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名人的事迹900字范文五篇
数学家的名人事迹五篇800字以上
数学家的名人事迹五篇800字以上数学家的名人事迹1说起数学家中最出名的天才,那一定是高斯。
关于高斯的故事,最广为流传的是“5050”。
老师本来想用一道难题,让全班的同学安静一节课的时间,却没有想到小高斯只用了一两分钟就说出了答案。
他把1、2、3……分别和100、99、98结对子相加,就得到50个101,最后轻易就算出从1加到100的和是5050。
你知道吗?小高斯在三岁时,就已经学会计算了。
有一天他观看父亲在计算帮工们的工钱,当他父亲念叨了半天总算报出总数时,身边传来微小的声音,“爸爸!算错了,应该是这样……”父亲惊异地再算一次,果然是算错了。
虽然没有人教过他,但小高斯靠平日的观察,自己学会了计算。
小高斯家里很穷,冬天,爸爸总是要他早早地上床睡觉,好节省燃油。
可是高斯很喜欢看书,每次都带着一棵芜菁(像萝卜的一种植物)。
他把中心挖空,塞进棉布卷当灯芯,淋上油脂点火看书,一直到累了才钻入被窝睡觉。
高斯的进步很快,不久之后,老师就没什么东西可以教他了。
后来,高斯进了高一级学校,可数学老师看了他的作业后,告诉他以后不必上数学课了。
值得一提的是,高斯不光数学好,语文也非常棒,当他18岁时,为自己将来到底是继续研究古典文学还是数学而苦恼,正在这时,他解决了一个困扰数学家两千多年之久的问题“尺规作正十七边形”,于是,他决定继续读数学系。
有一个比喻说得非常好。
如果我们把18世纪的数学家想象为一系列的高山峻岭,那么最后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巅峰就是高斯;如果把19世纪的数学家想象为一条条江河,那么其源头就是高斯。
人们一直把高斯的成功归功于他的“天才”,他自己却说:“假如别人和我一样深刻和持续地思考数学真理,他们会作出同样的发现。
”数学家的名人事迹2拉格朗日(1736—1813),法国著名的数学家、力学家、天文学家,变分法的开拓者和分析力学的奠基人。
他曾获得过18世纪“欧洲最大之希望、欧洲最伟大的数学家”的赞誉。
拉格朗日出生在意大利的都灵。
数学家的名人事迹五篇800字以上1秘书
数学家的名人事迹五篇800字以上数学家的名人事迹1说起数学家中最出名的天才,那一定是高斯。
关于高斯的故事,最广为流传的是“5050”。
老师本来想用一道难题,让全班的同学安静一节课的时间,却没有想到小高斯只用了一两分钟就说出了答案。
他把1、2、3……分别和100、99、98结对子相加,就得到50个101,最后轻易就算出从1加到100的和是5050。
你知道吗?小高斯在三岁时,就已经学会计算了。
有一天他观看父亲在计算帮工们的工钱,当他父亲念叨了半天总算报出总数时,身边传来微小的声音,“爸爸!算错了,应该是这样……”父亲惊异地再算一次,果然是算错了。
虽然没有人教过他,但小高斯靠平日的观察,自己学会了计算。
小高斯家里很穷,冬天,爸爸总是要他早早地上床睡觉,好节省燃油。
可是高斯很喜欢看书,每次都带着一棵芜菁(像萝卜的一种植物)。
他把中心挖空,塞进棉布卷当灯芯,淋上油脂点火看书,一直到累了才钻入被窝睡觉。
高斯的进步很快,不久之后,老师就没什么东西可以教他了。
后来,高斯进了高一级学校,可数学老师看了他的作业后,告诉他以后不必上数学课了。
值得一提的是,高斯不光数学好,语文也非常棒,当他18岁时,为自己将来到底是继续研究古典文学还是数学而苦恼,正在这时,他解决了一个困扰数学家两千多年之久的问题“尺规作正十七边形”,于是,他决定继续读数学系。
有一个比喻说得非常好。
如果我们把18世纪的数学家想象为一系列的高山峻岭,那么最后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巅峰就是高斯;如果把19世纪的数学家想象为一条条江河,那么其源头就是高斯。
人们一直把高斯的成功归功于他的“天才”,他自己却说:“假如别人和我一样深刻和持续地思考数学真理,他们会作出同样的发现。
”数学家的名人事迹2拉格朗日(1736—1813),法国著名的数学家、力学家、天文学家,变分法的开拓者和分析力学的奠基人。
他曾获得过18世纪“欧洲最大之希望、欧洲最伟大的数学家”的赞誉。
拉格朗日出生在意大利的都灵。
最新数学家的名人事迹五篇800字以上
数学家的名人事迹五篇800字以上文森特·多布林是一位年轻的法国士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勇捐躯,但却被誉为数学天才。
这是因为他在马其诺防线服役时,写下了不朽的数学手稿。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数学家的名人事迹,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数学家的名人事迹1说起数学家中最出名的天才,那一定是高斯。
关于高斯的故事,最广为流传的是“5050”。
老师本来想用一道难题,让全班的同学安静一节课的时间,却没有想到小高斯只用了一两分钟就说出了答案。
他把1、2、3……分别和100、99、98结对子相加,就得到50个101,最后轻易就算出从1加到100的和是5050。
你知道吗?小高斯在三岁时,就已经学会计算了。
有一天他观看父亲在计算帮工们的工钱,当他父亲念叨了半天总算报出总数时,身边传来微小的声音,“爸爸!算错了,应该是这样……”父亲惊异地再算一次,果然是算错了。
虽然没有人教过他,但小高斯靠平日的观察,自己学会了计算。
小高斯家里很穷,冬天,爸爸总是要他早早地上床睡觉,好节省燃油。
可是高斯很喜欢看书,每次都带着一棵芜菁(像萝卜的一种植物)。
他把中心挖空,塞进棉布卷当灯芯,淋上油脂点火看书,一直到累了才钻入被窝睡觉。
高斯的进步很快,不久之后,老师就没什么东西可以教他了。
后来,高斯进了高一级学校,可数学老师看了他的作业后,告诉他以后不必上数学课了。
值得一提的是,高斯不光数学好,语文也非常棒,当他18岁时,为自己将来到底是继续研究古典文学还是数学而苦恼,正在这时,他解决了一个困扰数学家两千多年之久的问题“尺规作正十七边形”,于是,他决定继续读数学系。
