地形知识和还想知道哪些有关地形的知识来调动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然后通过分组分享教学法,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并结合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源,使学生获取有关中国地形的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我国壮丽山河的学习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
2.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二)教学难点
1.分析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优越性。
2.识别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结合学校条件和自身特质,本节课采用的教法是“多媒体教学法”和“小组合作积分法”,采用的学法是“读图分析法”。
3、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中国的自然环境这一章的第一节,体现了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中国的地形特征对于中国的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世界地理的过程中已经初步掌握了了解一个区域的基本方法。这一节是从地势特点和地形种类两个方面来研究中国地形特征的。
教学目标
【设计意图】展示模型,让学生由抽象变直观,对我国地势呈三级阶梯这一特点一目了然。
【设计意图】设计从古诗词中发现地理信息这一题,引导学生学会从身边的知识中发现地理信息;通过设计不同层次的自学提纲,可以让学生一步一步突破重点。
【设计意图】自学探究环节的设计,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解决本节课重点。
六、总结提升(2分钟)
在总结环节中,让学生从“掌握了哪些知识,学会了什么方法,明白了什么道理”三方面来系统的梳理所学知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式。在提升环节中,结合我县地势现状,分析我县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经济等方面的影响,思考地理学习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七、作业
新课标课时练P12.13题,P13.14题
精品地理教辅资料
2019.5
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
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八年级上册
作者及单位
教材分析
1、课标要求:本节课在课标中的内容要求是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2、教材地位:本节课是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等方面的基本国情。在这个基础上学习本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就顺理成章了,同时一个国家的地势和地形对这个国家的气候、河流乃至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本节课既是中国地理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习其它章节的基础,学好本节,能为今后学习高中自然地理打下了基础。
板书设计:本节课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板书。思维导图是科学有效的学习方式,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快速掌握知识,系统构建框架。
教学反思:
1.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对我国地形有一个直观感性的认识。
2.对中国的地形有所解。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国热情。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有目的去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流程二:
自学探究
合作交流
三、自学探究(10分钟)
(1)展示中国地势模型图片。(2)依据提纲自主探究。让学生自学课本30页,依据自学提纲进行自主探究,自行解决本节课重点知识。【自学提纲】A、在古诗词“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中,你能发现哪些地理信息?B、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是什么?C、自学课本30页,完成以下问题:我国地势可分为几级阶梯?每一级阶梯的平均海拔高度大约是多少米?阶梯分界线由哪些山脉组成?C接着小组合作探究以下三个问题,分析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突破本节课难点。
1:我国大陆地势西高东低,面向海洋,这样的地势对河流流向会产生什么影响?
2: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向低一级阶梯时落差会有什么变化?有什么利用价值?
3:我国地势对东西部之间交通往来可能产生什么影响?
学生按照自学提纲进行学习,自学提纲按照学习目标设计。分析诗词所包含的地理信息。
巧计地势学地形,西高东低阶梯成;一二分界昆祁横,二三大太巫雪峰;一高二盆三丘平;海洋气流内陆行;河流东西沟交通,阶梯之间蕴水能。
【设计意图】当堂知识当堂检测,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切实减轻学生学业负担。运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检测,能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评价,让课堂更饱满,更有效。
【设计意图】总结环节的设计,学生明白了学习不仅要掌握基础知识,还要勤动脑多思考,掌握方法和技巧。提升环节的设计,教会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发现身边的地理信息。
【设计意图】
合作交流环节的设计教会学生合作技巧,提高学生分析、表达能力,加强团队合作意识,让学生养成互帮互助的好习惯,突破本节课难点。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流程三:
分层检测
总结提升
五、分层检测(15分钟)
根据学习目标我设计了随机抽查和填图检测两项检测。
可以自评互评,也可组间顶针式互评,可点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也可点评小组合作的情况,还可点评同学们的进步或亮点等。
3、组内检查
第一步:单号提问双号,提问者在提出问题时不能给予太多的解释。第二步:调换角色,双号提问单号。第三步:综合问题和观点,六人达成共识。
4、展示动画。学生讨论后,我展示动画,进行点拨。
学生答出山脉名称
用不同颜色标注不同走向的山脉
学生分小组熟悉山脉,用多媒体展示讨论结果,和同学们一起分析。
这样的设计体现了“关注学困生,人人参与课堂,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课改新理念,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知识,还学会自学方法,学会提问技巧,学会合作探究,学会有效学习,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2.教师引导学生用诗词、歌曲或故事等多种不同的形式说出对中国地形、地势的大概印象。
二、出示目标:
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在一分钟内熟记学习目标,并告知学生本节课会随时检查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
学习目标:
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
2.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看图片(视频)。
学生思考
学生记忆学习目标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流程二:
自学探究
合作交流
四、合作交流(15分钟)
运用版图教学,教师在中国政区图上画出主要山脉
1、科学分组。
由于班上的学生人数较多,为了科学有效的进行合作学习,我把全班同学分为4个大组,每个大组按照人数分3到4个小组,每小组6名学生。
2、组内学习。
组内学习时,按山脉走向分配小组任务,让组内同学识记掌握山脉的走向,名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