有一个比喻说得非常好。
如果我们把18世纪的数学家想象为一系列的高山峻岭,那么最后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巅峰就是高斯;如果把19世纪的数学家想象为一条条江河,那么其源头就是高斯。
人们一直把高斯的成功归功于他的“天才”,他自己却说:“假如别人和我一样深刻和持续地思考数学真理,他们会作出同样的发现。
著名数学家陈景润的名人故事精选5篇
著名数学家陈景润的名人故事精选5篇陈景润小时候的故事篇一陈景润小时候学习十分用功,成绩很好,因而引起有钱人家子弟的嫉妒,他们在学习上比不过他,就处处欺负他。
记得有一次,他们联合起来对陈景润拳打脚踢。
陈景润流着泪回到家,要退学。
妈妈劝他说:儿子,只怨爸爸妈妈没本事,家里穷才受人欺负。
你要好好儿学习,长大有出息,那时他们就不敢欺负咱们了!小景润擦干眼泪,又去做功课了。
此后,他再也没哭过,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终于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三元县县立初级中学。
陈景润理发的故事篇二陈景润不爱逛公园,就爱学习。
学习起来,常常忘记了吃饭睡觉。
有一天,陈景润吃中饭的时候,摸摸脑袋,哎呀,头发太长了,应该快去理一理,要不,人家看见了,还当他是个姑娘呢。
于是,他放下饭碗,就跑到理发店去了。
理发店里人很多,大家挨着次序理发。
陈景润拿的牌子是三十八号的小牌子。
他想:轮到我还早着哩。
时间是多么宝贵啊,我可不能白白浪费掉。
他赶忙走出理发店,找了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然后从口袋里掏出个小本子,背起外文生字来。
他背了一会,忽然想起上午读外文的时候,有个地方没看懂。
不懂的东西,一定要把它弄懂,这是陈景润的脾气。
他看了看手表,才十二点半。
他想:先到图书馆去查一查,再回来理发还来得及,站起来就走了。
谁知道,他走了不多久,就轮到他理发了。
理发员叔叔大声地叫:“三十八号!谁是三十八号?快来理发!”你想想,陈景润正在图书馆里看书,他能听见理发员叔叔喊三十八号吗?过了好些时间,陈景润在图书馆里,把不懂的东西弄懂了,这才高高兴兴地往理发店走去。
可是他路过外文阅览室,有各式各样的新书,可好看啦。
又跑进去看起书来了,一直看到太阳下山了,他才想起理发的事儿来。
他一摸口袋,那张三十八号的小牌子还好好地躺着哩。
但是他来到理发店还有啥用呢,这个号码早已过时了。
陈景润的小故事篇三陈景润出生在贫苦的家庭,母亲生下他来就没有奶汁,靠向邻居借熬米汤活过来。
快上学的年龄,因为当邮局小职员的父亲的工资太少,供大哥上学,母亲还要背着不满两岁的小妹妹下地干活挣钱。
数学名人故事集锦5篇
数学名人故事集锦5篇数学是人类对事物的抽象结构与模式进行严格描述的一种通用手段,可以应用于现实世界的任何问题,所有的数学对象本质上都是人为定义的。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数学名人故事集锦5篇精选,欢迎阅读分享。
数学名人故事精选1中学毕业后,他因交不起学费被迫失学。
回到家乡,一面帮父亲干活,一面继续顽强地读书自学。
不久,又身染伤寒,病势垂危。
在床上躺了半年之后,病虽然痊愈,却留下了终身的残疾———左腿的关节变形,瘸了。
当时,他只有19岁,在那迷茫、困惑,近似绝望的日子里,他想起了双腿后著兵法的孙膑。
“古人尚能身残志不残,我才只有19岁,更没理由自暴自弃,我要用健全的头脑,代替不健全的双腿!”青年华罗庚就是这样顽强地和命运抗争。
白天,他拖着病腿,忍着关节剧烈的疼痛,拄着拐杖一颠一颠地干活,晚上,他油灯下自学到深夜。
1930年,他的论文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这篇论文惊动了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
以后,清华大学聘请华罗庚当了助理员。
在名家云集的`清华园,华罗庚一边做助理员的工作,一边在数学系旁听,还用四年时间自学了英文、德文、法文、发表了十篇论文。
数学成绩不好引起华罗庚的警觉,他暗下决心,一定要赶上去。
于是,一有空他就抱着数学课本看,寻找数学题来做,渐渐地对数学产生了兴趣。
有一天,数学老师李月波把课讲完,亮出了一道趣味题让大家去做。
题目是:“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当其他同学还在冥思苦想时,华罗庚却很快举手回答:“23!”李老师颇为惊讶,走过来询问:“你看过《孙子算经》,它是中国的?剩余定理?,传到西方后被称做?孙子定理?”。
老师又问:“是你自己算的,那你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华罗庚不紧不慢地陈述了他的思考演算过程:“我是这样想的:这个数三三数之剩二,七七数之剩二,这道题的答案可能就是3×7+2,我又一算,23用5除之正好余3,所以23就是所求的数了!”老师兴奋地告诉同学们:“华罗庚同学的答案是正确的,演算的思路也是完全正确的。
数学名人的事迹五篇800字以上
数学名人的事迹五篇800字以上数学名人的事迹范文一1930 年的一天,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坐在办公室里看一本《科学》杂志。
看着看着,不禁拍案叫绝:“这个华罗庚是哪国留学生?”周围的人摇摇头,“他是在哪个大学教书的?”人们面面相觑。
最后还是一位江苏籍的教员想了好一会儿,才慢吞吞地说:“我弟弟有个同乡叫华罗庚,他哪里教过什么大学啊!他只念过初中,听说是在金坛中学当事务员。
”熊庆来惊奇不已,一个初中毕业的人,能写出这样高深的数学论文,必是奇才。
他当即做出决定,将华罗庚请到清华大学来。
从此,华罗庚就成为清华大学数学系助理员。
在这里,他如鱼得水,每天都游弋在数学的海洋里,只给自己留下五、六个小时的睡眠时间。
说起来让人很难相信,华罗庚甚至养成了熄灯之后,也能看书的习惯。
他当然没有什么特异功能,只是头脑中一种逻辑思维活动。
他在灯下拿来一本书,看着题目思考一会儿,然后熄灯躺在床上,闭目静思,开始在头脑中做题。
碰到难处,再翻身下床,打开书看一会儿。
就这样,一本需要十天半个月才能看完的书,他一夜两夜就看完了。
华罗庚被人们看成是不寻常的助理员。
第二年,他的论文开始在国外著名的数学杂志陆续发表。
清华大学破了先例,决定把只有初中学历的华罗庚提升为助教。
几年之后,华罗庚被保送到英国剑桥大学留学。
可是他不愿读博士学位,只求做个访问学者。
因为做访问学者可以冲破束缚,同时攻读七、八门学科。
他说:“我到英国,是为了求学问,不是为了得学位的。
”华罗庚没有拿到博士学位。
在剑桥的两年内,他写了 20 篇论文。
论水平,每一篇都可以拿到一个博士学位。
其中一篇关于“塔内问题”的研究,他提出的理论被数学界命名为“华氏定理”。
华罗庚以一种热爱科学,勤奋学习,不求名利的精神,献身于他所热爱的数学研究事业。
他抛弃了世人所追求的金钱、名利、地位。
最终,他的事业成功了。
数学名人的事迹范文二记得很小的时候,有一次,在公园里我曾经指着华罗庚爷爷的塑像问妈妈:“这是谁啊?”。
数学名人故事7篇
数学名人故事7篇数学名人故事范例(精选篇1)华罗庚一生都是在国难中挣扎。
他常说他的一生中曾遭遇三大劫难。
自先是在他童年时,家贫,失学,患重病,腿残废。
第二次劫难是抗日战争期间,孤立闭塞,资料图书缺乏。
第三次劫难是“文化大路程”,家被查抄,手槁散失,禁止他去图书馆,将他的助手与分配到外地等。
在这等恶劣的环境下,要,做出成就,需付出何等,需怎样坚强的毅力是可想而知的.早在40年代,华罗庚已是世界数论界的领袖家之一。
但他不满足,不停步,宁肯另起炉灶,数论,去研究他不熟悉的代数与复分析,这又需要何等的毅力寻!华罗庚善于用几句形象化的语言将深刻的道理说出来。
这些语言简意深,富于,令人难忘。
早在SO年代,他就提出“天才在于积累,在于勤奋”。
华罗庚虽然聪明过人,但从不提及的天分,而把比聪明重要得多的“勤奋”与“积累”作为的,反复教育年青人,要他们学数学做到“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经常锻炼自己。
50年代中期,针对当时数学研究所有些,做出一些成果后,产生自满情绪,或在同一水平上写论文的倾问,华罗庚及时提出:“要有速度,还要有加速度。
”所谓“速度”就是要出成果,所谓‘加速度”就是成果的质量要不断提高。
“文化大路程”刚结束的,一些人,特别是青年人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某些部门,急于求成,频繁地要求报、评奖金等不符合科学规律的做法,导致了学风败坏。
表粗制滥造,争名夺利,任意吹嘘。
1978年他在中国数学会成都会议上语重心长地提出:“早发表,晚评价。
”后来又进一步提出:“努力在我,评价在人。
”这实际上提出了科学发展及评价科学工作的客观规律,即科学工作要经过历史检验才能逐步确定其真实,这是不依赖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华罗庚从不隐讳自己的弱点,只要能求得学问,他宁肯暴露弱点。
在他古稀之年去英国访问时,他把成语“不要班门弄斧”改成“弄斧必到班门”来自己。
实际上,前一句话是要人隐讳缺点,不要暴露。
华罗庚每到一个,是讲专长的,从而得到呢,还是对别人不专长的,把讲学变成形式主义走过场?华罗庚前者,也就是“弄等必到班门”。
伟大的数学天才高斯名人故事大全
伟大的数学天才高斯名人故事大全伟大的数学天才高斯名人故事篇1高斯(1777~1855)是德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高斯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幼年时,他在数学方面就显示出了非凡的才华。
3岁能纠正父亲计算中的错误;10岁便独立发现了算术级数的求和公式;11岁发现了二项式定理。
少年高斯的聪颖早慧,得到了很有名望的布瑞克公爵的垂青与资助,使他得以不断深造。
19岁的高斯在进大学不久,就发明了只用圆规和直尺作出正17边形的方法,解决了两千年来悬而未决的几何难题。
1801年,他发表的《算术研究》,阐述了数论和高等代数的某些问题。
他对超几何级数、复变函数、统计数学、椭圆函数论都有重大贡献。
同时作为一个物理学家,他与威廉。
韦伯合作研究电磁学,并发明了电极。
为了进行实验,高斯还发明了双线磁力计,这是他对电磁学问题研究的一个很有实际意义的成果。
高斯30岁时担任了德国着名高等学府天文台台长,并一直在天文台工作到逝世。
他平生还喜欢文学和语言学,懂得十几门外语。
他一生共发表323篇(种)着作,提出了404项科学创见,完成了4项重要发明。
高斯去世后,人们在他出生的城市竖起了他的雕像。
为了纪念他发现做出17边形的方法,雕像的底座修成17边形。
世人公认他是一位和牛顿、阿基米德、欧拉齐名的数学家。
伟大的数学天才高斯名人故事篇2高斯,著名数学家,1777年生,德国人,先后有155种数学专著出版,有“数学家之王”的称号。
高斯的父亲是泥瓦匠的工头,每星期六他总是要发薪水给工人。
有一次,当他计算着给工人发薪水的时候,小高斯站了起来告诉爸爸错了。
原来,3岁的小高斯趴在地板上,一直暗地里跟着父亲计算,父亲惊异地复核了一次,果然孩子说的是正确的。
高斯后来回忆自己的童年时说,他在学会说话之前,已经学会计算了。
高斯上三年级时,有一次老师给学生们出了一道求1至100之和的算术题。
不料,老师叙述完题目不过几秒钟,高斯就第一个把写有答案的小石板交了上去,老师起初并不注意这一举动,心想这个小家伙不知道写了些什么。
数学名人故事(18篇)精选
数学名人故事(18篇)精选
康叔叔
康叔叔姓康,来自黔西南郡,青年时期精通崇祯学府节约及家庭内的衣食住行的技能,深受宮廷的器重。
他掌管家庭内的所有家生意都做得井井有条,管理极为严格,使得家财
安居多年,故受到家人和客商的尊崇。
康叔叔十三岁就考入学府,通晓儒家思想、严谨而又深刻,不仅贯贯彻整本书,而且
还有才,受到诸多学者及中书省贵族级上司人相窃服。
勤据数,为家族办官、求学之行,
一直至次满统宪五年,康叔叔以优异的成绩其被考及审慎审查考取至福建省发哥数学考场中,经过几十天的艰苦练习,以第一名之位毕审毕选,任数学科五典大校准,并且是筹论
及拟定国家大政方针机构当中的第一位书香世家正校。
康叔叔不仅精通数学,科学家,而且风趣幽默,善于用轻松诙谐、鲜活贴切的数学比喻,把数学本来乏味的部分铺陈转换成有趣生动,他所创造出来的新文化逐渐深入民间,
成为台湾与澎湖一带的教育资源,引领当时年轻一代,促进儒家传统教育与现代科技的潮
流融合,极大的促进了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康叔叔的数学成就再次改变了台湾的历史进程,在重要的数学研究论文《康叔叔学说》中,他精深的推导与论著,使得台湾数学步入了智慧文化新时代,使台湾数学研究初涉百子,康叔叔之数学著作,颇受先后香港和大陆港口地区的高度赞赏,其学说也在台湾改革
时期尤为重要,他堪称台湾数学名人。
经历一番磨难后成功的名人事迹材料范文5篇
经历一番磨难后成功的名人事迹材料范文5篇经历一番磨难后成功的名人事迹材料11796年的一天,在德国哥廷根大学,一个19岁的青年吃完晚饭,开始做导师单独布置给他的每天例行的两道数学题。
像往常一样,前2道题目在2个小时内顺利地完成了。
但青年发现今天导师给他多布置了一道题。
第三道题写在一张小纸条上,是要求只用圆规和一把没有刻度的直尺做出正17边形。
他也没有多想,就做了起来。
然而,青年感到非常吃力。
开始,他还想,也许导师特意给我增加难度吧。
但是,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第三道题竟毫无进展。
青年绞尽脑汁,感到自己学到的数学知识对解开这道题没有什么帮助。
困难激起了青年的斗志:我一定要把它做出来!他拿起圆规和直尺,在纸上画着,尝试着用一些超常规的思路去解这道题…当窗口露出一丝曙光时,青年长舒了一口气,他终于做出了这道难题!见到导师时,青年感到有些内疚和自责。
他对导师说:“您给我布置的第三道题我做了整整一个通宵,我辜负了您对我的栽培……”导师接过学生的作业一看,当即惊呆了。
他的声音都颤抖了,说:“这……真是你自己……做出来的?”青年有些疑惑地看着激动不已的导师,回答道:“是的,但我很笨,竟然花了整整一个晚上才做出来。
”导师让他坐下,激动地对青年说:“你知不知道,你解开了一道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难题?牛顿也没有解出来,阿基米德没有解出来,你竟然一个晚上就解出来了!你真是天才啊!我最近正在研究这道难题,昨天给你布置题目时,不小心把写有这个题目的小纸条夹在了给你的题目里。
”后来,每当这个青年回忆这件事时,总是说:“如果有人告诉我,这是一道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难题,我可能就无法解开它。
”这个青年就是数学王子高斯。
经历一番磨难后成功的名人事迹材料2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
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
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
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著名数学家的名人故事有哪些7篇
著名数学家的名人故事有哪些7篇著名数学家的名人故事有哪些(篇1)蜚声国际数坛的老辈数学家苏步青教授,在百岁时还精神矍铄,思维清晰。
苏老九十岁高龄时,还着书立说,带研究生、每天工作约十小时左右,精力何等充沛!那么,当有人问他健康长寿之道,他总笑呵呵地回答说:“我不懂什么养生之道,只是平素生活有规律,并注意体育锻炼而已……”苏老的生活习惯,大致是这样的:清晨五点起床,晚上十一点睡觉,每晚睡眠六小时,白天午睡一小时。
早晨起身后,先在门前院子里,做一遍健身操———练功十八法,约一刻钟;然后学习一小时,就进早膳。
下午工作完毕,坚持步行二至三公里———雨天以上下楼梯替代。
数十年如一日,天天如此。
苏步青是浙江平阳人,出身农家,由于家境清寒,从小少吃缺穿,少年时代的苏步青,又瘦又小,身体并不怎么健康。
小学毕业后,读了二年中学,十七岁东渡日本,进帝国大学专攻数学。
在异国他乡,苏步青一住十二年。
在这期间,他逐渐爱上了体育,兴趣广泛,划船、溜冰、网球、骑自行车、开摩托车,样样都能漂亮地玩上几手。
当时,苏步青还是帝国大学网球队和划船队的主力队员之一。
数十年来,由于坚持体育锻炼,苏步青身体素质极好。
就是到了耄耋之年,上五、六层楼梯,依然不甚气喘,嘴里的牙齿,也与壮年时相仿。
九十岁那年的夏秋之际,他还蛮轻松地登上安徽黄山,游览休养。
一路足力之健,令人羡慕与钦佩。
人,总希望自己能健康长寿的。
但是,如何才能达到此目的呢?苏老认为,除上述体育锻炼外,精神保健也是至关重要的。
苏老性格开朗,说话幽默,不管是与人谈话还是作报告,常常可以听到他的笑声,他经常讲:“少积忧虑的人,才能健康长寿。
”他还讲:为人在世,应该豁达大度,胸怀坦荡,凡事想得开,放得下。
再者,人要多动,特别是上了年纪的人,要多找事情做。
如果饱食终日,无所事事,或者一味贪图安逸、享受,对健康也绝无好处。
一九八五年,苏步青退居二线,相对而言,时间比以前多了些。
他马上觉察到,人闲着很容易懒散,精神空虚对身体健康不利,于是,便主动找事情做———连续办了三届中学教师(数学)培训班。
数学典型科学家华罗庚事迹5篇1秘书
数学典型科学家华罗庚事迹5篇数学典型科学家华罗庚事迹1有一次正在看店的华罗庚在计算一道数学题,来了一位女士想买棉花,当她问华罗庚多少钱时,他完全沉醉于做题中,没有听见对方说的话,当他把答案算完随口说了一个数字,而女士以为他说的是棉花的价格,尖叫道:“怎么这么贵?”,这时华罗庚才知道有人过来买棉花,当华罗庚把棉花卖给女士后才发现刚才自己的算题的草纸被妇女带走了,这可把华罗庚急坏了,不顾一切的去追那位女士,最终还是被他追上了,华罗庚不好意思地说:“阿姨,请……请把草纸还给我”,那妇女生气地说:“这可是我花钱买的,可不是你送的”。
华罗庚急坏了,于是他说:“要不这样吧!我花钱把它买下来”。
正在华罗庚伸手掏钱之时,那妇女好像是被这孩子感动了吧!不仅没要钱还把草纸还给了华罗庚。
这时的华罗庚才微微舒了口气。
回家后,又开始计算起数学题来……数学典型科学家华罗庚事迹2华罗庚是一位靠自学成才的一流数学家。
仅有初中文凭,因一篇论文在《科学》杂志上发表,得到数学家熊庆来的赏识,从此华罗庚北上清华园,开始了他的数学生涯。
1936年,经熊庆来教授推荐,华罗庚前往英国,留学剑桥。
20世纪声名显赫的数学家哈代,早就听说华罗庚很有才气,他说:“你可以在两年之内获得博士学位。
”可是华罗庚却说:“我不想获得博士学位,我只要求做一个访问者。
”“我来剑桥是求学问的,不是为了学位。
”两年中,他集中精力研究堆垒素数论,并就华林问题、他利问题、奇数哥德巴赫问题发表18篇论文,得出了著名的“华氏定理”,向全世界显示了中国数学家出众的智慧与能力。
1946年,华罗庚应邀去美国讲学,并被伊利诺大学高薪聘为终身教授,他的家属也随同到美国定居,有洋房和汽车,生活十分优裕。
当时,不少人认为华罗庚是不会回来了。
新中国的诞生,牵动着热爱祖国的华罗庚的心。
1950年,他毅然放弃在美国的优裕生活,回到了祖国,而且还给留美的中国学生写了一封公开信,动员大家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
14数学奇才陈景润[5篇范例]
14数学奇才陈景润[5篇范例]第一篇:14数学奇才陈景润第14课:数学奇才陈景润教学目的:1、了解福建人民对陈景润等知识分子的爱戴,主要了解陈景润的钻研精神和卓越成就,增强对科学家的崇敬之情。
2、了解陈景润抓紧分秒,不知疲倦地学习和工作的故事,感受任何一项成果取得的背后必须有毅力支撑。
3、侧重于进行提高阅读速度的训练,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学习了解陈景润不知疲倦地学习的精神。
教学难点:学生初步掌握阅读有关知识的方法。
课前准备:收集有关陈景润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解题引入,整体感知。
1、结合课前的准备,谈谈你所了解到的关于陈景润的介绍。
(1)陈景润是谁?他的成就是什么?(2)陈景润是哪里人?他有怎样的经历?2、小组交流,指名汇报。
二、深入了解人物形象。
1、小时候的陈景润就有什么志向?他学生时代受到的教育对他有何影响?2、陈景润之所以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是因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陈景润抓住每一分每一秒孜孜不倦地学习和工作,他是一个不知疲倦的人。
)三、了解陈景润忘我工作的故事。
陈景润除了看书,几乎什么事都不干,使自己完全处在书的境界之中。
为了攻克数学难关,他每天都沉浸在书堆里,游弋在无数的数学符号之中,忘掉了自己,忘掉了周围的一切。
四、总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为了摘取数学皇冠上的宝石,陈景润争分夺秒,不知疲倦,忘我地学习工作,他这种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真令人佩服!我们也感受到任何一项成果取得的背后必须有毅力支撑。
第二篇:陈景润陈景润一个家喻户晓的数学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创立了著名的“陈氏定理”,所以有许多人亲切地称他为“数学王子”。
但有谁会想到,他的成就源于一个故事。
1937年,勤奋的陈景润考上了福州英华书院,此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清华大学航空工程系主任留英博士沈元教授回福建奔丧,不想因战事被滞留家乡。
几所大学得知消息,都想邀请沈教授前进去讲学,他谢绝了邀请。
数学家作文素材
数学家作文素材《数学家作文素材素材一《阿基米德:专注到忘我》阿基米德是个特别有趣又非常专注的数学家。
要说他专注到啥程度呢,就像和数学在谈恋爱似的,旁若无人。
有这么一件事特别出名,阿基米德正琢磨一个几何难题呢,都入迷了。
当时他住在叙拉古,国王让人打造了一顶纯金王冠,但是怀疑工匠在里面掺了银子骗他。
于是就把阿基米德找来,让他搞清楚这事儿。
阿基米德就为这个难题绞尽脑汁啊。
一天,他正坐在澡盆里洗澡,看着水往外溢,突然就开窍了。
他高兴得不得了,连衣服都顾不上穿,就光着身子跑到大街上大喊:“我发现了!我发现了!”这得是多投入才能这样啊,完全不顾自己的形象了。
他根据这个灵感发现了浮力原理,轻轻松松就解决了王冠的问题。
从这个事儿能看出来,阿基米德搞数学研究的时候,那专注力简直要突破天际了。
他脑子里就只剩下那些数字、图形还有未解的谜题,外界啥情况他都不管不顾了,就这么痴迷于数学世界。
素材二《祖冲之:持之以恒的计算者》祖冲之这个数学家啊,那可是有一股拗劲儿。
做数学研究就像个马拉松选手,超有耐力。
他对圆周率的计算那可真是下了大功夫。
在那个啥工具都缺乏的年代啊,计算圆周率可不是件轻松的事儿,那简直就像徒手盖高楼大厦。
祖冲之就天天坐在他那个小书房里,桌上堆满了密密麻麻的算筹。
他眼睛死死盯着那些算筹,仿佛那些小棍子能产生魔力。
他不停地摆弄算筹,算啊算,白天算完晚上算。
一次,他媳妇给他送晚饭进来,搁在旁边叫他吃。
他就跟没听见似的,手还不停地在动。
媳妇就有点生气,推了他一把说:“人是铁饭是钢,你不吃咋行。
”祖冲之这才回过神来,随便扒拉了两口饭又接着算。
就这样,祖冲之经过无数次的演算,把圆周率精确到了小数点后七位。
这在当时的世界那可是顶峰的成就。
他靠的就是这股子坚持不懈的劲儿,不把这数学难题拿下誓不罢休,就像一名执着的探险家,非要在数学的未知领域里挖出宝藏不可。
素材三《高斯:年少天才的震撼》高斯小时候那就是个超级数学天才。
就说他上学时候的一个事儿吧,老师出了一道题,让学生们把1到100的数全部加起来。
2021年900字数学名人五个故事
2021年900字数学名人五个故事900字数学名人五个故事在数学界享有盛誉的老数学家苏教授,在他100岁的时候仍然精力充沛、思路清晰。
今天整理了一下关于数学名人事迹的作文。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
数学名人事迹作文1苏老90岁的时候写过一本书,说"带研究生,一天工作十个小时左右,多有精神啊!"然后,当有人问他如何健康长寿时,他总是笑着回答:我不知道有什么办法保持健康,但我总是生活规律,注重体育锻炼苏老的生活_习惯了,大致是这样的:早上五点起床,晚上十一点睡觉,每天晚上睡六个小时,白天午睡一个小时。
早上起床后,在前院做有氧运动,大概一刻钟;然后学习一个小时,然后吃早饭。
下午完成工作后,步行两到三公里,下楼梯而不是下雨天。
几十年来,每天。
苏,浙江平阳人,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
因为家境贫寒,他从小就衣食无忧。
少年时,苏又瘦又小,身体也不太健康。
小学毕业,上了两年中学。
十七岁那年,我去了日本,去了帝国大学专攻数学。
在异国他乡,苏生活了十二年。
在此期间,他逐渐爱上了运动,兴趣广泛,如划船、滑冰、网球、骑自行车和骑摩托车。
当时,苏是帝国大学网球队和赛艇队的主要队员之一。
几十年来,苏由于坚持体育锻炼,身体素质一直很好。
正处于壮年,走了五六级楼梯,仍然不是很气喘,口中有牙,也和壮年差不多。
九十岁的夏天和秋天,他轻而易举地爬上了安徽省的黄山,进行游览和疗养。
一路强势,令人羡慕,令人钦佩。
人总想健康长寿。
但是,如何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呢?这里有两个方法可以参考:1。
鞭策法:让警察和朋友监督自己,尽力配合。
2.自控力方法:给自己找一个目标,这个目标一定是你最在乎,也最害怕失去的。
然后,为了那个目的,让自己变得勤奋。
而且可以通过把目标贴在显眼的地方来提醒自己。
数学名人事迹作文5雅各布巴尼特喜欢坐在客厅的一角,在白板和从地板到天花板的窗户前画画。
那些画不是一个12岁男孩的幻想,而是围绕现代物理中许多难题的计算。
最新数学家的名人事迹五篇800字以上
数学家的名人事迹1说起数学家中最出名的天才,那一定是高斯。
关于高斯的故事,最广为流传的是“5050”。
老师本来想用一道难题,让全班的同学安静一节课的时间,却没有想到小高斯只用了一两分钟就说出了答案。
他把1、2、3……分别和100、99、98结对子相加,就得到50个101,最后轻易就算出从1加到100的和是5050。
你知道吗?小高斯在三岁时,就已经学会计算了。
有一天他观看父亲在计算帮工们的工钱,当他父亲念叨了半天总算报出总数时,身边传来微小的声音,“爸爸!算错了,应该是这样……”父亲惊异地再算一次,果然是算错了。
虽然没有人教过他,但小高斯靠平日的观察,自己学会了计算。
小高斯家里很穷,冬天,爸爸总是要他早早地上床睡觉,好节省燃油。
可是高斯很喜欢看书,每次都带着一棵芜菁(像萝卜的一种植物)。
他把中心挖空,塞进棉布卷当灯芯,淋上油脂点火看书,一直到累了才钻入被窝睡觉。
高斯的进步很快,不久之后,老师就没什么东西可以教他了。
后来,高斯进了高一级学校,可数学老师看了他的作业后,告诉他以后不必上数学课了。
值得一提的是,高斯不光数学好,语文也非常棒,当他18岁时,为自己将来到底是继续研究古典文学还是数学而苦恼,正在这时,他解决了一个困扰数学家两千多年之久的问题“尺规作正十七边形”,于是,他决定继续读数学系。
有一个比喻说得非常好。
如果我们把18世纪的数学家想象为一系列的高山峻岭,那么最后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巅峰就是高斯;如果把19世纪的数学家想象为一条条江河,那么其源头就是高斯。
人们一直把高斯的成功归功于他的“天才”,他自己却说:“假如别人和我一样深刻和持续地思考数学真理,他们会作出同样的发现。
”数学家的名人事迹2拉格朗日(1736—1813),法国著名的数学家、力学家、天文学家,变分法的开拓者和分析力学的奠基人。
他曾获得过18世纪“欧洲最大之希望、欧洲最伟大的数学家”的赞誉。
拉格朗日出生在意大利的都灵。
由于是长子,父亲一心想让他学习法律,然而,拉格朗日对法律毫无兴趣,偏偏喜爱上文学。
优秀数学名人故事5篇
优秀数学名人故事5篇各位同学们,你们在学习数学的时候,有了解过数学家的背后故事吗?中国有许多的数学家,大家印象最深刻的应该就是陈景润教授了,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数学名人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数学名人故事1陈景润是国际知名的大数学家,深受人们的敬重。
但他并没有产生骄傲自满情绪,而是把功劳都归于祖国和人民。
为了维护祖国的利益,他不惜牺牲个人的名利。
1977年的一天,陈景润收到一封国外来信,是国际数学家联合会主席写给他的,邀请他出席国际数学家大会。
这次大会有3000人参加,参加的都是世界上的数学家。
大会共指定了10位数学家作学术报告,陈景润就是其中之一。
这对一位数学家而言,是极大的荣誉,对提高陈景润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大有好处。
陈景润没有擅作主张,而是立即向研究所党支部作了汇报,请求党的指示。
党支部把这一情况又上报到科学院。
科学院的党组织对这个问题比较慎重,因为当时中国在国际数学家联合会的席位,一直被台湾占据着。
院领导回答道:“你是数学家,党组织尊重你个人的意见,你可以自己给他回信。
”陈景润经过慎重考虑,最后决定放弃这次难得的机会。
他在答复国际数学家联合会主席的信中写到:“第一,我们国家历来是重视跟世界各国发展学术交流与友好关系的,我个人非常感谢国际数学家联合会主席的邀请。
第二,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能代表中国广大人民利益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因为目前台湾占据着国际数学家联合会我国的席位,所以我不能出席。
第三,如果中国只有一个代表的话,我是可以考虑参加这次会议的。
”为了维护祖国母亲的尊严,陈景润牺牲了个人的利益。
1979年,陈景润应美国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的邀请,去美国作短期的研究访问工作。
普林斯顿研究所的条件非常好,陈景润为了充分利用这样好的条件,挤出一切可以节省的时间,拼命工作,连中午饭也不回住处去吃。
有时候外出参加会议,旅馆里比较嘈杂,他便躲进卫生间里,继续进行研究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名人的事迹900字范文五篇关于数学名人事迹的作文1苏老九十岁高龄时,还着书立说,带研究生、每天工作约十小时左右,精力何等充沛!那么,当有人问他健康长寿之道,他总笑呵呵地回答说:我不懂什么养生之道,只是平素生活有规律,并注意体育锻炼而已苏老的生活习惯,大致是这样的:清晨五点起床,晚上十一点睡觉,每晚睡眠六小时,白天午睡一小时。
早晨起身后,先在门前院子里,做一遍健身操练功十八法,约一刻钟;然后学习一小时,就进早膳。
下午工作完毕,坚持步行二至三公里雨天以上下楼梯替代。
数十年如一日,天天如此。
苏步青是浙江平阳人,出身农家,由于家境清寒,从小少吃缺穿,少年时代的苏步青,又瘦又小,身体并不怎么健康。
小学毕业后,读了二年中学,十七岁东渡日本,进帝国大学专攻数学。
在异国他乡,苏步青一住十二年。
在这期间,他逐渐爱上了体育,兴趣广泛,划船、溜冰、网球、骑自行车、开摩托车,样样都能漂亮地玩上几手。
当时,苏步青还是帝国大学网球队和划船队的主力队员之一。
数十年来,由于坚持体育锻炼,苏步青身体素质极好。
就是到了耄耋之年,上五、六层楼梯,依然不甚气喘,嘴里的牙齿,也与壮年时相仿。
九十岁那年的夏秋之际,他还蛮轻松地登上安徽黄山,游览休养。
一路足力之健,令人羡慕与钦佩。
人,总希望自己能健康长寿的。
但是,如何才能达到此目的呢?苏老认为,除上述体育锻炼外,精神保健也是至关重要的。
苏老性格开朗,说话幽默,不管是与人谈话还是作报告,常常可以听到他的笑声,他经常讲:少积忧虑的人,才能健康长寿。
他还讲:为人在世,应该豁达大度,胸怀坦荡,凡事想得开,放得下。
再者,人要多动,特别是上了年纪的人,要多找事情做。
如果饱食终日,无所事事,或者一味贪图安逸、享受,对健康也绝无好处。
一九八五年,苏步青退居二线,相对而言,时间比以前多了些。
他马上觉察到,人闲着很容易懒散,精神空虚对身体健康不利,于是,便主动找事情做连续办了三届中学教师(数学)培训班。
至于饮食,苏老的见解是,自己喜欢吃的,尽量少吃点,不喜欢吃的则要多吃点,荤素皆然。
酒可以饮点,但绝不能过量。
苏老的夫人米子松本,是日本仙台市人,出身书香,精于茶道。
所以,苏老有饮茶的习惯,他特别好饮上等绿茶。
苏老讲:茶是我国人民最常用的饮料,对老年人来讲,饮茶利多弊少,既能生津止渴,利尿消食;还能去除油腻,使口内感到清新舒适。
同时,茶还具有抗痢疾杆菌的功能。
苏老古稀之年以后,激烈运动是不做了,但上述的练功十八法,工作完毕后的漫步行走,九十五岁前依然坚持。
每晚睡觉前半小时,或听听音乐、或读读唐诗、轻松之后,很快进入梦境。
关于数学名人事迹的作文2祖冲之(429-500)的祖父名叫祖昌,在宋朝做了一个管理朝廷建筑的长官。
祖冲之长在这样的家庭里,从小就读了不少书,人家都称赞他是个博学的青年。
他特别爱好研究数学,也喜欢研究天文历法,经常观测太阳和星球运行的情况,并且做了详细记录。
宋孝武帝听到他的名气,派他到一个专门研究学术的官署华林学省工作。
他对做官并没有兴趣,但是在那里,可以更加专心研究数学、天文了。
我国历代都有研究天文的官,并且根据研究天文的结果来制定历法。
到了宋朝的时候,历法已经有很大进步,但是祖冲之认为还不够精确。
他根据他长期观察的结果,创制出一部新的历法,叫做大明历(大明是宋孝武帝的年号)。
这种历法测定的每一回归年(也就是两年冬至点之间的时间)的天数,跟现代科学测定的相差只有五十秒;测定月亮环行一周的天数,跟现代科学测定的相差不到一秒,可见它的精确程度了。
公元462年,祖冲之请求宋孝武帝颁布新历,孝武帝召集大臣商议。
那时候,有一个皇帝宠幸的大臣戴法兴出来反对,认为祖冲之擅自改变古历,是离经叛道的行为。
祖冲之当场用他研究的数据回驳了戴法兴。
戴法兴依仗皇帝宠幸他,蛮横地说:历法是古人制定的,后代的人不应该改动。
祖冲之一点也不害怕。
他严肃地说:你如果有事实根据,就只管拿出来辩论。
不要拿空话吓唬人嘛。
宋孝武帝想帮助戴法兴,找了一些懂得历法的人跟祖冲之辩论,也一个个被祖冲之驳倒了。
但是宋孝武帝还是不肯颁布新历。
直到祖冲之死了十年之后,他创制的大明历才得到推行。
尽管当时社会十分动乱不安,但是祖冲之还是孜孜不倦地研究科学。
他更大的成就是在数学方面。
他曾经对古代数学着作《九章算术》作了注释,又编写一本《缀术》。
他的最杰出贡献是求得相当精确的圆周率。
经过长期的艰苦研究,他计算出圆周率在3。
1415926和3。
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数值推算到七位数字以上的科学家。
祖冲之在科学发明上是个多面手,他造过一种指南车,随便车子怎样转弯,车上的铜人总是指着南方;他又造过千里船,在新亭江(在今南京市西南)上试航过,一天可以航行一百多里。
他还利用水力转动石磨,舂米碾谷子,叫做水碓磨。
祖冲之晚年的时候,掌握宋朝禁卫军的萧道成灭了宋朝。
关于数学名人事迹的作文3说道金坛,人们总会提起华罗庚;说起华罗庚,人们就会谈起华罗庚纪念馆。
华罗庚纪念馆是我们金坛市的一座十分宏伟的建筑物。
当然,华罗庚纪念馆也有十分悠久的历史,1985年6月12日华罗庚教授逝世后,人们为了纪念他,立刻在市中心的中山公园内兴建了一座设有3个展厅、总面积615平方米的华罗庚纪念馆。
作为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馆每年接待中外参观者5万多人。
多年来,华罗庚不仅没有被人们淡忘,反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尊敬和怀念,随着参观者的增加,馆内设施日显陈旧,展厅面积也难以容纳众多参观者。
在这种情况下,金坛市委、市政府决定迁建华罗庚纪念馆。
把华罗庚纪念馆迁建到城南风景区,临近金坛博物馆、段玉裁纪念馆和市体育馆(也就是在我家的对面)现在的华罗庚纪念馆建筑面积达2000平方米,视线开阔,水陆交织,风景优美。
新馆是一座纪念华老一生轨迹,反映华老一生事业与追求、体现华老精神,具有特定气质和魅力的建筑。
华罗庚的“心”是永远在他的故乡金坛的。
不但从华罗庚纪念馆可以看出,还从他死去的躯体也会到了金坛可看出!当2004年华罗庚的妻子吴筱元去世后,华罗庚的子女们想到了为父亲了却归乡心愿。
于是,华老的子女向全国政协和民盟中央郑重提出骨灰迁移申请,很快得到了中共中央办公厅的同意批复。
与此同时,华老的子女们还决定,将母亲吴筱元的骨灰也迁回故乡金坛。
华罗庚是我们金坛得骄傲,同时,金坛也是华罗庚的骄傲!关于数学名人事迹的作文4陈景润小时候经常和哥哥姐姐一起玩捉迷藏。
不过,陈景润捉迷藏时有点特别。
他常拿着一本书,藏在一个别人不容易发现的角落或桌子底下,一边津津有味地看书,一边等着别人来“捉”他。
看着看着,他就忘记了别人,而别人也忘记了他。
上学期间,陈景润酷爱数学。
当老师讲解数学题时,他总是集中精神认真听讲。
课后布置的习题他也认真去做。
陈景润在解题的过程中得到了无限乐趣。
数学是心智的比试和较量。
陈景润对于解题,向来不吝惜时间和精力。
陈景润不懂就问,别看他平时沉默寡言,但向老师请教时却毫不羞涩和胆怯。
他的求教方式很特殊:看到老师外出或者老师从高中部到初中部去,他就紧追上去,和老师一起走一段路,并且一边走,一边问问题。
陈景润在福州英华中学读书时,有幸聆听了清华大学沈元教授的课。
沈元教授给同学们讲了世界上一道数学难题:“大约在200年前,一位叫哥德巴赫的德国数学家提出‘任何一个偶数均可表示成两个素数之和’,简称‘1+1’的理论。
但他一出生也没有证明出来,哥德巴赫带着一生的遗憾离开了人世,却留下了这道数学难题。
长久以来,‘哥德巴赫猜想’之迷吸引了众多的数学家,但始终没有结果,并成为世界数学界一大悬案。
”沈元教授把“哥德巴赫猜想”作了个形象的比喻,他把数学比喻成自然科学的皇后,把“哥德巴赫猜想”比喻成皇后皇冠上的明珠!沈元教授讲解的“哥德巴赫猜想”像磁石一般吸引着陈景润。
许多年之后,陈景润终于如愿以偿地进入了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
1966年,他发表了《表大偶数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简称“1+2”),这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他所证明出的那条定理震动了国际数学界,后来这条定理被命名为“陈氏定理”。
【感悟】做学问要有陈景润那样刻苦钻研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攻克一个又一个的难关,取得巨大的成就。
青少年在学习中,会遇到一些困难,那么应该怎么去做呢?这里提供两种方法借鉴:1、鞭策法:让警官、好友监督自己,自己要尽量配合。
2、自制法:为自己找一个奋斗的目标,这个目标必须是你最在乎最怕失去的。
然后为了那个目标,让自己勤快起来。
并且可以在醒目的地方贴上自己的目标提醒自己。
关于数学名人事迹的作文5雅各布·巴内特(Jacob Barnett)喜欢坐在起居室的一角,在一块白板和落地窗前涂涂画画,那些涂画并不是一个12岁男孩的幻想,而是围绕现代物理学中许多难题的演算。
记者、著名物理学教授蜂拥而至,人们沉浸在发现天才的狂喜中,但雅各布从不理会这些用复杂眼神盯着他的陌生人——爸妈会应付他们,他只需考虑是去玩会儿电子游戏,还是继续玩眼前的方程。
雅各布刚出生时,父母就隐隐觉得他与众不同。
他一直不说话,甚至不看人,直到两岁时被查出患有阿斯伯格综合症(自闭症的一种温和的表现形式)。
患有这种病的人会讷于表达自己的情感。
一开始,父母担心他在学校会跟不上,结果恰恰相反,3岁时他就可以拼出5000块拼图,或者翻出全国公路路线图,背诵出每一条高速公路的名字。
如果手边有一张纸,他会用各种几何图形和方程填补它的空白。
有一天,父母发现他坐在门廊边,一两个星期后他们得知,雅各布已经自学了所有高中的微积分、物理和几何课程。
一次智商测试后,父母被告知:雅各布的IQ为170,比爱因斯坦更高。
而高智商带来的副作用是,他很难入睡:“一闭上眼睛,我就能看到很多数字在头顶上打转。
它们让我保持清醒,很吓人。
”母亲知道,高智商并不来自于遗传:“我们全家的数学都很烂。
”就连雅各布也发现了这一点:“每次我试图在饭桌上讨论数学,全家人就会一脸呆滞地望来望去。
”惊慌的母亲给普林斯顿大学的高级研究所写了封电子邮件,录制了一段儿子阐释物理学的视频。
著名天体物理学家司科特·特里梅安(Scott Tremaine)敏锐地发现了这个男孩,他回复了一封邮件,写道:“我对他在物理学方面的兴趣以及他迄今为止所掌握的物理学知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目前所进行的研究已经涉及了天体物理学与理论物理学中多个最为棘手的问题,任何能够解决这些问题的人都会获得诺贝尔奖。
”8岁时,他高中毕业,进入了印第安纳大学天体物理学系。
和他一起上课的人几乎都比他大10岁以上。
“但我们还是得经常向他走去,向他请教。
”他的同学说。
而教授则说:“他的问题永远领先我的课堂内容两步,教室里的每个人,都只有瞠目结舌看着他的份。
”12岁时,他开始攻读博士。